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

时间:2019-05-12 05:2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

第一篇: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环保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基本概况

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属于无锡高新区“一区两园”中的“一园”,是当时唯一设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特色命名的高新区,是科技部和环保部共同管理与支持单位,列入《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优先发展计划。

二、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基础

宜兴环科园历经40多年的产业发展史、20多年建园史,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1、区位区域优势明显。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水陆交通方便快捷、四通八达,宁杭高速、锡宜高速、芜申运河以及宁杭高铁穿境而过,上海虹桥、南京禄口、杭州萧山等六大机场毗邻周边,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市内建有保税仓库、水路二类口岸和海关直通点,可为对外贸易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环科园与宜兴中心城区比邻,高铁站和高速口都在园区境内,交通条件优越。

2、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宜兴环科园面朝铜官山,中居生态氿,西临西太湖,依山傍水,形成了“三山二水五分田”的自然风貌,自然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区域规划面积从初期4平方公里,后拓展到15平方公里。2011年与西部相连的新街街道实施“园街一体”整合,扩展到103平方公里,2012年,北部紧邻的高塍镇由环科园托管实施统筹发展,区域面积达212平方公里,形成包括核心区、新街街道、高塍镇“一园三区”格局。“十二五”一开局,园区实施“高举高打、重构发展”

战略,专门聘请原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总规划师时匡及其团队来担纲编制空间战略规划、总体规划,同时引进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围绕“环科新城”建设编制产业规划、水域规划等一系列控制性规划,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建设新体系。新规划“一园三区”中核心A区主要突出“优”,实施腾笼换鸟,提升内质,做强高端承载,优化城市形象;新街B区主要突出“控”,涵养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控制项目开发,作为未来发展的预留区;高塍C区主要突出“拓”,拓展有形空间,变为有用空间,重点布局大环保、大节能主题的重大项目、园中园项目,形成大产业集群,打造一个全域环保节能产业公园。

3、产业文化基因厚重。宜兴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文脉厚重的城市,拥有上万年的开发史、7000年的制陶史、2200年的建县史,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文尚教的城市,涌现了25位“两院”院士,万名教授和徐悲鸿、吴冠中、吴大羽等一大批书画界名家,素有“教授之乡”、“院士之乡”、“书画之乡”的美誉。在耕读文化的浸润下,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环保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力大,也赢得了“中国环保之乡”的美誉。起步于70年代的宜兴环保产业,是中国环保的全程参与者和发展见证者,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15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环保配套企业的环保产业集群,造就了10万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其中环保专业研发人员80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20000多名,专业市场营销人员近万名。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和以色列魏兹曼科研所等海内外环保专业研究机构都在园区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国内环保技术领域的钱易、李圭白、张杰、曲久辉、任南琪、陈吉宁等上百名知名专家加盟宜兴环保技术创新,国内以资本胜出的环保企业和上市公司都把宜兴作为采购目的地,国家节能降耗

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4个国家、省级技术创新联盟和行业发展联盟落户宜兴,形成了支撑环保产业持续发展的独特产业文化基因。

4、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宜兴环保是从水处理技术开始,当年,高塍镇的一批青年到上海创业开辟了一片市场,到目前已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为龙头,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以原辅材料及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完整的产业链条。环保产品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六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其中以给水、排水、循环水、污水处理等为主的多系列、多品种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是中国最大的水处理产业装备生产集聚地,环保产品年销售规模达500亿元,其中水处理占到70%,水处理设备的自我配套率高达9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形成了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物流仓储、销售与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是中国环保企业最集中、产品最齐全、技术最密集的产业集聚区。

5、载体支撑功能完善。近年来,围绕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功能承,采取规划先行、园区引导、多元投入的发展模式,投资10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200万平方米的各类功能性载体。目前,园区投资建设的环保科技大厦、科技孵化园、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人才培训基地、人才公寓、大学科技园等六大功能性载体已经投用;宜兴环保科技创业中心、卓易软件园等4家国家与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吸引了200多家中小型高新企业入驻孵化;总面积13万平米的宜兴国际环保城,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国际最大的环保装备和产品的集散交易中心,国内外近千家环保企业入驻交易,并成功举办了4届环保产品和技术装备交易会。同时,按照搭建高端平台、促进高位发展的思路,启动了国家环保装备检验检测中心、环保物联网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宜环保联合大学等一批高端平台建设,环保论坛会展中心、青梅园环保谷等一批功能性载体正在规划建设中。

6、技术创新实力增强。始终以科技创新作为驱动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矢志不渝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到目前为止,有73家企业被国家认定为高新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其中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建成了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一环新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15家产学研合作研发平台;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3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0件,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倍多。园区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长期合作关系,每年转化科技成果120多项。近三年中,园区130多家企业承担并实施了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其中有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水专项,13家企业承担国家863项目,5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环境类支撑计划项目,23家企业承担了国家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11家企业承担了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国际合作加快推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切实提升环保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目前,园区与德国、丹麦、芬兰、荷兰等8个国家建立了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并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聘任了专业的商务代表。与20多个国家在新能源、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对接,一大批国际先进技术在园区企业中实施转化。上月中旬,荷兰北布拉邦省副省长保罗先生又带领了一批20多人的环保代表团来到宜兴,为这两个示范项目的竣工投产剪彩(荷

兰海卓森公司与宜兴协联热电公司的厌氧消化项目、荷兰B&C公司与无锡金鹏公司的金属切削液乳化废水处理项目)。环保企业鹏鹞、泛亚、泉溪、中昱等5家在境外实现成功上市;江苏一环、泛太创业等7家企业赴马来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美国设立生产基地和代表处;凌志环保、龙州环保、津宜水工业等企业在孟加拉国、越南等多个国家承接水处理总承包工程;凌志环保、江华集团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耶达研发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哈工大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与国际水协会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合作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威立雅、凯丹、苏伊士等一批国际知名环保公司多次来园考察,并与多家环保企业洽谈并购合作意向,环保产业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8、部省聚焦园区发展。依托环保产业集群优势和创新发展优势,国家科技部等部委与江苏省政府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中聚焦环科园。商务部和科技部的“科技兴贸环保节能创新基地”、科技部的“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组部的“国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工信部的“中国环保装备新型化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环保装备质量检验监督中心”、环保部的“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发改委的“节能环保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江苏省政府的“江苏宜兴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载体平台相继落户。其中,我们与环境保护部东盟中心启动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项目以来,已就筹建中柬环保中心、建立中国—东盟环保企业工商理事会达成了协议,联合编制了《宜兴市环保产业提升国际化水平发展规划纲要》,相关内容写入了第16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的《纪念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联合声明》中,在东盟的环保合作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尤其是今年10月26日,科技部联合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宜兴主办了“首届中国宜兴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并签署了《部省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明确了10个方面的支持重点,并建立了定期会商等长效工作机制,等等,这些都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与契机。

三、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愿景

尽管我们和一个成熟园区相比,还有很大距离,但是独一无二的品牌优势、依托基因优质的环保底蕴,支撑着它不可撼动的地位——环科园仍然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专业园区,宜兴仍然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环保产业集聚地,因此,在这块版图上,我们希望做一个不同寻常的园区。

从园区发展上,我们确立的功能定位是“两区两地”:中国最具特色的环保专业论坛商务会展区、长三角产城一体化发展的低碳新城示范区、世界一流的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及制造基地、宜兴西部山水相依的生态游憩宜居栖息地;新城定位是“三城”:环保智造城、现代服务城、低碳宜居城。

从形态质态上,主要是围绕“生态园区,低碳建筑,绿色产业”三大重点,丰富和扩大“环保”的内涵,以生态、生活、生产为发展路径,建设一个全域性的节能环保产业公园,加快建设一座山、水、城相得益彰的“中国环保之都”。

环保国际化是打造环保产业升级版的必然趋势。下一步,我们将围绕环保国际化、高端化战略,依托科技部支持的东风,以“瞄准世界一流,打响中国第一”为战略定位,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强策划,以更高定位、高标准、更新目标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国环保第一园”,致力打造全球环保中枢园区。

第二篇:江苏宜兴环保产业年入500亿元

江苏宜兴环保产业年入500亿元

2012年10月22日

记者18日在江苏宜兴举行的2012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上获悉,包括美国、日韩和中国港澳台在内的共5000余企业参加了此间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环保设备技术交易会,该市目前环保行业已集中了1400多家环保企业、2000多种系列产品和年500亿元营业收入。目前国内环保产业被列入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近年来,宜兴环保产业发展“大张旗鼓”,当地政府构建起了研发、制造、交易三大板块。目前,宜兴以环科园和高塍镇为中心,聚集了1400多家环保企业,占无锡市总量的89%,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有22家,从业人员达4万余人,其环保装备的生产规模和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一。“环保科技工业园作为中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国内各类环保科研机构、研发平台、科创人员的集聚区和宜兴环保产业的核心研发区。”宜兴环科园相关人员介绍,宜兴环保产业现占有全国环保市场10%左右的份额,有17家企业进入环保行业全国百强骨干企业的阵营,是全国环保产业市场份额最大、产业体系最完备、应用创新能力最强的县级城市。在水处理方面,中国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企业十强中,宜兴市的企业就占了6席。

本届交易会上,宜兴以环保科技工业园为基础,打造了国内首个“国际环保装备博览中心”长年展示平台,其“实体+虚拟”的电子交易平台也同时上线,将交易会参展企业、环保城入驻企业、国内外采购企业三者深度融合。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基地之一,宜兴当地的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近年来表现亦是不俗。以环保设备技术交易为核心,环保城已吸引了600多家环保企业,产品覆盖12个系列120多个品牌2000余个品种,基本实现了环保水处理设备的一站式购齐。目前,宜兴已全面建成国家级环保设备质量检测中心、中国宜兴国际环保城等平台载体,并建成国内一流的环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家以上。到2013年,环保城的入驻企业将超过1000家,年贸易额将超过200亿元。

据悉,18日的2012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式上,“国家科技兴贸(节能环保)创新基地”亦在宜兴揭牌落户。

第三篇: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作者:唐小平、唐波

2012-5-2

紫阳县广城镇位于紫阳县西南部,座落于任河北岸,毗邻汉中市田坝镇,是一个具备一定农业基础和产业发展潜力的边远镇。该镇距县城35公里,全镇总面积70.65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2110户8206人。201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0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28元。

该镇从1996年引进、试种烤烟以来,坚持咬定发展烤烟主导产业不放松,连续17年发展烤烟,从低谷时期的7户39亩到高蜂时期的215户3075亩,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之路。通过十几年的不间断发展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同时也证明了烤烟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一项能促使农民增收致富、财政增长解困的支柱产业。2011年,全镇种植烤烟2150余亩,享受国家烟草专项无偿扶持资金496万元,收购烟叶36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69万元,创地方税收93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405元,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一、优势与机遇

(一)天然禀赋的资源优势。

一是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该镇平均海拔高度750米左右,地势开阔,全年日照充足,热量、雨量都十分丰沛,土壤结构以黄壤、黄砂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空气含氧量大,十分有利于烟叶有效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属烤烟生长最佳条件。二是有充足的耕地资源。全镇有耕地面积44605亩,其中旱地4万余亩。这些耕地地势相对平坦,便于半机械化耕作,普遍适宜栽种烤烟。三是有良好的种植基础。该镇种植烤烟的时间较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烤烟种植技术。多年的烤烟种植经历,该镇在烟农队伍、技术人员、管理人才的建设上,已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规模。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种烟能手将为积极稳妥地推进烤烟产业化建设提供充裕的人力和技术资源。如今,全镇已组建烤烟协会4个,会员1000余人,种烟区域已覆盖全镇100%的行政村和村民小组、60%的农户有过种植经历。

(二)日趋完备的基础设施。全镇实际通车里程55公里,其中烟田机耕路18公里,全面实现了砂石化路面,实现组组通公路。现有水利工程6处,引水管网18000米,有效灌溉面积1500余亩。农电网改造100%,消灭了“无电村”。全镇现有烤房270余座,其中智能化烤炉45座,有标准化烟叶生产服务站1个。

(三)相对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销路有保障。近几年,全国烟草已经实现了超常规发展。各大卷烟厂卷烟产销量突飞猛进,尤其对优质烟叶的需求量逐步加大。在当前烟叶生产仍属国家专控、严格计划种植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大环境下,只要生产的烟叶达到标准等级,不存在销路问题。其次,收益较稳定。一直以来,烟叶生产是国家控制实行合同订单式收购的唯一农产品,价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动,不用考虑因市场及物价因素的波动而变化,收益较为稳定。第三,效益很可观。与种植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烤烟的比较效益较为明显。据调查,2011年,全镇烤烟收购平均价为8元每市斤,种植烤烟亩均纯收入至少在2000元左右,是种植粮食收入的2倍以上。2009------2011年,该镇烤烟销售现金收入分别为196万元和268万元、469万元。创造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为43.2万元和59万元、93万元。

(四)不容错失的发展机遇。首先,随着国家第二批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和全县富硒特色烤烟基地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的带动实施,烤烟的质量、价格和需求都将大幅提高和大量增加。其次表现为专项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落实具体的优惠、补贴政策和奖励措施,对烤烟生产给予大力扶持。如对种烟户实行包括地膜、肥料、籽种、农药无偿扶持以及对小型农机和烤房建设在内的各项政策补贴。这些客观条件,给烤烟生产创造了良好环境,孕育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动力和源泉

(一)政策大力倾斜,设施逐步完善。近3年以来,广城镇享受国家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800万元,其中烟水配套工程210万元,铺设管网18000米,新建蓄水设施5处,800立方米,解决400余户、2100余人饮水困难。新建烤炉300余座,投入280万元,新建烟田机耕主干道道4条18公里。享受国家无偿烤烟生产资料180万元。大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配套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烟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二)技术全面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技术服务是烤烟生产成败的关键所在。近年来,随着烤烟面积的扩大,县烟草局锻炼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服务骨干队伍,出台并实行分片包干负责的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能切实为烟农提供强有力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

(三)烟价不断上涨、效益大幅提高。近几年来,由于烟草公司在收购上把握好公开、公平、公正和“以质论价”的量级原则,收购秩序不断规范,烟农满意度上升。同时公司坚持以烟农为本,从育苗、栽植、烘烤、销售全过程跟踪服务服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推动烟叶品质和烘烤技术大幅提高;三是随着烤烟价格的大幅提升和奖励政策的推行,烟农种烟效益好,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四)政府倾力支持、烟农信心倍增。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大力发展烤烟产业作为富民兴镇的重要举措长抓不懈。烤烟面值、产值和效益是考核干部业绩的首要指标。近几年来镇政府筹资100余万元用于烤烟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扶持烤烟生产和奖励产业大户及种植能手,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烤烟生产的积极性。

三、结果和成效

(一)农民实惠大增

1、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2009年到2011年间,农民从烤烟中得到的现金收入为600余万元,人均750元。享受到国家烟草无偿扶持资金200万元。烤烟经济已经成为了广城农民脱贫致富和奔小康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镇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地得到了提高,吃讲健康、穿讲漂亮已不再是新鲜事了;新楼房随处可见,冰箱、轿车进农户也不再司空见怪。

2、解决了农民资金困难。由于烤烟经济效益良好,农民收入实实在在的增加,从而也为农民的生产所需资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如农民春耕生产资金原基本上依靠农村合作信用社提供贷款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个别情况,绝大多数农户已基本上能依靠自有资金解决了生产资金。

3、提升了农村综合实力。烤烟产业化经营使农民掌握了烤烟生产科学技术,促使了粮食增产达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通过烟粮轮作,可促使粮食产量提高;烟杆还田既可作肥料改良土壤结构,又可防治病虫害,节省粮食生产成本。种植烤烟使富裕起来的农民,又有条件学习其他实用技术,发展经济。如万兴村烟农陈良全、陈良安等人,坚持种植烤烟12年不放松,已经赚得满盆满钵,盖起了楼房、购置了轿车,办起了商店,又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转变了农村社会风气。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农村社会风气也明显好转。农村赌博、打架斗殴现象明显减少,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连续多年实现了无集体越级上访、无重、特大刑事案件,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

(二)政府效益明显

1、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随着烤烟生产的发展壮大,广城镇从2000年以来,烤烟税收就逐渐成为了镇财政的主要来源、占据了镇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最高年份的2011年,烤烟税收达93万元,极大地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2、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的矛盾。按目前种植3000亩面积计算,可解决近1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他们不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可观的现金收入,降低了务工成本和就业风险。

3、带动了全盘经济发展。烤烟生产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同时也促进了镇内相关经济的发展。烤烟需煤量较大,从而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烟叶外调和生产资料的购进,同时又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着烤烟经济的逐步兴旺发达,饭店、零售、加工、运输等一批“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广城镇出现。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路灯亮了,广播响了、网络通了,街道畅了、集镇靓了,昔日孤寂的小山村变成了繁华的小街道。

4、转变了镇村干部作风。烤烟产业经济的逐步发展,促使干部一改过去那种大包大揽,事无巨细的行政命令式管理方式,转变为政府引导和产业扶持。真正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和生产服务,“到一线去,到烟农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了干部的普遍心声,“一切为了烟农服务,一切为了烟农增产增收“成了工作的永恒宗旨。

四、思考和建议

该镇烤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生产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薄弱,抗灾能力差,烟农效益还存在着差距。“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和效益还没有完全形成和彰显。无论人均纯收入或农业总产值,都还不真正具备“主导”产业地位和优势。为此,广城镇烤烟生产必须在在规模上求突破,质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产业跨越发展。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烤烟科技含量。科技含量不明显。一直以来,全镇烤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靠天吃饭依赖程度高。由于烤烟易受春旱、秋涝、风灾、冰雹和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影响,给烟农带来经济损失,造成烟农情绪波动,最终导致烤烟种植面值起伏不定。当前该镇烤烟生产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当前的烤烟生产需求不完全匹配。少数烟农种植烤烟投入不够,田间管理不到位,严重影响烤烟的产量和质量。烤烟烘烤设施滞后,烘烤技术掌握不足,导致烘烤烟叶质量不好等致使广城镇烤烟产业发展与现代烤烟农业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烤烟科技含量。一是努力提高烟农素质。通过举办专门培训班或召开院落会议,编纂科技书籍等形式,向烟农传授烤烟专业知识;还要经常性组织烟农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二是进一步提高烤烟技术员的水平。应强化现有技术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着力解决专业知识缺乏以及理论不能联系实际的问题。要重点照顾新烟区和烤烟科技示范户,合理配备技术员。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术革新。要积极研究烤烟种植的新方式、土壤的改良措施、病虫害防治方法,不断更新烘烤工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运用,提高烤烟科技水平。

(二)调整烤烟产业布局,实行烤烟集约经营。专业化程度不高。一是相对集中连片的种植烤烟面积较少;二是烟区基础设施仍然滞后,烤烟用电难、用工难、卖烟难依然存在,影响烤烟专业化生产;三是“小而全”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等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烤烟生产的长足发展和规模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要把烤烟生产向好田好地、向烤烟大户和种植能手转移;要重点扶持培养年种植规模在50----100亩以上的种烟大户,充分彰显烤烟的经济效益。要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将土地、技术、劳动力和基础设施配套等资源优化组合,实现低投入、高产出。进一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实行种植、烘烤、挑选、交售专业化生产方式和“一条龙”服务,走育苗工厂化、烘烤专业化、设施配套化、耕作机械化路子,让更多的农民参与种烟并享受到种烟的甜头。同时要积极倡导更多的乡镇和农户种植烤烟,从原来的“孤军奋战、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大获全胜”,推动全县烤烟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共同增收致富。

(三)建立风险救助体系,健全烤烟保险机制。烤烟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要采取“部门帮一点、政府投一点、烟农集一点”的办法,设立烤烟风险基金30--50万元,积极应对自然灾害。要逐步引入农业保险机制,保护烟农的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烟农的经济利益。

(四)实施富硒名片战略,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在全市着力打造“中国硒谷、绿色安康”,全面推进富硒食品突破发展的战略决策背景下,加大推介力度,强力推动“富硒烟叶”品牌战略。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以富硒保健烟叶无毒无害为切入点,提高广城烟叶附加值,进一步增加烟农收入。

第四篇:关于和县打造泵阀产业集群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和县打造泵阀产业集群的调查和思考

黄汪平陆兴培操松林张继伟

摘要:本文详实地分析了和县打造泵阀产业集群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目前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相关措施,对我省市县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概述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以泵阀产品为代表的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煤炭、环保、造船、食品医药、市政民用和农田水利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在装备制造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泵阀行业已形成集教学、科研、设计、制造、成套服务等门类齐全、规模庞大的设计开发及制造体系。

和县位于八百里皖江下游,紧邻南京、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在国家实施中部战略崛起的关键时期,和县欣逢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良好战略机遇。经过多年努力,和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了五大工业板块:县经济开发区、马鞍山长江大桥桥西开发区、沈巷工业园、乌江工业园、安徽精细化工基地(简称“两区两园一基地”),以及机械制造、建材、化工、冶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优势产业。2007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以及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项目推进、优化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出了“5521”工业发展计划,即:抓五大工业板块、五大产业、20家 1

骨干企业、力争3~5年内,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100亿元,实现由农业主导县向工业主导县的转变。

作为工业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30多年的经风沐雨,和县泵阀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老泵阀企业已完成改制,一批新型泵阀企业相继建成投产,现已拥有三联泵业、三环泵业、埃斯克制泵、嘉成泵业、AVK阀门、江宏阀业、斯瑞尔阀门等多家企业,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大唐制泵、奥凯泵业等企业,2007年泵阀产值超过4亿元,约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2%,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和县发展泵阀产业面临的挑战

1、国内泵阀行业竞争加剧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我国泵阀行业存在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缺乏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行业整体工艺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产业集中度不够,中小企业恶性竞争等问题。随着外资企业在华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未来几年我国泵阀行业市场将出现群雄争霸的局面,泵阀行业在技术、质量、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2、和县泵阀产业规模偏小、集群效应尚未显现

和县泵阀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集群效应不够明显,抗风险能力差。主要体现在企业总体规模小、销售面不广、产品结构单

一、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人才缺乏等方面。

3、地方经济基础薄弱,投入有限

和县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存在“一低两不高”现象:经济总量偏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由于地方经济基础不强,导致泵阀产业科研投入不足,工艺装备较落后,产品的测试能力不匹配。

4、发展较晚,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和县泵阀产业起步虽早,但受体制影响,发展缓慢。近几年企业完成改制后,良好的发展势头初现端倪。而作为装备制造业基础的泵阀产业近期内不可能大规模从长三角地区往中部转移,处于内陆的县域地区在该领域的招商引资难度短期内仍将非常之大。因此,现阶段和县泵阀产业的发展应立足本土企业的发展壮大,并在吸引外资上做足文章。

三、和县发展泵阀产业的优势

1、泵阀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泵阀产业属于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通用机械协会初步统计,国内规模以上的泵企业约1000家,2007年产值321亿元,同比增长38.9%,预计2010年泵行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30亿元。全国阀门企业总数已发展到4000多家,民营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阀门制造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阀门厂家生产规模也不断扩大,现有产值超亿元的阀门企业近100家,超过5000万的企业有200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85.3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3.41%。泵阀行业经济运行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大有可为。

2、泵阀产业投资少,门槛低,适合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

相对于石油化工、电子、钢铁行业而言,泵阀企业在高技术上的门槛较低,投资少,见效快,通常2000~3000万投资即可兴办一家上规模的生产企业。泵阀种类繁多,市场广阔,技术来源广泛,如有一两个基本对路的拳头产品,企业足可生存并获得发展,特别适合民营企业和个人创业以及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国内钢铁材料供应一直十分稳定,不存在原材料短缺的隐患。同时泵阀制造强调产业协作与配套,适合集群发展,集群度越高,生产成本越低,产品质量有保证,市场影响越大。

3、各级政府的全力推进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用机械制造业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依据中国通用机械“十一五”发展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突出重点、发展大企业以及放手发展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形成多种经济体制的并行”发展战略。我省为振兴“十一五”机械工业也提出了“自主创新、壮大特色、总量提升、结构优化”的发展方针,坚持“自主创新、扶优扶强、全面创业、发展产业集群、东向发展、国际化以及人才兴业”等发展战略,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要达到2800亿元,平均年增长28%。作为沿江工业带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巢湖市明确提出发展含山、和县铸造与泵阀产业集群,形成“产值40亿元的铸件、泵阀生产能力”。

和县县委、县政府更是重视泵阀产业集群的发展,2008年专门成立了“和县泵阀产业集群建设领导组”,将泵阀为主体的机电制造业纳入“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力争“十一五”末行业产值达到25亿元。

各级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全力推进为和县泵阀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4、多元化模式的现有泵阀产业基础优势

和县泵阀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生产、销售都有一定基础,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较好的市场空间。渣浆泵、双吸泵、多级泵等主导产品生产已有相当规模,这些产品也是我国泵行业的主流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阀门产品绝大部分外销,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销售渠道完备,泵生产企业在全国设有几十个办事处,在钢铁、煤矿、冶金等领域有较好的销售基础。

5、区位交通、自然资源与环境优势

和县是安徽东大门,紧邻南京、芜湖、马鞍山三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和县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全县65万人口,剩余劳动力近20万人,人工成本相对较低。每年来自本地区的院校毕业生3000多人,县内还有5所职业技术学校,每年可培训技术工人2500多人。

和县自古就崇尚文化,民风淳朴、以和为贵,是2007年安徽省投资环境十佳县、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和全国文化、教育、科技、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和县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矿石、白云石等十几种,其中已探明煤储量 400 多万吨,白云石 3 亿多吨,铁矿石1.6亿吨,且开采条件较好,属品位较高适宜冶炼的富矿,保证了泵阀产业需要的原料毛坯尤其是铸铁的供应。

四、结束语

为了打造和县泵阀产业基地,和县政府多年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推进工作。为了进一步促进和县泵阀产业发展,和县政府已编制了泵阀产业发展规划,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国际国内泵阀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和县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和县泵阀产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强产业配套,培育特色,必将实现和县泵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形成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泵阀产业集群。

黄汪平,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流体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流体机械产品研发与行业管理工作,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陆兴培,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为《安徽科技年鉴》编纂委员会编委、安徽省八大支柱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组成员,多年从事科研管理和规划制订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第五篇:加强老干部队伍建设调查和思考

加强老干部队伍建设调查和思考

加强老干部队伍建设调查和思考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升老干部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更好地推动我市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上门征求意见、网上留言等方式,向各单位老干部工作者、局机关干部群众、市委和苏州市老干部局以及部分离退休干部就我局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工作进行了统计摸底和专题调研。最后,坚持点面结合,对调研和统计工作进行认真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当前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整体情况来看,我们有一支思想

端正、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素质比较过硬的老干部工作人员队伍,很多同志长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工作着,各项任务完成得比较出色,但随着老干部群体已进入“双高期”,其养老、医疗、生活以及参加活动、党建、学习等都面临许多新问题,使得当前许多地方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与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呈现不相适应的状况。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与与时俱进的要求不相适应。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岗位光荣、责任重大。而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为老干部服务就意味着奉献,往往是艰辛的付出与个人所得不能成正比。但少数同志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老化,习惯沿袭老一套,一提“要实现老干部工作与时俱时”,就说“还是老做法,落实‘两个待遇”;有的受当前社会敬权敬钱不敬老的思潮影响,认为从事老干部工作一无权、二无钱,求人费力不讨好,觉得政治前途

渺茫,职位受限难提拔,“船到码头车到站”,没有岗位自豪感;有的认为老干部工作是侍候老的、照顾病的、送走死的,没有多大的出息,满足于“没有闹事上访的就行”。凡此种种,思想波动大,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消极沉闷,工作标准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得精心谋事、潜心干事、用心成事成为空话。

二是能力素质与业务精通的要求不相适应。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积极为老干部构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和谐环境,确保他们安享晚年、健康长寿,是老干部工作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有关政策、业务技能和相关知识,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但多数人因未受过专业学习,有的甚至连短期业务培训也未参加过,政策不懂、业务不熟,导致对老干部提出的问题解释不清楚、答复不明确、解决不彻底,甚至好心做错事。有的只热衷

于担负传达文件、走访慰问、开展基本活动等一般事务性任务,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积累业务知识、掌握相关政策、探索工作方法。

三是工作作风与深入细致的要求不相适应。琐碎、繁杂、紧迫是老干部工作的突出特点。要做好服务性很强的老干部工作,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既要有听得进闲话的耐心,又要有把事情做下去的恒心,始终保持务实的作风,但有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凡事等待领导的指示,遇到棘手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很少深入基层调研老干部工作,养成了守摊子、看门子的习气。有的工作缺乏创造性,只喜欢做常规性事务,在逆境中工作畏难情绪大,对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思考不深,对社会变革中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缺乏预见性和超前防范性,遇到难题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寻找对策,对诸如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报送信息等工作避之唯恐不及。

四是服务方式与以人为本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在老干部群体中,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差距较大,我市老干部年龄最大的98岁、最小的75岁,一半以上已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1/3的老干部年龄相对较轻、文化程度较高、身体素质较好,有27名老干部居住在外地,有50多名居住在乡下。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居住地的分散,使他们追求物质文化的需求不尽相同,要因人而异、分别对待。其中进入“双高”期的老同志,平时突发急病多、特殊需求多、不可预测情况多,随时需要提供特殊照顾;处于低龄化的老干部,有的从健康状况出发,既要享受充裕的物质生活,更要享受丰富的精神生活。这就要求老干部工作人员必须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做到生活服务与精神服务并举。但实际工作中,有的只热衷于送钱送物等生活服务,不擅长提供文体娱乐、健康保养、政治学习等精神服务,服务层面窄,难以满足老干部多元化需求的愿望。

二、应对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没有一流的工作队伍,就没有一流的工作。近年来,我们针对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老干部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实际,按照中组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紧紧扣住“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通、作风上过硬、老干部信得过”的标准,积极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抓思想,固宗旨。加强思想建设,是把老干部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推上新水平的前提。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行动的力度,要使老干部工作人员把“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要求落到实处,必须要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大家对工作的热心。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要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每月一次中心组专题学习,每周一次党员干部理论学习

日,为每个干部配发专用学习笔记本,定期进行检查。特别是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等主题教育中,我们都要求每个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分析、带头整改、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除此之外,还适时组织大家观看反腐教育片进行警示教育、赴茅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强化了干部职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了服务理念,培养了爱岗敬业精神,为干部职工注入了思想活力。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我们采取组织安排、领导约谈、职工找谈相给合的办法开展谈心活动,并坚持做到“五个必谈”,即工作人员工作和思想波动时必谈,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必谈,群众反映较多或民主测评较差时必谈,工作

中取得成绩或出现失误时必谈,职位和岗位变动时必谈。通过解扣化瘀,从而有效地调动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家把心思凝聚到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专心致志钻研业务,全力以赴干好工作。

抓学习,强素质。提升能力素质,是把老干部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推上新水平的关键。实践表明,光有良好的愿望和热情而没有执行的能力,无异于海市蜃楼。着眼于解决当前老干部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结合个人实践,我感到,可以通过四种方法提高能力素质。一是重视业务培训。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的形式,对全市老干部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把以来部分中央、省、市以及太仓市有关老干部工作方面的相关政策,汇编成《老干部工作文件选编》,老干部工作人员人手一册。利用每季召开的工作例会,宣传解释老干部工作新政策,当场解答疑难问题;对新任老干部工作者以开办培训

班形式进行业务政策的培训;所有老干部工作者每两年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确保所有老干部工作者都能熟悉政策,积极工作。二是强化岗位锻炼。岗位是最好的锻炼平台,平时不定期对老干部基本情况、老干部工作政策规定、管理服务中可能发生问题的应对措施等主要内容进行抽查,结合大项工作和重大活动,交任务、压担子,有意识地让他们独挡一面,在历练中增长才干,不断提高政策运用、具体业务、调查研究、管理服务等能力。三是抓好随机帮带。我局现有16名老干部工作人员,既有工作经验较丰富,在老干部中有一定威信的年龄偏大一点的老同志,也有政治上趋于成熟,工作积极向上的中年同志,还有学历和工作热情较高、思维敏捷的年轻同志,形成了较好的配置。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丰富的、政治上成熟的给年轻的一点一滴传经验,一招一式教方法,使新同志迅速地进入角色,能力明显提高。四是搞好学习交流。为学习兄弟单位先

进经验,取长补短,近年来,我们“三区、两市、一院”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老干部工作研讨会,着眼于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居家养老、丰富老干部晚年生活、加强老干部队伍建设等主题开展讨论,通过研讨,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那一世范文网

抓作风,树形象。加强作风建设,是把老干部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推上新水平的基本要求。老干部工作人员,其实就是“高级服务员”,扎实的作风是超脱于学识和能力之上的一种可贵品质,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一是深化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在机关组织开展“三问三看”活动,就是要求每一个干部职工问一问自已究竟为老干部工作作了多少奉献,看一看工作作风是否务实;问一问自己究竟为离退休老干部办了多少事,看一看工作成效是否明显;问一问自己究竟为克难解困想了多少办法,看一看工作本领是否增强。通过“三问三看”,从而在机关干部中大力倡导知实情、谈

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把那些身患重病、空巢独居、行走不便、享受等级护理和日常生活困难等40名离休干部登记造册,机关按办公室、服务科、活动科分为3个组,定期上门服务。三是推行“一线工作法”。干部党员要深入街道、社区、深入各个单位、部门、深入老干部家中、邻里调查了解情况,并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感情在一线联络、工作在一线落实,解决不了的重大事情在第一时间汇报。四是落实“五必访”制度,即节假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困难必访、老干部去世必访、发生纠纷必访。

抓制度,促规范。加强制度建设,是把老干部工作队伍整体素质推上新水平的重要保障。制度是管根本的,我们坚持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做到单项业务有标准,日常管理有尺度,落实工作有要求。一是建立老干部工作例会制度和联系老干部制度。通过每季召开

各单位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例会,分析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工作对策和解决1 2 下一页

下载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宜兴环保产业调查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乡镇政府运行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乡镇政府运行情况的调查和思考 按照部党组的要求和人事教育司的统一安排,山西调研蹲点组于2011年10月21日到达山西后即开始了调研蹲点活动,这期间,结合区划地名司开展的特......

    发展现代农业的调查和思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

    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和思考(本站推荐)

    2009-2010学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中小学生学习负担情况调查和思考2010年寒假伊始,我在选定调查主要内容后,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自己的......

    关于农业体制改革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农业体制改革的调查和思考 谭志军 当前粮食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拥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这里笔者就多年来......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倪文才 中共十七大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地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

    什么是环保产业

    什么是环保产业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

    节能环保产业

    、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工程 文章来源:www.xiexiebang.com 1、节能设备: —一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低温低压余热发电、焦炉煤气提氢、节能低压合成氨、......

    绿色环保产业

    组内成员陈晋雪:摄影、Word制作韩思齐:问卷调查、文字编辑程颖:文字编辑、资料搜集刘蕊涵:PPT制作指导教师:王怡我们小组这次的研究课题是动漫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同时也会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