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
对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探讨
中国消防在线 | 时间: 2009-04-01 | 文章来源: 湖北消防总队十堰支队 | 作者: 何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转型,消防部队的功能不断拓展,消防官兵承受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多。在种种压力下,一部分消防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疏导和维护,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部队的稳定。
关键词:心理健康探讨
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精神压力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消防官兵每天都承担着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经常承受着一般人所没有的心理压力;而有一部分官兵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如不能及时、正确地得到疏导、缓解、释放和维护,将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热情、生活情趣和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部队的稳定。因此,切实有效地缓解官兵心理压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目前官兵心理问题及原因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消防部队功能的也不断拓展,既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警力不足、任务重,疲惫感。世界发达国家消防员占人口比例是万分之十以上,而我国消防员占人口比例不足万分之一。近几年,虽然我国成立了专职、义务等多形式的消防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差较远。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消防工作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法律法规的日趋健全,给消防部队提供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赋予其工作职责与任务越来越繁重。
(二)执法工作多、社会理解不够,委屈感。执法工作多,长期处于戒备、警惕状态,消防官兵在执行任务中,时常身处险境,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职业的高风险,造成一些消防官兵缺少职业安全感,时刻绷紧每一根神经来应付危险,精神时常处于戒备和警惕状态。少数人只求消防官兵为其提供服务和保护,稍有不适就意见,也有一些群众由于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其他目的,恶意投诉,甚至诬告、陷害,致使消防官兵在消防执法、社会救助中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深感委屈。
(三)家庭收入“单一”、生活压力大,失衡感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人们的价值取向逐渐向物质、占有发生倾斜。一是生活贫困导致少数官兵信仰迷失。受工资待遇低、工作辛苦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成家的干部、士官的家庭收入只有一人,不能满足家庭正常开支的需要。还有部分官兵家属收入微薄,在购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收不入支,困难突出。物质上的贫乏,造成了官兵价值观的迷失,思想上的困惑。二是横向比较导致心理失衡。从理论上说,部队工资高于地方,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官兵工资与某些政府机关的公务员相比,是高出一些,而其他机关特别是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效益并存的机关、一些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待遇、福利非常丰厚,与其相比又有较大的差距,官兵内心因此产生不平衡。三是家庭危机带来压力。消防官兵平常工作较忙,加班加点多,与家人聚少离多沟通交流少,分担家务劳动、照顾家人、教育小孩则更少,导致极个别官兵夫妻感情疏远,小孩教育缺乏,家庭矛盾激化,离婚人数上升。家庭压力也给官兵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知识面窄、工作标准高,力不从心感。随着社会信息化、知识多元化,官兵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业务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部分官兵文化程度底、社会知识面窄,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执法办案能力,群众工作水平等到方面的欠缺,使他们在工作总感到力不从心。同时,近年来,执法工作要求日益严格,标准日益提高,程序日益规范,从上到下相继出台执法责任制、执法过错追究制等刚性制度,抓落实措施不断加强,执法办案人员在工作中无形产生“危机四伏”的感觉,认为自己难以把握自己,怕犯错误。致使部分官兵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导致在执法工作中放不开手脚。
(五)心理干预少、业余生活单调,郁闷感。我国在征兵过程中,除了体检、政治审查、文化测试外,几乎没有心理测试,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训练,造成队伍整体心理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在参加急难危险工作,以及发生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工作、生活重大变故后,缺少一个对官兵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的长效机制,不利于官兵摆脱心理紧张情绪。比如在整个十堰市公安机关没有建立官兵心理测试干预机制,配备专门技术人员。在现实中部分官兵尤其是防火监督干部由于业务工作繁重,参加文体活动又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疲劳的身体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释放,从而,造成他们的心理压力无处可诉,得不到有效缓解,日积月累,就会影响到健康。
二、维护心理健康的对策
消防官兵长期处于心理压力之下,不但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而且还严重影响了队伍的健康发展和消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避免或减少其危害,必须从主、客观两方面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及时予以缓解、消除和维护。
(一)正确对待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要认识到人生都不尽善尽美,他们虽然是特殊的群体,也只不过是许多人中的一员,存在一定缺陷本属自然。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适时调整好心态,要心胸开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次,要正确认识压力。要认识到压力不是个性的弱点,也不是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要想到消防工作岗位有压力,其他岗位也同样有压力,只是来源和方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三是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每一个社会人都需要宽容、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一个人心理压力巨大时,往往被委屈、烦闷、痛苦、悲哀、失望的情绪所困扰,希望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关心、同情、理解和鼓励。消防官兵也是如此,在面对心理压力时,要主动地向身边朋友、家庭等社会关系寻求支持,通过交流、表达、争取理解、沟通,以合理宣泄,消解压力,从而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针对一些官兵中存在理想信念变化,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滋长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革命人生观、苦乐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法治理念等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来武装官兵的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永葆人民军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用身边的典型人和事,激励和鞭策官兵的上进心,培植只争朝夕、积极向上的心态,从源头上打牢缓解和消除官兵各种压力的堤坝。
(三)坚持从优待警,减轻官兵压力。从优待警是公安消防队伍建设的一项“民心”工程,对解决官兵的实际困难,减轻官兵心理压力具有极为重要作用。要充分运用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重视、心理上呵护、身体上爱护、生活上体恤等多方面手段,要通过谈心、交
心、走访等方式,了解官兵的真实情况,把握官兵的思想脉搏,及时发现问题和苗头,分析原因,在最短的时间为消防官兵打开心结,卸去包袱。要时常把官兵的冷暖挂在心上,多做得兵心、暖兵心、稳兵心的工作,做好官兵家属下岗返岗、子女再就业、福利待遇等工作,让官兵得到温暖,得到实惠,消除其后顾之忧。同时,要大力开展岗位练兵,通过干中练,练中干,着力提高官兵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体能,增强官兵做好工作的能力,加强与党政领导的汇报和沟通,使他们重视公安消防工作,支持公安消防工作,关心官兵,给他们以政治上的鼓舞和政策上的惠顾。
(四)拓展警营文化,营造释放心理压力空间。消防官兵超负荷工作,精神百度紧张,导致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很易出现精神疲软。因此,要大力发展警营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警营文化活动,让官兵劳逸结合,丰富和充实官兵八小时之外的业余生活,培养官兵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紧张的心理得到休整和放松,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舒缓压力,从而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诸如组织开展的登山运动、篮球运动、演讲比赛等活动,寓教于乐,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给官兵以展示、放松的机会,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要强化典型,强化意识,拓宽渠道,及时发现身边先进的人和事,及时予以推广,大力弘扬主旋律,以此来增加官兵信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
(五)构筑和谐关系,赢得理解和支持。争取领导和群众对消防工作和官兵的理解是改善工作环境、维护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要强化公共关系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官兵不怕艰险、无私奉献和工作业绩的认知度和赞誉度,为严格执法、热情服务赢得更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一是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和沟通,让他们认知消防、重视消防,从而理解和倾斜消防工作。二是开展多形式的亲民活动。通过组织警民“开往日”活动,让群众走进警营,走近官兵,实现情感互动。通过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向群众宣传消防法律法规知识,安全防范知识等,营造热心公益、热心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三是拓宽信息传播渠道。要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借助当代传媒手段,多侧面,全方位地扩大公安宣传阵地,实现警方与媒体共赢。
(六)干预官兵心理健康,呵护精神家园。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维护消防官兵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战胜各种压力和挑战的重要保障。以美国为例,它不仅有完整、严格的心理选拔,而且有一整套心理训练系统,帮助警察缓解压力、学习各种心理方面的技能。香港《警察通例》还明确规定警察在执行公务中受到刺激如开枪、击伤等,事后都必须咨询心理医生,并运用科学方法排解心中的焦虑和障碍。而目前在这方面我国往往偏重于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育,而忽略对官兵心理素质和抗压、自控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加快我国心理服务机构的建立,建立三级网络系统,以市一级机关为基层单位,省一级为二级单位,同时建立全国性的协调机构。工作中,一是院校应增加心理学习教育内容,把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根据消防工作和警察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紧贴实战,切实增强新生警力对即将面临的消防工作高强度、高风险等各种心理压力的“免疫”能力。二是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三是全面建立心理服务机构,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维护其身心健康。
第二篇:消防大队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
消防大队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
为切实缓解官兵心理压力,准确掌握官兵心理特点和心理变化规律,提高官兵灭火战斗能力。太和县消防大队队积极采取“五个结合”的方式加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与经常性政治思想工作相结合。太和大队把心理健康教育疏导纳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心理教育为辅,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分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位官兵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心理现象、心理障碍是不足为奇的,为他们提供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是与日常管理教育方式相结合。大队通过各种方式认真了解、研究官兵的思想和心理,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方法,克服官兵畏惧不安的心理。
三是与官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大队干部充分利用平时谈心活动、官兵思想汇报和思想分析会知道官兵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积极了解掌握官兵的家庭情况、个人思想动态等,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教育。在沿袭了以往的集体教育的同时,针对重点人,采用“一帮一,多帮一”的方法,坚持做到有的放矢。
四是与部队的一日生活秩序相结合。针对官兵心理压力日益增大的实际,大队把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身体健康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调节和改善官兵警营文化生活。大队通过开展各类娱乐活动,使官兵们既有训练场上的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也有学习室里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有篮球场上龙腾虎跃的身影,更有文艺舞台上健美的舞步、嘹亮的歌声。
五是与条令、条例学习相结合。大队坚持以严格的纪律塑造人,净化官兵心灵,凝聚向心力,提升战斗力,加强对条令条例和部队各项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的学习,积极组织官兵观看警示教育片及健康的电视节目,增强官兵认识美与丑、善与恶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有效地促进部队正规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呢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呢?下面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期使之成为你应对压力、化解烦恼、保持良好心态的有效武器。
1.正确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就可以避免盲目对号入座,还可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自修阅读有关的心理学书籍,也可以是参加有关课程的学习或听这方面的讲座,这样就可以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将重视心理健康变成自觉的行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是强身健体的前提,也是日常心理保健的需要。那么该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
首先,生活要有规律。生活缺乏规律,会导致身体机能衰退,学习效率下降,长此以往,也很损害身心。
其次,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要尽量多听演讲、辩论、报告等,特别要重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排忧并增进心理健康。要牢记古希腊山崖上刻着的三句话:如果你想健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3.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俗话说“知人虽难,知己更难”。自我认识的肤浅,是形成心理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才能做到适应环境,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不对自己过分苛求,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不盲目与他人攀比。同时应正视自己的性格,承认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并逐步培养良好的性格。
4.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与人相处时,正面态度或情绪如喜悦、信任应多于反面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凡事多从多个角度想。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我们交友肯定有深浅或厚薄,对于事实已证明不可深交的人,我们也不妨浅交,不必嫉恶如仇,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即可。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论曲直,路窄林深。总之,与人相处,要有自己的原则、立场。我们应该有“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的精神,也应该注重朋友的忠告。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只会落得形影相吊、无人理睬的境地。
5.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主动应对心理困境,学会自我调节是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1)合理宣泄
如同闷热压抑的夏天,惟有一场大雨,才能使空气清新、晴空万里一样,心理的重压只有宣泄出来,才能赢得心理上的一片晴空。合理的宣泄就是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常见的合理的宣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大哭一场
心理医生认为,压力导致失衡,而哭泣可以使你恢复平静。人在流泪时,可把体内因紧张而产生的化学物质排出体外,缓解人的忧愁和悲伤。想哭就哭吧。选择适当的场合,纵情大哭一场,需要时不妨试试,男同学也不例外。
②敞开你的心扉
常言道,一份幸福说出来让人分享,有可能变成两份幸福;一个痛苦说出来,让人分担,就可能变成半个痛苦。因此一旦心中有解不开的结,不要隐藏。不妨找一个值得你依赖的至亲或好友,把你的苦闷与他(或她)交流。当你述说完后,你就会发现压力减少了许多,精神松弛了许多。当然如果你觉得把心中的隐私向他人述说,缺乏安全感,你也可以选择日记这个朋友,把自己心中的苦水顺着笔端流下来,心情自然会平静许多,过一段时间,当你重温这段时,或许你就会觉得自己当时是多么不可理喻。
③进行剧烈的活动
当你心中愤懑不已时,可进行剧烈的活动,如可到操场狂跑一圈或快速爬山或打一场激烈的篮球,当你累得满头大汗,再洗个热水澡,然后再美美地睡个天昏地暗。待到第二天醒来时,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昨天想不通的事,今天就能想通了。
(2)转换环境
有报道说,人们若常常生活在赏心悦目的美景中,往往精神振奋,健康长 寿。是的,当你感到愤怒时,你不妨暂时离开现场,远离发怒的环境,“耳不听,心不烦”,这样可渐渐平息怒气;或者当你受到不良情绪的压抑时,就可以到绿树成阴的地方散步或到风景秀丽的公园去游玩,或到海边去吹吹风,相信绿色的世界,大海宽阔的胸怀,能洗去你眼中的每一粒沙子,使你心中变得开阔。除此之外,来点欢快的音乐,也是很好的方法。
(3)自我安慰
遇到挫折时,有时是需要一点阿Q精神的,即酸葡萄法,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是酸的,于是便不再感到苦恼。虽然自慰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但确有维持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胜利法。例如当我们为没考过英语六级而苦恼时,不妨想一想,有多少人四级还没过呢!此时,你的苦恼就会减轻了。
(4)转视升华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从一个角度看,是消极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可能是积极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次考试失败,从发现学习缺陷的角度看,却是一件好事;恋爱不成,也许更有利于你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当我们在判断一个客观的事情而颇感困惑时,就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思考,改变旧有心理认知的固执,重新选择一个心理认知。
6.求助于心理咨询
当人们无法通过以上方法解决困扰的心理问题时,就应当积极求助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学帮助的过程。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向心理咨询者倾诉,心理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通过两者的交流、磋商和指导的过程,找出问题的症结,提供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朋友们,请不要在心理咨询的门口徘徊,大胆走进去,相信出来时就是一片晴朗的天。
学习焦虑的调节
压力无时无刻地不存在于我们的四周。对大学生而言,困扰最多的主要是学习焦虑。有的大学生爱唱“也许我倒下,将不再醒来”,是许多大学生用来描述自己内心压力过大,几近崩溃的心理状态。
1.学习焦虑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学习焦虑是指学生担心达不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未能克服学习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而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与恐惧的情绪状态。
表现:
大多表现为学习上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烦躁、易怒等,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评价,对考试的不安与恐惧,课堂上害怕提问,趋向回避,失眠,做噩梦等。
原因:
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一是来源于自己成就动机过强,迫切希望自己成绩出类拔萃;
二是自卑者,总担心自己不行,智力能力比别人差,担心学习成绩不如别人 三是畏惧心理以及错误的归因,害怕自己某次考试不理想,会再次失败; 四是家长、老师或亲友期望过高,人为地形成无形的压力。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们的焦虑情绪通常有低中高三种程度,并且认为适当水平的焦虑,可以增强学习效果,但若焦虑过高或过低则会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大学生们应把握好这个度。
2.学习焦虑的心理调适
那么出现严重的学习焦虑该怎么办呢?
首先,冷静地分析造成学习焦虑的主客观原因。应认识到学习焦虑不仅来源于外界,最主要的还是源于自己的心理,如好高骛远、盲目攀比、急功近利或过于自卑、缺乏自信等。因此要消除焦虑就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合理的抱负水平,增强自信心和毅力;不怕困难和失败,保持适度的自尊心,降低对失败的敏感度。
其次,调整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方式。正确对待考试、学习和其他活动的关系,不能把考试名次看得过重,淡化名利得失,把关注点聚焦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做到全面发展自己。劳逸结合,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以此避免单调重复的学习而产生的紧张。
最后,学会把自己融人到集体中。学会帮助别人,并同时求得别人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压力。
(三)考试的心理卫生
一位四年级的学生从二年级起,几乎每当期末考试,就会“感冒”,其症状有:头昏头痛、失眠、冒冷汗、胸闷、吃不下饭、四肢乏力等,吃药不见效。有几次因实难坚持考试而申请补考,可一旦考试阶段结束,他的病便奇迹般地不治而愈了。这位同学是因为过分担心考试而得了“考试焦虑症”。虽然久经考场,过五关斩六将,从千百次的考试中走过来,但面对考试,大学生们仍然压力很大。那么应怎样预防和克服考试焦虑呢?
1.对考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评价
考试究竟是什么?同学们应该看到,考试只不过是检查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不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人的价值由许多部分组成,仅仅一次考试的缺点与不足,并不能否定一个人的全部价值。
2.调整考前心态,认真学习,充分备考
准备是否充分,是影响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想降低考试焦虑,就应制定合理的学习和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要懂得焦虑并不能提高考试成绩(而是恰好相反)的道理。
3.控制考试中的心态
考试中的正常心态,是防止失常,充分发挥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要掌握必要的应试技巧,最重要的是在考试中保持平常的心态。考前几分钟,不必要再拿着书本大啃,相反,可以做几次深呼吸,闭目养神。接到考卷时要先把考卷浏览一遍,再按题目内容和难度分配时间。答完卷后不要过分关心对错,特别是后面还有要考的科目时,就应把考完的科目抛到九霄云外,集中精力准备下一科考试。
4.保持考试期间的身体健康,注意锻炼与营养 考试期间,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复习时间,但过度疲劳,不但会降低思维和记忆能力,还会引发烦躁不安情绪,切不可搞“疲劳战术”,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有足够的睡眠,并有一定的时间从事文娱体育活动,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同时应加强营养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也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冬季防受寒感冒,夏季防受热中暑,这样就可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参加考试。
5.掌握克服焦虑情绪的方法
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产生焦虑情绪,不要过分紧张,而应当设法放松。焦虑紧张与轻松相对立,克服焦虑的最好方法是学会放松自己。下面介绍两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系统脱敏法。这是一种克服焦虑紧张的有效的心理疗法。比如考试,你可以想像出这样一系列情境:“考试前三天——考试前一天晚上——考试当天早上——去考场的路上——进入考场——拿到试卷”。无疑,越接近“正题”,焦虑程度越高;越远则焦虑越低,越易克服。我们从简单处人手,先在头脑中想像考前三天自己复习功课的情形,体会心中开始升腾的焦虑,越逼真越好,然后,选用前面所讲的放松技巧,使自己身心得以彻底的放松;然后开始想像考前一天晚上的情形和感受,体会那更进一步的紧张,再练习放松„„如此类推,一个一个情境做下去,直至彻底放松。
二是暗示法。如果考试时,过度紧张焦虑,以至于思维混乱或感到大脑一片空白,手脚发颤,就应立即停止答卷,轻松闭上双眼,全身放松,作几次深呼吸,均匀而有节奏,反复自我暗示:“不要着急”、“我很放松”,适当地舒展身体。等到放松后再开始答题。
6.寻求心理咨询
当你面临巨大的考试压力和考试焦虑,而自己又难以根本调节的情况下,应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在咨询员的帮助下,通过心理治疗和训练,及早摆脱考试带来的重负和紧张。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自我调节
一位哲人这样说过,一个没有交际能力的人,犹如陆地上的船,是永远不会航行到壮阔的大海中去的。一个想要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的大学生就应努力培养自己交往的能力,掌握交往的主动权,为此应做到:
1.给人以真诚的赞美
人都有一种天性,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人缘好的同学不是每天挑别人的刺,而是懂得在交往中使人心情愉悦和舒畅。赞美是一种能力,赞美不是溜须拍马,而应选准角度,恰如其分,具体实在,还要讲究艺术。称赞是全天下最便宜的礼物,赞美别人,自己一点也不吃亏。因此同学们在相处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机会给别人以赞美,如“你很能干”,“你很勤快”,“你真能体谅人”等等话语,别人听了之后,嘴上不说,心理会异常高兴和感激你,而你也会为此而充满快乐和自信。
2.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卡耐基曾说,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差。是的,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皱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是穿过乌云的太阳。在与同学的交往中,真诚的微笑往往会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据说一个纽约大百货公司的人事经理宁愿雇用一名有可爱笑容而没有念完大学的女孩,而不愿意雇用一个摆着扑克面孔的哲学博士。因此,在交往中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3.学会倾听
如果你不想让人讨厌、嘲笑或轻视,应做到:
第一,耐心倾听,对对方的话题感兴趣,用点头或眼神表达反馈等; 第二,切忌从头到尾只谈自己的事; 第三,不要轻率打断对方的话; 第四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不要问自己不需要知道的事情。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在有些场合,由于你说了很多话而没有注意倾听,你至少做了两件对你十分有害的事:
⑴尤其在同行或比你强大的人在场时,你暴露了你的浅薄与无知; ⑵由于你的滔滔不绝,你丧失了向别人尤其是专家学习的机会。
4.善用幽默
幽默是一种出色的语言艺术,是交往中的润滑剂。苏格拉底有一次和学生在家中讨论问题,泼悍的妻子开始大声吵闹,最后端起一盆水向苏格拉底身上泼去,如此场面,苏却轻松地对学生说:“我知道雷声过后,必有大雨。”他的妻子听了也大笑起来。一句幽默化解了怨气与冲突。人与人交往中,善用幽默者往往具有较强的人际吸引的魅力。
5.学会争吵与批评
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交流中同一句话由于语气、语调、面部表情不同,会出现不同含义。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而争吵,但争吵中应该注意:切忌不要用过激的话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不要为了一点芝麻大的小事而争吵不休;凡事都要问一问为此争吵值不值,争吵的意义和收获会是什么等。批评别人时,更要注意不要直来直去硬对硬的训斥对方,让人难堪。批评时应尽量委婉,推心置腹,以诚相见。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诸如记住对方的名字、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大事精明、小事糊涂等等。当然人际交往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不仅要提高对人际交往的认识,掌握交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真诚、热情、自信、谨慎、宽容、助人、理解等成功交往的品质,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交往中的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
究竟智力是什么?怎样才算聪明?一位西方学者讲述了下面这个小故事。两个同龄的男孩,其中第一个男孩老师认为他很聪明,他的父母也因此而骄傲,于是他也自认为很聪明。他的智力测验成绩出色,功课优秀,获得许多的奖励证书,这一切都表明他在学业领域中出类拔萃。而第二个男孩很少有人认为他聪明,他的测验成绩一般,综合考评勉强合格,至多也仅仅够得上机灵或有点小聪明。当这两个男孩走进森林中时,他们遇到了一个突如其来的问——一头巨大、凶猛又饥饿的灰熊从树林中向他们扑来。第一个男孩迅速算出 17.3秒后灰熊将追上他,于是大惊失色,回头去看第二个男孩。后者正镇定自若地脱去旅行靴换上跑鞋。
第一个男孩冲他说:“难道你疯了?我们怎么跑得过灰熊呢? 第二个男孩答道:“没错,但我跑得过你!”
故事中的两个男孩都很聪明,但他们思维的方式和深度却各不相同。第一个男孩迅速宁析了问题,但他的智力到此为止。而第二个男孩不仅确定了问题所在,而且得出了一个保全自己的办法。从求生的意义上讲他显示了成功智力(当然,从道德意义上说并不可取)。
成功智力观由耶鲁大学心理系教授斯腾伯格(R.J.Stemberg)提出。他认为成功智力是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成功不仅仅是伟人、巨匠的专属,每个正常人都可以发展成功智力,人人都可以获得成功。
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 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
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
一、分析性智力
定义:
作为成功智力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分析性智力指的是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以发现一个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的能力。分析性智力可用于不同的目的:在问题解决中,其目标是从一问题情境(如没有足够的钱买一辆车)出发,沿途克服许多障碍,最终达到该问题的解决;在制定决策时,其目标是从许多可能中做出选择或对机会做出评估(如在现有资金的条件下选择一辆最能使你满意的车)。
作用:
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工作过程其实也就是一个不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又成为下一个问题产生的基础,例如刚入学的大学新生,解决了继续深造的问题,从一个较为紧张的环境进入到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但新问题马上又接踵而至,如最普遍的对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还有紧接着的过级考试、实习等问题,等到找到自己的定位了,突然发现毕业来临,又要做出择业还是考研的选择。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应当注意培养分析性智力以准确地辨认出问题,并对问题恰当的定义,然后有效地形成策略,合理地分配心理资源以及对自身行为进行监控与评价,运用分析性智力我们能找到尽可能好的解决办法。
举例:1974年,美国底特律汽车公司面临着销售滑坡的困扰,董事会认为扭转局势的关键在于扩大车身规格,走奢华之路。然而不久石油危机袭来,小型轿车开始受人们青睐,而日本乘机将小型轿车推向美国市场,使底特律汽车公司差点落人濒临破产的境地。所以说只有对问题加以准确定义,才能最终解决它们。其实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之所以真正的问题很少得到解决,是因为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解决错误的问题上。具有良好的分析性智力的人能准确地定义问题,他们会在一开始就斟酌什么样的问题值得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暂且不顾。分析性智力使我们对一个问题信息的了解总是尽可能地准确,并着重于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使我们在斟酌风险与回报的概率之后选择最优化的资源分配方式,这并不是说具有成功智力的人就不会错误分配资源,但他们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会回过头来考虑结果,如果和预期的相去甚远他们会重新分配自己的资源,分析性智力还能帮助我们准确、有效地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加以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因为在解决问题中如不对进程和结果加以监控和评估的话,常常会导致产生错误的答案。
二、创造性智力 定义:
创造性智力指的是一种能超越已知的信息,发现别人难以发现的东西,产生新颖有趣思想的能力。斯腾伯格认为这种智力在影响成功的众多因素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他把具有创造性智力的人看作优秀的投资人,并借用股票交易中的“低进高出”来描述创造过程:“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低位买进,高位售出;他们衫[战公众,而后又彻底领导潮流”。“低价买进”指买进一个尚不被人们重视或认可,但具有增值潜力的观念,然后就努力让别人相信这一思想观念的价值所在,如果最终他使别人意识到其思想的价值,那么他就“高价售出”——将思想传递给他人。所以,具有创造力的人,首先要敢于与公众和世俗对抗,不怕别人怀疑、轻视和嘲笑,敢于面对公众和世俗的漠视和反对。
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研究表明,大多数人至少在某些领域中的创造力要高于平均水平,而在其他领域中则低于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在一个领域具有创造性智力的人,不一定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具有。我们说一个人是创造天才,但仅局限于一些特定领域,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特定的领域中成为天才。创造力是需要自我培养的,这已是毋庸置疑的结论。大学校园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为同学们的创造活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会,如何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下面的建议值得大家参考。
建议:
1.主动寻找行为角色的楷模
具有成功智力的人都拥有一个好的角色榜样,如果我们想要发展成功智力那么就应当主动地为自己寻找一个榜样,而且越早越好,但永远不会太迟,也永远不会嫌早。
2.善于对假设(别人已经接受的)捉出疑问
了解为什么我们会按某种方式思考和行动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几乎所有创造性思维都起始于疑问“为什么”。
3.允许自己犯错误
人们一般总是按常规的方式进行思考,因为它是一个安全的途径,不容易犯错误。但我们要明确,探索新的领域时,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低买高卖本身就隐含着风险。
4.能合理地冒险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相对都是避免冒险的。具有成功智力的人愿意冒险但注意合理性,他们冒的险与他们探索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有关。
5.为自己寻找能发挥创造力的任务和工作。
比如学历史时,自己想像是过去的历史人物,然后想像自己会做出什么决 策,推测未来世界的蓝图。
6.主动对问题加以定义和再定义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一汽车公司高级主管痛恨自己的上司,想叫猎头给自己找一份新工作。但后来他决定让猎头帮他的上司推荐另外一份工作,当这位上司接到电话说有一份薪水丰厚的新工作时,其实他也厌倦了当前的工作,很爽快地接受了新的职位。而当这位上司的旧职位空缺时,这位主管也申请补缺成功。这种解决的办法就是重新定义问题,为他的上司而不是为自己找一份新工作。
7.寻求创造力的奖赏和自我奖赏
奖励总是能让我们更加努力,创造性的结果本身就是奖励,但在创造的过程中我们总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经常给自己一点奖赏、好处,鼓励自己继续前进。
8.给自己以时间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
我们身处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崇尚快速,但创造性的顿悟不会在凭空灵光一现中发生。我们需要时间去理解一个问题,反复琢磨,然后才会产生富有创意的新思想。
9.能够精益求精
如果不具有追求完善的倾向,就难以得到最佳的结果。例如,在写论文时往往会在仍有修改余地的时候停下来,而不愿意进一步去完善。成功智力要求我们能够精益求精,要有不断完善,去追求最好的结果的信念。
10.有勇气、有毅力坚持己见
创新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招来非议、嘲讽、攻击,而真正富有创造性思想的人却不会轻易动摇,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不随大流,他们愿意在短期内付出代价,在长远收获丰厚的回报。
11.敢于挑战自己,愿意“成长”
一旦一个人有了一个主要的创造性思想,接下来就可能止步不前了将以后的职业生涯全部致力于这一思想。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自满也可能是由于思维结构越来越定型,变得固执己见。
12.了解个人-环境相适应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寻找这样的环境——创造性天才能够得到鼓励,创造性思想者特有的品质能够得到嘉奖而不是惩罚。
三、实践性智力
在大学校园里,我们会经常获得这样的消息,有些人在学校成绩出众,但在从业生涯中却相当失败;而有些人在学校表现平平,在找工作时却谁都想雇用他,在工作中也处处得心应手。所以说我们可能在分析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中都表现出众,但却未必能在真实的世界中获得成功。这是因为,影响成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践性智力。
定义:
实践性智力指丰富的常识“可以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找到适合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办法,然后付诸实施”。作用:
实践性智力一般用于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例如,知道如何有效地应对面试,知道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知道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其实在学习的环境中也具有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实用性的智慧,以适应周围的环境,才可能获得成功。仅仅具有较高分析性智力的人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批评家,将别人的思想评来评去,却不太会产生自己的新思想;仅具有较高的创造性智力的人可能会产生一些革新的想法,但并不能意识到哪些有用,也不懂得如何去推销他们,只有发展了实践性智力才能使我们获得最后的成功。
总而言之:(三种智力的关系)
我们通常有一种偏好的思维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绝对地只用一种方式进行思维。成功智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在分析、创造和实践能力三方面协调、平衡时才最为有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来有效地使用这些能力。最具成功智力的人并不一定是这三种形式的智力都达到很高水平,但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当中,他们都能充分发挥长处,弥补自身缺陷,并能将其能力发挥到极致。只要充分开发你的成功智力,并加以灵活运用,你就可望取得成功!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所具有的各学科的实质性知识及其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认知心理学家把组织有序的知识结构叫做“图式”,学习者之所以能够对内外刺激做出种种不同的反应,就是由于学习者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些图式。
下面这段文字,试读一遍之后,看你的理解程度如何,能记住多少? 这个程序实际很简单。首先,你把总件数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件数一次不能太多。就是说,每一次太多不如太少效果好。这在短时内似乎不重要,但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很容易造成麻烦,而且一旦造成错误,其代价可能是昂贵的。开始时,整个程序可能看上去比较复杂,但要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的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读这一段文字之前,我告诉你这段文字的标题是“洗衣机使用程序说明书”,你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又如何呢?试试再读一遍,看是不是能更好理解和记忆!实验表明,事先告诉或不告诉标题,结果在记忆的数量、精确性、速度和把握中心内容上都有显著差异。
为什么知道标题后阅读理解的效果会明显提高呢?这是因为我们头脑中有使用洗衣机一般程序的“图式”,在读上述文字时,把这段文字和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结合起来,就能做到理解深,记忆牢。因此,知识的结构化对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获得,而且更要注意将知识组织得有序。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是只是得到的关注没得得到及时有效而又普及的心里梳理教导。个人觉得那些专家整天在研究大学生心里健康,往往是出现某个事件后才去针对某个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留下一句话“大学生心里健康问题很重要”我在想这对我帮助我们大学生有关系吗?当然现在在各大高校都有心里咨询中心为大学生疏导心里问题。就像老师说的一样你还能去心里咨询中心寻求帮助说明你的心里问题不是很严重。那对于那些不去心里咨询中心的同学该怎么办。往往一个个的事件就在无数的沉默中爆发。
所以我个人觉得大学生学会维护自己心里健康的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就是懂得去发泄自己的坏情绪。人就想个垃圾桶,每天都在接受各种信息有好的有坏的。好的使你心情愉悦,坏的使你心情郁闷,问题来了。郁闷了怎么办。真个真是个伤不起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排解自己坏的情绪。当然没有什么方法能马上见效。但是你要去积极让自己从坏情绪中出来,其实这种积极的心情就算是胜利了一半。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去积极的面对,就算的到的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但是一定是你能承受的结果。这里我重点提到了“面对”。我认为只有面对才是人生最正确的选择。就拿我说,我怕高考失利但是我还是失利,我怕伤害朋友但是还是会伤害到朋友。越怕就越逃避,越逃避就黑暗,越黑暗就越会闭塞自己。自己就活在自己的黑暗世界,自己折磨自己。说到这就想起老师说的一句话“要学会爱自己”这个真的很重要。学会爱自己就不会去有哪些消极黑暗的想法,就不会有哪些让人心寒的悲剧。那是什么让大部分不会爱自己呢。我觉得是孤单,社会的现实、学校的压力,已经把很多人逼到一个很孤独的地步,只是自己没有发现。所以就急切的去寻求他人肯定的和在乎,把别人的肯定和在乎放在了一个高于自己的地方。一旦这种在乎和肯定没有了就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了没有活在的意义了。我认为悲剧就是这样产生的。
说了那么多分废话其实我想说的就是一点,无论什么时候一个积极的心态很重要。郁闷心情不可避免但是郁闷之后呢。这就是处理自己心里问题的关心,永远相信自己,就算你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死也要死在冲风的路上。今天看见一个为情跳楼自杀的人。我只说了一句话跳楼算什么,有种的从楼下爬到楼上。无论什么时候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都是不可取的,除非是祖国需要我们。我们的生命是用来报效祖国、孝敬服务、关爱亲人、善待朋友、关心世界。除了这些有什么还能让你放弃生命。我们大学生必定会经历心里问题。但是不要极端,不要主观的放大事件严重性。以一颗积极的心去面对那些让人蛋疼的事情。你可以把我击倒但是你永远不能击败我。这句话送给所有大学生。
文章来源:52给力宿舍|云南高校回忆录 http://
第五篇: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已受到专家们的关注。如同普通人一样,教师也会陷入如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困境。现代教师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心理自我调节,显得十分重要。
1、用现代教育理念充实教师的头脑。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教师的育人功能发生了变化。学校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教育的能力。有的教师工作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上课学生不爱听,问题就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当前,日趋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假如还不能适应教育技术革命的形势,仍然固守传统教学观念及方式,将落后于时代的要求,终为学校教育所淘汰。在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及接受信息方面,许多中小学生已经露出“后生可畏”的势头。如,学校要求教师学做教学课件、网页,不少学生却已经学在老师的前头了。坐在电脑台前,做老师的有时也不得不向学生请教弄不清楚的地方。所以,教师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 现代教育技术,努力钻研教法,探究学法,才能轻松自如地挥洒教坛,以自身的高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2、面对现实,自我认知。
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越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认识自我,包括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不少教师在工作中的压力是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最终难以避免挫败,导致付出与成功不相符,心理失去平衡。因此,教师要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工作目标,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放弃“完美主义”心态。教师的年龄随着教龄一年一年在不断增大,但所教学生的年龄却逐年呈下降趋势。“学生越来越难教”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变革对学生价值观的改变,教师若不能勇敢地面对教育现实的挑战,仍然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策略,容易产生职业适应障碍,降低工作效率。
3、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发挥角色作用、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反之,人际关系恶化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使人陷入无穷乏味的名利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同时也会严重腐蚀校园风气。俗语说,“文人相轻”是指教师读书多,学识广,容易看高自己,看贬别人。这种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已为时代的进步所摈弃。首先,认识、接纳自己,了解、尊重他人是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之基础。人们一般喜欢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短处相对比,这样人就比较容易自信,但有碍于人际关系的建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必须正视并接受来自于内部和外部,对自尊心有威胁的各种因素,教师勇于向自我挑战,不断超越自我,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和谐相处。另外,有效的沟通对人际关系的建立也很必要。国外研究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原因中,有60%的因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既能了解别人,又能从别人那里进一步了解自己,也能容纳别人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当工作压力太大时,选择向同事倾诉,以缓解压力。掌握沟通的技巧:坦诚、友好、信赖、尊重、同情与理解,将会加强人际间的互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