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5号 关于印发《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冶教发〔2017〕15号
关于印发《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的 通 知
各中心学校、市直各教育单位、有关民办学校党委(总支、支部):
经局党组研究同意,现将《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2017年4月26日
大冶市教育局党政办公室
2017年4月26日印发
共印80份
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
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是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一年大变样、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工作目标的关键举措。市长王刚在市政府六届二次全会上指出:“一个好的校长对一所学校来讲太重要了。教育局要敢于抓班子、带队伍,对校长必须提出要求。”为落实市政府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服务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经研究决定,2017年开展“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
一、工作目标
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明确要求,传导压力,建设一支具有鲜明政治立场、过硬工作担当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鲜明的政治立场,主要是指校长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能与国家政策法规保持高度一致,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与教育发展、学生成长的规律和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过硬的工作担当,主要是指校长在日常工作中能替上级组织负责、能替全校师生负责,具有强烈的办学质量意识和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决策处臵能力、办学创新能力和政策法规制度的执行能力,在工作实践中立得稳、管得住、业绩好、公信力强。
二、工作举措
(一)选优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夯实校长履职尽责的基础。
1、树立旗臶鲜明的用人导向。
树立“个人埋头干事、业绩群众公认、进步组织关心”的用人导向,按照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原则优化校长队伍,发挥调整一个稳定一方、提拔一人激励一片的导向作用。
一是配合市委组织部对大冶一中等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全面考
察、调研,提出调整建议,适时调整到位。二是对全市中心学校和其它市直学校单位班子成员实行交流调整,对个别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就地免职或降职调离,对于工作业绩突出、积极担当的同志予以提拔重用。三是明确凡新提拔的干部原则上要经过2个以上管理岗位的锻炼,有基层或机关工作经历、成绩突出的人员优先考虑提拔任用。
2、按照能担当、讲大局、有追求的标准配强学校领导班子。一是实事求是调整学校领导班子职数。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适当增加、合理配臵城区大校额学校、多校区学校、多学部学校的领导职数,局党组严格按职数调整领导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二是进一步明确学校干部管理权限,规范干部选用办法和程序。重点清理规范高中学校中层干部和乡镇中心学校干事的职数和任用,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打好基础。三是着力改善学校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理想有追求有魄力的中层干部提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争取40岁以下、45岁以下干部的占比在现有基础上均有较大提高。
3、注重年轻后备干部储备与培养。
建立教育系统30岁、35岁、40岁以下年轻后备干部梯队,通过考核和考试等方式适时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给予他们交流轮岗、多岗位锻炼成长的机会。各校也可根据本校实际,分层建立年轻后备干部梯队和培养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培养。
实施特殊岗位干部培养计划,在各高中学校、城区学校和镇区规模较大学校优选1-2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特别优秀的年龄可放宽到40岁左右)担任特殊岗位干部,协助校长在一定范围内履行管理职责。特岗干部不占领导职数,按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给平台、给机会锻炼成长。
(二)加强能力培训,提高校长履职尽责的能力。
1、紧扣领导决策、专业水平、风险防控等三个重点,每半年举办一期校长的政策法规执行能力、教育质量管理能力和校园安全防控能力培训班。每期培训班均设臵以上三方面的大课程,由师训部门牵头,聘请专业机构筹划,结合我市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全年详细的课程计划,通过聘请系统内外领导、专家、知名人士讲座,以及外出跟岗学习、挂职锻炼等方式和途径组织开展校长能力培训,通过培训,使校长队伍成为一支讲政治、守规矩、懂政策、敢决断、精业务、重安全、执行能力强、管理成效显著的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队伍。
2、建立年度培训考评积分制度,提高培训实效。每期培训班,实行专项学分考评登记制度,做到有学有考,学有业绩、考有结论。创新学分评价办法,将课程考试、讨论交流和专题论述等成绩计入总分。实行缺勤扣分、考评积分等措施,提高培训实效。
3、坚持学以致用,鼓励工作创新。鼓励全市中小学校长学以致用,将培训所学所得运用到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水平,并结合学校实际改革创新,努力办出学校特色。
(三)建立保障机制,激活校长履职尽责的潜力。
1、落实校长负责制。在学校领导班子配备中充分尊重主职的意见。保证校长在首席教师、功勋班主任评选中的一票否决权。落实校长在劲牌大冶教育发展基金、外出学习考察等教师奖励项目中推荐名单的提名权。确保校长在教师聘任中实施质量末位淘汰制的决策权。在坚持一把手“四个不直接”的前提下,强化校长对学校财务管理的监管权。
2、真心实意解决校长的后顾之忧。重新修订校长绩效考核办法,确保校长的津贴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提升。对担任主职满6年的校长考虑优先交流。属于局党委备案管理、任校长职务满9年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优先调整工作岗位。属于市委组织部管理的中
小学校长,争取市委支持,适当向系统外交流重用。建立专职督学制度,对于任职时间较长、有影响力的校长(本人申请,组织考核审批),可聘任为专职督学。
担任校长职务满10年及以上、成绩突出的校长优先安排外出学习考察。对担任校长职务满20年、成绩突出的校长颁发“领导学校20年优秀校长”纪念章(杯)。
(四)健全问责机制,强化校长履职尽责的约束力。
1、建立严格的校长业绩评价、问题过错备案管理制度,落实目标管理末位淘汰、重大失误问责免职、庸政懒政岗位调离等措施,明确履职要求,突出用人导向,增强队伍活力。
建立校长履职尽责项目清单,实施准确、清晰的清单管理。校长制定个人年度履职尽责项目清单,涵盖政治纪律、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安全稳定、文明创建、基建工程、历史遗留问题处臵等八个主要方面,要求标高合理,事项清晰,指标量化,简洁明了。清单提交本校校委会讨论后呈报市教育局,由市教育局相关科室初审,局党组审定。最终确定的项目清单在校内公开,接受全校教职工监督评价。市教育局通过文件形式全市印发,年终述职时考评兑现。
2、建立、落实校长定期述职、约谈制度。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实行校长定期述职、约谈制度,乡镇中心学校校长每年向辖区内中小学校书记、校长、干部教师代表大会和市教育局党组述职,市直学校校长每年向学校教代会、市教育局党组述职,主要报告履职尽责项目八个方面的完成情况;各乡镇、市直学校也要参照建立校长、班子成员履职尽责清单管理制度和述职评议制度,乡镇中小学校长每半年向学校教代会、所在乡镇中心学校党组织述职一次,市直学校班子成员每半年向学校党组织述职一次,报告履职尽责情况。
对校长履职尽责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任
用挂钩。对考核末位的进行约谈;对得过且过,业绩平平,因不作为造成工作质量严重下滑的,派出专门调查组深入调查解剖2-3所学校,必要时对校长实行岗位调离;对因乱作为工作出现重大失误,受到上级处理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责问责,直至免职。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的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具体落实等日常工作。
(二)加强督办落实。建立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考核小组、纪律巡查小组、能力培训小组、保障落实小组。各小组分别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长政治立场、工作担当、学习培训、履职尽责项目完成情况等进行督办落实与考核评价,及时向局领导小组提出奖惩等方面合理化意见建议。
附件:
1、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能力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
2、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考核小组名单及职责
3、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能力培训小组名单及职责
4、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纪律巡察小组名单及职责
5、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保障落实小组名单及职责
附件1:
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能力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成国胜
副组长:王秋红、李绍明、曹玉容、朱国祥、金绍强、欧阳万春(常务)、朱春淦、张绪斌
成员:机关科室、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邹波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做好统筹协调、具体落实等日常工作。
附件2:
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考核小组名单及职责
成立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考核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朱国祥
成员:党政办、政工科(主体办)、基础教育科、教研室、人事科、师训科、计财科、后勤保障办、基建办、政策法规科(信访办)、创建办
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校长履职尽责项目实施的督促、指导工作;
2、负责做好校长履职尽责述职评议工作;
3、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附件3:
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能力培训小组名单及职责
成立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能力培训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曹玉容
成员:师训科、继教中心
工作职责:
1、负责统筹协调、组织落实每季度的校长政策法规执行能力、教育质量管理能力、校园安全防控能力培训;
2、负责落实校长培训年度考评积分制度;
3、负责做好校长培训效果的等次评定工作;
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附件4:
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纪律巡察小组名单及职责
成立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纪律巡察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曹玉容
成员:政工科(主体办)、党政办、人事科、计财科、督导办 工作职责:
1、负责全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纪律的定期巡察工作;
2、负责对校长在履职尽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解剖、树立落实;
3、负责落实校长约谈制度;
4、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附件5:
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保障落实小组名单及职责
成立大冶市中小学校长履职尽责保障落实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朱国祥
成员:党政办、政工科、人事科、计财科、基础教育科、教研室、师训科、工会
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具体措施,落实校长负责制,保障校长在学校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权利;
2、负责校长履职尽责述职评议结果的运用,落实校长交流、外出学习、考察等措施;
3、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二篇: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
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我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十一五”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良好开局,确定XX年为“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核心,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开展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区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方式,使全区每一位校长至少接受1次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新颁发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提高构建和谐校园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二)通过读书征文、校长论坛等活动,使全区每一位校长至少掌握并会应用1-2个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撰写1篇学校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和、参加1次“中小学校长论坛”,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学习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通过开展社区评议和家校合作活动,增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联系,转变校长办学观念,培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通过中小学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活动,促使全区每1所中小学校达到规范管理合格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推动形成“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
(五)通过“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活动,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强中小学校长管理和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为实施我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及方法步骤
(一)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
1.培训时间及对象。
XX年10月前,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全区所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学校校长。
2.培训内容。
以学校管理为主要内容,围绕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校长自我管理对校长进行培训。其中重点抓好学校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3.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挂职锻炼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现场观摩不少于半天。各市、县(市、区)在组织集中学习和现场观摩的基础上,要确定一批示范学校,组织一定比例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校长到示范学校“挂职锻炼”,并逐步形成制度。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组织好辖区内中小学校长的岗位实践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选派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有关社区人员进校跟踪指导,帮助中小学校长分析和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4.培训的组织。
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小学校长培训;各市教育局负责初中和高中校长培训以及县级培训者培训;我厅负责市级培训者培训和示范性高中校长培训。
为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厅将整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代表组建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资源库,实施市级培训者培训和示范性高中校长培训,并赴各地巡回讲学和指导。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参照自治区组建相应的校长培训教师资源库。
(二)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
本次中小学校长论坛在读书征文活动的基础上分县级、市级和自治区级三个层次举行。
1.论坛主题。
以“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为主题。分论题有:
(1)爱岗敬业是校长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
(2)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3)学校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
(4)做让人民满意的校长,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读书征文。
(1)时间。
XX年3-8月。
(2)参加对象。
全区所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学校校长。
(3)内容。
中小学校长围绕论坛主题精读我厅编印的《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并结合实际撰写学校管理心得体会和。
(4)征文要求。
①从科学的学校管理理念出发,立论正确,论据翔实,论证严密,正确反映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②根据校长本人实际出发,确定内容,选择形式,要求观点鲜明,富有新意,论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③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简洁、流畅、明了,一般不超过5000字。
(5)评比与奖励办法。
①各县(市、区)教育局征集并组织评审当地中小学校长论文,将获得县级一、二等奖的作品送各市教育局评审;各市教育局组织评审后,并将较好的5-10篇获奖作品送我厅评审。我厅组织评审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市、县级获奖比例由各市、县教育局自主决定。
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在有关报刊杂志公布评奖结果。我厅还将根据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自治区级获奖作品。
3.论坛活动。
自治区级中小学校长论坛拟定于XX年教师节期间举行。参加对象为论坛征文自治区级获奖校长;市、县教育局长代表以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
市、县级中小学校长论坛时间由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市级中小学校长论坛参加对象为本市论坛征文获奖校长、县(市、区)教育局长代表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县级中小学校长论坛参加对象为本县(市、区)全体中小学校长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
(三)组织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
1.制定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
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及《广西农村中小学校长(岗位职责)十条规定(试行)》等规定,并结合当前学校管理实际,从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校长自我管理等方面,我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附件1),全面考核、评估校长对法律责任、行政责任、职业道德责任等的履行情况。
2.开展评估、整改、验收活动。
(1)XX年9月底前,各中小学校(含特殊学校)校长结合培训学习,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进行自评,做出自评结论,总结学校管理成绩和特色,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将自评报告提交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2)XX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教育局审核所属学校自评报告,并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对所属中小学校逐校进行评估,逐校做出评估结论,逐校提出整改措施。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并在限期结束时逐校验收。对验收仍不合格的,要追究校长的责任,直至撤销其职务。对评估获得优秀的学校要发奖牌予以鼓励。要将评估结论报所属市教育局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3)XX年11月底前,各市教育局汇总各县和各直属学校评估结论,并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做出评估结论,确定和表彰辖区内获得优秀等级的学校。同时,向我厅推荐“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和“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
(4)XX年12月底前,我厅组织对各市评估验收的结果进行抽样检查,并组织评选“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获得“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的学校校长将被评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获得“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的县教育局局长将被评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教育局长”。
(四)总结表彰。
我厅将于XX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期间,对校长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为“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表彰奖励“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及“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及“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教育局长”,并由自治区教育厅颁发奖状和奖章,同时,对获奖励的学校和县能长期(3年以上)保持成效的,自治区在有关远程教育、校舍建设等教育项目安排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支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也要通过相应的形式对校长建设年活动进行总结表彰
。各市对评估、验收中排在后十名的中小学校,要加大工作要求,对学校管理不力的校长和县教育局长,要给予批评,并予以相应的组织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保障“校长建设年”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进“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我厅成立“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由厅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处室的负责人,负责“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总体方案、政策协调、质量监督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厅师范教育处,负责“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组织成立“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协助办公室负责业务指导、检查评估和相关专家咨询工作。委托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为“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技术支撑单位,分别负责高中校长、初中校长、小学校长(含特殊学校校长)的培训及其相关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名单见附件2)。
各市、县要参照我厅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指定技术支撑单位,加强对“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
(二)精心组织,以“校长建设年”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长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
XX年,既是“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也是抓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启动年。各地要高度重视“校长建设年”活动,要结合本地实际,精心组织中小学校长培训和论坛,提高培训成效和学习效果。认真开展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整改和验收工作,对评估结果较好的学校要予以表彰,并给予政策倾斜、经费支持、项目优先等奖励;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要加大工作要求和指导力度,限期整改并逐校验收。积极探索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创新,为“十一五”期间校长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并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根据本方案制定本地的“校长建设年”具体活动计划,同时,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本地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
(三)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建设,为“校长建设年”提供技术支撑。
各地要在原有基础上结合“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即将启动的“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等工程,进一步加强校长培训机构建设。各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要在主管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参与和支持“校长建设年”活动。要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统筹管理的原则,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师资库。要推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更新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方式和内容,切实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大各级校长培训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自治区级培训机构应建成培训、科研、教育信息化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培训基地,成为我区开展培训的业务指导和政策研究咨询中心;市级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办学活力,拓展服务功能,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县级培训机构要将基地建设成为当地中小学校长培训、科研、交流和信息咨询等具有多种功能的学习与资源中心。
(四)加大经费投入,落实校长培训经费。
“校长建设年”经费要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为原则。中小学校长培训经费的投入要纳入县级以上政府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按照一定比例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并逐年提高。各种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财政专项要设立校长培训项目。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校长实行免费培训,所需经费由财政专项列支。加强校长培训经费管理,不断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举办校长培训班不得以营利为目的,要严格按照校长培训管理的有关规定,坚决制止乱办班、乱收费、乱发证的不正之风。
(五)加强督导评估,保证建设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此次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工作面广、量大、要求高,各市、县要做好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督导、检查和评估工作,制定有关督导制度和评估标准,成立督导评估小组,采取中期、终期评估和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及时检查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要注意防止和杜绝校长培训“走过场”和敷衍对待工作的倾向,保证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活动和全员参与的其它活动不留“盲区”和“死角”,力求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厅将组织专门的督导检查工作组,对各市、县建设年工作的进程和质量进行抽样检查。
附件:1.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
2.“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名单
附件1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长
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区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中小学校长的领导与管理能力,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学校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和《广西农村中小学校长(岗位职责)十条规定(试行)》的规定,并结合当前学校管理实际,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
第二条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达标评估活动,促使全区每1所中小学校达到规范管理合格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推动形成“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
第三条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工作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属市一级管理的中小学校由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自治区教育厅及各市教育行政部门对该项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第四条中小学校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对象是指自治区内所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教学校。以乡镇中心校、初中(含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高中(含完全中学)及各类非政府举办的独立设置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机构为评估单位。
第二章达标评估项目
第五条中小学校长达标评估项目包括8个方面:学校行政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资产及财务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校长自我管理。
第三章达标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第六条各中小学校开展自评工作,要认真地围绕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逐项进行自查、自评,整理、补充、完善常规管理各种材料(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计划、总结、活动记载材料、会议记录、教师考核和学生行为规范记录等),并按照评估指标8个方面的内容归类整理,分别装档。乡镇中心校负责所管理学区内的公办村完小及教学点的校长(校点负责人)的工作质量评价(时间安排:9月底前)。
第七条各县(市)教育局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对当地中小学校(乡镇中心校以上,含中心校)进行评估,市区学校评估由城区教育主管部门评估,做出评估结论。同时,将评估结论报所属市教育局备案并在当地媒体及用当地可行的公开方式向社会公布(时间安排:10月底前)。
第八条各市教育局汇总各县评估结论,并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做出评估结论。评估结果上报自治区教育厅(时间安排:11月底前)。
第九条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对各市评估验收的结果进行抽样检查,并组织评选“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和“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时间安排:12月底前)
第十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进行检查指导时,要组织评估工作组,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任组长,工作组归口中小学校长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评估工作分四个步骤进行:
(一)培训。组织中小学校长和评估工作组人员学习有关文件、熟悉掌握标准和评分、定级办法,做好学校自评和评估工作的计划及分组、分工。
(二)评估。根据评估方案所列办法开展一系列信息、资料采集活动,实地检查评估指标中的各个项目,并逐项评分,填写有关表格和写出评定材料。评估工作组集中各方面材料,对评估对象的规范管理达标状况做出评定,写出评估报告。
(三)整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中小学根据评估发现的问题,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严令限期整改,并在限期结束时达到合格要求。
(四)验收。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县评估结论,组织评估验收,对各县中小学规范管理达标状况做出评估结论。
第四章表彰与奖励
第十二条各县(市、区)根据评估结果给本辖区的中小学校长管理达标学校挂牌;各市教育局根据各县评估结论,以及评估验收结果,确定和表彰辖区内获得优秀等级的学校,同时,向自治区教育厅推荐“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和“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候选名单。
第十三条自治区教育厅根据抽样检查结果及各市评估推荐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获得“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的学校校长将被评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获得“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的县教育局局长将被评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教育局长”。
第十四条 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学校,其校长在今后的的各级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中,享有优先入选权。
第五章 其它
第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的达标评估工作参照本方案执行。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教育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我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提高中小学校长整体素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 “十一五”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良好开局,确定2006年为“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以“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为主题,以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高度责任感,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知识,懂教育、善管理、作风优良的中小学校长队伍为核心,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开展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提高中小学办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区基础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要求
(一)采取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的方式,使全区每一位校长至少接受1次培训,使其熟悉和掌握新颁发的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提高构建和谐校园和依法治校的能力。
(二)通过读书征文、校长论坛等活动,使全区每一位校长至少掌握并会应用1-2个教育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撰写1篇学校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和文章、参加1次“中小学校长论坛”,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学习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通过开展社区评议和家校合作活动,增强学校与社区的沟通和联系,转变校长办学观念,培养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通过中小学规范管理达标评估活动,促使全区每1所中小学校达到规范管理合格标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推动形成“民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
(五)通过“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活动,推进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制度和机制创新,加强中小学校长管理和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为实施我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及方法步骤
(一)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
1.培训时间及对象。
2006年10月前,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全区所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学校校长。
2.培训内容。
以学校管理为主要内容,围绕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校长自我管理对校长进行培训。其中重点抓好学校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安全管理培训工作。
3.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学习、现场观摩、挂职锻炼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不少于20学时,现场观摩不少于半天。各市、县(市、区)在组织集中学习和现场观摩的基础上,要确定一批示范学校,组织一定比例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校长到示范学校“挂职锻炼”,并逐步形成制度。要结合学校管理实际组织好辖区内中小学校长的岗位实践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选派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有关社区人员进校跟踪指导,帮助中小学校长分析和解决学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4.培训的组织。
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小学校长培训;各市教育局负责初中和高中校长培训以及县级培训者培训;我厅负责市级培训者培训和示范性高中校长培训。
为提高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厅将整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校长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优秀中小学校长代表组建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师资源库,实施市级培训者培训和示范性高中校长培训,并赴各地巡回讲学和指导。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也要参照自治区组建相应的校长培训教师资源库。
(二)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
本次中小学校长论坛在读书征文活动的基础上分县级、市级和自治区级三个层次举行。
1.论坛主题。
以“提高校长素质·加强学校管理·促进教育发展”为主题。分论题有:
(1)爱岗敬业是校长职业道德的应有之义;
(2)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3)学校管理创新与质量提升;
(4)做让人民满意的校长,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2.读书征文。
(1)时间。
2006年3-8月。
(2)参加对象。
全区所有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学校校长。
(3)内容。
中小学校长围绕论坛主题精读我厅编印的《中小学学校管理学习纲要》,并结合实际撰写学校管理心得体会和文章。
(4)征文要求。
①从科学的学校管理理念出发,立论正确,论据翔实,论证严密,正确反映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符合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②根据校长本人实际出发,确定文章内容,选择文章形式,要求观点鲜明,富有新意,论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③文章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语言准确、简洁、流畅、明了,一般不超过5000字。
(5)评比与奖励办法。
①各县(市、区)教育局征集并组织评审当地中小学校长论文,将获得县级一、二等奖的作品送各市教育局评审;各市教育局组织评审后,并将较好的5-10篇获奖作品送我厅评审。我厅组织评审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市、县级获奖比例由各市、县教育局自主决定。
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为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并在有关报刊杂志公布评奖结果。我厅还将根据论文的质量决定是否结集出版自治区级获奖作品。
3.论坛活动。
自治区级中小学校长论坛拟定于2006年教师节期间举行。参加对象为论坛征文自治区级获奖校长;市、县教育局长代表以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
市、县级中小学校长论坛时间由各市、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市级中小学校长论坛参加对象为本市论坛征文获奖校长、县(市、区)教育局长代表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县级中小学校长论坛参加对象为本县(市、区)全体中小学校长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
(三)组织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
1.制定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
根据《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及《广西农村中小学校长(岗位职责)十条规定(试行)》等规定,并结合当前学校管理实际,从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校园文化管理和校长自我管理等方面,我厅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长规范管理达标评估办法》(附件1),全面考核、评估校长对法律责任、行政责任、职业道德责任等的履行情况。
2.开展评估、整改、验收活动。
(1)2006年9月底前,各中小学校(含特殊学校)校长结合培训学习,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组织学校教职员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进行自评,做出自评结论,总结学校管理成绩和特色,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将自评报告提交所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2)2006年10月底前,各县(市、区)教育局审核所属学校自评报告,并根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对所属中小学校逐校进行评估,逐校做出评估结论,逐校提出整改措施。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要限期整改,并在限期结束时逐校验收。对验收仍不合格的,要追究校长的责任,直至撤销其职务。对评估获得优秀的学校要发奖牌予以鼓励。要将评估结论报所属市教育局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3)2006年11月底前,各市教育局汇总各县和各直属学校评估结论,并对辖区内的学校进行评估验收,做出评估结论,确定和表彰辖区内获得优秀等级的学校。同时,向我厅推荐“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和“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
(4)2006年12月底前,我厅组织对各市评估验收的结果进行抽样检查,并组织评选“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获得“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的学校校长将被评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获得“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的县教育局局长将被评为“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教育局长”。
(四)总结表彰。
我厅将于2007全区教育工作会议期间,对校长建设年活动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为“十一五”中小学校长建设工作提供经验借鉴,表彰奖励“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及“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校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县”及“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教育局长”,并由自治区教育厅颁发奖状和奖章,同时,对获奖励的学校和县能长期(3年以上)保持成效的,自治区在有关远程教育、校舍建设等教育项目安排给予优先考虑和倾斜支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也要通过相应的形式对校长建设年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各市对评估、验收中排在后十名的中小学校,要加大工作要求,对学校管理不力的校长和县教育局长,要给予批评,并予以相应的组织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保障“校长建设年”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进“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各项工作,我厅成立“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领导小组,由厅领导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处室的负责人,负责“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的总体方案、政策协调、质量监督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厅师范教育处,负责“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各项活动的具体实施。组织成立“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专家组,协助办公室负责业务指导、检查评估和相关专家咨询工作。委托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师范学院为“广西中小学校长建设年”技术支撑单位,分别负责高中校长、初中校长、小学校长(含特殊学校校长)的培
[1][2]下一页
第四篇: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市交通运输局(委)、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组织实施工作,现将《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按照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总结提高各阶段任务要求,扎实抓好贯彻实施,确保活动开展取得实效。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关于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更好地促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厅党组研究决定,2011年在全行业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结合行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转方式、调结构的部署要求,以服务于“五大体系”构建为目的,以强化行业管理和优化公众服务为着力点,以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手段,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动行业业务协同,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为全省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开展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整合资源、协同应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保障安全”的原则。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发展、促进融合、提升服务”的突出作用,加快构建和完善包括领导决策、组织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应用、安全保障、服务保障和考核评价等内容的交通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在应急安全保障、交通市场管理、物流信息交换、综合执法监督、交通电子监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营造有利于全行业信息化工作环境氛围,为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重点工作
(一)做好“十二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科学制订《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对“十一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通过组织召开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等形式,对信息化建设做出全面部署,营造信息化工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
(二)建立完善信息化领导决策和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交通运输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利用行业内外信息化专家资源,发挥他们在政策、理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和智囊作用,提高信息化科学决策水平。根据机构改革后机构人员变动情况,适时调整充实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省厅已调整充实了由厅长任组长,分管厅长任办公室主任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一步将根据今年的信息化工作任务,组织成立信息化重点项目实施办公室,具体负责重点信息系统建设组织调度工作。厅直各单位和各市交通运输局(委)也要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协调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计划,定期研究解决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员和相关的职责任务,做到信息化工作组织机构健全、部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到位,形成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
(三)加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制度和标准建设。省厅出台《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安全管理办法》及公路、道路运输、港航等子行业信息数据采集、维护专项管理等制度、办法,通过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管理,统一全省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标准体系,规范信息化建设、应用、维护流程,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全行业信息数据资源“大集中”。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单位也要参照制定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逐步将现有及新建系统数据统一到全省信息数据资源标准体系框架下,确保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共建、共享、共用。
(四)做好重点信息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各级各单位要根据省厅的统一部署,扎实做好重点信息系统的配套建设,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按计划完成承担的建设任务,做到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各级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明确本地本单位的重点项目,以项目为依托,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
1、加强交通应急指挥管理系统建设。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运转高效的交通应急指挥系统,形成省、市、县三级交通应急指挥网络,提高交通应急指挥调度能力,为交通保安全、保畅通提供信息化支持。2011年完成省级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一期工程,整合现有公路监控、车辆船舶监控和水上交通监控系统,使中心初步具备获取突发事件信息、应急值守、重点区域监测监控、指挥调度、会商决策、新闻发布等基础条件。
2、完善现代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一步拓展完善全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推进交通电子口岸建设,实现中韩陆海联运、渤海甩挂运输等海运、陆运和多式联运的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共享,交通支持或批准新建的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和物流试点单位全部实现与平台互联,形成组织化、开放性、高效能的交通公共物流服务体系,为建设现代交通物流业提供支持。
3、加快全省交通运输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统一执法信息内容、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执法程序流转,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执法能力、执法质量、执法效率和执法公信力。2011年完成省级执法人员、车辆等数据库,统一执法文书、执法裁量标准,规范执法流程,促进全省范围内各类执法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执法协同配合。
4、加快公路水路建设市场诚信及工程质量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建设完善建设市场诚信体系,按照有关要求,与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实现联网,实现对二级资质以上公路水路建设企业和一级建设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等相关职业资格人员基本信息和信用信息、市场行为监管的监管以及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督。
5、继续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完善公众出行系统服务功能,将全省国省道干线公路的出行信息全部纳入系统,加快整合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沿海港口、内河航道、客货运站场等重点部位信息发布终端资源,逐步实现出行信息分布维护、分级监管、统一展示。同时做好全国公路养护检查迎检相关工作。
6、继续做好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和非现金结算系统续建,2011年力争全省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超过30%,ETC车道数达到200条,鲁通卡发行量达到25万张,ETC电子标签用户量达到15万个,非现金支付使用率达到10%以上。
7、做好山东省交通运输行政监察系统建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山东省省级网上政务大厅和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及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方案》和省纪委办公厅《省级科技防腐工作任务分工方案要求》的统一部署,完成省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系统建设,并按照省科技防腐领导小组要求,做好交通运输行政监察建设工作。
8、按照部、省统一部署,做好交通运输统计分析监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交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广应用等,完成厅办公自动化(OA)系统升级改造。
9、继续深化交通运输业务应用。公路、道路运输和港航管理部门要根据业务管理需要,对现有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整合信息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推动综合政务管理平台建设和完善,为行业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10、加强城市客运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各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城市公交和出租车智能调度系统,实时采集公交和出租车运行状态信息,加强运行指挥调度、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和行业管理,推行公共交通一卡通试点应用,提升公共出行服务能力,提高群众采用公交出行比例。
(五)加强省交通运输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重点信息系统建设,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同时以多种形式加强信息化建设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化建设人员横向和纵向联系沟通,充分挖掘现有技术队伍潜力。组织举办信息化建设专项培训班,聘请信息化专家进行讲座,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实施步骤
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从2011年5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本次活动由省厅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步推进。整个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5月)。召开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会,全面部署“信息化建设年”及“十二五”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工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省厅统一安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发动,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明确信息化建设和开展 “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为信息化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6月~2012年2月)。各市各单位要按照《山东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修改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围绕本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部门、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制定适合本部门、本单位特点的活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认真抓好实施。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各部门、各单位对照第一阶段制定的目标任务,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措施。省厅将组织对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总结评比,评比结果作为2011各部门各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考核重要依据。
五、具体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信息化建设事关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大局,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重要技术保障,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开展“信息化建设年”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各单位要健全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信息化建设与各相关业务紧密结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专门人员专职负责相关工作。牵头单位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牵头组织制定工作计划,提出具体方案,配合单位要积极协助、主动配合,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目标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入。坚持财政拨款与多方筹资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项目建设经费落到实处。各级各部门要以活动开展为契机,加强与各级政府和财政主管单位协调沟通,将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维护资金列入各级政府社会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积极推动建立信息化专项资金投入常态化机制;同时探索建立多元的信息化投资机制,在物流平台、出行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等面向社会的交通信息服务领域探索市场化运行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逐步形成行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的局面。
(三)加强监督管理,保障活动开展。各级有关单位按照信息化建设年工作要求,各单位要建立工作调度制度和工作报告制度,每个阶段都要对照具体任务目标和工作内容,认真总结分析,找出问题,改进措施,形成阶段工作总结报告,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明确部署,确保每个阶段任务都得到全面落实。省厅将根据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适时进行督查,对各级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各级各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际效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第五篇:太府2010 号关于印发《##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太府〔2010〕36号
关于印发《##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委会、各有关单位:
《##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业经镇委、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七月二十五日
##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我镇财政各项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更好地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责,增强财政保障供给的能力,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文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财政资金监管范围和工作目标
1、监管原则。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进行监管,即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监管范围,在资金使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施监管。
2、监管范围。(1)镇人民政府、三权在镇的二级机构、各村及社会团体等涉及财政资金活动的单位,均为财政资金监管单位。(2)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本镇及各单位的各种财政资金、非税收入、社会捐助、涉农资金、项目资金、村集体经济收入等专项资金,本级财政拨付到所属单位及村的所有资金。
3、监管工作目标。通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分类监管,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防止数据不实、虚假立项、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行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运行质量,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 2
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廉洁从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二、财政收入资金监管
1、按照财政体制,将一般预算收入、非税收入等所有收入全部实行“镇财县管”和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
2、严格票据管理。镇财政所设置一名票据专管员,对政府机关、二级机构的各类收入,统一使用省印制的财政票据;村(居)委会的各类收入,统一使用县印制的“清新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款收据”票据,在规定工作日内将所收款项按程序分类缴入规定帐户。
3、对国有资产租赁、处置等取得的收入一律入县财政专户,并附相关会议纪要、请示等资料,严禁设“小金库”管理。
三、财政支出资金监管
1、日常经费支出监管
(1)政府机关、镇属各单位日常公用支出,设备用金,由财政所统一安排。购置办公设备、交通设备及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一律实行政府采购。
(2)会议费、招待费、交通费、计生经费,按上级核定指标上线控制。
(3)外出考察、出差、招商引资,设备用金,按月到财政所报帐。
2、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审批
(1)原始凭证由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并注明事由,分管领导签字监证,分管财务领导审核,书记或镇长审批后才能入账。单笔开支在20000元以下的单据由镇长直接审批;20000元至50000元的报党委书记审批;50000元以上的支出,提请党政班子集体会议讨论,实行集体审批。
3、财政监督管理
(1)镇财政所是镇政府财务核算的职能部门。镇财政业务由财政所统一管理,各部门不设会计,只设报账员,财政所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核算与监督,对报账员的工作进行指导。财政人员的日常工作应严格遵守相关的财务制度和财经法规。
(2)财政所对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运作情况应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合理制定支出预算计划,定期向领导汇报情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镇集体和各单位项目资金安排,由分管领导提出方案,镇主要领导初审同意后,提交镇党委会议研究通过,财政方可安排。
四、工程类项目资金监管
1、项目资金的内容。一切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教育、医疗、文化条件以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均为项目资金。包括以工代赈、各类扶贫、公路村村通、环保、水利、校舍危房改造等安排的资金。
2、项目工程的管理。财政所必须配合相关职能部门严把项目工程的申报关、公示关、检查关,事前实地察看,检查真实、可行;事中跟踪实施,检查质量、进展;事后评估验收,确保群众满意。
3、项目资金的监管。(1)报帐类项目资金的监管。按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局相关股室的要求办理,财政所必须安排专人对接,项目合同、预算、决算、验收报告等资料,必须提供完整。资金必须一律拨付到合同签订的工程公司或承建人。(2)其他方式项目资金的监管。镇自行安排或镇村通过其他渠道自行组织的项目资金,需要政府采购的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工程招标,工程结束超出合同价款的增补部分,也需集体研究,形成会议纪要,工程款结算必须有税务发票。(3)财政所、档案室要同时做好各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做到一个工程,一个档案,一类工程一个档案柜,其他如捐建或上级部门直接建议的项目工程,也要纳入监管范围。
五、村级资金的监管
1、村级财务管理坚持“三个民主”(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不变的原则;坚持“四权”(资产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财务审批权)不变的原则;坚持债权债务所有权不变的原则,村级原有各项债权、债务仍由村级享有和承担,并负责债权收回、债务偿还工作。
2、镇(场)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对村级会计核算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账户、统一票据、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
3、收支的监管。村安排出纳员和报帐员各一名,日常零星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备用金的额度区别村情,支出规模等情况按县统一制定的财务制度(##县村级财务管理办法)执行,每月报帐,所有支出单据必须合规合法,村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盖章以及主任签字后方可报销,工程类支出依据项目资金监管方式监管。
4、村资产、资源的监管。各村已在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实行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三级管理,定期清查登记,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几实相符。在处置资产、资源时,先通过村(居)民代表大会同意,并将会议记录及在书面报告报镇纪委党政办备案,批准后方可执行。
六、涉农资金的监管
1、政策宣传。镇财政所和党政办、镇纪委,要定期联系并配合相关职能站所,及时准确公开国家的各种补助政策,督促站所及各村及时公示补贴对象、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相关信息,及时发放《公开信》等宣传品,在确保群众知情权的基础上,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2、资金审核。对相关职能办站所以及财政所自身编制的各类补贴清册,财政所要安排专人逐条、逐项审核把关,增加或
减少的户数和金额,必须问清情况并加以核实,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计生奖扶等经常变化的补贴项目,财政所必须安排专人核查,确保审核无误,方能签字盖章。
3、资金的发放。全部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所必须加强与财政局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联系,确保做到一户一卡,安全快捷、内容准确、金额无误,同时经常督查,任何单位、村不得以任何借口收取农民存折,更不允许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协商代扣其它款项。
七、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机制
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镇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财政和纪检的领导为副组长,镇纪委、党政办公室、财政所、农林水办公室、民政办、计生办、国土资源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资金监管领导组,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做好财政资金监管工作。
2、突出重点,细化职责。按照镇财政工作职责和主要业务,细化对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内容、重点、主要环节和责任,制定各类各项资金的具体监管办法,明确职责、规范程序、完善机制。
3、建立信息通报和反馈机制。对已进行实施监管单位及时通报信息,反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