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二00八年蛟河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
蛟河市教育局文件
蛟教字[2008]9号
关于印发《二00八年蛟河市中小学 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 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
为积极推进,全面提高全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水平。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的具体要求,经教育局党委研究,现将《二00八年蛟河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你们按照《计划》具体要求,仔细解读,科学制定出全年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附件:二00八年蛟河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 建设工作计划。
二〇〇八年三月三日
主题词:勤工俭学实践场所工作计划蛟河市教育局2008年3月3日印发1
蛟河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工 作 计 划
2008年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创办让蛟河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为主线,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教育总校步伐,有计划地对中、小学生进行集中实践教育;进一步强化合力,加强建设,提高水平,整体推进我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扩大资源,探索规律,注重实效,把注重培养学生的“三个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更好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统筹规划,完善机制,进一步加强学校土(林)地的经营与管理,严禁以包代管;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发展校园经济,抓好第三产业,完成勤工俭学的各项工作指标。
一、整体推进 全面提升实践场所建设
1、加速我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总校的建设进程,6月末,《总校》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全部完工,7月末正式组织城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2、2008年劳动,劳动技术教育普及率:农村学校达到100%,城镇学校达到75%;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普及率:农村学校达到100%,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初步建成一所较高标准的劳动
实践场所。村小力争50%建成达标的劳动实践场所。
3、各乡、镇要充分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把综合实践场所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按照《吉林省中初等学校劳动场所建设实施意见》文件要求,认真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坚持“四个结合”和“四个原则”,实践基地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教育性,组织形式上体现科学性,学生生活体现自理性,后勤服务体现精致性,切实把全市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一个新的发展态势。
4、强化合力,整体提高现有的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水平。继续加大场所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材编写、配套设施等工作;劳动技术教育教师、教材、课时要三到位,开课率要达标。各乡、镇要制定出当年切实可行的,更高层次的规划、标准、措施、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提高管理水平,特别要理顺场所经济管理与教育教学管理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要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能工作的一部分,认真抓紧抓好。
5、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对场所建设管理人员,综合实践活动课教育教学人员将有计划地做好学习提高工作。《总校》将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从思想上、业务技能上、管理水平上对乡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一支场所建设系统内具有较高素质的专业队伍。
6、年内评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示范校3---5所。
二、拓展校办农副业发展新路
1、以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围绕本地经济市场的总体规划,在种植业、养殖业和土特产深加工等方面,坚持高科技、高起点,促进校办农副业大发展。在为“三农”服务,为当地经济发展起率先垂范作用。
2、保护教育资源。校办土(林)地的归属、办证问题仍是今年要重点抓好的主要工作,要落实到每一所学校,不留空白。
3、即搞小基地大效益,又要大规模经营。在有限的校园经济发展中,以经济作物、珍奇特产品为主,结合当地实际,从小事、易事局部做起,对现有校园,特别是新建校园要统一规划。各种设施要安排适当位置,可把学校分为教学区、活动区、劳动实践区,这样即便于管理,又充分利用了校园面积和空间。科学规划校园,并标有各类区域的字样,做到校园井然有序。有条件的要不断扩大规模,达到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大幅度提高竞争力,年内评出3---5所校园经济示范校。
4、抓好第三产业工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办好幼儿园。
幼儿园是校园经济创收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秋季招生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把办好幼儿园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并把它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观念,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安全和效益齐抓,服务和创收并举,加大投入,严格按标准办好小卖店、小食堂。要坚持始终以安全第一,服务第一,健康第一为工作理念,以让学生满意,为家长负责为工作宗旨。做到货品齐全,质量过关,饭菜可口,服务周到,安全卫生。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和“三无”产品,对每种食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进货渠道和进货日期必须进行认真记录,并定期检查。
(3)收旧卖废、利废,开辟学校创收新途径。
5、切实发挥基地的幅射作用。引进先进农业的科技、农业科技项目,为农民开发新产品,致富奔小康提供支持,使之真正成为为“三农”服务的多功能基地。
三、大力发展教育服务业。扩大教育资源,依法建立完善人身安全保险保障机制,有效规避,转移学生、学校风险,建立全市风险管理服务体系。
四、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学生在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活动中的安全,各级组织领导要切实肩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
五、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1、各乡镇一是配齐配强有经验、有热心、有责任感的勤工
俭学领导小组及工作人员;二是要选拔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任专职教师。
2、经常组织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适当时机组织外出考察、交流,相互借鉴,开阔视野。
3、加大督查力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督查,并将检查结果在全市通报,并记入年度考核总分之中。
4、协调市国土资源局,就现有学校土(林)地办证问题达成共识,并联合发文,尽快做到教育资产早日确权。
5、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各校要成立勤工俭学理论研究小组,负责学校的勤工俭学理论研究宣传工作。
6、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劳动实践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学生安全。从安全知识教育到安全防护措施制定以及各项应急预案的完善,都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
六、全市中、小学年纯收入力争达到590万元,补充教育经费220万元。
第二篇: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校产办和白城市校管中心关于201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三个能力”为重点,坚持育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大力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以“三创建”为切入点,完善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起好步,要调整工作思路,强化服务育人意识,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为我市基础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二、主要工作
(一)扎实推进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1、2011年全市中初等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率农村要达到98%;城镇要达到65%。
2、在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形成合力,务求实效,在场所建设上出精品,体现特色,服务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3、加强校田地管理,积极协调土地等有关部门对学校的土地进行确权办证,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地建设,解决好校办耕地的使用,依法保护耕地,避免土地流失。学校要以学农基地为载体,实现学农基地的自种自管工作,严禁出租承包,杜绝长期出租。
4、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深入贯彻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教育局本工作要点,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搞好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每个乡(镇)都要建有一所较高标准的劳动实践场所,在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实施过程中,大力开发市场竞争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有利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项目,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育人效益和经济效益。
5、加强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年内,在第五中学建成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做到学习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6、进一步完善劳技课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完善配套设施等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劳动技术、劳动实践教师培训、人才培养等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做到教师、教材、课时三到位,促进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教学不断深入。
(二)发挥劳动实践场所作用,推动校办产业发展。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1、要围绕本地实际,扩大资源,注重实效,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科技示范作用,科技成果的辐射作用,更好的服务“三农”建设。
2、切实发挥基地的科技实验功能,要积极与农业科技部门联合,引进先进农业科技项目,为农民开发新产品,形成农民科技致富的良性循环格局,把劳动实践场所办成科技实验中心、农业技术信息咨询中心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中心。
3、以绿色农业、经济农业、效益农业为基础,坚定不移地抓发展、抓完善、抓提高,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和产业优势,做好种植结构调整。力争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市气候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校办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发展避灾农业。
5、立足本地实际,发展田棚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在选项方面,坚持珍、奇、特的原则,力争小面积高效益。推广成功的经验,用先进典型作引领,使田棚建设向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7、大力发展养殖业,以**镇煤窑中学、第三中学校园养殖场为典型,带动全市所有寄宿制学校发展生猪养殖,实现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努力提高师生的生活待遇和学校的经济效益。
8、大力发展校办林业。校办林业发展要与市政府的植树造林工程密切配合,采取综合手段,不断加大土地荒漠化治理工作力度。实现以林治山、以林治旱、以林致富的目的,同时要抓好城乡学校校园绿化工作。
9、抓好各学校的商店、餐饮部、理发部、照相部的安全、卫生和管理工作,明确领导责任,完善基础设施,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服务,杜绝一切不安全事故。
(三)继续做好教育内部后勤服务管理,完善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
1、建立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开创我市教育内部后勤管理工作新局面。
2、开展“三创建活动”。创新学校后勤管理体制和机制,营造为师生服务的良好环境,提高服务育人和整体办学水平。重点抓好农村和城区学校的“三创建活动”,即创建“示范性食堂”、“示范性宿舍”、“绿色校园”活动,力求取得实效。
2011年是落实市政府《关于开展“举市三年大造林,加快治理荒漠化”竞赛活动的决定》的第二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依据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切实完成当年绿化任务,教育局要对各校校园绿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督查。
3继续做好学生课桌椅的生产和调拨工作,认真组织生产和调拨,完成2011年学生桌椅改造任务。
4、抓好学生用本和办公用品的印刷服务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工作。
5、建立教育行业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形成风险管理服务网络,为保障学生学校安全服务,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强化规范管理,依法依规做好教育保障工作。
(四)加强理论研究,抓好勤工俭学研究会工作。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加强我市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的理论研究。
2、坚持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贴近实际,关注热点。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新突破,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宣传与研究。
3、充分发挥勤工俭学研究会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推进观念与实践的创新,为我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勤工俭学工作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三、几项措施
(一)加强领导。立足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把我市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纳入到学校总体工作之中。
(二)校产办要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作用,组织人员分组包片,定期对基层学校的产业布局、安全生产、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进行巡回检查指导。
(三)各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规划,分步实施,促进校办产业发展。
(四)组织有关校长到本市基地建设发展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交流,推进我市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快速发展。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
第三篇: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大坞镇市庄小学于2010年在战河小学、大市庄小学、小市庄小学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交通便利,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0人,在校生367人,现有教学班12个,是我镇规模较大的一所完全小学。为了扎实推进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建成了集科技、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3.5亩,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此方面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健全组织,把基地工作落到实处
劳动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以校长秦真静任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抽调教导处主任,各班班主任,和两名指导教师。借鉴外地经验,依托校园,利用学校的空闲地方,结合学校的环境建设,建立了教学楼前主干道两侧花园和校园东南角空闲地两处劳动实践基地,由3-6年级8个班分管,把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合理规划,分工负责,充分发挥基地的劳动实践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作用,我们根据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土质特点,对基地种植作物进行了合理规划,承包到班,责任到人。把教学楼前院的花池树木作为花卉基地。我们主要种植了冬青、黄杨、小波、女真、月季等,树木有塔松、广玉兰和龙爪槐。由三、四年级四个班负责,花池由三年级一、二班负责,树木由四年级一、二班负责。主要了解各种花卉的生长特点,负责浇水,除草、修剪等工作,既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树木的花叶生长过程,又能绿化美化校园。校园东南角边的2亩多地,我们计划今年秋天把它作为学校的蔬菜和农作物基地,由五年级和六年级四个班负责。农作物基地,主要种植黄豆,蔬菜基地按季节播种,从里到外高矮分布,因地制宜。从春天耕地、播种,到田间管理浇水、除草、施肥,又到秋收,每次活动都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亲手劳动,提高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锻炼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劳动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秋收的喜悦。
三、现场教学,科学指导,把劳动实践教育与各学科相结合劳动基地的建设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劳动实践教育平台,我们在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同时,还有机地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制度建设是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和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为促进基地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中心校把各校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实践活动列入议程,纳入规划,做到期期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年终有总评。建立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十项评比制度和评分标准.从“出勤、安全、纪律、秩序、爱护公物、养护花树、环境卫生、劳动态度、劳动组织、完成任务”等十个方面对班级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考察、记录,然后综合各方意见,作出终结性评价评分,当日即公布在评分栏中,从而调动了师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团队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我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我们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劳动就有收获,以后我们所得到的远远会大于我们的付出,它不仅极大的美化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创新能力得到了有力提高。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此项工作开展下去,让它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1、确立劳技实践课程目标,了解劳动过程,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实施劳动实践教育目标管理,形成劳技教育网络体系,落实“一导、一会、一赛、一评”制度。即每学期要对劳技目标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视导;每学年召开一次劳技教育校本研讨会;每两年搞一次竞赛活动;每三年评选一次劳技教育先进教师和劳动实践优秀学生。
3、坚持“一落实、二达标、三提高”。即劳技指导教师课程岗位的落实;教师对植物及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掌握程度要达标,驾驭教材能力与运用教法灵活性要达标;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
4、建立学生劳技活动小组,同步设立专项观察记录,活动中做到“六有”:有活动方案、有活动记录、有技术指导、有辅导兼职教师、有成果推广活动、有活动总结评比。
5、狠抓劳动教育的“三个结合”: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以劳促德;坚持劳动教育与智育相结合,以劳增智;坚持劳技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育人效益。
6、建立劳动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突出过程性管理,强化劳动实践的规范、有序。
劳动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师生的外出实践活动安全,特制订本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行政领导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2、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要实行申报制度,制定安全措施,活动方案必须经校领导审阅签字同意方可实施。
3、活动时班主任是各班的具体责任人,跟班教师负连带责任。
4、活动的路线地点,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不得组织学生到危险的地方开展活动。
5、活动来往的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并与其签订安全协议。
6、每次活动都要有安全、保卫、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如在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罗庄中学重大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相关要求执行。
7、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互救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本领。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汇报材料
2011年9月
罗庄中学劳动实践活动计划
根据根据上级劳动实践课程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我们进行了农业生产劳动技术教育的探索,其作法和体会如下:
一、提高对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教育课的认识,明确教学任务农业生产劳动技术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
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初中学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于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劳动生产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的技能,使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发展学生智力。
二、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因地因校制宜地确定教学内容,重点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因此,我们就以农作物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收获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2.联系当地当时生产的急需、季节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如在植树节前后,我们讲授了“植树造林”的知识和技术,并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的生产劳动实践。
3.根据我校现有的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 内容。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应以劳动实践为主,故劳动基地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它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学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整个教学计划得到落实。我们着重做到了“四有”,“五落实”。
“四有”是:一有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计划;二有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保证上农业技术知识课。劳动实践时,可以集中安排;三有编选的教材;四有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可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
“五落实”是: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学校成立了劳动技术教师两人、总务处两人、学校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的负责人1人组成的“农业技术课教研组”,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进行;二是任课教师落实,确定两位教师授课;三是劳动实习场地落实;四是授课年级落实,开设了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农技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习活动;五是采用“讲、看、实践、总结”的方法落实教学计划。
四、收获和体会
1.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对“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加深了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有所增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性、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劳动实践的增多而不断增强。
2.由于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切合实际,激发了学生对农业技术课的兴趣。
讲课教师做到生动讲述、准确演示,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要弄清原理,实习场上要认真观察,学会操作,平时要寻机应用、实验实践。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农技课教师分片把关,认真指导,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活动多搞几次,增加我们的动手机会,才能学得好记得牢”。
3.坚持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规律
(1)在目前情况下,开放农业劳动技术课,有不少困难,但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从易到难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用不同形式,选择不同的内容,灵活多样地坚持进行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季节性、连续性的特点灵活安排讲授、实践的时间。
(3)整个教学力求走出去,重在实践,寓育人于劳动实践之中,要把学习知识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以劳动实践为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在劳动技术课的始终。
(4)建立、健全农业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十分重视,严格认真地抓好,更好地发挥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第四篇: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情况简介
随着教育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区居民日趋增多,加之城区的西移,青檀路以西居民子女入学难、市驻地小学就学压力大的问题日趋明显。对此,不仅各级人大、政协代表对在青檀路以西建设小学的问题提出议案,市、区两级政府及市、区教育局对建新校也高度重视,决定XX年在城区西部新建一所小学,当时暂时作为文化路小学西校,其一切具体管理工作均由文化路小学负责。今年8月28日,经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正式命名为市中区鑫昌路小学,成为市中区教育局直属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50亩,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1600万。学校一次性规划,建设到位,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体现高品位、高档次和现代化理念。学校现有教职工89人,27个教学班,5个幼儿班,在校学生XX余名。
二、劳动实践场所建立的缘起
过去,曾有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对读书人的特别嘉奖和最高荣誉,于是一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由于孩子渐少,家长们对孩子愈加宠爱,新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人群应运而生。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日本采用“狐狸教子”的方法时刻关注训练孩子的坚韧不拔精神,成为世界科技领军,美国、英国采用“独立自强、民主自立”的方式培养下一代,使民族自强的持续性得以发挥。如果说十年前的一场中日小学生夏令营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震式的教育大改革的话,十年后的中日韩小学生在中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周表现,更是叫我们叹为观止,羞于表述。于是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运用我们的各方面机构和力量,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应该以民族利益为重,从点滴开始,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教育好孩子们的思想,锻炼好各种劳动技能和精神,培养优秀的民族素质,提升民族的品位。
同时为了让新课程全面实施,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劳动技能,我校在XX学年组织领导小组专管学校实践课程的开发,由贾中章、王恒清两位老师任劳动实践场所指导员,负责场所的种植安排,分班分块进行实践活动。2013学年,场所工作由总务处副主任孙晓明老师分管,朱永、龚建东老师具体指导,逐步将学农实践场所工作引向规范化建设。
三、指导思想及理论支撑。
我校的劳动实践场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统领下,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体工作。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观点去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四、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场所领导小组,统领场所建设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做,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教师教新教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按照劳技课大纲要求,结合场所种养项目,根据农时季节,合理选择蔬菜品种,组织学生到场所松土、锄草、浇水、施肥。建立评比制度,对各班场所内蔬菜种植和长势情况进行评比,同时,各班劳动场所评比结果与班主任绩效考评挂钩。
2、我校挑选朱永、龚建东、贾中章三位教师作为学生劳动实践的辅导老师,特聘农艺师王王恒清同志作为场所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把劳动场所作为载体,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让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以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劳动艰辛与快乐。每当他们品尝自已的劳动果实时,那种高兴、喜悦不言而喻。马克思说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我校就是本着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让学生与自然接触,在劳动中通过真切的感受,心理体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让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体验,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品格。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五、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
去年花生、丝瓜、南瓜、豆角等收入700元,全部用于困难学生的资助,估计本学期收入花生200斤,豆角100斤,丝瓜100斤,南瓜50斤。同时今年在植树木、花木数百棵,草坪数百平方,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
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
(1)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的思想烟消云散。
(3)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干活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旅途中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
(4)扩大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免戴“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帽。大自然的课堂,让学生不再是鲁迅先生描述的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只知四角天空里的“少爷”,而是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各种实践得心应手,知事甚多的“少年闰土”。
(5)快乐生活,享受生活。农活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除去杂草,保护庄稼,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师生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
(6)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础。现代化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通过继续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将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地更加潇洒自如。
六、实践场所建设的经验与推广价值。
在几年的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经费投入上倾斜
要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劳动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功能较为齐全的劳动教育场所。我校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硬件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投资了近3万元用于场地建设。此外,又化费了近千元用于购买农具、农药、化肥等。既保证了劳动实践教育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又为发挥较好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益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教材建设方面倾斜
我们加强劳动课程教材建设,在使用省编劳动课教材的同时,还从本地本校的实情出发,组织力量编写了劳动(技术)校本教材,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教材建设。
3、教育科研方向倾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向教育科研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如何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劳动实践内容?新一代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与过去时代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更为复杂,如何增强劳动实践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如何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劳技教育内容?等等。为此,经常召开劳动实践教育方面的研讨会。
4、构建政策导向机制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引导。根据劳技课程的实施要求,建立了劳动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强调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典型实例和舆论宣传,由一“点”影响一线,由一“线”影响一片,使全校教师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二是政策扶持和约束到位:根据国家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配备劳技课兼任教师,落实相应的专项经费,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等等,促使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任务得到具体落实。三是课程安排到位:严格禁止专任教师无故不上课、严格禁止其他学科教师挤占劳技课程课时。
几年来,本校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还培养了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的兴趣,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课题: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参观(二年级校本课程实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生态观光园。
2、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劳动场所的特点,其中以花生种植格外引人注目。
3、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并激起他们为研究和发展学校的生态而努力学习。
二、活动的实施:
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校园实践场所实地调查;
3.交流,了解调查所得; 4.活动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了解生校园劳动实践场所发展规划情况。
(二)分组设计调查表
调 查 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小组成员:
组长:
植物的种类
生长状况
第二阶段:走入实践场所,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植物的种类及珍稀花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一)向父母、长辈了解有关植物的种类。
(二)利用实践活动课了解动物植物的种类,做好记录,填好表格。
第三阶段:交流调查结果
交流展示调查内容,进一步了解小雨劳动实践场所植物的种类、数量、种植方法,懂得生态的价值。
(一)进入情境,帮助学生回忆调查情况。
(二)交流调查内容汇报方式。
(三)各组汇报展示调查内容,学生间相互评价、提问。
①在交流中了解植物的种植办法。
②用一、二句话概括校园劳动实践场所的特点。
③教师总结:小朋友,我们学校是个美丽地方,同学们为建设更加美丽的校园而努力吧!
第四阶段: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开展评价活动:
自评,小组评,教师评
鑫昌路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管理意见
为贯彻落实鲁教备字(XX)2号和枣教办发(2013)24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关于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意见如下:
一、目标与任务
(一)、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与勤工俭学活动紧密结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以劳动实践场所为载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二)、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要与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相结合,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以蔬菜场所和植物园的形式,为学生实践教育提供场所。
二、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的措施
(一)、要以落实“xxxx”的要求,把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劳动实践场所是基本的教育设施之一,要把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管理,作为加强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二)、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和发展规划。学校以蔬菜场所的形式建立劳动实践场所,结合蔬菜生产,安排学生劳动技术教学和实践活动,实行蔬菜种植与劳动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要努力争取场所面积要求生均5平方米以上,并能适宜蔬菜种植,以便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和管理。
(四)、学校要做好场所建设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的职能作用。学校要重视场所的管理,要落实专职或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场所实物的收支等都要有记录。
(五)、学校要投入一定的财力,购置劳动工具和场所设施,运用科学方法种植。今后要创造条件搞大棚和无土栽培、名优品种繁育,提高科技含量。
(六)、学校要充分发挥场所的劳动实践教育功能,按照教学计划和蔬菜种植时令,组织学生参加与其身心相适应的劳动实践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七)、学校在组织蔬菜场所的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对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要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蔬菜生产要使用对人无毒无害农药,生产“绿色”蔬菜。
(八)、学校建立和健全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督导评估机制,并及时解决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素质教育。
鑫昌路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规划
实践活动场所是按照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为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设立的学生实践场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做好我校综合实践教育工作,丰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多功能作用,搞好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从入学到毕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为依据,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宗旨,以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把学生综合提高、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建设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文件中规定:从入学到毕业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XX~XX年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规划》文件中规定: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以及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建立健全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维护的管理机制、制度。到XX年,形成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以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或协调机构)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工作格局;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管理规范、具有示范导向功能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三、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目标
1、坚持以学校种植园为主要活动场所,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资源支持,开发独具特色的活动主题,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确保学生,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活动主题。课程的开发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能够使活动资源得到充分优化。
3、综合实践师资培训中心;坚持采取培训、学习、观摩、实践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实现教师是研究者、教师即是课程的课程意识。然后以场所教师、综合实践教师为主,以学生活动实施为示范。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中心;坚持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信息技术为工具,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为指导,将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学生是活动主体,注重实践和反思的理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学实施经验,打造精品课程,全面指导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5、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素质评价考核中心;坚持以综合考评为考核核心,以学生在场所活动和学校活动中的成长记录为参考,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四、校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建设内容
近几年来,我们在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多个,如花生地、豆角种植园等。其中种植园历经几年建设,由原先的3分亩增至1多亩,种植品种由单一的花生向多元化的养殖(如丝瓜、南瓜、豆角等)扩展。
五、校劳动实践活动场所活动项目设计要求
(1)劳动实践活动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注重学生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活动设计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3)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4)注意把课堂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他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加以设计,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
(5)计出来的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六、校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建设组织与要求
加强领导,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制度化、规范化。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劳动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生产劳动、科普科技、、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培养自主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劳动活动场所在正确的理解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的综合性、目标上的整合性、方法上的多样性,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催生出新一代的实践者和接班人。通过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体验一次成功;解决一个问题、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张扬一次个性、培养一种意识、塑造一种品质,达到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场所特有的教育文化特色。
第五篇: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学校情况简介
随着教育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区居民日趋增多,加之城区的西移,青檀路以西居民子女入学难、市驻地小学就学压力大的问题日趋明显。对此,不仅各级人大、政协代表对在青檀路以西建设小学的问题提出议案,市、区两级政府及市、区教育局对建新校也高度重视,决定XX年在城区西部新建一所小学,当时暂时作为文化路小学西校,其一切具体管理工作均由文化路小学负责。今年8月28日,经教育局党委研究决定,正式命名为市中区鑫昌路小学,成为市中区教育局直属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50亩,设计规模36个教学班,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由市区两级政府投资1600万。学校一次性规划,建设到位,做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体现高品位、高档次和现代化理念。学校现有教职工89人,27个教学班,5个幼儿班,在校学生XX余名。
二、劳动实践场所建立的缘起
过去,曾有一种说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是对读书人的特别嘉奖和最高荣誉,于是一直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由于孩子渐少,家长们对孩子愈加宠爱,新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人群应运而生。如此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警惕。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达,我们的下一代肯定不是每天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式农民的翻版了,但是中华民族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是我们生活的精髓,不能随意丢弃。日本采用“狐狸教子”的方法时刻关注训练孩子的坚韧不拔精神,成为世界科技领军,美国、英国采用“独立自强、民主自立”的方式培养下一代,使民族自强的持续性得以发挥。如果说十年前的一场中日小学生夏令营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地震式的教育大改革的话,十年后的中日韩小学生在中国内蒙古草原上的一周表现,更是叫我们叹为观止,羞于表述。于是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运用我们的各方面机构和力量,抓好民族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真正将新课程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让延续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历史得以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应该以民族利益为重,从点滴开始,从现在开始,从我开始,教育好孩子们的思想,锻炼好各种劳动技能和精神,培养优秀的民族素质,提升民族的品位。
同时为了让新课程全面实施,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劳动技能,我校在XX学年组织领导小组专管学校实践课程的开发,由贾中章、王恒清两位老师任劳动实践场所指导员,负责场所的种植安排,分班分块进行实践活动。2011学年,场所工作由总务处副主任孙晓明老师分管,朱永、龚建东老师具体指导,逐步将学农实践场所工作引向规范化建设。
三、指导思想及理论支撑。
我校的劳动实践场所是在新课程理念的统领下,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整体工作。我们认为学生的素质不仅是基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包括各种体力、能力和知识面,包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只有全面地观点去进行教育教学行为,才会让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吃苦耐劳、乐观向上、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风貌,才会形成客观看世界主观去努力的良好人格。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相互沟联,缺一不可。知识与技能是骨架表皮,方法与过程是血脉筋络,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灵魂思想,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除了认真学习书面教材以外,更需要课外的社会资源的大量补充,才能有机地结合社会理解课文,理解社会,形成能力,造就人才。
四、组织管理及实施。
为了更好地领导开展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有全面发展的机会,学校组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劳动实践场所领导小组,统领场所建设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做,老师学生一起干,全员参与,分工合作,老教师教新教师,老师教学生,学生教学生,互帮互学,教学相长,营造劳动实践氛围,让大家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按照劳技课大纲要求,结合场所种养项目,根据农时季节,合理选择蔬菜品种,组织学生到场所松土、锄草、浇水、施肥。建立评比制度,对各班场所内蔬菜种植和长势情况进行评比,同时,各班劳动场所评比结果与班主任绩效考评挂钩。
2、我校挑选朱永、龚建东、贾中章三位教师作为学生劳动实践的辅导老师,特聘农艺师王王恒清同志作为场所的指导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把劳动场所作为载体,促进了他们的发展,让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动手、动脑,以浓厚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劳动艰辛与快乐。每当他们品尝自已的劳动果实时,那种高兴、喜悦不言而喻。马克思说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我校就是本着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的,让学生与自然接触,在劳动中通过真切的感受,心理体验,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理解,让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生活体验,形成健康的个性与品格。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五、收获和成果。
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丰收的喜悦。我们通过劳动在物质有了收获。
去年花生、丝瓜、南瓜、豆角等收入700元,全部用于困难学生的资助,估计本学期收入花生200斤,豆角100斤,丝瓜100斤,南瓜50斤。同时今年在植树木、花木数百棵,草坪数百平方,美化、绿化了校园环境。
物质上的收获固然可喜,更主要的是在精神上有了丰硕的成果:
(1)锻炼了师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2)消除了劳动可耻观念,怕劳动、羞于农作、怕脏怕臭的思想烟消云散。
(3)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干活中的伟大,劳动中的成果,辛勤的汗水可以换取丰收的喜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有利于学生今后一生旅途中迎难而上、刻苦耐劳精神的发挥。
(4)扩大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免戴“五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帽。大自然的课堂,让学生不再是鲁迅先生描述的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只知四角天空里的“少爷”,而是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各种实践得心应手,知事甚多的“少年闰土”。
(5)快乐生活,享受生活。农活虽然辛苦,但是劳动的过程却是愉悦的,特别是除去杂草,保护庄稼,看着劳动成果茁壮成长,使师生有了“学习如禾如苗,懒惰如蒿如草”的人生感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觉生活快乐。
(6)为新型的人才打下思想基础。现代化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创新思想的人才,通过继续的劳动实践活动,会将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发挥地更加潇洒自如。
六、实践场所建设的经验与推广价值。
在几年的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经费投入上倾斜
要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劳动教育模式,首先必须开发劳动教育资源、建立功能较为齐全的劳动教育场所。我校十分重视这方面的硬件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投资了近3万元用于场地建设。此外,又化费了近千元元用于购买农具、农药、化肥等。既保证了劳动实践教育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又为发挥较好的育人功能和教育效益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教材建设方面倾斜
我们加强劳动课程教材建设,在使用省编劳动课教材的同时,还从本地本校的实情出发,组织力量编写了劳动(技术)校本教材,丰富了劳动教育的教材建设。
3、教育科研方向倾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劳动技术和社会实践教育向教育科研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如何遵循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劳动实践内容?新一代的青少年学生面对的是一个与过去时代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更为复杂,如何增强劳动实践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如何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不断充实劳技教育内容?等等。为此,经常召开劳动实践教育方面的研讨会。
4、构建政策导向机制
任何一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正确的政策引导。根据劳技课程的实施要求,建立了劳动教育的政策导向机制。强调要做到“三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典型实例和舆论宣传,由一“点”影响一线,由一“线”影响一片,使全校教师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二是政策扶持和约束到位:根据国家对劳动(技术)教育的要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配备劳技课兼任教师,落实相应的专项经费,纳入督导评估范围,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等等,促使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任务得到具体落实。三是课程安排到位:严格禁止专任教师无故不上课、严格禁止其他学科教师挤占劳技课程课时。
几年来,本校通过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还培养了他们对现代生产技术的兴趣,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课题: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参观(二年级校本课程实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在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学校的劳动实践场所,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个生态观光园。
2、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劳动场所的特点,其中以花生种植格外引人注目。
3、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并激起他们为研究和发展学校的生态而努力学习。
二、活动的实施:
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 2.走入校园实践场所实地调查;
3.交流,了解调查所得; 4.活动结果与评价。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了解生校园劳动实践场所发展规划情况。
(二)分组设计调查表
调 查 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小组成员:
组长:
植物的种类
生长状况
第二阶段:走入实践场所,实地调查,收集资料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植物的种类及珍稀花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为家乡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鑫昌路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规划
实践活动场所是按照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为便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设立的学生实践场所,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为做好我校综合实践教育工作,丰富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并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多功能作用,搞好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从入学到毕业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为依据,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宗旨,以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为核心,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把学生综合提高、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建设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XX)》文件中规定:从入学到毕业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XX~XX年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与发展规划》文件中规定: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以及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维护,保障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建立健全全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维护的管理机制、制度。到XX年,形成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以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或协调机构)为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的工作格局;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管理规范、具有示范导向功能的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
三、学校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建设规划目标
1、坚持以学校种植园为主要活动场所,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资源支持,开发独具特色的活动主题,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确保学生,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活动主题。课程的开发面向全体学生,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能够使活动资源得到充分优化。
3、综合实践师资培训中心;坚持采取培训、学习、观摩、实践等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研究和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实现教师是研究者、教师即是课程的课程意识。然后以场所教师、综合实践教师为主,以学生活动实施为示范。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中心;坚持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信息技术为工具,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为指导,将道德教育贯穿整个活动过程的原则,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学生是活动主体,注重实践和反思的理念,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索教学实施经验,打造精品课程,全面指导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5、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素质评价考核中心;坚持以综合考评为考核核心,以学生在场所活动和学校活动中的成长记录为参考,对学生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可操作的考核方法,建立规范、科学的管理与评价体系。
四、校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建设内容
近几年来,我们在政府与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学校建立了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多个,如花生地、豆角种植园等。其中种植园历经几年建设,由原先的3分亩增至1多亩,种植品种由单一的花生向多元化的养殖(如丝瓜、南瓜、豆角等)扩展。
五、校劳动实践活动场所活动项目设计要求
(1)劳动实践活动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进行设计,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注重学生生存体验的获得与增进,有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2)活动设计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课堂、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学习与发展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
(3)活动设计应围绕主题整合各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经验。
(4)注意把课堂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他指定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加以设计,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宗旨。
(5)计出来的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六、校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建设组织与要求
加强领导,劳动实践活动场所制度化、规范化。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和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劳动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外活动场所,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以生产劳动、科普科技、、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磨练意志,培养自主意识、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劳动活动场所在正确的理解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劳动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的综合性、目标上的整合性、方法上的多样性,推动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催生出新一代的实践者和接班人。通过让每一位学生感受一段经历、尝试一次创新、体验一次成功;解决一个问题、积累一些经验、掌握一种方法;张扬一次个性、培养一种意识、塑造一种品质,达到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场所特有的教育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