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鑫生态产业开发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顺鑫生态产业开发公司年终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顺鑫生态公司用书面向各位领导作2011工作总结!2011年在紧张和忙碌中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这一年,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也算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
一. 对2011年工作的总结
回顾公司一年来的工作,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总的形势是好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加以改正。一年来,在公司的领导下,全体干部员工围绕公司年初所制定的目标,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2011年,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完善生态公司工程建设及安装机械设备。在此,我代表公司对全体干部员工表示最真挚的谢意!
回顾和总结一年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3月10日安装工厂变压器。现以达到电压稳定的效果。
2.7月—9月作铺路工程及防护墙工程。现已全部完成。
3.9月—11月收购菜籽,共收110吨。同时在工厂内安装各种工厂设备,主要有:贴瓷砖.安装防护栏、安装地板、安装宣传栏、标识牌、安装窗户防盗栏、绿化厂区及安装生活设备,主要有:安装太阳能、卫生间洗澡间内洁具等工作。另外还有机器厂家技术人员安装设备。
4.12月安装配电柜.制作配电柜室.工厂内机器设备统一配漆、安装各种电路、电线、水管。工厂内现已通水通电,基本上达到生产要求。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成绩并不能掩盖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负责工程零件购买不合理、负责建设工程人员未全面负责、建设厂区前未合理布置及实施各种方案未考虑清晰.具体有以下几点:
1.工厂内洗澡间内洁具已冻坏、购买过多的瓷砖。
2.厂区窄小。
3.绿化未达到效果。
4.水管已烧坏。
二2012年主要工作思路
为使我们的企业能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对新的一年的工作做如下安排:
1、2012年2月到3月争取拿到生产许可证及卫生许可证,同时完善工厂去年未完成的一些设备安装,主要是在灌装车间安装设备、化验室和办公室安装设备,以及安装消防设备等。
2、3月开始招聘员工及培训员工。
3、4月—6月,生产及销售。
以上就是2012年前半年的所有安排。
2011年已经过去,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在的2012年正向我们走来。新的一年,万象更新,公司希望各位员工要积极行动起来,团结一心,爱岗敬业,奋力开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为实现公司2012年年度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顺鑫生态产业开发公司
报告人:罗桑巴丹2012年1月12日
第二篇:生态开发公司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生态开发公司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生态开发公司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基本情况
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县黄河北岸康杨电站旁,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是文化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该企业目前是青海省黄河岸边最大的一家民俗文化旅游生态园。200b年开始建设,注册资金为560万元,总占地面积220亩,截止完成投资3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目前拥有员工178人,正式开业,年均实现利润530万元,年均上缴税收56万元,是一家集文化演绎、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会议培训、商务住宿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生态园,可同时接待500人就餐,200多人住宿,并在演
艺大厅配备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自开业以来曾多次承办大型文艺表演、民俗文化表演、不断挖掘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产品,已成为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比评为海东地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被评为青海省首批自驾车营地。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县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b年,于开始营业,主要从事文化演绎、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会议培训、商务住宿等活动,总占地面积220亩目前拥有员工178人,正式开业,年均实现利润530万元,年均上缴税收56万元,该企业的建设保护了黄河周边水域水质和环境,有利于黄河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该企业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大前提下来开发文化项目,通过民俗文化的整理挖掘、研究培训、开发推广,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弘扬了文化的主旋律,使一批内容丰富、体材动人、雅俗共赏、健康向上的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永不流走的乡村文艺人才,促进了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对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谐发展、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
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县牙什尕镇黄河北岸康杨电站旁,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是文化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该生态园是一家集文化演绎、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会议培训、商务住宿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生态园。该企业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满足了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全面体现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理念。
企业所在地县群科镇是一块充满生机
和活力的投资热土。群科镇除回族居民外还有汉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多名族杂居,其中,回汉藏撒拉等民族是镇内的主要民族。历史上,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各个民族都有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宗教、经济、文化、体育、民俗风情各具特色,黄河上游的李家峡、公伯峡、康杨电站与生态园毗邻,这些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企业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积极条件,看回族建筑、品清真小吃、揽民俗风情是来我县游客的一道文化大餐。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和“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方针,确定了把群科新区打造成为青海省最佳人居环境、最优水上乐园、最具特色文化旅游的黄河明珠城镇。
企业发展的目标为建设有浓郁民俗风情的黄河水韵文化旅游生态园。作为多民族群众的一个文化活动较为集中和较具代表性的地区,完全有条件成为集中
宣传推介展示民俗文化的平台和窗口。随着群科新区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民俗文化风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首先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园区内主要建设了生态园宾馆、综合办公楼、生态园长廊、休闲别墅、游泳馆、热带雨林餐饮园、人工生态湖、游船码头、亲水垂钓活动区。特别是注意从功能互补的角度进行设计,让游客感受民俗文化的旅游场所最大化地彰显民俗文化旅游的魅力,使之成为展示民俗旅游乃至青海旅游的一个新园区。
第三篇:生态开发公司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
基本情况
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县黄河北岸康杨电站旁,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是文化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该企业目前是青海省黄河岸边最大的一家民俗文化旅游生态园。200b年开始建设,注册资金为560万元,总占地面积220亩,截止完成投资38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00万元,目前拥有员工178人,正式开
业,年均实现利润530万元,年均上缴税收56万元,是一家集文化演绎、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会议培训、商务住宿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生态园,可同时接待500人就餐,200多人住宿,并在演艺大厅配备了具有专业水准的舞台、灯光、音响设备。自开业以来曾多次承办大型文艺表演、民俗文化表演、不断挖掘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产品,已成为县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比评为海东地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被评为青海省首批自驾车营地。
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经营
情况及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县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b年,于开始营业,主要从事文化演绎、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会议培训、商务住宿等活动,总占地面积220亩目前拥有员工178人,正式开业,年均实现利润530万元,年均上缴税收56万元,该企业的建设保护了黄河周边水域水质和环境,有利于黄河沿岸地区可持续发展,该企业通过合理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的大前提下来开发文化项目,通过民俗文化的整理挖掘、研究培训、开发推广,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传播,弘扬了文化的主旋律,使一批内容丰富、体材动人、雅俗共赏、健康向上的民间艺术得到保护和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永不流走的乡村文艺人才,促进了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对促进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和谐发展、扩大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发展规划及发展战略
县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位于县牙什尕镇黄河北岸康杨电站旁,这里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水资源丰富是文化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该生态园是一家集文化演绎、生态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垂钓、会议培训、商务住宿等为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生态园。该企业自成立以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民俗文化,满足了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全面体现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理念。
企业所在地县群科镇是一块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投资热土。群科镇除回族居民外还有汉族,藏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多名族杂居,其中,回汉藏撒拉等民族是镇内的主要民族。历史上,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各个民族都有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宗教、经济、文化、体育、民俗风情各具特色,黄河上游的李家峡、公伯峡、康杨电站与生态园毗邻,这些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企业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积极条件,看回族建筑、品清真小吃、揽民俗风情是来我县游客的一道文化大餐。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提出了“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和“打基础、兴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工作方针,确定了把群科新区打造成为青海省最佳人居环境、最优水上乐园、最具特色文化旅游的黄河明珠城镇。
企业发展的目标为建设有浓郁民俗风情的黄河水韵文化旅游生态园。作为多民族群众的一个文化活动较为集中和较具代表性的地区,完全有条件成为集中宣传推介展示民俗文化的平台和窗口。随着群科新区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民俗文化风情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首先在目标明确的情况下,园区内主要建设了生态园宾馆、综合办公楼、生态园长廊、休闲别墅、游泳馆、热带雨林餐饮园、人工生态湖、游船码头、亲水垂钓活动区。特别是注意从功能互补的角度进行设计,让游客感受民俗文化的旅游场所最大化地彰显民俗文化旅游的魅力,使之成为展示民俗旅游乃至青海旅游的一个新园区。
第四篇: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管理(Industrial Eco-management)
什么是产业生态管理
产业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管理就是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跨学科的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管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力图平衡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
生态管理的前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末端治理为特征的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应急环境管 理。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兴起的清洁生产,促进了环境污染管理向工艺流程管理过渡,通过对污染物最小排放的环境管理减轻环境的源头压力。九十年代发展起来 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产业生态管理将不同部门和地区之间的资源开发、加工、流通、消费和废弃物再生过程进行系统组合,优化系统结构和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率。
产业生态管理是以生态学的理论观点研究工业生产全过程,研究生产中的资源、产品及废物的代谢规律和耦合调控方法,探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的正面影响的管理手段[2]。
产业生态管理的实质是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将生态资产转化为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转化为社会服务功能。产业生态管理的焦点包括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耦合;物质代谢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生态演替过程的健康程度;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调节功能的强弱和活力,运用系统工程的手段和生态学原理去探讨产业生态系统的动力学机制 和控制论方法,协调产业内部、经济与环境、局部与整体建在时间、空间、数量、结构、序理上复杂的耦合关系,促进物质、质量、信息的高效利用,技术和自然的 充分融合。
产业生态管理的创新
产业生态管理是管理史上的一次深刻革命。首先,它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平衡可持续发展。其次,它意味着一种管理范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线性管理转向非线性管 理(又称循环经济模式)。再次,生态管理非常强调整体性和系统性,要求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利共生,谋求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 态系统协调、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生态效率的创新,二是生态效用创新。
1、变对工业剩余物质的管治管理为预防管理
传统工业对剩余物的管理是管制管理。末端治理就是典型的管治管理。管制管理并不能彻底解决资源 利用问题,不会带来生态效益的提高。工业预防管理模式则是针对工业废弃物质的生产源,通过科学规划生产流程,深度利用生产资源、技术提升生产工艺,力求使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剩余物质能够不断重复使用(可以被不同的生产 程或在不同生产阶段重复利用)。它一方面使剩余物质不退出工业生产,由此减少环境的剩余物质;另一方面加强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更少地利用自然资 源,最终实现资源的有限循环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双重目的。
工业预防管理模式的重点不在排放物而在提高产生这些排放物过程的生产效率。如果将末端治理技术理解为结果管理的话,那么工业预防可以理解为过程管理。它是一种生产过程的整体、系统整合。从而减少剩余物质的危害能力。
2、变单一化的、封闭式的传统产业管理为在产业共生基础上的生态系统管理
传统工业由于过分强调工业的专业化、区域化,企业产品单一化,生产周期过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最终导致各地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布局集中、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系统超载,资源过度开采和浪费严重,工业废弃物大量、集中排放,环境污染严重。
而生态产业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相对封闭性,不仅系统要经常引进和吸收周围环境的先进技术、人才、新材料、新能源等,而且系统内的人流、物流、价值流和能量流应该在整个工业生态系统中按照多种工艺路线合理流动,以互联的方式进行物质能量转换。
生态产业共生体的耦合研究从自然生态系统的系统代谢功能看,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通过 “食物链网”紧密相连,彼此间的物质传输仅需少量能量。而在目前的产业系统中三者基本上是分离的,在物质传输与转换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建立一种高效的生 态产业系统就要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生态设计与建设。在产业系统个体间建立高效和谐的产业物流“供给网”,进行物流的“闭路再循环”。即要 在生态产业系统内的个体间形成一种高效的“食物网”供给关系。生态产业共生体区别于传统的废物交换项目,它不满足于简单地进行一来一往的资源循环,旨在系 统地增加一个地区的总体资源,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回收为重点,形成一体化的资源再生体系作为共生体的支撑。因此,产业生态系统管理就是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从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出发,依据加环增值、增 效或减耗和生产链延长增值原理,运用现代化的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经济措施优化配置组合,建立一个物质和能量多层利用、良性循环且转化效率高、经济效益与 生态效益双赢的工业链网结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丹麦Kalundborg城镇的工业综合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高效、和谐的生态产业共生系统。该共生体并非其是技术的特殊突破,重要的是它极其重视并鼓励企业、政府等建立密切的内部联系。目前该系统包括一个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塑料板 厂、硫酸厂、水泥厂、种植业自然生态系统和园艺,Kalundborg镇的供热系统以及卡伦堡政府。这些企业与政府间建立了颇为创新的生态共生与耦合关 系,他们通过市场交易共享水、气、废气、废物和能源等,并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一方面使得整个镇的废物产生实现了最小化,另一方面,各个系统单元均从相互 合作中,降低了生产成本,直接获得了经济效益。Kalundborg产生共生系统成功地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利润,真正做到经济——环境双赢[3]。
产业生态管理的方法
产业生态管理方法可分为五类:① 面向产品环境管理的方法,即生命周期评价;② 面向绿色产品开发的方法即产品生态设计;③ 面向区域的规划方法生态产业园规划;④ 面向生态产业开发的方法生态产业孵化;⑤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管理。在生态管理的发展历程中,生命周期评价和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标准作为核心方 法和国际重要标准,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1、生命周期评价(LCA)
按照国际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在1990年提出并给予的定义;生命周期评估是一个目标过程,这一 目标过程在于评估涉及到产品、生产或者鉴别能源和资源用途和环境释放活动的环境负荷,以此评价能源和资源的利用、释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冲击,并且评估和提供 改善环境的机会。这些评估包括产品生产活动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还包括提炼原材料、制造、运输、销售、利用(或再利用和维护)、循环和最后处置。
从上述定义可知,对于环境和产品进行生命周期评估不仅仅局限于工业的生产阶段,运用这一方法将评估的领域扩展到生产、流通、消费和资源回收等4个方面。
生命周期评价必须具备环境亲和性、产品耐用性、资源可回收型、产品功能灵活性、产品节能型。因 此,生命周期评价可理解为实现产品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废物最小化,减轻环境的负担;与此同时使工业产品具备相当高程度的生物特征,以此实现“产品生态 化”,最终实现“人造产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的应用:产业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和环境部门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对个人及公众消费行为的引导。
目前,生命周期评价(1ife cydle assessment,LCA)方法已形成了基本的概念框架、技术步骤和系统软件。有关产品生态设计的理论尽管尚不完善,但在实践上发展很快,生命周期设 计(LCD),生命周期工程(LCE),生命周期管理(LCM)为环境而设计(DfE),为拆解而设计(DfD),为再循环而设计(DfR)等一系列新的 设计理念和方法正在成为产业界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2、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
ISO14000是一个系列环境管理标准,它包含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 期评估、环境行为评价及产品中的环境因素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IS0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是管理体系标准(IS014001~ISOl4009),其中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为重要,因为IS014001是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以及审核认证的 准则,是一系列随后标准的基础。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在内部建立并保持一个符合标准的环境管理体系,体系由环境方针、规 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管理评审等5个基本要素构成。实施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组织内部对自身环境行为的约束机制,同时也是系列标准中其他标准的有 效实施,发挥先进环保思想与技术作用的基础,促进组织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组织与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4]。
参考文献
[1]潘祥武,张德贤,王琪.生态管理:传统项目管理应对挑战的新选择[J].管理现代化,2002,(5)
[2]王如松.资源、环境与产业转型的复合生态管理[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2)
[3]苏伦.艾尔克曼,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
[4]周文宗,刘金娥等编著.生态产业与产业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林云莲.产业生态管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新范式[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1期
第五篇: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示范区发展生态产业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围绕三洲杨梅参观线路及集镇交通沿线共720亩,其中:①沿河田——三洲生态景观道(三洲段)全线沿途已征用扣除建设两边空置地块,合计415亩。具体为:汀江东岸280亩,化工厂旁山坳25亩,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兰花基地三角地35亩。②湿地公园往集镇方向110亩。③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
二、实施内容
体现生态富民,利用空置地块借鉴“五朵金花”模式,通过福建农林大结对帮扶,发展生态观光带或产业带。主要种植福建山樱花、紫薇、红色桂花、枫香等观赏类苗木,或连片种植油菜、药用白勺或菊花等。
三、实施计划
第一步进行土壤调查,由县农业局进行土壤取样调查。第二步由农林大学根据土壤调查情况,提出具体产业品种。同时为加快进度,可行项目先上。整个产业安排9月份落实所有项目前期工作,10月份开始动工移植,12月底初具规模。具体考虑如下:
1、湿地公园项目部对面75亩,初步考虑规划为“蝶舞三洲农业生态园”由回乡创业肖贞芳等6个农林大学生建一 1
个蝴蝶园、无土栽培果蔬高优农业园,目前规划方案已做好,合作方式谈好,县农业局帮助道路大棚等基础设施扶持,6个大学生贷款实施。
2、兰花基地35亩和化工厂25亩,初步考虑由县林业局作为苗木基地,种植可供观赏的福建山樱花或紫薇等景观苗木,县林业局正在研究落实。
3、沿河2.2公里280亩,对接农林大服务团队,为三洲镇的土壤、气候、水源、日照、雨量,并给出适合种植的树木、花卉的方案。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大企业进行打造沿河观光带。
4、枣树凹湿地公园往集镇110亩,继续跟踪台商预期投资2个亿的野姜花种植观光项目。
5、东林寺背后(三洲村部往汀江河边)300亩景观花卉种植示范园。目前由三洲村已租赁70亩,还230亩由当地村民进行集中流转。
三、资金方式
1、积极争取市级苗圃项目资金400万(其中75为育苗资金,其它为基建资金),现已下拔100万到县林业局。
2、争取整合全县水保项目资金,尽快在11月小阳春左右可以马上开始大规模花卉苗木种植。
3、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广大花农,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4、探索三洲湿地公园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等模式,为产业发展作一些带动。
四、存在的问题
1、明确发展花卉还是苗木的问题。8月9日,林业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三洲几个地块查看土质,认为三洲现有土质基本为河流冲刷地,土质含沙量过大,较为稀松,固化作用不明显,不适合大面积种植苗木,只适宜种植花卉。因此,苗木产业是否需要还要发展,或者全力发展花卉产业。
2、物流体系的问题。花卉产业考虑采摘后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运抵销售地,三洲现有物流条件较差,花卉产业的市场销售存在隐忧。
3、景观道两边是未来土地升值的最核心地块(均已征地),当前在两边发展花卉苗木产业,租赁时间是否定为10年,待10年后再行开放这些地块。
五、意见建议
建议县政府除已出台相关政策外,针对三洲产业发展出台更优惠的政策,如已征用的免租或贴租等优惠政策。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委会
2013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