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职能分离

时间:2019-05-12 07:05: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职能分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职能分离》。

第一篇:浅议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职能分离

审计机关成立二十多年来,为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审计监督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虽然审计机关每年都会查处一些问题,如偷漏各种税收和非税收入,挤占、挪用或虚报冒领骗取财政资金,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等等,然而问题审计出来以后却往往陷入屡审屡犯、屡犯屡审的尴尬局面。原因是什么呢?这与审计机关的业务管理和运行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笔者认为,为推动审计工作开展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减少由于制度缺陷而造成的审计风险,审计机关有必要探索建立审计业务管理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四分离”机制,使每一个审计项目,由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去完成,这样,部门之间可以互相制约、互相牵制,从而提高审计质量,促进依法审计。

一、传统审计管理及运行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内部业务管理的模式是:一个审计项目从开始实施,一直到审计决定的执行,都是由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一竿子到底”完成的。久而久之,这种管理模式及运行方式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审计事业的发展。

1、审计时就轻避重

传统的审计业务管理及运行模式是:从制定项目计划、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实施审计、编写审计报告、进行审计定性、提出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和建议,都是由同一个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一手完成的,没有其他部门的监督和制约,这样会造成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的权力过大。他们可以自己提出审计项目计划、作出审计处理意见和建议,并执行审计决定。长期这样,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打交道自然就多了,会出现讲人情味,办人情事,审计时就轻避重,甚至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的审计组或审计人员甚至会在现场审计实施过程中把一些违法违纪的问题放掉;有的审计查出的问题不写入审计报告或审计决定书;有的审计处理处罚时灵活掌握,不依法处理。这样久而久之,会导致审计执法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的形象和审计执法的严肃性。

2、执行时不到位或不了了之

由于审计项目的“一竿子到底”,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成员与被审计单位从项目开始实施到结束多次反复打交道,会使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形成一次生、二次熟、三次四次是朋友、五次六次下不了手的现象!审计决定书下达后,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往往会不主动去监督审计决定的执行。再加上审计组基本上是临时组合的班子,一个项目结束后又要开展新的审计项目,客观上也无精力去跟踪审计结果的落实。从而造成了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能执行多少就多少,执行不到位,甚至有的审计决定下发后无人问津,不了了之的尴尬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执法的严肃性,这样审计机关难以确保审计执法的客观公正,难以形成重大的审计成果,从而直接影响审计监督的威严。

3、难以做到廉洁从审

传统的审计管理模式,是由审计一线人员包揽审计、处理与执行事宜,使得审计权力集中于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一身。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导致腐败,审计也不例外。因为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长期与被审计单位打交道,也会与他们打成一片,同时,还面临着社会上金钱、美色、权力等种种诱惑,这样容易造成审计人员以权谋私和滥用职权的现象。导致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该揭示的不揭示;该处理的不处理;该执行的不执行。审计人员难以做到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和廉洁从审,从而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执法形象。

二、审计业务管理“四分离”的法律依据和职能定位

(一)法律依据

《行政处罚法》第五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对行政处罚监督制度”。并规定在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和执行程序时确立职能分离制度。国务院有关文件也作了类似的规定:行政机关应加强对其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审计机关实行 “四分离”制度,本质就是从审计业务管理体制入手,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从而加强审计监督的权力制约,防止审计执法人员以权谋私和滥用权力。这正与行政处罚法的立法宗旨、立法精神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相一致的,也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二)职能定位

审计业务管理“四分离”,是指审计机关将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分别由审计机关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机构完成。即审计计划由审计机关的计划管理部门提出;现场审计实施由审计业务部门的审计组完成;审计处理处罚由法制机构完成;审计决定书、移送处理书等结果的执行由督查执行机构完成。这样,审计机关内部形成各司其职、相互

监督、密切协作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审计机关的廉洁从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有利于促进依法审计,更好地发挥好审计监督职能,为经济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三、审计“四分离”的作用

审计机关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四分离”制度,是现代审计监督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也是实现依法审计的重要举措。推行审计监督“四分离”制度,将有利于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减少审计风险,加强审计廉政建设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四分离”机制有利于促进审计依法行政

长期以来,传统的审计业务管理模式,使审计权力集中于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尽管审计机关已建立健全了审计项目的三级复核制度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有的法制机构也提前介入项目进行复核把关,但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以及处理后的执行权,还是在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那里。审计机关实行了“四分离”机制,把审计权力分割成计划、实施、处理和执行四大块,其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审计人员以权谋取私利,出现审人情账,处人情关系事的发生,保证了审计监督权力不被滥用而丧失法律威严。“四分离”后,对审计查出问题处理是由法制机构完成的,一方面他们对审计法律法规较为熟悉,另一方面由于不直接与被审计单位接触,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对照法规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这样更有利于依法处理。由此看来,这种审计业务管理的机制创新,既是审计执法的现实需要,也是依法审计的必然趋势,它能促进审计机关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2、“四分离”机制有利于提高审计执法质量

建立“四分离”机制,从审计项目的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查出问题处理,到审计结果执行,各职能部门的分工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受外界的干扰更少。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完成一个项目后,不需再负责审计决定的落实,特别是处理处罚和督促被审计单位自行整改等大量事务性的工作,而能一门心思较快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审计之中,大大减轻了审计业务部门和审计组对审计项目结果跟踪落实的压力,使审计业务部门和审计人员能够全力以赴地开展好现场审计,集中精力去发现或查清一些重大的违纪违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审计工作的查深查透,加大审计执法力度,确保审计执法质量的提高。

3、“四分离”机制有利于加大审计结果执行力

建立“四分离”机制,审计决定的执行由监查执行机构完成,审计项目一旦作出审计结论后,由他们负责具体落实,这样他们可集中精力地抓好审计机关每一个项目的审计结果跟踪落实工作。一是对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决定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督促被审计单位按规定的期限执行审计决定;二是对审计报告中要求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的问题进行督查;三是对审计移送处理书中移送给司法机关、监察机关及有关主管部门等问题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处理结果情况。这样可以避免过去审计业务部门或审计组只注重处理处罚资金的追缴、不注重被审计单位自行纠正问题的整改;只注重审计查出问题的移送,而不注重移送后处理结果的收集。被审计单位屡查屡犯的问题也得到较好的解决,从而使整体审计执法环境有较大的改善,对维护审计执法的严肃性,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四分离”机制有利于促进审计廉政建设

建立“四分离”机制,审计业务部门和审计组人员不再负责审计计划、处理和执行等事宜,使过去那种审计权力集中于审计组一身的情况得到切实改变。审计组现场实施审计结束后,提出审计报告初稿,经法制机构三级复核,提出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后,提交机关审计业务会议审定,任何一个人无权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审计组或审计人员接受被审计单位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请客送礼现象基本上会得到控制,审计机关廉洁从审有了机制中的保证,对加强审计廉政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同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四、推行“四分离”需要注意的问题

推行审计业务管理“四分离”机制,是当前审计机关业务管理的创新办法,笔者认为并非是所有审计机关在任何时候都一定适用,采取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应当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审计机关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宣传审计业务管理“四分离”的制度的优越性,要让当地党委、人大、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支持这项改革,同时也要让被审计单位理解、认同此项改革。还要在审计机关内部形成高度一致的认识,特别是领导部子要思想统一,坚定信心和勇气,要敢于排除各种阻力,努力推行“四分离”机制的实行。否则这项改革难以推行,即使实行了也会形同虚设,起不到较好的效果。

2、加强“四分离”机构建设,强化部门职能,明确职责,配备精通审计业务、通晓法律法规、综合协调能力强的审计人员充实到审计业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去。同时要不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会计、审计、计算机和法律法规知识等方面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审计队伍素质,使之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 “四分离”机制落到实处。

3、要防止走过场,换汤不换药。“四分离”制度是一项新的审计业务管理制度,要防止形式上的“四分离”,而实质上仍是审计业务管理部门或审计组包办到底现象的发生,否则,这项改革就失去意义。各职能部门间应注意密切配合、共同协调,防止部门间产生矛盾,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与“四分离”机制相适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发现问题,问责追究,确保“四分离”机制的正常运转,使之真正发挥好作用,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服务,为促进依法审计服务。

第二篇:工程实施计划的执行与管理

工程实施计划的执行与管理

根据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严格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内容和建设标准编报工程实施计划,经批复后,认真组织工程施工。工程实施计划需要调整的,按原审批渠道,由原审批部门调整。

工程实施计划内容要包括本施工内容、计划投资分资金构成的具体安排、计划完成工程量,计划达到的形象进度,并与上已完成的各类指标相互衔接。

实施计划需按轻重缓急,将各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施工顺序排队,优先安排与防洪保安关系重大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落实保重点、保度汛、保续建的要求。在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中,中央补助资金应全部用于大坝稳定、基础防渗、泄洪安全等主体工程建设。地方配套资金在工程实施计划中要安排落实,当年安排的配套资金额度与中央下达的投资计划相吻合。

第三篇:计划与执行

计划与执行孰重?孰轻?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满枝飘……”,听着熟悉的旋律,许多人会在休闲时排谴生活的紧张和工作的压力。又是新春伊始,一切都是全新的,除了应有的一些节假日,其它休闲时间离现代人越来越少,而隔阂却也越来越多。

每个人都要面临再次投入到紧张忙乱的工作与生活当中。面对置身于经济社会中的我们,没有人会躲过时间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历史变迁,尤其是对新一年当中的企业,企业中的人,企业人中的营销人更是如此。

营销人员作为企业目标任务与创造效益最基层的执行者,一年一年的背负着不断增长的目标任务,关注着自己的销售与回款,关怀着自己的团队,关心着自己的销售增长率、任务分解、月度考核、季度奖金等等诸多敏感而又常常棘手的问题。而这些从何而来呢?对于那些只知道幻想的营销人员来讲是不是仅仅得到“水中月、镜中花”呢?如果使这些取得令人满意的答案和结果,那就是这需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的干出来,而它的依托又是什么呢?我认为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计划与执行”!

当笔者写这篇文章时,在新年伊始,听到这个话题的有关讨论已经不止一次了。我自己参与了一个企业的市场部人员和营销人员的培训,同时他们也对此问题进行了再次解析与探讨,进一步使我对此问题有了明确与深入的思考。这家企业每年年初时都要进行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次年初营销培训,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企业的产品能够在明确和完善计划方案下在新一年有所增长。对于企业与市场部定下来的计划和方案要求营销人员干净利落的执行,以便到了年底时有个完满结果。而今年又是如此,仍然需要全年的计划方案和营销人员的配合。尽管如此,这家企业沿袭着象许多企业一样的年初将制定好的方案计划与培训目标传达给营销人员,但企业上年的销售与回款目标却并未完成。造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两条是由于营销人员所认为的市场计划方案并不如其所愿的与市场一线保持一致,许多方案内容是无法执行的,所以执行起来存在困难。粗略估算了一下,此企业上年的营销计划方案执行率不到60%。

这又使问题回到了老路上来了,即市场部与营销部的配合脱节。营销部认为市场部的计划方案对营销人员帮助并不大,营销人员在执行过程中该怎样还是怎样。许多营销人员还不止一次的认为,我销售产品时不用你的计划方案照样会做得很好。市场计划方案制订的不切合实际,并且可操作性不强。市场部却自认为计划与方案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企业认同了的,没有完成销售回款目标任务关键在于营销人员的执行力存在问题。这也会使人联想到执行力强不强是干成一件事的核心所在,不是在执行过程中所有的事件都教条主义般的依照年初制定的营销计划与方案去执行的,只是营销部将其执行的有板有眼就很是不易了。由此,市场部与营销部之间的唇枪舌剑和相互的推诿、扯皮纷争,最大的受害者却是企业。这种情况很容易在一个企业中点成线、线成面的爆发成为影响其它部门和员工的“情绪污染”,制约企业的正常运营。

而对于万象更新的新一年,企业中各个部门的计划方案又不得不做,其中最重要的却是市场计划方案的科学制订。市场部的计划与方案则要与企业老总或老板一样的决策者一起深入细致的探讨制订,这其中要包括营销副总的参与。

实际上,市场计划方案最终拍板决定的并不是市场部说了算,这也与企业决策层及营销部共同商定后才板上订钉的。市场营销计划方案作为企业的一个重要核心,它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其它的部门与员工基本上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这个目标和计划而服务和工作着的。同时,这个新年伊始的计划制定多数企业是在年底就制定好了,向下传达则要能在本年底而更多的则是在下一年年初。计划还统领一个企业全年的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和企业长足发展壮大的需要,这时的市场营销计划与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对于企业而言就至关重要。

计划与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一个企业在一年当中的总发展进程,这些确定下来后,就等于是企业里的员工有了全年的工作目标与奋斗方向,尤其是营销人员知道企业与营销部门给自己下达的计划任务和目标是什么,是多少,如何科学的去做,这样以来,按原则讲,接下来就是一个执行问题。

一项再完美的计划制定出来,如果没有具体去实施这项计划的人员去完满执行,其结果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合理流产”,这是符合逻辑规律的,同样它也适用于企业里的市场营销。企业里不论是市场计划、商业计划还是促销计划等一旦制定下来,需要每一个营销人员去执行。而营销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是不是能够与市场的实际联系在一起,在不违反大前提的基础下,与自身市场做的小型计划是否保持协调一致,是否能够将计划超水平的发挥,营销人员不得不考虑这些。计划是“死”的,而市场却是“活”的,总不能老以“死”的计划针对“活”的市场呀!可归根结底的现实摆在营销人员——这些执行者面前:那就是这些计划也好,目标也罢,顺利完成与否在于这些执行者,他们最有发言权。“执行的权杖”握在营销人员手中,往往有时候计划的完成不是完成完不成的问题,焦点却集聚在他们“想不想完成”的问题上。于是乎?这时“执行”又显得出奇的重要!

说到这里,仿佛使象我一样的许多人在思考与探讨“新年计划与执行”的问题显得扑朔迷离难以取舍,我们会迷惑不解的认为它到底孰轻孰重!的确,这一时难下决断。而我所接触的那家企业的做法却是抛去过去的,展望全新的,就象一位重获新生的罪犯一样,所做就是忘记过去,重新来过,这不失为一种权益策略和缓兵之计。如果一味的用埋怨与责备的言行去对营销人员“呵护”着的企业销售回款和计划穷追猛打,很容易造成物极必反。

计划与执行向来不是两条并排走的平行线,他们常常会交织在一起,反映出一个综合的全新的问题,有时是几个点的交叉,使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要使得计划与执行芥蒂明晰化那就是一个协作配合,最好使“久积成疾”似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四篇: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与机构设置模式之探讨研究与分析

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与机构设置模式之探讨

杨晶

“执行难”问题已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法院而言,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方面主要是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历史条件以及社会各种矛盾的限制和制约;内因方面主要是法院的执行运行机制不合理,执行缺乏有效监督,个别执行人员素质不高、消极执行、违法执行造成执行难。为了有效地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外部因素非法院自身能够独立解决,但内部因素法院完全可以通过执行运行机制改革、提高执行人员素质等途径,以实现解决执行难之目的。我市两级人民法院在借鉴全国各地法院执行机构实行执行权分权运行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根据我市执行工作的实际,于2002年底制定并实行了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两权分离的执行工作分权制衡的模式,已经运行了5年有余,回味起来喜忧参半利弊并存。然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下面就今后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与机构设置模式谈一些初步的设想。

一、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的必要性

执行工作运行机制改革的重点在于对执行权的细化和分解,即将民事执行权分解为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并使之分离。何为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呢?执行实施权是指执行实施部门为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与义务而采取的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内容的执行手段和措施的权力。通常理解为对执行的财产采取控制性措施的权力。执行实施部门依据执行命令或有关执行裁定,具体组织实施强制措施、制裁措施和执行措施的权能。实施的内容包括执行通知、查询、查封、扣押、冻结、扣划、强制交付、强制搬迁、强制转移、拘留、罚款等等。执行裁决权是指为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与义务而采取的具体的具有实际操作内容的执行手段和措施是否合法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和审查并加以确认;对已实施的控制性财产进行处分并加以确认的权力。通常理解为对执行行为是否正确的审查和对财产采取处分性措施作出裁判的权力。执行的裁判机构,根据有关执行当事人的申请或执行实施部门的建议,组成合议庭或由执行法官单独对涉及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程序性和实体性事项所作出的审查或裁判的权利。其裁定的内容主要有:裁定变更或追加被执行主体、中止、终结或不予执行、以物抵债、执行回转以及对有关的执行强制措施、制裁措施和实施措施的执行行为异议、复议审查等。

以上二种权力,是执行权的下位权力,共同构成了民事执行权。如果不能真正将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解、分离,执行权力单一,过于集中,执行人员对执行案件的随意性过大,办案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执行措施不当,久拖不执,执行不公的现象必然产生。因此,改革陈旧落后的执行运行机制十分必要。首先,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保障了“两权”的监督、制约,体现程序正义原则。在传统的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为执行工作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执行法官加班加点、夜与继日、甚至不惜流汗流血为债权人讨回了债权,付出了很大代价,但执行难的问题并未根本解决。相反,由于债权未得到实现,债权人乃至社会公众对法院的批评、责难声却不绝于耳,在不断的反思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实务界认识到执行理念存在偏差,法院无法担当起债权人自身应当担负的风险这一沉重包袱。因此,将民事执行权细化为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树立程序正义的价值取向,即使有些案件因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而无法实际执结,但由于执行程序公开、公平、公正、体现出程序正义,必然能够取得当事人和全社会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从而使司法权威和人民法院公信力得到提升。

其次,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保障了当事人的权利救济,体现了司法公正。现在执行机构人员配置中,由于诸多原因,执行机构中有些不具备审判职称的人员(包括书记员和司法警察)亦从事具体执行工作,而执行中的裁决程序的众多事项系当事人及案外人执行权利救济之保障。因此,执行裁决权的行使应当参照审判模式,由具有审判职称的法官行使裁决权,实行独立裁决。而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

相分离,能有效保证执行裁决权由具有审判职称的法官行使,从而确保当事人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得到实体权利的保护。执行实施权的行使,在当今由于我国现行人事体制人民法院“进出口”不畅的情况下,由不具备审判职称的人员或司法警察行使,起到了最佳的优化组合,达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效果。同时,既节省法官资源,又体现了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再次,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丰富了民事执行运行机制改革的内容。民事执行工作统一管理体制改革,执行机构在全国形成一个整体的力量,用上下联动的合力对付顽固、狡猾的抗拒执行行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执行管理办法。但在采取这种方法时,决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裁决事项的存在,因为裁决事项事关当事人、案外人的实体权利与程序权利,是一种司法裁判权,根据我国司法独立的基本原则,上下级法院审判监督关系,此项权利只能独立行使,而不能由上级法院包办,不能事前介入,只能事后监督。这就是说,统一管理针对的只能是执行实施权,对于执行裁判权因其具有裁判司法性而不能实施“统一管理”。因此,将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可以防止执行裁决权被“统一管理”异化,有利于执行统一管理体制的正确实行。

二、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的模式。

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以及涉及执行程序的诉讼,可采取二种模式。

一种模式是机构相分离,即在法院内部成立专门的民事执行机构即执行局和专门的民事执行审判机构即民事(执行)审判庭;执行局内部设执行实施和执行裁决庭以及综合处,或者就是执行实施庭和综合裁决庭,执行机构的内部设置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而定。执行局负责执行实施和执行裁决。中级以上法院的执行裁决既包含本院内部所负执行案件的裁决又肩负下级法院不服执行行为裁定的复议。民事(执行)审判庭负责对涉及执行案件而引起的案外人异议、许可执行以及参与分配之诉等。

第二种模式是人员相分离,即在现有的执行局内(因现在全国各级法院的执行局基本上全部高配)设置内设机构,分别行使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和涉及执行案件的审判权,对行使执行裁决权的内设机构可

称为综合裁决庭,行使执行实施权的内设机构可称为执行一处、执行二处,对审理涉及执行案件的审判权的可称为民事(执行)审判庭。采用何种分离模式,应根据各级各地法院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分离模式,而不能搞一刀切。

我们认为,第一种模式更为科学合理,为什么这样讲呢?原因有三:

(一)新《民事诉讼法》重新设定了案外人异议、申请执行人许可执行以及参与分配之诉等,明确了这是审判的权能,必须由民事审判庭来行使,而且必须依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确认。而将诉讼权能划归为执行机构内部管理,既不伦不类,又容易使当事人产生误解,更使得公众在人民法院程序公正方面产生质疑而影响法院裁判文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更有利于执行权利的监督与制约。新《民事诉讼法》重新设定的涉及执行程序的诉讼,是对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权利在原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救济和保护。将这一部分职能从执行机构划分出来,彻底摆脱了原有模式的羁绊,将使执行程序更加公平、公正。

(三)审执分开是最高人民法院多年来的倡导和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树立科学严谨的司法理念,坚持程序公正的价值取向,是将来乃至永远的法制社会的追求。因此,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必须细化、分解、分离执行工作的权能,真正实现执行权的监督和制约。

三、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的优越性。

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相分离后。一方面,行使执行实施权的执行局,作为人民法院专门办理执行案件的组织机构,更能适应执行工作统一管理的需要,是新型执行管理体制下执行机构的最佳组织形式。执行局按照行政模式设立,实行执行局长负责制,明确权利与义务关系,可有效提高执行效率。而且在人员构成上,因执行局所司职能与执行当事人实体权利分配无关,故在人员构成上既可由有法官职称的审判人员组成,亦可由没有审判职称的人员组成。这样,不但节约了法官资源,而且在当前法官资源缺乏的状

况下,为各级法院合理安排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全国司法警察参与执行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可能性。

另一方面,在两权分离后,相对应的应设立执行裁判庭,行使执行裁判权。执行裁判权作为纯司法权,上下级法院应各自独立行使,不存在上令下从的行政隶属关系。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执行裁决,只能是事后监督,决不能事前干预,属于执行监督关系。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司法权被行政统一管理了,即行政化。另外,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上看,设立独立的民事执行裁判机构,不仅行使民事执行裁判权,而且对民事执行程序中出现的实体纠纷,因其熟悉案情,专业水平高,可迅速作出判断或裁决,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实行执行资源和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综上所述,民事执行权细化,执行实施权与执行裁决权分离,打破原有的集权式的封闭执行运行机制,使民事执行权更具有程序性、公开性、高效性。

不仅符合现代执行工作价值理念,而且符合民事执行权司法权性质和结构理论,有利于提高执行的工作效率,增强执行的程序正义,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协调统一。

第五篇:执行课程计划实施制度014.5

执行课程计划实施制度

第一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课表、作息时间表和学生课外活动表,开齐规定的课程门类,上足规定课时。课表要上墙,并保持学校总课表和班级分课表、老师课程表一致。

第二条.未经教育部门许可,学校和老师均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第三条严格按课表进行授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如有必要调课,必须经教导处同意,并统一调课。

第四条.学科老师一般为专职;每门学科一般由本专业教师担任授课工作,本门学科专业老师不足的情况下,方可由非本专业教师担任。

第五条.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传统的优势,加强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建设,做到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有课时、有教师、有教材、有考核;国家规定的校本和地方课时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非考试学科不得提前结新课,考试科目不得挤占非考试科目授课时间,各学科必须上完教材内容或规定的内容,并接受学校教学效果考核。

第七条.不得随意增加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是,严格控制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为八小时以内;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

第八条.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平时质量检测时。不得停课复习;不按考试对学生进行排名。

第九条 严格按规定选用、订购教材、教辅用书等。坚决杜绝乱编、乱印、乱片订。

第十条 学校、教导处要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时行全程监控、和检查;

行政值班同志要进行抽查。

第十一条。违反以上条款的,按学校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并纳入老师工作考核。

下载浅议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职能分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审计计划、实施、处理与执行职能分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审计计划与重要性

    审计计划与重要性 审计计划,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完成审计业务,达到预期的审计目的,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前编制的工作计划。包括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 计划的编制程序:一、......

    央行与银监会分离后监管的职能及其协调(大全五篇)

    央行与银监会分离后监管的职能及其协调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一直行使着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职能。然而,直到1983年与国有商业银行的分离,它才成......

    计划财务部职责与职能

    计划财务部职责与职能一、在总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发挥财务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为公司高层决策提供及时......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

    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常见问题定性及处理处罚依据 一、预、决算编制及预算批复方面 1.预算收入不完整,应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未纳入预算或未全部纳入预算 定性依据: (1)《中华人民......

    《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学习心得

    《目标管理与计划执行》学习心得 上周末参加了公司组织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执行》中层管理培训课程,该课程由王昌国老师讲授,整个课程分为“准确理解——高效决策——任务分解......

    合肥工业大学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

    合肥工业大学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工作,加强对学校预算的管理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教育部......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研究

    高校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逐步成为内部......

    试论执行异议的审查与处理

    人民法院在查封、扣押、变卖执行标的物或者变更执行主体时,经常出现案外人或被变更的执行主体提出执行异议,认为侵害了第三~益或被诉侵害第三~益。虽然不排除执行人员主观上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