第一篇:实验三小学校文化建设典型经验与做
——实验三小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办学方略纪实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快速发展,实验三小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引领这样一所“老校”乘势而上,把学校进一步办成“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社会公认”的优质特色名校,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认识到:学校发展,理念是根本,文化是核心。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生命力与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灵魂,更是一种能够代表学校现状、影响学校未来、塑造改变心灵的精神力量。因而,学校建设需要文化奠基,学校发展需要文化引领!
为此,在借鉴名校校园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精髓和传承十五年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我们对学校文化进行了定位和规划。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复酝酿和智慧交融,确立了“为每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和“文化立校,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以“扬长与成功教育”为核心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文化体系。
一、倡树“扬长与成功教育”的理念文化
什么是成功?我们认为:进步就是成功,发展就是成功,最大的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成功因人而异,学校教育最根本的归旨在于引导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向成功。我们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校训,浇注于每个人的思想深处,倡导教师尊重差异、关注个性,牢固树立“三相信”的学生观,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同时,我们以“扬长”作为“成功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扬教师之长、使师师有特点,扬学生之长、使生生有特长,扬班级之长、使班班有特色,真正实现“让每个人都体验成功,让每个团队绽放精彩”的办学理念。为每一颗心灵播下成功的种子
二、打造“爱心、责任、高效、快乐”的团队文化
学校把团队文化建设作为凝聚人心、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不崇尚一人独奏的精彩,而追求团队合唱的共鸣。大力开展以“爱心、责任、高效、快乐”为主题的团队争先创优活动,努力营造竞争拼搏、合作共进的团队文化和用心工作、愉快工作的良好氛围。
建立健全团队管理评价模式。设立学校优秀团队奖,制定了《实验三小优秀团队创建实施意见》,实行处室、级部、教研组、班集体四个层面的团队捆绑式管理与评价,与教师的量化评定、评先选优、绩效考核紧密挂钩,引导每一位干部教师把心力凝聚到团队的建设和学校的整体发展上来。
全面落实学校管理四级负责制。即:级部管理负责制、处室管理负责制、教研组学科研究负责制和班集体管理负责制。学校将管理权限授予每一个团队负责人,使之成为辖区内的一个个“小校长”、“一把手”,统一负责团队内教育教学各项事务。学校则在宏观层面上通过岗位值日校长督查、领导干部日常管理反思落实、责任处室监督检查、“小校长培训班”、双周工作总结计划及反思等,不断强化团队内各项工作的过程监管和细节落实,实现对学校的精细化管理。
创建“绿色、阳光”的办公室文化。制定了《实验三小创建“绿色、阳光”办公室文化实施规范》,确立了“以静为先、以和为贵、以爱为重、以学为本”的创建标准。大力开展“绿色、阳光”办公室评选活动,营造真诚温暖的团队氛围,给每一位教师以强烈的归属感;培育积极健康的团队正气,给每一位教师以努力向上的影响;营造宽容豁达的沟通文化,让每一个人放下“防御”,轻装前进。
三、建设“尊重、沟通、激励、成长”的教师文化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如果说帮助孩子成功是教师最大的成功,那么帮助教师成功则是学校最大的成功。“扬长与成功教育”文化的根本在于实现人的成功,而首先是教师的成功。我们把教师的成功归结为三个要素,即:专业的成长、评价的多元和精神的引领。
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创建了教师发展联合会,确立了“构建高效课堂——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学习而教”的总课题,以课题为引领,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通过加强集备研究、开展“双周一课”和教研组集备展示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积极改革备课与教学案模式,每学期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习字修身工程”、“名师、星级班主任培养工程”;通过每两年一届的“成功杯”教学基本功大赛、每年一届的创新杯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每学期一届的“求实杯”教研组教学案现场比赛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等,为教师的多向发展与多元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创建教师多元成功的舞台。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成长多元评价机制,力求用多把尺子衡量教师的发展潜力和成功实力。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尽量减少和避免百分比的限制,更加重视标准的确立和把握,只要达到学校规定的标准与要求,人人都有受奖励的权利,从而在最大范围内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教育教学进步奖、课题研究奖、教师专业发展奖、突出贡献奖等多类奖项的评选与表彰,使每一个人都能在工作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
构建教师愉快工作的家园。学校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为教师创造适度宽松的工作环境的同时,着力引导其养成用心工作、高效工作的工作作风,提出了“阳光—美丽地工作;高效—智慧地工作;合作—愉快地工作”的工作理念。通过成立教师智囊团、召开恳谈会、进行调查问卷、征集优秀金点子等,及时听取老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周设立
校长接待日,教师可以不拘时间、不拘事由,随时到各校长办公室倾诉心声,提出意见。通畅有效的渠道、真诚温暖的沟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简单、务实而更加和谐。
四、培育“自信、感恩、扬长、成功”的学生文化
“扬长与成功教育”的文化传递最终在于实现学生的成功。我们把关注学生的成功体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以培育“身心和谐、知爱感恩、博学有长、自信向上的阳光少年”为育人目标,确立了“培育自信、激发潜能、自主发展、走向成功”的育人策略,建立起了“十个成功好习惯、十项权利、十项责任、十项实践活动、十门特色课程、十种评价奖励方式和十个激发潜能成功学习法”的“七个十”育人模式,为每一个孩子打好人生的的底色,积蓄成才的力量。
走进三小,人人培养十大成功好习惯,人人享有十项责任,人人承担十项责任,人人参与十项实践活动,以此为核心,形成了学校颇具特色的德育课程,贯穿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打好成功做人的基础。
以“高效课堂——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学习而教”课题为引领,确立了激发学生潜能、实现成功学习的三大策略。一是培育学生成功的心态“我能行”;二是营造成功学习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满自信,追求成功;三是关注个性,因材施教,成就“最好的自己”:成功从扬长开始——找到学生的最优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差异,多元培养——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功。
立足三大策略,努力培育“自信、自主、自觉、自强”的学风,总结提出了“成功学习”的六句话,即:相信自己,才能成功;激励自己,追求成功;超越自己,享受成功;扬己之长,实现成功;互助合作,人人成功;做最好的自己,成就最大的成功。以培养课堂举手文化和鼓掌文化为切入点,探索实施了激发潜能,成功学习“十法”,与评选三级成功之星、颁发表扬卡、班级星星榜、成功足迹展示、校训厅与校长留影等十种评价奖励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成长进步中的激励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走向成功。
学校重视培育特色鲜明的个性化课程,设立了每周半日的校本课程,实行学生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现已形成了包括必修与选修课程在内的合唱、舞蹈、民间艺术、阳光体育、环境课程、武术、棋类、形体礼仪、素质拓展等10余门特色课程。组建了春天艺术团,下设春晖合唱团、春韵器乐团、春蕾舞蹈团、春溪话剧团和春雨书画社,开设了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成功节、合唱节感恩日、环保日等特色活动。多彩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拓宽了空间。
五、构建“责任、权利、沟通、共长”的家长文化
在“扬长与成功教育”文化体系中,明确要求家校双方都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注重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长。
沟通方式不拘一格,所有班级都建立了家校联系本、移动飞信,有的教师建起了班级博客;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对外公布了信访电话和电子邮箱,使所有学生家长都能在第一时间与学校沟通。重视家长成长的需要,以国家级课题“家长学校在三结合教育网络中的桥梁作用”为抓手,积极改进家长会模式,每学期举办“知心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由以往的老师讲、家长听,改为零距离优秀家教报告、优秀家教书籍推介、家长教师面对面、分层次家长座谈等,形成了家校联手的合力。
六、营造“绿色、内涵、和谐、精致”的环境文化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束花草都怡情,让每一处情境都育人”,是我们创建校园环境文化的追求。我们紧紧围绕“扬长与成功教育”这一核心理念,对学校环境文化进行了规划建设。
在这里,环境也是一门课程。从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校训厅、奥运墙,到独具匠心的艺术长廊、书香长廊、环保长廊、德育长廊、体育长廊;从“群星灿烂”的星星榜到熠熠生辉的“班级一景”;从精彩纷呈的班级展示,到自信自强的成功之星;从书画社成员荣获国家金奖参与世博,到春天艺术团走上青岛电视台展示风采,处处体现了“扬长与成功”教育的文化亲和力。
走进校园,绿树掩映,繁花似锦,亭台错落,假山别致,雕塑传神,人与自然相融相生。干净整洁的卫生、寓意深远的长廊、面带微笑的教师、彬彬有礼的学生、井然有序的课堂、生机勃勃的操场,构成了校园诗意盎然的风景。“希望的摇篮,成长的舞台”这一学校形象定位正日益丰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秉持以“扬长与成功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理念,扎实推进“文化立校,内涵发展”这一办学方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员共长、个性发展的优质特色学校”而努力前行!
第二篇: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
成功学校与落后学校的区别,最根本的是学校的文化差异。每一所成功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历史发展的渊源,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学校的物质存在、环境视觉与文本呈现并非就是整个的文化。文化真正关注的是这所学校的成员对待物质、环境和文本的态度与方式,以及它们之所以形成与稳定存在的精神与价值观。
下面两所学校,都是正在变革中的学校。之所以选择这两所学校为成功案例,因为我一直认为,学校的真正变革始于学校文化的驱动,学校文化左右着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和全方面。(崔允漷,周文叶.学校文化建设:一种专业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
1.莱州市双语学校:一所创新学校的创新文化建设实践
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是一所创新型学校,其学校的主流文化标志是以“创新文化”为特征的,“自主”、“合作”、“创新”、“个性”、“多元”五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创新文化的子文化。
该校文化建设的途径符合学校实际,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社会和教育变革建立了联系。不管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还是其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始终彰显出自己学校的一种伟大精神力量,都始终以学校创新文化为统领,努力体现“人的发展”这一价值观。学校的各种管理与措施都是为师生发展服务的,在该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是统一的。为师生发展创造的环境和平台,真切地成了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资源。在这所学校里,广大师生收获的是“尊严、宽容和幸福”。
下面笔者较为详细地介绍一下莱州市双语学校的创新文化。
① 自主文化——创新文化生成的摇篮
一所学校必须寻找到一条适合于自身发展特点的路径。而探寻的过程,就是自主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学校自主文化生发与积淀的过程。
自主文化首先体现于学校发展路径选择与决策的自主性。该校发展路径包涵以下四方面内容:首先是学校发展目标的确立。“育优生,做名师,创名校”是学校的管理总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引领下,学校才会努力锻造名师,用名师带动教师的整体成长,靠优师培育优生,用优生成就名校。其次是学校发展理念的确定。该校办学理念是“特色立校、民主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效”,其中“特色立校”讲的是做什么事,“民主治校”谈的是由谁来做,“科研兴校”明确了怎样去做,“质量强效”设定了做到什么程度,这样的理念就勾画出了一个比较具体而清晰的发展方向。第三是学校发展特色,唯有特色才能打造品牌。该校办学特色是双语、艺术、科技。第四是学校发展模式。从办学模式讲,该校是走读与寄宿并存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从管理模式上讲,实行级部负责制,从班级管理模式上讲,践行“自教互管”,从教学模式上讲,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如此,可以看到一个学校独特而客观的发展轨迹,学校文化自主文化由此生发、扩展、传递、延续,辐射到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并激发了个体对自主发展地渴望与探寻。
②合作文化——创新文化依赖的有效载体
合作文化是在持续不断的合作行为中渐渐形成的。合作需要有共同的目标取向,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有情感的支持,其情感的源动力来自对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该校每年设立的名师博客、名师讲坛等交流平台,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尽展风采,打造出一批具有独特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的名师群体,并带动教师的整体发展。近几年,该校的“班主任协会”、“教师专业发展志愿者协会”、“博客联谊会”、“小课题研究会”等各种民间组织纷纷成立,他们在小范围内,围绕更集中的主题,与更适合的人员进行更频繁地切磋,这反映了老师们的一种更加强烈的合作需要,也是学校合作文化发展的象征。③ 创新文化——文化创新的灵魂所在
该校创新文化的形成,是伴随着学校不断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而形成的。该校的创新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开展系统性创新。该校从建校起,就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构建了学校“十大创新体系”,从思想、制度、管理、文化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实践。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即对原有地深化、提升或扩展。例如该校的课堂教学研究,经历了从目标教学研究到自主创新课堂一直到现在的自主合作课堂,就是一个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的过程。三是原创性的创新。就是打破常规,走别人未走过的路,即产生新的生发点。如生命道德的研究与实践,该校提出的“教学的基本单位不是班级而是小组”,这些都是全新的对教育教学行为与观念等方面的尝试。
④ 个性文化——创新文化品牌的独有价值
个性文化的构建,首先源自于组织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该校在发展中,无论是办学思想、发展理念,还是学校发展模式、学校的组织管理,从不趋同,坚持自己的个性发展。坚持走自己的路已经成为该校的不懈追求和行为特征。大到学校的一个重大决策,小到一项活动的开展,大家都会定位到与众不同上。无论哪个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都会把独特的创意、计划和方法作为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展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个性文化的形成,还得益于组织对个性价值的肯定和挖掘。学校提出“个性教育群体化,群体教育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和发展教师的个性,来促进对具有鲜明个性的学生的培养。同时包容教师的性格弱点,发挥每个人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学校把培养部门和班级的个性作为重点,在工作中发现、扶植,促进组织之间的个性地形成和发展。
⑤ 多元文化——创新思想与行为百花齐放
多元文化实际上是个性文化的衍生产品。强调个性文化,就必须兼容并包教育思想与行为的多元化。为此,该校一直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致力于鼓励多元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比如,倡导级部、职能部门、教研组和班级创建自己的特色文化。当这些文化拥有自己的核心理念、独特的内涵并在工作中产生独特影响时就会获得学校的认可。二是致力于将各种思想与行为都整合到创新学校建设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组织目标之下。以级部管理为例,由于各级部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所以管理方式也明显不同,出现了情感型、周密型、效率型和民主型等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但是,都需要服从学校既定的组织目标,使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呈现百花齐放而又殊途同归的局面。
2.善形一生:滕州市姜屯中学善文化教育的追求
山东省滕州市姜屯中学依托学校地处古滕国腹地,是孟子性善论思想的最早实践地,至今民风淳朴、善风犹存这一属地文化的主脉,提出了挖掘善文化的内涵,以“培育善人,弘扬善学”为学校核心价值观,开展、实施善文化教育的构想。
学校提炼出“真而善、善而美”的校风;“以学定教、严谨善诱”的教风;学风是“勤学善思、自主互动”;校训是“日行一善、善形一生”。在该校对校训的诠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每天至少做一件好事,并持之以恒,不仅如此,还要将善德善行表现出来,让善的光辉照亮他人,温暖社会。”这一理念,正是这一校训所体现出来的该校善文化教育的最终追求。同时,学校将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创新与师生发展等;学校物质、制度、行为、组织等文化巧妙地进行了整合提炼。从而营造了一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善文化与多种文化有机交融、互相推动发展的学校文化建设典型。
如何让“善”的教育在校园里广泛推行,让“善”的美德在师生心中得以生长,让“善”的品行在师生身上充分展现呢?姜屯中学在追“善”于源、深挖“善”根、存“善”于心、以“善”育人等活动基础上,大力营造浓厚的“善”文化氛围,使师生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和激励。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措施,现简单介绍一下:
①让墙壁说“善”话
在走廊的墙壁上悬挂了介绍滕国历史的挂图以及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图片,在门厅的两侧撰写了《孟子·滕文公》文章,在教学楼侧面雕刻了一面“百体百善”书法墙等,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美而善的气息,供师生们随时浏览,时时诵读,细细品味。
②赋楼房以“善”名
给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等主体建筑及主干道起了一个能够反映“善”文化特点的名字,如知善楼、行善楼、本善楼、立善楼、乐善楼、崇善楼、至善楼、扬善楼等等,使师生望楼生义,远而敬之,近而观之,观而从之。
③标“善”念于校园
在校园的醒目处,比如宣传栏上,走廊旁,草坪边,科学设计标识出一些浓缩的体现“善”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诸如“存善心、有善念、行善举、做善事、成善人、扬善学”、“继承善的传统、推行善的教育、弘扬善的文化、实践善的真义”等标语,建设了善文化专题教育长廊,让充满生机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使校园真正变成了师生们学习文化、养成道德、提升思想的“善园”。
④授“善”学入课堂
“善”的培养应体现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把课堂作为善文化培养的主渠道。学校提出了课堂善文化构建的目标,具体的讲,就是 “构建善育、善动的课程;炼就善待、善教、善诱的教师;培育善学、善思、善取、善为、善创的学生”。讲授“善”的知识、倡导“善”的观念、传播“善”的文化,在全校的课堂教学中,已蔚然成风。
开设校本课程,是善文化教育入课堂的又一主要形式。从学生领到校本教材《善文化教育读本》起,意味着我校的校本课程中,又增添了善文化的全新内容,实现了善文化以一门课程的姿态进入学生学习生活的目标,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善文化奠定了基础。
⑥ 以活动育“善”品
学校着力实施“日行一善”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学校推行了“为善日记”。学生的“为善日记”详细记录着自己“日行一善”的每一个细节。认真翻阅每一本“为善日记”,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在学生稚嫩的言行背后,跳动的是一颗充满善念的心。举办善文化艺术节。该校的学生,只要谈起善文化艺术节,都兴奋不已,艺术节上特色鲜明的活动,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各种手工制作、每份调查报告、每篇观察日记、每幅书画作品,都凝聚了学生的智慧,都展示着学生的追求。该校班主任陈长梅老师说,学生们至今难忘的,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与人为善,是在活动中体现的善思、善行,是在对自己的展示中获得的成功体验以及战胜自我的信心。善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贯穿学生学校生活的品牌活动,激励着每一名学生不断地发掘自己,完善自己。培养出一支弘扬善文化的小志愿者队伍。善文化不能局限于学校,要使之深入家庭,融入社会,让所有人感受善文化的魅力,以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学生是最好的使者。姜屯中学倡导“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的思想,让学生成为善文化传播的使者,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社会效应。
另外,学校的一些常规活动也注重把善文化纳入进去。国旗下讲话、召开善文化主题班会、评选为善小标兵、开展“善文化”故事征集活动、从善故事演讲比赛、收集善言善语相互交流、举行善文化手抄报展览、举办“善在我心中”征文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行善激情。每班设立一张“日行一善”授星榜,将学生的善行进行表彰,以激励其进一步的向善行为。
⑦开展教师为善活动。学校把培养教师的知善、行善、扬善等意识和行为作为开展善文化教育的基本着力点,在教师中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包括评选教师为善之星、成立善文化研究会并设立了省级研究课题、召开善文化研讨会、举办善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等,以挖掘、传承、弘扬善文化为己任,做学生的表率,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师德水平,促进了善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
这样,师生在正常的生活学习中,接受了“善”的教育,渗透了“善”的思想,提升了“善”的品德,实践了“善”的真义。
第三篇: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打造“崇德有为”的学校精神 培养“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儿童”
——兴隆县北水泉乡逸夫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材料 兴隆县北水泉乡逸夫实验小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端正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的旨,打造“崇德、有为”的学校精神,以培养“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儿童”为办学目标,把学校文化做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动力。
一、加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主要是将上代的文化内容进行价值批判和取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播给下一代,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承传并发扬光大。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学校独特的文化特质,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只有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才能够为学生成才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校成功添翼。
二、正确地把握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在学校文化建设工作中我们始终遵循和坚持方针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特色性原则、借鉴性原则。
三、切实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构建完善的文化管理体系 为了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主任专门负责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完善了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三级文化管理体系。
四、全力打造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教育成功的灵魂,没有学校精神,学校教育的生存、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基于我国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北水泉逸夫实验小学把“崇德有为”做为学校精神。
崇德:就是坚持以德为首的办学思想,崇尚道德,对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进行认知、思考、承传并发扬光大。
学校把传统的 “仁、义、礼、智、信”等美德教育,赋予时代精神和现实价值意义。
有为:就是一方面立足于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朝着正确的目标,形成优秀的做事风格。另一方面就是以优秀的做事风格做好,对自己、对周围、对社会有意义,体现人生作为。
五、有明确的学校文化目标
逸夫实验小学学校文化目标是:培养知书、达理、健康、向上的儿童。
六、构建系统、明确、具体的学校文化目标体系。
为了确保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学校通过广大教师民主参与的形式,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明确了各项管理文化目标:
1、学校管理文化目标;
2、教师管理文化目标;
3、班主任工作管理文化目标;
4、班级管理文化目标;
5、学习与研究文化目标;
6、教学管理文化目标;
7、艺术教育工作文化目标;
8、育人环境文化建设目标;
9、教育成果管理文化目标。学校针对每项管理文化目标,由分管领导通过民主的形式,进一步分解、细化,构建了系统、具体、明确的达成目标,并制定出完善的实施方案,以独特的做事风格抓好落实,并探索出多元评价办法。
七、牢固树立“学校文化靠自觉”和“做事风格成就人”的意识。学校着力培养师生的做事风格,我们的做事风格是:求真、求实、求细、求美、求新。
八、精心打造育人环境,使师生在浓郁的主题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熏陶。
1、针对兴隆县地理及气候特点,结合兴隆县教育局关于“小三园”建设的要求,立足于农村特色开展美化、绿化工作,实实在在地使师生感受到人在校园,如在花园、在果园、在家园、在乐园。
2、针对学校一草一木,学生志愿者发起“小树长高我成长”活动,在精心呵护一草一木的实践活动中,从花草树木的认知、精神特质的提炼和心灵感悟三个层次,实实在在地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操。
3、通过学校文化解读墙、牌匾、楼道主题文化长廊、班训、班级主题文化板、学生手抄报、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使学校精神、办学目标、做事风格直观呈现,能够时时、处处激励师生自觉做好。
九、让学校文化建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内动力
(一)、通过抓教师管理文化促教师发展。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因此我们把教师管理文化放在首位来抓。
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师发展目标。
2、针对教师发展目标,我们从教师岗位、师德、教学管理、教学成绩、突出贡献五方面不断地完善《北水泉逸夫实验小学教师综合考核细则》。
3、找准切入点,抓好师德管理文化。
(1)学校拿出思路,教师人人参与,不断完善《北水泉逸夫实验小学师魂》。
(2)、形成培训学习机制,每月单周五下午两节课,结合生活、工作中的实例,举办《杏坛悟语》论坛,对《师魂》进行解读、内化。
(3)、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把教师优秀师德案例结集成《杏坛悟语》期刊。
4、成立考核组织机构,每项工作由主管领导专人负责,依据考核细则采取有组织、有机制、公开、公正、公平的平时量化考核和期末教师互评、班子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科学评价。
5、根据教师管理考核实施方案,落实好奖励、激励制。
(二)、通过班级管理文化,落实学校办学目标。
1、明确班级管理文化目标。
2、制定班级管理文化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并以此为依据,落实班级管理工作。
3、精心设计,找准切入点,通过实践,实现办学目标。班级以“三礼”教育和“有序”“守纪”教育落实达理目标;通过卫生管理工作落实“健康”目标;通过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主题 读书、每课成绩达标,落实“知书”目标;通过“财富积累,智慧人生”主题文化版,呈现出优秀学生的成绩,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三)、在每项目标的落实过程中,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教师是班级工作的设计者和指导者。
如班级卫生管理工作:
(1)班级中卫生志愿者成立班级卫生管理部。
(2)个人卫生、环境的净化、物品摆放、植物观察角的管理、责任区卫生、校园卫生习惯落实等由班级卫生管理部成员分工负责。
(3)依据标准做好记录,按照要求行使职责,客观公正考评计分。
(4)定期在“财富积累,智慧人生”为主题的班级管理文化主题板中公布优秀伙伴表现,并对班级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5)在表彰、奖励学生工作上做文章,发挥表彰奖励的巨大作用。
(四)、突出特色,通过“三礼”教育,培养情趣高雅、举止优雅,谈吐文雅的文明学生。
1、构建具体、明确的“三礼”教育目标体系。
2,成立“三礼”教育三级管理网络:三礼教育在学校,三礼教育在家庭,三礼教育在社会。
3、针对农村实际,开发“三礼”教育校本课程。
4、制定“三礼”教育实施方案和“三礼”教育周训练计划。
5、有计划地开展“三礼”教育实践活动。
(1)、通过每周三礼教育课,加深学生对“三礼”的感知。(2)、学校针对实际,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实践活动。(3)、在班级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讨论交流。(4)、开展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讨论交流。
(5)、对“三礼”优秀教师、学生、家庭进行评比、奖励,并结集三礼教育案例和故事集锦。
逸夫实验小学“三礼”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在承德日报刊登。
(五)、一次活动五步走,每个环节讲“五求”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学校通过我爱祖国之名山、我爱祖国之名河、我爱祖国之名人主题系列活动抓培养。
在主题活动中,一是做好感知布置;二是突出实践体验;三是开展说、评、议;四是做好总结重提升;五是表彰奖励做文章。
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求真抓实干,求扎实落实,求细致极致,求完美,求创新。
(六)通过学习与研究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做到了目标明确,形成机制,针对实际搞课题,结合教学形成《逸夫实验小学学科目标结构》。通过抓学习与研究文化,培养各级骨干教师,落实名师工程。
(七)通过主题实践活动促养成。
逸夫实验小学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形成读书文化。
1、有计划地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通过“书海拾贝”、“心灵感悟”、“自我展示”三个版块创造性的完成自己的《收获》,形成良好的读书方法。
3、在主题读书活动中,落实好“六个一”目标。即:每周读一本书,每周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一次展示,每月一期手抄报,每学期进行一次征文活动,每学期一次评比。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实践活动。学生成立春蕾文学社,每月创办一次《春雷》期刊、法制安全报、班级手抄报。学生自主创办德育活动展板,班级园地等。
(八)、通过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的形式,落实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精神。
通过科学课课堂教学延伸,开展小发明创新活动;通过综合实践课延伸,做好“小三园”工作;通过音、体、美学科教学延伸,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
逸夫实验小学让学校文化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内在动力,学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校被评为兴隆县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兴隆县花园式学校;兴隆县德育示范校;承德市绿色创建先进单位;承德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承德市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小小奥组委”活动荣获河北省首届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二等奖;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尽管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学校、教师和学 生的发展要求相差很远。我们将立足于学校目标,进一步提升学校文化品位,再创佳绩。
第四篇: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与路径(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与路径
作者:策划人语
来源:《今日教育》2013年第12期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引领方向、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提升品位、彰显个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小学校日益重视文化建设,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个性化样本。但也有一些学校停留于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的外在包装,对学校文化建设缺乏深度挖掘、系统设计和长期坚持。
本次“办好学校、教好学生”主题报道中,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阐释了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指出了学校文化建设要处理好的五组关系;重庆九所中小学校展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与路径;最后,学校文化策划专家提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模型。希望通过这样的主题宣传,助推学校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培育出更多有文化、有品位、有个性的好学校。
第五篇:东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东三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需要,我校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全面实现净化、绿化、美化。特制订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的行动指南,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突出“自主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情感陶冶的成长乐园,从而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目标与要求
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使每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总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要求做到:
1、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
2、提炼出师生高度认同的学校办学理念,打造独具特色的办学精神。
3、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体现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三、具体方案
(一)、校园静态文化建设。
1、抓好黑板报及橱窗宣传阵地,黑板报每月更新一次,橱窗每周更新一次。
2、抓好学校每一块醒目的墙壁,把墙壁当作宣传阵地。让每一块墙说
话,力争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角,都成为教育学生的活的教科书,计划制作一些特色喷绘。
3、抓好办学特色的宣传,让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办学特色,创新我们的办学特色。
4、抓好校园绿化和室内美化,营造文化氛围,优化教育环境,计划教室内统一进行文化阵地宣传布置,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进行合理布局。
(二)、校园动态文化建设。
1、扎实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
2、改造学校校容校貌,不断净化、美化校园环境。
4、建立悄悄语信箱,关心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对特殊学生的深入细致诱导教育。
5、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等设施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条件。
6、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7、积极开展社会文化氛围,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
四、组织与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2、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