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幼升小阶段的学生学习状况及问题的思考分析及对策
对幼升小阶段的学生学习状况及问题的思考分析及对策 在招生过程中,许多家长想我表示,希望能给他自己的孩子提前教一下下学期的内容,要求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内容的家长最多。那么将幼儿园的孩子提前灌输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到底好不好呢?
社会现状:
据我了解,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剧,应试竞争早已经从小学阶段下移到学前阶段。一方面,一些名气较大的小学每年都会进行幼升小择校考试。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落后,所以很多家长把还在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送去上幼升小的辅导班。同时有许多小一的老师也说:班上一半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辅导班,剩下的孩子也在幼儿园里学过小一的知识。这样的辅导班主要学习拼音、识字和简单的算术。
在小一任教的老师也说:现在很多小学为了让学生更快的学到更多知识,都大大压缩小一基础知识学习的时间。比如:只用一个月就要把所有的拼音学会。这样一来没有提前学过的孩子就会觉得特别吃力,但是幼儿园提前学习过小学知识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又是短暂的。
问题分析:
问题
一、初入学儿童,在正式入学之前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到底有利还是有弊?
在中国教育频道的节目中,专家谈到,让孩子提前学习一年级的课程是有利有弊的,同时,利益不长远,弊端倒是影响更深。结合我自己的观点,一起来谈谈。
有益之处在于:首先,在学过一遍后,再次学习一年级的内容时,由于他是在“炒现饭”,所以显得轻松一些,然后在学业上也会表现的优秀一些。但是,专家也指出:孩子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只要适应了,就会马上跟上小学课程的节奏,家长不要太操之过急。
有弊之处在于:第一,给孩子造成学习可以很简单,不用太用心也可以由不错的成绩的错觉。由于事先的“现饭”,极易给孩子造成“学习是很简单的事”的错误观点,使他们轻视课堂上老师的再讲解,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第二,“啃老本”所获得的优势并不长久,在一年级下册起,优势便不再存
在。然而,那些没有补习过的孩子,经过一个学期,习惯了学校的生活与老师的教学方式,成绩自然也会跟上来。
问题二:儿童过早学习小学课程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与将来学习态度的影响:
在我接触过的小学生家长中,有位爷爷曾对我说:“是他玩泥巴的时候,就让他玩泥巴!”愿普天之下的家长共勉!
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将来学习态度方面,提醒广大家长,当把孩子的时间过多地用于不应该学习的抽象知识上时,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就会被挤压,同时还会使他们容易对学习长生恐惧、厌恶等等,尤其是对五六岁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千万让“幼升小”毁了孩子的童年。
问题三:在辅导过程中,我发现小学生做作业很慢,总是很艰难才完成学习任务。那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据我查到的资料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原因:
1、能力问题: 孩子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神经肌肉发育得还不充分,手和眼协调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在做事的时候行动比较缓慢,而对于那些没有达到同龄孩子一般水平的学生而言,他的动作就会更慢。对于写作业来说,孩子小手肌肉的灵活性直接决定了孩子在书写时的速度,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小肌肉不够灵活,手指过于僵硬;还有的孩子手和眼协调能力发展不够,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而且由于书写错误较多而重复地进行修改,因此浪费了许多时间。
2、课堂知识没掌握
初升小的孩子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对于抽象性的概念很难理解,很难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和公式等。其一:根据教育学中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包括了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既有量变,又有质变;是一个从低级到高
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变化、完善的过程;是个体蕴含的潜能不断释放并转化为现实个体的整体性过程。(摘自《教育学〃教育育人的发展》)
所以,在孩子的一生,学习是个漫长而急不来的过程。
其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多样的,其中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在教育学中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在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格塞尔经过“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体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在认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接受与之认知水平相符合的知识会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不会过早地剥夺孩子的童年。所以,妈妈们不要太担心起跑线上的输与赢,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也许会更好。
问题四:在家里,孩子极为容易因为父母出现或者走动,学习上而从专心致志到走神、漫不经心,最后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
办法
一、父母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影响孩子个性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物遗传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当然,遗传无法改变,但是,遗传因素只能提供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并不能预定或决定个性心理的发展。
家庭环境因素;教养方式分类(权威性,放纵型,民主型。)社会的“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引自《心理学——成长中的教师与学生》第84页)
在学校的学生中有种不用明说的观念,用来解释孩子所受到的各种他内心极
其反抗的不公平的待遇。他们认为老师就是只会以成绩来评论优劣,认为他们虚假,所以对他们的教导,就越是排斥。同时他们认为“好学生”都是装出来的,于是他们开始叛逆,厌学,久而久之,他们在他人不理解的眼光里,以为找到了“强大”的自己,就此走偏,便不再想回头。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也总喜欢拿学校里、街坊邻居中的“资优生”和我们相比,让我们看到自己有多么的不完美,以此来“激励”我们上进、努力。但事实上,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当时的心里到底是怎样的感觉。现在这样的事情我们自己也在做。
所以,在此我想呼吁所有的家长,第一、允许你的孩子不够优秀。因为他也是独一无二的,他可能其他方面有他人没有的天赋,就算的确平凡,至少他还健康。就算不健康,至少他还善良,他还爱你。如果有天他做到了您要的“优秀”,但却没有了健康,不是个善良的人,甚至他恨你,那你又该如何哭诉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多好了!
第二、要对他有信心,相信他,记得他是你的孩子,不是别人的。也要记得他只是你的孩子,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他有他独立的意识。要尊重他自己的想法,引导他树立正确的目标,成为想成为的人!
第三、给他足够的个人空间,不要在他做作业的过程时,试图窥探他的作业完成度。那样会让孩子觉得你在监视他,不信任他。同时孩子在注意在你面前表现出认真的样子的同时,已经分散了学习注意力了!
办法
二、教师、父母应该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有良好的期待,特别是注意对低年级的期待。
童年期形成的自尊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童年早期自尊的形成主要依赖于父母,而童年期对人心理的影响会议记忆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即使随着长大,人们也会很在乎父母对自己的看法。即使是各方面表现很差的学生,他们也自知自己各方面很差,但他们仍然会期望听到别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表扬。
延生至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所谓的“问题学生”表面上可能会对这种肯定表现得无所谓来掩饰自尊(从心理学上叫否认机制,即对期望得到又得不到的事物予以否认,以此获得心理平衡。),但内心依然是渴望肯定的。所以父母和教
师在教育孩子时,要多注意孩子的优点,多以鼓励为主,多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批评始终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没有鼓励的批评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会把批评当目的,觉得父母的批评就是为了指责和否定他,而感受不到激励的作用。
心理学中讲的“皮革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良好的期待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变化。(摘自心理学第269页)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潜能产生期望,这种期望会使他们无意识的对那些可能会成功的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与一些鼓励鞭策,这使这些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预期,变得更加出色。
办法
三、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这些方式:优化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改进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有益的无意注意;关注学生的主观状态;把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加强学生意志锻炼;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进行教学。
(摘自心理学第23页)
在家庭的学习环境的布置中,尽量简化书桌,以免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同时,不主张一边学习,一边吃饭或者看电视。有调查显示,一心多用比一心一意的学习效率低得多。
第二篇:2012幼升小面试自我介绍问题
2012幼升小面试自我介绍问题大全
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幼升小的时候是老师最关注的素质之一,能否在幼升小面试中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出色的自我介绍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幼升小介绍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为大家分析幼升小面试试题中的自我介绍类题目,家长可以根据考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自我介绍的表现力进行培养。
1、自我介绍:小朋友,今天老师与你交朋友,你告诉我你家的情况好吗?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然后让孩子复述故事内容,一步步引导孩子表达清晰完整。平时也可以在公众场合有意识让孩子和别人说话,都是锻炼口头表达的好机会。
2、你姓什么?叫什么名字?你今年几岁了?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还有多和孩子聊天等方式让孩子爱上说话。
3、你家住在哪里?你家有几口人?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聊聊家庭,让孩子知道家里有谁,可以和孩子讲讲家里成员的趣事。这样孩子就不会对类似问题生疏了。
4、你爸爸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干什么的?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都是干什么工作的,偶尔可以领他去单位转转,让他看看爸爸妈妈在怎样的工作环境里工作。闲暇的时候和孩子聊聊天,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的梦想,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梦想。
5、你把家里的情况连起来对老师说一遍,怎么说呢?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说说家里的情况,家里有哪些成员,都叫什么,是做什么工作的,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平时也可以让孩子说说班里小朋友,谁爱唱歌,谁爱跳舞,让孩子养成良好表达能力。
6、问姓名,父母姓名,工作单位,住址;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常识。家长要注重孩子生活常识的灌输,经常的告诉孩子家里在哪里,附近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父母的姓名是什么,联系方式是多少等等。常识的积累是保护孩子的方式之一,也为孩子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7、聊天:姓名,父母在哪里上班,小时候上什么幼儿园;
考察语言表达能力。家长可以在茶余饭后和孩子说说以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在幼儿园认识了哪些伙伴,父母的单位有哪些叔叔阿姨,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回忆的快乐。
专家提醒
自我介绍的时候一定要变现的大方,自信,不要扭扭捏捏。声音要清脆响亮,眼神要和听众老师交流。站立的时候要挺直身体,不要总低头。说话的时候注意下顺序,不要颠三倒
四。孩子自我介绍是考察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基本交际能力的,平时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孩子一定能够表现不错的。
幼升小学生择校须理解词汇之面试
面试
虽然,教委三令五申不允许考试、测试入学,实际上能够做得到的优质小学很少。从名校面试题来看,考查方式十分灵活,看重孩子是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还有日常的语言积累量以及能否灵活运用语言。
鉴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早些做准备,平时多给孩子读故事,鼓励孩子多开口,培养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敏感、好奇、观察、思维、记忆,都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力。另外,学校也会对家长进行考查,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对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期望达到何种程度等方面,主要形式有电子论坛、电话往来、校园开放日等。
幼升小试题:幼升小面试语数外考点汇总
语文:
1.能正确说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单位/家庭住址。
2.能正确说出110/119/120的用途。
3.能正确认识上学的意义。
4.认识区别声母/韵母。
5.给你娃一幅图片,认识观察后,能说出画面上的东东。
6最重要的也是必考的:看图说话。
7.能完整/清楚唱一首歌或诗。
8.简单的汉语拼音或汉字。
数学:
1.1-100以内,5个5个倒着数,或者3个3个/4个4个的数。
2.20以内的加减法是必考的。
3.应用题:例如,1支笔1毛钱,那么1元钱能买多少支笔。小红有2本书,小明比她少1本,他们俩共有多少本?1根棍要分成3段,要切几刀?
4.考时间,大部分是问整点或半点的。
英语:
1.你所熟悉的水果名称。
2.你所熟悉的颜色。
3.能简单的对话: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
4.能听懂起立/坐下的指令。
5.能流利说出1-20的单词。
第三篇: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
驻马店卫生学校 刘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自从去年担任护理151班班主任之后,随着与学生接触的增多,对中职生的思想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也表明,只要我们理清思路,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一个特殊群体还是完全可以步入“正轨”,将来完全可能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
现结合我在工作中的收获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做出如下分析:
一、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中职学生大部分在初中时期成绩都不是很理想,目标不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重点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上职业中专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认为自己低人一头。我在与学生交流时很多学生都跟我反映说上初中时学习不好,不受重视,经常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对未来没有没明确的规划。在开展活动时,很多同学不愿意展示自己,没有自信。
二.家庭情况复杂,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在对学生进行家庭情况摸底后发现,很多学生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代为照看;很多家庭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采取的方式或简单粗暴,或一味溺爱,正面积极引导的只占到少数;有一部分学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出现父母吵架,还有离婚的,我班甚至还有一个是被父母送养的,这些学生经常因为家庭的原因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理苦闷的情况。这些学生,自我意识较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寻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一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比如,两个学生产生矛盾后,班主任在询问情况的时后,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对,第一句话大多都是指出对方的不足,不能认识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的几点体会和对策:
一.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树立信心。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就如海上失去了方向的船只,如果遇到海浪、台风,将是非常危险的。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树立起他们的信心。设立了目标具体,则方向明确,那么学生有事可做,学习起来就会显得充实;有事可做,也就一定会多少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这样很容易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年级上学期组织的第一次其中考试中,我班不及格学生非常多,80分以上的只占到少数。出现这样的情况后,我就采取了设置周目标,由学习委员总结出每周学习重点,宿舍长监督背书的学习方案,并亲自抽查背书情况,期末考试时,85名学生不及格的人数下降到10人,并且出现满分的情况。学生考完试跟我分享心得时感叹重来没有考这样好过,对自己越来有信心了。寒假期间,同学们利用假期预习新课,本学期开学上课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中考试时我班出现好几个双百情况,不及格的学生人数继续减少,很多学生都跟我反映有继续升学的打算。
二.细心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引导他们“扬长避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主动接近学生,深入到他们中间,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心中对每一个学生形成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这为我们班主任在今后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使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不至于被动。例如,有的学生“吃硬不吃软”,而有的学生则“吃软不吃硬”,这都需要我们班主任心中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否则,工作起来将有一定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找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并使他们有机会得到展现,使他们的表现欲望能够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泄”,让他们有一个平衡自己的机会,使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有利于班级建设上来,从而带动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融情入理,以理服人,尊重学生的人格。我们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时候,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否则有可能事与愿违。我们经常听到有的教师感叹“这些学生真不知道好歹”“这些学生真难教”等;其实,我认为这都是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缘故。学生是人,他们都是有感情的,都有善的一面,只是我们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受传统的“以分数来划分好差生”等的影响,使我们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失去了“重心”,从而经常性地在“语言、语气和语调”等方面无意识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本来的“模糊目标”变得更加“模糊”,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因此,善意的语言,真实的感情,客观的说理,尊重的态度,无疑是我们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理学生问题最好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以理服人,强压是达不到最中目的的。
四.及时肯定成绩,形成一种上进的氛围。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班主任对班级的一个学生都应该心理有一本比较清晰的“帐本”,对学生的“闪光点”“火花”,应该及时在班级里加以客观地评价和表扬,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而这种满足往往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此外,还应注意班级集体活动的整体收益,并给予客观的肯定,在大家产生共同心理愉悦的基础时,是班级形成上进氛围非常重要的“关卡”,一旦突破这一“关卡”,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感情的人,这就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复杂性和情感性;尤其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班主任更要注意方式、方法,投入更多感情,把他们作为“一般的人”,而不是“特殊的学生”来对待;这样,我们的工作将会变得有意义,那么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也将是“快乐”,而不是“繁杂”。希望学生在我的探索与引导中,能够有所成长。
第四篇:关于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关于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创造性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效率之所以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往往处于一种被动和依赖状态,缺少的正是主动和独立精神。
然而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呢?
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有人曾经这样描述我们的课堂:“在课堂上,只见所有的孩子都是腰杆挺直,双手背后,两脚并齐。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这样的画面犹如到了军营一般,在让人感到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由于不少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加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这样做,非但教师的威信难以持久,而且学生的参与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只是些机械模仿式的简单运用,这种氛围无疑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拘谨。由于学生不敢说,只能唯唯诺诺地听从老师的支配和呵斥,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不敢自主参与学习,更谈不上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存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
韩愈在《师说》中就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的任务排在最前面,似乎这两项是最重要的,于是“先生讲,学生听”一直是教学的老套路,甚至有许多教师还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小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扶在手里,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反正老师要讲的,又何必费尽心思想答案。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诚然,这种授课方式也培养了一些人才,但奴化式的倒不少,创造型的却不多。然而数十年来,诺贝尔奖学金一直与中国科学家无缘,追根溯源,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从幼儿园、小学起就是听命于老师,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存储什么,年级越是向高处走,学生越是没有问题或较少有问题。实在说,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就这样渐渐地被剥夺了,与此同时由于接受知识的依赖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也就被磨灭了。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日渐淡薄,消极等待思想逐步抬头,自己也就不愿自主参与学习。
3、被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
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学生必须具备自主参与学习的方法。然而有很多的学生由于在老师的长期“扶持”下,只懂得接受“鱼”而不懂得怎样“渔”。如在一些公开教学课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老师布置学生自学其一段内容时,有的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只是把老师规定的内容读一遍,至于看书的目的,能不能进行一些问题性的分析,接受老师的目的性提问,根本一无所知。当老师布置讨论时,有很多同学根本就是消极地参与,被动地等待其它个别同学的讲解、提示,而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怎样与同学合作探究,更谈不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
首先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他们理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基于这个前提,那么在师生关系上就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承认了这种关系,我们就不必要求学生坐得那么规规矩矩,给他们限制得那么死,只要他们课堂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就行,即使他们在思想投入的情况下,情不自禁地插上几句也是允许的,问题就怕学生不投入,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插话或对问题的回答如果并不正确时,也不应轻易否定以至批评,而是通过点拨鼓励他们重新思考,重新回答,把他们真正的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教学 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平等过程,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实现的可能。
2、创设主动探索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们有的老师长年累月习惯于在课堂上从头讲到尾,似乎并不感到累,这除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职业习惯外,与教师学习少、新思想接受慢、按部就班、图省事也不无关系。殊不知,这种陈旧的教法挤占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如何自主呢?课堂教学效率的优质、高效离不开全体学生积极、有效的全程参与。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空间,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其外部活动逐渐内化为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以更积极的姿态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首先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如教学长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沿着长边对折,量一量,得出结论;再沿着宽边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结论。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看一看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隋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一般应当在做好铺垫,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处尝试解答新知识,使所有 学生能够跳一跳就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在教学中,能让全体学生动手、动口的就不让部分人代替,能让多数人动口、动手的就不让少数人或个别人代替。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所以要对“学困生”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给他们多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例如,教师巡视时,优先关照学困生;课堂批改,重点批改学困生的作业;小组议论,安排学困生先发言;课堂提问,优先考虑让学困生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的每个微小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提供主动发展的空间,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
3、激励引导,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我常用谜语激趣、故事激趣、歌诀激趣、直观激趣、操作激趣、情境激趣、游戏激趣、悬念激趣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其中直观激趣是使用得最多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有效地借助于多媒体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当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自主参与课堂教学。如: 时、分,24时计时,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感性生活经验,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道其“所以然”。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如学习24时记时法,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天时间内时针正好走了两圈这一知识点。我先摄取学生的几组生活画面,扫描进电脑,并给每个画面配有钟面,能看到时针、分针在不停地转动。教学时,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真切地体会到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面上走了两圈。愉悦的情绪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学生自主参与效果可想而知。
4、强化自主学习动机,着力学法指导,提高自主参与能力(1)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教育
我个人觉得自主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愿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了解,欧美许多国家十分重视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的教育,有的国家还把对学习态度的要求列入了教学大纲。俗语说得好:“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并养成了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才是于一辈子有益的事。
(2)学法指导
增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加强直观操作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性,为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抽象数学知识和原理,就需要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通 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获得大量感知认识,建立表象,以此作为进行抽象数学知识的支柱。实践证明,这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抽象概括的一个重要方法。
训练语言表达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方法离不开语言的支持。①创造机会,鼓励学生敢说。不同年龄、不同智力基础、以及不同个性差异的学生,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差别很大。有的能独立说明算理,有的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说明算理,有的在教师引导下说明算理还很困难,但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给全体学生说话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特别是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更需要热心鼓励。②交给方法,使学生能说。要形成能力,需要经常性的培养,日积月累。在低年级可以让学生学着说,试着说,自己小声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逐步提高讲题说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学生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使学生从敢说到会说、善说、善辩,从而达到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思维能力训练
指导学生用语言有条理地表达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然后借助适当的外部活动,如有顺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幻灯投影、实际操作等,来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数学含义,促进思维能力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它问题学习中去。
精心设计问题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如 学习梯形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温习一下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一想,怎么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呢?学生会主动地把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迁移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去。又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当出现:2+2+2=6,3+3+3+3=12,5+5=10后,不提这样的问题:每道算式的加数都是什么?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而提出: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激活了思维,从中学到有用的思考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提出问题,归纳知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看懂书上的数学表达方式,抓住重要的词和句,依据自学提纲,寻找答案,理解抽象句子的含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
总之,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相信“自主学习”一定能成为教育理想“彼岸”和学生发展“彼岸”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们的学生定会从“学会”到“会学”。
第五篇:初三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浅析及对策
初三学生英语学情浅析及对策 清城中学 王建萍
走过两年的初中生活,面临升学的压力,初三学生在心理上,学习上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英语学习的水平的参差不齐。更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未来。帮助学生搞好英语学习,提高英语水平是我们每个英语教师应尽的责任。我在多年的初三英语教学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把学生英语学习状况分为一下几个类型,并制定出了相应的对策,拿出来与老师们共享,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目标明确,积极奋进型。这类学生大多英语学习兴趣较高,基础夯实,英语运用能力强。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引导他们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是我们老师要解决的问题。(1)增加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量。大纲指出:“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英语材料,只有经过一定数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对这类优等生的教学中除了按常规教 学外,还增加了部分内容,适当的提供一些课外阅读资料供他们阅读,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写作能力。(2)针对学生解题技巧和能力的训练我们提供了许多质量高的竞赛试题,如《New Concept English》《初三英语奥林匹克竞赛》 《全国中学生英 语能力竞赛》等,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以实现大纲中提出的目的。
二,意志薄弱,基础欠佳,畏缩徘徊型。这类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中等水平,他们对单词短语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尚可,但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很差,因此在考试中成绩处在中等偏下水平。学习的积极性波动很大。处在上升和下浮的边缘。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教师要做到(1)对他们及时引导,并加以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帮助他们梳理知识构建框架 知识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就像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全靠纵横交错的根,吸收各方的营养,提供生长的源泉,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知识要建立在牢固的基础之上,才能温故而知新、融会而贯通;及时梳理知识点引导他们把每课中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成句型,找出典型句,专门背上几个典型句,碰到类似的句子,可套用典型句,举一反三。把熟练的句子编织成网络存储在的知识网络中以备不时之需。,当新老知识相互衔接时,就可以从知识网络里调取所需要的做到新老知识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3)用好课本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新目标英语教材中的许多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很符合中等学生的水平,我们应该对课本加以很好的利用。
三,基础薄弱,信心丧失,消极倦怠的学困生。这部分学生通常基础差,学习英语吃力,属于掉队的学生。抓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赏识教育,让学困生树立信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引导和帮助,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适时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小的成功或有点滴的进步时,应适时提出真切的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学困生,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可以产生其要求进步的动力。
在每节英语课上,我总是把较容易的留给学困生。或叫他们朗读事先读过多遍的单词,句子和对话;或叫他们进行简单的对话表演等。当他们读对了,表演正确了,我总不忘送给他们一句“Good,you are clever!”;或者面带微笑地朝他们竖起大拇指。而他们往往会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激动万分,往往会让他们感觉到“我也行”,“我也是可以完成老师提出的任务的”,“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2)引导他们及时掉头,合理安排,系统地复习初一、二年的教材,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进而掌握词 汇句型和语法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提高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和热情。(2)对于差生,时时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 与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有的学生已抱定初中毕业后不继续升学的打算,?他们觉得不值得在英语学习上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后协同班主任去做这些学生和他们家长的工作,多给掉队生讲一些身边有远大志向的学生的事例来开导他们。有的掉队生就是在一念之差的驱使下便索性和英语“告别”的。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该做些个别工作,使他们回到学习英语的队伍里来。所以,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必须给他们以特殊的照顾,用特殊的方法,其中包括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在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要想走出英语学习的低估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好的“学困生”,除了要督促检查他们掌握知识情况外,更要对他们加强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他们对待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语言风趣、幽默,吸引学生,达到让学生专心听讲的目的。课外,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制定奋斗目标,每天明确学习计划,指导他们如何开展预习和复习工作,如:为他们单独明确预习提纲,明确预习重点、难点,不懂的地方要求他们第二天课堂上认真听,还不能理解的,课后加以辅导。每天教授的单词、句型等做到当天消化。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大胆开口的习惯;培养学生读音准确、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善于背诵的习惯;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的习惯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积极引导,耐心细致,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保持他们积极向上,自信进取的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情况也是各有不同的,作为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多样性,我们的学生才会成为各种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