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幸福的花朵在校园 开放
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齐鲁教师读书计划”活动征文
题目:读《周国平论教育》有感
学段:小学
工作单位:历城区唐王镇中心小学教师姓名:刘希花
联系电话:155899772
51山东省教师教育学会
内容摘要:
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孩子的天真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生最珍贵的资源,孩子不是装饰品,孩子是按照最优的天性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的,他们的天性在没有压抑的环境下,是最佳的能力增强方式,是最佳的行为选择模式。等待是一种信任、一种期待、一种发展。做一名真正的读者、与书为伴,以文会友,真正获得读书的幸福和快乐。
关 键 词:
幸福自信等待读书
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思想基点。“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文章的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读者的心灵。
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是周先生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文中提到: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我为这本书的观点而振奋,每次读这本书心中就充满了无限喜悦。作为一名教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我们不可推脱的责任,尽管过程中会遇到来自环境和自身的种种困难。
一、孩子不是装饰品。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
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让孩子们能够达成自己未完成的目标。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现在学校召开家长会,低年级家长的到会人数总比高年级多,已成了学校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是有部分家长总认为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不好意思见老师,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面子,孩子表现好自己的面子就有光,孩子表现不好就感觉给自己丢了人。他们这种行为就折射了这样的心态:把孩子当成自己装饰品,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塑造孩子。父母除了让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之外,还很大程度上“指导”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孩子想什么,怎样做,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干涉,限制了孩子的行为,进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把孩子培养成了没有独立性和批判意识,没有创造性、依赖性很强的个体。事实上孩子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这种认识过程往往家长意识不到,而是强制的灌输自己的经验和观念,这种主观性的引导行为,完全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中最珍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创造性的首要因素。
孩子的天真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人生最珍贵的资源,孩子是按照最优的天性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的,他们的天性在没有压抑的环境下,是最佳的能力增强方式,是最佳的行为选择模式。一个理智的教育者,应该首先尊重孩子意愿,一个优秀的家长应该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自信的成长。
二、等待是一种美丽
“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
成长需要等待。等待并非是完全放弃,而是一种细致的观察和深深的期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生命正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朵,他们的生命都还深深地蕴藏在花苞里,蕴藏越多,蕴藏越深的,就开得越迟。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心
态,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智慧。
等待需要包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不完全受任何人的意志支配。他们有自己独有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哪怕是错误的,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人生经验。作为老师需要包容孩子时常的淘气、需要包容孩子的偶然的不开窍,一道数学题讲4遍5遍还用疑惑的眼神看着老师,还要包容某些孩子的叛逆,有时候老师说什么也不是对的,还有很多。。然而这就是孩子,这就是自我的、与众不同的、可爱的孩子们。
等待是一种信任、一种期待、一种发展。即使有的等待结果会令人人失望,但是在整个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会感受到一种真诚、执著、坚定。多一些等待,再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在老师爱心的浇灌下在学校这座大花园里自由的开花,自由的行走。我们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喜悦和幸福。
三、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
获得精神快乐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接受的,比如阅读、欣赏艺术等;另一类是给与的,比如工作。正如纪伯伦所说:工作是看得见的爱,通过工作来爱生命,你就领悟了对生命的最深刻的秘密。周国平号召阅读经典,书中写道:有一些经典书籍如果你没有读,你就会蒙受较大的损失,可是因为你没有读,你并不知道自己蒙受了这么大的损失。人类的精神宝库属于每一个人,向每一个人敞开着,若你不走进去享受里面的珍宝,就等于你把自己的权利放弃了,那是何等的可惜。和好书为伴,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在于与书中的作者和主人对话。通过对话,就有了对生命更深的感悟和体验。
做一名真正的读书者需要做到:
1、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需,真正感到不可缺少,几天不读书就寝食不安,自惭形秽。
2、形成自己的读书趣味。“时尚和文明完全是两回事,一个受时尚支配的人仅仅生活在事物的表面,貌似前卫,本质上却是一个野蛮人。唯有扎根于人类文明土壤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与经典为伍、与大师对话,使学生在书海中徜徉,还原书声朗朗的校园的真实面目。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一名真正的读者、与书为伴,以文会友,真正获得读
书的幸福和快乐。
努力让孩子们学得更快乐,在校园的每一天都过得幸福,让幸福的花朵开满校园。是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责任。更是一名老师的荣耀。
读《周国平论教育》就拥有了沐浴在阳光下的灿烂的心情,就拥有了快乐工作的信念。感受着一名教育智者对教育的忧思与呼唤,分享着他智慧人生的幸福与欢乐,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第二篇:让幸福的花朵绽放心底
让幸福的花朵绽放心底
谭媛
幸福是什么?
时光荏苒,如果我们把视野从个人的满足扩大到社会的发展,或许我们就会得到答案。——题记
幸福是一种感觉。
睁开双眼,我看得到高楼林立,服饰多彩;轻俯双耳,我听得到音乐优雅,诗歌低吟;仰头深嗅,我闻得到佳肴香味弥漫,花草暗香飘溢。漫步街头,我们觉察得到道路平坦,车水马龙;打开电视,我们会欣赏到节目多彩,内容丰富„„不知不觉,社会的进步已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些可喜的变化,同改革开放前比较,我们的综合国力提高,社会发展日益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大有改善。这种可喜的感觉,就叫做幸福。它洋溢在我们的心底。
幸福是一种感动。
五千年的风采凝聚成中华美德的光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举国震惊,然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华儿女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只因心中不灭的信仰:我们都是一家人。而我们学校作为这一大家庭的一分子,也以微薄之力援助灾区,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募捐救灾活动,我们虽不能亲身到灾区援助,但师生还是积极募捐心系灾区,为救灾活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学校中,有一名同学身患不治之症,师生闻讯组织了“献出爱心”的活动,同学们积极捐款,为患病同学提供了物质的帮助,想要在死亡的边缘握住同学的手,紧握一份感动。那心底最微弱的触动,叫做幸福。
幸福是一种希望。
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社会的迅猛发展,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我修养,树立远大的抱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让我们用最热烈情感来回报祖国。那眼眸中燃烧的最强烈的希望,绽放在我们心底,叫做幸福。
那感觉,像刚入口的咖啡,我们品味到社会发展的苦涩历程。那感动,像一部催人泪下的小说,我们感觉到社会生活的温暖;那希望,像出征的士兵,我觉察到肩上的重任。而这一切,都是幸福的代名词。
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沐浴着幸福的阳光,稚嫩的花儿,含苞待放„„
第三篇:让祖国的花朵开放的更美丽可爱
让祖国的花朵开放的更美丽可爱
自从当时国家取缔了法轮功以来,全国上下反对法轮功的声势一直都是比较的高涨。特别刚刚开始取缔的一段日子里,几乎全国的各大新闻媒体,不管是男女老少、工人农民、企事业单位还是机关干部都是积极行动了起来,投入到了反对法轮功、反对邪教的队伍中去了。也正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才在短短的时间里把法
轮功这个邪教组织给取缔了!
虽然最近几年来,法轮功的活动,特别是李洪志的活动有了很大的减少,但是法轮功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在影响着我们的人民,李洪志也时不时的来破坏一下我们这个反对邪教的活动。
我平时打开我的电子邮箱,经常可以收到一些不法分子发过来的关于邪教或法轮功的照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法轮功是如何的无辜,如何不明不白的被中国共产党给取缔的;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的弯曲事实,如何地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欺骗群众,如何地对法轮功人员实施破坏等等。有时打开网页也是可以跳出一些令人刺眼的新闻或者图片,说中国是如何的不人道,如何的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迫害法轮功的学习者的,或者又是如何的收买法轮功的学员来欺骗广大人民群众的……
所有的这些都是在现阶段李洪志和他的法轮功做的一些余波工作,做的一些顽固反抗,做的一些垂死挣扎。李洪志和他的法轮功组织还想试图用各种手段欺骗老百姓,来收买老百姓,来鼓惑群众起来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颠覆中国共产党的政权,以试图东山再起,自己来控制中国人民的巨大野心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是只要我们在这方面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并且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信念是充满着巨大的信心的话,我想不管李洪志以及和他的邪教组织采用什么样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也都不会让他们这样轻易的得逞!
但是不可否认,李洪志及其他的法轮功组织还是有很大的威胁的,因为当时在取缔法轮功的时候,发现国家党政机关的一些要员,大学的一些教授和研究人员,以及一些大型的公司领导也是有学习法轮功的记录的。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法轮功还是对控制一些人的心理有很多的可怕的现实的!
也就是说:李洪志及其邪教“法轮功”是如何实施精神控制的?为什么李洪志及其邪教“法轮功”那一套与科学文明格格不入的歪理邪说能够蛊惑这么多的人心?为什么在“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已经昭然若揭的情况下,仍然有少数“法轮功”痴迷者听从李洪志的煽动怂恿,走上了自绝的道路,跟人民跟自己作对的呢?
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应该思考的,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了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是对人民实施的那些精神控制的手段和人民是为什么会被李洪志及其“法轮功”控制的这些真正的原因找出来,才能破坏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的不可告人的目的,才能更好地去防止我们人民免受邪教组织的侵害,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
我想,这也是关系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彻底铲除邪教赖以孳生的土壤,怎样更确实有效地做好少数至今仍痴迷“法轮功”的人的教育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地得到解脱,站到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来等问题的,而且这些问题都首先还是得要求我们去深入地思索和探究的。
其实,在众多的“法轮功”练习者或“法轮功”的崇拜者当中绝大多数人只是一些老百姓,一些工人农民,他们可能缺乏知识,缺乏一种科学的精神,缺乏生活经济等的依靠等。所以他们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或者寻求一个极乐世界……然后才是不幸被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所利用。其实我们也知道,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受害也是无辜的。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迷迷糊糊的法轮功信徒们,应该一律视为受害者,应该首先要持同情和乐心帮助的态度。国家不惜重金和精力去做转化工作,无非为了让这些误蹈歧途的兄弟姐妹打开心结,重返社会,重回正道,再度过上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生活,并防止这一精神瘟疫传播出去而导致其扩散和蔓延。
当时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为了掩盖他的邪教本质和不可告人的目的,并做到蒙蔽群众,李洪志采取偷梁换柱、欺世盗名等手法来编织一套就是他所谓的“法轮大法”。
当时他瞎吹他所谓的“法”具有远远高于当今一切高明的医学手段的祛病强身功效和魔力。这一点也就是利用了人们对强身健体的普遍追求和对健康的一种向往。他就这样来引诱他人,尤其是那些年老体弱或身患疾病的人相信他的“法轮功”。
再说,他利用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对“真、善、美”的一种执着追求,还瞎编了一套“真、善、忍”的歪理邪说。说什么练“法轮功”可以帮助人们弃恶从善,做好人,干好事。
还有,为了使更多的痴迷者、崇拜者好追随他的左右,受他法轮大法的控制,他就利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编造了一套什么“消业”、“圆
第四篇:让爱心在幸福校园飞扬
让爱心在幸福校园飞扬
———让爱从“小超市”出发
爱心是一股清流,荡涤着世间的尘埃;爱心是一片阳光,扫除了心底的阴凉;爱心是一股暖流,温暖了人们的心怀;让关爱充满校园,让温情的阳光撒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唐山遵化市第二实验小学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3000余名,学生来自四面八方,生活环境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但不懂得珍惜;有的同学由于家庭物质丰富,生活和学习用品淘汰的比较快,淘汰下来的物品无法处理,弃之可惜;而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比较贫困,缺少生活和学习用品,需要资助;另外,每次天气骤变,部分学生由于没带雨具,被雨水淋湿,在风雨中瑟瑟发抖,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其次,那些地处偏远山区的兄弟学校,由于经济欠发达等原因,需要资助……总上多种缘因,我校决定创建红领巾“爱心小超市”,让学生献出一片童真的爱心,使部分“自私、懒惰、骄纵、任性”的学生改掉毛病,树立起艰苦朴素、自强自立、谦让奉献的信心,同时,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得到关爱。
我校自2007年开始,积极响应团市委、市教育局号召,在全市率先创建了以改善贫困青少年生活状况,组织开展了“爱心小超市”道德实践活动,让少年儿童在爱心超市活动中体验奉献快乐,感受集体温暖,这项活动逐步完善并制度化,学生们在体验中培养了奉献、责任意识和奉献的快乐,感受集体的温暖。
一、创立目的
首先,爱心超市创办的目的是全力地帮助困难学生减轻生活负担的帮助,摆脱心理上和生活上的阴影,树立起自信心,寻求自强之路,刻苦勤奋。
其次,爱心超市的服务宗旨是:“交换的是商品,流通的是爱心,经营的是真情”。鼓励学生奉献爱心,乐于助人,营造氛围,建立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运作设想 1.前期宣传工作:
经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主管政教工作刘校长和政教主任孟秀双及大队辅导员施金红精心组织策划,制定了创建“红领巾爱心超市”的实施方案。为让广大少年儿童踊跃参加、家长大力支持,通过红领巾周报刊登倡议书、红领巾广播站播报学生心声、文化园地展示爱心图画和手抄报、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学生了解创建“红领巾爱心小超市”的深远意义。
2.物资捐赠阶段
通过开展“爱心进校园”、“爱心小天使”、“让爱永驻心中”等主题班队会,了解身边感人的爱心故事,探讨应该如何去关爱他人。同学们认识到--“关爱他人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力所能及”。自己家里那些多余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对于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纷纷从家里拿来衣服、笔、鞋子等物品送的“爱心小超市”,甚至还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新的学具,很多家长亲自把爱心物品送到学校,赞扬这种献爱心的形式太好了。短短一周时间,我们的小超市共收到捐赠物品7664件。
3.物品整理编号阶段
“爱心小超市”由专人对所捐赠物品进行了消毒上架。根据物品的不同用途,分为:生活用品、体育用品、学具、读物等四类,并把每一件爱心物品都进行了编号。
4.制定管理机制
为了使活动有章可循,制定了《活动规则》、《工作人员职责》、《捐赠、发放值班》等多项制度并严格遵守。
为了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超市自己管”的原则。“红领巾爱心超市”由各中队长负责管理并挂牌上岗,实行月轮流管理制度,值班的同学要打扫内部卫生并对衣物进行整理。让孩子们认识到爱心超市是一个家,要珍惜爱护自己的活动成果。我们的爱心超市活动非常成功,为使爱心物品真正达到为贫困学生“雪中送炭”的目的,主要是发放给贫困生。通过摸底调查,把有低保证、特殊家庭证明的学生的28人列为首批
发放的重点对象。10月22日,进行了首次物品发放仪式,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进超市,选出自己需要的物品。这次共发放物品898件,其中生活用品类69件,学具类744件,读物类72件,辅助学具类11件,体育用品类2件。
“爱心超市”的开展,缓解了贫困学生的生活学习困难。使许多有困难的学生受益非浅。使那些因家庭贫困而性格孤僻的学生,转变为性格开朗,学习更加稳定并表示:感谢学校的关心和帮助,要刻苦勤奋地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学校,回馈社会。
“爱心超市”的开展,培养了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爱心超市”,是学校爱心教育的有效载体,“爱心超市”让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发现爱,懂得爱。学生爱心捐赠,不以物少、不论贫富而为难,更重要的是大家都能通过爱心超市养成勤俭节约、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把爱心传递给他人的传统美德,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007年11月,在市团代会上向全市做经验汇报并被推广启动。市委副书记孙成海、副市长曹连英、教育局长齐福仓、团委书记骆金凤曾亲临小超市指导工作,还成了我们的名誉店长。“爱心小超市”活动得以在全市推广,先后有我市东旧寨镇大寨联小、铁厂镇中心小学、石门镇小辛庄联立小学、地北头镇新庄子中心小学等8所学校也建起了“爱心小超市”。市电视台新闻部曾做过专题采访,11月29日《燕赵都市报》登载了我校开展“爱心小超市”活动的专题报道。
按照省“城乡学校手拉手、做有道德的人”的活动部署,我校将“红领巾爱心小超市”延伸到了农村,与东旧寨镇大寨联小建立互助合作,结成“手拉手”帮扶对象,2008年3月20日,我校全体师生捐款 17800余元,捐物 7000余件,送到帮扶对象大寨小学同学手中,在增强两校交流同时,拉近了城乡孩子间的距离,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友谊。
爱心小超市从创办至今,已历时七年,
第五篇:让语文课绽放花朵
让语文课绽放花朵
____ 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语文学科具有深厚、鲜明的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多年的教学使我感到,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场所。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只有通过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使学生有所领悟,而且对花生产生敬佩之情。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形成了准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入境进而入情,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甚至能受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较其它学科的特殊优势在于其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为主。这些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象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
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这种高大挺秀的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便促使学生经常产生类似的道德行为。
二、在习作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写作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人品与文品的关系,苏轼说:文如其人。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须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其次,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作文命题要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读写的结合中让学生进行思想的熏陶;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会产生创作的冲动,写出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写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培养健全的人格,而我们教师在作文讲评时,不能光找优秀作文,还须找一些后进生的作文,发掘其优点,通过表扬,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帮助。可以说,德育伴随着写作的整个过程,学生在写作的同时,也受到了教育。
三、在语文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可以优化学生心理,也是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新闻发布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
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找出自己的闪光点,对培养健康心理有好处,比如我班在下班学期开了一次“故事会”主题活动,学生踊跃发言,连班里平时语文最差的一位同学手也举得老高,而她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从此,这位同学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不健康心理也消除了,现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已居班级中等。语文活动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施展提供了大舞台,它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同时又可以增强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优化学生心理。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不正是语文科进行德育渗透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