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时间:2019-05-12 05:2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第一篇: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部队凝聚力、提高部队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胡主席指出:“要紧密联系部队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召力和战斗力。”这一重要论述,对加强和改进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用不相适应

对“以人为本”关注不够,仍然存在着“工具论”的片面认识。信息时代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注重促进官兵的全面、自由发展。然而,当前有些部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不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潜意识里仍把官兵仅仅看作是执行任务的“工具”,片面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这些“工具”更“听话”。这种认识,一方面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全部功能的科学发挥,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官兵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层次区分”关注不够,仍然存在着“一锅煮”的懈怠思想。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多元的时代。受这一时代特征的影响,部队官兵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追求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独立性、差异性。同时,军队人员客观构成上的层次性,也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突出层次性。然而,当前有些部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视这些特点,在制定教育目标时上下一般粗,存在“官兵同读一本书,三代同听一堂课”的现象。这种无视层次区分的懈怠思想,容易导致以“先进性”代替“广泛性”、用“政治性”取代“科学性”的偏激做法。过高的目标定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大全现象普遍存在,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易于产生抵触情绪。

对“投入产出”关注不够,仍然存在着“粗放型”的观念误区。注重效益是市场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认真处理好的问题。然而,当前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却存在着“重投入不重产出”、“重形式不问效果”的“粗放型”的错误观念,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悬殊、综合效益不强。有的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单纯的工作任务来完成,有的甚至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从表面上看教育没少抓,精力没少用,但真正解决问题、确实“管用”的教育却不很多。

(二)教育内容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不相适应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距官兵思想实际偏“远”。上级下达的教育任务,从全局看针对性是强的,但具体到各个单位,有的与部队实际、官兵思想贴得不近,远水不解近渴。部队驻地的条件不同,各地区官兵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有所区别;担负的任务不同,各单位需要着力抓的重点教育也不一样。对部队实际和官兵思想把握不准不真,思想政治教育就可能是无的放矢。加之上级教育任务指令性过多、统得过死,基层单位如果不善于把上级指示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就会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偏离形势任务需要和官兵思想实际。

教育内容系统性不强,具体活动安排偏“杂”。《政治工作条例》、《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等文件规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安排过多过杂。“教”出多门,层层加码的现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对繁杂的教育任务,基层只能疲于应付,难以顾及质量和效果,甚至出现一堂课讲几个内容的“综合性教育”、一小时算半天的“压缩性教育”。教育内容创造性不强,涵盖实施路径偏“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新情况、新领域,丰富完善教育内容,扩大涵盖面,拓展新路径。然而,当前有的部队的教育内容依然固守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内涵上,涵盖面较窄,不能适应“三个确保”的需要。近年来官兵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经历日趋复杂,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的官兵逐年增多,青年官兵对求知、审美、处事、交往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基层部队的教育内容设置中鲜有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三)教育形式与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现实需要不相适应

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难以满足官兵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需求。当代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更加关注自身价值的实现,竞争、参与意识更加强烈,在交往方式上,注重平等相待,乐于双向交流。然而,当前有些部队的教育者未能正确认识这些特点,依然习惯于运用“一块黑板一支笔,一本讲义一张嘴”的教学方式,采取“我讲你听”的“填鸭式”方法。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与官兵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格格不入,阻断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交流。

传统封闭的教育方法难以满足官兵日益增强的开放意识需求。中青年官兵作为军队人员构成的主体,大都出生或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往往思想比较活跃,眼界比较开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许多部队在教育方法上仍然沿用过去的那种封闭、单调的教育方法,过分依赖课堂教育,对于“走出去、请进来”等开放式的教育较少。这种单纯的“内部循环”、“自我消化”的封闭式教育方法,难以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信息时代改进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树立人本观念,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具主义。军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是教育,所以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即人的成长进步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片面的“工具主义”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真正把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调动官兵的积极性作为基本出发点。要努力贯彻以人为本要求,始终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坚持启发疏导、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统一,促进官兵全面发展。

树立层次观念,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进主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正视官兵构成上的层次性和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性,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只有根据各类人员实际,坚持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才能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功能,又在先进性与广泛性之间形成一定张力,形成后进赶先进,先后并进的理想局面。

树立效益观念,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效益不强的问题。在管理理念上,要确立工作投入与效益产出相统一的观念,遵循教育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客观规律,始终把教育的中心点放在有的放矢地解决思想问题上;在判定标准上,必须摒弃以上级表扬为成绩、以数量代替质量和追求思想表面稳定的观念,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变得看得见、摸得着、过得硬,实现从简单价值判定向战斗力标准转变。

(二)全面认识教育对象,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积极开展平等互动式教育,激发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发挥好“把关人”的作用,同时又要兼顾官兵的接受主体地位,激发其参与教育的积极性。要由过去的“俯视”改为“平视”,拉近与官兵的教育距离;通过传受双方角色的相互转换、信息的不断交流与反馈,搭建起平等交流的平台;采用面对面的互动式教育,使官兵产生积极主动的教育心理与行为,进而自觉地认同、内化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积极开展点面结合式教育,适当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针对当代官兵个体意识不断增强的特点,开展教育时,既要注重整体教育氛围的营造,形成健康积极的军营环境和良好的主流舆论,也要改变过去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的片面做法,在教育中把官兵当作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类”来看待。要在了解掌握官兵个体需要的基础上,针对其个性特点和信息需求开展教育活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努力完善教育内容,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教育内容的设置,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努力扩大涵盖面。要适应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要求,着眼“三个确保”的功能使命,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大纲》,科学规划教育内容设置,统筹安排教育活动实施。要建立和完善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正规秩序,安排部署教育,充分考虑到官兵关注不关注、需要不需要,减少指令性,增强指导性;鼓励基层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具特色的教育。同时,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习现代科技、历史、经济、文学艺术、民族宗教、心理、管理等知识相结合,增加科技和文化知识含量。

教育内容的设置,要落脚到官兵必需必知、实在管用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当坚持要精要管用,紧密结合形势任务和官兵思想实际。要着眼于官兵的全面发展,传授他们迫切想知道的,提供他们急切想学习的,解释他们心中所困惑的。要善于从形势发展变化、部队建设实践和官兵现实思想问题中,捕捉教育主题;从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官兵思想脉搏、尊重官兵现实需要中,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搞什么教育,需要什么教育就设置什么内容,真正做到基层官兵想的就是课堂上讲的、课堂上讲的就是官兵最关注的。

(四)大力创新教育手段,增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积极探索多样互动的教育方式方法,拓宽教育路径。要在努力提高理论灌输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挖掘官兵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增加群众性自我教育的份量。在坚持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作用,搞活开放式教育,开阔官兵视野,熏陶官兵思想。积极借助地方人文资源,组织官兵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打破单纯说教的单一灌输式教育模式,探索多样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积极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效果。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官兵需求,加大教育手段的科技投入,建立完善配套的政治教育信息网络,建立规范的教学资源信息库,开辟网络课堂,组织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育生动、形象、直观,增加教学内容的知识信息量。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技术优势、善于借助现代传媒的教育功能、积极运用网络技术改进教育方法,切实使网络系统、电视音像、报刊杂志等服务于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生动性。

第二篇: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考

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考

刘亚洲少将

从改革开放起,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搞了二十多年,是有成效的,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军实现了教育内容的历史性转换,在转轨时期的军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功不可没。但与军队建设和改革的深入发展仍不适应。我们对成绩不能估价过高,对问题不能看得不透,改革的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大。否则,履行“两个提供”的使命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一、挑 战

我认为,21世纪中叶以前,中国军队有三个问题不可回避:(1)美国加紧推行全球战略和强权政治,把中国作为潜在对手,将长期对我构成军事威胁;(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确定因素增多,军队现代化建设更加紧迫;(3)国家和军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官兵思想必将发生更为深刻的变化。这些问题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和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挑战:

1、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斗争形势需要,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不仅关系到军队的性质,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科索沃之战告诉我们:遏制肢解中国的战略,昨天是一种可能,今天是一种现实。美国早已宣称:要消灭地球上共产制度,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他们对军队的渗透和瓦解,要害是党的领导。在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的错误思潮面前,我们有些同志缺少敏锐性和鉴别力,对其危害缺乏深刻认识。因此,保持在任何情况下党指挥枪的原则不动摇,我们面临严峻考验。

2、如何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迅猛发展,为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提供持续足够的精神动力。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超乎想象。我军武器装备已与美军形成隔代差距。要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敌人,只能靠智慧和精神。现在的困难是,士气的调动,受到了武器装备巨大落差的制约。我们也在研制和引进新装备,但由于有时把训练安全看得过重,以事故定乾坤,限制了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制约了武器装备最佳性能的发挥。同时,现在的政治工作有时过于繁琐,中看不中用,离实战需要太远。现代战争,战机稍纵即逝,政治工作必须着眼特点,坚持平战结合,实在管用。这样,一旦发生战争,就能拿得出,用得上,发挥最大威力。

3、如何适应民主发展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保证军队思想的先进和纯洁。社会民主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调查8个师旅级单位367名官兵,三分之二对此表示认同,三分之二认为努力工作首先想到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趋利避害,顺之则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问题是利如何趋,害如何避。现在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呈现出相互激荡的局面,思想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异常复杂、激烈。面对这种情况,军队未来思想文化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占领与反占领、争夺与反争夺的斗争将会更加激烈。

二、现 状

我们对教育寄予了太高的期望,结果往往令人失望。指望教育解决所有思想问题是不现实的。思想方法问题等可以通过教育解决,政策制度不合理带来的思想问题,仅靠教育解决不了。邓小平讲:改革“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面对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军队,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教育的功效却不足以承担与如此重大的改革任务相适应的使命。突出问题是:

1教育理念、机制陈旧。过去的教育理念建立在“砸烂旧世界”基础之上,而旧秩序弊端和不合理性十分明显,新旧社会两重天的对比,反差很大,让人容易接受。现在的教育理念以“建设新世界”为目的,而现实社会充满了矛盾和问题,把间接了解的西方发达的民主制度和经济制度,与我们社会转型期直接体验的种种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严重的腐败现象对比,使人难以接受。要让官兵在这种复杂条件下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挣脱传统羁绊,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我们的教育机制形成于战争年代,定型于计划经济时期,曾有过巨大作用,但今天远远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得过死,抓得过细,直接损害了教育效果。

2教育目标高而不实。教育目标应该实事求是,着眼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遵循官兵成长进步规律,而不能片面求高,上下一般粗。这种“克隆”式的教育危害无穷:(1)欲速而不达。忽视官兵的层次差别,脱离其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把培养目标当成教育起点,用理想化的愿望塑造官兵,要求每一名官兵都成为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这是不可能的。调查表明,近三分之一的官兵认为教育脱离实际。(2)损害教育形象。过高的教育目标导致教育者讲大话、空话、违心话。久而久之,官兵对教育失去信任,戏称为“耍嘴皮子”、“培养傻子”,内心深处对教育产生一种逆反心理。(3)导致“双面人格”。更深层次讲,高而不实的目标迫使教育者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调查显示,153%的官兵认为,教育者自身形象不好。这就为人格上的两面性提供了“温床”。这种“双面人格”,难免不会演化成政治上的变节。

3教育不得要领。表现有三:(1)内容杂。“教育是个筐,什么东西都装”。这些年,遇大事搞教育,首先指示、下发文电搞教育,大项工作还搞配合教育。年初制定的计划不断被新的形势任务打破,使教育永远滞后于形势任务的变化,缺乏基本的稳定性。虽然教育时间增加不少,教育质量和效果却没有同步增长。(2)秩序乱。本该由国民教育完成的内容,放到部队来搞;本该由决策层掌握的事,却拿来教育部队;本来是指导性的教育,变成指令性教育;本来是特定范围的教育,却搞成全局性教育,经常让基层感到无所适从。(3)方法死。信息时代,官兵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教育方式方法仍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上,我说你听,强行灌输,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反正课上了,任务完成了,信不信由你。调查中,官兵把方法不灵活归结为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实不为过。

4教育者素质低。六成多的调查对象对此表示认同。现在军政干部学历倒挂、知识倒挂的矛盾突出。过去是最优秀的干部当指导员,现在是知识业务水平低的改政工。还有一些由志愿兵转干而来,文化基础差,明显缺乏后劲,搞教育,简单问题讲不透,通俗道理说不明,经常是台上讲的不如台下坐的,让听课者没法相信,效果可想而知。

5被教育者素质差异大。现在的基层干部,绝大多数经过院校培训,政治、道德、文化素质说得过去。战士却不敢恭维。过去是最优秀的青年参军,现在是考不上学,赚不到钱,找不到路,才奔军营。许多高、初中生名不符实,甚至混进了个别社会渣子。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6形式主义严重。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到处可见。现在基层确有一些搞形式主义的能工巧匠,把相当精力用在“迎接”上级检查,装点门面上。汇报情况头头是道,各种登记无懈可击,教案笔记精美工整,教育效果却很糟糕。有的工作没展开,经验就已出来。形式主义原因之一,谁都不想默默无闻,谁都怕出问题。出了问题,上级首先从教育上找原因。因此,一旦发生问题,就想方设法遮遮掩掩,甚至弄虚作假,惟恐上级查出教育不落实。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子在领导,在机关。现在不少领导和机关,工作干劲一流,挖空心思搞“创意”。不管作用有多大,不管是否能承受,文件指示照发,督促检查照抓,导致了形式主义泛滥。

三、对 策

问题和矛盾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麻木和回避都没有出路。政治教育改革必须从过去的实践中获取启迪,从开放的社会中赢得支撑,从未来的发展中寻找方向。

(一)建立理性观念。观念理性与否,决定着改革的成败。通常的规律是这样的:理性的观念,无论新与旧,都能推动改革进程,非理性的观念必然阻碍改革进程。新形势下,有几种理性观念必须树立:

1人本观念。这是教育最重要的观念。军人也是自然人、社会人。教育必须全面地培养人、塑造人。现在的政治教育,一方面太单一,从政治到政治,官兵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需求受到扼制,抹杀了个性;另一方面,硬性灌输,不尊重官兵的民主权利,影响了官兵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政治教育首先是教育,必须遵循教育基本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的成长进步规律。因此,政治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人”来进行,要在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上教育人。这是搞好政治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开放观念。中国军队是一支农民本色很浓的军队。相当一部分军官来自农民家庭,又不能自觉摆脱农民意识。思维的封闭性局限着我们对新事物的认可和接受。开放的时代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需要开放的观念。思维的开放才是根本的开放。我们要用开放的态度面对开放的世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教育思想和方法手段。这样,才会开辟新道路,进入新境界。

3效益观念。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悬殊。中国军队政工干部队伍之大,在世界上绝无仅有。精力、人力、物力投入之多,也无人可比。但是,有时一个文件能解决的事,却用一个会议来解决;几个电话能解决的问题,却要下一群工作组。文山会海,洛阳纸贵。教育也要讲投入与产出,要改变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人海战术,用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效。

4内动观念。一切由群众参与的思想改造活动,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条是群众实际的需要,而不是我们脑子里幻想出的需要;一条是群众的自愿,由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他们下决心。这就是内动。这个道理毛泽东最懂,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未必都能深刻领会。有的搞教育大包大揽,不问群众痛痒和能否接受。有的违背教育规律,督导代替指导。树立内动观念,就是要把党的意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摸清群众的脉搏,尊重群众的意愿,相信群众的智慧,使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活动。

(二)改革教育机制。教育的弊端,根子在机制。机制不改革,现状难改变。我认为:机制改革要着眼提供动力,增强活力,重点贯穿三条原则。

1抓大放小。这些年,各级对下级和基层总不放心,对教育想得很“全”,抓得很“细”,习惯一竿子捅到底,把本该生机勃勃的教育搞得铁板一块,死气沉沉。抓大放小,就是真正按职责想全局、抓大事,还权基层,搞活基层。解决这个问题,至少需要建立两个制度:(1)教育职权限定制度。坚决纠正不按职办事、越俎代庖,为基层添忙乱的行为,并追究相关责任。(2)教育计划反向确立制度。改变教育安排脱离实际,主观随意性大的倾向,实现教育安排模式转变:变从上至下单一确定为自下而上逐级报批,变上级指令为目标引导。总部按义务兵、士官、干部,分层次确定可实现教育目标,制定颁发政治教育大纲;部队围绕教育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使基层享有充分的教育自主权,体现自身特点和需要。

2启动内需。就是要通过改革,激发教育对象的内在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两个方面把握:第一,利益驱动。教育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运用利益杠杆,调动官兵参加教育的积极性。可借鉴评职称分级考外语的做法,实施升级考核,并与职级晋升和岗位变换挂钩。第二,兴趣驱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抓住官兵的兴趣点开展教育。我看,成立讲师团是个好办法。讲师团可以集中专门人才,利用现代化手段,把深奥的理论讲得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仪式教育也值得很好研究。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信念,凝结在简短、庄严的仪式中,定期举行,让官兵在圣洁的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境界。

3突出特色。军队政治教育要为“打得赢”提供保证,必须突出自身特色。一是适应现代战争特点,做到快速高效。必须建立一套高效的运行机制,确保上级指示能迅速传达到每个官兵。我认为,把军队报纸扩版是个办法。每天出个政治教育专版,刊登不保密的教育通知、提纲、资料、信息等。同时,大力发展闭路电视和教育信息网络。能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发布的通知,就不必另发文件。二是突出军人职业特点。从当兵第一天起,就要告诉大家“当兵不习武,干脆别入伍”。军队要时刻准备打仗。一支缺乏战争意识的军队打不了胜仗。培养官兵的职能意识、战争意识和尚武精神,是军队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确保军队职能教育能够固定下来,长期坚持不懈。

4体现服务。这几年,各级都在强调为基层服务,但是,指导少,包办多;服务少,添乱多。要真正体现服务,关键是完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一套以转变作风为目的,以狠刹形式主义为重点的考核机关的制度。通过上级考核和基层评议,引导机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确实变服务上级为服务部队,变服务自我为服务基层,少给基层添忙乱。

(三)教育社会化。这是军队教育发展的必然。关门搞教育只能是死路一条。那种孤芳自赏、盲目排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可能给教育带来活力。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两个方面的巨大收获,一方面是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前者被充分接受,对后者积极的东西认知不足,消极的东西看得过重,结果是:思想跟不上潮流,教育滞后于社会。出路是走向社会化。

1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我赞同大教育观念。所谓的大教育,是指整体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价值,综合利用一切有利于达到教育目的的内容、渠道、方法、手段。要按照现代社会信息传递规律,全面把握官兵的需求,科学调节和使用信息资源,全方位服务于教育目的,形成系统的教育网络。军队教育要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到大教育的转变,这是个趋势。需要认真摸索,把握规律,形成理论,大胆实践。

2加速与社会接轨。军队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面向社会,融入社会,实现三个接轨:(1)思想接轨。我们要在保持军队特色的同时,积极学习借鉴社会先进教育思想,使我们的教育理念保持先进,跟上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跟上社会发展需要。(2)体系接轨。军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延续和深化。国民教育已经解决的问题,军队教育没有必要重复。同时,军队教育要着眼官兵走向社会的需要,兼顾社会需求,在内容和方法上与社会接轨。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向高,循序渐进,系统展开。(3)人才接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些年,不少干部被送到地方院校和国外深造,但政工干部罕见。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视野,禁锢了思想,制约了教育人才成长。要舍得把年轻优秀的政工干部送出深造,吸收地方优秀的政工人才,提高教育起点,增强教育改革活力。

3走在前列。走在前列的过程,是部队思想道德建设融入社会、体现先进的过程。可以说,在中国,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是经过军队的实践逐步形成、确立,并由军队带进城,推广到全国的。在战争年代具有很强的先进性、示范性、代表性。随着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发展生产力已成为根本任务,军队建设也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文化,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责任,军队要走在前列就必须不断吸收社会营养,充实和完善自己。也就是:吸收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形成军队特色的思想道德文化体系,发挥军队自身的优势,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挥辐射和影响作用,体现先进性。

第三篇:关于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对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村的思想工作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物质和精神建设,而且关系着整个转型的成败。当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还很薄弱,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产生。如何突破这些问题,正确分析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在我国农村和社会迅速发展同时,我国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影响或改变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原有的格局。

一、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结构分化,规章制度缺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的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也跟着改变,这就造成了在农村农民的结构也在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依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已经划分成不同的阶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同时,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革,农民的社会活动空间更为广阔,人员流动越来越快。许多青壮年农民长年在外打工,使教育对象主体的很大一部分长期脱离组织,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区”。这些都造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题的差异性变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统一开展。

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内容陈旧

当前农村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工作零散,从事基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配备不足,多为基层干部兼职,这些同志虽有工作经验,但大多程度低,理论素养差,很难胜任复杂多样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又舍不得投入,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落后,教育设备陈旧,导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陷入窘迫的境地。

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不齐,方法落伍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不齐,方法落伍,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认知不到位。多数人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习文件精神,学习基本理论,就是开展几项活动,举办几场晚会,流于形式,可有可无;其次,方法不得当。少数基层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较差,对群众态度蛮横,不讲道理。遇到困难和问题却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再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许多地方开展某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般都是以会议贯彻会议,检查督导也无非是做表面文章,造、制版面、编汇报,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抓具体落实。最后,针对性不强,缺乏系统性、前腑性的研究。只沿袭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方式,不不研究,唯道理而论。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更不能深入农民内心,对他们的思想认识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浮在表面,收效甚微。

二、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农村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多样化,使群众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差异性进一步增强,涉及群众利益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与此同时,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实,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邪教和黄赌的社会丑恶想象沉渣泛起;有些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农民在阶层分化、职业变化、思想多元化等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客观上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加大。

2.“政策之治”的改革开放路径,违背了普遍游戏原则

中国所走的改革开放是一条“政策之治”的道路,政策指到哪,改革开放的路径就走到哪。国家的宏观调控在改革开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直以来,国家都是在通过补给的政策,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这虽然加快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但也让农业发展滞后,造成农村农民思想上的不平衡,“三农”问题一步步的凸显出来。这种改革开放的路径违背了“普遍游戏”的原则,影响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和理论方法的滞后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在功能和权威方面,都存在弱化的趋势,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组织支撑乏力,同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也很不完善,这些都影响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滞后,工作方法和工作载体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农村变化的新形势,难以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正确的,在实践中从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方法和思路不能与时俱进,生搬硬套,按部就班沿用常规工作方法,空洞说教的多,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的少。理论上的滞后,实践中的不求创新,日积月累,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在今天面临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的新课题。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策

在转型的新时期,我们要积极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农村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建设新农村的战略构想,着眼于稳定农村改革开放的大局,着眼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着眼于提高农民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以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政府加大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资金和人才投入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政策的诱导和、物力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新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变。加强农村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好思想工作的根本前提。农村各级党组织首先要在政治上加强领导,业务上进行指导,组织上不断健全、完善。要动员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广泛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建立起多触角、多成分、多功能的村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触角可以伸张到农村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资金的来源可由政府拨付,也可积极争取热心于农村发展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运行。.2.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制度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当中,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开展状况。在现阶段,努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缩小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农民之间的贫富差距,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构想是脱离的肉体的灵魂,落不到实处。这也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一条。

3.注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农村政治思想工作者的素质

当前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都是应对政策号召的需要,流于形式和表面工作,很少能落于实处。转型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搞简单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只有坚持理论联系群众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农民的需要相结合,才能由虚化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4.充实政治思想工作内容,完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机制

当前对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的不完善、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是一个致命伤。要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良性运行,必须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考核监督机制、激励惩罚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预警机制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制定教育的计划和措施,避免思想政治教育走过场、走形式。只有建立了较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靠保障,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利用大众化载体,创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

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继承发展原有一些好的传统的方法的同时,还要根据新时期发展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不拘形式,大胆创新,力争多样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农村实际,以新颖的形式吸引群众,如利用广播、戏曲、录像、影碟、黑板报等喜闻乐见、农民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教育。同时要创新各种教育载体,以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对农民群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使农民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以达到培养农民对科技兴趣和提高他们科学素养的目的,从而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此外,还要根据农村居民年龄、职业、所受教育等差异,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搞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之,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为农民群众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各种思潮的侵入,尤其是当前西方的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潮泥沙惧下。这些整理思想,对于本身文化素质就不高的农民而言,难以用理性的思维进行分辨,导致一些农民被误导,他们没有把这些思想和中国的国情结合起来进行斟酌,被一味的蒙蔽。这对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很大。转型时期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面广、线长、重难点多,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基层是个大阵地,农民的教育是个大课题,它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中国社会的革新进步一项重要使命,如果没用充分的准备和完善的机制处理措施,那么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及时的意识到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的加以解决并建立起一套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那么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就一定能提高上来的。

第四篇: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对策

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对策

摘 要: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官兵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正确审视和解决影响官兵思想观念的外部因素,是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创新的前提。本文着重分析了军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给官兵带来的思想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于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在这里、他指明了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重视面临的客观环境,认真分析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各种因素。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一定要重视军队思想建设面临的客观环境及其对官兵产生的影响,才有可能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那么,当前军队思想建设面临着一个怎样的外部环境呢?在这种环境下官兵思想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呢?

1、国家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变化,带来官兵思想活动的多元性。江泽民指出:“中国的改革,就其引起的经济社会变革的程度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必然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巨大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方针指引下,从农村到城市,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个体经济应运而生,形成了从未有过去的经济成分的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原来的“铁饭碗”和“大锅饭”被打破了,相对平均的收入在改革开放中拉大了差距,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官兵思想活动的多元性随着经济活动的多样化也应运而生。其表现形式,既有正确的、先进的、新生的、开拓的、进取的等各种进步向上的思想观念,又有守旧的、僵化的、错误的、拜金的、享乐的、自私的等各种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官兵思想活动的多元性也随之发展,特别是追求个性、追求个人利益的倾向在增强,加上市场经济本身的效应,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多样化相适应的新的思想道德观念。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道德规范去要求、约束官兵当今的思想多元性,其作用已经减弱。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新形势下官兵思想活动的特点,在指导思想一元化的前提下,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建设的新方法,开辟新途径,总结新经验,推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发展。

2地方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引起了人们对自由择业的思考,带来官兵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就业形式单一,且一旦就业,终身不变。在农村,除了农田集体劳动外,不允许个人从事副业生产和外出打工;在城镇,除了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劳动,也不允许个人在空余时间从事有收入的社会劳动。对于军人而言,择业无需个人考虑,一切由组织决定,反映在官兵思想活动中的特点,自然是依赖性、等待性、保守性和僵化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官兵第二次就业面临的是市场竞争、自主择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官兵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重新选择自己发展的路子。于是,官兵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择业意识等,随着社会就业岗位多变性、不可预测性和就业形式的多样性而得到不断的增强。出于对今后择业的考虑,促进官兵思想活动从封闭性走向独立性,从依赖性走向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官兵独立意识获得增强。但必须看到,官兵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并不等于思想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对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树立,对非正确、非科学的思想耍加强教育,及时给予纠正,使之发展成为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对军队稳定、对国家现代化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有利的思维方式。

3.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人们对个体行为方式的改变,带来官兵思想活动的多变性。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生产方式逐步朝着知识化、无形化、网络化、协调化的方面发展。社会实践方式的改变带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从过去的那种“日出而劳,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朝着自主化、快速化、个性化、教育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方式.不仅使人们的劳动方式改变,收入改变,而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这种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势必加速了官兵思想活动的变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新时期官兵思想活动的多变性的特点,探索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办法,用各种新颖的形式和新鲜的、科学的政治思想观点去影响官兵的思想,进而去影响官兵的行为,使“生命线”充满生机与活力。

4.国际环境和国际斗争的复杂性,造成了人们对社会发展的不同看法,带来官兵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国际政治多元化,全球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流,各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传播.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官兵接受的信息,不管是健康的还是有害的,都涌入他们的听、视觉之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利用各种手段和渠道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这种国际形势下,官兵思想认识的差异性是自然的,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一事实,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要积极有效地抵御“西化”、“分化”图谋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用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官兵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大量的是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观念的差异,属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官兵思想的多层次性,造成他们对事物、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认识或看法。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任务就是要转化官兵不正确的思想,转变僵化的不适应改革开放的观念,使之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同心协力地为完成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5.现代科技媒体信息的多样化,引发了各种社会思潮的碰撞,带来官兵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现代科技突飞猛进,促进宣传媒体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呈现复杂的局面。由于大量信息的传播,各种文化的交流,各种思想的碰撞,官兵思想活动的“选择性”表现为“接受性”。不是接受新生的、向上的东西,就是接受旧朽的、落后的东西;不是接受马克思主义,就是接受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但是,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科学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必然会去占领,从来没有“真空之地”。因此,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紧紧围绕我国社会思想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加强引导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提高官兵的辨别能力,分清是非,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整个社会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呈现出新的矛盾和问题。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少数人思想迷惘,对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前途感到难以把握。因此,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及时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变化,紧紧抓住官兵思想活动的新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

面对崭新的外部环境,迫切要求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相应地加强和改进。那么,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又应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呢? 1. 用科学理论武装人。邓小平理论作为新时期全党的指导思想已被写进 了党章和宪法。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因为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同当代中国实际密切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正是邓小于理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做好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广大官兵。只有高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强大的里论武装人除了要有严格的制度做:到五个结合;读原著与听辅导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小组研讨与大会交流相结合、自觉学习与适当奖励相结全。总之,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既要风风火火地形成气候,又要扎扎实实地收到效果,使广大官兵真正从邓小平理论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2、以真挚的情感关心人。有的政工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给人留下印象多 是谈心、说教和批评之类。这些方法虽然也有它的必要性和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往往使广大官兵对思想政治工作敬而远之。在新形势下,官兵思想上产生的一些新变化又容易使人疏忽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以真诚的情感关心人入手,让官兵认识到政工干部做思想政冶工作是与官兵交知心朋友。在关心官兵过程中了解各类不同官兵想些什么、喜欢什么和需要什么,特别是实际问题和困难更需要切实关心并帮助解决。,正如有些同志讲的:“现在做思想政治工作,只去讲那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行了,官兵们最知道炕头炕梢哪头热。你关心他,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困难,思想政治工作就做到家了。”

3、用先进的典型激励人。我军历来重视典型的示范作用。思想政治工作 手中没有典型,工作就缺乏说服力。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难度,就更加需要重视典型的作用。手中没有典型、也就是说明思想政治工作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无论集体典型还是个人典型都是分层次的,上有全军的典型,下有单位的典型。不同时代又会造就不同时代的典型。各级政工干部要注意培养全军的先进典型,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本单位的先进典型。其实,本单位的典型,由于是在条件相同情况下产生的,所以更具有说服力。各级政工干部都应该把培养和树立典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能因为有了高层次的典型,就忽略了抓自己的典型。

4、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官兵的思想是复杂和多变的。任何一种思想的形成和变化决不可能只靠几次谈话和宣传一二个典型就能决定的,而是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必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影响和教育广大官兵。近年地方的一些经验值得军队借鉴。如由中宣部等众多部门组织的三下乡、送温暖、心连心、手拉手、希望工程、志愿者、青年文明号、五好家庭、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军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多层面吸引、影响和教育了广大群众;又如一些地方机关单位开展“单位包乡、处室联村、党员连户”的扶贫工作,开展与百家企业、万名职工结对子、交朋友活动等,也使广大干部受到很多启发和教育。许多部队也结合实际采取子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官兵产生了无形的教育和影响。这些对广大官兵具有很大吸引力的活动都会产生增强凝聚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又使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5.用高素质的队伍带动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有没有战斗力除了各级领导重视之外主要看政工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军队各级政工干部多数是比较好的。现在,除了纠正对新形势下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作用认识不足、为难情绪较大之外,关键是耍进一步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为了切实提高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使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得到加强和改进,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政工干部队伍的素质。一是通过开展“三讲”教育,提高各级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作风素质。各级政工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就应该在思想和政治素质方面高于一般党员和官兵。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教育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方法。军队政工干部也应通过这种教育活动,使自己在政治上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道德上坚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助人为乐;在作风上,深入基层、关心官兵、发扬民主。二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和研讨班,提高军队各级政工干部的业务素质。在新形势下,官兵的思想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探索新的路子,才能有针对性和现实性,而举办培训班和研讨班是进行这种探讨的最好形式。这种研讨班既要有学者、专家的讲授,又要有学员之间的广泛交流和研讨。三是通过有计划的组织军队政工干部学习高科技知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大众传媒,促进军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四是对军队政工干部,与其他干部一样,也应实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激励。军队政工干部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而人是所有生产要京中最重要最高层次的因素。在按劳分配的社会中,这些都应在收入上有所体现。例如,实行较高的岗位补贴,体现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光荣性,它会极大激发每个政工干部的工作热情和高度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珍重和爱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做好“生命线”的工作。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改善生活,大批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但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留在了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和对策的分析与探讨。探讨家庭、社区方面的责任,学样方面的职责以及社会方面的对策,旨在形成合力,共同关爱、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以消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割两地的局面。“留守儿童”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少年自身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事关我国未来的人口素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建立起一套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制度,已成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正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洞察其产生的深刻动因,探寻问题的解决路径,对于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 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1.学业方面。

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理应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学业上不断取得进步,但由于家庭监管的缺失和学校教育的疏忽,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较为困难。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相当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出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厌学情绪日趋严重。他们有的经常课堂违纪,有的撒谎逃学,有的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个别留守儿童甚至对学校和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下滑较

为明显,辍学现象比较严重。

2.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3.人格方面。

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孩子与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恋、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都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4.心理方面。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二)留守儿童教育与成长中的问题分析

1. 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的主体由父母变成了其他抚养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还有一部分是其他的亲戚。这些

老人一般年龄偏大,身体健康状况较差,文化程度偏低,加上老年人大多对孙辈较为溺爱,对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对其顽劣行径舍不得严加管教。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对留守儿童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寄宿在亲戚家中,很难产生归属感,总有寄人篱下的感觉,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这种溺爱或放纵性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他们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极端性格。

2. 农村文化教育环境的制约。

众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经济落后与文化贫困相生相伴,这种现象在我县农村和边远山区也毫不例外地存在。这种贫瘠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顽强地“抵制”着外部先进文化的影响,消极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构成了制约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障碍因素,使农村的教育缺乏必要的文化动力和观念支持,缺乏刺激和推动农村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人们难以打破原有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的束缚,客观地影响了“留守儿童”对教育选择的倾向。

3. 社会反应淡漠,关注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伴随我国的社会转型而产生,“留守儿童”如何教育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至今天,不知有多少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而留给我们广大农村社会的“留守儿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发有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只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几乎占社会犯罪率的70%。这一严酷的现实问题,应让我们警醒:到底该如何规范社会教育的缺位?如现有的城乡网吧经济,由于管理不严,经济利益的驱动,大量“留守少年儿童”在假期和放学后进入其间,作为网吧老板并没有按《互联网管理条例》查身份证、“未成年人”不准进入的门牌形同虚设,文化管理部门督查不力。全社会对这一严峻问题却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战略性的理性思考和高度重视。

4. 学校、社会努力的缺位。

目前,在很多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施较为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农村中小学除了讲授文化课的智

育教师之外,思想品德教育、美术、音乐、英语、体育等方面的教师比较缺乏,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生活指导教师,不能为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提供更悉心的关怀和照顾。同时,由于农村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一些教师几乎没有与学生的课外交流和谈心活动。这种缺少特殊性、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1.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政策,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从法律上、制度上把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一是政府要确保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使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使农村留守儿童能有学上、上起学.二是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户籍制度,允许农民工合理流动,采取配套措施,让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同时,能接受他们的子女进入城市,并能接受该接受的教育.三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在农村实施合班并校,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学校成立相应的教学机构,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四是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使留守儿童享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受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等。社会协调机构、法制服务机构应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法律环境。

2.在教育体系上,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应是主要力量.对于如今的学生,除两个假期,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因此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作为教育的主要方面,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从单纯的智力素质教育转变为全面发展.第二,在班级管理方面,班主任老师要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给予更多的关注,多接近他们,并组织学生形成一个温暖的家,让留守儿童能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以最大限度地弥补由于亲情的缺失而给他们带来的伤害.第三,在学校管理方面,要建立起留守儿童教育监测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安排专门老师对他们进行

跟踪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漫长过程,也是教师学习探索的一个过程。每个教师都要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爱。对留守儿童不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从细微处做起,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这些孩子能顺利地走过这段艰难的人生之路。

3.在农村环境上,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是眼下值得操作的。国家和政府应更多关注农村教育,落实支 农政策,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各农村学校也要密切配合,积极出力。在教育工作中应增强针对性,对“留守 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给与更多的关注,用强化的学校教育弥补他们弱化的家庭教育。建议健全农村学 生档案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打工,在什么地方打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增加 到学生的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尽量完善寄宿制,把“留守儿童”都 集中在学校住宿,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这么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爱又可进行更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类似心理辅导 的老师,解决他们平时生理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让他们也能跟其它儿童一样感受到关爱和重视,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 时期。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联系和沟通,汇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同时, 学校还可以教育和发动全校学生,积极团结帮助留守同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

4.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家庭是一个人尤其是儿童少年成长发展必要的也是关键的环境,家庭教育在儿童教育方面,具有任何机构组织不能替代的作用.作为常年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首先要转变认识观念上的误区,认为自己抛家别业在外打工挣钱,只要满足了他们物质上的需要、让他们有学上就算尽到了一个做父母应尽的义务.父母要充分注意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最好能做到每周交流一次,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其次,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学习环境、比较有文化并且有一定责任

感、能更好地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处,如果没有相当可靠的人代为监护,父母最好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5.在社会教育上,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留守儿童的教育,仅依靠政府、学校和家庭是无法完成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社会力量的作用是加强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组织或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弥补作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互补共生.具体的做法可以考虑由基层学区或共青团牵头,联合妇联、村委会以及学校,共同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同时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使村中尽可能多的人关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可与当地派出所联手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的游戏厅,网吧,彩票投注站,共同营造一片使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

6.在自我教育上,留守儿童本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留守儿童”因特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调动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氛围。

下载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范文模版)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

    关于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李水山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8) 摘要:我国的农民承担着实现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业,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社会......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浅谈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单位:五家渠市军垦北路社区刘茵 地址: 农六师五家渠市军垦北路1755#军垦北路社区 电话:***0994-5817103邮编:831300 在社区众多......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江......

    信息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合集)

    信息时代工商管理的挑战与对策提纲:一、信息网络化发展乃大势所趋二、转变观念、适应时代、加快工商业务与信息系统的磨合 三、过好“八道关”,解决“八大难题”,在实践中加快......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5篇可选)

    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共五则)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得机会,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尤其在进入信息科技时代,高等教育为社......

    农村教育问题及对策

    榆次区的教育发展整体上存在不平衡状态,农村要落后于城填区域。尽管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但总的来说,还有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