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1-让孩子的心独立--做人篇之八
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让孩子的心独立--做人篇之八
让孩子的心独立
--做人篇之八
依赖的爱是情爱,情爱是不能持久的,因为情爱时刻受到情绪的束缚,情绪不好时就会变成恨,所以凡带情绪的爱不叫真正的爱。而理智的爱、智慧的爱才是对孩子的真爱。用理智去爱孩子才会对孩子有益,使孩子成长,且不断提升能力。唯有父母的付出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才能带来真爱的价值……
心理和生理的依赖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让孩子独立自主,自力自强乃是我们现代父母最大的希望。
要想让孩子生活独立,首先要让孩子心理独立。心理独立是指一种完全不受任何强制性束缚,完全没有他人控制的行为。心理不独立的孩子,常常心灵不自由,无论做什么或想什么都要依赖于他人,这种依赖人的心理感受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反应。
为什么有的孩子离开父母一会儿就大哭大叫呢?因为他们的心里不好受,心里承受不了离开父母的这种独立。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生,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生活的独立性。
这一切都需要从小培养,先让孩子的心独立。
一、首先要摆脱依赖他人的需要
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希望他们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拥有遇事不依赖,自我决断,自我解决的意识和能力,唯一的方法是:首先自己要做这样的人!
在家庭,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所作所为。如果你自己本身常常内疚、怨恨、无所作为,但还要一本正经地教孩子不要这样,那你的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和意义的。如果你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言行将促使你孩子产生同样的自卑心理。更主要的是,如果你把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而不教他孝敬父母,那么你就是在养育一个败家子。
对孩子独力和自信不利的作法是:父母常为孩子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如:把好吃的东西,让孩子独吞,而不是与孩子分享;脏活、累活自己全包,而不是让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孩子长着两条腿,不鼓励他多走多跑,而常常抱着会走、会跑的孩子;孩子做错事时,有时候父母为了哄着孩子不哭,还会照着自己打……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很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且被家长忽略的状况是:夫妻之间为人处世对孩子的影响。凡家庭有事,大事夫妻可共同商议,但生活琐事要谁在谁负责、谁作主,这才叫正常。但很多家庭往往夫妻一方没有独立做事的习惯,做起事来常常夫妻粘到一起攀比依赖,那怕芝麻小的事也要等着、靠着对方去做。这种行为无形中也给孩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严重影响孩子的独立性意识。
你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你的作为是最好的老师。你对待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涉世的演练;试想你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有多么重要,如果你现在不以为然,对你的生活细节不警惕、不慎重,将来待孩子长大不敬、不孝、不仁、不义、不能自立自强时,你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二、走出教育的误区
讲一个小熊的故事。熊妈妈在小熊出生几个月时就开始教它们生活:即如何觅食、逮鱼和爬树,教它们遇到危险时怎样保护自己。有一天,熊
妈妈本能地决定该离开它的孩子了。它强迫熊崽崽们都爬到树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永远地走了!这个熊妈妈认为:它已经尽到了母亲应尽的责任,该让孩子们自己去生活了。动物尚且能这般理智,而作为人我们难道就不能做到吗?
我们养育孩子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什么才叫成才,分数好,学业高只是有了书本知识的一个方面,真正的成才是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真正的人才是做人的成功。孝顺父母是一个真正独立有能力的孩子所必备的特质,但怎样才算真正的孝顺父母呢?在现代世俗人的眼中,把老人的生日喜庆,丧葬祭祀搞得轰轰烈烈就被视为孝顺。事实上,真正的孝顺除了日常的生活瞻养,精神安慰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古训中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但现代很多子女为了满足世俗的虚荣而把孝顺父母当作一种排场和应酬的游戏做。只顾游戏性的应酬,而不顾实质性的孝顺。平时无所事事,不做好人。花天酒地,不学无术。吃喝嫖赌,昏昏噩噩。荒废事业,浪费人生,这叫大不敬,大不孝,就是败家子。因此,做父母的也要在晚年明辨事非,且不可图一时的高兴,迎合孩子们的那些事俗的不良做法。鼓励孩子,鼓励下一代好好做人,做有目标、有志向、有德行的人,做对社会大众有用的人。
在人们解决了穿衣吃饭问题的今天,作为父母,亲子教育一定要站到一个高度。在家里教育孩子就是在教育一个公民。爱你的孩子就是爱国,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三、维护孩子的独立意识
要求独立本身就是人天性中的意识。看看我们的孩子,在呀呀学语时,就抢着自己要走路;自己要拿东西;自己要用勺子吃饭等。这都是孩子要求独立的证据。当孩子长大以后,要求独立的愿望就更强烈了,而父母要做的不是压抑而是维护。
我的一个孩子田田,她在4岁时,还很依赖家长。每当衣服上沾些土或是手上碰了灰,总是找妈妈或爸爸。到了6岁那年,她想当大孩子了,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扣扣子,自己系腰带,但同时她还想得到父母的体贴与安慰,伸着自己碰破的手,“妈妈你看我的手流血了。”
突然有一天,田田从外面哭着跑回来,大概是在外面跟小朋友们斗架了,她哭着跑进房间,“嘭”地一声关上了门,任凭妈妈怎么哄也不开,不论妈妈怎样问她、劝她,可是她只有一句执拗而坚决的话:“你别管,让我一个人待在这儿。”
像这样的情况,父母都要以维护孩子的独立为原则,不要强逼孩子,真有问题需要解决,缓一缓过后也不迟。
四、给孩子独立的感受
在人生成长的经历和过程中,家庭是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永久性的环节。让孩子从小在父母的怀抱里充分感受到独立,就不要常在孩子心里注入内疚和忧虑等不良的情绪。有父母会说:“孩子是我的,我想让他怎样他就会怎么样。”那就错了,你有生他的权力,养他的义务,教育他的责任,但孩子的路是需要自己走的,用武断的态度只有造成孩子长大后,会对你产生怨恨和愤恨。要把教孩子视为一种责任心和使命感,且不可以狭隘的亲情来取代。你要站在为国家育人,培养下一代的高度上来对待你的孩子的话,你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就会非常客观的对待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生活细节方面,一日三餐,当孩子再把菜打翻在桌子上,父母就不会责备孩子,说什么“你做什么事都不小心,笨手笨脚的。”甚至有的父母上去就是一把掌(我亲眼见到的)。而体贴且理智的做法是,就像对待朋友一样,轻声说一声:“没事儿,我们来擦就行了。”
父母要知道,做事稳重,不坏事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教导和培养的,而不是遇到事情打骂的。
父母的后一种态度,会给孩子以心理独立的感受,是一种让孩子独立性逐步增强的正确做法。
第二篇: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1-让孩子学会化解--做人篇之三
打开孩子心灵智慧的金钥匙让孩子学会化解--做人篇之三
让孩子学会化解
--做人篇之三
人凡遇事不能及时恰当地化解,来源于天生的控制欲和占有欲造成的。如果在孩子出生以后,做父母的不懂得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引导,孩子会误入歧途,比方说,孩子从小就知道护自己手里的糖果等。你要知道这是人性的弱点,是人生失败的根源(家长错误的做法是鼓励这一弱点,如表现出非常高兴等)。所以要针对弱性培养强性,根治这一天生弱性的方法,是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人分享,尽量避免孩子与人计较你的我的,这好那不好,这好吃那不好吃等,最大限度的消除孩子的分别心、占有欲和控制欲。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攻击心理起源于从小生活当中的挫折感。我从事亲子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本不是我们孩子不好,或是孩子无理,不懂事,不善良等。这主要是在他们出生以后没有得到父母家人的正气、明理、明辨是非的引导和教育,没有给他坚定正气凛然的观念。
现代的独生子女,因相互争斗和攻击给父母家长带来许多烦恼。往往因很小、很平常的一些事,闹得一心的不痛快。而且本应该在一起好好玩耍和友好相处的,却因一个玩具争斗起来,引起双方甚至两家人的不和。孩子们常做不到友好相处、愉快合作,到一块争斗、打闹已成为现代孩子普遍的现象。时常会因一句话瞪眼,因一个不同的意见就会反目为仇,不欢而散。天真烂漫的儿童,本应拥有一颗单纯可爱的童心,可为什么那么多的攻击、争斗?很多家长为之烦恼、发愁,有时我也为随处发生的小事不寒而栗,非常感叹。有一次,我去交电话费,在大厅排队时,有一位妈妈带着两个年龄不差上下的孩子,我亲眼看到他们正玩着玩着,一个孩子把另一个孩子就突然推倒在地,然后拉着那孩子的两条腿在地板上拉。被拉的孩子吃了亏,哭叫起来。妈妈看到制止,根本无效。这时候,我上前一步扶起那个被推倒的孩子,把他们两个分站在我的面前,我用眼睛交替看着他们,认真平和地给他们说:“你们都是妈妈带来的,在一起应该好好玩才是。”随机并训练他们友好地握住对方的手,都说一声:“对不起,我们是好朋友,今后一定好好玩!”这个游戏连续让他们做三遍,两个孩子的眼睛里很快闪现出单纯、平和、可爱的眼神,两个孩子很快和好如初
了。
平时家长们也常因这些事来找我,他们说:“梁老师,现在都是独生子,他们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每个家长都偏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毕竟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与人友好的相处,将来能成为人缘好,朋友多的人”。凡事都有原因,想解决问题需先查找原因:
一、父母错误的呵护
孩子从小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父母家人宠着、让着、放纵着,到了稍大一点,孩子走出家庭又被父母看着、护着。父母常靠拉关系、送礼物、在学校等集体环境给孩子创造能够得到尽量方便、优越的保护层,好让孩子处处感到优越、方便、安全。但孩子不断成长,孩子的活动范围超出了父母和家人呵护照顾的能力范围时,孩子遇到困难、逆境、不顺心时就会有挫折感,而孩子受挫后又没有承受的能力,于是就会从内心产生抗争、叛逆乃至进行攻击性的行为。
请大家再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实例,你有没有见到过凡是被老师叫起来罚站受训的学生,不是手里破坏性地抠着什么,就是扭着头瞪旁边的同学,看谁都不顺眼;而被表扬的同学,常常是自然轻松地站着,看人也是亲切的、友善的。往往一个受了挫折的孩子在找不到攻击对象时,就把破坏的目标转嫁给物品、动物或其他人,而当遇到人时,就开始发泄、攻击、争斗,有时候如果一直遇不到发泄的适宜环境和时机,不舒服的感觉会一直压抑在心里,直到有一天,能发泄出来为止。
二、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实际生活中,孩子就是父母的反版。我们的孩子除了自己受到挫折会攻击别人外,还有一种是真的被外界语言或行为的攻击而攻击,其次是从大人身上“模仿”了进攻行为。
我的一个孩子两岁半,他还有一个弟弟,家里做着小生意,他的父母根本没有耐心照料自己的两个孩子。父母没耐心,孩子性情越来越不好,不听话时,父亲习惯性地用一个手指指着他训斥,还经常打他,这个孩子在生活中受到了挫折,也学会了模仿。有一次我带他到草坪上玩,就看到了这小孩子活生生是大人的翻版:他对着草坪上另一个玩耍的小朋友耍威风,也是用一个手指指着那个孩子。我仔细观察,他说话的语调、态度、肢体动作、脚腿站的斜度跟他父亲一模一样。我给身边的辅导老师说:“你看,从这个不到三岁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他父亲投射的影子。”
三、听孩子诉说心声
每当我们的家长找我诉说孩子的学习时,我都会启发他叙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重点事件,以及与其进行交流的原话。从这些叙述原话中我就已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处境,找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我在亲子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无论孩子大小,无论孩子出现什么问题,没有一个例外,都是由于环境、家庭、父母之原因造成。遇到孩子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时,父母心静下来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真实经过及原因,再对照正确的做人标准给孩子明理瞄目标。在亲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做父母的,除了在言语和行为上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外,还要针对孩子心理上随时产生的挫折感给予耐心地抚慰。用细心、耐心、爱心、关注和接纳,用父母本能慈悲的爱安慰疏解孩子那颗受伤的心。
特别是在遇到自己的孩子欺负了别人家的孩子,或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互相攻击时,我们都要冷静地面对,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解说和叙述,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武断地给孩子下定论,要给孩子一个诉苦、叙述、解说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我们仔细的倾听,常常会使孩子受到宽慰。这样做的具体好处是:
(一)平息化解了矛盾;
(二)让孩子学会自我调整心中的不满和不安;
(三)让孩子学会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压抑自己;
(四)给孩子以自省的心理空间,使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汲取经验教训,使孩子以后更会处理冲突,化解矛盾。
(六)给孩子冷静明理的机会和自我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七)通过耐心、仔细、倾听孩子的叙述,往往会发现事实的真假、虚实,以便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但是,孩子对外界人、事、物产生的冲突,由内在的冲突引起的,而内心的冲突,不是外界的人事物对不起他,而是由于自己内在的不明理、不友善引起的,所以要想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父母要从小就对孩子进行友善的教育。从小让孩子懂得“祸从口出”,“言语忍,忿自泯”的道理,一言一行都要谨慎小心,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有高度敏感度,发现孩子的不友善、不讲理、不明理、自私自利的思想、言行都要及时纠正,针对解决且不可放任孩子有丝毫的不善理念。另一个原因,从小杜绝孩子看争斗、打打杀杀的电视、VCD、书籍、小画册等。
第三篇:用智慧和心灵去培养孩子
用智慧和心灵去培养孩子
------美术课堂新方向
向群小学
钟大军
摘要:努力创新教育方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拓宽美术教育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思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用不同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美术重要性和独特性,在不断地美术创意中享受快乐、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惊喜。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想象力独立 创造思维剪纸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事物的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事物本身也会发生不同的变革,只要有变化,这就是进步。儿童美术启蒙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美术教育是最具有培养人的潜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它用抽象的灵感点燃孩子们创造思维和表现欲望。最大的限度地开发了儿童的创造力。也就是说,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散思维、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等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还会印象到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的美术教学有很多优点,但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一张图,学生一张纸”,儿童绘画方式仅限于临摹方法上,评价儿童绘画只能用“像”与“不像”来评论,其实,儿童绘画是儿童的第二语,是儿童的心理写照,在儿童的脑海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鱼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苹果可以是五颜六色的,太阳可以是不同形状的,这是儿童的本性,也是儿童的心理语言,我们不能把成人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那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学美术并不是一定要当画家才学的,小学的美术启蒙教育作用远远超过了美术本身。有远见的家长已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们期待着孩子们在美术上有个“好收成”,并渴望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并取得成功。家长在孩子们学画的过程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以我个人的经历,从小爱上绘画,并坚持至今,离不开父母不懈地支持和我的坚持。我总的感觉是谁坚持的时间最长,谁就走的更远。家长如果重视孩子们美术这方面的培养,直接会影响孩子对待美术的兴趣,家长因其特殊的身份位置,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远比美术教师大得多。国内外许多知名的画家在成名以后,都会让自己的思维返璞归真,试图借助儿童天性涂鸦的那种特点来进行绘画创作。而今天的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借助儿童的这些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临摹教学,把绘画过程变成了充满创造思维的绘画形式,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任意组织,使每位学生对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就可以画出一幅优美的作品来。
传统绘画表现出来的只是一张画,其过程我们称之为“静态”绘画,到底如何开发儿童大脑?并没有形象的体现出来,只不过是让孩子机械的模仿一张图,而现在学习绘画已不是单纯的画画,更是通过绘画这种方式给儿童带来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借此来达到儿童大脑的开发,真正做到“一科优秀,多科受益”的效果,如果老师注重让孩子在通过学习点、线、面,发散思维,通过联想绘画组织语言等听、说、读、画的过程让孩子达到独立构思,独立作画,独立讲解的目的,这就和我们目前校内教育中的看图作文,看图说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构思的过程中孩子可以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培养孩子多元智能的提高,让孩子兴趣中绘画,娱乐中提高成绩,拓宽儿童的知识面,拇指教育从智慧入手去解决绘画问题,从心灵出发去开发儿童智力。
再次,在平时教学中我认为美术课堂也可以借助有趣游戏、故事、手工、动画片等活动来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使孩子爱学。努力使美术教育通过“一画”、“二讲”、“三想”结合在一起的,训练孩子们的自我表现力,锻炼孩子们的胆量。通过“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讲”可以了解画的内容,锻炼学生语言组织的能力;通过“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中力求每一节课、每一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不同的,画中所表现的均是孩子自我的一种理解,孩子的成绩无需横向比较,所以只要把孩子的作品收集好加以细心地整理,就能发现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注重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每次一个教学系列结束时总要以小画展、小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体验美术的重要性和美术考试的独特性,在其中享受快乐、感受成功、提高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会有收获、就会有惊喜。
孩子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美术教师的辅导下,儿童的艺术潜能才能充分得到发挥。孩子的心理、生理、智力、品德才能够稳固地健康地全面发展。家长对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美术教育作用的了解及认识水平上。有些家长虽不知美术课应该如何上。但他们却懂得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多么重要。知道开发孩子发散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远比画的像与不像更重要。我在与家长交流时,咨询的都是教育新理念和如何辅导孩子的正确的方法。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让我及时的了解到他们对我的期望。
努力调动学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们的组织、协调、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通过教师提供一个环境,营造一个氛围让我们的孩子在这个一切都是现成品的社会里有机会通过真实的劳动体验创作的价值和快乐。以学生为中心,是孩子们从小养成独立自立的性格,我们要允许孩子们做错事,但要教会孩子们如何去发现错误、去改错,不断的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允许孩子们有不同观点、不同意见、不同答案。鼓励独立思考批判的思维,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是美术课的风格,同样的题材不同的学生,做出的作品,就有不同的感觉。
在我的剪纸教学中努力从“玩”中找找到剪纸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玩中吸收新知识。在课堂上讲授如何剪一个对称纹样时,就让孩子们通过小组比赛,“看谁剪得又快又好”,“看那一小组最棒” “看谁最出彩”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剪刀在孩子们手中快乐舞动着。完成制作后先进行小组作品展示,认识到,作品中的不足,并评选出本组最优作品进行班级展示。在比赛游戏的玩乐中吸取新的知识。
艺术创造就是表现感受,抒发情感和想象,利用剪纸选材贴近生活这优势,我把孩子们单幅作品进行二次创作,把他们带入创作联想的高一层情境中,与他们一起分享艺术作品带来的快乐与激情。儿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有丰富无边的想象,有独特有趣的表现方法,我不用传统的剪纸题材限制儿童的表现欲望。而应根据儿童绘画的特点,在技巧和手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例如,卡通人物造型的动态画夸张一点更显有趣;花卉的纹样有好几种,比较一下那种造型或技法更漂亮;叶子的造型变形一下,是否更有趣及韵味;纹样线条与主体不连接,是阴刻还是阳刻更合理,更能体现造型之美。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让学生悟出对剪纸构图设计的基本要求,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与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一幅幅造型有趣、形象夸张、富有儿童特色的剪纸作品。
只要真正实践过,才最有发言权。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锻炼了创造思维能力,也只有认认真真的完成一件作品后的学生才能在实践中使主动积极的进行学习和探索,更快的掌握剪纸的剪刻技能。才敢于在展示环节大胆的表现自己。
孩子们初学剪纸时,学生对制作方法还不明确,好剪纸作品也不多。根据这个特点,我就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单个图案剪起,如:热带鱼、水果、小动物等系列。让学生们自己悟出剪纸的基本剪法。
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逐渐的适应并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操作技巧。我就让学生剪二方连续图案。例如,剪相连的蜜蜂、相连的女孩读书、相连的小树等。如何表现每个个体彼此相连的地方,是一个难点,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单个纹样与主体相互连接的关系后,就能灵活掌握剪纸的技能。
在掌握剪纸基本制作方法后,就让学生学习完整的各种主题创作,充分利用色纸的颜色感染力去反映不同题材的环境气氛。例如:为配合学校慈善教育,引导学生创作的感恩系列作品,反映孩子们热爱生活,懂得感谢父母,回报社会美好愿望。利用剪纸不同色彩的作品让孩子们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不同色纸的作品效果,能选择合适的搭配方式应用于所表现的题材气氛。
让孩子们学会欣赏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知己知彼,学习别人长处而知己之不足,从而提高剪纸水平。例如在剪刻完后,及时的把作品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观赏。让学生明白图案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造型是否夸张、剪纸技法是否准确、效果是否强烈、主题是否鲜明。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长带领大家展开热烈的讨论,相互交流。在欣赏中吸取别人表现题材的绘画手法和精湛的剪法,并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达到精益求精。然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激励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做到在欣赏中知不足,在互评比后求进步。
通过玩、画、剪、赏、评的剪纸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剪纸的快乐!
总的来说,如今我们美术教育是以儿童心理学、潜能科学以及创造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为施教载体,让孩子充分利用并锻炼手、脑、眼、耳、口的协调能力,促进孩子的感觉综合平衡,开发儿童大脑、启迪儿童智慧。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激励教学体系指导下,尊重、挖掘、保护孩子们已有的艺术天赋,通过系统教授美术技巧,重点培养孩子艺术修养,最终建立孩子们美术创作的自信心。我的美术教育方法就是让儿童用天真可爱的思想去绘画,以此来锻炼儿童发散性思维、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启智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绘画教育格局,这种改变达到了启智的目的。他能让孩子多方位的观察、了解、想象一种事物,绘画出一种物体,组织语言讲述一件事情。不断拓宽美术课堂新方向。
第四篇:让孩子的心感动
让孩子的心感动——《祖国江山的保卫者》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一课中谈到“是谁日夜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包围着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拟?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这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特殊的身份和职责,使他们与孩子的生活在空间上产生了距离。如何消除这距离,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解放军的生活,感受他们内心真实而又崇高的境界,进而从心灵深处激发对解放军的热爱呢?我想,感动来自于心,心灵的沟通就是最好的方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贴近孩子生活的就是最真实的教育。遵循儿童的道德发展规律,他们自己眼中的世界才是最生动的天地。因此,我精心准备了本课教学设计。
我以“心里话”为主线贯穿全课的活动。远在边防线的战士们的生活是孩子们最难体验的,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孩子们自由组成小组,收集关于“边防战士守卫边防线的事例”,让孩子们通过课前调查的形式对边防战士的生活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直观的了解。课堂中,让孩子们分小组汇报最感人的资料,将个人的感受,小集体的情感与全班同学交流和分享,在相互的碰撞中感受边防战士的苦与乐。为了将孩子们的情绪推向高潮,以课文中的插图定格,让孩子们来猜一猜:解放军此时的内心活动,通过猜的形式,感受解放军们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条件苦,看得见,说得出,孩子们也容易了解,然而更难更苦的是解放军们远离亲人远离家乡的精神孤苦呀!
要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让孩子在关注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因此,我以“在每座城市也驻扎着解放军官兵,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他们吗?在电视新闻里见过他们的身影吗?”这样的过渡语,将孩子们的视野由祖国边疆拉回日常的生活中。孩子们立刻想到了刚刚过去的雪灾,是解放军们冲在了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是他们为人民送温暖、保平安。“5.12”大地震中,还是人民的子弟兵冲在最前面„„这些真实的镜头,真实的经历,打动着每个孩子的心。此刻的解放军们又是怎么想的呢?孩子用感动的心,道出了千千万万解放军们朴实无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呀!最后,通过视频播放非典中牺牲的女军医李晓红临终前的心里话,将孩子在本节课中所有的情感推向最高潮,那一句朴素的话语令全中国人潸然泪下!
无论是年轻的女军医,还是军中的热血男儿,无论是严守边关的边防战士,还是驻守城市的官兵,他们的心里话汇成了一首动听的歌,那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心里话》,此时的歌曲,既是解放军内心世界的动人诠释,更是让每个孩子的内心的感动得到升华。
整堂课,我的情感也是这样一次次地被打动,不知道是我的孩子让我感动,还是那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形象令我感动,总之,我的心和孩子的心一直就这样被感动着,被温暖着。课堂是流动的生命风景线,请你让孩子的心——感动。
第五篇:用爱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爱是打开孩子心灵之门的钥匙
夏丏尊这个名字,我是在二十多年前读《白马湖之冬》时就知道的。后来,我作为一名教师,反复品读了他翻译的《爱的教育》一书之后,才将其牢牢地记在心里,而且对他越发敬重起来。夏丏尊和《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明白“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这一最基本的教育的黄金定律。
对于教师而言,师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1、用挚爱与真情拨动孩子的心弦
一个班级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丑小鸭”。所谓的“丑小鸭”并非一律是迟钝或愚笨的孩子,他们中往往大多数是属于聪明,好动,精力过盛,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或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再加上自身的自控力较薄弱,久而久之他们身上就会积累下许多坏毛病。面对这些“丑小鸭”,我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我要用一颗爱心打开学生的心门,用一颗爱心拨动学生的心弦。
以前班上有个学生王鹏,特别聪明,但经常不完成作业,还影响其他同学学习,造成极坏的影响。在第一次交数学作业时,他不但不交作业,反而用脚狠狠地踢了组长一下,还威胁到:“明明知道我不愿意写作业,还跟我要,哼!下一次敢再向我要作业,我就再给你一脚!……”当小组长带着委屈找到我时,我急匆匆地来到教室,准备向他“兴师问罪”。然而,“闯祸者”却不在教室。我找来班干部和与他相熟的同学,听听他们的意见。王鹏原来是一个较优秀的孩子,只
是父母离异,谁也不愿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没办法,爷爷奶奶收留了他。这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一度情绪很低落,之后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当了解实情之后,一种酸楚的感觉涌上心头,一种母爱的本能,让我开始注意他,关心他,开导他,想用母爱唤起他对生活的信心与热爱。但孩子性格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想改变也不是在一天两天之内达到目的。所以有了这种心理准备,不管他有什么反映,我都一如既往地从生活、学习上去关心他,爱护他,真诚地对待他。孩子的心慢慢地解冻了,有一次,他在随笔中写到:“老师,我是个从小就缺少母爱的孩子,连父母都不要我了,你为什么还要关心我?”看到他的苦恼,我知道这孩子并不是无药可救,他已经向老师敞开心扉了。于是,上课多提问他,有些工作让他布置,慢慢地,这孩子在变化,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也进步了,连续三次考试在班级都名列前茅,2006年暑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威海二中。每次向家长发送《家校联系册》时,他的爷爷奶奶都很感动,有一次他爷爷在回复中写到:“老师,尽管我们未曾谋面,但我们相信你是一个奇人,一个能读懂家长能改变孩子的奇人。我们真想了解你有什么魔法让孩子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魔法”我没有,但我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有了爱,师生之间就能以诚相见,心心相印。当我们付出一份真诚的爱心,当我们把阳光撒播在那些曾经“万念俱灰”的学生身上时,你一定回看到他们灿烂的笑脸。爱心使不可能变成可能,爱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爱心能弹奏出美的乐章。
2、用赏识和宽容扬起孩子成长的风帆
学生犯错误是常有的事。那老师应该怎样对待有问题的学生呢?成长需要激励。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一句善意而恰到好处的激励,能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学会赏识学生,学会宽容学生。让积极的赞美、及时的鼓励温暖学生易感的心灵,让温馨的宽容,真诚的理解化作学生前进的风帆。
我班上的李明同学,是一个特别愿意表现自己,特别希望被人重视的男孩,但因为学习习惯特差,升入初一以后,几乎每天不完成作业,但又不想丢“面子”,所以每天给自己找了那么多理由,编了那么多的谎言。看到这种情况,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冷静下来后,我改变了以往批评说教的工作方法,而是要“重用”他。我私下找他谈心,任命他为课代表,并且在全班公布评选优秀课代表的要求,他当时非常高兴,工作也很积极,但因约束力较差,需要老师经常鼓励,发现他有松懈的矛头,及时提醒,慢慢地他在变化,他在进步,除干好课代表工作外,其他工作也非常积极,期末先后被评为“优秀课代表”、“学习小标兵”等荣誉称号。可惜因父母工作的变化,一年以后他转学了,但临走时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老师,我长这么大,只得过两次奖励,那就是你给予的,我会一辈子牢牢记住你的。”其实,这荣誉,不是老师给予的,是自己奋斗得来的。看到孩子的变化,看到孩子的成绩,我很自豪,因为在李明成长的最关键时刻,我用真诚的耐心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昨天的“丑小鸭”在今天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3、用真诚和友善架设通向孩子心灵的桥梁
以真诚待人,会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用友善对
人,可以打开对方的心灵的大门。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真诚与友善,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好朋友。
我班有一个女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母亲三次改嫁,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家庭条件很艰苦,但却非常擅长绘画。特殊的家庭环境制约了她的性格与爱好,她很少与人交流,但双眼流露出的是对生活的渴望;想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但自尊心又极强,所以这是一只孤独的乳雁。如何让她归队呢?如果方法不当,有可能伤及自尊。心灵的创伤要用“心药”医治。平日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跟她谈心,鼓励她 “人穷志不能短”;天冷了,我提醒她加厚衣服;没钱买饭了,我把口袋中的钱递到她的手里……有一次学生自愿订购计算器,全班同学除她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太差以外,全部订购,我主动帮她订了一个,几天后,发计算器了,我发了一个给她,她急忙说她没订,我说:“也许我弄错了,你先保存好。”下课后,我解释多订了一个给她,并切谈了我的顾虑。我的友好与真诚,让她很感动。时间久了,她也能正确对待朋友友善的帮助,也慢慢地与同学进行交流,笑容开始在她脸上绽放。性格开朗了,灵感也来了,绘画作品也不少,有了好的作品,我出钱为她装裱,参加区里举办的画展。一年前那个忧郁的女孩不见了,有什么事她都愿意与同学交流,愿意把我当作她的知心朋友。记得那年升级分班时,她把同学们写的联名信亲自交到校长的手里,眼泪汪汪地向校长陈述理由 “不要分班!”
当我看到学生们的这封联名信时,我的心被震撼了。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为无水之地,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只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才能实现真
正的教育意图。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夏老这句话蕴涵的深意。
最后我想用青年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结束本文——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爱与真诚,把握瞬间的辉煌,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