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2 22:3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范文模版]》。

第一篇: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范文模版]

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

成都市交通委员会

2006年我市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年工作目标,将启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加快重点物流项目的实施,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开通国际直飞航线作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全市物流工作由编制规划、制定政策阶段转入全面建设实施阶段。2006年实现了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新都物流中心的开工建设,建成了成都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建成了机场国际国内货运站、中外运青白江仓储基地、广州本田西部汽车物流中心项目;引进了美国普洛斯、法国FM公司等10户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和物流地产商;开通了成都至阿姆斯特丹的国际直飞航线。预计全年完成物流投资12亿元,现代物流业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

一、2006年发展情况

(一)物流集中发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完成,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我市规划的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四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和五十个物流服务站的实施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成都保税物流中心、新都物流中心已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青白江物流园区、龙泉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的规划工作也已全面启动。成都保税物流中心一期工程5万m2仓储设施已全面竣工,待国家部委验收后将投入运营;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的三条骨干道路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园区国际物流功能区内的口岸联检综合大楼、海关监管区项目已经进入设计施工阶段,投资2亿元建设的机场国际国内货运站项目已经竣工,DHL、Fedex公司即将入驻园区建立西南地区快件作业中心;新都物流中心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骨干道路的拆迁工作,正在组织公路货物集散中心的建设招标工作;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就规划编制及项目开工建设工作同铁路系统及物流企业进行了广泛沟通,即将与铁道部成都集装箱中心站实现同步开工建设。

(二)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得到快速推进

我市在物流服务站规划认定及重点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中,围绕西南地区商贸中心的优势地位,将传统专业市场的改造提升、打造现代商贸业新的核心竞争力与城市物流功能的配套完善紧密结合在一起,城市商业配送中心及钢材、机电、汽配等专业市场配送中心项目的建设取得突破,一批重点物流项目相

继实现开工建设,部分项目竣工投入营运。围绕城市商业集中配送启动了普洛斯成华商业配送中心、中粮成都西南物流中心的建设;围绕机电、钢材专业市场的物流配送积极推进万贯金府机电物流中心、金府钢材物流中心、量力钢材物流中心的建设;围绕汽车整车4S店、汽车零配件市场的发展,促进中汽西南汽配物流配送基地、新兴汽配物流中心、广州本田西部汽车物流中心的建设;围绕冷链物流的发展加快台湾海霸王集团成都冷藏物流基地的建设。为加快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发展年的要求,对19个列入成都市重大产业化项目的物流项目、7个列入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物流项目实行定期调度制度,每月巡察一次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展,每月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了机场国际国内货运站、中外运青白江仓储基地、广州本田西部汽车物流中心三个项目如期竣工,全行业2006年预计完成投资12亿元。

(三)开通更多国际航线,建设西部枢纽机场的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成都的航空物流业在中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率先在中西部地区建成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比较优势。围绕这一目标,我市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对成都航权开放的支持,加强与口岸联检部门的协作,增强与国外航空公司的沟通,先后同欧美澳亚地区的20多家国外航空公司进行了洽谈和联络。2006年5月成功地争取了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开通成都至阿姆斯特丹直飞国际航班,实现成都直飞欧洲远程国际航班“零”的突破。成都至阿姆斯特丹国际直飞航班的开通有力地推动了双流国际机场旅客中转设施的改善和中转通关服务水平的提升,极大地鼓舞了汉莎航空公司、芬兰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早日开通成都至法兰克福、赫尔辛基、巴黎的国际直飞航线的信心。为了促进大韩航空公司开通首尔经成都至欧洲的货运航班,经过较长时间的沟通与协调,在2006年6月15日签订的中韩航权协定中成功地解决了开航所需的第五航权,大韩航空公司已正式向中国民航总局提出申请,计划于2007年1月开通首尔经成都至欧洲货运航班,该货运航班的开通将标志着成都第五航权的首次突破,将为成都国际枢纽机场的形成和成都国际航空物流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成都更多国际直飞航线及货运航班的开通,成都地处欧亚航路中点的独特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会吸引DHL、UPS、Fedex、TNT等国际物流巨头入驻建立中西部航空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与航空运输依存度较高的IT、生物制药、航空零部件制造、航空维修等产业将进一步向成都聚集,也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汇聚成都的速度明显加快

按照我市建设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区域物流分拨中心的发展思路。2006年我市编制了《成都物流投资指南》和《成都

物流招商项目册》,并在广州、厦门、青岛、新加坡举办了四次大型的成都物流招商投资说明会,大力宣传成都物流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物流地产商、船公司、航空公司前来成都考察。2006年引进了美国普洛斯、法国FM、飞歌物流、新加坡星狮、浙江传化、南方物流等10户国际国内外知名的物流企业进入成都,新引进投资过亿元物流项目5个,签署意向性投资协议2份。截止目前,进入成都的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总数已达30多家,全球航空物流的四大巨头(Fedex、UPS、DHL、TNT)全部进入成都,国内“中”字头物流公司和十多家知名物流企业在成都设立了西南地区的区域分公司或办事处,20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有意向在成都建设西南地区(西部地区)的物流分拨中心,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对成都物流的关注程度正在不断提高。

(五)物流相关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合力推进

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所依托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明显加快,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项目初步设计已通过铁道部审查,项目开发公司正在组建,即将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机场第二跑道建设项目立项批文正在国家发改委审批之中,项目建设资金和拆迁安置方案已基本就绪,第二跑道试验段已经完成拆迁;连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成都货运大道的规划建设方案已经确定,部分路段已经开工建设;集装箱物流园区配套的成青快速路全面开工建设;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外部连接道路以及城市物流集中配送环境受到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合力推进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六)部分制约成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实现了新突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战略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交委、市物流办、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集中发展的意见》;针对开通更多国际航线的需要,物流办起草了《成都市开通国际客货运国际航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物流投资项目的资金扶持,物流办起草了《成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针对道路运输业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我市正在组织制订《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为了提高国际物流的通关效率,物流办牵头完成了成都大通关调研工作,市政府组建了成都市口岸服务办,明确了大通关系统的建设问题;针对成都国际航空物流园区的启动工作,物流办对机场口岸联检大楼的建设选址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协调,为航空物流园区启动建设创造了条件。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制订,部分消除了制约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长期存在的政策性障碍和体制性障碍,实现关键性问题的新突破,为我市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2007年展望

(一)工作目标

推进物流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形成园区承载能力和物流企业集群优势;加快重点物流项目的建设,全年完成物流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加快物流通道的建设,以开通北美航线为突破口,力争开通1~2条国际直飞航线;壮大成都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三个经济发达地区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强化物流招商工作,新引进5户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成都,引进5个投资额过亿元的重点物流项目;启动成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完成大通关系统的建设;促进公路货物运输结构调整,初步建立成都市道路货物运输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快物流集中发展区的建设步伐,形成园区承载能力和物流企业集群优势。加快推进航空物流园区、新都物流中心、集装箱物流园区土地整理进度,形成园区吸纳物流项目的能力,加快起步区已有项目的建设进度,形成物流企业的集群优势。完成保税物流中心的验收工作,落实口岸监管部门入驻中心,促进保税物流中心尽快投入运营。加快青白江物流园区、龙泉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启动区骨干道路的开工建设,力争2~3个物流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建成起步区雏形。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集中发展的意见》精神,定期对新建设物流项目进行监督检查,联合国土、规划执法单位对物流集中发展区外违规建设的物流项目进行查处,切实促进新建物流项目进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发展。

2.加大重点物流项目的协调力度,着力解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关键环节。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强化重点项目的调度与协调,建立重点物流项目的绿色审批通道,着力研究解决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土地拆迁、报建等关键环节,落实重点物流项目的跟踪责任制度,确保项目的建设进度。

3.强化物流招商工作,增强物流业发展后劲。要充分利用国家部委举办的各类物流专业性交流会议,有针对性地组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开展招商活动,同时组织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物流业发达的地区举办2~3次物流招商说明会,重点跟踪国际100强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企业,引进有实力的物流地产商参与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

4.加强物流通道的建设。在开展西部枢纽机场开通国际航线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国家民航总局举办西部航空运输与现代物流发展高级研讨会,让国外航空公司了解西部航空运输市场的发展潜力和成都建设西部枢纽机场的发展战略,争取国外航空公司开通更多的国际航班,重点跟踪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美利坚航空公

司、加拿大航空公司、日本全日空公司、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芬兰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DHL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发展计划。进一步加强与铁路部门、船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提高蓉深铁路货运五定班列、蓉沪铁路货运五定班列的运行质量,增加班次,形成成都与沿海主要港口城市之间的铁路货运快速通道。加强成渝两地政府的合作,建立成都经重庆到上海港口的公水联运通道。

5.启动成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完成大通关系统的建设。在成都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组建物流信息平台公司,启动成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完成大通关系统的开发建设,实现网上报关。

6.促进公路货运结构调整,建立成都市道路货物运输结构调整的政策体系。在全面分析研究成都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中存在的货运站场布局结构不合理、货运车辆结构小型化、运输企业组织结构个体化、本地车辆外籍化、城市配送车辆夜间化等问题,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和需要,研究制定《促进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成都市道路货物运输暂行管理办法》和《城市货物配送服务车辆管理办法》,建立起道路货物运输管理政策体系。

成都市物流业优势企业与重点项目

1.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位于川西平原中部,距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中心西南约16km,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港和客货集散地。现有民航西南管理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公司、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个民航和口岸单位驻扎。

1994年至2001年,机场先后对飞行区和航站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总投资达28亿人民币,使飞行区等级指标达到4E,跑道延长至3600米,可起降世界上包括波音747-400在内的各型飞机,并安装了二类精密进近灯光系统;新建候机楼82000平方米,设计采用平行三指廊布局,实行进出港分流、国内外旅客分流,高峰小时旅客容量3500人;新建停车场74000平方米,站坪车道44000平方米。

2003年,机场投资3.8亿人民币,开始新建39000平方米的国际候机楼,2004年9月28日竣工使用。一个西部地区规模最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现代化机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2005年旅客吞吐量1389.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4(万吨)、飞机起降架次133000(次)

2.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进展情况

2006年11月6日,中铁集装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张乐群到青白江区商谈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相关事宜,正式启动了中心站用地土地预审、环评等前期工作。截止目前,整个工作进展较为顺利。土地预审已通过市规划、国土部门的审批,11月29日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经多次与省国土资源厅衔接洽商,预计在12月下旬可以报送国土资源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环评工作11月15日经省环保局初审,需要补充、完善相关资料,青白江区已与省、市环保局衔接,力争年内通过省环保局组织专家评审。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用地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农民安置的方案已经确定,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的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的规划正在报批。另据中铁集总公司建设管理部部长张乐群介绍,中心站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之中,整个工程建设预计明年3月底正式动工。

第二篇: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展望

2017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8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15个月保持在51%以上的较高水平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过去的一年,我国物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和质量提升,主要指标稳中向好、提质增效,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7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

(一)总体运行平稳健康。物流需求持续增长。全年社会物流总额2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社会物流总费用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全国货运量471亿吨,同比增长9.3%。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呈逐月上涨态势,全年均值1148点,较上年上涨22%。

物流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从2015年的16%,2016年的14.9%,进一步下降到2017年的14.6%全年物流业总收入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达56.6%,全年均值为55.3%,始终保持在50%以上的景气区间。

(二)结构调整趋于优化。消费成为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9.9%。消费物流中的电商物流增势明显,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中的总业务量指数全年均值为143.4。电商物流带动快递业务加速扩张,12月中国快递物流指数为106.3%全年快递业务量达401亿件,同比增长28%。冷链物流成为吸引社会投资的热点,全国冷库总容量可达4775万吨。与消费相关的快速消费品、医药、汽车、服装等细分市场增势良好。

工业制造业物流仍然是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全年工业品物流总额235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92.7%。工业品物流中的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物流需求增长较快,高耗能产品、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延续回落走势。

运输结构调整见效。多式联运上升为国家战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先后确定了两批、共46个示范项目。首批16家示范工程企业累计开行示范线路140余条,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0万TEU。2014年以来,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6.8%。《“十三五”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规划》发布,铁路集装箱日均装车量占比超过10%。国家铁路全年货物发送量达29.18亿吨,较上年增长10.1%。全年重型卡车销量首次突破100万辆,车辆大型化、标准化、现代化步伐加快。全国四批共209个甩挂运输试点项目深入推进,试点企业货运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超过80%。挂车租赁、卡车航班、大车队等新模式试水,中物联公路货运分会组织“星级车队”评选。星级车队所有入网车辆平均月均行驶里程8956公里,重型牵引车月均行驶里程达1.1万公里,运输效率稳步提升。

(三)资本和科技助推物流升级。多只物流产业基金上市,物流企业“扎堆”进入证券市场。全年有8家物流企业跻身国内主板,5家在境外上市,45家登陆“新三板”。上市企业加大网络建设、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强自身实力。企业兼并重组渐趋活跃。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收购东方海外,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完成战略重组,铁路总公司18个铁路局完成公司制改革,东航物流“混改”启动,普洛斯完成私有化,海航收购扩充物流板块,顺丰控股与UPS成立合资公司等。

科技引领未来。我国已有超过500万辆载重货车安装了北斗定位装置,智能快件箱超过19万组,还有大量托盘、智能柜、货物接入互联网。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首批283家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平均整合运力近2000辆,平均等货时间缩短,车月均行驶里程提高,司机收入增加,传统货运交易成本有效降低。国家发改委开展骨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规范和引领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易流科技打造易流云平台,推动线下物流在线化。全行业以设施互联、人员互联、信息互联带动物流互联,互联网+高效物流成效显著。

科技和资本助推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达8300亿元,进入“门槛”提至28.5亿元,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按照国家标准评审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近5000家,一批综合实力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型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海尔集团提出“人单合一”概念,推动内部“自组织、自驱动”小微创业。菜鸟网络推动“新物流”,提出大数据、智能和协同,服务新零售战略。京东物流提出“下一代物流”,将主要呈现短链、智慧和共生三大特征。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委托中物联评选认定首批10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人工智能为物流赋能。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要求大力发展“智能物流”。无人仓、无人港、无人机、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等一批国际领先技术试验应用。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开港试运营,京东首个全流程无人仓投入使用,顺丰建设大型物流无人机总部基地,菜鸟网络将在雄安新区建设“智慧物流未来中心”,圆通牵头设立物流领域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海尔、华为、怡亚通等代表性企业强化供应链服务宝供、南方、远成、德利得、佳怡等物流企业向供应链转型物流领域互联网与供应链深度融合,服务模式正在由“链主主导型”,向平台服务型、智慧供应链“生态圈”转型发展。

共享众包服务升级。继苏宁物流、菜鸟网络之后,京东物流实现独立运营,平台开放。神华货车驮背运输探索多式联运新路径,狮桥物流“超级大车队”集中优质运力资源,东方驿站、中集挂车帮等助推甩挂运输发展,地上铁、熊猫新能源等推广绿色新能源车,日日顺物流搭建“车小微”开放的创业平台,中铁快运联手顺丰速运推出“高铁极速达”、“高铁顺手寄”服务产品。运满满、货车帮、天地汇、福佑卡车、中储智运、正广通等平台型企业线上线下增值服务延伸。美团外卖、饿了吗、点对点直达的闪送物流等即时生活物流服务进入千家万户。

(五)综合运输体系加速成网。“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占世界总量的66.3%公路总里程477.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万公里,覆盖全国97%的20万以上人口城市及地级行政中心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达2317个,通江达海、干支衔接的航道网络进一步完善民航运输机场发展到229个,覆盖全国88.5%的地市。全球第四、亚洲第一,以顺丰航空为主的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开工建设。

物流网络“节点”加快布局。我国各类物流园区超过1200家,园区平台化、网络化、智慧化初步显现。传化物流打造覆盖全国的“传化网”,卡行天下枢纽达到200家。由中物联牵头,林安物流等17家网络化经营的物流园区发起互联互通服务平台“百驿网”。万科地产、普洛斯、深赤湾、平安银行等加大物流地产投入。德邦物流、安能物流、“三通一达”等服务网点不断下沉,编织城乡一体化服务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报告,有望协同共建世界级港口群。中欧班列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累计开行6235列,其中当年开行3271列。

(六)政策环境持续改善。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73号),提出27条具体政策措施。大件运输联网审批、年检和年审“两检合并”、规范公路执法、减费清税等政策正在落实。交通运输部牵头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提出降本减负10件实事。车辆异地年审、驾驶员异地考核、车辆异地年审提上日程。国家发改委等20个部门签署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备忘录,首批270家“黑名单”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服务型制造试点,提升工业物流发展水平。国家税务总局、交通运输部连续发文,破解道路运输企业“营改增”后遇到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联合11部门出台《关于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意见》,扩大高质量物流服务供给等。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制约行业发展的制度环境逐步好转。

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许多指标已排在世界前列,论规模已成为全球“物流大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联通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体制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传统的以数量规模、要素驱动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以及“物流强国”的建设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确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对物流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把建设“物流强国”作为战略目标,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实现途径。要着力解决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带动和引领关联产业转型升级,更好满足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由“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今后一个时期,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要从规模数量向效率提升转变,推动效率变革。当前,我国物流效率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降本增效仍然是工作重点。未来一段时期,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物流运作水平,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将是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物流企业应把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物流运作效率作为主攻方向。争取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再降低1—2个百分点。

二要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推动动力变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势头,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智慧物流蓬勃发展。未来一个时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入成熟期,全面连接的物流互联网将加快形成,“万物互联”呈指数级增长。物流数字化、在线化、可视化成为常态,人工智能快速迭代,“智能革命”将重塑物流行业新生态。

三要创新应用现代供应链,推动质量变革。随着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升级、消费升级,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对物流服务方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业与上下游制造、商贸企业深度融合,需要延伸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互联网与供应链融合的智慧供应链将成为下一轮竞争的焦点,有望形成一批上下游协同、智能化连接、面向全球的现代供应链示范企业和服务平台。

四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协同效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要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线路”与“节点”衔接配套,实现全程物流“一单到底”,无缝对接。要推动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网点等多级物流网络与综合运输体系互联互通。实施重点通道联通工程和延伸工程,打造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物流枢纽,统筹推进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交通运输物流网络建设。

五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理念,发展绿色低碳物流。随着环境负荷日益加重,物流业面临严峻挑战。重型柴油货车开始执行国五排放标准,多地对柴油货车实行环保新政。《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多个国家将制定燃油车退出时间表。未来3-5年,自然环境与政策措施“倒逼”绿色物流加快发展。节能降耗、新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利用、减量化包装等绿色物流技术,带板运输、共同配送、多式联运、逆向物流等绿色物流模式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物流需要。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安得智联在内的物流企业要积极配合制造强国、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美丽中国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主动服务于精准脱贫、消费升级、民生改善、污染防治等物流需求。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开发新的物流产品,增强客户满意度。同时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关爱卡车司机、快递小哥等基层从业人员,使他们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更加体面地工作,幸福地生活,增加“获得感”,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自觉投身“物流强国”建设。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们要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建设“物流强国”作为新时代物流发展的新目标,务实创新,砥砺前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将始终与行业企业和广大从业人员站在一起,更好地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携手共创我国物流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乳山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

乳山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

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乳山市作为一个以加工型、中小型企业为主的城市,近几年来工业经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运输、仓储及批发贸易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助于降低综合运输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益,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实力,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区位优越,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一)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乳山市位于青岛、烟台、威海三座沿海开放城市的中心腹地,距三座城市均一个小时左右车程,是典型的“一小时经济圈”,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济威铁路、309国道和青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域内“四横四纵一环”的公路网络全面形成。海运潜力较大,乳山口港正在加紧扩建,2011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5万吨,改扩建后将拥有2个2万吨级散杂泊位,年吞吐能力达到180万吨,成为公路运输的有力补充。今后几年,随着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乳山市将成为区域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辐射范围将不断扩大。

(二)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了市场机遇。乳山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金属冶炼、染纺服装、食品加工、机械配件、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传统产业,以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LED应用为重点的新光源产业,以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正在蓬勃兴起,将在未来成为带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新生力量。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7.2亿元,实现增加值127.5亿元。乳山市百姓富裕,消费旺盛,2011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8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8033和10953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4亿元。乳山市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出口创汇总值达到4.7亿元。不断壮大的工业经济,持续旺盛的消费需求,繁荣发展的商品市场,日益活跃的外向型经济,为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不断壮大的行业规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乳山市物流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一批物流相关服务企业和物流从业人员队伍,物流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据统计,2011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7.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实现增加值12.6亿元;拥有各类货运车辆540 辆,吨位达19630吨,2011年全市货运量51万吨,货物周转量4960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1%和22.3%,这些都是今后乳山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要基础。

二、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一)现代物流发展理念亟待提升。乳山市现有的生产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对物流及其成本的认识还停在产品运输上,仅仅把运输费用作为物流成本考虑,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方利润源”的观念。一些规模较大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虽然降低了运输成本,但仓储和相应管理成本的增加却被忽略了,货车的空载率也较高,最终导致物流总成本偏高。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乳山市交通道路基础设施虽然较为完善,但是客货运场站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客货运市场的快速健康发展。港口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目前乳山口港拥有1000吨级、500吨级泊位各一个,乘潮可靠泊3000吨级船舶,港口拥有仓库1028平方米,堆场1.43万平方米,占地70亩。物流企业比较分散、物流仓库设施落后,目前乳山市各类仓库大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容量过小,增加了流通和管理成本。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严重滞后,企业内部的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总体比较落后,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也缺乏总体规划。

(三)物流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目前,乳山市物流企业的主力仍然是一些客货运、联托运公司,而且这些企业规模很小,分布散。在服务内容上,这些企业仍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以手工作业为主,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低,现代化的集装箱运输发展不快,普通运力过剩,高档运力不足。由于土地限制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市物流在扩大规模、提升服务方面始终未有明显改观。

(四)物流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统一的行业规范,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对物流业的管理存在交叉重叠、缺位空位现象,造成物流资源重组和整合困难,严重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由于管理不规范,各种法规体系不健全,造成物流企业盲目相互压价、垄断货源、野蛮装卸、非法交易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乳山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建议举措 乳山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思路:立足我市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信息畅通、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节能环保、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载体平台,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健全城乡商贸网络,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并进;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和物流服务名牌,努力把乳山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

(一)强化规划先导,着力优化物流产业空间布局。现代物流业是一项新兴的复合性产业,综合性、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规划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至关重要。要抓紧制订出台《乳山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总体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要加快编制各物流园区(中心)发展规划以及交通枢纽、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等详细规划。在规划编制中,要注重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相衔接,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全市产业布局规划相配套,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项目空间布局上,要综合考虑区域产业结构特点、物流总量以及企业物流成本,对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进行同步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统筹全市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布局结构合理化、服务区域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佳化,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着力提高现代物流专业化水平。物流企业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体。目前我市尚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服务。要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扶持壮大一批现代化物流企业,近期培育2—3家有竞争实力的物流企业,引进1—2大型物流企业入驻乳山市。一是通过业务分离扶持一批。切实抓好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工作,鼓励引导一批生产企业将采购、运输、整理、仓储、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出去,组建独立运作、专业经营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是通过整合重组壮大一批。整合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鼓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业务整合,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配送企业。三是通过招商选资引进一批。充分发挥乳山市的区位优势,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在乳山市设立采购中心、区域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

(三)强化基础平台建设,着力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需要系统化、专业化、多层次的基础平台支持。我市现代物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必须从基础平台建设抓起,加快构筑综合性、立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一是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抓好乳山市港口物流园区、铁路乳山市站物流园区两个重点物流园区建设,同时规划建设长途站仓储中心、运输公司配送中心、乳山市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乳山市食品配送中心、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银滩商贸流通中心等6个物流中心建设。二是加快综合运输网络建设。根据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布局需要,着力抓好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提高现代物流运行效率。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我市物流信息框架体系主要包括共用信息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台、物流作业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信息平台。要充分利用乳山市通讯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等有利条件,按照“总体规划、分期推进、逐步完善”的要求,整合物流信息资源,加快构建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优先实现为企业提供本地化的物流信息服务;然后逐步升级和增强功能,衔接和融合各个子系统,实现行业物流信息无缝对接,建立功能强大、服务周全的物流信息平台。

(四)强化配套政策扶持,着力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发展现代物流业,必须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建议:在用地政策方面,优先保障物流用地需求,在用地计划上根据各区域发展需要,适当提高物流业的用地比例;在税费方面,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建设可减免有关税费标准,投资兴建物流基础设施可减免配套费,入驻物流园区、中心的物流企业可减免相关规费;在金融政策方面,对第三方物流重点企业和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在财政贴息方面优先予以支持,并帮助协调和争取金融部门在中长期贷款和低息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在行业管理方面,制订行业准入政策,建立健全物流行业地方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指导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在人才政策方面,鼓励引进各类物流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对物流企业引进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可享受市有关人才引进政策同等待遇。

第四篇:关于发展物流业进展情况总结

关于发展物流业进展情况总结

今年1—6月,我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商贸物流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紧密配合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消费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的民生问题,进一步推动全县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改善“三农”服务条件,我局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继续实施好繁荣农村市场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农家店”基础建设,改造商品配送中心,提升增加商品配送率,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上半年扩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年初,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一是商业局成立了商贸物流业领导小组。由局长“一把手”挂帅,分管副局长为组长,为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服务、检查工作。二是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落实了工作措施,把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两个承办企业抓落实。形成了局抓企业经理,经理抓分片业务主任,主任抓业主,形成了上下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层层有责任人抓落实工作的机制。

二、制定工作方案,务实工作基础。

一是年初制订了《关于做好2013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今年承办企业要完成60家农家店的改造挂牌工作,并按时按期投入经营。目前工作正按照要求逐步实施。二是为提高农家店店主和员工的经营业务技能,县局与承办企业举办了第一期“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店主和经营能力学习培训班,参训员工共70余人,有效提升了“农家店”店主的管理素质。三是配送中心建设顺利。承办企业黄金客商贸有限公司在完善改造好原有配送中心外,还在工业园区征地12亩,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物质配送中心。

根据市经贸委年初工作目标要求,2013年1—6月份我县商贸主管部门上报市发改委牵头考核我县产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已完成587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7.4%。当年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已完成额20950亿元。

三、注重工作协调,抓住关键环节。

下半年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升级改造达标工作质量。商贸主管部门重点抓好承办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落实试点企业配送中心建设规划,帮助企业逐步完善商品配送体系,切实提高农家店商品配送比例,加强实施企业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提高农家店经营人员的素质。帮助承办企业完善切合实际的实施规划,实施规划应包括:一是对农家店的商品配送体系的建设、长期的网络建设规划、配送商品发展方案、对农家店的具体扶持措施,并加强对已验收合格的农家店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承办企业要切实加强与省、市、县商贸主管部门的联系,按要求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资料。三是商贸主管部门要积极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建设实施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最好的资料给最好的您

第五篇: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流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对当前物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政策环境、企业主辅分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以及影响物流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摸底。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物流业发展总体情况及其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的出台,我省物流业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得到改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今年以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势头的不断发展,现代物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底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831亿元,同比增长22.7%;物流业增加值2871.4亿元,同比增长19.5%,占gdp比重7.28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9.9%;社会物流总成本7081亿元,同比增长12.8%,占gdp的比率下降为17.9%;物流产业完成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加25.7%。全省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发送量27.45亿吨,同比增长12.34%。从行业发展状态看,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市场需求增加,物流企业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物流运行模式不断出现新变化。制造企业加快资源整合、流程再造,不断释放物流资源。目前,全省80%以上的规模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分离外包物流服务功能,建立了一大批以企业集团内部服务为主,逐步面向社会服务的物流企业。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初步形成了分离分设物流中心、合资合作物流公司和全面外包主辅剥离物流公司配套等不同形式的两业联动发展模式;商贸物流加快发展,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和传统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日用工业品下乡带来较大的物流需求,推动了物流企业的快速增长。2011年全省物流总额同比增加了22.7%。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17000多家,其中骨干661家,先后进入全国100强企业23家,享受全国税收试点企业62家,被评为“山东服务名牌”企业69个。物流企业向规范经营和专化服务延伸,专业化物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多种服务模式构成的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

(二)行业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自2011年以来,全省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钢铁、煤炭、轻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医药及农产品等行业不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联盟关系,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东营市完善石化物流供应链建设,以港口、油田、炼油厂为

基础,加快推动石化产品的储存、运输等供应链管理。兖州整合煤炭资源,建立了煤炭产品的加工、存储、配送的供应链系统。寿光建立了农村物流服务体系,以农产品为重点,开展冷链物流一体化建设。淄博建设危险化学品物流的跟踪与监控体系,加强危化品行业物流的推动和管理。工农商贸企业资源整合,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供应链模式逐步形成,出现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如以危险化学品物流为主的依厂物流、用国际集装罐运输化工产品的烟台德华物流,以图书物流为主的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等。物流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卡车航班、保税物流等服务新模式得到推广运用。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物流信息化技术得到充分应用。2011年全省物流相关产业投资2190亿元,同比增长25.7%。从调研情况看,我省综合运输体系正在加快形成,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规划建设步伐加快,各地贯彻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有物流园区245个,在建园区94个,规划新建园区37个,物流中心407个。物流园区资源逐步整合,信息化水平和园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园区内积聚了大量物流企业,拉动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山东盖世物流、德州运达物流等一批重点园区显示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物流信息化加快发展,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得到普遍应用,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中有90%以上的建立了内部局域网,20%针对部门级业务流程,企业资源计划(erp)和供应链管理(scm)软件应用开始普及,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车辆监管、物品定位管理、自动识别分拣、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开始应用,出现了网上交易、金融、检测、配送等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的信息平台。物流信息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平台、电子报关等一批先进适应的信息化项目,为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效显著。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成效显著。近几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二、三产业剥离工作的部署,加快推进制造企业释放物流需求,剥离物流服务环节。2011年,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批启动40个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从调研情况看,实施意见的出台推动了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示范工程带动作用明显,85%以上的制造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实施流程再造,并在仓储、运输和配送等多个环节实施了物流剥离、合作和服务外包,取得明显经济效益。201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社会效益276亿元,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高,潍柴动力、山东海化集团、首钢东星、冰轮集团、鲁南制药、济钢集团等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开展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企业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1%以上。张裕集团实施物流外包产成品吨公里运价比过去下降了45%;

山钢集团推进水铁联运和供应链整合后,年降低物流成本3亿元。山东立晨物流与临工沃尔沃联动发展,提供供应链管理一体化服务,联动发展合作后2011年为临工沃尔沃节约物流费用30%。

二、物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进一步深化对现代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随着物流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物流产业的作用、地位和社会认知度显著提高。但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和部门,对现代物流是为工农商贸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物资供应和保障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组织技术,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生产资料供应、运输、加工、仓储、配送、包装、金融服务、回流回收,以降低物流成本为目的,最终实现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概念不甚了解,内涵掌握不够系统,对现代物流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比重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制约了物流资源和功能的释放,束缚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物流业的推进和发展。

(二)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物流业的税赋不甚合理。一是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加大。随着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不断升高,影响物流企业运营的各要素价格呈上升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物流服务效益难以提升,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据调查,运输型物流企业2011年燃料成本和过路过桥费约占总费用的30-40%,到2011年第一季度已经上升占到了55-65%,其中燃料成本占40%左右(运输营业税与新增加的燃油税重叠),过路过桥费占20%左右;另外,有些运输企业营业税还要附征2.5%所得税,企业无论是否有利润,都要预征,并且存在只征不返的情况。一些物流企业在高成本、低收益、微利润状态下运行,缺乏发展后劲。二是物流业税收管理、税赋不甚合理。首先,目前从国家到地方政策均没有一个统一的物流税目,现行的营业税将物流业务划分为运输(包括运输、装卸、搬运)与服务(包括仓储、代理等)两大类。前者营业税税率为3%,后者为5%。在实际经营中,综合型物流企业各项业务上下关联,互相重叠,很难区分运输与服务收入,税务机关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进行征收。其次,存在重复纳税现象。如,物流园区出租仓库,既要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缴纳12%的房产税,合计17%,除此之外还要缴纳土地使用税等,税收约占收入的25%,过高和不甚合理的税负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发展。第三,制造企业因剥离非核心物流业务造成税负增加部分,同级财政等额予以扶持补助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主辅剥离积极性受影响。据有些制造企业反映,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剥离,虽然增加了地方税收,培植了地方财源,但就企业而然,各项税收费用统算,剥离后比剥离前要高出10-20%。如果没有较强的政策支持和引导,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剥离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物流市场得不到更有效释放。第四,地方税源流失严重。有

些运输企业和物流公司由于没有税务发票的开票资质,开据发票困难,有关政策尚未配套、落实不到位,便选择政策优惠的省份代开发票和注册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三)物流标准有待于规范和完善。一是物流主体标准不规范。物流市场主体庞杂,物流企业集中度不高,竞争秩序不规范等问题比较严重,诚信体系建设有待于加强。物流企业专业化和精细化与供应链的一体化配套的服务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小、散、乱,形不成规范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急待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整合。二是物流技术标准不规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能有效衔接,物流信息尚未达到共享共用,造成物流企业间以及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四)物流园区建设规范性较差、相关服务功能偏低。物流园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有些市、县物流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匹配,综合性的园区建设较多,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园区相对较少,园区的服务功能低,定位不明确。调研发现,近几年一些地市,在规划建设物流园区时,不顾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物流规模,不考虑与当地产业集群和产业特色的结合,为建园区而建园区,简单的认为贸易市场就是物流综合园区,盲目跟风建设,结果是一方面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土地不能满足,另一方面由于设计规划的不尽合理,造成园区土地的浪费。如何防止重复建设和土地资源浪费,合理规划、整合物流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物流园区功能,是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专业化物流和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升。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加快,制造企业对物流服务需求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一般性的运输、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联动融合发展是加快物流业发展的关键。

三、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和省政府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提升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物流企业也希望抓住机遇,实现自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进一步推进全省物流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制造业主辅分离,向物流企业释放物流资源。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物流发展势头比较好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大型制造企业自身剥离出的企业物流实体,即集团(企业)二级法人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具备满足制造企业专业化生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具有投资建设专业化物流园区的条件,能将园区与当地的产业发展很好结合,形成生产前物流供应服务与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相匹配,与生产后商贸物流相接轨的供应链一体化整体服务功能,从而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的政策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1]51号),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企业主辅剥离,释放物流服务的社会化需求,推动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的服务能力。

1、加快推进物流业与工农商贸流通业联动发展。在2011年开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联动面,推动农业、商贸流通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汽车、农产品、医药等行业物流供应链一体化建设,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全面提升我省物流业与传统产业的联动发展水平,加快建立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

2、落实并完善税收配套政策。尽快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试点物流企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让物流企业享受到差额纳税等政策;尽快设立物流税目,整合与物流业务相关的各类发票,推出统一的物流业专用发票,建立统一的物流企业纳税体系;按照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的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代理等环节的营业税统一调整为3%。;物流业务与主业成功剥离的物流企业,新增加的营业税等税额,各级政府留成部分均按50%奖励企业,用于支持物流企业发展(江苏、福建、广州等省份,按40-60%返还),避免到省外开发票和设分公司,造成地方税源流失。

3、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全面清理过路过桥费收费线路、标准及收费期限;严厉打击公路“三乱”,免除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快修订大件运输车等特种运输车辆的标准,彻底解决特种运输车辆超限限行、随意罚款和“大车小标”问题;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加快推进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制定最低运费保护限价政策,在运营税中扣除燃油税部分,优化物流运价参照客运业制定货运业燃料成本补贴制度。

4、规范物流企业用地问题。对纳入省规划内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支持,对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费用按照下限收取或采取减、免、先征后返等相关政策;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

(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和认证管理。物流园区建设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充分考虑物流市场需求,把整合现有物流资源与新建物流项目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中心)。原则上每市建立2-3个综合性园区,3-4个专业化园区。在产业集聚区,有针对性地建设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农副产品等行业物流中心。在县级交通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在乡镇建设物流配送站,形成省、市、县、乡四级物流运营网络;加强物流园区的认定管理工作,尽快出台我省物流园区的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规范理顺现有物流园区的管理。

(三)协调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问题。许多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较快,自有资金积累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发展难以得到金融、担保机构的贷款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建立物流业融资担保体系,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取得贷款;推广物流金融新模式,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资金往来,开发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对于区域重点物流企业在物流园区、基地、中心重点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扶持。

(四)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十二五”是我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时期,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物流业不仅要发挥支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作用,更要通过资源整合、供应链一体化运作,促进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为落实山东省“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筛选确定了六大类739个重点物流项目,其中在建项目375个,拟新建项目364个,总投资约2817亿元,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4750亿元,实现利润260亿元,交纳税金162亿元。建议省财政建立支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列支5000万元(据了解,目前青岛已经安排1000万元,淄博安排1500万元,东营已经安排了500万元),用于扶持“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物流重点工程,加快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我省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支持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物流标准化是加强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支撑,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在这两个领域的投入和引导。加快我省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标准的制定、宣传和推广,规范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的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专业化物流园区和中心。重点支持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平台间信息交换标准,完善平台间互联互通机制,推动跨区域、多领域的信息网络联盟合作。

(六)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支持重点高等院校与国内外企业、行业、协会合作,通过采取物流人才定单式培养的方式,开展物流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以先进适应的现代物流知识为主,有针对性地培训行业内能够统筹规划和服务于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支持企业为大学生实习提供方便,增强大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

下载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成都市物流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展望[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

    北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北票市物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我国物流产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市的物流业还在起步阶段,目前没有一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物流中心,这与我市的交通......

    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期,我们采取实地调研和书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全省17个市进行了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实地考察调研了青岛、烟台、临沂、日照等8个市,听取了50余家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物......

    4-1-物流业发展情况通报稿

    关于全市物流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2年4月1日)近年来,苏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把大力发展物流业作为实施新一轮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

    浅谈现代粮食物流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粮食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迅速发展。所谓粮食物流,是指粮食产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

    中国物流业发展论文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结课论文 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系 别: 专 业: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完成日期 2013 年 06 月 05 日 物流业发展战略的探讨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

    关于全县物流业发展的调查

    关于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政协委员 薛光利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根据大会日程安排,下面我就如何继续加快全县物流业发展作一发言。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全县物流业......

    海南物流业的发展

    打造“三区两中心”海南现代物流发展前景广阔 2008-06-18 10:22:07 人气:90011 查看更多资讯信息,请进入56135平台 作为临海省会城市,港口一直是海口的重要交通资源。现代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