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

时间:2019-05-12 03: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

第一篇: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

【传统私塾教育】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接触过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其中有很多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孩子就是能说会道,嘴巴很巧,很会说,而且讲很多大道理,有的比大人讲得都明白、都清楚,但是真正当孩子干活的时候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做,有很多父母还觉得孩子这样很好,还经常夸赞他们,以他们为荣,就是这种有没有什么问题?

陈老师:这种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呀从古到今凡是明白的家长都知道那个对于孩子的一生是可以这么讲,就是一切凶灾祸患的开始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头一个叫巧言令色,嘴巴会说话,会讨巧,他看着你,你看那个笨笨的他不会巧言,孩子天生比较聪明,可惜呀走错了路,以这个说话讨巧来成为自己觉得是一个特长,是个优点,所以他就专门发展这个,家长也鼓励呀,能言善道啊,大人都说不过他,那么这个孩子能力又特别强,可不可以呢?也不行,有能力没能力嘴巴这么巧都不是好事,令色是什么呢?令色就是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表情,你看他很小,他知道这个用颜色来讨好你,来取悦别人,他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他想要的,他能驾驭自己的神色表情,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夫子讲叫鲜矣仁,很少心里边还有仁厚的,人心要是没有仁厚了,他离凶灾祸患就很近了。古往今来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明白,这个孩子能说会道要格外地警觉,为什么呢?你看夫子常讲,《论语》里边讲「纳于言而敏于行」,你看他说话好像笨笨的,这个他有拙朴的一面,好像是笨,这不是淳朴,实在讲给自己招灾惹祸的机会就少,你那个孩子好像巧嘴八哥,能说会道,他招灾惹祸的机会就远远大于别的孩子,不但他自己的内心不仁厚,反过来还给自己招灾,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孩子的优点,你看得出来呀,我们对这些能说会道、口才很好、辩才很好的这些学生孩子要格外警觉,我们从事这个私塾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这些年来,我对这件事情特别地警惕,男生女生我们都见了很多了,凡是在我们看起来这是毛病啊,凡是有这种毛病的能不能让这个学生在学校学下去都要打个问号,前提条件是什么呢?先得改变,你这个不改不往下教,那怎么办呢?你看有的是挂止语牌,有的是说废话说闲话,自己掌嘴,那个会说巧话的那更要掌嘴,所以你看古来的大德、圣贤,在他们的家训里边都有这种非常详细的教导,他们往往都是一代、一代、一代来验证夫子所讲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凡是有这种特色的这种孩子,人生都不大好,那你说我孩子好像也挺能说也挺好啊,那是表面现象,那是暂时现象,真正的灾祸你看古人讲,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因为说话造成的,祸从口出啊,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很严重的一个问题,而今天的家长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学传统文化到底为什么?是不是背背古文,琴棋书画表演表演,附庸风雅?不是呀,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四个字:趋吉避凶,让你的人生、孩子的人生趋向于吉祥幸福,避免凶灾祸患,你想不想要?凡是人都需要,四个字——趋吉避凶,学传统文化是为这个啊,如果说传统文化学校老师对这个都不了解、对这个都不是内行,那你趁早不要教,你趁早不要办这个学校,你非把孩子耽误不可,你还以为这个孩子“你看他多好”,你还在那儿夸他,你把他害了,以后有时间我们会详细的慢慢地给大家讲这个,说实在话这都不是好兆头。

有的那个学校我们看到那个孩子改他这个毛病打一年稍稍好一点,多大孩子?七岁,到八岁刚刚好一点,从二、三岁家里人就夸,“真会说话、真会讨巧人”,还奖励呢,那爷爷奶奶还紧着给他好吃的呢,那个孩子从小他就都学会了。我打个比方,咱们是一个单位,说咱们现在要干活,就这个人耍嘴皮子,且在那儿耍嘴皮子呢,最后大家吭哧吭哧干活,他躲了,你一次蒙大家,二次那个领导都看在眼里,同事都看在眼里,没有不讨厌他的,没有不烦他的,他自己自以为得意,你看我说几句话我就能不受这个累,你哪里知道真正有福报的事情人家不会选择你,人家看看你不说话,厚道啊,不会说什么,知道这样的人不能靠近,耍嘴皮子出身,所以纳于言,好!敏于行,好!古往今来哪一位有成就的人是靠耍嘴皮子过来的?反过来哪一个耍嘴皮子没真本事的有好下场啊?都是父母给教错了,小的时候敢耍嘴皮子一个巴掌扇过去,“你再试试!”

传统文化老师:现在的父母是不觉得这样不好,反而还觉得这太好了,孩子真会说话。

陈老师:所以我们这样的节目他们要多看哪,现在电视台不教这个了,你看那些广告不都是花言巧语嘛。

传统文化老师:是。

陈老师:花言巧语。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人世间有十种过恶,嘴就占了四种,就说话占四种,头一个妄语,说话骗人,这人没实话,这人你能靠近吗?从小就这毛病,撒谎,小事。小事?那就不要听圣贤的了,不要听代代相传哪,这个经验哪,谁不愿意把子孙后代教好了别有灾难哪?都是把那个惨痛的经历,书上写的、自己看到的、亲身经历的告诉给后代,千万不能够啊,不可以呀,就怕你惹祸,就怕你这人生痛苦啊,哪家不这样?所以都在中国的家训里边,很多大的家族他都有自己的家规,说什么都是假的,爱自己的孩子总是真的吧,是不是?所以说他都把那个最好的放在里边,你把这些家训摆在面前,从最古老的文王教子都有啊,一直传到清,几千年来你摆在面前你发现一样,你能不受震动、你能不受教育吗?它为什么一样啊?那是规律,它不是规律它怎么能一样呢?那一个朝代十年一换、一百年一换,你们总说过时了,那过去也面临这个问题说过时了,你那是唐朝的事现在都是明朝了,有人说这话吗?没有!只有我们现在人敢说这话“过时了”,我们现在为什么敢说了呢?因为把传统文化统统打倒了,不相信了,所以他就敢说这过时了,五千年、一万年,中国人不敢说,现在我们敢说了,行,你敢说了可以,家家受罪。

传统文化老师:三岁孩子父母教不了。

陈老师:就是啊,你看不家家受罪嘛,现在中国、外国统一一个问题,异口同声孩子不好管,老师说孩子没法教,这不是摆在面前的问题嘛,那请问,行,你用西方的方法,你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呀?束手无策呀,所以说这些家训摆在面前,你敢不学吗?再说一句话,你想让孩子有成就,你能不学吗?人家是都出圣人、出贤人、出伟人,都是靠这个教出来的。师父常讲,家庭教育是头一位,怎么教啊?不会教,我看很多家长听我们这课,没多了,听二堂,由衷说了一句话,我们是真不会教,这是实话,他听明白了,哎呀是这么回事啊,是真不会教,你说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吗?

传统文化老师:我们之前接触过很多家长,就是很多都是把孩子送过来我们确实是无能为力教不了,因为学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然后我们发现这个孩子缺乏很多常识性的东西,这样的话我们

就得把孩子再交还给父母请他带回去,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都问一句话:“老师,这个孩子我们带回去怎么教啊?”都是问这个问题。

陈老师:所以你看我们看这个《周易》,《周易》里面有一个卦叫【家人卦】:「女正位乎内 男正位乎外」,内就是家,这个女子在家里都干什么呀?是不是?你天天看电视,天天都在那儿消遣打麻将,这叫什么呢?不安守本分哪,那你说女子当了妈妈了是不是,那都干什么,她天职本分是什么,什么叫天职啊?与生俱来,老天给你的职务、工作,叫天职啊,不是谁发明创造的。头一个教子,相夫教子啊,你是老师啊,现在你去问问哪个妈妈会教啊?你现在把那孩子退回去,那个妈妈还算是学佛学传统文化有点明理,你再到马路上去问问,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长会说:“我孩子挺好,哪有你说的这些毛病?”,你看,你都说不过他,你看对不对呀?“你看我孩子多聪明啊”!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曾经这个见过一个五岁的孩子,这个孩子从二岁开始学习传统文化,这个孩子有一个特点就是刚才请教您的,能说会道,这孩子说话的时候特别溜,他会顺着老师的话往下说,很会讨巧,就是嘴巴是那种机巧,这个孩子他有一个特点,他不喜欢吃面条。

陈老师:挑食。

传统文化老师:对,挑食,不喜欢吃面条,这学长就说“你吃面条啊!”这个一看是面条他跟学长讲:“学长,我刚才忘了跟你讲了,我今天其实我不饿,我今天不吃了,我不想吃。”这是有一次是这样的,还有一次呢,也是吃面条,他跟学长讲:“学长,这个面条现在太热了,我先吃馒头。”吃了两个馒头之后,他又跟学长讲:“学长,我这个馒头我吃得太饱了,面条我今天就不吃了,我吃不下去了。”

陈老师:这个就是典型的机巧型心里边机关算尽,他自己还觉得挺巧妙。你看老子的《道德经》里边就讲,这些东西全是给人带来灾祸的,大巧若拙,那是好的,看上去好像笨笨的,纳于言,不大会讲话,好!好现象,不大会讲话,记着,不是他不会讲,所以说古话常讲「贵人语话迟」,一定要记得这个话,什么叫贵人语话迟?这个人说话慢,人家问他什么话他总是很舒缓地告诉,从小就这样,不是张嘴就来,他的命就贵,这个命确实就好,不能不承认,命确实有贵贱之分。要不要自己的孩子、家人这个命运好啊?从这上面就能看出来,张嘴就来,那个巧舌如簧,那个命不贵呀!「贵人语话迟」,所以人为什么要学《弟子规》,不要看不起它,《弟子规》里讲「凡道字 重且舒」,重是什么意思?不是说这个每一个字吐得很、那个吐字发音很重,不是这个意思,它还有什么意思啊?很沉重,好像说着费劲,舒是慢;重呢,深沉,持重,是这个意思。所以说从小就教给孩子这个,贱命也变成贵命了,举手投足,你看《弟子规》教:宽转弯、勿急疾、勿模糊、缓揭帘,都是教人慢、重。曾国藩,鼎鼎大名啊,毛主席、蒋介石这些人,他们这样的人物最佩服,独服曾文正公,最佩服他呀,他,曾国藩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走路、说话二个字,一定要怎么样呢?一定要重,稳重,持重;还一个是威,要有威仪、要有样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他知道人心端正,他自然他就有威仪,心有机巧的人他不可能重,他会看上去轻薄,折福折寿!你说这个言语有多重要。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如果说这种机巧是用来骗人、用来赚钱,那会更可怕吧?因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好像是叫营销,就是这一支笔,它明明只值五块钱,但是他会通过各种手段、各种方法,有一个

最常见,就是通过嘴,然后把它最后成一百块钱卖出去。

陈老师:营销术、话术他们叫。这个就是鼓励大家骗人,鼓励大家去坑人,现在把它美其名曰叫营销术,如果说骗人、坑别人,一块钱的这个东西你就能卖到一百块钱就成了本事的话,你们想一想,父母做这个行业孩子能学好吗?你说这个人做这个行业,他平时言谈举止说话能不带出来吗?没有下班哪,他回了家之后他还是那么机巧啊,他就把这个机巧的心传给下一代了,那个孩子是断断教不好的。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现在看到有很多综艺节目,就是我曾经看到过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她就模仿一些笑星讲话,都是很滑稽、引人发笑,然后他们把这种越是越引人发笑叫出彩。

陈老师:出彩,对!

传统文化老师:四岁的小姑娘就开始学这些。

陈老师:对!我听说今年的春晚有个节目,有一个小孩子,在那儿转,好像是不头晕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节目,他们别人问到我,说你怎么看?我说,孔老夫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叫「子不语」,子不语就是他不说,不说什么呢?四样东西:怪、力、乱、神。头一个就是怪,反常的,嘴上不说,你说这人倒着走路,看看不说,不传播,大家一定要知道那里边有很深的道理,为什么尊为圣人?世世代代,千家万户,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经过检测,你违反你试试,为什么孔老夫子不说呀?我们现在不但说还要把它张扬到全世界呀,让全世界都来看这个呀,这个就是怪。你看现在暴力、色情这些东西,都成了产业了,它藏在那个产业里,要不然你怎么赚钱呢?这就是产业里的行规,是不是?为什么这些东西不能讲?它会让人们脑子乱、行为乱,让整个的一切都混乱,什么原因呢?就是说这四样说的,「子不语 怪力乱神」,这个东西有些人有这个功能,不要说他,说这干什么呢?那大家学了行不行啊?那好,你说她在这儿转,这个能当饭吃吗?能增长这个人的德行、学问、能力,哪一样能增长?那你说现在为什么都把它这么多的这个中国的、外国的都把这些东西放到媒体上,你知道为什么吗?刺激你的收视,说白了就是这句话,一个人正常的说话,孝敬父母这有什么意思?他给他父母来两刀、咬他父母两口,所以做新闻的都知道啊,这是西方人讲的,西方价值观太害人了,狗咬人不是新闻,没人愿意看,所以西方这些媒体的大财主来支持来办的呀,所以他不赚钱他不办哪,商人的目的就是赚钱,他就这一个目的,所以中国自古以来抑制商人有道理,这个东西部好在哪里?把人的欲望心都刺激起来了,你不看不行吗?所以正常的都没人讲了,奇奇怪怪的都上来了,所以说我们看到这么多的这些表演,我们就知道这是因,果是什么呢?果就是师父说的让世界毁灭的两类人,其中一类就是媒体的从业人员,你总播这些是何用意啊?居心何在呀?猎奇是不是啊?少见,是吧,人咬狗,人追着狗直跑,是好看,代价是社会乱了,我们不能只图一时痛快呀,看到那好玩鼓掌,违背了圣人圣贤的教导,违背了就会有灾祸,更有甚者我听说,做一些这些奇怪的事情,还能让他赚钱,还能让他出名,名利双收,天下的孩子还能学好吗?你家的孩子还能教得好吗?所以很多的晚会你不要看,他看了之后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你要花多长的时间才能把这个孩子给他恢复正常?就像一张纸溅上个墨点,你要想让它恢复成一张白纸,你何必惹这个麻烦呢?所以为什么很多年我们都不再看电视了。我记得好像前一个时期有一个广告,这个广告现在呀,也都是很多都是不正常的,我看媒体曝出来,是个什么的广告我不记得,那个妈妈跟孩子说:“看妈妈是不是很漂亮,是不是想娶妈妈呀?”这广告说的,好像有这么个事情,人为什么都这么说话了呢?因为正常的赚不到收视率、赚不到钱,一切都是唯利是图,再好的人也给教坏了,如果你的孩子在那儿天天看这些娱乐节目,就你们讲的这个,耍嘴皮子耍贫嘴就能当明星赚大钱,谁还愿意十年寒窗苦当好人哪?这不是大实话嘛,还用看这些经典吗?

传统文化老师:前几天有一个新闻老师,现在这个九零后、零零后都在追这个明星,有的明星就是腿很长,长得很好看,现在在网上就是大家都追捧,其中有一个女孩子,这个就天天跟她的男朋友讲哪个男明星长得好看、哪个男明星长得好看,之后她的那朋友受不了了,到一个整容机构,把自己的脸跟这个明星整成一个样子了,这种现象很多。

陈老师:对!等到这个整容啊,它都有个有效期,就跟任何商品一样有效期多长时间,它那个有效期到了的时候,无效期来了的时候,那脸毁容的时候,他的女朋友或者他的太太就会抛弃他,这是你想要的吗?所以现在的人糊涂到家了啊,把这个当成正常的,在媒体上大量的去宣传,孩子们都学呀,说话言谈举止,你去看他像谁,他是像个圣人还是像个小人,圣人、贤人、君子,古来都有标准,从来没变过呀,那是自然规律,小人也有标准,所以说标准就不知道,满街都是小人,怎么来的还不知道,还很痛苦,一看古书都知道了,原来没有受教育的原因,所以师父常常讲,今天海内海外这个社会这么混乱,乱世的原因是什么呢?师教,丧失教育,怎么能恢复治世,人都恢复正常了呢?恢复圣贤教育,就这么简单。

第二篇: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四集)

【传统私塾教育】

教孩子的学问第四集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发现很多这个嘴巧的孩子,他在读书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比那些就是不会讨巧的人,学习成绩或是学习能力,要慢很多。

陈老师:对。

传统文化老师:甚至他没有办法来把心安定下来去学习。

陈老师:对,对。古人告诉给我们「讷于言」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个说话要缓慢要迟重?这个心是安定的。所谓「巧舌如簧」,哎哟,那叫可能说了!他的心是乱的。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说,学传统文化为了什么?理论、方法、目标,就是三个字,叫「戒定慧」。所有的目的都是让他开智慧,成圣成贤。不是来这儿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是。他自性当中本有的智慧打开了,这个是教学成功啊。智慧从哪里来?从定来。没有定,哪来的慧?很多大学教授办傻事,很多高学历的人做了官被抓起来,有大灾难,被枪毙了。学历不能够给他带来幸福,知识文化都没有能给他带来平安。什么原因?没有智慧!所以师父常常讲,知识和智慧是两件事情,不是一回事。我们这么说吧,无所谓传统文化,因为讲传统文化是为了和现在学校教育区分开,古代没有这些东西,就是受教育。目的何在呢?就是一句话,让他最低的是趋吉避凶,中等的成君子,然后贤人、圣人,这是他一生的理想,「读书志在圣贤」。所以「万般皆下品」,你说你们家再有钱、官再大,明星名气再大,万般皆下品!为什么只有读书高呢?读的是圣贤的教育,经书。那还了得!他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智慧打开,他能趋吉避凶。这还了得!真正大丈夫啊!他所做的事情,是千古流芳、万古流芳的事业,那岂能是现在这些人能比的?你说你企业家、高官、明星,这能比吗?所以,价值观古来就不一样。不像现在这样,人欲横流,物欲横流,名利心那么重,不受人尊敬啊。所以你就知道,一个名利心很重的人,走到哪儿,都不被人看重。人家对你点头哈腰,是实在是硬头皮没办法,硬着头皮,有求于你,否则他心里也是看不起你。你就知道这是古往今来的人性。那个人很穷,但是他有德行,他有学问,他还有能力,谁不尊重啊?诸葛亮,只是茅庐当中的一个农夫,耕读为生,万古流芳,宰相当中的榜样,「读出师表者,非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你看看,他是什么心?如果现在,我们的国人都是以吃喝玩乐、名闻利养为生活目标,为求学的目的,这个民族不配作伟大的民族。你们听我说对不对?它有什么资格伟大?不要说别人,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这有什么了不起?低下、龌龊,不受人尊敬。所以说,品德、学问、能力,这是古来的教学的唯一的标准。而且不管你学没学过,不管中国外国,他遇到

1这样的人,他都敬佩。而且能够让你的家,让你的单位,让你的民族,代代传承,不会灭亡,不会有灾祸。祸乱,没有。所以有人就讲,那古代也有好多的这种祸乱、奸臣,是,那些都是圣贤教育丧失了之后的恶果。圣贤教育不学嘛,它就会那样的结果。所以,古往今来,儒家的、道家的、佛家的,越来越高,但是,它修学的原理原则,就是三个字,就「戒定慧」。因定开慧,他才能成圣成贤。定是个最枢纽。那么定是怎么得到的?持戒。持戒,戒律很多呀,它也分小戒、大戒,它都有。高一点的,菩萨戒,沙弥,沙弥律仪,是吧?再往下呢,十善,这都是戒律。再低一点的呢,再小一点的孩子学什么呢?学《感应篇》,这道家的。再低一点,就是等于是基础了,就是做人起码的一点点规矩嘛,一两岁就得教的,那就是《弟子规》。它是戒,所以说,这个东西从小就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教。小戒持好了,再持大戒。是不是,一点一点来。最后怎么样呢,小定得大定,最后开慧了,开悟了。就这么来的!所以说,你看那个话多的孩子,他的心不定,原因何在呢?他的嘴没有戒住。所以为什么要挂个止语牌?那是持戒的意思。提醒他,警告他,「话说多」。

传统文化老师:「不如少」。

陈老师:对呀,这你们都知道。「奸巧语」那就升级了,他话不但多,还奸巧。行了,那就离灾祸靠近了。话多就是根苗,你发现就有端倪出现。所以说,教孩子里面的大学问都在古圣先贤的经典里。当然了,你说这孩子刚学会说话,咿咿呀呀的,唠唠叨叨的,那我们理解。过了这个时期,告诉给他,「话说多 不如少」。他这个嘴止住了,你们一定要记住,任何人,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话少怎么样,他心就特别清净。话说多了把自己都说烦了。说这一天,哎哟,心烦意乱。你去做事,糊涂事;说话,竟说糊涂话。怎么来的呢?心不安定,「戒定慧」啊。有人说了,成圣成贤的太高了,我没有那么高的想法。那好,咱们就说这一天,你要不要不说糊涂话、不做糊涂事?你不要有糊涂的想法,你要不要?哪行哪业都需要啊!对,不糊涂就是有智慧的表现,那就是慧。怎么得到这个慧呢?你得有定。成圣成贤,那是大定大慧。你现在怎么样呢?你现在用不着那么高,你要有一点小智慧,那你就得有点小定。你说我一点儿定都没有,那你就是竟做糊涂事、竟说糊涂话。所以,小小的定,从嘴开始。《无量寿经》上讲,「善护口业 不讥他过」。为什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呢,身业、意业放在后面呢?因为人造这个口业很容易。

传统文化老师:不知不觉的。

陈老师:哎呀,张嘴就来。所以你就知道,口的恶业有四种:头一个是「妄语」;第二个就是我们今天提的这个花言巧语,叫「绮语」,哎哟,那跟你说的,哎,这面条,哎,这面条,他最后他就不吃,他给你说糊涂了他不吃,你说这孩子,绮语,从小就造口业;第三个是什么呢,「恶口」,说话很难听,讽刺别人,挖苦别人,骂别人,怨恨,是恶口;第四个

是什么呢,「两舌」,搬弄是非,当着张三说李四,当着李四说王五,背后鼓捣这个。口有四种恶业。你的孩子如果有的话,你看佛经上讲因果报应,讲的太清楚了。说话,常常说好话,存好心、说好话,说的都是如理如法,符合伦理道德的,你尤其在电视说说,你功德无量啊。得什么果报呢?你说话别人相信。因果报应啊。你看有的人,他说话可费劲了,别人不相信,怎么说别人都不相信。什么原因呢?这是恶报。佛经上说的,常造这个四种恶口的业,常造这四种业,最后怎么样?说话没人信。恶报啊。还有的人,他一说话,口里味道很重。什么原因呢?前世或者这一世口业造的太重了。所以要忏悔,不能再花言巧语了。

传统文化老师:还有说话这个口吃或这个结巴。

陈老师:对啊,所以说,种种在嘴上的这些恶报,都跟口业、说话有关系。这些幸福人生,你不想要吗?说我这个走到哪儿都受欢迎,说话人都欢喜,这你不想要吗?反过来,这些灾难你就不想避免吗?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你听听嘛。你的孩子要不要学?你不在人世了,你想给孩子留什么?不是钱,钱能给他带来杀身之祸,你那是糊涂的做法。你总有一天要离开孩子。所以我的父母常常跟我讲,在我小时候就讲,父母不会跟你一辈子,就是教给我自立。该怎么待人接物,怎么说话,怎么做事,从小就教。我经历过唐山大地震,人说走就走,一场灾难来了,孩子剩下了。这些孩子怎么活?父母教给他都是错误的观念,教的都是好吃懒做,你这个孩子能活得好那才怪呢,那这些书,这些传了几千年圣贤经典都成废话了。你说那可能吗?你自己可以试嘛,以身试法,你试试嘛。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这个小孩子从小就让他背经典,这个是不是也是在修「戒定慧」呀?

陈老师:师父老人家专门告诉给我们,小孩子背这些书,背经典,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说让他背多少多少字,倒背如流,不是这个。是让他在背的过程中持戒、修定,然后目的开慧啊,真正开智慧了,那些经典他都可以活用;智慧没开,背的很多,那经典是死的,就变成了知识,那不是智慧。一定要知道,知识和智慧有本质的区别,你说,什么叫作知识,什么叫作智慧?你看这个经典,把这个经典把它都背下来了,然后好像也会讲,也会正体字默写,然后跟他生活没关系,这叫什么呢,知识。第582页写的什么,他都给你背下来,这知识。孔老夫子、孟老夫子怎么说,他给你说出来,这知识。跟生活没关系,用不上,这叫知识。能够解决你的人生一切问题,趋吉避凶,能实现这个的,叫智慧。他把那个经典活用了,能用得上了,会背,还能用,还能落实在自己身上,他自己做到了,智慧!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些?师父讲,通过在背诵的过程中,眼根都摄在经典上,耳根听着自己的,手指头指着,心里面想着,是不是,那要学佛人,他还敬上香,鼻子闻到的是香气,是吧,嘴里面每天吃到的是什么呢,素菜,喝的不是可乐,喝的是茶叶,「禅茶一味」讲这

个,六根都是好东西,所以他常常在定中。通过这种方法,然后怎么样呢,然后他的定就得到了,定得到就开慧,所以孩子们背书,是让他开智慧,目的在这儿。不是说背了一大摞经典,不是,越背越傻,那不行呐。这是师父告诉给我们,所以背书要会背,教孩子要看得明白。一定要让他在背的过程中持戒,六根都给他戒住,是不是,眼耳鼻舌身意,都戒在这个经典上,都保持在经典上,这就叫持戒。他眼睛不乱看,耳朵不乱听,六根都不造恶,这不就持戒嘛,他就自然就得定。得定他开的这个慧,一定记住,是人人本有的慧,你不要说求来的慧,外边没有慧,是他自性里边本具的无量的智慧,你不要不相信呐。

传统文化老师:是不是说一本书他没有读过,他拿过来,他如果一旦开慧了他就会讲了? 陈老师:六祖能大师就有这个能力,能大师不认字;伊斯兰教徒都知道,先知穆罕默德不认字。你看这两位都不认字,都能给人讲经说法,你学了多少年,大知识分子,大专家,你到他这儿来请教,他讲给你,这个人就明白了。六祖能大师,穆罕默德先知,他们都有这个能力,证明给你看,智慧不是从文字,不是从知识里来的,是从你自性里边透露出来的,你本来就,能大师所谓「何其自性 本自具足」,你本来就是佛嘛。

传统文化老师:那老师,我们还看到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孩子,父母学佛,然后也学传统文化,让孩子背了很多的经典,但是这个孩子在我们刚刚接触到的时候,这个孩子话很多,坐不住,而且他说着说着就什么都敢说,就开始胡说八道了。就是他们为什么没有达到像您说这个「戒定慧」,这种培养孩子的方法问题出在哪里呢?

陈老师:问题出在家长和老师,不是内行,没有听过师父老人家的这个开示,这个教导,听到了也没往心里去。以为背经典就是在那儿不停地背,数量越来越增加,孩子的心是越来越乱,他不定。一定要记住,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呢,是开慧,成圣成贤。没有说,这个孩子成圣成贤智慧没开,没那个,不可能。所以,古往今来,这些伟人,圣人贤人君子,他们都有个特点,都有大智慧。没有一个人说这个人是笨笨的,是个蠢蛋,他最后成了伟人。都从智慧中来,智慧从定,定从戒来,「戒定慧」啊。儒释道都是这么修。所以有很多人看不起《弟子规》,他是误会,他不了解。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确实是这样的。很多在家里背经典的孩子,或者说以前也学过传统文化的孩子,七岁的孩子《古文观止》都会背很多篇了。但是来了之后,我们还要先从止语、静坐、肃立这些开始,重新来。

陈老师:对,你记着,他《古文观止》会背,《大藏经》会背,《四库全书》会背,空中楼阁,用不了多久他就忘了。你说这孩子他真没忘,他还记得,他记住它为什么,用来表演,用来名闻利养,他没德行。所以这些东西都变成什么呢,变成了他谋取名闻利养的工具。这和圣贤的教导是背道而驰。「唯德学 唯才艺」,德学是第一位,「不如人 当自励」。他不把德

学放在里边,不知道德行为何物,只知道能背,这些东西都会成为他灾祸的根源。你不会还好点,越会越让自己的人生不幸。所以,德行比什么都重要。德行从哪里来呢,持戒。持戒,让你是断恶。你比如说,「凡道字 重且舒」,你又不重又不舒,就说话轻飘飘又很快,这叫破戒。你凡是说话,重且舒,那叫持戒,时间长了,你心就定了。用外在的这个形式,来实现内心的安定,这个叫什么,叫「礼教」。说话做事言谈举止,都合乎礼法,这个就叫「礼教」。合乎规矩,「礼」就是规矩。所以说,待人接物还是自己一个人,它都有规矩在,这些规矩都是为了持戒,让你的心安定,最后达到开慧、成圣成贤的目的。为什么要学《弟子规》?它是基础,它是原点。连说话都说不明白,「勿急疾 勿模糊」,连这个都做不到,你说你想成圣成贤,你没有基础,你自己能相信吗?这个地方破戒,那个地方破戒,一百一十三件事,件件做不到。有的孩子来了,背段《心经》,那个父母可高兴了,拿出来,这是我孩子写的、抄的,你看这字写得多漂亮,都是名闻利养的工具。你这就听明白了,圣贤的经典不是让你干这个的,不是让你拿它上春晚的,不是干这个。拿它用来修身的。你就明白,为什么人要学《弟子规》,不要小看一百一十三件事。好像是白居易,去问老和尚,佛法真谛。老和尚讲,诸恶莫作。我相信那个恶里边就有说话又不重又不舒缓的,他破戒嘛,这算是小小恶嘛。「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重且舒」、「勿急疾 勿模糊」,这是小善,但是你也得奉行,「众善奉行」,一个都不漏,漏一个那你就是破戒一次、破戒一份,「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白居易说,这个东西,三岁孩子都会,你怎么跟我说这个,言外之意,我这么大的学问。老和尚跟他讲,「三岁孩子都会背 八旬老翁做不得」。八旬老翁做不到,你不要小看呐,那得有真功夫。曾国藩,你看他立了多大的功,太平天国地扫而清,把大清王朝救了。所以,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就讲,「独服曾文正 观其收拾 洪杨一役」,那他佩服到家了。你看他是几省的总督,半个中国归他管,他手里还有兵权。好多人说,你只要,那意思就是你造反了你就是皇上了。曾国藩蘸着茶水在桌子上,一句话不说,连着写了好多个「痴心妄想」的「妄」。他为什么会这样?他为什么不造反?他如果造反,又出来一个贼子。哎呀,有人就问,曾国藩不傻?他不傻。他是有这个能力,易如反掌。他得了大清的江山,他做了皇帝,那可以。他荣华富贵顶多几十年就享光了,但是,他给后世做了多大的坏榜样,臣不忠!有了势力就造反,这行吗?所以,他不干那个事情。他在桌子上写「妄」,你们那是虚妄,怎么能这么想呢。所以说,一个国家要想安定,臣子们不学儒家,儒释道这些不学,它怎么可能,它没有君臣之义啊。你看这么一个权倾一时的人,到现在没有人不赞叹不推崇他的。但是杀人是太多了,他没有遇到老法师,如果遇到老法师,师父老人家一定会告诉给他更好的方法。没有这个命,大清王朝没这个福报,虽然说是平定了洪杨之乱,但是国家杀人太多,这不是国家的福报。你看这个一百多年来,大家都知道,一书一训,宝典呐。一训,《了凡四训》,改造命运,师

父老人家推荐,人人都要学;那么,一书呢,有人讲是《安士全书》,我说这个曾国藩家书也太好了,大家都要学。曾国藩自己也知道,我们家以杀人为业,不是好事,不愿意杀人。他到晚年给自己的孩子讲的话,还是说话要稳重,言谈举止要稳重。你看,还是《弟子规》,就是让他终身持戒,不可废时。你能说那么了不起的人还不如你么,人家建功摆在那儿,你看他的家书教育了多少人,连蒋、毛这样的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你说你不佩服,也行,你不怕别人说你狂妄啊。所以说,我们真的遇到师父了,师父讲,治理一个国家,不需要这么杀人。所以说,我们有这个福报,我们真的遇到师父了,这是国家、民族、人类的大幸、万幸。

第三篇:看一遍教孩子学问的感想

看一遍“教孩子的学问”感想

首先心里是无比感恩陈大惠老师给我们这些做家长的上的教子一课。看到是我的福气。从现在起我不能再溺爱我 的孩子了。再也不能说,妈妈帮你倒水,妈妈帮你开灯,妈妈帮你......因为我不想我的儿子将来成为一个废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固然重要,学习琴艺固然重要,但是我的孩子必须是首先学会做人呀。自己服务自己,自立,自强,孝顺父母,这些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依赖父母,不会体贴父母,关心父母,只知道一味索取的孩子难道不是个废人吗?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该打还是要打。不能不舍得。不能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增长孩子的贪心,欲望。我的儿子今天晚上问我要五毛钱买卡玩。这时我和几个同事在聊天。他在旁边哼哼唧唧,意思是就给我五毛钱买卡吧,我不打扰你们聊天了。我没有同意,我对他说,妈妈不能给你买,是因为你已经买了好几次卡了,儿子自己想想,然后说买了2元的卡了,这次的卡是新的,有什么石头剪刀布在里面。我说你都有2元的卡,再买就是增长你的贪心,妈妈不希望你是个贪心的孩子。我不是没有五毛钱,该买的花再多钱也值。但是我们不能花钱买贪心呀。旁边的同事说,他这么小能听懂么,我说能听懂。过一会儿,好了。要是以前,为了自己安稳,就五毛钱,那还不给?做家长的要时刻注意孩子的语言,里面有没有傲慢的情绪。孩子是不是很会狡辩。我家的孩子就有这些毛病。老师说了有这些个毛病真的得注意了呀。本实憨厚的孩子的特征应该是纳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孩子说话没有花言巧语,行动利索,对照一下,我家的正好反了。我心里真的是急呀。平时不做什么事情,狡辩起来,我都辩不过他。以前还暗暗得意,心想孩子很会说话。论语上孔老夫子就说了,巧言佞色鲜以仁,意思是很会说话,又很会讨好人的人,很少是有仁心的人。通俗讲是缺德的人。我又怎么希望我的儿子将来成为一个缺德的人呢?但也许就在不知不觉中,我就培养了他这样。所以现在,我要求儿子父母长辈讲话,须敬听,不得辩解,儿子说那其他的事情,我可以辩解吧。我说可以。但是对父母老师长辈的教育,批评要敬听。我今天对我儿子说,你将来一定要孝顺你爸爸,他为了你吃了很多苦......不用孝顺我。其实我也想他孝顺我,但是不好意思讲出口,就只能这样说了。我爸爸经常对我说,你要多孝顺你妈妈。我妈妈经常对我说,你要孝顺你爸爸。呵呵这一招真的很好。我是两个都要孝顺呀。现在用在了我儿子的身上了。今天送他上学他会主动向我鞠躬说,老妈再见。

第四篇:00家长的恭敬心最重要(传统私塾教育)(模版)

【传统私塾教育】

家长的恭敬心最重要

各位同学:

大家好!大家请坐。这个新栏目叫【传统私塾教育】,它涵盖的范围很大,那么今天呢,是开播,我们从事传统文化教育大概有几年,所遇到的老师、家长、学生,确实很多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体会,不管是海内还是海外,这种私塾啊,传统文化学校非常多,要去学的人也很多,小到几岁,大到二、三十岁都在进私塾,说明大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那么现在问题是什么呢?我们看到无论是从教学的内容、理论方法,包括教材,还有呢,就是师资队伍,就是老师们,我们看到五花八门,什么样子、什么方式方法、什么路数都有,尤其你在网上看到所谓莫衷一是,大家也

不知道哪个是正宗哪个是好的,说实话我们如果没有遇到师父老人家我们也不知道,无从分辨哪,太多啦,甚至于你看两个私塾挨得很近,走路五分钟,教法都不一样,你选哪一个?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乃至于有志做老师的这些人都不好选择,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传统私塾教育】这么一档栏目课程能够提供一些借鉴,我们所提供的原理从哪里来呢?我们有一万多套藏书,这里边很多都是古版的,代代传下来的,是经过古大德验证的,尤其是我们遵照师父老人家的教导,告诉给我们教学和学习的原理原则,我们不偏离这个,时时刻刻以师教作为总指导、总方针,只要这个不变,那么其他的就都好办。那么现在向我们提出问题的非常多,无非就是三种:学生家长是一类;想当老师的是一类;管理学校的校长,这些管理人员是一类。那么在这个节目开始之前,我们刚刚有这么一个经历,给大家一同分享,现在你看这个传统文化学校很多呀,有一些传统文化学校请我去帮帮忙,做做顾问,我们遇到了有的家长找到我,通过网上的视频,他那边有个镜头,我这边有个镜头,互相能对话,能看到对方,我们交流,因为他离得很远,那么这个家庭呢,孩子有几个,都是五岁左右,那么昨天有很难得的机缘,通过这个网络视频跟我对上话了,头一句话,他说请问陈老师,他有问题,别的都没问,他头一个问题,这个古人讲‚半部论语治天下‛,请问你,你知不知道是上半部治还是下半部治?我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家长,他别的都不关心,上来先问这个问题,他看着我,我很真诚地回答他这个问题,我说:‚你说的这是宋朝的事情,赵普,宋太宗非常倚重他。你看在雪夜去他家里,去问怎么来治理天下,赵普,他的名言就是半部论语2

治天下。‛你看看说明这个《论语》了不起呀,这个人也不是一般人哪,但是我就跟这个家长讲,我说那是宋代,现在行不行?不行,为什么呢?传统文化已经断了

一、两百年啦。师父常讲,《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书五经】、《十三经》,那是枝叶花果,看着很好,能不能用?不能用,为什么不能用?没有根,没有基础,你上来直接跟他说这个,他接受不了。无论是我们的官员、专家学者、大人物、小人物、贩夫走卒,统统都不知道,没有基础,一点基础都没有,基础是什么呢?《弟子规》,所谓人生在世的行为规范,起码的做人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它不是人形啊,起码的道理在里边哪。你比如说「父母呼 应勿缓」,这里边有道理不光有规矩呀,它有事,就是你该怎么做事,它还有理呀,没有理你这个事怎么做,它没有指导啊,所以它有理有事。现在不行啊,有时候有一些人来问我,我都跟他讲,我说现在《弟子规》都难都不行,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看《弟子规》教人「首孝悌 次谨信」,教人先孝顺父母对吧,这在古代,你不要太古老,三、四十年前,这都不用讲,这还要问吗?这是公理呀,普世的真理呀,家家户户都遵守的,都明白的,你看三、四十年之后今天,你跟他讲「首孝悌,次谨信」,你还没往下说那学生站起来提问,问你什么?请问老师为什么我要孝顺父母?你这《弟子规》怎么讲啊?《弟子规》是在孝顺父母的基础上,在常识的基础上来讲啊,他不认可你的常识,他也不知道,他问你什么‚我为什么要孝顺他们?‛还有的人,这是我亲身经历啊,就跟我讲当人太累,我们家养的那个小宠物贝贝,卷毛狮子狗,它好,我来世愿意当它,哎呀你能不感慨吗?我这个年岁的人感慨,年轻人听到‚嗯,对!‛。我学佛了之后我就感慨呀,我心里就想有这么多的人都在发誓啊,来世要到畜生道去,不愿意在人道呆着了,你要不要怪他们?不要怪,确实太糊涂,没人告诉他。过去我们骂一个人,你不要过去现在骂,你这么说人,人家也会跟你急,他也知道是骂人的话,但是他自己呢?你说他是畜生他也不高兴,但是他自己有时候还挺想当畜生,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时代。所以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孝顺父母?不奇怪呀,人他都不想当了嘛,所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师父常讲用「忠恕」,恕就是原谅,宽恕一切伤害我们的,小小不言这些都不算什么,那更要原谅,他没人教他嘛,他不知道嘛。所以这个家长问我第一个问题,我就给他讲,我说现在不行,必须要按照师父老人家所说,全民学习《弟子规》,从人道的基础开始,恢复常识,先不要想当畜生,先当好人,你得先从这儿教起呀。我们这才知道《弟子规》的教育有多重要,你不要看不起它,没有这个基础你学什么,空中楼阁。我曾经在北大、清华做过报告,还有的是企业家开的培训班请我去讲,他们讲的都是什么呢?《周易》、《诗经》、《十三经》,都是这个,管用吗?不管用。你要给他教《弟子规》他说你看不起他,必须让他交五万、八万,让他教高深莫测的他愿意,实际上他什么都学不到,爱好,结个缘而已,不能受益呀。一点基础都没有,脑子里都是西化的,跟父母要平等,凭什么父母教须敬听啊?儿子教须敬听,他以这种观念学【四书五经】能学对吗?能学好吗?不可能啊!所以我就跟这个家长讲,我说要《弟子规》做基础才能治得了天下,《弟子规》治天下,师父教的。我在回答他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在观察他,我看他那个样子不大真诚,是上半部还是下半部啊,这个半部4

论语治天下?但是我很真诚地回答他,我说完之后我发现他好像对我这个结果不大满意,好像没有听大明白。他说我还有个问题,都是学佛的嘛,他说佛法常讲「五眼圆明」,请问是哪五眼?他一说这个我就看明白了,他是来考我的,我当时就回答他,我说这些问题呀,你都可以在《佛学大辞典》上、《三藏法数》上这些工具书里都能查的到,后边话我没说,我的意思就是你不必跑那么远的地方来问我,你在家里能查的到嘛,网上也可以查到,为什么来问我呢?我就看着他,他对我这个回答好像就有点更加不大满意了。他说我还有第三个问题,学佛人常讲「过去心不可得 现在心不可得 未来心不可得」,你说说这三心是哪三心?我说这些问题的答案哪,都在师父老人家的经教当中,都在光盘里,师父讲经常常讲,我说你去听你就能够得到答案了,你不必来问我,我说我们大家都很忙,我们今天就谈到这里好不好?好,谢谢。那么这个视频结束之后我就很感慨,周围有一些同修就来问我,说老师你怎么看这个事情?我说师父老人家在过去讲经当中曾经讲过,佛陀当年在世,什么人都能遇到啊,各色人等,佛教给人弘法利生的过程中有几种情况人家向你提问你可以不必回答。你看《大藏经》里边有经、律、论,在《律志》里边就有,五种情况人来问你不用回答:头一个,试问;第二个,无疑问;还有这个故意刁难而问。你看这五种,试问就是有人来向你提问题他是试着来问,试一试,也想问也不想问,反正就是可问可不问,你不用回答;还有一种是考试,考你来的,他知道答案,他很清楚,他没有疑问,他是来考你来了,这种情况佛告诉我们,不必回答。你要问为什么?不要佛来回答,「儒」都能回答,这低很多的,儒家告

诉我们,人来学习呀,用两个字叫‚求学‛,求这个字用的非常妥当、传神,至诚心,诚心诚意,我孩子以后的慧命、人生的幸福,能不能成就全部托付在老师这儿了,这种恳切就像人得了绝症要求生,家人也帮着要救,跪在地上给大夫磕头,给医生求救,就那种心情,治身命跟求慧命是一样的,所以这种恳切的心古来都是一样,为什么呢?它是自然的,它不用人教,你为了孩子真诚所至,它自然就那样。那么家长来考老师,信不过,就怀疑,他也不是傲慢,他就不相信你,他半夜翻了很多书,明天我得考考这个老师,这种情况我就跟周围的同修讲,我说可惜呀,这三个孩子我看着都非常好啊,但是我就给他们建议,我不是负责人哪,我给他们建议家长对老师怀疑,他的孩子你教不好。你比如说,你给这孩子辛辛苦苦教了一年,他对老师言听计从,那是圣贤教育呀,回家之后这父母翻过来调过去就问这孩子,那老师教得对吗?未必吧,你甭多了,就几句话你这一年教的打折一半,父母这种心态怀疑呀,这种情绪呀,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孩子,你白教啦。为什么?他父母不相信,对你有怀疑,那孩子是听父母的,听爸爸妈妈的,这个我们体会太深了,所以说父母不信任你,你想把他教好了都很难,那你说这种情况怎么办呢?你要劝告他,让他去找他信得过的老师去教。师父在讲经的时候常常跟我们说,古大德碰到有求学的弟子来了,一看就知道,告诉他你的缘分不在我这里,你可以去找哪个地方某某大德,他可能能教得好你。因为什么呢?他喜欢那个,他信任他。所以师父常常教给我们哪,一个人一生要想成就,第一个条件要有好老师,这个老师你要真正佩服他,信得过他,言听计从,这就是对老师的恭敬,所以过去古人常讲,尊师重6

道,道理就在这,你没有这四个字你的孩子教不好,为什么?你都怀疑你说孩子,我们就知道根出了问题,枝叶花果就枯萎了。你看一棵树,这个枝杈剪、那个枝杈剪都没事,你只要动根,两个时辰枝叶花果都枯萎了,父母就是孩子的根,他正一切都正,他要是有怀疑,营养跟不上啊,它不往上输啊,它不往上输送啊,所以传统私塾教育我们就看出来了,孩子能不能学好,你先不要在那个孩子身上下工夫,他们这几个孩子我看照片都很好啊,太好啦,可惜可惜呀,这个父母挡在前边,你说四、五岁的孩子他的命运在谁手里?不在老师手里,在父母手里,因为你随时都可以把孩子从老师手里要走,不学了,那个更好,找他去,过些年找那个去,再过几天找那个好,最后孩子就耽误在你手里,他心不定他怀疑呀,碰到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勉强,更不能批评人家,我们只能把正确的说出来,告诉给他们,我们不是不慈悲、不接收,是因为你们对传统私塾教育不了解,不知不觉啊,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对人呢?我们要做好榜样,我知道的不多,我们要听老师的话,常常地遇到很多人来问,我就是一句话,我说请大家多听老法师讲经,咱们都是在电视机前追随老法师讲经的学生,你问我为什么不去问老师呢?我都是这话,没有下边的话了。还有的时候特别地恳切,你不告诉人家于心不忍,所以把师父老人家讲的经教义理呀,你复述给他听这也可以,总之没有自己的意思。但是你碰到来考你的,佛教给我们五种不答,不必回答,回答他我们就不明智,就不智,帮助他造这个恶业就错了。你看那儒家《孟子》,孟夫子告诉我们,五种情况你不用回答:挟贵而问不用回答,不但不回答连教都不教,什么叫挟贵而问呢?我的财富、我的地位

比你高太多了,这种情况他来自恃富贵,不要教他,傲慢,傲慢的人你是永远都教不好的,他时常挑剔你,时常指责你;挟贤而问,我自己的品德比你还高呢,而且呢,以此为得意,表现出来了,有这个心态,这样的不教,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那就更不能教,那父母他会影响到孩子,除非父母不这么想,否则的话那教起来会很困难;挟长而问,我自己的辈分、我自己的年龄比你长,那也不能教,他以长辈自居你怎么教他呀?他比你高啊;你看,挟有勋劳而问,我有功劳而且我有恩于你,我对你来说那是恩人,你教不教?不能教;最后第五,就是我跟你有交情,挟故而问,教不教?不能教。你看这五种里边头四种都是高高在上的,有钱有势,我有德行,我这个辈分,我有恩(于)你,现在加一种,我比你有学问,考考你,这些情况统统都不能教,古人常讲「祗闻来学 未闻往教」,什么意思?你到这儿是来求学的,你不是到这来当老师的,你如果以这种心态,跟各位讲,佛菩萨在你面前你都不能受益,你的孩子一定教不好,你选八十个学校你也找不到好老师,那有人会问哪,那我们该用什么态度来找学校找老师呢?这个是不对的,确实是有问题,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有一套光盘叫《人生要有好老师》,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看,人生在世能找到一个好老师太不容易啦,太难太难啦,所以不但你有这个问题,天下人不要说是一般的家长给孩子,国家领导人都需要老师,他也有疑问哪,专家学者科学家都解决不了问题,他要解决,你怎么办?所以说人人都需要老师,所以中国从古至今都有国师啊,到哪里去找?我曾经请教过师父老人家,到哪去找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师父告诉我,第一条你要看,你找的这个人他8 的德行,德行有很多种啊,排在头一位的,师父讲你看他是不是很谦卑、恭敬,这是第一个标准,如果你找的这个老师他没有这个德行,你还可以再找,所以在很多的学佛人心目当中把师父老人家当成佛在人间来看哪,他老人家说的话我们要听,找老师头一个标准你就看他不收钱,免费的,而且吃穿住用学校掏钱给他,所教的不是自己发明,是古大德代代传下来的,那些课本教材很多都是古籍、古版、古注,他的志向不求任何回报,为了这个事业培养人才,处处谦让,不爱出风头,任何那些什么这个活动那个活动啦,名闻利养这些东西,他看都不看、听都不愿意听,那么你最重要的要去看这些老师,他们有没有老师,你至于传统文化学校,你去问他班主任、校长,你们这儿有没有导师啊?他说没有,那你要再问,像孟子私淑孔子一样,他没见到孔子,差着一百多年呢,他以孔老夫子的经教为老师,私淑弟子,你们师从哪一脉呀?他有老师,他老师怎么样你还要考察,所以在这个人间真的是遇到一个好老师可太不容易啦。

话他没理解对,或者是话是这么说,做的时候不是这样,所以你还要慎重。也就是说你找的那个老师,他的老师得是明师啊,「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明是明白、没有迷惑,不是出名这个意有一些人说我们学佛的人是迷惑了、是糊涂了,思,如果他的老师都有问我跟大家讲,我在电视台做题,那你说他以盲导盲,他记者时间很久了,什么样的自己还糊涂着呢,所以说这人我们都见识过,一般人按个导师太重要了,那么在今照过去的习气呀,那没学佛天这个课程当中我们还给

大家推荐两部书,一个是的时候傲慢的还不放在眼

《小学集解》,这是朱老夫里呢,所以能把我说服了

子所作,张伯行老先生所著的、能让我把很多事情放下,就是一心一意跟着去求的。张伯行老先生在清朝官

至礼部尚书啊,相当于现在学的那可真的不是一般人哪,我过去是上至国家领导的副总理呀,这个级别呀,人下至死刑犯,这些大师大他的注解非常难得;还有这家我都采访太多了,真的是一本就是《养正遗规》,师没法比。师父老人家,我们父老人家说这个是非常重再看古书一比,再看现代的要的课程,一切圣贤都是从历史再一比,这样的人在当落实《养正遗规》开始,实今这个社会绝无仅有。所以际上就是《弟子规》,《养

正遗规》。我们为什么要跟你看这传统文化学校如果它是师从老法师的,你们家大家推荐这两部书,而且希孩子有福报了,但是有的时望大家都能做到,什么原因候它会曲解,同样是师父的呢?我们学习圣贤教育,我们明白了,你的孩子或者你 这一家人要想成就,这一辈子要想能够有所作为,基础是什么呢?基础就是恭敬心的‚敬‛,大家要花一点时间把它们读一读,你会发现句句不离敬,事事不离敬,没有不教敬的,这个基础没有一事无成啊!古来圣贤你不要光羡慕他们,你要知道他是枝叶花果,他的根是什么?根就是敬,换句话说,一切的传统私塾教育都离不开敬,所以昨天那个家长以考官的这种心态来考老师,这叫什么呢?大不敬。如果家长对老师是这种心态,怀疑也好、不敬也好,那么你的孩子都学去了,他对老师也是怀疑,也是大不敬,这是肯定的,所以师父常常在经教中讲这个话,就说当年,就(是)老人家小的时候啊,上过私塾,父亲亲自带着,拿着礼物去看老师,拜老师,三跪九叩的大礼,孩子在边上看着没见过呀,没见过父母这样,他敢不恭敬老师吗?所以现在的家长不会做家长,虽然说10

是学佛,没有传统文化的基础、没有敬的基础啊,他那个孩子就可怜啦。那有的人说整个社会现在不都这样嘛,对呀,现在都开学店哪,店铺,他做买卖的嘛,所以现在家长们对老师也无从敬起,你说恭敬他什么?还得给他送红包哪,所以现代的老师很多不能叫老师,商人。我们真的遇到肯教孩子、舍己为人的要非常地恭敬,缜密地考察,总之,我们在尤其是孩子面前不能够表现出一丝一毫地慢待,那你就是在害孩子,否则的话就是害他。所以【传统私塾教育】这头一堂课我们就从‚敬‛字讲起,因为它是根,我们就从家长讲起,因为他是孩子的根,老师再好,没说佛菩萨、孔老夫子在这儿教不好啊,所以不在老师这一边,在求学这一边,我们大家要懂、要了解,这些都是师父老人家常常在经教里说的,希望我们大家都要学,都要落实。有的孩子会说,你看老师这一点做得不如我、那一点做得不如我,不可以说,这叫大不敬,老师有任何的失误毛病,学生、家长不可以讲,这是古法,这是规矩。那你说他有问题怎么办呢?做学生的看到之后,人情事理要通啊,老师花了多少心血来教你,这一片心难得呀!他有一些毛病正常,他不是圣人,说实在话,你看有的那个老师,正体字认得还不如学生认得多,你要不要笑话他?他学问没你高啊,你认字认得比他多啊,你要笑话他你就太刻薄了,良心沦丧,为什么呢?你要知道啊,他有大量的时间用来备课,用来照顾你的生活,用来维护,用来准备很多很多的事情,他哪有时间去学这些东西,他都为了你呀。所以这就跟子女对父母一样,父母把你拉扯大,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你有时间学习呀,你在那吃的饱喝的足,你在这舒舒服服地长了学问,你反过头来笑话他,他撅着屁股伺候你十几

年了,最后你笑话他,你是人吗?我们这就明白做老师很不容易呀,他为了培养你全部的精力、心血、生命都花在这上边了,所以有人就问哪,请教师父老人家,五伦里边,人生在世五种基本的人伦关系:头一个,父子有亲,父母和子女;第二个,长辈和晚辈;第三个,夫妇;第四个,上级和下级,君臣;第五个是朋友,为什么没有师生关系?师父老人家说师徒如父子啊,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头一伦,就按照那个来就对,说明什么呢?当老师你就要以父母对儿女的心,你才能把他教得好,儿女呢,以对父母的心你才能学得好,所以《弟子规》头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说的是什么呢?一个字,恭敬的敬,你对父母有多恭敬对老师就有多恭敬,谁来教呢?从古至今都是家长教,那么老师不能说‘同学们你们要恭敬我’,这怎么说呀?家长教,代代教,所以师父常讲中华文明靠家教传承啊。学生到了学校,老师教什么呢?你要孝顺父母,家长不能在家里‘你们这些孩子要孝顺我’,怎么说呀,怎么说得出口啊?老师教,老师教给这些孩子们孝道,家长教给这些孩子们恭敬,孝敬两样都学会要配合啊,古来都是这样啊。要不然师父老人家的老父亲怎么可能当着孩子面在那儿三跪九叩对老师?给孩子看,看到没有?父亲就是这么对老师的,你敢有一点造次,古人常讲打不死你呀!现在,现在是相反的,回家第一句话老师有没有欺负你?老师有没有伺候好你?有没有照顾好你?老师是他的仆人,是他的奴才,你说这孩子能学好吗?老师呢?老师问孩子,你爸爸开买卖的,一个月挣多少钱?你爸爸当官的、妈妈当官的,有什么关系?老师不像老师,家长不像家长,结果呢?学生不像学生。怎么12

办呢?师父讲的好啊,全民都学习传统文化,回归本位,安守本分,该怎么做父母啊?父父;该怎么做领导啊?君君;自自然然呢,就是臣臣。我曾经有一次问师父,我说师父,现在为什么领导不像领导?就是所谓君不君、臣不臣,师父告诉我们,因为父不父、子不子啊,听明白了,家庭教育,父父子子是第一根本,说你孩子能不能教得好先看父母,不要看老师,这个道理很深,就是没人大力弘扬、没人讲,所以今天就师父老人家一个,八十八岁,我们看到心里很难过,所以我们一直呼吁,大家都来学师父讲经,学传统文化这个教学,都讲,蔚然成风,大家就听明白了,是这么回事,要家长会当,孩子就有基础啊,他好成才,有了成才的基础了。所以我们今天借这个机会,这是开课第一堂,我们给各位所讲就是一个敬字,《礼记》头一篇「毋不敬」,对什么没有不恭敬的,无论是人还是事情还是物件,人、事、物都要恭敬,这个话传承了四千多年,《礼记》里的,周朝的,要不对能传吗?所以传统文化的最核心就是一个敬字,你能不能受益全看这个字,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拿起来这个《养正遗规》,刚开篇怎么做子弟呀?你看上边写「凡为人子弟」,无论是做子女还是做弟子的,「须是常低声下气」,须是必须,经常低声下气,不敢趾高气扬,我爸爸是王局长,我们家多有钱,那人家不收,你把孩子教好了再来吧,从古都这样,所以那孩子缺德他没人教啊,「语言详缓 不可高言喧闹 浮言戏笑 父兄长上有所教督 但当低首听受 不可妄大议论」,长辈教训你,你要是在那辩论辩解,不可以,挨打,打手板,打屁股,能不能打?你去看古人怎么教人,还是讲《礼记》,《学记》里边告诉怎么教育,那是规律呀,孔老夫子

最向往的就是周朝,文王治世啊,所以周朝的《礼记》上就记载「夏楚二物 收其威也」,夏楚二物是什么呀?藤条、荆条,打屁股,你不听话拿这个收拾你,收拾完了他就怎么样呢?整齐严肃,代代相传哪,不听话教鞭伺候,但是你要先给他讲道理,你不讲道理上来就打,「不教而刑谓之虐」,你那是虐待他,你不讲理。讲明白了,警告他,责骂他,罚跪,再不听话别吃饭了,跪着去,根性很劣,很顽劣,那就要受皮肉之苦,师父常讲,好好地揍他一顿,让他好好做人,古来都是这样啊。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还不是为了这孩子好嘛,不管他那你就有罪,老师有什么罪呢?你看《三字经》上讲「教不严」你不严格地管教,「师之惰」老师懒惰懈怠,撒手不管了,所有的管教目的只有一个,培养他的恭敬心,让他听话、老实,就为这个,所以传统的私塾教育最根本一点就是培养恭敬心,你别看他做老师,他教你们,他也有老师呀,他不是无师自通啊,他对他的老师也要恭敬,这个敬是代代相传才能代代受益,代代辈有才人出啊,靠一个敬字立身、行道,所以我们希望家长们都来听听这个有好处,你知道这个孩子他一生成就立在哪一个字上,立在这个孝、敬上面,没有这个不行,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传统文化,了解它的本义,这样我们才不会出现很多的误会,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愿望,让孩子成就,你那个学校真正培养出好人来了,如果教出来的四书五经倒着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台讲课夸夸其谈,口若悬河,他做不到啊,你那个教学是失败的,为什么呢?他没有恭敬心,你把孩子给毁了,碰到这样的家长,有钱有势的是吧,你还是照教不误、照收不误,反正你就是为了让孩子看上去,表面功夫,你真的把人孩子毁了,14

要教给他什么呢?宁可不教不收你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但是也不能结怨,他如果不接受你这个话也不能说,请他到合适的地方,你看哪个学校好,你很赞叹、很佩服、很相信它,你去到那个地方去,这就很好嘛,不必非得在这里学呀,不要批评他,批评就结怨了,那你说这个家长谁都信不过,处处去考别的老师那怎么办?那这是孩子的业障,能听,侧面地劝一劝;不能听,那要等来世啊,所以万事随缘,总之不离开一个敬字,我们也是恭敬他,我们今天这堂课就讲到此地,谢谢大家!

第五篇:私塾学堂教育经典诵读书单

私塾学堂教育之经典诵读书目 ● 《三字经》[宋]王应麟(存疑)撰 ● 《百家姓》[宋] 佚名 撰 ● 《千字文》[五代后梁]周兴嗣 撰 ● 《弟子规》[清]李毓秀 撰 ● 《增广贤文》

● 《治家格言》[清]朱伯庐 撰 ● 《声律启蒙》[清]车万育 著 ● 《笠翁对韵》[清]李渔 著 ●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编

● 《千家诗》(世传)[宋]刘克庄 谢枋得 [清]王相 选编

● 《菜根谭》[明]洪应明 著 ● 《呻吟语》[明]吕坤 著 ● 《老子》 ● 《大学》 ● 《中庸》 ● 《孝经》 ● 《论语》 ● 《孟子》 ● 《庄子》 ● 《荀子》

● 《龙文鞭影》[明]萧良有 著 ● 《五字鉴》[明]李廷机 编 ● 《幼学琼林》[明]程登吉 撰 ●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 ● 《三十六计》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三百首》 ● 《黄帝内经》

● 《古文观止》[清]吴楚材、吴调侯选注 ● 《昭明文选》[南朝]萧统 著 ● 《战国策》[西汉]刘向 著 ● 《春秋公羊传》 ● 《春秋谷梁传》 ● 《春秋左传》

●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 著 ● 《诗经》 ● 《尚书》

● 《礼记》[西汉]戴德,戴圣著 ● 《仪礼》

● 《周礼》[西周]周公旦 著 ● 《国语》

● 《楚辞》[东周 春秋战国]屈原 著 ● 《尔雅》

● 《古诗源》[清]沈德潜 著 ● 《山海经》

选读书目:

● 《东周列国志》[明]冯梦龙 ●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著 ●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著 ● 《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 ● 《西游记》[明]吴承恩 著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 ● 《史记》[东汉]司马迁 著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 《武经七书》

● 《六韬·三略》[周]太公望,[汉]黄石公等 著 ● 《百战奇略》[元末明初]刘基 著 ● 《盐铁论》[西汉]桓宽 著 ● 《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 著 ● 《幽梦影》[清]涨潮 著 ● 《传习录》[明]王阳明 著 ● 《智囊》[明]冯梦龙 著 ● 《曾国藩家书》[清]曾国藩 著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 《闲情偶寄》[清]李渔 撰 ●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 著 ● 《随园诗话》[清]袁枚 著

● 《笑林广记》[清]题“游戏主人纂集”,“粲然居士参订”。● 《对联》

工具书:

汉语:商务印书馆之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说文解字

英语:商务印书馆之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

许清梯译作《最新英汉活用词典》

台湾光复书局图解英汉词典

词汇:雷秀云编著英语常用词5000+500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三环出版社,刘毅编著词汇 语法:朱震一 陈锡麟编著语法

英语:商务印书馆之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 英语应考:初中英语词典(世界知识出版社)英语课本:新概念英语(一,二,三,四)

英国SP创意设计工作室编著 从单词到会话法英汉对照 赖世雄英语

数学:精锐教育内部资料 上海神童之父张政老师内部教材 上海日月河学堂供稿

下载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孩子的学问【孩子要有好老师】教什么 第一集(下)

    【教孩子的学问之孩子要有好老师】 教什么 第1集下 班主任:这些失败的教育案例让我们非常痛心,我们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个结果呢?就是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价值观传到了东方,那么西......

    教育孩子的学问

    教育孩子的学问 2011-11-22 孩子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家长由衷地高兴,但说起育子心得就没有什么好写。这不是谦虚也不是矫情,而是孩子的考试成绩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级部第一的......

    小游戏大学问教育随笔

    今天,恰逢园里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在观察孩子游戏的过程中,我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所以,我决定充当游戏者深入孩子的游戏。我来到了大班孩子的游戏区“医院”,看到“医生”正在......

    教孩子做人的古代蒙学教育

    教孩子做人的古代蒙学教育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xiexiebang.com) 详文参考:http://www.xiexiebang.com/a/jiaoyu/chuantong/2012/0112/26168.html 钱穆先生在其《......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私塾教育真的好吗(精选五篇)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私塾教育真的好吗 【热点背景】 随着培训机构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在家上学”“退学上私塾”的现象, “一些家长不送孩子上学,在家里或者是送到私塾、国......

    点名的学问教育随笔

    如果说幼儿园的点名只是为了核对人数,或打发时间,那真是放弃了一个大好的教育机会。点名的学问深不可测。点名有助于培养幼儿常规。点名前必须让幼儿明确,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教孩子勇敢表达自己教师教育随笔

    之前看家长给的评语,发现乐乐的妈妈说他有点胆怯,说话声音比较小,希望他能改掉这个习惯。说实话,平时倒没怎么注意到乐乐这方面的事情,每天他妈妈接送,感觉蛮平常的,在平日的学习生......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周远斌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