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搞好民生审计要“质、量”双提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民生审计,确保民生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安全有效,是审计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审计机关贯彻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的必然要求。同时民生问题也是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利益联系最紧密、对社会和谐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问题,只能搞好,绝不能失误。
而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则对搞好民生审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审计工作等的发展,则为搞好民生审计创造了一些良好条件。形势与责任决定我们不仅要在量上下功夫,而且要在质上做文章,通过质、量双提,切实搞好民生审计工作。
一、保证民生审计适当的范围和频率,保证监督的力度。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腐败,一定的量是保证一定的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搞好民生审计首先要在量上下功夫。一要保证审计范围全覆盖,不留审计死角。首先要对近年民生资金审计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尤其要对资金量有限、涉及范围较窄、关注度较低的资金的审计情况进行一次针对性检查,防止一些资金多年不审计出现监督盲区。其次要及时介入新增民生项目、民生资金的审计。随着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不断加大和谐社会建设力度,新增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增长很快,审计机关要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及时跟进,在时间、力量安排上迅速作出调整,保证新增民生项目、民生资金及时有效落实到位,绝不能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不及时履行职责,形成审计盲区和监督盲点。二要保证适当的抽审范围比例,足以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包括抽审项目、资金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分布,均应有足够的典型性、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有效起到以点带面、监督全部的目标。三要保证适当的监督频率,保证监督的力度。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资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保证不留监督死角还不够,还必须保持适当的监督频率,结合多种审计,增加受审次数,减少审计间隔,强化多维检查,全方位提高资金管理水平。
二、改进民生审计的方式方法,提高监督的效果。一要大力提高联网实时监控水平。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尽快建立与重点资金、重点单位的网络对接平台,强化对资金管理、使用的在线实时监控和随时审查,由事后监控向事前、事中监控,由有形监控向无形监控转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影响被审计单位正常工作,有效提高审计对资金管理使用的免疫防范水平。二要加强效益性审计分析。作为直接惠泽百姓、和谐社会建设标志性成果的民生项目、民生资金,仅仅关注其是否合法合规是显然不够的,必须在严肃查处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突出其效益、效果性分析,提高民生项目、民生资金惠民的效率、效益,让群众更好更快共享更多改革开放成果。三要突出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审计中要充分发挥审计调查有利于把握整体情况、掌握全局性问题的优势,更多采用整线整片的审计方法;不简单停留于揭露、查处问题层面,更多关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缺乏制度规范的帮助建立制度规范,制度不完善、不系统的督促改进、完善,切实建立起靠制度、靠法治规范管理的制度机制。尤其要高度关注新增民生项目、资金的规范化管理情况,帮助尽可能快地纳入制度化管理轨道。四要提升审计站位与层次。审计中不仅关注资金真实合法效益问题,而且要高度关注相关政策措施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应性,站在党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相关政策措施能否满足党政确立的和谐社会建设与民生改善目标,相关政策标准与经济社会变化发展是否相适应,能否真正解决相关群体的生产生活困难,能否真正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到普通老百姓,及时从政策和形势发展变化的高度提出调整改进建议,使民生政策措施更加合理科学,更好实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目的。
第二篇:关注“三量”,提质增效
关注“三量”,提质增效
摘 要: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追求教学效益,使学生爱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性 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3B-0070-01
数学素养是每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课程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为实现这一基本目标,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要专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我们应当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三量”入手,关注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提质增效。
一、丰富信息量,提高教学容量
“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在对丰富的数学信息对象的观察、感知、理解中建立表象,思维感悟,建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想。我们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丰富信息量,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说出分别是什么图形,在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你觉得平行四边形和哪个图形比较接近,我们是否可以利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其次,让学生充分观察、讨论后,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沿着一条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比较,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最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学生在丰富的信息感知和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领会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丰富思维量,提纯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一堂高效的数学课,应当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数学课堂中应使学生保持较高的思维含量,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提升思维品质。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时,长方体的展开图相对较为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正方体由于六个面相同,它的展开图看似简单实则复杂。所以我把重心放在了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教学上。上课时我给每位学生发了一个正方体纸盒,让他们摸一摸、看一看,为了区分六个面,我让学生在正方体纸盒相对面涂上相同的颜色,然后沿着有关的棱剪一剪,将正方体展开,观察相对的面在什么位置,接着让学生折一折、拼一拼,将剪开的纸盒还原成正方体。但是,学生的思维量还是甚少,许多学生只是停留于“动”的表面,为了使学生“动”有所得,“动”有所想,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后,着重围绕展开图进行深入分析思考,首先抓住思维起点,指名学生说说正方体的特征,接着启迪学生想象各个面的位置,分析反思相对的面在哪儿,哪两个面折叠后形成相对的面,并折叠后验证一下猜想,再重新展开,在纸上画出展开图,标出相对面。讨论一种展开方法后,我给学生提供了一组正方体展开图,引导他们观察、想象,分析、讨论,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拼成正方体,在判断后逐一动手折叠验证,接着把能够折成正方体的展开图提取出来,引导他们观察、分析、概括出可以拼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规律,并编写出口诀,让学生熟记在心。学生们在丰富的思维中体验、感悟、提纯。
三、丰富训练量,提升学习效益
学生习得的知识需要在练习中巩固提升,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练习速度相对提高,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益,在较少的时间内得到较高的产出,必须增加训练量,让学生“吃好、吃饱”。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时,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后,为了加强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以及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我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丰富训练量。我先让学生看图“填一填”,接着让学生“说一说”,说说哪些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为什么?再让学生当回“小法官”,判断一些说法对不对,让学生“辩一辩”,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接着带领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将一些如“十全十美、百里挑一、九死一生”等词语用百分数表示,最后,大家一起在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中结束学习。学生们在有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的训练中,全面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提升了学习效益。
有效教学的课堂是一种低耗高效的课堂,花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大的教学效益。让我们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丰富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郑剑珍.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J].广西教育,2014,(17).[2]王英娟.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J].教育革新,2010,(5).
第三篇: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对策研究
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对策研究
近年来,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但经济社会发展仍受到财力困难的困扰。因此,地方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问题也就成了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吴江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吴江财政收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1.税负水平较高,但地方财政收入较低
如2012年,吴江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26.92%,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23%,吴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却只有9.03%,相比周边浙江等县(市)、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吴江处于落后状态。
2.税收比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吴江财政收入税收比重从2007年的90.75%下降至2012年的80.56%,下降了10.19个百分点,2011年税比更是达到最低点77.77%,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的88.70%。
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财力占比下降
吴江税收财力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从2007年的87.80%下降至2012年的84.88%,五年间下降将近3个百分点,若按2012年税收收入来看,减少财力接近3个亿。另一方面,五年间的税收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17.10%,而税收财力的相应速度只有16.31%,无形中减少了财力。
4.财政收入过多依赖房地产业和土地财政
从吴江主要行业看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贡献最大的是房地产业(占24.51%),占比达四分之一,若加上建筑业,则在地方税收中比重达到34.49%,其税收贡献程度相当之大。再加上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也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占比接近90%),在地方可使用财力资金中依赖性可见一斑。
5.非内源型企业税收贡献度偏低
据统计,在吴江工业总产值中,外源型经济占比58%,占据着全区工业的主导地位。外源型企业以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经营为主,一旦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提高,这些企业就会向外转移,给地方经济带来了不确定因素。而另一方面,外源型企业与内源型企业税收不协调,非内源型企业税收所占比重偏小,税收贡献偏低。如2012年地方企业所得税中,非内源型企业所得税只占39.87%,与其经济地位占比不匹配。
6.税收及非税征收存在制度性缺陷
目前,吴江税收及非税收入征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现象,从近年来财政收入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来看,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制度、行政或人为调节财政收入的行为,造成了财政收入数据信息质量失真,严重影响了财政收入增长质量。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增值税调库指标的不确定,增加了地方税收的不稳定性。二是税收待报解户或非税收入专户,与实际入库有一定时间差。三是国有资产收益等非税收入入库的不确定性。
二、财政收入量质双提升的对策建议
1.要突出一个中心,从加快产业升级进程,支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上做文章
一是做强先进制造业,提升发展主导产业。二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三是做大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效益,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
(1)创新完善财政支持方式、增加财政投入/产出效益。一是多种方式支持基础设施及项目建设。特别是对于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要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放大效应,如PPP模式。二是综合运用贴息、以奖代补、财政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企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主要是依靠市场力量,但财政资金的投入可以体现出政府的政策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以有偿使用的方式支持重点区域的发展。在针对区域发展的财政扶持上,应该更多选择有偿使用的方式,通过资金使用的有偿约束,有利于强化使用主体的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投入合理性和有效性。四是改革政府性资金投向经营性领域的投入方式。对经营领域的财政资金无偿拨款,改为尝试实行部分财政资金的有偿投资使用方式,实行“拔改投”。在支持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发展中建立“拨改投(贷)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和委托贷款的方式,重点支持初创期科技企业和重点科技平台。五是建立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及考核评价机制,在梳理当前各项支持企业资金的基础上,每年设定一个财政支持企业资金的限额,将所有支持企业资金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设定产出与效果类指标,进行社会、经济等绩效评价,对资金使用效果差的企业或项目取消资金扶持。集中财力投向对地方财政贡献大、产业配套关联性强、产业成长性好的行业和企业,支持和鼓励传统行业企业加快技改升级。六是通过财政与金融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政、银、企对接平台,形成良好的项目对接机制,着力解决建设项目、生产企业贷款难问题。鼓励扩大直接融资,对拟上市企业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扶持政策。加快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促进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同时,鼓励多元投入,充分调动一切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以政府搭台,市场主导,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健全、挖掘、延伸。
(2)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有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完善财政税收体制、产业政策、新能源、村庄环境整治、新兴产业等扶持政策,并积极争取,支持地方发展。一是建议省财政对经济发达地区实行激励性财政政策。要力争省财政减小集中力度,“放水养鱼,培植后劲”,留取部分财力用于解决当地亟待解决但无财力或财力不够解决的问题,如减少省级集中增值税、金融业营业税等的力度,以鼓励地方发展金融业等。二是积极为区镇争取省财政转移支付。省财政通过财政体制集中财力,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但省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欠发达地市,而事实上一些发达地市也存在财政困难区镇,如吴江困难乡镇就有两个,却享受不到省级转移支付。三是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项目做好前期工作,完成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争取立项批复,并立足长远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对地方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进行调查摸底,筛选一批符合要求的项目建立项目库。要加强对重点企业、财政贡献大的项目的申报工作。
2.抓好两个关键,加大税收和非税征管力度,不断做大做优财政蛋糕
(1)加强税收收入的征管,增加税收总量,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根据“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组织收入原则,加强及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提高财政收入的税收比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税源监控,完善税收分析及税种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二是抓好风险评估,加大稽查力度。三是完善税收征管保障平台,挖掘增收潜力。四是加强协税护税管理,建立完善的社会综合治税网络。
(2)加强非税收入的管理,保持合理规模,加大财政对非税统筹使用力度。一是抓好非税收入项目的清理工作,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收费项目。二是抓好对重点非税收入如国资收益等项目的监管。三是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约束、激励机制。四是抓好非税收入使用工作。
3.健全收入增长奖励办法,切实发挥各地对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积极性
财政考核要在量增基础上,突出质优导向。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目标任务与政绩考核机制。坚决贯彻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原则,从各地财源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同时,将财政收入质量作为财政工作目标管理和公共财源建设考核的必要内容,废止单纯以收入任务完成作依据的办法。二是建立科学的财政收入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以加强收入征管和提高收入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财政收入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重点是突出对财政收入预算管理质量的考核。三是健全监督机制。稳步提高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工作水平,提高地区虚增和虚减财政收入的成本,保障财政收入增长有质有量。
作者简介:
汝军委,男,汉族,籍贯:江苏吴江,职务:吴江财政局预算科副科长,学历:会计学本科(上海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苏州市吴江区财政局,研究方向:财政管理。
第四篇: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1
“双减”政策的落地,是为了减轻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从而有效减轻家长因为教育公平而导致的社会焦虑感,同时也是通过减负来达到中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双减”政策的实行,并不意味着要减轻家长和老师的责任,而是为了有效的减少“第三方”对已有的教育成效进行过分干扰,造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与此同时,也是为了更有效的助力于家校“教育合力”的培养,从而通过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直接结合,共同促进学生全面进步。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可以专注于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也便于家长对孩子校外家庭教育的直接参与,并对孩子在德智体美劳进行有益补充教育。校外辅导培训的削弱,也意味着孩子们待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这也需要教师和家长多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在家自学的状况。
总之,“双减”的目的在于减压,但这并不意味着减责,而是希望通过这种减少作业量和校外培训的方法,使得家校形成更有利的战线,在统一部署下,为孩子制定更为合理和正确的作息时间,让孩子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得到更大化的发展空间。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2
开学初,在索校长的带领下,我校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文件。根据文件指示,我们学校开始实行“双减政策”,从学生课业和教育教学等方面作了要求以及规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有体会。首先,是完善作业管理,深化评价改革。形成完善的学校作业系统,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了作业质量。对于学生作业量也给出了明确的标准,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只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从这一点来看,给学生减少了不少负担。作为二年级数学教师,一开始我还担心因为没有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什么都不做,只顾着玩了。但后来通过了解学生动态,发现多数学生利用之前写家庭作业的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比如学习画画、学习练字、读课外书籍等等。第二,是加强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每天课后一小时,老师利用这一个小时解决课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面批,当面指正,学生利用这一个小时完成作业,有不会做的'可以当面问老师,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通过课后服务,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升的同时也帮助家长解决放学后接送学生的实际困难。第三,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来组织学生学习三跳比赛项目了。在今年举办的区级三跳运动会上,我校在“双绳十字带小绳”集体项目中荣获全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另外也有好几个同学荣获单项前8名的好成绩,为本次运动会学校积分总排名争得了不少分数。在上周,我校还开展了冬季趣味运动会,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心理上的压力和负面因素也都得到了释放和缓冲。
“双减”政策的出台,让作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更加减轻了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时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办法去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今后,我们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服从国家大局,努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一份力量。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拥有教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我而言,深刻学习领悟了双减政策,收获颇丰。
双减指的是减少学校作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负担,其配合政策是五项管理,包括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和体质管理。有了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政策的落实,让我们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的老师在学校,的学生也在学校。学校是学科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老师是最了解班级学生情况的老师。教育是一项良心事业,利国利民,功泽后代。我们必须坚持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
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一个孩子的成长应该着眼于长远和全面,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长。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内容才是最科学、最有益的.教育内容。
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关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配合。有些内容是学校教育无法完成的,而良好的家庭氛围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孩子人格教育的养成,对孩子持续成长的动力输出等等。
双减政策是缓解社会焦虑情绪的必由之路,也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双减进行时,我们在行动。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4
学生的课业量被中央和各教育部门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现象可谓建国以来。所以,“减”是必须,“减”是大势,而如何在减量的同时在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上做到提质增效,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亟需探索和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所幸,唐山市教育局及时组织了相关专题的研讨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教研员磨课说明、提质增效先进单位代表分享经验、田xx教研员讲座指导四种形式给全市教师做了清晰地路径示范与引领,可说是收获颇丰,颇有些茅塞顿开之感。
想要保证“双减”真正落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位教师必做的基本功。对于此点,田贺书老师一直强调,每位老师要真正把握部编版教材的设计意图与编写体系,认真研读每本教材的单元提示、预习要求、文本篇目、思考探究、积累拓展、写作训练、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本书阅读等内容,在精准解读、准确把握的前提下,切实落实以部编版教材编写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语文”的实践活动。而本次培训,田老师则又以“强化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效益”为题,对于如何使课堂教学真正提质增效,再次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他强调,“教学准备”的内容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文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并且发出灵魂追问:“你的学期教学计划留底了吗?切实发挥作用了吗?”“20xx年唐山市教育局就下发了《教学常规要求》,对于其中提到的单元教学计划是否有落实执行?”他还强调了教学准备的方式应该是“独立备课--集体备课--独立备课”,强调了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独创性;他给我们明确了各种教学方案的具体内容......
而实验中学孟老师、古冶区的老师讲的古诗文课,则给我们提供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具体做法,她们用具体课例再次向我们强调了要在课堂中注重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咬文嚼字,圈点批注,让学生学会阅读诗歌、阅读传记的`具体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思维、真正养成学生能力。她们的做法再次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课堂理念:紧扣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真”阅读去学“阅读”,不仅仅是学会阅读这一篇,更主要是学会阅读这一类。如果每一个学期、每一册书、每一篇文章、每一堂课都坚持贯彻这一理念的话,相信学生的进步和能力发展一定是惊人的!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表现和课堂进程可能会磕磕绊绊,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去做,那么课堂一定会越来越顺利,因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本就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它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逐渐真正的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与路径,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一定是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的。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广大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培育社会栋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双减”政策应运而生。从学期初就开始学习研究“双减”政策,听了刘亚林老师的讲座,对于“双减”,我有了更新的认识。
一段时间以来,作业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和纷杂的校外培训课程成为学生头上的几座大山,使他们很少有无忧无虑的休息、娱乐时间,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正是针对这样的教育现实提出的解决对策。
面对“双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义无反顾的支持。现在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培养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学生,减轻作业负担,保障充足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才能让学生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特长。面对“双减”,我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布置作业。就像讲座里说的,作业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布置作业,避免机械化、重复性的作业,达到练习的目的。
面对“双减”,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同样坚决支持。家校共育才能培养优秀的学生。通过家长会等方式宣传“双减”政策、“五项管理”政策,通过多种方式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引导家长转变观念,合理规划孩子的未来,引导家长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能在和谐的氛围下快乐、轻松地成长!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6
伴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全国上下将进入到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去。“双减”工作的主旨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还原孩子们童年最本真的模样,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本着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作业设计的质量,以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的。在提质减负方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和学情。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课前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前测,找准知识之间的前后关联,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分析研读教材,把握学科核心素养,才能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从而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二.培养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过程,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改变作业形式,优化作业设计内容。
作业设计的目的应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可以设计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将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已有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置性作业是指教师预先设计探究性问题,以作业单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进行自主探究。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密铺”时,鼓励学生在家自己借助图形动手拼摆,学生带着初步了解的.图形密铺知识进课堂学习,会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学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过程中,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在操作中体验到了数学的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实践性作业,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围绕现实问题,我们让学生动手实践或是实际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拉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例如,在教学“1-10各数的认识”后,设计“找找生活中的数字”实践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数,通过有趣的找数、认数活动既巩固了10以内数字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对数学的热爱。再比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后,设计“家庭作息时间表”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作息时间表,既巩固了时分秒的知识,又能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
整理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类作业主要源于每个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使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形成清晰的脉络,进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心在哪里,哪里就会开花,我们眼里要有作业,心里更要有学生。让我们在“双减”政策的驱动下,更加坚定有力地走好教育教学之路,向教学更深处漫溯……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7
自今年九月份实施“双减”政策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课业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生的课业压力减轻了,学生不再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课,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课余生活时间多了。
在减负的同时增效提质,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几点尝试:
一、调整课堂结构,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大胆说。研读课程标准,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学生敢
于举手、乐于发言,从学生只言片语的分享中去捕捉对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关注学生对课文多样的解读和感受,也更加注重多数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和体验。
二、设计分层作业,基础、巩固、提升,多种形式有选择。根据班级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设计多种作业形
式,不论是基础类的拼音字词、巩固类的课文回放还是提升类的知识延伸,让学生都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获。
三、课外作业,细心筛选,仔细编排,重视生活体验,情感沟通。一改常态化的书面作业模式,让学生走
出课堂,走进生活。比如第四单元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课前预习,我并没有让学生课后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去完成,而是让学生用访谈的形式开展,对自己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访谈,了解了解二十年前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可以从住房条件、通讯设施、出行方式等等方面了解。这样的.作业形式,让学生更多的关注到身边的变化、生活的变化,甚至是家人的变化,学习充满了生活化。
四、丰富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后进生乐学、好学。学习有动力才能更上进、更积极。在双减的环境下,提升后进生的学习,是老师的重点也是难点,班级的后进生在学习上或多或少存在主动性差的不良习惯。针对班上的后进生,设置了多样的积分奖励机制,或是学习文具或是心愿卡或是一次身份体验等等,不论是书写还是朗读或是举手发言,只要有积极表现均可得到积分奖励。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学习态度慢慢变得端正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致高涨了。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环境下,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既达到减负的目的又实现提质增效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不断学习和摸索,真正让“双减”落地开花。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上海师范专科学校附属小学在本学期开学伊始,就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方案,并深入年级组、各教研组予以实施。
学期近半,教师们在落实“双减”工作的过程中具体形成了哪些经验与方法呢?由薛xx副校长主持的“双减之我思”经验交流会给全校教师提供了分享沟通的机会。来自不同学科、不同教龄、不同岗位的六位教师从不同角度向全校教师介绍了自己落实“双减”工作的心得体会。他们中有的是区域骨干教师,有的是刚入校不久的新教师;有的是学科教研组长,有的则是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六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为全校教师展现了一幅经纬交错的.学校“双减工作”全景图。
六位教师的分享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作业负担”的减轻,绝不等同于作业的简单“减少”,更不等同于教师工作的“减轻”。例如,在刘蓉老师看来,“作业负担”的减少,意味着作业的优化设计。作业的类型应该更丰富,更精准,更好地围绕学习重难点予以突破。耿笑笑老师和曹扬老师对此非常赞同,她们分别和大家分享了自然“项目化”作业设计案例以及数学“活动”作业设计案例。在这两个案例中,学生们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探索和建构相关学科概念,并将其运用于日常生活。学生在这样的作业中,不仅获得了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更感受了探究本身的乐趣。
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心得体会9
“双减”会宽广学生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提升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问题。负担减轻了,就能真正做到“五育”并举,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双减”后,学生们在课堂上以要素为引领,品味文字的`真谛;课堂下以项目式学习为引领探索文章背后的奥秘;课间以花样玩法,快乐劳动开启有意义的快乐十分钟。
第五篇:“双减”之下教师如何减负提质
“双减”之下教师如何减负提质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双减”之下,教师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如何为教师减负,帮其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集团总校长、革新里小学校长王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如平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E政录”融媒体访谈直播间,接受了《中国教师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日前,教育部发布了2022年工作要点,强调继续把“双减”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双减”进展如何?给教师带来了哪些改变、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王欢:“双减”的推进工作在基层受到了高度重视,各地各校在高质量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做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教师来说挑战很大,原来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课堂教学,现在则扩展到学生课前、课中、课后、家庭等方方面面,要对学生成长进行一体化设计,还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调整,其间他们的积极努力和体现出的责任感、使命感都特别让人敬佩。
陈如平:“双减”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比如明确要求要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能力,以及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等,这就意味着过去对教师职责、素养的描述现在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教师的角色也从原来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
人,需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能。
记者: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双减”能否落地和有实质效果的关键,那么教师需要转变哪些观念?
王欢:首先要改变的是人才观。分数只是一时之得,教师需要更全面地看待孩子,从学生一生的成长目标来培养其健康、成熟的人格,而不仅仅是通过抢跑加量来完成学生成绩的提升。其次要尽可能地打开学生的学习空间。在面临丰富、多元的资源时,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选择,以及处理复杂的问题,这也是孩子一辈子都需要的能力。再其次,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全方位成长。所谓全方位就不仅仅是关注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后兴趣的培养、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关注社会、承担责任的能力等,这就需要教师改变教科书就是教师和学生全部世界的观念,不断打开自己,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最后,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发力,在共谋、共为中推动学生的成长。
陈如平:学生在学校成长时间、空间总量是恒定的,“双减”之后,让渡出许多时间、空间、环境、位置,这部分谁来填补?毫无疑问,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更加充分、全面地履行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变化:一是育人观的转变。从以往比较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班级里的名次位置,现在逐渐地转到了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二是从原来的只关注课堂上某一段或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某个环节、节点,到关注全链条、全方位。三是从以往只关注学校里发生的事,到现在更多地关注校长和教师
怎么跟家长沟通联系、怎么和孩子相伴成长、怎么和其他方面协调沟通等,最终形成合力育人的育人网络。
形成“双减”共识,提质课堂教学
记者:“双减”把学生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都减下去了,但是家长对孩子升学的期待没有降低,这就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能,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呢?
王欢:不仅家长特别关注学生的分数,在“双减”过程中教师也在探讨,学生在学校的分数重要不重要呢?我觉得挺重要的,但我们更应该去探索分数背后学生在学习中思维和学习态度问题,并及时为他们调整学习状态,同时教师也要通过分数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状态。因此,“双减”需要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学生的作业量、学习任务降下来,也不是简单地去看学生的负担重不重,因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判断方式也不同,而且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提倡的是,在兴趣、内驱力的引领下,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学而不厌、挫而不败的精神品质,这才是教育应该留给学生的。
陈如平: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我有三方面的建议:一是必须把握教书育人基本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要求、基本动作是什么,这些要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按照这些规定、要求、标准做到位,这是确保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第一个原则。二是要精心设计整个教学环节。教师要考虑到特殊学生、个别学生、差异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动机、态度、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并引导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来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同时,还要在教学环节之后通过课后服务、查漏补缺做补充性或补偿性的工作,来确保课堂教学常规能够得到落实。三是发挥教研制度优势。通过教研制度发挥学校教研组、区县教研室的优势,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掌握课标、熟读教材、设计好过程,这些都是帮助教师回归教学本位、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
用课程开发撬动育人方式的转变
记者: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学科融合和个性化课程的开发也成为教师的新课题,学校和教师该如何应对?
王欢: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课程观。课程开发要求我们用10%的综合课程来撬动90%的国家课程,但我觉得它的变化撬动的是育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这种变化表面上看似乎是综合课程的研发,但实际上是通过课程让学生发现、设计、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比如史家教育集团几年前通过15个领袖教师团队开发了一套教材,当时选择的是针对国家文物进行研究和开发,就是希望打破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参与、研究、探究,在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形成其综合能力。
陈如平:总的来看,开设个性化课程是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这些年来在国内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个性化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使得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弹性、适应性、选择性增加了许多。在“双减”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减了其他负担后,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的需求,这应该作为很重要的考量。
发挥教科研优势,家校社协同发力
记者:“双减”让学生的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家长和教师的压力却在悄然增加,那么从政策层面该如何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让其收获成长的幸福?
陈如平:首先,在教师管理或队伍建设上,必须要利用思政工作提高教师对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的认识高度。其次,在不同学段、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层级、不同能力水平的教师要求是不太一样的,不能泛泛而谈。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具象化描述怎样提高某学校某方面的能力或提高某一学段教师某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研究、分析、解决问题时拿出比较好的办法来。同时,教科研机构也应在广泛、大量、科学的研究基础上,拿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指导教师成长的办法。再其次,教师可以借力教育信息化的创新技术来改进育人和教育教学方式,这跟“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减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简单的记事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过整合比较好的信息管理平台来解决。
记者:构建良好的“双减”教育生态不是教师一个群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那么,家校社如何协同发力才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呢?
王欢: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来源越来越多,家长的视野开阔了,对教育、教师的期待也就越来越高,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许多
压力,尤其是一些新工作不久的教师。所以我们学校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总是强调要跟家长达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成长出现问题时,各担其责、不互相指责。教师要少动“恼”,多动脑,用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与家长形成合力。
陈如平:家校社协同不是一句口号,需要通过非常具体的一些工作、行动来达到合力育人的目标。目前,我们的师范学校或教育学院在这方面的课程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建议学校要尽快在家校社协同合力育人的框架下,为教师补上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这一课。“双减”的最终目的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也应该激活自己,去学习、去提升、去创造。同时,推进“双减”的落实,也要适当为教师“松绑减负”,提升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从而走出一条“减负”与“提质”双赢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