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项目联动审计的实践与思考
大项目联动审计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审计“免疫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社会公众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审计的期许越来越高,国家审计作为服务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得到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回应社会关切,审计署近年来瞄准国家经济安全、社会保障和民生改善等重大课题,在全国范围统一组织开展多次大规模联动审计,系统反映和揭示了重点领域风险情况和管理问题,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凸显了大项目联动审计的系统性、规模性效益。因此,大项目联动审计已经成为审计机关立足宏观性、把握全局性、关注普遍性、提升建设性的重要审计方式,而面对审计项目呈现大型化、集群化、复杂化态势,能否科学有效组织实施大项目联动审计,已经成为审计机关能力建设重要标志。
一、大项目联动审计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一)联动审计的概念。联动审计是指在上级或本级审计机关的组织下,集中多方面审计力量,围绕同一审计目标,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或范畴,按照“五统一”(即: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实施、统一报告、统一处置)原则,开展实施的审计(调查)项目。包括:纵向联动和横向联动两种形式。
(二)大项目联动审计的特点及作用。与一般审计项目相比,大项目联动审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在项目选择上,体现政策性、行业性、区域性和专属性,更加关注宏观政策在某一领域、某一区域的贯彻落实和实施效果。二是在组织方式上,实行统一组织分级实施,更加强调审计机关的统一协调指挥。三是在审计重点上,突出摸清情况、分析原因、揭示问题,更加注重对产生问题的制度、机制原因的政策分析。四是在问题把握上,普遍性问题口径一致、倾向性问题分析原因、苗头性问题鼓励揭示,更加注重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的准确反映。五是在审计方法应用上,采取信息技术与传统账务审计相结合,更加注重信息技术方法在审计现场实施管理中的运用。其作用:更有利于从全方位多层次摸清家底、核实情况;更有利于完整系统地揭示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更有利于从体制机制层面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政策实施效果。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大项目联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90年代以来,各地审计机关在不同领域探索开展大项目联动审计,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好的金经验做法,但受传统模式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在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表现在:一是审计组织管理模式较为松散。传统的省级联动审计项目多以相关处室牵头,统一下发方案,规定项目完成时限,后期集中一次会议调度以掌握工作进度,缺乏严密的组织保障措施。二是对审计方案的落实缺乏约束手段。方案虽然明确了审计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但由于组织管理松散导致各地重视程度不
一、实施进度不
一、理解方案不
一、报告结构不一,揭示问题不一,很难达到预期的规模审计效应。三是项目管理意识和措施未同步跟进。一直以来我们对大型审计项目实行的项目组长负责制和谁主审谁负责的管理模式,都是盯住某一个体在施加整个项目的责任,未能科学有效地建立管理团队、搭建管理平台、分解管理责任、落实管理措施,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的。四是报告附表的辅助功能未能全面体现。附表是审计观点和方案的数字化语言,报表的设计初衷是体现方案要达到的效果,便于分类汇总、分类分析;传统方式下组织实施的大型联动审计项目,受信息技术条件限制,无法实
现电子校验和汇总,多为人工汇总,因此,对报告附表设计过于简单,多为一张基本情况表和一张问题表,无法涵盖审计方案涉及的众多审计事项,难以满足全面系统的汇总需要。
三、信息化条件下大项目联动审计管理的启示
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开辟了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署统一组织并成功实施大项目联动审计的先河,成为中国审计史上大兵团作战又一成功典范。之后的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和保障房审计也是基于这次成功经验加以推广实施的项目,我们中的许多同志参加了上述项目,作为项目的亲历者或者一名审计人员,我们可以从中收获那些管理方面启示呢?以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为例,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中获得五个方面启示:一是把握三点科学立项。这第一点是热点,当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世界经济剧烈震荡,欧洲债务危机四伏,政府债务问题一时引起全球的普遍热议;第二点是关注点,为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减少世界经济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迅速启动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通过投资拉动实现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政策预期,但同时也助推了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快速增长,能否合理控制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高度关注;这第三点是薄弱点,为配合中央经济刺激计划,各地政府抢抓信贷政策机遇,纷纷大规模举债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偿债资金筹集渠道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过度举债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引擎上的薄弱环节,基于这三点考虑,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项目立项实施后一定会产生可以预想到的轰动(审计)效应。二是组织严格责任明确。选题虽然选好了,但这个课题涉及各级政府的决策层、涉及众多政府机构、企、事业用款单位,要想在短时间内全面摸清家底、揭示问题、分析情况、提出措施,组织配合工作至关重要。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严格规定省、市、县政府“一把手”作为配合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第一责任人,省级以上审计机关成立专门办公机构,下设多个专业小组和分片督导组,对项目管理责任进行经细化分解,各市审计机关也相应成立“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构,并组成审计组对市、县两级债务进行交叉审计,高调启动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为该大型审计项目搭建了坚实的组织管理架构。三是准备充分方案细致。为了做好这次全国范围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审计署早在一年前就组织力量对部分省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试审,将审计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类债务按特征进行分析界定,对相关分析指标进行了科学设定,设计出了一整套可以全面支撑审计报告的债务审计辅助统计表,便于被审计单位自查填报和审计人员审核分析,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审计署还制定了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操作步骤明确、工作要求具体的审计方案,并对方案中涉及的全部内容编制操作指南和填表培训教材,分级对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配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四是把握现场全程管控。“大兵团”作战,现场管理一直是传统审计方式下的薄弱环节,此次审计,审计署首次启用了大项目管理平台,在审计OA系统开辟专用通道,规定各审计组登陆平台接受文件传递信息具体频率和时间要求,实现了审计署地债审计指挥中心和省厅各债务办实时掌握各地工作进展、实时解答各地遇到的问题、实时传达最新工作指示、实时推广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实时指挥各地现场审计的管理目标。同时,审计署和省厅债务办组成了庞大的管理团队,及时研究解决各地收集的情况,分阶段赴各地审计
组进行转段督查和前置审理,最大限度确保各地审计进度步调一致、审计规范整齐划
一、审计方案全面落实。五是电子把关、模板控制。大项目联动审计,最后的汇总工作至关重要,将直接关系到举全国审计之力的浩大审计工程的准确度,尤其是针对内容复杂又相互关联的十几张债务统计表的汇总,靠人工方式实现准确汇总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审计署集中技术力量开发了债务统计附表的校验功能,并根据现场统计情况的变化设计了多种汇总校验软件,从源头上各地上报数据的质量关,省级以上审计机关实现了数据库校验汇总,确保海量数据汇总准确无误。同时,审计署还严格规范报告格式内容,通过报告模板控制管理,实现各审计组审计报告对审计方案要求内容的全面反映和准确表述。
四、创新大型审计的项目化管理,实现铸造精品的审计梦
审计项目越做越大,这是审计发展的趋势,更是服务国家治理的要求,一个审计项目的目标设定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位和某个地区,而要拓展到对某个行业体系、多项政策措施、一批焦点热点深入分析和揭示。因此,配置资源、超前谋划,创新大型审计的项目化管理模式,做优大项目审计是实现精品打造计划的有效抓手。对此,我提出四点思考:一是改进计划管理、问计划要精品。年初,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打破业务部门界限,配备优质资源,站在全局的高度安排确定几个大项目实施联动审计,弥补部门谋划项目时过多考虑人力不足等原因不敢、不愿触及大项目,或大项目做不大、做不深的问题,逐力破解精品打造的先天不足的问题。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抓现场促精品。应改进由某个业务部门具体组织或者牵头组织某一项目实施的职能型组织管理方式,引进项目化管理的理念,构建一套由纵向职能管理和横向项目管理的立体组织管理架构,综合运用任务分解、责任落实、质量控制、技术保障等多种管理手段,对大型联动审计项目实施现场管理。同时,畅通管理流程,以数据驱动管理,推动项目管理方式由依靠定性控制逐步向量化管理转变,为精品项目把好现场实施的质量关口。三是推进成果运用,后开发造精品。一个大型审计项目就是一项的浩大的审计工程,其可开发运用的东西很多,因此,审计人员要增强成果开发的意识,通过揭露制度体制机制和重要违纪违规问题,发现和移交重要违法、违纪、违规案件线索,促成各级党委、人大、政府、被审计单位制定、修改或废止有关规定或政策措施,创新审计组织实施和督促整改方式,编写计算机审计案例方法,对审计涉及的重要课题进行理论研讨和论文征集等,调动整个团队的力量,明确人员分解任务,分阶段落实,实现大型审计项目成果的全方位综合开发。四是改革考评机制,聚合力保精品。探索建立与大型审计项目化管理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尝试实行与业务部门目标考核并行的大型审计项目组考核评优制度,从制度机制上激发所有参审人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使命感,凝聚整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来保障我们的大型审计项目通过后续的精心打磨,使其能够迸发出钻石般耀眼光泽。(王卫东)
文王卫东(安徽省淮南市审计局)来源审计署
第二篇: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实践与思考
傅代兴(浙江省丽水市审计局)
【时间:2009年10月15日】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和重要标志,也是审计职能回归和审计转型的关键。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审计机关按照省厅《关于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模式的指导性意见》、《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审计理念,突出工作重点,整合审计资源,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绩效审计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理念得以更新
探索和推进绩效审计,关键要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观念的更新是思路转变的前题,思路决定了出路,为了使全局上下形成统一认识,我们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与实践。2006年以来组织业务骨干先后到深圳、三亚、宁波等地学习考察,邀请省厅王小龙副厅长、社保处长、经责处长和杭州、宁波、建德、海盐等地人员就绩效审计理论、实务在每年的读书班上作为重点学习辅导,并以自身成功的绩效审计案例手把手、实打实地进行培训。通过近几年学习考察、业务培训、专题研讨等形式学习,绩效审计理念深入人心,扎入实践。
(二)机制加以保障
为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工作纵深发展,我们从考核、评优等方面保障绩效审计顺利实施。一是在制定审计项目计划时,按人均完成一个绩效审计项目的要求来布置,使绩效审计项目逐年增加。二是将绩效审计项目列入考核内容,对各县(市、区)局、市局业务处室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逐年提高绩效审计所占考核份量,要求集中力量抓好2-3个重点绩效审计项目,从点上的突破带动面上的推进。三是组织绩效审计项目评优。2006年、2007年先后两次组织绩效审计项目评审交流会,通过项目演示点评和项目评优,进一步提升我市绩效审计能力与水平。四是强化绩效审计工作督导。市局领导分别深入县(市、区)和市本级重点项目审计组,召开审计工作和项目实施情况汇报会,重点了解各绩效审计项目的安排、实施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绩效审计工作指导。五是及时破解实务操作难题。根据绩效审计遇到的选项、方式方法、评价以及质量控制、风险防范等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召开全局或审计组专题分析会,逐一破解难题。
(三)领域得到拓展
在绩效审计中,我们不仅注重审计项目量的增加,更加注重面的拓展,按照重要性、时效性、增值性和可行性等四项原则认真选好项目。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选项。根据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认真开展了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旅游扶持政策、“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水利建设资金、污水处理工程、康庄工程等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审计与调查,把握政策执行、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促进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的落实。二是围绕社会民生选项。近年我们围绕关注社会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社保基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就业政策、住房公积金、经济适用房等审计与调查;通过审计与调查,促进民生政策落实、资金使用规范、社会和谐有序。三是围绕丽水特色选项。根据丽水的实际,开展了乌溪江紧水滩移民下山脱贫、民族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地质灾害避险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等审计与调查,通过特色问题的审计与调查,反映丽水欠发达地区发展中的问题,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
(四)目标贴近现实
绩效审计是对整个经济活动的审计与评价,涉及领导的决策、政策的制定、过程的管理、资金的使用、绩效的评价等方面。我们在决策方面,主要关注是否符合实际、发展规律以及决策程序;政策方面,主要关注是否存在政策缺陷以及执行效果;管理方面,主要关注是否按照现行的政策法律制度规定执行、管理是否到位;绩效方面,主要关注资金使用、经济活动、履行职责是否达到资金安排初衷、政策目标、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履行职责的要求。针对具体的绩效审计项目,要求审计干部选择好切入点、把握审计重点。如:市本级市本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程绩效审计从决策随意、管理不善等方面切入,反映了设计不科学造成的功能不配套、损失浪费严重等问题,审计成果得到较好的体现。
(五)方法注重创新
在绩效审计组织方式上,我们根据绩效审计主体内容,采用单独立项绩效审计、专项审计调查、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的绩效审计以及跟踪审计等形式。在绩效审计方式上,除了运用传统的审阅、观察、计算、分析、符合性测试等技术方法外,还大量运用调查研究、经济、统计分析和计算机审计等方法,为把握问题、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效果较为明显。如:市局对市区“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资金管理使用审计调查,运用SQL语句,将莲都区再就业培训、农民培训和丽水学院等四个数据库同成教分院农民培训的数据库进行比对,发现1058名虚报培训人数,将此线索移送司法机关,涉案人员6人中有3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人缓刑、2人免予刑事处罚。
(六)价值得到体现
实现绩效审计的价值最大化,是审计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审计产品价值链不断拉长,成效比较明显。一是得到领导肯定和重视。我们上报审计报告、专报信息、审计建议许多引起领导重视,促使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仅去年市本级审计报告、审计专报被省市领导批示29篇次,其中市局对水阁经济开发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专项审计调查专报信息得到市长、常务副市长、分管副市长9次的批示。二是推动制度建立和完善。如:市局通过对云和县政府性资金绩效审计试点,反映的问题引起该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已先后出台8个政府规范性文件,政策不完善、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通过市污水处理工程绩效审计,促成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完善污水处理经营管理办法》、《丽水市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等等;三是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管理,提高政府投资绩效。通过对市本级招投标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侧重反映招投标管理体制不顺、制度缺陷、管理不善等方面的问题,报送的《基建招投标废标单位中标等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等审计专报,引起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批示有关部门整改落实。市纪委还组织了发改委、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了全市工程招投标制度执行专项执法检查。
二、当前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惯性思维束缚,审计理念仍需更新。
绩效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要实现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轨,审计理念的转变决定了审计工作转型。因此,转变陈旧的审计观念和惯性思维,适应现代审计需要,是切实全面开展绩效审计的核心,虽然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转型工作,但部分审计干部还是习惯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沿用形成的思维定式,无法跳出传统审计的框框,再好的项目,也可能做成一般的财务收支审计项目。对开展绩效审计,总觉得困难大于希望,付出少于收获,存有畏难情绪。对绩效审计理念、内涵、实务操作还有一个认识、接受、提高的过程,转变审计理念而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完全转型还任重道远。
(二)专业知识单一,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绩效审计涉及单位多、业务范围广、工作要求高,不仅要对经济活动事项审计后,寻找管理中存在的机制缺失,制度的缺陷,更要提出宏观管理的意见建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但具备相应的财务、审计知识,更要具备相应的宏观经济、经济管理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当前审计机关在人员结构上财务人员居多,熟悉经济管理、公共管理、行政法规和工程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在专业素质上表现为财会知识丰富,宏观经济理论和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在工作能力上查帐能力较强,现场作业经验丰富,但综合分析问题和提升审计成果的能力较弱。我们队伍大部分是审计机关组建至九十年代初期进来的审计人员,随着时间推移,年龄
老化,专业更新缓慢,业务知识单一,面对绩效审计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感到束手无策,对绩效审计还有一个学习、提高的适应过程。
(三)证据收集困难,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审计证据真实、可靠、有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基础。没有确凿的审计证据,审计报告就无立身之处。绩效审计中往往通过调查、座谈、查询等方式获取审计证据,证明审计事实,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这些方法进行审计,时常难以取得完备的证据。如:对方不愿意配合调查;调查笔录对方不愿意签名;相关的业务资料不乐意提供;查询问题回答就轻避重;行业数据资料难以获取等等。尽管审计中形成了一些观点和看法,但难有资料佐证,一些问题审计人员自己底气不足,有些问题在征求意见时容易被单位否定。在审计中还出现根据笔记本记录的内容先形成问题,再补审计证据,结果常常不尽如意。这些现象在传统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是没有的,也是绩效审计中面临的新情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审计质量的全面控制。
(四)公认标准缺乏,审计评价难以把握。
通过审计形成的评价是绩效审计报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绩效审计的难点。当前绩效审计没有一套规范、科学、公认、可行的指标体系。在标准缺乏的情况,凭审计人员掌握的客观材料和主观想像及专业判断,得出自己认为合适的审计评价。这样的评价,往往不同水平的审计人员得到结论是不同的,既是企业或行业数据横向对比和纵向比较,历史同期和计划目标的分析,审计人员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行业标准千差万别,隔行如隔山,因此审计人员如何从实际出发,运用现行政策标准、技术标准、经济标准和共同认知等评价绩效审计对象,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分析,去探索,去把握。
三、推进绩效审计深入开展的几点设想
(一)更新观念,认清绩效审计的现实意义。
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承载了现代审计“在服务中实现有效监督,在服务中推进审计转型,在服务中体现审计价值”的发展目标,彰显着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问责、对财政资金使用的问效。推进宏观服务型的绩效审计,是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的关键,我们必须跟进、贴近时代所赋予的重要职责,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更新观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全面深入地推进绩效审计。要认清形势,把握重点,知难而进,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绩效审计的深度和广度。要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打破传统的审计观念,从政府资金使用的效益性、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制度的完善性等方面分析入手,努力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绩效。
(二)采取措施,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
绩效审计项目成效好坏,很大程度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业务技术基础和社会综合知识的储备,取决于审计人员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因此,加强知识更新,提高业务技能至关重要。一是继续强化学习,通过采取外出学习考察、项目交流评比、审计实例讲解等方式,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拓宽思路,提升审计人员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以点带面,按照绩效审计的内涵要求,加大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专项经济活动绩效、政府投资项目绩效、政策执行绩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工作绩效、基金管理安全与绩效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三是建立绩效审计研究机构,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业务骨干,不定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研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专题讲座、外出取经等方式扩展视野,提高审计骨干的工作能力与水平。
(三)加强研究,探索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绩效审计虽然无法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但应该存有相对标准。确定评价标准应按照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现行的法律法规以及人们共同认知或约定的标准”为依据,可以从五个层面考虑:一是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宏观层次标准;二是各行业的技术指标,各地区经济指标,相关对比参数等标准;三是被审计对象的规划、目标和同类审计对象的发展水平等微观标准;四是吸纳相关领域的专家意见和群众评议;五是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和审计部门通过历次审计,形
成的某一行业或某一单位的指标数据。同时在评价确良过程中除了按以上标准进行评价外,还要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评价。
(四)拓展思路,加大绩效审计的实务创新。
一是科学选项。选项的基本原则:1.围绕大局的原则。要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2.面向社会的原则。要面向公众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的难点,改革攻坚的焦点问题。3.注重成效的原则。要预先规划好审计成果,条件不成熟的不选,意义不大的不选,审计能力达不到的不选。因此,这就要广开渠道,吸取好的项目;广泛听取,吸纳好的意见;广为征集,吸收好的点子。通过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部门、社会各层次征集审计项目,提高社会的参与度和公开度,建立起项目证集、申报、论证、修改完善、执行等环节在内的项目优选程序和立项机制,而使审计项目具有超前性和贴近现实。为此,选择项目着重要从事关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公共资金使用管理、公共服务均等提供、公共管理规范有序、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考虑。
二是切实做好“三个结合”。1.绩效审计与传统审计的结合,要摈弃惯性思维的影响,既要溶于传统审计,但又不局限于传统审计。从更高的层面组织实施项目,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为领导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审计信息;2.要做好绩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的结合,充分认识专项审计调查审计面广、信息量大、审计方法灵活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3.要做好绩效审计与后续审计的结合,绩效审计结束后并不意味审计目标达到了,审计的目的是将提出的审计意见建议和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去,这就要求强化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使审计意见建议落到实处。
三是认真把好“四个关口”。1.审前调查关。审前调查是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的基础,审前调查工作到不到位直接影响到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2.审计方案关。绩效审计项目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实施方案不能停留在审计组层面,而应该区分项目的轻重程度,对重大审计项目实施方案实行论证制度。3.审计实施关。项目实施能否达到方案设计的要求,这是审计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审计实施,全面把握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工作。4.报告撰写关。审计报告是审计成果的最终体现,必须对所取得的资料精心提炼、综合分析,形成领导满意、公众信任的审计报告。只有把好这四个“关口”,审计质量才有保证,审计风险才能降到最低限度。
四是采用先进实用的审计技术方法。绩效审计方法不在于多先进而在于管用,可以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审计方法,实质都在于如何实现审计目标。绩效审计的方法:取证方法、分析方法、评价方法、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成果提升等方法。
第三篇:双联双推联动共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双联双推联动共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双联双推联动共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2010-06-29 18:25:4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双联双推联动共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双联双推联动共创活动的实践与思考(2)2007年以来,**市级机关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中,深化实践“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了“机关党组织联系社区(村)、党员联系户,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和谐社区(村)建设”和“机关联系社区,共同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两项活动,有力推进了机关党的建设创新发展。
一、改革创新机关党的建设的斐然成
效
1、发展基础加快夯实。在活动中,各机关党组织围绕“帮带基层组织、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主线,积极帮助所联系的社区(村)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在人力、物力、财力和项目方面给予支持,先后为社区(村)捐助资金500余万元,培训社区下岗失业人员3万余人次,协助引进项目10个。同时,还协调修建了电灌站等一批农田水利设施,大大改善了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夯实了跨越发展基础。
2、和谐社区扎实构建。通过机关联系社区、党员联系群众,进一步密切了机关党组织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和政府的温暖融入和谐社会的方方面面。各机关党组织结合自身职能,采取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等形式,解决了13个社区办公及活动用房,建成社区服务中心近3000多平方米,调解处理拆迁
等纠纷40余人次,走访慰问老党员、特因户400余户,为380余名“40、50”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度过了生活难关。
3、文明创建全面突破。通过机关挂钩社区、联动共创文明城市,机关党建在丰富形式、创新抓手中自觉服务了文明创建工作大局。联动共创活动启动之后,全市100多个机关党组织共开展义务劳动500多次,参加人数2万余人,修理路面1万平方米,清理疏通下水道4000米,清运垃圾近3000吨,清理菜园1100多处、小广告3万条,粉刷墙面2万余平方米,市容市貌明显改观,促进了全市文明创建的历史性突破。
4、服务效能迅速提升。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增强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直接带动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和服务效能的提升。两年来,市四套班子及市级机
关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亲临一线,带领机关党员干部深入社区(村),调查研究、问计于民;全市共取消合并审批事项81个,288个项目的承诺办结时限得到再压缩,缩减总数达2823天,比原时限压缩了31.6%,比法定时限缩短了43.5%,社会对“软环境”建设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提升至%。
二、改革创新机关党的建设的有益实践
1、突出新主题。一是把强基富民摆在首位。全市132个机关部门帮助社区(村委会)建立健全各类组织,加强培训,着重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社区和村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推进社区和谐建设,推进群众创业致富。二是突出文明创建。74个机关单位自觉服务全市文明创建大局,充分发挥人力、财力、物力及职能优势,经常深入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开展义务劳动提供资金保障,与社
区一道制订创新方案,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三是把机关建设贯穿始终。各机关单位坚持在“双联双推”、“联动共创”中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并把机关党建的全新成果引导转化为全面加强机关建设,推动机关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2、提升新理念。一是实现由“点”到“面”的推广。通过深入社区和农村,机关党员与村(居)党员共同上党课,共同学习交流,一起过组织生活等形式,促进了基层党组织生活质量和党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二是实现由“关门”向“开门”转变。各机关突破过去机关党员教育学文件、读报纸、听报告的“老三篇”,代之以“实践岗”、建设社区“结对帮”、文明社区“共同建”的“新三篇”,推动机关党建成果直接惠及基层。三是实现由“上”到“下”的突破。主动将机关服务向文明创建、特困弱势群体救助等方面延伸,一改“高高在上”的“衙门”形象,让党员干部真正
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3、确立新目标。一方面,按照”有一个好书记;有一个好班子;有一支好队伍;有一套好制度;有一条好的发展致富路子”的五有要求,帮助社区(村)出点子,理思路,定措施,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促进社区(村)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另一方面,立足加快跨越、奋力赶超的发展需要,围绕“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的目标,落实“服务承诺、首问负责、政务公开、服务代办、一站式服务”等制度,全力打造“服务型、效能型、学习型、创新型”机关。
4、构建新机制。一是组织协调机制。由联动机关和相关职能部门选派政治觉悟高、协调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年轻干部到联动社区挂职,实行挂职干部与联络员联系制度。同时,联动单位经常深入挂钩社区检查督促,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轮流跟进、挂职干部抓
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常态运行机制。在充分调研基
第四篇:企业内部审计协助企业管理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企业内部审计协助管理实施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内部审计实施管理的具体实践,试从创造内部审计环境、延伸审计职能、创新审计方法、把握审计重点、加强审计基础等方面阐述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怎样才能协助好企业管理实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创新、协助管理实施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企业管理,减少经营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客观、公正的管理部门,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应当如何协助企业管理实施,为企业内部审计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下面结合个人工作实践简单谈谈内部审计应当如何协助管理实施。
一、合理定位,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模糊,对内部审计的作用认识不够,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内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内部审计环境较差。由于认识不足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滞后、机构不完整、人员素质不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协助企业管理实施的作用很难发挥。
因此,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作用,首先要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明确企业内 部审计机构的合理定位。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都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也不对同处一级的其他部门进行审计,只能审计二级单位。因此,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作用、协助管理实施,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直接对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地位要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审计环境,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从1995年以来,我司逐步完善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明确了公司内审机构的定位。几任主要领导都对审计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加大了领导力度,由单位主要领导主管,内部审计工作对公司主要领导负责。公司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对审计意见书、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以及审计报告都亲自审阅签发,审计人员开展工作遇到困难,领导作为后盾,都予以大力支持,给审计人员鼓励和信心;建立和完善了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调动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二、延伸职能,拓展内部审计管理范围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责也应从内部审查和监督不断向外拓展,丰富工作内容,其作业范围不应局限于财务领域,而应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应当着重发挥 五个方面的重要职能。一是监督职能,即要重点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二是管理职能,即内部审计担负着参与评价部门、单位的经营方案,协助领导做好经营决策和加强经营管理。内部审计人员要主动参与企业结构调整、并购、流程再造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发展。三是内控职能,即内部审计对部门、单位中存在的不合理且有可能造成未来损失的风险要及时发现并予以制止,对部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弱点和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弊端要及时加以改进,保证部门、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四是评价职能,即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全面了解部门、单位经营管理的真实情况,并以此来评价经营决策、预算方案是否合理可行,评价其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评价其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五是建设职能,即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部门、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措施。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根据企业情况拓展管理调研职能和咨询职能,为企业管理服务。
相对应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就不限制于简单的查错防弊及财务领域的财务收支审计,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可以延伸拓展至企业生产经营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产品销售、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设计及落实等各个工作环节发挥作用,协助企业管理有效地实施。例如在企业的材料采购环节可以实施比质比价比质审计协助控制采购成本,在生产加工环节可以实施生产加工效率及质量的审计协助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在产品销售环节可以实施产成 品销售流通成本及销售收入专项资金审计,以降低销售流通成本和避免呆帐、坏帐的发生,减少企业损失。
多年来,我司内审部门不断建立和完善内审制度,拓展审计职能,丰富内审工作的内容,充分发挥审计的管理作用,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的实践,先后开展了企业经济合同审计、日常行政零星开支审计、安全费用支出专项资金审计、物资采购比质比价审计、基建项目资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调研,以及以实现科学管理为目标的内控制度评审以及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及控管程序的评审和管理咨询服务,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已经融合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三、创新方法,提高内部审计管理质量
要强化内部审计的管理作用,内部审计的方法方式应该从单纯的事后审计的传统方式,转移到事前、事中审计上来,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价格审计、项目审计转移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建立和完善以内部审计为主线的风险监控机制和落实考评机制,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
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内部审计为主线的监控机制,对组织运行的各个环节实现不同程度与方式的监控措施,将内部审计监督管理行为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结合效益审计、离任审计、财务审计、专项调查等方式,在不同层次实施内部监控措施,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消除企业经营风险。二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以内部审计部门牵头的工作检查考核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地有效执行和实施。内审部门牵头并结合其他相关部门来定期执行对内部控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测评工作。对于能严格按照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应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并与今后职务升迁挂钩,进而有效增强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三是要加强后续审计,建立审计结果的定期公告制度,审计的情况如何,有什么问题,具体的建议和整改意见、整改的期限等事项都要在公告中讲清楚,要引起被审计单位和人员足够的重视。整改时限到期后,经过后续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如何也要进行公告,加强问题的整改和工作落实。
我司从2004年开始建立了以内部审计为主线的监控机制和部门牵头的工作检查考核机制,将内部审计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融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审计发现问题,通过企业责任目标考核解决问题,既解决了审计意见落实难,落实率不高的问题,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落实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通过对各经营单位的一些成本支出对照分析和检查审核,发现一些成本项目可以通过加强管理进一步降低,就及时地将对可控成本的管理纳入对各单位的目标责任考核中,增强了各单位的成本责任意识,公司各项可控成本费用逐年下降,各种消耗逐步降低。
四、抓住重点,突出内部审计管理效果
抓住工作重点是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突出内审工作管理作用的重 要手段。目前,内部审计内容已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富有建设性的经营管理审计,以经营管理审计为主导,以审计和评价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和风险控制为重点,这是“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主要特征。因此,深入开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审计,加强企业内部近控制制度审计防范企业风险是企业内部审计协助企业管理实施的重点,最能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企业首先是经济体,企业要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和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经济效益。开展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不断规范单位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内部审计协助企业管理实施的重点和重要手段。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有利于提高责任单位负责人的经济责任意识,而且能够帮助被审单位发现问题,完善内控制度,挖掘单位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近几年,我司内审部门强化了经济效益审计工作,促进被审单位完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审计项目的选择上,我司内审部门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注重选择单位领导重视、员工关心、对企业效益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项目进行审计,不断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使内审服务、管理作用得到了更好地发挥。近几年我司内审部门相继开展了经济效益审计项目6个,审计资金总额11000万元,提出问题8条,合理化建议14条,全部被公司领导和被审单位认可和采纳,对于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风险是企业潜在的利润,企业面对各种经营风险,出现经营管理上的问题难免会给企业造成一些损失,影响企业的效益。加强企业内 部控制制度审计,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内控能力,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减少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可能由各种经营风险带给企业的经济损失。内部审计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一方面要检查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即制度本身是否合法、合规,制度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要检查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执行情况如何,企业内控制度是否执行和落实到位;三是要检查内控制度的完善性,制度是否还有漏洞,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效率是否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得以提高,企业内审部门要拿出合理化的建议并且督促予以实施。四是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当作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经常性地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检查验证,看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堵塞漏洞。近两年,我司内审部门先后开展立项内控制度审计四个,发现内部控制问题18处,提出合理化建议20条,企业根据审计意见先后新增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6项;开展经常性的内控制度执行检查28次,发现问题16处,全部已经落实整改,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五、注重基础,加强内部审计软硬件建设
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环节,是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再控制,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增大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因此,只有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软硬件建设,优化内审人员结构,提高企业内审工作力量,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建设,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协助企业管理实施。首先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标准建设,为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依法依规,按照规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要以《审计法》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规范体系,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制度要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应履行的职责,工作质量标准和规范以及工作奖惩制度。有了制度的保证,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才能得以确立,内部审计的权利、地位和责任才能得以明确。
其次是要在审计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对企业内部审计的理论做必要的探索,认真总结企业内部审计中取得的经验,制定出系统化、操作性强的企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要对审计项目的选择标准、审计目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报告形式等做出规定。同时,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可行内部审计标准评价体系。
此外,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尽可能地在企业内选拔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审计部门,树立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搞好内审人员的后续培训教育,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经费、业务经费和办公配置上全力予以支持和保障,为审计人员能依法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04年,我司为了强化企业内审工作,重新组建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选派了三名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知识水平、精明强干的管理人员到审计部门工作,提高了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进一步明确了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严格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持证 上岗,依法审计、按章审计,配备了专业的审计软件,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每年组织审计人员外出参加后续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为贯彻落实审计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我司先后制定下发了《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事故审核管理办法》、《配件公开采购实施方案》等一些内审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克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提高了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使企业内审工作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通过加强企业内审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增强了各级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增进了内审人员的责任意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良好的审计工作基础,我司内审工作才能在协助企业管理实施上取得良好的成效。
六、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工作协助企业管理实施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和基础,不断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和丰富内审工作内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力度,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有效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和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加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市审计局 李 勤 何钦元
近几年来,宜宾市审计局不断加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中的根本性、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防止腐败发生,努力推动审计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职经济监督部门,担负着维护财经秩序,完善宏观调控,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任。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定位:一是抓好自身的廉政制度体系建设,保证审计干部廉洁从政、正确行使审计权力;二是抓好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中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独特作用。
(一)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根据省、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修订了《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出台了与此相配套的责任报告、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等配套制度,每年由局党政主要领导与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分局、党总支、中心主要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分解措施,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和机关各科室、分局、党总支、中心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内容和责任范围,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的责任体系。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公务员绩效量化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近几年来,我局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坚持两手抓,以廉保审,以审促廉,单位保持了违纪违法零记录,评为全市目标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和“四好班子”,2011年在全省审计业务考核中从2010年的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位。
(二)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宜宾市审计局按照推进惩防体系建设“345”模式的要求,结合全市审计系统实际,围绕“系统全域覆盖、市县(区)整体构建、突出审计特色”的构建目标,以宣传教育、监督制衡、查处惩戒、运行保障“四大机制”建设为重点,构建具有审计特色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以明职责、清事权、定流程、查风险、建制度“五步递进”为路径,开展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审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
1.以岗位为点,全面查找审计机关廉政风险。一是全员参与,结合岗位(科室、科室)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执行、服务效率、管理机制等内容,围绕权力运行的轨迹,逐级、逐岗、逐个环节,查找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五类廉政风险。二是采取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方法,全面客观查找。三是分局领导、中层干部、非领导三个岗位层次,查找出局领导岗位在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和执行议事规则等方面的廉政风险13个,中层干部岗位在行使审计监督权、自由裁定权、现场决定权、物资采购权、内部管理权过程中存在的廉政风险46个,非领导工作人员岗位廉政风险34个。四是突出重点、敏感、关键岗位,查找以审计组长、主审为主的重点岗位廉政风险 6个,以人员录用、干部提拔任用、考核评优等为工作内容的敏感岗位风险12个,以文书保密、物资采购及审核把关为工作内容的关键岗位风险13个。2.以程序为线,围绕重点环节查找廉政风险。组织各科室按照“三定”规定赋予的职责,清理事权,制定流程。针对审计业务流程,紧紧抓住腐败问题易发生的重点环节查找风险17个。一是在审前准备阶段,重点查找了科室负责人、审计组长和主审在审前选点、审前调查、实施方案编写中可能照顾私人关系、故意回避、有目的地选择利益单位审计牟利等风险。二是在现场审计阶段,重点查找进点撤点、审计查证、举报保密、延伸、复核、费用结算、重大案例等9个风险点。三是在审计报告阶段,重点查找少汇漏报审查结果、擅自放问题、淡化处理、通风报信补充虚假证据解脱责任等风险。四是审计处理阶段,重点查找对被审计单位性质严重的问题,无原则使用自由裁量权,从轻处理或不处理,为谋取私利对整改结果核实不认真或授意被审计单位虚假整改等风险。通过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全面查找廉政风险,分析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形成了岗位、科室、单位 “三个层次”的廉政风险点体系。
3.以制度为面,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针对查找出的廉政风险,以制度约束为切入点,抓住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制定预防控制各类风险的具体措施,一个风险点制定一项措施,一类风险制定一项制度,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提升廉政风险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一是针对领导岗位和重点、关键、敏感岗位,提出风险防控具体措施。如为了避免领导班子在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出现廉政风险,完善党组议事制度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了保证干部提拔任用的公平公正,实行个人工作实绩量化考核办法、干部管理工作暂行实施办法,建立具有良好用人导向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二是针对工作流程中重点环节,从加强对涉险岗位人员教育管理、配置制衡权力、规范和监督职权运行等方面制定风险防控措施。通过梳理业务流程,制定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审计法制工作部门在全过程质量控制中关口前移、提前介入审计项目有关工作的办法等相关制度,为促进审计人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制定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审计项目复核、审计项目会审及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为落实“八不准”审计纪律,切断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往来,制定了外勤经费自理的管理办法。三是切实加强对廉政风险点的防控。制定了岗位廉政风险三级预警实施办法、廉政风险点预防及控制暂行办法,把廉政风险点管理延伸到工作的各个岗位,打造覆盖权力运行全过程的防控链条。
(三)以实行六项基本制度强化监督为关键,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审计组处于审计工作的前沿,也是审计机关廉政建设的重点。为了规范、监督审计组及审计人员廉洁从审,我局制定了审计“八不准”纪律规定,前移监督关口,实行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廉洁从审六项基本制度。一是廉政审计承诺制度。所有审计项目,在审计进点前,审计组长必须与驻局纪检组签订廉洁从审承诺书。承诺书一式三份,审计业务档案一份,局分管业务领导一份,驻局纪检组廉政档案保存一份。同时,分管业务副局长和纪检组长及时予以提醒,要求审计组严于律已,清正廉洁,严格执法,秉公办事。二是审计公示制度。审计组进点时,在被审计单位张贴公告,公布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组进驻的时间、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审计举报电话、审计纪律八项规定等,以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的监督,防止出现“审计监督商品化、审计操作暗箱化”的倾向。三是审计组兼职廉政监察员制度。所有审计项目审计组指定一名成员担任廉政监督员,负责该审计项目的廉政监督工作。此外,还实行特约审计员监督制度,特约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监督审计工作。四是纪检监察现场督查回访制度。在审计项目实施中和结束后,由驻局纪检组和监察室采取现场督查、暗访等方式,到被审计单位了解审计人员在审计期间执行审计工作纪律的情况,将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五是检查通报整改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廉洁从审讲评会,每半年开展一次廉洁从审情况检查,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六是廉政审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制度、工作人员违反审计纪律的处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实现用制度约束行为,将干部职工的廉政情况记入廉政档案,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实行廉洁从审六项基本制度,强化监督,使审计“八不准”纪律内化于干部职工的心中,外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成为廉洁从审铁的纪律。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市审计局共拒收和上交礼金、有价证券及礼品价值15万余元,谢绝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的宴请260多人次、公费邀请旅游60余人次。
(四)以完善制度加大审计力度为基础,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独特作用。我局在加强本单位惩防体系制度建设,“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审计项目计划管理、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审计公开等一系列以审促廉制度,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整合力量,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单位、重点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中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独特作用。一是审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373个,查出违规金额6058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46294万元。二是审计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依法作出审计处理处罚决定,上交财政18853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5218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3179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18103万元。三是审计成效进一步提升。2011年,全市审计决定到期执行率达到100%,共促进财政增收节支25740万元,审减政府投资8508万元。四是审计移送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处理事项15件,涉及人员13人,涉及金额1091万元。其中,市审计局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处理事项6件,涉及人员6人,涉及金额624万元。五是审计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发挥。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提交审计报告、信息547篇,被批示采用355篇;提出审计建议795条,被采纳533条,促进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了一批规章制度。六是审计结果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开审计工作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267篇,提升社会整体反腐倡廉意识。
二、对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我局始终把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制度,也初步形成了制度框架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腐败发生率,推动了审计反腐倡廉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还不完备,缺乏系统性,有的制度缺乏配套和细化措施,不便于执行和操作;有的制度内容落后于实际,需及时进行清理、废止和修订;有的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还存在制度的漏洞。因此,要围绕完善制度、监督制度执行这两个方面,堵塞滋生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体制机制漏洞,才能保证审计干部廉洁从政、正确行使审计权力,才能促进审计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倡廉中预防腐败和发现线索、揭露问题、查处腐败的独特作用。
(一)完善廉政审计制度内容,增强科学性和系统性。抓好制度落实,制度建设是基础。要从制度体系应有的内容出发,注重从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一是构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以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设计科学的制度体系,突出教育、监督、预防和惩治制度的建设,以宣传教育、监督制衡、查处惩戒、运行保障“四大机制”为重点,打牢惩防体系基本框架,构建廉政审计制度体系。切实使宣传教育机制有利于党员干部坚定信念,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良好氛围;监督制衡机制不仅规范审计权力的行使流程,又能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查处惩戒机制能够更有效地发现线索、揭露问题、查处腐败案件,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以惩促防,以惩助防;运行保障机制能够给廉政审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在全市审计系统形成以岗位为点、以流程为线、以制度为面、以框架为体,点线面体四结合的廉政审计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制度提高制度质量。以创新性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态度,审视梳理现有的制度,对那些滞后于实践和形势发展的制度及时修订,有明显缺陷的及时完善,需要重新制定的尽快重新制定。对那些过于原则的规定尽可能地加以细化,增强制度的严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推进制度建设精细化精准化。一个科学的制度,应该是易于操作、能够执行的制度。如,实行廉政责任审计组长负责制,规定了其岗位职责,但是,这些职责的条款诸如有针对性地进行廉政教育、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纪律、检查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小结廉政工作情况并如实汇报等大都是笼统的、定性的要求,是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廉政教育,以什么为凭据?是怎么向被审计单位宣传审计纪律的?审计组执行审计纪律情况如何检查?汇报廉政工作情况要汇报什么内容?这些都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量化,才能得到真正落实。为此,我们提出廉政审计风险标准化管理理念,探索标准化管理模式,对相关制度设定执行标准,对“规定性内容”进行简化,对操作要求和程序进行精细化精准化管理,细化各项制度的职责权限、执行要求、程序步骤和责任追究,使执行制度的责任落实到科室、人头。
(二)监督廉政审计制度执行,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的执行。要在建立健全制度体系的同时,努力抓好制度落实的保障机制建设。一是健全宣传教育机制,引导制度执行。要加大制度的宣传教育力度,让每一个审计人员都熟悉制度的内容,掌握制度的精神实质,培养自觉遵守和执行制度的习惯。二是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指导制度执行。要建立制度落实考核机制,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考核,对执行好的充分肯定,对执行不力的进行批评教育,做到赏罚分明,增强执行制度的内动力。三是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督导制度执行。要对制度的落实实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保证制度执行到位;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制度和拒不执行制度的行为,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廉政审计各项制度的执行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