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调研对策[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04:1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调研对策[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调研对策[小编推荐]》。

第一篇: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调研对策[小编推荐]

“村容整洁”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为了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本文试图结合一年来农村指导员工作的所见所闻,对当前农村宅基地问题与对策,谈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宅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集体土地“私有化”倾向比较突出。农村土地“私有

化”现象是由农村这一特殊环境、文化传承和历史原因造成的。大多数农村群众接受文化教育少,造成农村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在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大多数农村群众认为上级批准给自己的以及祖上遗留的宅基地,都属于自己私有的;有的农村在批准新宅基地之后,没有及时收回旧宅基地,造成部分宅基地滞留在个别农村群众手中;特别是城市房地产“过热”,征用农村宅基地中,也出现了“地价”节节高攀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农村群众期望拥有一块宅基地,以便日后获取高价土地补偿费。据闻,**县**乡因修建公路征用xx村二处村民的房屋,而征用费用已经相当高。上述种种原因都使得大多数农村群众无法接受宅基地是农村集体所有这一明确的法律规定。由此,也导致了纠纷多发、工作难做,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二)涉及宅基地原因的纠纷占较大比例。农村中各类矛盾和纠纷涉及到宅基地问题的占了80—90%。从发生的这类纠纷看,有出入相邻通行方便、污水排除纠纷,有安装自来水管占地权属纠纷,有新建房后影响邻居采光、雨水流向、通行纠纷,有粪坑拆除、树苗迁移原始占地纠纷等等,纠纷双方始终互不相让,往往会因为一寸土地,双方大打出手,造成流血事件而世代结怨。

(三)违法侵占集体土地的问题时有发生。一是少数村民私心较重,明知违法占用集体土地,依然我行我素,甚至不顾及村集体利益;二是个别村干部出于私心,明知违法占地,却睁一眼闭一眼;还有的村干部手软,不敢碰硬,导致村内违法占用问题逐步蔓延;三是对农村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建房,乡镇有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四)公益事业使用收归集体土地比较难。最近一年时间里,村里有自来水安装工程、市级环境整治村工程和新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工程等公益建设事业。在这些村公益事业面前,大多数农村群众思想好、觉悟高,对村公益事业给予积极支持与配合。然而,也有一些村民显得比较斤斤计较。比如:环境整治工程,需要收回村里出租的厂房和场地,然而却要用钱买回来,等于几年来白白让人租用了厂房和场地,村里实际上是毫无收入;自来水安装工程,需要穿越村民的宅基地,村里只能给钱,否则,村里就多花钱、绕道走;新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需要占用村民宅基地、打个墙洞固定电线杆,同样需要线,否则,事情就办不成。

(五)处理新旧宅基地缺问题少有效办法。如前所说,不少宅基地都是由祖上传下来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国家保护私有房屋合法买卖,继承、增与等权利。因房屋和宅基地连同一体,不可分离,所以,宅基地使用权往往连同房屋一并转移。农村中,一个比较现实而又突出的问题,就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连同宅基地,农村群众的宅基地拥有的宅基地往往是多处,而不是一处。现行的立法,只有“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原则性规定,上述情形不在立法规定的“不予批准”、“可以收回”之列。比如:甲乙系夫妻,子丙结婚因分户建房申请宅基地,甲乙过世后,丙继承甲乙房子并宅基地,这时丙就拥有了二处宅基地上的房子,丙属合法继承房子,显然不能收回。依此发展,农村宅基地的状况,只会越来越恶化,步入困境。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呈现。比如:高山移民至城市之后,就遇到一个旧居未拆除,被邻村村民拆了门板、木块等物,引发了纠纷的问题。还有不少农村群众在城里打工,有了钱就地买房在城里安家,农村的房子和宅基地如何处理问题,均无明确的立法规定。

二、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的对策思考

当前,农村人口占居全国人口多数。因此,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农村“两委一社”是党和国家的最基层组织形式,农村宅基地的问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各级机关对农村工作存在的某些问题,更需要各级机关从农村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尽快破解。

(一)必须加强法规宣传,转变宅基地权属的传统观念。农村群众对宅基地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思想观念和经济利益问题。思想观念问题要靠宣传教育来引导、来解决;经济利益问题要靠政策规定来调节、来化解。宣传教育的侧重点:在对象上,首先是村干部、村民代表,他们是农村自治组织的权力行使者,他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起着引导村民思想观念转变、改变农村宅基地现状、决定宅基地分配使用的决定作用;其次是多占宅基地的村民,他们是实际占有、使用宅基地的当事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农村宅基地问题就得不到最终的解决。在内容上,充分体现实在性,把村内的宅基地现实问题与各地法院的判例相结合,与邻村的旧村改造

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政策、规定、法律宣传相结合,把事说清,把理讲正,把法析透。在方法上,要发挥乡镇级机关职能部门的一线作用,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宣讲;要采取多种形式,造大声势,扩大影响,形成氛围,使宅基地的“法”与“理”深入农村群众,家喻户晓;对正在进行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的行政村,重点配合村干部做好收回、注销宅基地农户的思想工作。在做好思想疏导工作的同时,要采用必要的经济手段做好调节工作。

(二)必须采取执法手段,纠正违法侵占宅基地等问题。当前,解决农村空闲宅基地问题,并非都要用经济手段补偿来化解,有些问题也可以采用行政执法手段来解决。不同的宅基地情况、不同的行政村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村内的空闲宅基地,就应当采取收回的措施;对于宅基地上的空闲房屋,则应当采用收买的方法;经济条件好的行政村可以多些补偿款;经济条件差的行政村,则可以少些经济补偿。但是,要注意兼顾一定区域内的平衡性。要采取“普查”与“点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批准建房之后,违法侵占集体土地的,要组织力量,采取一定的形式,逐个村庄、逐个农户进行全面清理,做到发现一户,清理一户,坚决刹住违法侵占不良风气;同时,又要畅通情况渠道,扩大举报线索,坚决查处举报的行政案件。行政执法部门也必须依照行政法规办事,严格程序,规范执法,不徇私情。

(三)必须规范管用程序,防止宅基地被违法侵占问题。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要依靠农村的自治组织;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则要靠乡镇职能部门依法把关。农村中的“两委一社”是农村宅基地的第一线直接管理组织,负有查明情况、集体研究、公示调查、如实上报的责任,必须按照呈报程序履行好职责;乡镇职能部门负有核实情况、依法审批、严格把关、督促实施的责任,必须按照审批和实施的程序履行好职责。村级自治组织要及时向乡镇职能部门反映本村宅基地的现状情况,征求具体处理办法;乡镇职能部门也要加强对农村自治组织的指导、培训、检查、督促,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只有二者必须紧密配合,互通情况,才能有效遏制违法侵占宅基地。从农村存在的问题看,管理不严,把关不当,二方面都有些问题,尤其是在严格依法、严格按程序的终端落实上,农村自治组织和乡镇职能部门都存在工作上的失误,以致被个别村民占了空子。比如:注销宅基地使用权的运用、开工前报告和查验制度的实施、拆除旧房保证金的缴纳、旧房拆除和宅基地的收回、完工后经验收合格再发证规定的执行等,立法已有明确规定,有些就未能付之实施。

(四)必须寻求应因对策,推进集体土地依法有序解决。一要深化高山移民工作的探讨。高山移民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扶助政策,在农村宅基地问题上,不能搞特殊化,必须纳入现行的法律法规来实施。比如:对移民之后,仍然要按照农村宅基地“建新、拆旧、交宅”规定执行,避免农村宅基地出现“死角”问题。二要深化农村群众移居城镇工作的探讨。当前,党和国家政策明文规定“农村住宅用地只能分配给本村村民,城镇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然而,当农村居民购买城镇住房后,其户籍迁居城镇,成为城镇居民之后,在农村的宅基地上住房该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否则,当大量农村群众拥入城镇之后,与“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又何区别?三要深化农村宅基地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修订和转化。比如:对房屋自然倒塌、火灾、申请宅基地当事人自然死亡等长期空闲的宅基地,是否可以收回,就需要立法完善。四要深化对农村宅基地调查研究。解决农村宅基地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有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新情况新问题;既有农村群众的思想觉悟问题,也有法律法规不完善和相互冲突问题;既有农村自治组织的自身管理问题,也有上级把关监督不严问题。对这些问题,需要人大、政府组织力量,逐个研究解决,从而,使农村宅基地工作走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轨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农村宅基地问题,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节约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那么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

关键词:农村 宅基地 农民 保障 管理 对策

一、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确定了宅基地集体所有、村民使用、审批取得、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权力登记、不得流转等基本制度,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一是宅基地管理不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只限于土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文和相关政策性文件,操作性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相互之间还不衔接,国家也没有指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宅基地管理缺少规范。

二是宅基地缺乏规划。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上没有预留新的宅基地规划点,没有为发展预留空间,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宅基地管理的需求,致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很难衔接。

三是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面积大,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现象普遍。我区农村宅基地总体以自然村落为主,布局分散,30户以下的自然村分布普遍,占地面积大。

四是宅基地管理薄弱。由于前几年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变动较大,乡(镇)国土资源人员少,再加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改革不到位,办公经费不足,我区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乡(镇)政府安排的农村,农业生产工作上,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在基层不落到实处,乡(镇)政府第一把手,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到位,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放松,村民任意占地建房,原有的宅基地退不出来,新的宅基地随意扩张,甚至占用农用地而无人问津。

五是管理方式落后。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程序繁杂重复,效率低下,管得多服务的少。

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农村宅基地管理重审批轻监管,管理缺乏依据,造成宅基地一批了之,越批越多,空闲的宅基地却无人过问,村民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监管人员不能到场监管建设情况,村民超批准面积建设现象严重。七是宅基地流转机制缺失。法律和政策限制宅基地流转,特别是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但又没有农村村民退出宅基地的机制,不但存在大量的隐性流转,而且致使已定居城镇或他乡的居民不能将其合法拥有的宅基地转让出去,使宅基地使用权的权益难以实现,宅基地空置、空心村现象普遍,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宅基地禁止抵押,农民无法通过抵押宅基地在银行进行融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和壮大农村经济等等。宅基地转让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农村宅基地的性质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农民对自己依法获得的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进行转让。但从现在情况看,除了本行政村内相邻户间的调剂和父母与子女间因分家析产以及农户经批准后因客观原因由村委重新安排而发生的流转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流转。由于宅基地的不可交易性,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或者外出打工后,农村的房子都闲置着;另一方面有的农民在城市赚到钱后,在城市里买房的同时,又在农村修建新房,舍弃老宅破屋,进一步扩大了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使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八是农村宅基地违法案件屡屡发生,查处难执行难。符合村庄规划和用地条件的农户,由于种种原因未经批准就建设了房屋,造成违法占地。不符合规划也不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个人抢占宅基地的。由于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编制少,人员不够,很难实施有效监管,对这些违法案件的查处在现实中很难执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又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行又要履行繁琐的程序,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二、完善宅基地制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严格的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户一宅”、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强化宅基地规划在宅基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并细化各类不同地区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明确农民住宅小区即新农村用地标准,明确多余宅基地及宅基地转让、继承、赠予、收回的监管措施,规范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的程序,强化批后监督监管的措施和手段,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充分发挥干预职能,强化宅基地的动态监管和权利保护。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服务人民、方便群众为准则。一是符合条件的,农村村民一次申请即可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证,减少办事环节和重复程序;二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确立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决定权,如果本集体经济组织是村民小组的,原则不需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同意,村民即可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三是建立政府干预制度,防止弱势个体法定的宅基地使用权受到侵害,通过听证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由政府直接批准其宅基地。

(三)明确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桥头堡作用。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到位,在宅基地管理中,必须把国土资源所放在首要位置,无论是宅基地申请的受理、初审、证书送达,还是宅基地面积的丈量、确认、纠纷的调处、权力的保护、宅基地的日常管理等都必须发挥国土资源管理所的作用,并在法律上予明确规定,从而确立国土资源管理所在土地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为其依法行政,发挥管理作用提供法律依据。

(四)必须依法加强各级政府第一把手责任制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依法追究责任制度。

三、创新制度、强力改革宅基地管理落后的对策(一)加快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一是建立农村宅基地规划制度。把宅基地规划作为宅基地管理的基础,明确农村宅基地规划的内容和法律地位。各居民点内各户宅基地的位置和界址范围,拟调整、控制、整治、新建的宅基地及居民点的布局、利用方案,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经批准的农村宅基地规划作为审批农村宅基地的依据,发挥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

二是确定宅基地登记生效制度。现行的宅基地登记是一种登记对抗原则,即不登记权力仍然有效,但登记了可以对抗第三人,物权法在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中首次规定了登记生效原则,而对宅基地管理则没有规定登记是对抗还是生效,为便于宅基地管理,强化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意识,充分发挥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宅基地登记也应当按照物权法管理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生效原则的规定,确立宅基地登记生效制度,规定不登记的法律后果。

三是建立农民住宅小区用地制度。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农民集中居住,应当允许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兴建农民住宅小区,向本乡(镇)农民出售,建立农民住宅小区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制度,明确建设农民住宅小区的条件和范围,规范建设农民住宅小区的用地及办理宅基地使用权证的程序等。

四是建立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计划专项指标制度,确保宅基地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落到实处。针对宅基地审批的不确定性和宗地的分散性,改革现行的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批次审批办法,实行先批后核,即每年年初在具体的宅基地宗地地块未落实的情况,地,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专项计划指标里,申请宅基地农转用计划指标,经批准后当年内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在年终上报核实,以解决申请宅基地无农转用计划而长期无法批准农民未批先用,以及每家每户单独分散申请难以一次批准等问题。

(二)、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行政。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农村特别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用地意识。要切实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发挥村级土地信息员(协管员)的作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对乱占乱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国土、建设、纪检监察,公安,法院等多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大家管大家用的浓厚氛围,形成执法合力,坚决依法查处。

(三)深入开展调查清理工作,规范和保护农民建房行为。要以开展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为契机,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要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要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未利用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地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

(四)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

立足内涵挖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宅基地集居化建设。根据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客观要求,科学预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用地规模。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专项资金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从严控制村庄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通过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统筹安排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用地,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和村容村貌。

要明确旧村改造腾退土地的产权界定、处置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充分考虑农民土地补偿腾退土地收益,让农民真正从中获益。严禁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借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旧村改造的名义,利用腾退土地从事房地产开发,规避建设用地指标的审批与管理。充分考虑土地权益均衡的原则,建立宅基地整理激励机制。参考文献:(1)《土地管理法》

(2)《中国土地》第1期3期10期

(3)《农村宅基地换房流转绩效研究––以天津市华明镇宅基地换房为例》,《小城镇建设》,2008年4期。(4)《集体土地流转与工业用地模式的思考》,《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4)《山东国土资源》 2009 第1期(5)《资源导刊(河南)》 2008 第3期

(6)“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课题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第2期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整理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整理问题及对策

2008-01-31 | 作者:范德种 | 来源: 资源网 | 【大 中 小】【打印】【关闭】

近年来,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乡镇招商引资及集镇发展无用地指标可用;而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改革开放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建设用地呈日益增长态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背后是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可以说农村宅基地管理一直是农村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薄弱环节。农村建设用地缺乏规划,农房分布散乱,布局混乱,沿乡村公路“一字长蛇阵”建新房,致使旧村庄出现大量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形成了“空心村”;规划及监管工作跟不上,违法占地建房未能遏制住;农村无宅基地或宅基地不够农户建房问题得不到解决,影响了农村稳定。时下举国各地吹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角,不少地方正在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改善农村生存环境,集约节约土地;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置换,探索一条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路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缓解用地矛盾,较好处理“吃饭”与“建设”的关系。

一、存在问题

1、居民点布局零乱。笔者对A县几个镇农村宅基地进行调查发现,A县乡镇多属典型江南圩区,村居沿圩埂发展,其中不乏砖瓦结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南农村农宅绝大多数是土坯房;八十年代少部分农民建瓦房;时至今日低矮破旧的土砖瓦房逐渐减少,被欧式风格的新型房屋替代。农民建房是先富先建,后富后建,经济困难无钱建,村民建房随意,村民建房未批先建,少批多占、一户两宅现象突出。旧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历史上缺乏规划,呈满天星分布,造成村庄布局零乱不堪,农村居民点内各类用地交叉分布,村民建房布局零乱,如犬牙交错,建设用地与农用地杂乱分布,村内公共设施无法合理布局影响了农村生活环境状况的提高和城镇化的进程。

2、内部闲置。宅基地为农民集体组织所有,作为一种福利分配给农民使用。但超占、多占有一定历史积习。在农村不少农民认为宅基地私有,谁先霸到是谁的,甚至抢占村内公共通道。村庄规划滞后,大多数不能很好地指导村庄建设,盲目建设、乱占乱建。同时基层土地执法中存在“软肋”,农民违法超占、圈占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及时制止和处罚。农民富裕后建房弃旧建新未及时退宅还耕,因老村庄公共设施缺乏,不方便生产生活,时下农建房像“摊大饼”向村庄外围发展或是沿乡村公路“线状爬”,农民弃旧建新占用交通要道口土质肥沃、生产设施好的农田。村庄内破旧,而村庄四周公路新房林立,造成土地浪费,形成内糠外光的“空心村”。

3、户均用地参差不一。千百年来小而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农民建房时每户分散,且农民建房贪大求洋,主房、晒场、厨房等一应俱全,根据《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规定》,A镇的农村集镇和圩区宅基地每户不超过160平方米,本次对T镇22个村调查发现有18个村,宅基地面积超过省规定宅基地标准及该县《村镇规划标准》中规划户均用地120平方米。村最高户均用地标准为346.4平方米,村最低户均用地标准为72.2平方米,两比为4.8倍,悬殊大。

二、原因

农民思想认识——错误

农民建新不愿意交旧宅基地其原因有,认为宅基地是祖上传下来不能在自己手里丢了;另外农民旧思想作崇,狭隘地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空余宅基地宁可空了也不愿意让他人建设。这与土地法律宣传缺乏有关。生活富足起来的农民住房求宽敞、图方便,错误的思想导致错误的行动,本着“要想富,临公路”任意在乡村公路建设,导致“满眼新房不见新新村”。

村镇规划——滞后

不少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十分注重新房整齐划一,但长期以来村镇规划滞后缺乏科学性没能很好地指导农民建房。目前,农民生活状况套用一首老歌,“再也不是旧模样了”,农民是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富裕后的农民舍得花钱用于建房。但就时下农民建房经济承受能力是“十个手指伸出有长短”,是“出水荷花有深浅”。农民建房是先富先建,后富后建,造成村内房屋朝向不一,杂乱横陈。在农村宅基地整理中废弃房、旧房拆迁难度很大。据笔者对某村16户64人农宅调查,房屋成新度为,旧房占75%,较新12%,新的占13%。农民建新房旧房给老年人住,对于宅基地整理,旧房拆迁没有补偿农民不愿拆,新房不肯拆。另外拆除农民原先居住的房屋要异地建设,但二轮土地承包后村里没公共设施用地预留地。这样统一规划实施难。

整理拆迁资金——短缺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件好事,但要办成百姓盛赞的“民心工程”,需要资金支撑。征拆中对农民补偿安置,中心村或基层村基础设施配套都需资金。目前,乡镇及村集体筹资难。乡镇是吃饭型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是捉襟见肘。在没有项目资金带动下,这使农村宅基地整理出现两难境地,没有征拆补偿或补偿不到位,农民不乐意,征拆积极性不高;要使农民支持宅基地整理,是百家姓里缺第二位——缺钱,无钱农村宅基地整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基层建房管理部门关系未理顺,工作——掣肘

随着乡镇合并后,区域变大,合并乡镇后,新设镇往往由原先几个乡镇合并组成,管理区域也相对大了,基层国土员配置还很少,每个基层国土员要管理十多平方公里,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另外,不少地方国土所刚刚上划,国土所、村镇建设办人员处于“磨合期”,建设办认为国土所人员上划端上“皇粮”可高枕无忧,而自己处在乡镇管理之中,执法硬不起来腰杆。有的碍于人情消极对待,影响了土地管理工作及时、有效开展。乡镇区划调整,交通偏远等因素,管理上常常是鞭长莫及,造成土地管理上的漏洞,给违法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一些农民瞅准管理上“空档”,违规建房。但对超占、多占,一户两宅,如何缺乏详尽的法律处置措施。另外基层以编制规划,冻结村民建房。规划迟迟未出台,几年农民等不及。这样就要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审批时间,使具备条件的农民合法用地。

三、农村宅基地整理模式构想: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支撑和基础条件。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情况下,现在要转变到存量挖潜上。农村建设用地节地构想:

1、零散自然村合并,建设中心村。是从利于群众生活生产原则出发,通过归并零散村落。在实际操作中,以交通相对便捷,居民点村对集中的地点为中心,辐射带动邻近小村落来此“安营扎寨”以达到从总体上减少小村落数量,进而对腾出的小村落、分散村落进行整理,既可新增一定耕地,又使零散局面得以改观,真正实现“双赢”。六郎镇强湾村耕地面积不足3000亩,人口3600人。村两委经过走访,并请县里以六咸、殷强路交汇处为中心,沿路向四周发展作了中心村规划设计,户均建房用地0.2亩,零散居住在蜿蜓2公里的圩埂上农民重点迁移。如今的强湾中心村不仅架通了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还兴建了公厕和农贸市场,聘请了环卫工人。中心村常住人口达1500人,原来的850户村民户均占地0.7亩;而迁到中心村后,户均用地0.2亩;同时村里正抓紧申报土地开发复垦,将迁出的约300亩的空心村进行治理。

2、整村搬迁。从地质灾害、地势低洼、易洪易涝的地区及万亩圩圩堤拆迁控制线内的村庄,因地制宜整体迁出。

3、旧村改造,缩实填空,整治空心村。农民建房弃旧建新,旧房破旧不堪无人居住,村内宅基地闲置。在这其中还有祖上遗留的宅

基地。开展土地整事可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方村镇下元自然村只有10户人家,村界与周边农田相连,一些农民陆续在菖蒲中心村建起楼房,村内形成空心村。合心,全村有15个自然村,700户,2600人,自1996年开始提出对小村落限制发展,要在规划引导,有步骤拆除旧房、危房,优化村庄布局的工作思路,规划了北上、菖蒲、黑鱼坝三个中心村,户均用地0.2亩,5 个空心村仅住户70户,空心村整治,净增耕地1000亩

4、平改楼多层发展模式。村民建房向空间发展,形成立体,占地少、房屋内部功能多,如卫生间、厨房、工具库。石桥村人口0.204万人,18个自然村,平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居住不集中。老基点386人,75 户,房屋90幢,楼房65幢。整治后,今年将达到350户,人口来自奚村、石桥村等万亩达标安置户,吸收石桥村17个自然村村民。

四、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的措施

1、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

农民宅基地使用面超标在农村是个司空见惯的现象。农村居民点分散、农民对宅基地私有观念的错误认识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给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带来一定障碍。因而要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的意义,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宅基地整治的氛围,破除农民思想认识上坚冰,破除宅基地私有观念,树立集体公有意识,为农村宅基地整理扫清思想和认识障碍。

2、科学编制农村宅基地整理规划

可以这样说规划是建设的龙头。目前农民生活富足,建房面积大了,实行计划生育后家庭人口相对于以前大户家庭少了;农民对公共设施要求高了。因而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聘请专家编制村庄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绘制村庄建设发展蓝图。

3、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个渐渐过程,让农民看到整理的好处比硬性赶农民集中要好得多

规划方案完成后,乡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进行讨论,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情况下进行完善在整理过程中,要让农民看到整理的好处比硬性赶农民集中要好得多,整理后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就农民而言,农民对农村宅基地地整理认识不足影响此项”民心工程”开展。农民对中心村进退两难,既希望享受公共设施,又想念故土。农民对旧村庄眷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奏效。集中建设强行将农民搬到一起,实行像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户。这种农户社区管理,增加了农民耕种运输成本,且不利于农民之间交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一个渐渐过程,其思路:

1、对经济发达,靠近集镇的村庄,纳入集镇规划,鼓励建多层新型农民公寓。

2、零星村落控制发展,待房屋自然老化后村民建房统一纳入新区规划。

3、对大村落,可归并附近零星小村落。新农村建设立足于布局合理节约集约土地,又有老村庄整治,积极推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工作。对村庄改造中腾出的土地,复耕经国土部门验收。旧村改造,归并零散村落,可有效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居往水平,增加土地面积,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新农村的美好图景。

4、开展农村建设用地调查

调查各村庄用地、宅基地面积、房屋成新度、闲置土地面积等,从而摸清家底,为农村宅基地整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政府加强被征拆农民利益保障

农村宅基地整理实施过程中不搞强制拆迁,切实维护农民个人合法权益。在宅基地整理中,多考虑老百姓切身关心的问题,并妥

善解决。被调查的16户,在选择“一次性货币安置”还是“房屋安置”的调查中,需要房屋安置的选择达90%的;需要解决生活保障的达80%。因而政府为保证失地农民创业有基础,致富有奔头,房屋拆迁补偿价格上让利于民,且保证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如开展就业岗前培训,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6、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

农民群众的参与,增强了民主意识,保障了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顺利进行。乡村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通过民主议事来解决相关问题。在统一规划下,如何建设,建设什么由农民发言,提高参与度。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理解、支持。

7、要有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宅基地整治中,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其中离不开村集体的协调。村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有着深厚的人缘关系,是矛盾的“减压器”,能处理政府干部处理不好,做不好的事。乡镇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的政策,为此团结有战斗力的班子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保证。

8、要有能支配的启动资金

就目前而言,乡镇财力是吃饭型财政,经济是捉襟见肘。缺乏资金难以调动干群参与积极性,难以安抚民心。因此一是要用好用活国家鼓励开展土地置换政策,实行退宅还耕。二是农村宅基地整理市场化。对村庄征拆进行公开招标,筹措筹措资金。

9、把农村居民点整理后的利益分配与土地整理工作相互联系起来,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激励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优惠政策,鼓励单位、个人投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将通过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划归投资者有限期使用,使用期限一般不少于30年。凡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村,可获得一定数量的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县里全拿走置换的用地指标,乡镇无用地指标而整理积极性主不高。因此,合理分配调剂,多余的公开出让,所得出让金用于拆旧补偿或基础配套建设。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按比例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如新增耕地指标分配机制,激励、调动基层人民政府参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积极性。

10、规范村民建房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基层国土所审查建房用地条件并在村务公开栏和交通要道口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缩短建房审批时间。农民建房从申请到最终送到行政服务中心审批要一、二个月,农民建房时间上等不及。因而要健全公开办事制度,县、乡镇里要将宅基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进行公示,并公开约定办结时间,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闲置土地管理。农民外出打工,姣姣者在城市购房安家置业,农民子女升学等流动现象,致使宅基地空闲。这样不仅浪费了宝贵且有限的土地资源,且加剧社会人多地少矛盾。因而要对旧宅基地进行处置。对旧宅基地,农民申请建房时,必须建新交旧,交由集体统一支配。对收归集体的旧宅基地根据实际和规划情况,或用于分配农民建设,或用于复耕,增加耕地。一进不能交出旧宅基地的,如农村老人居住的,也要签订拆旧协议缴纳保证金,协议规定时间不能及时拆除的用保证金作强制拆除资金。对超占的,用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以遏制农村超占趋势。

推行土地置换政策。建立建新宅交出老宅基地等相关倾斜政策,引导鼓励基层及农民群众在农村宅基地置换中,农民向集镇或在中心村购房后,应限期拆除旧房,退宅还耕,减少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宅基置换按照“一户一宅”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置换。如对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过程中进行退宅还耕的按退一补一原则,在中心村、基层村规划内置换,建筑土地面积与宅基地面积相抵后,余出部分给予一定补偿。

造成农村居民点星罗棋布的格局与多头管理不无关系。乡镇的土地所管理体制上划,目前农村村民建房归属国土所、村镇建设办两个部门管理。基层国土所作为县土局派出机构;与之对应是乡镇成立了村镇建设办。基层国土所主要管理建房农民申请的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预审、村民建房用地勘察及放样;村镇建设办负责村民建房的选址、规划、新建房屋的层高、立面等,而对村民建房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布局缺乏统一管理。此外农民建房是多头请示。因此,基层要成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督促,两部门各司其职。

对农村违法用地,尤其是顶风作案,乱占耕地,针对基层国土所人员少事多的特点,将管理区域划成若干片,实行动态巡查,对突出的违法案件,整合国土执法力量从重从快给予打击。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实行严格管理,确保耕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

结语:农村宅基地整理是件利国利民大事,当然农村宅基地整理工作情况在农村千差万别,不可套用一种模式。新农村建设中农宅不宜太集中,这样不仅资金难以保证,且选择土地平整的地方建设中心村占用良田,得不偿失。集中建设强行将农民搬到一起,实行像城市社区管理居民户。这种农户社区管理,增加了农民耕种运输成本,且不利于农民之间交流。须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农民意愿,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土地供需突出矛盾,实现人和地和谐发展。让农民共享发展权,这样发展才有永不枯竭的源泉,让农村宅基地整理这件“惠民工程”成为农民“放心工程”。

第四篇: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作者:贺润仁 好范文原创投稿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宅基地管理是国土资源管理最基层、最前沿的工作,直接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新农村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集体土地流转等新方针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农村宅基地管理成为

了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一、现状与问题

经过二十余年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农村宅基地管理基本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对于保障农民居住权利、加强耕地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村宅基地本身性质以及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宅基地管理也不断显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表现得比较突出。加快对宅基地管理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与热议的重点,当前有些地区探索实施的一些改革模式也招致评论与争议。归纳起来,当前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建房布局散、乱,用地贪大求全。目前,农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尽管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制订了村庄建设规划,但规划的控管作用并不明显,加上农村村民居住历史就较为分散,受各种因素影响,农民建房选址比较困难,现实当中往往出现公路修到哪、自己的责任田在哪,房屋就盖到哪里的随意现象,造成“满眼新屋却不见新村”。由于农民大多属单门独院选址建房,加上在宅基地供应上现行的是集体所有、农民无偿获得和无偿使用的制度,造成农村宅基地供应上的“大锅饭”,让农民有多占地、占好地的冲动,在占用土地上贪大求全,除修建房屋外,还要修建畜舍、厕所等附属设施,加上房屋四周堆占破坏影响的土地,占地面积往往会突破各地规定的标准。另外,农民图进出方便,各家各户还要独修建道路,这样占用的土地面积就更大了。

2、违法占地现象多,查处屡陷困局。由于受各种观念影响和条件限制以及现实需求与土地法规政策约束之间的矛盾,农民想建、能建的地方难批,能批的地方又建不了或不想建,只能铤而走险;有的相互攀比,一户多基,少批多占;有的私自转让宅基地和买卖房屋;还有的就是能批、能建的地方,农民不等批准“先斩后奏”。这些都导致农村违法建房案件易发多发。在农民建房违法案件查处当中,法律规定只能补办手续或强制拆除,而农民违法所建的房屋按照规定能补办手续的仅为少数,大部分要强制拆除。但真正要拆除农民用大半辈子乃至一辈子心血盖起来的房屋,现实情况中是很难行得通的。正因为违法建房难以拆除到位,违法者形成有恃无恐的心理,造成违法建房恶性循环。

3、流转遭遇瓶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一些在农村拥有宅基地的人,希望能将因各种原因长期空置的房屋给予变现处置。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如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以及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城镇人口和贫困地区的农民希望跨地区、跨城乡购买宅基地,这些年出现的“小产权”房就是鲜例。按照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这些都是明令禁止的,但由于利益等方面的驱使,这些年农村宅基地私自转让和房屋买卖时有发生,自发形成农村宅基地非法流转的隐形市场。加快集体土地管理改革创新,促进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已迫在眉睫。

二、原因剖析

困扰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机制体制方面的原因。

1、现行法规政策欠完善,操作性不强。至今,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只限于土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文和相关政策性文件,数量少,效力层次低。与立法较为完备的城市房地产管理相比,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明显滞后,并且操作性不强。如对农民非法占用土地修建房屋必须予以拆除的规定,在字面上看是极为严肃的,但从多年的执法实践来看,在以人为本的执法环境中,此规定执行难度很大,可操作性不强且难以执行到位,导致村民违法占地建房得不到有效制止。

2、规划管理滞后,农村陋习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在规划管理上普遍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的思想,对农村规划投入很少,大多数乡镇村庄没有规划,导致农村住宅建设无章可循,杂乱无序。总体上来看,农村宅基地只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上确定一个数字规划,与实际差距较大,没有落实到具体村庄和地块的点面上,村庄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普遍缺乏。近些年来,少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虽然搞了规划,但大都不够成熟,有的规划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注重新房整齐划一,而忽视了对旧宅基地的改造利用,造成农民建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另外,农民建房受农村一些陋习的影响十分深远,如农民在修建房屋时,就坐向、看风水、讲龙脉相当盛行,选宅基地不是先请基层国土资源所人员察看,而是先请“风水”先生,“风水”好了就行,哪怕法律禁止也要强行修建,特别是“风水”好的地段甚至出现

抢建现象。

3、执法过于疲软,监管存在缺位越位。虽然近些年来,国家对土地管理的重视程度一度上升,监管政策也相继出台,但在土地执法上,还一直处于“软肋”状态,主要表现在土地强制执行力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能向违法主体下发《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作为一种约束性行政行为,法律法规未赋予土地执法监察人员一些必要的强制执行方面的权力。土地问责过松过软。对农民违法建房大都采取罚款方式变通了结其违法行为,真正拆除违法建筑物、追究法律责任的寥寥可数。在监管问责上,失之过宽,究之过软,起不到应有的警示作用,在基层干部职工心中,对农民建房管理“因公违法”、“法不责众”的心理普遍存在。有些地方土地问责的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突出。在日常监管方面,存在缺位越位的现象,如有些国土资源部门处于唯钱管地的状态,出于部门利益追求和生存考虑,忽视、放松甚至“放纵”农民建房用地管理;有些乡镇政府在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后,对农村土地管理重视不够,履责不到位;有些村干部以土地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越权、越位审批;另外,涉土管理的相关部门在政策衔接和工作步调上也不是很协调有序。

三、工作建议

加强新形势下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必须对当前宅基地本身的性质、功能以及外围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机制体制入手,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宅基地管理方式。

1、健全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要借《土地管理法》修改之机,加快农村宅基地立法工作,国家可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同时要配套建立完善的违法处理、管理收费、失职问责等方面的政策文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措施,使农村宅基地的使用和管理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另外,对现有关于宅基地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要进行修改完善,特别要注重其可操作性,增强法规政策的执行力。

2、加强宅基地规划管理。严格按照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合理布局、改善居住条件、保护耕地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适合农村宅基地发展的村庄建设规划,合理地规划村庄、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创造农民集中成片建房、节约集约用地的平台。要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控制,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用地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宅基地用地标准,把农村宅基地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的耕地面积挂钩,对宅基地实行总量控制。

3、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要加强乡、村、组三级的审核作用,基层国土资源所要全程参与农村宅基地从申请到确权登记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三到场”。要严格控制农村宅基地申请条件,认真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坚决贯彻各地农村宅基地面积规定标准。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对农村村民需要申请宅基地和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要在其所在地的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示。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初始、变更登记工作,对农村宅基地登记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农村宅基地档案建设,推行电子档案管理信息化,充分发挥地籍档案在农村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

4、稳妥推进宅基地流转。要修订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农村住宅产权制度,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宅基地市场体系,让农村宅基地在一定范围区域有序流转,让农民在一定期限内能对宅基地及其上面的住宅享有充分的处置权,建立集体与农户合理的宅基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享有更大的土地收益权利。制定农村宅基地退出和流转的奖励政策,农民主动将空闲的宅基地返还给集体的,地方政府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补偿,对那些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而又主动放弃农村宅基地进城居住的农民,地方政府在购房上给予政策奖励补助。鼓励农民将空闲的宅基地退出来,由集体经济组织再重新分配或者由地方政府规划进行土地整理。

5、加强宅基地日常监管。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结合广大农村实际,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加强对广大农民以及基层干部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大对所谓“风水先生”的教育管理,引导农民依法依规和节约集约用地。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格局,要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通过成立“耕地保护协会”、“宅基地审批集中会审小组”等方面的形式,吸引农民参与到宅基地管理当中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党委、政府要当好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坚强后盾,国土资源部门要担当宅基地管理的“排头兵”,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变一家管为大家管,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格局。

作者:隆回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纪检组长 贺润仁

第五篇:农村宅基地调研报告

浅析改进和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必要性

农村宅基地问题,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村基层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搞好农村宅基地管理,对于节约集体用地和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那么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革和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保障农户的宅基地使用权?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部分乡镇、村进行实地调研。

一、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已经确定了宅基地集体所有、村民使用、审批取得、一户一宅、面积法定、权力登记、不得流转等基本制度,为农村宅基地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高、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和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现行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主要是表现在:

一是宅基地管理不规范。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只限于土地法律法规的个别条文和相关政策性文件,操作性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相互之间还不衔接,国家也没有指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宅基地管理缺少规范。

二是宅基地缺乏规划。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上没有预留新的宅基地规划点,没有为发展预留空间,无法适应新农村建设对宅基地管理的需求,致使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很难衔接。

三是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面积大,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现象普遍。我县农村宅基地总体以自然村落为主,布局分散,30户以下的自然村分布普遍,占地面积大。

四是宅基地管理薄弱,有的地方放任不管。由于前几年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变动较大,再加上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机构改革不到位,我县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经营城镇国有土地、农村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上,对农村宅基地管理放松,村民任意占地建房,原有的宅基地退不出来,新的宅基地随意扩张,甚至占用农用地而无人问津。

五是管理方式落后。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仍然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程序繁杂重复,效率低下,管得多服务的少,更谈不上人性化的管理。

六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农村宅基地管理重审批轻监管,管理缺乏依据,造成宅基地一批了之,越批越多,空闲的宅基地却无人过问。

七是宅基地流转机制缺失。法律和政策限制宅基地流转,特别是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宅基地,但又没有农村村民退出宅基地的机制,不但存在大量的隐性流转,而且致使已定居城镇或他乡的居民不能将其合法拥有的宅基地转让出去,使宅基地使用权的权益难以实现,宅基地空臵、空心村现象普遍,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同时由于宅基地禁止抵押,农民无法通过抵押宅基地在银行进行融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和壮大农村经济等等。

二、完善宅基地制度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建立严格的宅基地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一户一宅”、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强化宅基地规划在宅基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并细化各类不同地区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明确农民住宅小区即新农村用地标准,明确多余宅基地及宅基地转让、继承、赠予、收回的监管措施,规范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的程序,强化批后监督的措施和手段,正确处理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充分发挥干预职能,强化宅基地的动态监管和权利保护。

(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服务人民、方便群众为准则。一是符合条件的,农村村民一次申请即可取得宅基地使用权证,减少环节和重复劳动;二是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确立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宅基地决定权,如果本集体经济组织是村民小组的,则不需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的同意,村民即可向国土资源部门申请。三是建立政府干预制度,防止弱势个体法定的宅基地使用权受到侵害,通过听证形式,对符合条件的村民由政府直接批准其宅基地。

(三)明确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的法律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土地管理中的桥头堡作用。随着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到位,在宅基地管理中,必须把国土资源所放在首要位臵,无论是宅基地申请的受理、初审、证书送达,还是宅基地面积的丈量、确认、纠纷的调处、权力的保护、宅基地的日常管理等都必须发挥国土资源管理所得作用,并在法律上予明确规定,从而确立国土资源管理所在土地管理中的法律地位,为其依法行政,发挥管理作用提供法律依据。

三、创新制度、强力改革落后的宅基地管理方式

一是建立农村宅基地规划制度。把宅基地规划作为宅基地管理的基础,明确农村宅基地规划的内容和法律地位。各居民点内各户宅基地的位臵和界址范围,拟调整、控制、整治、新建的宅基地及居民点的布局、利用方案,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经批准的农村宅基地规划作为审批农村宅基地规划作为审批农村宅基地的依据,发挥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

二是确定宅基地登记生效制度。现行的宅基地登记是一种登记对抗原则,即不登记权力仍然有效,但登记了可以对抗第三人。物权法在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中首次规定了登记生效原则,而对宅基地管理则没有规定登记是对抗还是生效。为便于宅基地管理,强化宅基使用权人的权利意识。充分发挥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宅基地登记也应当按照物权法管理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生效原则的规定,确立宅基地登记生效制度,规定不登记的法律后果。

三是建立农民住宅小区用地制度。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高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鼓励农民集中居住,应当允许在集体建设用地上兴建农民住宅小区,向本乡(镇)农民出售,建立农民住宅小区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制度,明确建设农民住宅小区的条件和范围,规范建设农民住宅小区的用地及办理宅基地使用权证的程序等。

四是建立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计划专项指标制度,确保宅基地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落到实处。针对宅基地审批的不确定性和宗地的分散性,改革现行的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转用批次审批办法,实行先批后核,即每年年初在具体的宅基地宗地地块未落实的情况,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专项计划指标里,申请宅基地农转用计划指标,经批准后当年内落实到具体地块,并在年终上报核实,以解决申请宅基地无农转用计划而长期无法批准农民未批先用,以及每家每户单独分散申请难以一次批准等问题。

五是建立宅基地流转制度。农村宅基地流转有其客观必然性,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靠“堵”的办法禁止交易活动已很不现实,及时正确地进行疏导,实现宅基地有序流转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宪法》第十条第四款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和《物权法》第一百五十三条“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并没有禁止宅基转让行为,而是要求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转让、行使。因此建立宅基地转让、赠予等宅基地流转制度不但不违反宪法和物权法的规定,而且对于农村投融资制度改革和完善,促进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下载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调研对策[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宅基地问题的调研对策[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宅基地矛盾日益突出,因宅基地纠纷引起的农民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农村......

    对加强农村宅基地流转管理的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始终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召开了多次中央全会专题研究农业农村工作。今......

    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创新的调研分析

    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是以农民的生存保障为基础,以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为目标,不是以市场交易为目标而设计的。具有供给对象的特定性、保障性,土地提供的无偿性或低价政策性......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和宅基地建设问题调研报告 市人大农村农业代表专业小组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点和《2007年市人大代表活动安排意见》,农村农业代表专业小组于5月中......

    农村宅基地问题初论

    农村宅基地问题初论 ——兼谈宅基地制度创新 丁 玉 蚌 宅基地使用权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物权形式。当前,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中,特别是《物权法》颁布后的今天,宅基地使用......

    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宅基地确权颁证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天健 赵庆权 在推进成都市统筹城乡实验区建设的进程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是其顺利前进一块不可忽视的基石,从某种程度上讲,......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5篇材料]

    农村宅基地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涛 “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 客观的反应出长期以来宅基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生产生活中最复杂、最棘手的问题。 农村宅基地管理......

    淅川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及退出问题的调研报告

    淅川县农村宅基地管理及退出问题的 调研报告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东北与本省的邓州、内乡、西峡相接,西与陕西省的商南相连,南与湖北省的郧县、老河口市毗邻,辖11个镇,4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