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艺术1
引导学龄前儿童阅读的艺术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学前儿童阅读主要是儿童凭借色彩、图像、文字等并借助于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获取信息的一种行为过程。
阅读的重要性是无须论证的。人类历史上,知识的累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惊人,知识的快速累积,科技的突飞猛进,科学家对于未来世界的预测都不敢超过五年,我们的孩子必须具有足够的能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死记死背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学习需求,取而代之的将是资料的搜集、整合、应用与创新的能力,只有善于学习并终身学习的人,才不会被淘汰。这种能力的形成,必须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
学龄前儿童的阅读与成人阅读有很大的不同,学龄前儿童的阅读主要是以色彩鲜艳、比较直观的的图画书为主,节奏明显、朗朗上口的经典诵读为辅。对孩子而言阅读不仅是视觉的活动、也是听觉的活动。学龄前儿童各方面的发育还未成熟,他们的阅读活动往往有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依赖性,需要我们及时的引导。
给孩子创设阅读的氛围
阅读氛围的创设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努力,学龄前儿童家庭氛围的影响很重要。阅读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书,而且这些书是随时可以拿得到手的。当孩子去注意到书架上的藏书,并能在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读的书,最后终於能够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阅读这本书,这就达到了阅读的起点。比如在家里给孩子提供一个放书的地 1
方,最好给孩子一个专门的抽屉或柜子,让他们自己的空间摆放自己的书本,有利于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阅读氛围是孩子读书的精神动力,这对小孩子来说是重中之重了,小小的孩童,模仿在他们的生活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喜爱阅读并经常读书的家庭里,孩子就会潜移默化的受家长的影响而爱上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为了自己的孩子与图书更亲近些。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孩子的天,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如果一个热爱读书并把图书引入班级的老师,他给孩子所起的榜样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另外,利用节假日,有意识地带上孩子到图书馆、阅览室等处,在那里孩子可以看到更多的图书、更多的热爱的图书的人,这样让他们更充分的感受到浓厚的读书氛围。
为孩子选择最佳的图书
我们的老师在去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家庭在选购图书的时候大多考虑是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图书市场上每琳琅满目的幼儿读物,如何给幼儿选购适合幼儿的图书呢?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随着智力和语言能力发展程度不同,在阅读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也不同,在选购图书时要根据幼儿的不同阶段给幼儿选购好适合的图书是很重要的。
1、注重图书的质量。闻,有刺激、难闻味道的图书是不宜让幼儿读的,这样有损孩子的健康;看,幼儿买的色彩鲜艳的图书,色泽鲜艳但不扎眼,质量好的图书应该是对孩子的眼睛不损伤的;摸。图书的纸张对孩子很重要,最好是结实的纸张避免幼儿扯书。
22、学龄前儿童的图书以绘本为主。图画书是儿童文学中非常重要的类别,图画书里的图画有丰富生动的动物形象,有生活的细节刻画,有丰富的表情,十分符合孩子的阅读口味,是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更喜欢的书。在图画书里面,图不仅叙述着故事,还在用人物神态,表情甚至是结构等许多细节表现着这个故事。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一书中关于小兔子的跳总共是7幅图,7个姿势的跳跃,哪一个都没有离地面多远,而大兔子的跳跃只有一幅图,可就这么一下子,大兔子就跳到了树梢,可见母爱的深厚,母爱的多,母爱的高。这就是图画的语言,是图在讲故事,而孩子恰恰是阅读图画的高手。两岁多点的孩子就可以通过封面的图画准确的区分出《可爱的鼠小弟》整套的故事情节。图画书是无字胜有字的书。
3、要有针对性的选购图书。首先,应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购书。不同年龄的幼儿在选书时要有不同的侧重。为一岁幼儿准备一些色彩清晰,内容着重于日常生活经验或描述他所熟悉的事物图画书或画片,让宝宝有建立熟悉周围环境的机会; 二岁幼儿,选择画面清楚,色彩明朗,造型大而简单的看图辨物之类的图书,内容接近日常生活,题材最好可引起亲子间的对话;三岁幼儿,选择一些措词简短,易于吟诵的读物,还可以选择能帮助孩子了解现实环境的读物;四岁孩子,可以考虑选择富有想象、创造力的图画故事,或具有实际观察意义的图画书。五岁幼儿,这一阶段可以给宝宝选择较复杂或拟人化的故事,以延伸幼儿生活经验,刺激想象力,还可加入浅易科学性读物,启发幼儿对科学及大自然产生好奇;六岁幼儿,给孩子提供多层
3面的选择的图书,历史故事、童话、民间故事等。再者,还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购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家长购书时应尽量使所购图书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还可以针对孩子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毛病来选书,比如针对爱挑食的幼儿选择《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不讲卫生可以选择《小猪奴尼》,跟其他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比较自私、没有爱心的小朋友选择《萝卜回来了》、《梅花鹿的角树》等等。另外,家长在选购图书时起着重要的参谋作用,但不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小孩子,任何强制都会大大降低孩子对书的兴趣。
正确引导幼儿阅读
1、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小孩子的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水平,他们的认识过程是由近及远、有直接到间接、由已知到未知的,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的感性经验,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书上相关的知识。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丰富他的感性经验,为其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经常为孩子朗读。孩子的阅读应从零岁开始,但他们最初的阅读主要依赖父母的朗读,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耳朵“读书”。在整个学前期听成人朗读、讲述时孩子阅读的主要的方式之一,家长可以在于生活中随时随地的为他们朗读,比如优美的散文、朗朗上口的儿歌甚至是节奏感强的《三字经》等经典国学,让这种朗读的方式成为还爱童年的阅读的主要的方式,文学的素养在生活当中一点一滴的渗透的。有人说过,有一个读书给自己听的爸爸(妈妈)是我一辈子的财富。尽早的给孩子读书,越早开始,做起来就越容易,效果就越好;
4朗读的主要内容可以使文句的重复,慢慢的增加到有情节的书;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的为孩子读书;聆听的习惯是后天养成的,我们必须逐步地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再一朝一夕间学会。
2、启发孩子思考。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动脑筋思考,这样可以逐渐的把阅读阅读变成一种积极的活动。如在和孩子一起阅读《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时可以问母鸡知道狐狸在后面跟着吗?或者母鸡都经过了哪些地方?让孩子在看完图画书时回答这些问题,启发孩子思考。
4、交流读后感。读完一个故事(绘本),与孩子交流读后感,不仅可以了解孩子阅读的情况,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的思想。交流时联系自身或者是周围的生活,慢慢培养孩子的思维和语言的条理性。这样有助于加深孩子对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分辨能力。
5、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将图、文、字结合起来,有助于孩子对汉字理解的记忆;运用游戏的方式教、孩子认字,比如奥特曼打怪兽,孩子是奥特曼认识的就是打中了,不认识就是没有打中,继续补充能量(强化认识)然后再打。认识字不是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阅读,认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获得一种阅读的能力,使它成为孩子阅读的工具,最终让孩子达到独立阅读的高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篇:学龄前儿童故事
科学育儿精品视频课程,关注公众号【巴小象课堂】马上开始观看,和千万宝妈一起科学育儿
学龄前儿童故事
爱耍小聪明的人即使可以一时成功也不会长久,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长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猴哥的烦恼》。
小猴哥哥是森林里最聪明的人。小猴哥哥有一个小猴弟弟,要多笨有多笨。小猴哥哥常为笨头呆脑的弟弟叹气:“弟弟呀弟弟,你什么时候才能变聪明点儿呢!” 森林中的小动物遇到什么难题,都来找小猴哥哥解决。比如小猪要盖房子啦,黄鹏要学五线谱啦,熊猫想学画画啦……小猴哥哥总是一笑说:“这个简单哩!”就把房子怎么盖,五线谱怎么识,画上怎样着颜色,都告诉了小动物们。
小猪便专心学起盖房子来,黄鹏也每天起得早早的练歌喉,熊猫也每天都到野外去画画……
有一天,小猴弟弟也出了门,不知干什么去了。
只有小猴哥哥仍在家里,喝茶听者乐,躺在床上闭目养神。过了些时候,小猴哥哥觉得小动物们好久没来他家了。他们都干什么去了呢? 后来,小猴哥哥拿起新出的晚报,才发现,原来小猪已经成了建筑师,黄鹏成了红歌星,熊猫也成了画家……就连他的笨头呆脑的小猴弟弟,也开起诊所当起医生来。
“原来他们有多笨呀,可现在都成了名人。我呢,我这么聪明却什么也没干成,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聪明的小猴哥哥怎么也想不明白。科学育儿精品视频课程,关注公众号【巴小象课堂】马上开始观看,和千万宝妈一起科学育儿
第三篇:学龄前儿童脑筋急转弯
学龄前儿童脑筋急转弯
0、时钟什么时候不会走?--答案:时钟本来就不会走
1、冬瓜、黄瓜、西瓜、南瓜都能吃,什么瓜不能吃?--答案:傻瓜
2、盆里有6只馒头,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1只,但盆里还留着1只,为什么?--答案:最后一个小朋友把盆子一起拿走了
3、你能以最快速度,把冰变成水吗?--答案:把“冰”字去掉两点,就成了“水”。
4、冬天,宝宝怕冷,到了屋里也不肯脱帽。可是他见了一个人乖乖地脱下帽,那人是谁?--答案:理发师
5、老王一天要刮四五十次脸,脸上却仍有胡子。这是什么原因?--答案:老王是个理发师
6、有一个字,人人见了都会念错。这是什么字?--答案:这是“错”字
7、小华在家里,和谁长得最像?--答案:自己
8、鸡蛋壳有什么用处?--答案:用来包蛋清和蛋黄。
9、不必花力气打的东西是什么?--答案:打哈欠
10、你能做,我能做,大家都做;一个人能做,两个人不能一起做。这是做什么?--答案:做梦
11、什么事每人每天都必须认真的做?--答案:睡觉
12、什么人始终不敢洗澡?--答案:泥人
13、小明从不念书却得了模范生,为什么?--答案:小明是聋哑学生
14、什么车子寸步难行?--答案:风车、15、哪一个月有二十八天?--答案:每个月都有28天
16、你知道上课睡觉有什么不好吗?--答案:不如床上舒服嘛
17、什么酒不能喝?--答案:碘酒
18、什么蛋打不烂,煮不熟,更不能吃?--答案:考试得的零蛋“0”
19、火车由北京到上海需要6小时,行使3小时后,火车该在什么地方?--答案:在车轨上
第四篇:浅谈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
浅谈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
随着“英语热”的升温,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英语学习的热潮。在英语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许多家长和英语教师都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抱有很高的期望。越来越多的家长让孩子们从学龄前开始接受英语教育。
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进行分析:
一、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中国也不例外。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根据人类大脑发育的特点学龄前是儿童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
美国人类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格伦·德曼博士(Dr.Glemm Doman)和一群儿童潜力开发研究人员、医生、教育家、心理学家、脑外科医生、阅读方法专家,经过二十年的长期研究,得出了惊人的结论:幼儿一岁能读单字,二岁能读句子,三岁就可以完全了解文字的内容,而且非常喜欢阅读。因此,他给全世界的父母一个珍贵的建议: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专家。学习语言,年龄越小越容易,而且学得越出色。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婴儿出生后,脑部的发育情况:
婴儿出生时大脑重量约396克,三岁时达到900克,六岁时大约达到1100克,到12岁时大脑重量达到1250克左右,几乎接近成年人的大脑重量1380至1450克,脑细胞数量大约140亿至150亿个。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0至6岁幼儿的脑细胞成长速度最快,基本上完成成人大脑脑细胞组织的80%,9岁时可完成90%,12岁时达到100%,几乎完成了脑细胞的发育,接近成人状态。因此,孩子进行语言教育,越早越好。(作者不详.上海松江茸城论坛网.2008.8.10)0至6岁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学习语言的天赋: A、听力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分辨能力,能完全分辨出发音、重音和语调。
B、头脑清晰、记忆力最好、模仿能力最强、潜意识的学习,可以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C、脑中适于学习的脑波活动频繁,不断刺激大脑记忆区,记忆能力像电脑一样运作快速。
D、发音器官有极大的可塑性,舌根较软,能发出标准发音和腔调。人的一生中,对声音以及语言最为敏感的就是0至6岁这个年龄段。在这段时期中,大人非常不容易掌握的发音、节奏、语调等语言学习最困难的部份,婴幼儿都能正确掌握。而且用“潜意识”来进行学习,很轻松就达到永久记忆的效果。
6岁以后的孩子开始发展理性、逻辑和思考的“显意识”,对进入大脑中的万物往往会加以过滤分析,用“显意识”来进行学习。再者,6岁之后的儿童音壁已经开始定型,此时学习第二门语言,只能以强迫记忆的方式来进行,难于进入潜意识中,所以年龄越大的孩子学习起来觉得越困难就是这个原因。
另外,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一个规律,婴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呈递减趋势,语言音感也呈现递减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学龄前儿童学习英语是十分必要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英语,长大之后对英语所产生的熟悉感和勇敢开口说英语的自信,以及直接用英语思考的习惯……是所有长大后才开始学习英语的人,绝对不可能达到的。另外,小孩从出生就受多种语言学习的刺激,使左、右面脑得到均衡发展,促进感觉统合,脑力与潜能得到无限的发挥,自然而然表现出比别的孩子活泼、聪慧、机灵的不凡气质。
二、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近些年才开始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在北京2001年11月以后一些幼儿园才把英语设为“必修课”。也就是说中国的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系统还不够完善,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A.师资问题
英语学习热潮带动起一批又一批的双语幼儿园、英语学习班等英语培训机构,各路人马也浩浩荡荡地加入到学龄前英语教师的队伍中来。目前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师主要由刚刚毕业的学生,在职教师以及外籍教师组成。来自学生的教师多是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通过各种途径达到学前专业大专程度的,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当的资格。由于以前中等师范学校基本未开设英语课程,幼儿教师的英语基础较薄弱,在教学中常常只能用汉语代替英语表达,给孩子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机会较少,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因而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
在职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的英语基础虽扎实,能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示范,但他们普遍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一般把英语当作一门学科来教,背离了幼儿双语教育的原则和目标。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幼儿学习适宜程度的把握上、教学方法和组织方式的安排上以及对幼儿学习的评价上,也常有不当之处。尤其是在聘请的外籍人员中,很多人不具备幼儿教师经验,没有从业资格。让他们承担幼儿双语教育,无疑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储爱青.<我国幼儿英语教育问题解析>.搜狐母婴.2008年8月11日)
B.教材问题
目前学前双语教材参差不齐。每种教材都有各自的理论背景和相应的教学模式,如:有的从儿童熟悉的事物出发,有的以儿童接触的早晚和可重复次数、可运用的机会来考虑,有的以字母顺序为依据,有的按照单词本身的难易程度编排等。每种教材都有不同的具体适应性,有的需要采用浸入式教学法才能完成,有的只是一种学科教学;有的只提供教师用书,有的则既有教师用书还有幼儿用书甚至家长指导用书;有的只安排了集体教学活动,有的还安排了游戏活动、延伸活动等。这种各具特色且缺乏高度权威性的状况,导致目前在教材使用上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教材需经过系统培训后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短期培训很难完全把握教材的整个体系,因而即使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也无法保证它的有效使用。
三、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英语的教授与成人或是中学的英语教授大不相同的。因为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的教授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所以并非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就能达到效果的。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中的不同的方法会显现出不同的作用。
1.直接式母语教学法
从孩子学习母语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听是学习语言的基础。采用全英文授课,让孩子像学习母语一样,培养孩子的语感,不仅摆脱了中国人学英语翻译式的哑巴英语的弊端,而且有效的培养孩子的英文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学习椅子,chair这个单词,以往的学习是孩子看到椅子,想到汉语“椅子”这个词,然后再想“椅子”用英语怎么说,最后说出chair。而直接式母语教学是让孩子直接将椅子这个事物和chair这个单词联系起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英文思维能力。
2.TPR肢体反应示范教学法
3岁幼儿的注意力可连续集中时间为3-5分钟,4岁幼儿可集中十分钟左右,5、6岁幼儿可以集中15分钟左右。所以孩子基本上不可能乖乖坐在椅子上听完一节课,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丰富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且还可以帮助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3.重叠教学法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百度百科/遗忘曲线.2008.8.12)
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根据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的特征采用这种重叠式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对以前所教授的内容反复的学习,从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4.情景教学法
针对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习得”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益,这就需要打破课堂常规,不限于传统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在课堂上创造真实情景,让孩子在真实环境中习得语言。如见面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孩子扮演里面的角色,使学生仿佛真的在英美国家里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是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孩子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四、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实践的心得
学龄前儿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要经过听说玩学读写这样的步骤才会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趣味性
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学习要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首先要让孩子喜欢上英语课,喜欢学习英语,所以要注重课堂内容的设置。课堂内容要有很强的趣味性,而游戏正是孩子们的兴趣所在。
幼儿生活的全部活动就是喜欢玩游戏。一说到教育往往认为让孩子做些不太喜欢的事,这样不好。教育的核心内容不是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而是“喜欢的游戏”来培养幼儿能力。这种教育方法绝不是“光玩不培养能力”。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始于游戏的欢乐中,以此引向正确的方向,而不靠别的什么代替。(铃木镇一.1997.P50)
知识性
为了保证带有游戏的课堂不是“不玩不培养能力”,还要注重课堂内容的知识性。有人把孩子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好比海绵对水的吸收能力一样强大。教师要从心理上克服“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会吗?”的心理障碍。因为大部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材内容都是比较简单的。除了教材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孩子对课内内容的理解程度扩充实用的课外内容。比如孩子通过图片学习了“apple“这个单词,而恰巧图片的苹果是红色的,教师就可以把句子”The apple is red.“渗透给孩子。因为语言的使用基本上都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孩子通过这个句子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对图片的理解,而且复习了”apple“ 还顺便理解了”red"。
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许多人在感慨现在孩子的高智商的同时也不忘提及现在孩子的任性。做为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师既要关于鼓励和表扬孩子,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体会到成就感;又要合理,有效的使用惩罚制度达到让孩子理解有些行为在教室里是不允许的。所以“奖罚分明”在课堂上是十分必要的。
儿童对于表扬和称赞是极为敏感的。受到他人的尊重和称赞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快乐,他们尤其看重来自父母、师长或自己敬畏之人的赞扬。孩子当众得到表扬会受到双倍的鼓励,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惩罚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知错改错。对于儿童的错误所进行的批评,惩罚应当在之于冷静,严肃的不动情感的词句。(李丽娟.1999.P50)也就是说惩罚孩子的时候既要达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目的,又不能损伤孩子的自尊和名誉,因为已丧失了名誉的人就不再设法去争得别人的好评了。
另外教师在平时授课初期要尽量多说句子,让孩子们大量的“听”。这个时期的“听”,不仅锻炼孩子的英语听力而且还培养了孩子的英文思维能力。逐渐的教师要鼓励孩子来说,并且要尽可能多的说。这个期间要适当的忽略孩子们所说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当孩子已经敢于表达时再一点一点的纠正孩子说出来的语法错误。在孩子能够独立运用英语听说的基础上,接下来的读写译就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佚名,“人类大脑的发育数据”.<<孩子学习英语越早越好>>,上海松江茸城论坛网/百姓生活/子女教育,2008.8.10。
2.储爱青.“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师资问题”<<我国幼儿英语教育问题解析>.搜狐母婴.2008.8.11 3.“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百度百科/遗忘曲线.2008.8.12 4.铃木镇一.“游戏在学龄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P50
5.李丽娟.“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制度”.<<英国人怎样教育孩子>>.昆仑出版社.1999.P50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引导问题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如何引导问题学生
文/路世成何谓“问题学生”?笔者认为这是在学习、行为习惯、人格、心理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偏离或者严重偏离正常标准的一种学生群体。在学习方面,他们的共同点是:学习目的不明、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动机不强。“问题学生”的形成是诸多原因造成的:有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也有自身的原因。不少班级或许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问题学生”—例如他们学习极不认真,违反学校和班级的纪律,甚至于寻衅滋事,和老师顶撞,和学生打架斗殴,严重影响了自身和班级的形象。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及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考察,“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对班级的 “生态环境”和其他同学也起着影响作用。因为,“问题学生”往往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如果加上教育者的漠视,后果就更为可怕,他们可能会自暴自弃,进而把教育者的冷漠转变为自身的冷漠,他们冷漠地对待班级的老师和同学,甚至于出现攻击性的心理和行为,影响班级的稳定和谐。因此,班级管理中“问题学生”的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当以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相信他们也同样有很大的“可塑性”,笔者这里仅从班主任该如何引导“问题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增强学习动机的角度谈一点看法。
班主任首先应当让“问题学生” 明确学习的目的:学习是一种精神需要,学习可以让人生变得更“美丽”,完全可以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一是从需要的角度来阐明。二是从社会大背景这个角度来阐明。马斯洛提出过人的需要层次说,他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有是分层次的;最底层的是生理需要,最更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班主任应告诉学生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吃喝玩乐这样的低层次的需要,这样的人是可耻的。人还应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而学习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能力,陶冶我们的情操,改变我们的精神面貌,使我们获得更自由、更自觉、更有高尚、更有价值感和尊严感。所以,我们的学习绝不是仅仅为了考学,为了家长和老师的期望,我们也不是在被迫着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目的,而不仅是一种实现目的的手段。班主任可以举一些名人热爱学习的实例来阐明这一点。另外,如今已经进入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已进入信息时代。这向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种挑战,人们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以往那种把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做法和观念早已过时了,我们也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热爱学习和享受学习。只有这样才会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才会使我们活的更有价值和意义。
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后,为了增强“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一)前景展望法。就是让学生展望一下学习后的收获:自己将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自我的能力,而且也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样不仅能使自己活得更好,而且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让学生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一幅蓝图,让它激励自己努力奋斗。这样增强的是学生学习的外部动机,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驱动力。
(二)设置目标法。没有了目标,就像航行的船只没有了方向,只能随波逐流。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和动力。学生的目标设置可以有短期的,也要有长期的。目标要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目标最好是具体的、现实的、可行的,这样才能不断感受实现目标的快乐,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动机。
(三)榜样学习法。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我们可知,青少年有很强的模仿性,学生容易将观察到的榜样的情形复制到自己的身上。因此,好的榜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从而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推动作用。这里所说的榜样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周围的普通人,包括班主任群体和学生群体。教师应当为每个“问题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四)亲情感动法。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学生也最容易被父母的亲情感动。当然,有些学生的确有漠视亲情的现象存在,但班主任也要引导和教育他们,使得亲情体验和感恩的情感在他们身上复苏。当学生对学习感到厌倦或者动力不足的时候,亲情相当于学生精神上的催化剂,使他们又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念头。否则的话,在良心上就会内疚和不安。
(五)体验成功法。如果说以上几种方法是从外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话,那么,体验成功法就是从内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说,每个人都向往成功,成功经历会给人以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会对他(她)的后继行为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使人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所以班主任应当引导“问题学生”体验成功—具体地说学生可以体验解题成功后的喜悦,可以体验成绩提高后的喜悦,可以体验自己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其他诱惑的喜悦,也可以回味以往的成功经历。班主任还应告诉学生不能把成功看成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应让学生明白成功的标准不是刻板的、唯一的;而是因人而异的;成功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要注意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喜悦。
(六)精神升华法。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班主任应引导“问题学生”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人格境界的提升,达到“超我”之境。实际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发奋努力,克制自己的贪玩欲望;在遇到困难时,不屈不挠,不向困难低头;暂时忘却自己的痛苦,或者把所谓的痛苦转化为一种快乐—一种奋斗者的快乐!
当然,“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要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要相信真诚地付出一定会有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