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范文

时间:2019-05-12 22:1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范文》。

第一篇: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范文

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

——新版赣剧《牡丹亭》教育实践改革的意义

徐希茅

众所周知,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民族性的戏剧艺术,它有着古老的传统,从公元12世纪左右宋金时代的杂剧和南戏作为戏曲成熟的标志算起,至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在中国,戏曲有300多个剧种,数以万计的剧目,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笔宝贵的财富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相比的。然而现实却是人们没有很好享用这笔财富。“戏曲危机”已是人们谈论多年的话题,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对它她的冷遇,票房价值的不景气,也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戏曲真的要成为有些人说的“戏曲虽是国宝,迟早要进博物馆”?从江西师大此次打造新版赣剧的《牡丹亭》的成功实践中,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特别是在教育实践改革方面,她向人们展示出许多可贵的探索。

一、实践证明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若能给予传统戏曲,足够的发展与创造空间,大胆创新,赋予她新的形式意义,传统戏曲便能产生新的艺术活力,获得青年观众的喜爱。

爱尔兰世界音乐中心迈克尔博士曾多次呼吁“应将传统音乐整合进入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系统之内,并应依靠自身的力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但如果要想这种教育改革真正成功,就应该设法避免将传统音乐硬塞进高等教育系统里去的做法。同时,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应当留给传统音乐足够的发展与创造的空间,使传统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具有同等重要且平等的地位,这是传统音乐在教育系统中生存的关键。”此次新版赣剧《牡丹亭》的教育实践,在保护传统音乐,发挥其教育作用,具有首创而深远的意义。

认真考察一下我们现行教育中的教学内容,可以说传统戏曲方面的内容

是极少的,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含有极少的戏曲音乐,但也多是现代题材的现代戏曲,如“沙家浜”、“红灯记”等,纵使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她们从正规教育中所能获得的戏曲知识也是少得不能再少,这种状况下的大学生们必然对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缺乏情感,不可能期望他们会对戏曲产生热爱,这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教育的问题。

此次新版赣剧《牡丹亭》的创作,演出实践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只要充分重视,给予其发展创造的空间,大胆改革,传统戏曲便能产生新的艺术活力。首先是剧本的改编者在保留原剧精髓的前提下,充分注意当代观众们的审美需求,在表演设计上,导演大胆运用了不少大场面和别具一格的中国戏曲舞。服装、舞美、灯光的运用更是让观众深切感受到高科技所带来的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所有表现形式上的大胆创新,换来了三场演出的座无虚席,特别是第三场学生专场,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无人提前退席,这在传统戏曲的当代演出史上可说是少见的,演出后不少学生们都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想到赣剧有这么好看,有这样强的吸引力,看了还想看。”我们研究传统音乐的专家更是连看三场。

二、戏曲与高校联姻的运作模式,是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对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有效模式,也是高校肩负起重建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生态职责的一种好形式。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都有着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收集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仅限于文化专门机构在从事此项工作,许多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而人才众多的高校却从未介入过此项工作,更谈不上树立起建设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生态观念和责任意识,这与世界多无化音乐教育发展的大超势是不相适应的。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各国经济的全球化将伴随产生语言的复兴和强调文

化的特点。”在多元文化世界中,如果没有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继承和发展,没有建筑好雄厚的民族文化基础,要想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有自己独特的一席之地是不可能的。

此次江西师大与戏曲联姻,邀请从纽约大学表演系留学归来的曹路生博士;指导过豪华版越剧《红楼梦》的一级导演董薇薇;担任过中国APEC会议文艺演出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的韩生教授与伊天夫教授,以及赣剧的嫡系传人童丹加盟,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优势资源,与高校师生一道进行创作与教学实践,一是起点高,二是见效快,三是能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使青年学生们很快就能被他(她)们新颖的创意,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力和超前的审美眼光所折服,参加此次实践过程的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普遍反映:“虽然排练很辛苦,拉琴累得手抬不起来,吹号嘴唇吹出血泡,但我们认为值得,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懂得了传统戏曲中的博大精深,对她产生了感情。”

通过此次实践,也改变了我们专业音乐教师和院系领导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旧有观念,从青年学生一开始对传统戏曲的陌生和参加排练的不自愿到后来的喜爱,这一转变中,我们深感到要认真审视我们现有的音乐教育观和民族音乐文化观,以此为契机,建立开放的、积极的音乐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传统戏曲文化,发扬其可贵的价值,舍弃其消极面,大胆探索其发展提高的各种途径,以不断创新的独特面貌,去创立有自身特色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课程体系和新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以创新传统文化,激活青年学生对戏曲音乐的审美情趣和深层鉴赏力,是高校美育的有效形式。

傅修延教授指出:“将《牡丹亭》请进大学校园,不仅仅是为了弘扬赣文化,更主要是因为汤剧的精神品格与高校的美育宗旨正相契合,与今日大学

生的艺术需求正好遇合。”他又说:“把中国的‘梦剧’引进高等学府符合‘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目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影响人的具体实践。”

剖析我国当代音乐教育的现状,不论是专业音乐教育还是普通音乐教育,均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形式的抽象分析,导致音乐文化教育成为浮在表层的纯技术性操作,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被音乐的有关知识和技巧牵引着,难以获得深层鉴赏力。而传统戏曲音乐的教育现状表现就更甚,课时少,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观念与青年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人们难以真正进入到戏曲文化层面进行感知。试想将一种有其特定生命形态和存在方式的文化产物,让其音乐与生存的文化分离,产生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刘承华先生认为:“音乐的最本源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生命是音乐乃是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所以,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本次《牡丹亭》的创作、演出实践。便是一次很好地将传统戏曲音乐与产生它的文化相联系的教学实践,以其特定的文化模式向学生们加以活的阐释,从而激活了学生们对地方传统戏曲音乐的审美热情,从而对它产生了深层的艺术赏鉴力,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主动提出不少对戏曲修改的建议。参与实践的学生们都反映说:“没想到江西的传统戏曲有这么美,我们从亲身的实践中,了解了自我的文化,理解了传统音乐,从反观中又加深了与传统相对的现代文化的理解。更增进了对地方戏曲文化的认识,被艺术经典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对生活、对爱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新版赣剧《牡丹亭》的实践是一种更好地使传统戏曲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模式。

如何有效地使传统戏曲音乐文化在当代教育中进行实践?如何有效地推进发展传统戏剧音乐文化的“活态传承”?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在当代教育中的文化价值如何?教育、传媒在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中应担当怎样的角色?如此等等的许多问题都是摆在有责任心、有历史使命感的教育领导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人们越来越深切的认识到,教育在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传承的手段,没有传承,便没有传统音乐文化的延续。”从亚欧传统音乐保护培训班研讨中我们获知,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通过此次新版赣剧的教育实践体验,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她对传统戏曲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价值。在本剧中首次运用了仅在江西还留存的中国传统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作为唱腔设计的基调,并成功地创作出颇受青年学生喜欢的主题歌,音乐专业的学生几乎人人会唱,参加演出实践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会唱上几句。学生们在演出体会中写道:“实践教学过程,使我们开拓了音乐视野,也改变了我们对传统戏曲的态度,由不知到知,感受到教与学之间的亲密和无拘无束,有着表达的欲望和再创造的冲动感。”“我们通过听,掌握了传统戏曲中的唱腔类型,风格旋律,通过看,对传统戏曲的传统文化、造型艺术与人文景观有了较深切的感受,通过演,对传统戏曲中形成的表演程式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理解”。也使教育工作者们和创作实践者们深切的领悟到:“在尊重传统的同时,鼓励再创造,在不损害传统音乐本质的前提下,将传统音乐与学术环境相结合。”在表演和学术的多层面将传统音乐文化与当代教育进行有效整合的可行性和时代意义。

第二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一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我们党几十几年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和强国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真理,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过程中树立的坚定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意愿和期盼,凝聚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空前活跃起来、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风云变幻中,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努力中,在举办一系列大事、应对一系列难事和突发事件中,在战胜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斗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发展中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

建党90多年来,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现在,党的十八大又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我们党的旗帜更加鲜明,方向更加明确。这是我们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我们党理论上的与时俱进,也说明我们党是一个勇于和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是一个思想解放、充满活力的党。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党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为己任;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始不久,党就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贯穿党的全部历史的一条主线。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

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建立在我们党全部历史基础上的,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二、党和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90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这就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党站在时代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充分自信和高度自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居于根本地位,既是其他成就的必然发展,又在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其他成就。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90多年成就积累而成,是90多年来各方面成就的集大成。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一定意义上是过去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继续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萌芽于党局部执政时期,奠基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几代共产党人不懈探索的伟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所取得的全部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内的其他一切成就的升华。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巩固其他一切成就的根本保证。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国处于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巩固和发展90多年来党所创造的成就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强基固本、凝神聚气,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为巩固和发展党90多年来创造的一切成就提供正确方向、理论指南和制度保障。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否定了党90多年一切成就的根本;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他一切已经取得的成就就会丧失依托,甚至化为乌有。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党和人民在未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提供了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更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今后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供了可能,开拓了空间。离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切发展进步都将无从谈起。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信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决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只能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共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第三篇:销售员成功实践秘诀

销售员成功实践秘诀大全

【加强篇——销售员的技能与方法】

销售员的技能与方法

一.顾客服务的原则

有一句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话:顾客就是上帝,“上帝”永远是对的。所以不要与顾客争论是与非。因为你得罪了一个顾客,那么失去的将是一批消费者。

所以顾客服务的原则就是一句话:顾客永远是对

二.销售步骤与方法

在家具销售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迎来送往,我们可以把这个连续过程分成五个步骤:

1.等待机会

1)销售空闲时要表现出忙碌的样子

在店内没有顾客时,销售员呆呆的站在店内会失去活力,顾客看到也会感到这是一家没有人气的店。因此,顾客少、闲暇时,不要以固定的姿势站在同一地点,更要表现出快乐而忙碌工作的样子,这样才能使门店充满活力和热情,才能吸引顾客入店。

2)销售员在待机时的三大要点:

良好的仪表,着状整洁,给顾客良好的印象;

明朗、快乐、优美、温和的表情;

敏捷、快乐的走路和工作姿态。

2.迎接顾客:

初步接触顾客,如果太早接近,会让顾客有压迫感。相反,太迟则会让顾客感到不亲切而掉头离去。这就是接近顾客的困难点。

顾客对商品是否产生兴趣,需要对顾客的表情和行动进行观察和判断。具体说:

1)顾客只是随便看看

销售员可以这样开始:欢迎光临,这里是KBH专卖店,我们最近推出了某某新产品或我们现在正在进行某某活动。

2)客对某件产品产生兴趣

如何判断顾客对产品产生了兴趣,从而把握接近的时机:

a.当顾客注视特定商品时

顾客仔细观察某种商品,就是对它“注意”并产生兴趣的表现。说不定顾客已经对这件商品做了种种“联想”,此时正是导购自信的去招呼客人的好时机。

b.手触摸商品时

顾客以手触摸商品,就是对商品产生兴趣的表现,此时正是接近并询问其“感觉如何”的好时机。但如果在顾客刚接触商品的瞬间旧去询问则会吓着顾客,因此应隔几分钟之后,再以温和的声音去询问。

c.顾客表现出寻找商品状态时

遇到这种状态,应该尽早以亲切的态度向顾客说“让您久等了”或“欢迎光临”、“我可以为您做些什么”,切不可忽略顾客。

d.导购与顾客的视线相遇时

顾客在购买上需要建议时,大多会寻找导购。因此,要把握这个时机,微笑着说“欢迎光临”并走向顾客。e.顾客与同伴交谈产品时

这种情形正是顾客对商品产生兴趣的明显表现,这时导购的介绍和建议特别容易影响顾客。

f.顾客放下手中物品时(如手提袋)

这也是对商品注意而产生兴趣的行动之一,导购应自信的对顾客说“欢迎光临”。

g.顾客探视橱窗或商品时

这时接触顾客,顾客会有“过早”的感觉,但是在同一商场有其他类似商品时,要有“先下手为强“的意识,尽早接触顾客,掌握主动,因为顾客往往很难拒绝此时的诚意。不过要把握好尺度,不然过于生硬,会起相反效果。

对于上类顾客的应对:

销售员:这是某某产品,它有何风格,有什么样的功能,或有什么区别其他产品和品牌的优势。要尽量用精练、精辟的语言把产品的卖点介绍出来。

一位优秀的销售员的好的开端是为顾客提供给予开始的,切记向浏览的顾客问:“您需要什么”这类例行公事的职业性口吻。这种问题对于一个刚进店的顾客来说很难回答,他可能还没想好要买,只是先看一看,了解了解,这样会使顾客回答不了后马上离开,而这个顾客也许有需要但并不知道自己真真需要什么。所以对于刚接触的顾客,切忌直接索取顾客的回答。

给予是一种服务,是一种对顾客所关心的事物的说明。

给予,给予,而不是索取索取!这是销售过程的核心。

3.了解需求

在迎接顾客并与顾客交谈之后,销售员与顾客的沟通的桥梁就建立起来了,此时就需要了解顾客有什么需要,只有了解顾客真正的需要,才能向顾客推荐合适的产品。

一般来说,在迎接顾客之后,销售员通过与顾客的沟通,来了解顾客对产品的偏好和真正的需要,避免说上一大堆,介绍了许多产品之后仍不知道顾客需要什么。在与顾客沟通的过程中,销售员应提出那些能获得信息、易于顾客回答的问题,如: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告诉我关于„„,这些易于回答并能提供较多信息的问题,能够帮助销售员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

因此,聆听顾客的回答和陈述很重要,因为它包含了顾客很多潜在的需求,或者说其中隐藏许多销售机会。很多时候,顾客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其他需要,销售员应该提醒、引导并帮助顾客一起认识到他的需求。销售机会的有无,在于去创造。而创造的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说,去概括,去阐述。记住!重要的不是你去表达什么,而在于怎么去表达。请你满怀信心,从心眼里认定顾客确确实实有这个需要,你也要引导着他去认同他确实有这个需要,并确认事实就是这样,直至顾客接受,达成销售。

记住!成功的销售员创造机会,失败的销售员等待机会!

4.推荐产品

通过与顾客的沟通和了解,找出与顾客相适应的产品,向顾客解释该产品如何有益于顾客和如何满足他的需求,给顾客试坐产品,让他亲身感受产品的坐感和舒适,并对其感兴趣或不了解的地方要反复强调和给予肯定的确认。记住!对产品越是挑剔的顾客,越是有购买欲望的潜在消费者!

5.促成购买

1)创造与把握购买成交机会

a、成交的五个条件:

 顾客完全了解了所推荐商品,尤其是商品的价格;

 顾客对销售员或KBH品牌已产生了信赖感;

 顾客产生了购买欲望;

 把握机会;

 确定购买决策者

b、成交时机的辨别:

 当顾客表示对产品非常感兴趣时;

 当销售员对顾客的问题做了详细解释说明之后;

 在介绍了产品的主要卖点之后;

 克服顾客的异议之后;

 顾客对推销的产品的卖点表示赞许之后;

c、创造成交机会

 捕捉顾客的成交信号,如语言信号、表情信号、动作信号等;

 创造有利的成交环境;

 巧妙的吊起顾客的胃口;

 明示和暗示其下单购买之机。

2)促成购买成交的方法

在促成购买的过程中,销售员被拒绝是正常的,成功的销售员并不介意商谈过程的重复。坚持,直至最后购买的促成。销售员需要灵活运用缔结订单的技巧,才能持续促成购买的实现:

 帮助顾客做决定

当遇到犹豫不决的顾客时,切不可失去耐性。人往往害怕做出决定,很多顾客在签单时会以“再考虑和商量一下”来确保其决定的正确性。但“再考虑和商量一下”的语言对于销售过成极具破坏性,顾客离开店面后,其购买欲望会慢慢减弱,甚至会到别家店里购买。所以销售员要帮助顾客做出决定。

 二选一法则

所谓二选一法则是指销售员以顾客已确定够买为前提,再次询问顾客顾客所需要的沙发组合方式和数量,这样顾客就不会将考虑的重点放在是否需要购买的选择上,这样比较容易促成定单的缔结。

 期限法

在促销活动期间,当销售员明确给顾客的优惠有时间期限时,会让顾客有一种紧迫感,担心错过这个机会,有利于订单的促成。

 邀请式结束法

指销售员不断的询问顾客关于产品的意见,使顾客不停的赞同销售员的意见,从而将顾客对产品的认可强化到顾客潜意识中去。通过询问顾客问题,并适当运用沉默的压力,使顾客在不知不觉中难以拒绝,从而达成购买。邀请式结束法=肯定的询问+适当沉默的压力

肯定的询问举例:这套沙发真的非常适合您,您觉得呢?

这套沙发配置在您客厅里,一定非常有品味,您觉得呢?

 订单争取法

利用人的从众心理,给顾客说明这款产品昨天或今天有多少客人订了几套,减少顾客的不安全感,从而促使顾客的购买欲望。

 利益分析法

当顾客犹豫不决时,应把现在购买的理由和利益一一列出,巧妙的突出现在就买的利益所在。

 小点成交法

当顾客需要几套沙发,付款额很大出现成交压力时,可适当减少顾客成交的额度,推荐先购买一套。

 切忌一味降价

当销售员为了达成顾客的购买而不断满足顾客对于价格的要求时,并不会使顾客得到满足,相反会使顾客对价格产生怀疑,甚至对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产生怀疑。因此,一味降价是一种错误的促成方式。

6.送别顾客

不要因为顾客没有购买而懊恼,他今天不买并不代表今后不买。对每位进入店里的顾客要心存感激,不管有没有购买,临走时不要忘记忘记对顾客说:谢谢!欢迎再次光临。

三.与顾客沟通的技巧

1.让顾客满意

1)正确认识顾客: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

2)让顾客满意的技巧:

 保持良好的外表形象;

 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

 销售员上岗时要进入“角色”

 注意顾客的情绪,尽量满足顾客的优越感

 保持买卖不成仁义在的心态。

2.把握顾客十五顾客心理

1)什么都说好的顾客

对于这类顾客,关键是要制造说话的突破口,可以直接发问,让顾客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从而找出继续谈下去的话题重点。

2)硬装内行的顾客

这类顾客往往会打断销售员的介绍说:这个我知道,我了解,对于这类顾客,销售员要耐心的听下去,并适当的表示同意他的意见。然后通过更专业性的提问,让顾客找不到合适的内行的借口。同时把顾客的思路引导到你对产品的介绍上来。

3)“今天不买,只是看看”的顾客

这一类顾客往往开始就申明只是了解产品,并不打算购买。其实这类顾客是所有顾客之中最容易达成销售的对象。他们对推销的抵抗力很弱,所以在一开始就表现出强硬的立场。对于这类顾客,销售员要详细的介绍产品的特性和卖点之后,往往容易达成销售。

4)好奇心强的顾客

这类顾客对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往往很耐心的听销售员的介绍,并积极的发问,他们属于冲动型的顾客:销售员一定要传达出机会难得的感觉,辅以赠送饰品或礼物的诱惑,让顾客感觉到你为他争取到了很大的优惠,往往会一时冲动就决定购买。

5)悠闲、慎重选择的顾客

这类顾客在购买之前会花很长一段时间了解商品,所以销售员要慎重的根据顾客的喜好推荐适当的商品,在推销产品的卖点时要详尽、自信,让顾客对产品的价值和自己购买的利益有明确的认识。

6)急噪、易发脾气的顾客

性情急噪,发现销售员的语言或态度稍有失礼就发脾气,对于慢吞吞的做事态度不耐烦。对于这中类型的顾客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礼仪和态度,不要让顾客等待,以敏捷的行动处理事情。

7)沉没、不表示意见的顾客

对这类顾客,销售员顾客的表情、动作、少许的言语中抓住顾客的心理和喜好,应对的重点是提出易于回答的具体问题,诱导顾客回答,让他开口说话。这时冷静、沉着的应对及为重要。

8)饶舌、爱说话的顾客

这类顾客爱说话往往还偏离主题。若打断其说话,会让顾客感到不舒服,伤害其感情。因此,销售员在耐心聆听他的同时,也要抓住时机回到销售的主题。

9)知识丰富的顾客

这类顾客知识丰富,容易教导人,对产品和品牌提出解说和评价,此时销售员一定不能直接进行反驳,对他所说的要表示同意和认可。在掌握顾客的喜好后推荐产品。

10)权威、态度傲慢型顾客

此类顾客自尊心特别强,所以销售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销售员对这类顾客易心生反感,一定不要表露出来,要有利有节的态度做好产品的推介工作。

11)疑心病重的顾客

这类顾客不信任销售员,也不轻易相信对产品的说明,所以如果销售员解说不得要领就会造成相反效果。对于这类顾客,销售员要灵活运用询问方法,把握顾客的疑点,具体说明理由与根据,才能赢的顾客的认同。

12)优柔寡断、缺乏判断力的顾客

这类顾客往往有购买的需要,但会经常迷惑于各类商品,无法定下购买的决心。销售员要掌握销售要点,让顾客对产品加以比较,依据顾客的喜好强力推荐,帮助顾客下定决心。

13)好胜、不服输的顾客

这类顾客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轻易不原被指示。所以销售员要看清并顺着顾客的意见与情绪方向来推销产品。同时,当顾客要求得到销售员的建议时,销售员若无法以专家的身份进行说明,则会被轻视为“不够专业,不值得信赖”。所以此时一定要表现出专业性来。

14)内向、软弱的顾客

销售员要以冷静、沉着的态度来对待这些顾客,要特别尊重顾客的自尊心,语言态度要符合顾客的情绪为重点。

15)嘲弄、语多讽刺的顾客

销售员面对这类顾客,不要被他的讽刺所迷惑或恼怒,只要他有这个购买的需要,专注于产品推介本身比计较他的言语更有利得多。

四.讨价还价的技巧

1.如何报价:

1)先发制人,减弱其讨价空间

a、明码实价,堵住顾客还价之口。

b、明码实价,但规定一个统一的折扣。

2)察颜观色,审时度势报价

 对那些漫无目的,只是询价的顾客,报价时应比较有弹性;

 对有较强购买欲望,不知价格行情的顾客,报价可稍偏高,流出一定的砍价空间;

 对那些了解行情,而且有明确购买对象的顾客,则报价应接近成交价。

2.讨价还价的技巧

1)突出优势,体现价值

 突出产品卖点

 突出品牌的实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 突出完善的售后服务

2)巧问妙答,讨讨还还细周旋

顾客问价的两个目的:

其一,真心想买,问价得到一个还价基数;

其二,探虚实,得到价格行情。

首先,明确顾客询价以及讨价还价的真正目的,决定该不该报价,报什么价。

第二,深入了解顾客类型,把握其消费能力,了解顾客能接受的价格,针对性的报出既有讨还的余地,又对顾客有吸引力的价格出来。

第三,在报价之后,面对顾客的要求不能立即降价。一定要有给顾客优惠的理由。

第四篇: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

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把经营生产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增强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企业具有专业安全文化的生产力,实现安全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大石河铁矿是一个有40年露天开采历史的大型黑色冶金矿山企业,2800名职工,集采矿、选矿于一体,从穿孔、爆破、采装、运输,到破碎、球磨、选别,多工种联合作业。该矿一贯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紧抓不放,为关爱职工生命,营造了绿色屏障。

一、机制创新——打造安全文化理念

该矿不是把“安全第一”作为口号喊在嘴上,而是把它作为文化理念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特别是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落实到行动上。——建立目标责任网络。从矿长到车间主任、工段班组长;从党委书记到党支部书记、党群部门领导;从各专业科长到职能人员,层层逐级制定“为官一任,保一方平安”的目标责任、具体措施和考核办法,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措施逐级负责的管理网络。——建立检查讲评机制。每周一由行政一把手主持的全矿安全工作例会雷打不动。职能科长详细汇报对基层检查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提出下周安全工作要点。

——建立问题追究机制。因管理责任造成事故,对管理责任者要填报“违规违制表”,扣除全月效益工资。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安全工作执法检查,首先检查各级领导是否在位,是否认真履行职责。在周、月安全评比中,名次排尾车间的主要领导,必须参加矿安全例会,接受面对面的批评帮助。

——建立职务戒勉机制。车间每月、矿部每季对班组长以上干部落实安全责任制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对工作有差距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安全职责不落实的给予警告,扣除当月全部奖金;对抓安全工作不得力、不称职的,一票免职。

二、管理创新——驱动安全文化行为

培养职工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全面提高防护能力,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也是关爱生命的具体体现。而安全意识牢固树立、防护能力的全面提高,又必须依靠管理创新来实现。

强化教育,生动活泼。该矿结合季节生产的特殊性,针对具体的事故案例,应用安全技术知识,及时编发生动形象、触人灵魂、发人深省的教育材料,以班组座谈会的形式,组织学习讨论。改变了过去由车间的领导、专业员“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说教方式。使职工在思想上由被动接受教育向主动接受教育转化;在行动上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化。组织搭台,职工唱戏。安全文化关系职工群众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必须以职工群众为主体。该矿采取“安全生产月”、“勇夺安康杯”等竞赛活动,举办摄影、书法、漫画展览,组织“杜绝事故有奖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广搭“舞台”,让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并充当“主角”,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积极培训,提高素质。该矿把提升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作为提高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来抓,每年进行全员性的“三规一制”培训。同时,对特殊工种、重点人员、工段班组长,以及转岗分流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职工队伍的技能素质不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不断增强。职工提出安全生产建议1159条,有44条被采纳;查报隐患513项,及时得到控

制和处理。

厂、家挂钩,“三元”联动。该矿家在附近农村的职工众多,他们身兼“两个责任制”,既要做工还得种田。特别是春秋大忙季节,厂里忙家里也忙,睡眠不足,体力消耗大,精神不集中,不利于安全生产。针对这种情况,矿组织开展了“厂、家联系保安全”活动,把单身职工和他们的家属请到矿部、车间,以“安全与家庭与企业”为题,畅谈只有保证安全生产,企业才有效益,职工才有收益,才有全家幸福的关系,取得了职工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出现了企业、职工、家属“三元联动”保安全的好形势。

赏罚严明,双向激励。矿部成立了经过专业培训、有特别资质人员组成的“检查小分队”,持证上岗,对全矿日常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影响安全生产的问题,下达通知书,逐级追究。为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建议被采纳取得显著效果或避免重大事故的个人,一次性奖励500~1000元。对在安全生产“十星”评比中被评为“明星”的职工,每人奖励500元。奖罚严明的激励机制,对安全文化建设和良性循环的安全生产局面的形成发挥了强劲的促进作用。

群众测评,民主监督。该矿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十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角作用。对全矿和各车间的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由矿组织部、工会和专业部门联合组成工作小组,采取下发“问卷打分表”和民主评议会的形式,分别对班子成员和“三规一制”管理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向全矿职工公开。对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由工作小组监督落实。

现代企业职工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要形成群体成员认同和遵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很不容易的事。该矿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从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素质入手,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营造了“安全第一”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强有力的安全文化场,成为全矿职工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安全文化场的作用下,企业职工个体差异互补、干部与工人相互促进、党政工团网络管理等优化机制正在形成。每名职工积极行使安全管理的民主权利,主动干预不安全行为,积极进行安全互助协作,自觉遵章守纪,共同进步的群体内驱力不断壮大。在内驱力的作用下,下级乐意接受上级的安全指导,上级也乐意接受下级的安全监督。由此种种,该矿展现出安全生产充满活力的良性发展态势。

第五篇:中国多党合作的成功实践

中国多党合作60年的成功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已经实行60年,实践证明,当代中国政党制度是促进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2007年12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良好政治格局,发展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和谐政治关系。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和谐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共同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有别于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正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积极吸收了世界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借鉴苏联一党制和西方多党竞争制的优点,设计了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这一政党制度的框架中,中国共产党是处在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处在合作地位的参政党。毛泽东说:“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想把国事办好。但是我们的毛病还很多。„„我们要加强党内教育来清除这些毛病,我们还要经过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来清除这些毛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并不是由某个政党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选择。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充分证明,照抄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如果不顾本国具体国情而盲目模仿西方,搞所谓的三权鼎立或多党轮流执政,中国就会大乱。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但是历史经验也昭示人们,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仅仅依靠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取得成功的。早在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就认识到了必须联合其他的革命力量,建立起革命的统一战线。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要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提出的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对于一切革命的人们,是决不排斥的,我们将和所有愿意抗日到底的阶级、阶层、政党、政团以及个人,坚持统一战线,实行长期合作。” 在1941年11月24日举行的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毛泽东在演讲中再一次强调:“共产党的这个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 可见,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政治协商由来已久,并将长期存在。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中国共产党就有关新政协的性质、任务、参加单位、召开时间和地点,以及建国的指导原则和成立联合政府等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协商。各民主党派中的代表人物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文件的起草、整理、讨论和通过等全部程序。由于民主党派参加了制定《共同纲领》的全过程,就使得《共同纲领》能够在准确反映工农基本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准确地反映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从而奠定了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新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在酝酿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征集到的各方意见和建议竟达118万条之多,全国上下更有难以计数的人次参与建言献策。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和成员在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参政议政,他们既是各自所属的阶级和阶层的政治代表,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大家和衷共济,为建国初期的稳定市场、恢复生产、支援前线做了大量工作。

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民主党派过去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其本身的性质、地位以及作用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伴随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在社会主义改造中逐渐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也就自然成为了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成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这里,毛泽东还提出了“两个万岁”的思想,即一个是共产党万岁,另一个是民主党派万岁。他说:在我们国内是民主党派林立,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民主党派,这对党、人民、社会主义很有利;打破一切,把其他党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产党,使同志们很少有不同意见,弄得大家无所顾忌,这种做法很不好。同年9月,中共八大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再次宣告了与民主党派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固定不移”和“永远不变”的原则,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正确处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指出:“为什么要让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同工人阶级政党长期共存呢?这是因为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 在正确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其中大多数言辞中肯、切中时弊,对于共产党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不良倾向,对于改善党的领导,具有很大帮助。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各民主党派受到很大冲击,民主党派的一些领导人和不少成员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反右斗争中还简单地否定了1956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发生深刻变化的正确评价,并且粗暴地宣布同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过去和现在都是资产阶级性的政党”,对民主党派“只有进行根本的彻底改造”,否则其将“失去人民的信任和长期存在的可能。” 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正常发展轨迹被扭曲,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变成了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单向监督。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民主党派被诬蔑为“反动组织”,“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被迫

停止活动,很多成员遭到了残酷迫害”,成为了所谓的专政对象。在十年内乱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名存实亡。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伊始,当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刚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时,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的和谐问题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7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于爱国民主党派开展活动问题的请示报告》。同年年底,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叶剑英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人民政协的历史作用以及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立场,提出应当恢复民主协商的优良传统,继续执行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包括统战部门,本着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知名的无党派人士平反昭雪,落实政策,恢复名誉。与此同时,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负责人就恢复有关活动的事宜进行了多次协商,最后确定把整顿组织、健全机构以及恢复日常工作作为重点,开展深入的工作。

1979年6月,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五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上致开幕词,他认真分析了新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有过光荣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也作了重要的贡献。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不会忘记的。” 同年10月9日,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时,又首次把中国的多党合作从方针政策提升到了政治制度的高度。1979年10月11日至22日,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分别在北京举行了各自的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20余年没有召开代表大会的不正常状态的结束,这也标志着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新恢复。1980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在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中一般不再发展中共党员的规定。1982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于从民主党派撤出我党人员问题的报告》,决定建国后派进民主党派的中共党员原则上都必须撤出。中国共产党的这两项决定体现了对民主党派的高度信任和支持,这对于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独立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81年12月,第十五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要同党外朋友建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融为一体,使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方针成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基本准则。从八字方针到十六字方针的变化,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历史经验的最好总结,又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的新宪法和人民政协章程中,第一次将政协的作用写入了宪法序言,并且首次在政协章程中明确了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1986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统战部《关于新时期党对民主党派工作的方针任务的报告》,明确指出:“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是中共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把多党合作作为政治制度提出来,这对于进一步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展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长期合作关系,促进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关系的和谐,具有特殊的意义。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首次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列,作为需要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提了出来。这对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于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989年1月2日,邓小平在一份民主党派人士提交的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问题的建议上批示:“可组织一个专门小组(成员要有民主党派的),专门拟定民主党派成员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方案,并在一年内完成,明年开始实行。” 按照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以及中共中央统战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了专门小组,经过长时间的深入研讨和修改,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代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初稿完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根据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统一战线工作的指示,又组织专人对《意见》初稿进行了八次重要修改,在经过正式征求各民主党派以及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之后,这一文件在1990年2月开始实行。

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可以看出,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我国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民主党派参政以及发挥监督作用的总原则,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要“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在这里,“参政党”概念的首次提出,正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大发展,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次在总纲中载入了“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使其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意志。199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庄严地载入了宪法。从此,中国现行的政党制度上升到了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高度,这就为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高度,纳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经过1998年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换届,第一次实现了八个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分别担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积极推荐和支持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民主党派进行监督的内容更加充实,形式更加多样,渠道更加畅通。可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方面的有关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和谐关系也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促进中国政党关系和谐发展的制度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胡锦涛同志立即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仅2003年一年,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中央的政治协商以及高层座谈会就有19次之多,其中的11次座谈会是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参加的座谈会共有6次。2003年2月,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十分重大。这些论述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积极作用以及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信心和决心。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促进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的论断,指出了政党关系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密切关系。在2005年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中国共产党从民主党派构成的社会基础、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以及在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等方面,将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的性质概括为三句话,即“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这份文件是继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颁布之后的又一个有关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

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架构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包容性和协商性。2007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其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1990年至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近三年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协商中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

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等许多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人选,宪法修改以及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监督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文件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中许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所采纳。此外,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还向中共中央提出重大的书面意见建议200多项,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外交、港澳台侨等诸多方面,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改革等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些既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国政党关系和谐的具体体现。

和谐的政党关系需要和谐的政治理念的支撑,需要和谐的政治环境的护佑。当今,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更有必要强调要进一步理顺各政党,特别是民主党派与国家政权联系的渠道,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机制,保障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能够有效地履行协商职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与执政能力,其中就包括正确处理政党关系以及领导多党合作的能力。

2005年2月4日,胡锦涛在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就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提出了五点要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从而为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2007年12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新老主要领导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巩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的良好政治格局,发展我国各政党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和谐政治关系。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制度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和谐问题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下载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可贵的探索成功的实践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民大创业的成功实践

    全民大创业的成功实践 ——关于恩城商会的调查恩城商会成立于1995年6月份,由当地的9家民营企业自发组织成立。10多年来,恩城商会的会员从不到10家,发展到96家,涵盖餐饮服务、食......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浦东开发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浦东开发开放的经验与启示 转载日期:2012-7-17 23:16:00 来源:求是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改革开放全局出发,审时度势,作出......

    《可贵诚信》

    可贵诚信 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潮起潮落,也许这就是人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如刺玫瑰那么的短暂,但却并非都那么美好。海涅说,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的确,诚信就像我......

    生命可贵

    生命可贵,情谊价高 战友情与生命同在 我是一个极看重战友情的人,它是人生任何感情皆不能替代的。我的军旅生涯45年,战友甚多-分散在全国各地。不论公务,私事或旅游到外地,我都带......

    借力发展的成功实践

    借力发展的成功实践 ----平舆县东西合作发展成就回顾和经验总结 平舆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孔保川2000年撤地设市以来,是驻马店市加快发展的十年,也是平舆县抢抓机遇、全方位......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功实践——诸城调查与思考发布时间:2009年09月01日 12:00来源:《求是》期号:2009年第17期作者: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近年来,诸城市坚持以......

    愿景领导的成功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愿景领导的成功实践 作者:王瑞杰 来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第03期 [摘要]为了实现“全民共识,万众一心”的政治目标,新......

    “三下乡”成功实践的启示

    “三下乡”成功实践的启示“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知识让农村知道,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我们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