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05:2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第一篇: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姓名:李旭

学号:107040007

4专业:教育学

班级:07级2班

摘要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而重视教育的思想也始终在民众中处于主导地位,民主、共和的观念在教育领域中深入人心。在美国,作为两种调控社会秩序的手段,受教育的程度定义着人们的行为,而宗教规制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本文探讨宗教对美国教育领域的协调作用、共同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美国;宗教;教育;影响

宗教作为调控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在人类文明以来一直没有消失,反而是更加深刻的定义了人类的行为,规范了人类的制度,使人们生活有了秩序,因此有人群的地方就必须有教育;宗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因此有苦难的地方就需要有宗教,以表达人们对尘世的超脱与对来世的向往。宗教与教育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并共同维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具有宗教内涵的美国社会

美国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宗教在维系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帮助贫困民众、稳定社会结构和推动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宗教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更是美国民族的精神源泉。

(一)美国宗教教派众多,呈多元化特点

美国宗教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这是众多学者们长期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却观点各异。王恩铭教授认为,美国宗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宗教派别多;二是政治与宗教分离。刘澎教授认为,美国宗教有四个特点。美国宗教最主要、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基督教新教为主导;美国宗教是多元的;美国宗教具有层层向下的“草根性”,也就是说,各宗教团体把眼睛瞄准基层;美国宗教以各种方式发生变化。本文则重点谈一下美国宗教的多元化特点。

1.宗教种类众多

在美国,各式各样的宗教教派都能生存,全世界各地出现的宗教几乎在美国都可以觅到踪影。这意味着很强的宽容:不仅是主流宗教内部的相互宽容,而且主流宗教对各种非主流宗教也很宽容。美国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至于究竟有多少种,没有一个一致的说法。有的说美国将近有300种,有的说近900种,还有的说有1200种。据统计,从1965年到80年代中期,这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在美国就涌现出近500个新兴宗教。

2.教派的组织形式及崇拜的仪式多样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青年的朝圣活动已不再局限于去教堂、寺庙和礼拜会堂,而是逐渐趋向多元化:“其一是定期参拜自己所信仰的宗教的圣地,表明归属,求得心灵的慰藉;其二是朝拜大众的圣地,这种朝圣近似观光,如参观著名历史人物活动过的遗迹等,这种朝拜能否发挥宗教作用值得怀疑,但至少有了解国家历史的作用;其三是更广义的文化传承作用的朝拜活动,如去迪斯尼乐园等,当然,这种朝拜表面上与宗教无关,但实质上也具有宗教性质。”

(二)宗教对美国人的影响

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里根总统在1984年1月3日一次有关宗教的讲话中指出:“上帝是我们生命的精髓”,这仅25分钟的讲话就被25次掌声所打断。

1.宗教对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当今美国的信教人数众多,宗教对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美国的钞票上印着“我们信仰上帝”,美国的国歌里写有“上帝保佑美国”。刘澎教授曾在书中写道:“美国每10个人中就有大约6个人每天祈祷,有4个人每周去教堂„„今天,美国有1200多家宗教广播电台播放宗教节目,美国的宗教报刊杂志有5000多种,宗教音乐的音像制品销售量远远超过了各种流行音乐。”在美国,周末去教堂的人比看体育比赛的人多,美国人每年贡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要比花费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联赛上的资金高出十几倍。

2.宗教对美国人思想道德的影响

宗教对规范美国人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这个高度发达的国家里,竞争激烈、人际关系淡漠,人们很容易产生焦虑和孤独感,也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教会活动使人们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互表友爱,为他们带来心理慰藉,产生归属感。宗教信仰可以唤起人们的道德感,劝导他们抛弃恶习和邪念。人们如果真正信仰上帝、敬畏上帝,便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做到言语诚实、行为规矩、做人谦逊。宗教信仰可以使许多人戒掉酗酒、吸毒等恶习,经常参加教会活动也能使许多人避免犯罪。

3.宗教对美国人接受教育的影响

宗教对美国的文化教育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活动着大量的学生宗教团体。美国85%以上的私立中小学校的学生就读于教会学校。而且许多美国人都习惯了在周末去教堂接受免费的教育,这不仅包括学习圣经等宗教教义,还包括语言和一些自然科学。周末宗教教育董事谢弗曾说:“战争使人类恶化,追求生活的人正转向道德和宗教教育,宗教教育是表达精神需要的基础。”而且,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学最初也都是由教会创办的。

根据我个人的旅美经验,我发现,在绝大多数美国学校的介绍手册上,学校的教堂都变成了本学校的地标性建筑,甚至是大学所处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教堂作为宗教的一种载体,已经变成了美国社会的文化的一种神圣象征。另一方面,在教育领域中,教堂也扮演着神圣不可捍卫并且宗教教育至上的角色与地位。

4.法律调控与宗教影响对美国人接受学校教育的影响

美国的法律规定在乡镇设立学校,责成居民出资办学,并对不出资者给予巨额罚款。还要在人口多的县份,以同样方式设立高一级的学校。城市的行政当局应当督促家长送子女入学,并有权对违抗者处以罚款;如果继续违抗,社会便承担起家长的责任,强制收容和教育儿童,并剥夺其父亲的权利。另外,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教育文化的国家,对学校、对教师在紧急情况下的责任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没有履行职责的教师虽不算是触犯刑律,但如果教师因为失职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通常都难逃学生家长的法律指控和赔偿要求。

此外,由于绝大部分的教师和学生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教堂也自然而然成为了理想的教学场所。学生们在教堂学习要比在普通教室中上课更加认真、严谨。显然,宗教在学生精神上的隐性约束与控制制约着学生的随意性,虔诚的态度也体现在了学习的有效性。

二、客观理性的看待宗教对我国大学生的影响

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前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在我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1亿多人,在1亿多宗教信徒中,青年人约占1/3,人数达到了3 000万~4 000万人左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青年信教在国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在高等学校,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

首先,宗教中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大学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我们知道,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宗教中一些有益的理念和教义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升华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如佛教、道教的五戒、十戒就是要求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贪欲,要扬善抑恶等,这些与我们日常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基本相符。此外,“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对信徒具有心理调适和心灵慰藉的功能,能消解他们现实生活中因遭受挫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起到平衡心理,慰藉心灵的作用,这正好可以满足部分大学生的需要。大学生经常要面对学习、生活乃至社会上各种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当他们不能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和压力时,就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孤独感、失落感和焦虑感等,有些大学生就会求助宗教,通过信仰宗教缓解自己对现实的不满、无奈和恐惧,稳定自己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内心平衡、安宁和和谐的效果。

其次,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为:

1.滋长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宗教却认为,神创造了宇宙并主宰着宇宙。对神的信仰和崇拜,是各种宗教信仰的中心和基础。因此,在世界观上,宗教是一种以神灵论为特征的唯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神灵观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根本上是相抵触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明确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口,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唯心主义本质。大学生由于认识分辨能力比较弱,加之对宗教神秘色彩的好奇,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宗教唯心主义的影响。

2.滋长消极的宿命论。世界观上的有神论必然导致人生观上的宿命论。宿命论认为人的富贵贫贱、生死祸福,乃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神安排的,都是天命注定而不可避免要发生的。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被神创造出来的,人就应无条件地服从万能的神。宗教宣扬的“宿命论”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倡导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是直接对立的。大学生们如果不能认清事物发展 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正确看待人生命运的差异和变化,特别是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时不时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就可能容易受到宗教宿命论的消极影响。

3.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高校的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而宗教常会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麻烦,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比如,在我国一些民族高校大学中,就出现过信仰歧视、教派纷争,给校园的稳定带来严重后果。可见,宗教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广泛的,我们要在深刻剖析大学生信教深层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大学生科学信仰的构建。

三、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特征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信仰宗教又会呈现出与其他人群不同的特征:

1.文化崇尚多于教义皈依。与其他群体有所不同的是,多数大学生这一群体更注重从文化层面来体会宗教。宗教能够吸引高校学生首先在于其拥有丰富的文化性和自身的艺术韵昧。“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三大宗教都拥有各自独特而庞大的理论体系,都是集文化的大成者。”们都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且有相对完善的教义、教规、理论,其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 ;另外,宗教活动场所也充满了艺术性,类似金字塔式的教堂设计,配以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无论其外部形式还是其内部构造无不给人一种神圣、庄严、肃穆和美的享受,黑格尔说,宗教“经常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其次,宗教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关注人的存在、发展、价值、尊严和自由,解决人的精神层面困惑。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对宗教产生的兴趣的原因在于宗教所

具有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韵味。

2.功利冲动多于理性选择。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动机大多具有功利性和非理想性特点。在北京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主要是“寻求心灵上的寄托”,“祈求平安,希冀有关好的未来”。认为宗教对人有一定的帮助,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而对于参加宗教活动的形式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少人定期参加宗教仪式,甚至有人从未参加过宗教活动,很多人是在遇到事情之后才去求神保佑、诵经祈祷。这表明大学生选择宗教的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在于自身的困惑、苦: 和特殊的精神需求,从宗教中寻求和获得的心理安慰的价值取向明确,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对于宗教的理想追求相对比较淡薄。

3.表层认知多于深层思考。宗教信仰,无论是对于信仰者还是对非信仰者来说,它均体现了人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一种人生观,这和丌J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认识是一致的。调查表明,许多大学生信教者对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相对不明显,大学生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对宗教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上,缺乏必要的理性思考,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

参考文献

[1] 刘澎 著:《当代美国宗教》,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2] 唐华 著:《美国城市管理——以凤凰城为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3] 张澍军 主编:《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4] 郭义贵:“法律至上与美国社会”,《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0)

[5] 冯春凤:“美国宗教与法律的悖论”,《世界宗教文化》,2000(3)

[6] 沈碧莲:“宗教:解读美国政治的新视角”,《现代国际关系》,2002(8)

[7] 可非:“美国:最有宗教情怀的世俗国家”,《世界知识》,2006(09)

第二篇: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宗教学》结业论文

摘要:宗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它曾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为重要而广泛的影响,渗透进人类的各个方面,而且在今天的文化活动、国际事务、和日常生活中仍有一定影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传说中的仙佛有着各种各样的描述,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长生、天堂、飞升等的追求。人类对神明的崇拜,是宗教文化产生的原因,“宗教”一词也因此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但宗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宗教对我们的社会文化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我就从宗教的定义、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宗教文化存在的重要性、宗教对人类的社会文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宗教文化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字:宗教;文化;文化传承与交流;宗教与文化的关系;宗教的重要性

一、宗教的含义

(一)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宗教所构成的信仰体系和社会群组是人类思想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包含元素:一个宗教之所以成为宗教,是因为它包括三个层面,其一为宗教的思想观念及感情体验(教义),二为宗教的创始人以及膜拜对象(教主),三为宗教的教职制度及社会组织(教团)。

(三)本质:宗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其本质就是用主观的、虚假的形式来反映客观的、真实的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用唯心的外壳来包装唯物的内核。例如,“生死轮回”理论反映了社会发展连续性的客观要求;“因果报应”理论反映了人际交往的等价性规律。

二、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必然性

1、古代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敬畏——神明的产生

2、人类对征服自然的渴望——大禹治水、嫦娥奔月等

3、后人对古代贤者的神话——黄帝、老子等

4、人类对长生、逍遥的追求——修道、修仙等

5、在暴政下人民的精神寄托——基督教等

只要人类存在,人们就需要有精神依托;人们只要有精神依托,具有信仰意义的宗教就会存在。

三、宗教文化存在的重要性

1、对个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是一个人的个人信仰、对个人的道

德培养有积极地导向作用,另外,宗教大都劝人向善,有利于个人行为品德的规范与引导

2、对集体:宗教强调以和为贵、体现教徒间的团结互助,有利于统一社会意志,对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及稳定社会秩序等产生积极地作用。

3、对民族:作为一种文化信仰,宗教对于增强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结力、产生丰富的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世界上的宗教

1、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2、其他宗教:道教、天主教、印度教、犹太教

五、宗教对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

宗教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占有重要的社会地位。这种地位的重要性不在政治权力下,有时甚至超过政治权利,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布兰顿在《比较宗教学辞典》中对宗教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作用的评价“人们已经认识到,要在今天对我们共同的人性及其问题得到明智的理解,就必须了解人类的宗教,正如了解它的政治和经济事务,了解它的科学与文化成就一样,因为不论人们对宗教的形而上学方面评价如何,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重要意义总是最基本的”①日本当代宗教学家铃木范久提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说,只是基于对处于各自国家文化核心地位的宗教的理解,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化交流。”②

宗教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此,笔者主要从宗教与文化传承、文化交流,宗教与社会变革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宗教与文化传承

宗教在人类文化传承上具有特殊的作用,现代宗教学家道森曾指出:“世界各大宗教好像是神圣传统的大河,它流过各个时代,流过他们浇灌和哺育的变化着的历史场景。”③

1、宗教不仅借助其神圣的光环保护了许多文化遗产,而且在其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吸收了其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如:哲学、逻辑学、文学艺术乃至医学、数学、天文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所以,历史上的宗教对于保护、传播、发扬渗透和融合在宗教之中的其他文化成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我国宗教对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作用就是十分重要的,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及大量与佛教有关的建筑、文化艺术等,多得益于宗教而幸存至今,成为我国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西方的许多文化得以传承至今更是受益于宗教的存在。

2、宗教以其特有的组织方式向信徒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机会。历史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宗教组织曾垄断宗教及其他文化教育。如西方中世纪修道院的教学内容不但包括宗教教义,也包括书法、绘画、音乐和拉丁文的读写,以及历史及立法知识等内容;文化成果以修道院为核心,并通过教育和宗教影响渗透到广大信徒的生活中。

(二)宗教与文化交流

宗教对于文化的交流的作用同样非常明显。从历史上看,有许多地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史通过宗教的形式或以宗教交流为契机的。最为突出的是中印、中日之间的佛教交往,以及西方的四次十字军东征,客观上都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具有积极地作用。④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印之间关于宗教的交流便日益频繁起来,这也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为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佛教中所蕴含的积极地向善思想,宽恕思想及哲学道理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五千年的文虎更加的博大精深。而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更是受益于佛教文化的交流,隋唐以后,日本知识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日益浓厚,于是派遣了大批学生到中国留学,其中很大部分是为求佛法而来的学问僧。这些学问僧在学习佛法的同时,也学习了其他文化,回国时常常带回大量的经典、碑帖和诗文集。与此同时,中国僧人、禅师和造像工等也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大量的汉文佛经、经论,还带去了佛像、壁画等艺术及医学、建筑等技术。

六、宗教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孕育生活,宗教关照文化。属于精神生活层面的宗教,长期来统治者人们的思想,一旦渗入到多样化的文化形态。受其影响的而文化形态就更具顽强的生命力和持续的观照力。历经千年不衰的《圣经》,《古兰经》、《大藏经》、《道藏》等宗教经典,始终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宗教经典中脍炙人口的譬喻、故事、格言、传记、游记等,观照了后世的创作,如但丁的长诗《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歌德的《浮士德》以及唐宋时期我国著名诗人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轼等的诗歌作品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在主题思想、情节构思、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宗教经典的影响。

2、文化反映生活,宗教辉映生活。宗教的神学之光与文化创作的审美旨趣有机结合,是的文化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想象力。在绘画雕塑方面,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大卫》,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国的敦煌石窟、龙门云冈石窟的石刻,伊斯兰风格的图案画等,都是世界上精美绝困得文化精品。在建筑方面,基督教的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德式建筑,佛教的柬埔寨吴哥石窟、缅甸的大金塔,印度的泰姬陵,中国的木塔、是他、琉璃塔等等,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在音乐方面,西方许多音乐作品四化都和基督教有关,如贝多芬的《感恩圣歌》、《橄榄山上的基督》,门德尔松的《圣保罗》以及至今在教堂中所广为流传的《平安夜》等,都是从基督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激发了创作激情。

3、文化体现生活,宗教启迪文化。社会伦理道德是文化内核。宗教的伦理道德虽脱胎于社会的伦理道德,但实际上是被神学伦理升华的伦理道德,它将世俗伦理道德进行神化和宗教化,并纳入了宗教理论道德的范畴,既真善美的社会伦理道德的特征,又具有宗教的人生终极关怀的补偿属性,不仅坚定了信徒的信仰操守和自我约束,又启迪了人类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⑤如,天主教倡导的“天主的诫命”基督教倡导的“荣神益人”佛教倡导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道教倡导的“慈爱合同、济世度人”伊斯兰教倡导的“两世吉庆”等,蕴含了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所提倡提倡的“慈善喜拾、宽容理解、明礼诚信、3

守法自律、爱心奉献”的精神,对当代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仍然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宗教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宗教与文化史人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历史发展的标志。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宗教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发展交织、连接在一起的。宗教不可能离开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因为宗教本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保留着丰富的人类思想文化内容。宗教又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其他形态的文化,与哲学、道德、法律、科学、文学、艺术、民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互相包容,互相渗透。

宗教文化与精神文化现象之一与人类世界史紧密相联的。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哲学到文化艺术,从政治经济到文化教育,从伦理道德到律例习俗,从科学理论到音乐美术、无论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还是个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都同宗教有着起初是浑然一体,而后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宗教教义教理中的积极因素,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厚重了文化的积淀,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财富,促进了世界闻名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引自夏普《比较宗教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②铃木范久:《宗教与日本社会·致中国读者》,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页。③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页。④陈浩:《宗教文化导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⑤吕大吉:《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三篇: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论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在原始社会,宗教维系着氏族社会的秩序,孕育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对最初社会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阶级社会,宗教一方面是统治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被剥削阶级则利用反抗阶级压迫,同时促进了世界各个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如果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本文从不同社会阶段探讨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一>、原始社会时期

宗教信仰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原始宗教意识发生于人类对自然现象虚幻的错误反映;万物有灵及灵魂不灭的观念;图腾和祖先崇拜;神话传说中的鬼神及祭祀。中国古代社会的原始宗教意识是道教信仰的来源。

“原始社会的宗教主要是自然压迫的产物,是把自然力和自然物神化的结果。”人类社会产生之后,随着大脑组织的发育和抽象思维能力的逐渐提高,产生了原始社会的“自发宗教”。尽管在原始社会时期,是对客观世界歪曲和虚幻的反映,但毕竟是人类开始从主观世界思考客观世界的进步,早期宗教的产生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神灵本是人类创造出的一种异己的观念,当能力有限的人类无法控制外在的一切时,作为有限之“补充物”的神灵便占据了人类所不能控制的一切领域。早期人类对神灵进行祟拜和祈求,目的即是为了借助这种”无限”的力量来获得自己能力所不能获取的东西。

原始宗教孕育了最初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原始宗教的教职人员既是宗教职业者又是自然科学家。弗雷泽说:“肯定没有人比野蛮人的巫师们具有更激烈的追求真理的动机,哪怕是仅保持一个有知识的外表也是绝对必要的。„„总体来看,当初出现由这类人组成的阶层,确曾对人类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好处。在社会科学方面,原始宗教具有更重要的认识价值,这是由于人在原始宗教的深层次认识结构中居于价值的核心地位。任何宗教作为人类最早的认识体系,都是以生命,即人的自我感知为起点的。人既是原始宗教的价值源头,又是它的重要认识对象,而任何“神系”都是建立在当时人们对生命、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例如,伦理学就源于宗教的道德化。在远古时期,“其民聚生群处,知其母不知其父,无兄弟亲戚夫妻之别,天下无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根本无所谓道德,自然也不存在伦理学。随着神被尊奉为宇宙的最高存在后,道德才作为神的禀性而飘然降世。如原始基督教就倡言:“道与上帝同在,那道便是上帝。”因此人的德性一方面要以上帝为对象,唯此才有望接近上帝;另一方面,德性也垂训于《圣经》,人只有从《圣经》中才能认识圣灵的启示。于是,以《圣经》为本位的伦理学便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原始宗教对社会科学的发展,以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阶级社会时期

阶级社会的宗教圣贤无论是欧洲还是中国,都是既得利益的愚民术。在欧洲造成了黑暗的中世纪,在中国是造成了几千年的吃人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劳动者不仅承受着“自然力量”对他们的压迫,而且还要承受“社会力量”对他们的压迫。基于双重压迫所造成的恐惧心理,新的宗教信仰就应运而生。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其宗教观念的形成除受自然界压迫的原因外,还在于人们受阶级社会的盲目异己力量的支配而无法摆脱,在于劳动者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巨大苦难的恐惧和绝望,在于剥削阶级需要利用宗教作为麻醉和控制群众的精神手段。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根源是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宗教实际上是客观事物及其变化在人们认识过程中被抽象化、概念化,被无限地夸大和膨胀之后甚至于以人格化出现,使之脱离客观实在,脱离自然,成为绝对,以至变成万物存在的最高原因,也就是神。

在阶级社会里,历史上反动统治阶级曾经利用过宗教,把宗教作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支柱;但是革命的阶级和人民也曾经使用宗教作为斗争的旗帜和纽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统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除使用国家机器进行镇压外,还利用宗教麻痹、削弱劳动群众的斗争意识。

由于信教群众的层次复杂,不同层次的宗教徒,在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同非宗教徒一样分属于不同的阶级或阶层。同一阶级地位的宗教徒和非教徒尽管在信仰上有差异,却可以有相同的政治和经济要求,而不同阶级地位的宗教徒尽管在信仰上有共同之处,但由于自身的利害关系,又往往有不同的社会政治和经济要求,因而在信仰内容上出现差异,有些甚至成为神学异端。中世纪的所有农民运动都以宗教作为联系的纽带和反抗的旗帜。这是因为在宗教的天国憧憬中,寄托着群众的社会理想。然而,即使起义人民利用宗教作为革命运动的旗帜,也仍然存在某些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宗教不仅对内进行剥削压迫,而且也是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工具。资产阶级在其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把宗教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作为一种“外衣”,在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反抗外敌入侵和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他们利用宗教有利于号召,聚集队伍,而用一些宗教信条约束来约束成员,又有利于内部的团结、巩固,这使得受压迫阶级利用宗教具有了不容忽视的历史合理性的一面。

在阶级社会中宗教除了具有双重政治作用外,对于世界各个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交流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社会时期

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例,探讨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新的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引起了部分宗教徒主观世界的变化,各民族爱国的宗教界人士大有进步,已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仍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社会还无力完全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而祈求超自然力量来满足这种欲望和要求,便在某些人中产生了宗教心理。

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其触角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不断萎缩,影响越来越小,但在个人生活空间中宗教的作用却逐渐增大,不仅涉及个人信仰,而且还影响着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因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仍然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宗教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一方面宗教教义和宗教历史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内容,长期以来已成为人们的心理依靠和精神支撑。另一方面各宗教场所负责人一般都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在信徒中有较高的威望,他们的榜样作用对信徒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第二,宗教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与此相适应,宗教能在信徒中通过宣传教义、举行仪式等活动,加强信徒对现行秩序的认同,舒缓人的精神危机,减轻人们的心理震动。所以,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精神支持,宗教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第三,宗教具有独特的文化展示作用。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包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等,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第四,宗教具有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对维护祖国安定统一,抵制国内外分裂势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宗教在协调民族关系问题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宗教文化交流对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起着促进作用。许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是信仰宗教的,通过宗教形式,可以加强与这些同胞的联系,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祖国、热爱祖国。国内宗教界与国外宗教界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我国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对增进了解、促进发展、消除误解、增加共识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力量,也有其消极作用。在国外反动宗教势力的影响和个

别披着宗教外衣的破坏分子的操纵下,有些教徒干了一些于国于民不利的坏事。我们要运用法律、法令的程序对宗教的消极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宗教活动发挥其有利于人类、有利于国家的积极作用。

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有必要树立“和而不同”的理念,探索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途径,建立健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系统协调机制让宗教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阶段,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宗教,这些宗教的产生、发展和兴盛各异,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和不同措施使宗教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是社会统治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总之,宗教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宗教通常发源于下层群众,是他们摆脱苦难、对抗统治、寻求精神寄托的一种“出路”,但到后来逐渐演变为统治阶级用以煽动宗教狂热、奴化下层群众、神化统治政权的工具。

2、宗教最初包容着大量的科学、文化、艺术等内容,并对其发展和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科学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门又一门科学不断从宗教理论中诞生和分化出来的历史。但是,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宗教对于科学的容纳能力越来越差,宗教的虚假外壳越来越暴露其致命的弱点,宗教逐渐蜕化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破坏性力量。

3、宗教在统一社会意志、增强社会凝聚力、协调社会关系、降低社会内耗、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往往起着其它政治力量所难以替代的作用。

第四篇:三大宗教教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大宗教教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德国宗教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1904年出版的著作,之后被帕森斯翻译成了英文。对经济影响的因素很多,如自然条件,社会制度等,但是韦伯从宗教信仰的角度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予了一个的解释,这就是新教如何影响教徒的信仰进而影响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出版后,引起了大家对此书的关注和争论,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宗教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研究。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等人在世界很多国家进行了世界价值观调查,2000年,他们运用调查结果描绘了一幅“全球文化地图”;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巴罗和麦克拉瑞在2002年以来,连续发表了几篇论文,他们利用大量跨国数据对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当然,对于宗教信仰与经济发展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成反比例关系,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毕竟世界上的宗教如此众多,有些分析数据是成正比例的关系,而有些是成反比例的关系。

大多数人都承认这么一个假设:人们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就愈加相信科学,从而宗教信仰会降低。但是研究的结果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特别是美国,研究发现经济越是发展,人们参加宗教活动的次数越多。世界上宗教众多,以下我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对三大宗教教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基督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基督教演化出来的派系很多,加尔文教和新教隶属于基督教,他们的共同点是信仰耶稣,信仰基督教基本的教义。至于基督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新教教义(主要是加尔文教)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已经给予了很有力的证明。在书中,韦伯认为北欧演变的资本主义精神尤其是加尔文教的宗教伦理影响了大量的人进入到现世世界来工作,他们建立自己的企业,进行商业贸易,积累财富。换句话说,新教的伦理是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力量。很多宗教排斥对金钱的贪婪,强调对信仰之神的虔诚,否定现世,憧憬来世。相比之下,加尔文教教义对金钱给了另外的解读,他们认为对金钱的追求并不是人类的贪婪而是来自于上帝的启示,是对上帝进行服务的一种善的行为。这种革命性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工作观念,甚至对一些最普遍的职业授予了极大的善,并把他作为增加普遍善的途径,同时做最普遍的职业也是来自于上帝的祝福,并且地位和神圣的职业一样重要。例如,一个弯腰驼背的修鞋匠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为他人修鞋,尽最大努力得到上帝的赞扬。

“不可偷盗”(出20章15节)的训令,如同二十个世纪以来每位神学家所宣称的,是对私有财产的一个神圣保障。假如我对此物没有所有权,我就不能从别人那儿偷走。在十诫中,我们更进一步的看到这样的命令:“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并他一切所有的”(出20章17节)再一次我们了解到关于私产的清楚教导。另外一个对资本主义的兴起有贡献的圣经基础,是劳动乃是神所赐的责任。工作既不是应当避免的诅咒,也不是只有当需要时才追求的活动。相反地,神在人堕落之前乃是命令人要管理园子,甚至在犯罪之后工作仍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新教的工作伦理帮助并促进了大繁荣,历史学家理查唐恩(Richard Dunn)写道:“大部份精力充沛的商人都可以在荷兰的基督徒中找到,而大部份有朝气的工业都在英国的基督徒间得到成长,难道这些都只是巧合吗?二者都只刚好强烈带有加尔文主义的意味吗?为什么法国新教徒在天主教的法国商业社会是如此地突出?又为什么在加尔文教徒大诸侯之下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基督徒,在十七世纪时被德国人描述为几乎是唯一展现出加增繁荣的一群?”韦伯也写道:“加尔文主义与虔信派主义比较起来,显得较接近坚硬的律法主义及中产阶级资本主义企业家的活跃商业。”正由于加尔文派实行了韦伯所谓的“世俗的禁欲主义”,于此而拉起了资本主义革命的舞台序幕,普鲁士人及加尔文派的跟随者视财富为“在一个劳动呼召之下的结果”或“神祝福的记号”。韦伯继续说道:“在世俗的召唤下,这种无止息而有系统的宗教评价工作,被视为是达到禁欲主义的最高方法,并同时也是最能确定及最能证明其重生及对信仰真诚的方式;更是扩展那种对生命态度的最强而有力的层次,我们在此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

西欧和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地区,考察这些地区的宗教信仰,大部分是基督教信徒及由基督教教演化而来的一些宗教信徒,但是他们基本的宗教教义并没有改变。在西欧和美国的经济发展中,基督教的信仰对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2、伊斯兰教教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世界上有超过十亿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主要在西亚、北非、中亚盛行。在亚非57多个伊斯兰国家中,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在30多个国家中,伊斯兰教被定为国教。尽管穆斯林们分布于世界各地,国籍、民族、肤色和语言各不相同,却共同恪守着那古老而纯洁的教义,即宇宙间只有一个主宰“安拉”,遵循着《古兰经》的教义。伊斯兰教的信仰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信仰(伊玛尼),即:信安拉、信天使、信经典、信先知、信后世、信前定(简称“六大信仰”)。实践部分包括伊斯兰教徒必须遵行的善功和五项宗教功课(简称“五功”)。所谓的五功即念“清真言”、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简称“念、礼、斋、课、朝”。

我们可以引用伊斯兰教教义“信后世”来看此教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伊斯兰教认为:“整个宇宙及一切生命,终将有一天全部毁灭。然后安位使一切生命复活,即复活日来临。”《古兰经》第五十五章第二十六节:“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将终朽坏。只有你的具有庄严和尊贵的主的本然长存。”又说:“的确,你们在复生日将被复活”。复生日到来的时候,一切生命的灵魂都将复返于原始的肉体,奉安拉的命令而复活,并接受安拉最终的判决:行善的人将进入天堂,永享欢乐;作恶的人将被驱入地狱,永食恶果。从中可以看出,伊斯兰教教义更让人相信来世的幸福,他们认为此生要侍奉唯一的真神“安拉”。我们可以看到信奉伊斯兰教的民众做宗教仪式的次数要多于基督教的教徒,有学者也从中研究得出,频繁的做礼拜无疑减少了人们的工作时间从而 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伊斯兰教的教义并没有给予对金钱的追求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给予合理的解释,同时教义还告诫信徒,可以为了自身的尊严而给予外来侵害有力的抗争和回击。这也是一个解释为什么中东国家局势一直不稳和地区恐怖主义严重原因。

处于此种宗教信仰影响之下的信徒内心对于的宗教信仰有着强烈的虔诚,如严苛的礼拜日、斋戒日等,认为真主会给予信徒想要的一切,并且为了本教的纯洁可以进行所谓的“圣战”。中东是目前世界上局势一直不稳定的一个地区,此地区的宗教信仰是促成地区不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局势不稳势必会阻碍经济发展

3、佛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认为一切未解脱的有情众生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畜生、饿鬼和地狱这六道里生死流转,无有止境。同时,在六道之外,已经解脱的众生在四圣界,这里的众生已经不再有生死流转、处于不生不灭的状态。而处于六道的众生、通过修行,可以进入到四圣界(如西方极乐世界)、摆脱生死轮回之苦。集谛是讲苦产生的原因。佛教认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受苦,皆是由于在无尽的轮回过程中,在贪、嗔、痴这三毒的驱使下做下很多的业,这些积累起来成为未来的苦因。

从佛教的教义我们可以看到,佛教认为人生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要节欲,要修行。佛教不重视物质方面的追求,对于只喝水念经的生活也很满足,认为这样是潜心向佛的表现,要忍受现世的苦难换得来世的幸福。佛教教义没有对于金钱和经济发展给出一个解释,甚至排斥经济行为。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在佛教影响下的印度曾经是印度的殖民地,独立之后的印度在社会生活及经济发展方面仍然受着此宗教教义的影响,而此地区的经济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发达。除了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之外,很多人认为中国也存着在儒教,并且认为儒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国的儒教我在这里暂不做讨论。

4、结论

为什么美国——就多方面而言,这个国家可以享受如此物质上的丰富?为什么一些亚洲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也可以在他们认领了从西方来的经济观念后便繁荣昌盛?看看印度,一个数千年来停滞在贫穷的国家,为什么?因为人们所相信的,正如它的教义所教导的,世上没有任何真实的事物是重要的,那些外在的、看得见的世界是不真实的。因此,你不用试着改正一个不真实的世界,而要试着从中逃脱,结果就是导致进步的死亡。这种相信轮回转世的信仰便是造成这个国家贫穷的最大原因。想想北非,几世纪以来人一直在贫穷、迷信与无知之中,为什么?因为在其中的人们所相信的宿命论,是使得这些回教徒无法进步之因,他们认为反正人类的主动性绝对无法成就任何事,多作何益?所有的答案都是——阿拉已经注定了一切,因此,他们就被停留在永久的呆滞当中。再想想东方的许多国家(在西方的影响之前),他们的宗教是佛教,佛教教导信者以为生命是一种不能挽救的邪恶,同时也无法被改变,人类唯一的希望就是除去他所有想要在此生有所改善的欲望,目地不是为着过一个更丰盛的生活,而是一种灭绝——没入到灵界里——如此,社会进展的基本根源就被隔绝了。

三大宗教教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姓名:马越

专业:伦理学

学号:20091302007

第五篇:谈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摘要]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快速崛起,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日本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如此重要,其中企业文化起到的作用引人深思。本文从分析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入手,论述其在日本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宗教 企业 文化 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可以起到凝聚人心、激发士气的作用。有一种说法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中的宗教,企业老板就相当于企业中的教皇,他把自己的思想,进行宣讲和传达,就是在传法、布道。总的来看,企业文化对外部是企业的包装;对管理层是企业在规章制度之外的规矩;对员工来说是宗教。日本的宗教思想深入到企业的文化中,对日本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日本的宗教是一种以儒教、佛教及其本民族神道等多元共存的思想体系。在5世纪前后,我国的儒家思想就开始传入日本。日本主要接受了儒家的“忠”、“和”、”诚”等思想。明治维新之后,虽然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涌进了日本,但是日本并没有彻底否定历史和过去,仍然继承和保留了封建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天皇为中心的忠君爱国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国民心中。至今,日本的宗教思想仍然贯穿在日本的企业文化之中,构成企业文化的精髓。

一、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认为:人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所以人的生存和需要应该得到保障;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应该得到尊重。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学最显著的、最基本的特征。儒学在两千多年前就把对国家的管理从神本中解放出来,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国家管理理论。儒学在它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形成了儒学文化圈。儒学传到日本以后,结合日本民族自身固有的文化特质,发展了儒学,形成了有其自身特色管理理论,这个理论也有着鲜明的人本特征。

日本企业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与儒家的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儒家仁学的核心是“修已”与“安人”,即安人必先修已;诚以待人;和以待人;关心、爱护、尊敬人;以德服人等。日本企业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强调员工的教育培训,如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经营就是教育”就是这一思想的写照;强调企业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日立的“和”,松下的“和亲”,丰田的“温情友爱”等管理思想;强调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团体精神等。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粹——大和精神,是儒家人本文化影响的产物。即把儒家人本思想的重视思想统治,讲求伦理道德与日本民族精神结合为一体,形成这一日本企业文化之魂。日本企业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中,也是以中国儒家人本思想中的“和”、“爱”、“诚”、“信”、“忠”为行为标准来提高员工素质的。

日本企业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积极向上的正面价值因素,如中国儒家的讲求“和”的哲学观念,重视集

体主义、重视人际关系等,但同时又克服了儒家思想中只强调人的社会性而忽视人的个人主体性的弊端,所以,日本企业对儒家思想的吸收,实质上是一种嫁接,即将儒家思想原体系打破,对构成要素进行分解,把正面价值的留下,负面价值的弃之,形成全新的排列组合,然后再将重新排列组合的儒家思想精华与西方强调人的个性与自主性的人文精神相结合。这种杂交式的结合,不仅保留了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而且更重要的是儒学可扎根于市场经济的土壤中,以发扬其超越性追求的优势。

二、儒家“忠孝”的思想在日本企业文化中的体现

日本的“忠孝”观念源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在日本得到了适应性的发展。儒家的“家、国、天下”的理念在日本发展为“国民一体”的伦理观,并强化了“忠孝观念”。

忠孝观念关注集体最终目标。企业员工成为命运共同体。日本人认为,出色地完成工作、达到集体目标,就是履行上天赋予自己的义务,是自己获得社会权利的前提。

忠孝观念重视企业业绩,企业员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在日本,每个人的良心(道德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由于“终身雇佣”及其他一切的关爱在每个日本人的脑海中都有一本账,这本账上详尽的记载着给予别人的恩惠和所接受别人的恩情。日本人的忠是建立在报恩这个深层次文化基础上的,在日本,忠诚并不意味着被动的恭敬和献身,而是与成功和奋发努力相结合的能动的服务与表现。要求人们在工作中为实现业绩价值而不断创新,埋头苦干并且严格遵守交易中的正直纪律。只有在本职工作中做出良好业绩的职员才算履行了忠孝义务。

忠孝观念提供团结的心理基础,使企业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忠孝观念为日本社会形成高效的整合机制提供了文化的和心理的基础,使个人与集体紧密结合,呈现“机械团结”的状态。机械的团结也就是一个把个人直接而和谐地同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结合形式,它使日本社会各个单元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企业主体易于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忠重于孝使日本企业营造了强有力的企业团队精神。在集团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日本人认为只有努力地与同伴配合,尽量地照顾别人,才能有自己的利益,而不能靠与同伴为难,拆同伴的台来争取自己的利益。

特有的日本企业文化,造就了世界第一流的企业效率和规模,也使日本成为今天的世界经济强国。当然,一种企业伦理的形成不可能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决定的,其必然是哲学观念、企业制度、市场原则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值得思考的是,产生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世代相传,却构成了日本企业伦理的核心部分,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现在我国国企改革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也是国企改革中的当务之急,这里我们探讨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目的是希望我们能够借鉴日本,走出一条新时代的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企业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陈为民:当代日本企业[M].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

[2]孙利: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儒家管理哲学[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01

[3]高增杰:日本近代成功的启示[M].中国和平出版社

下载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美国战争的影响 【摘要】:美国自从独立以来,发动了不少内外战争,而大众传媒在美国的战争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战前、战争过程中到战争结束,始终都有大众传媒的参与,......

    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出于自身利益需要,介入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是台湾问......

    美国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2007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爆发,其引起的风暴席卷了美国、欧盟和中国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出现,众多次......

    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关于美国因素对台湾问题的影响 土木093: 宋昌 091552 郑兴华 090543 王海涛 090896 [前言]台湾问题本纯属中国的内政问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始终受到复杂的国际因素的影响。美国......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分析

    1、个人消费包袱沉重,信用卡还款风险加大。美联储 2008 年 7 月份公布,信用卡融资循环信贷余额达 9618.5 亿美元,同比增 7.1%;未偿还余额 2.57万亿美元,平均每个持卡人负债 8400......

    美国的宗教文化

    在美国的传统文化中,宗教一直就是美国人心中的信仰,美国社会中有 80% 的人都信奉基督教。无论是对美国整个社会来说,还是对美国人的思想而言,基督教都在其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

    宗教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问题研究(最终定稿)

    宗教因素对民族关系的影响问题研究 宗教与民族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宗教,还是对民族,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一个民族的特定的社会生活孕育、产生了该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产生以......

    宗教对政治产生的影响(共五则范文)

    宗教对政治运作产生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宗教作为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人类在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