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信社关爱特殊客户双赢模式促和谐发展
农信社关爱特殊客户 双赢模式促和谐发展
——黄德信用社贯彻落实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月活动
近日,封丘农信社积极开展“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月”活动,将“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系列活动推向高潮,在封丘联社领导班子的积极组织和正确领导下,全县农信社上行下效,切实将这一系列活动贯彻落实,取得喜人成效。
在这次“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月”活动中,基层信用社的开展颇见成效,很多员工不畏严寒,热情忘我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将省联社和市班的指示、联社制定的既定方案落实到实处,真真正正的做好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提升特殊群体客户的金融知识普及率,扩大农信社的积极影响。
封丘黄德信用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尤为突出,在信用社孙主任的率先垂范下,全社职工积极准备活动需要材料、了解相关信息,并根据黄德镇实际情况献言献策,保质保量的完成好了这次工作目标。
在“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月”醒目宣传横幅下,宣传人员肩披绶带,热情洋溢地向过往群众和商户重点宣传了农信社针对老年人、残障人士、低保五保、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在黄德信用社的营业大厅里,着装整齐、热情周到的大堂经理全面、耐心的指导客户办理业务,尤其是在面对一些身体不便、眼花耳背的特殊客户,更是不厌其烦的向客户提供帮助,一句“您小心”、“给您老花
镜”都让客户感动不已,切实体现了黄德信用社人性化服务的一面,让每一位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都满意而归。
作为基层信用社,粮食补贴、低保五保补贴等这些任务量大、钱数较小的业务是比较让营业人员头疼的一项业务,尤其这类客户大都是一些不太识字、老年人以及身体不便的人员,但黄德信用社的员工深知这些特殊群体客户的艰辛不易,对前来办理这类业务的客户更加耐心细致,一遍一遍的向他们讲解清楚每一笔款项及需要注意事项。为了不耽误其他客户的业务办理,黄德信用社专门开辟了一个“特殊业务窗口”,最大限度的做到特殊客户和正常业务的统筹兼顾。得到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黄德信用社的员工说,我们基层农信社是最基层的银行机构,我们的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群体客户,虽然他们不是黄金大户,没有太多的存款,但是我们不会因此而把对他们的服务打折扣,正是有了他们这样默默的支持,我们农信社才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在我们眼中,所有的客户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存在贵贱之分,他们在我们这里得到的服务都是最真诚的服务。
黄德信用社的孙主任还说,像这种“特殊群体客户关爱服务”之类的活动是很有必要,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多开展这样的活动,我们农信社才会和客户越走越近,客户得到了好的服务,我们农信社也稳固了业务,这是一个双赢的活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黄德信用社还会继续坚持这种类似的活动,切实维护好、发展好我们农信社这块牌子!
是啊,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这种优秀的基层信用社,我们农信社这块大牌子才会屹立这么久,当然,各个基层信用社也会在工作中比、学、赶、超,相信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封丘农信社的明天会更好,我们整个农信社会更好!
封丘农信社办公室栾海
第二篇:党工联动共发展 互动双赢促和谐
党工联动共发展 互动双赢促和谐 全面争创南阳镇党建带工建工作新局面
党建带工作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南阳镇以争创省工会工作模范乡镇为抓手,扎扎实实推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坚持“围绕党建抓工建”的工作要求,结合乡镇实际,积极探索基层党工共建的有效途径,确定了“三带四同步”的党工联动的工作思路,即在政治上带、在组织上带、在工作上带,组织同步设置、工作同步谋划、活动同步考虑、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实现了党建工建工作的双赢发展。
南阳镇现有各类企事业单位62家(市直属事业单位9家),现已建立独立基层工会43家,行业联合工会2家,村级联合工会3家,覆盖了全镇所有企业,工会组建率达100%,拥有会员2785人,职工(包括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入会率达到98.3%。在镇党委的领导和带动之下,各基层工会切实履行各项职能,提升了工作的整体水平,全镇工会工作跃上了新台阶,我镇工会连续三年在启东市镇级工会考核中名列前茅,同时,在全市创模活动中成绩显著,荣获一等奖。下面我就南阳镇近年来在党建带工建方面所作的一些工作,讲讲几点经验。
一、注重“三个落实”,强化党建带工建的组织保障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指示和全总提出的“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我们把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建立作为“党建带工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布置和落实。
(一)落实党委工作职责
2005年底,省委制定下发30号文件,站在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地位,对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在推进“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大局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我镇加倍珍惜这一机遇,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工会工作固本强基、创新发展。我镇党委抓住关键,把健全完善工会工作领导体制和维权机制作为贯彻落实的重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文件精神落实:
1、镇党委坚持每年一至两次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推进工资协商百日要约活动、创建省模范工会等重大问题。
2、镇党委在任期内召开一至两次工会工作会议,专题下发加强工会工作的文件,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镇政府明确一名领导负责联系工会工作,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帮助解决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会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企业特困职工、困难职工的帮扶走访活动,落到实处。
4、镇人大每年至少一次开展对工会工作和职工权益方面的立法、执法检查和调研视察活动。当好职工的“娘家”,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遇事可以担当起职工和领导(老板)之间的桥梁,起到沟通、调节的作用。
5、镇党委坚持“党工共建”制度,把工会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范畴,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
6、镇党委坚持工会干部协管原则,并积极推动工会主席高配,镇工会副主席享受中层正职待遇,成为镇机关行政编制干部竞争的热点岗位。
(二)落实工会工作队伍
党建带动工建,关键还要有一支一支把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的工会干部队伍,不把工会作为安置干部的“疗养院”和“养老院”。同时,以工会组建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吸进来。我镇本届工会委员会于2009年2月选举产生,辖区内有43家独立基层工会,组建了2家行业联合工会(阀门行业联合工会、纺织业联合工会)和3家村级工会(南阳村村级工会、聚阳村村级工会、新河村村级工会)。30多家基层工会在换届时采用了直选方式。所有的基层工会都成立了“三会”,三会组织职责、制度完善,工会牌子、印章、组织机构制度全部上墙。
另外,我镇以工会组建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我镇工会通过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的长效机制,采取灵活的组建模式和方法,坚持做到“有一家纳税企业,建一个工会组织;有一份劳动合同,发展一名工会会员”,建立工会组织做到五同时,即同时设立工会委员会,经审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和女工委员会。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尤其是外来员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落实工会硬软件设施
我镇村(社区)将党、工、青、妇等组织集中办公,设立专门办公室,并明确专人办公。配置了电脑、文印设备等办公用具,打牢了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建设,满足党组织和工会组建及开展活动的需要,有力地保障了党工共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镇党委为为了搞好“创模”活动,曾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工会“创模”工作,对工会“创模”工作,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镇党委对工会在经费上给予倾斜,落实了工会主席“一支笔”制度,遇到工会组织大型活动,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尽力给予保证。
二、坚持“两公开一协商”,夯实党建带工建的群众基础 今年以来,我镇工会在党委领导和支持之下,按照市总工会37、38号文件的精神,以“厂务公开会务公开和工资协商”的制度建设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纪委牵头、工会具体负责、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镇企业和事业单位两公开一协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制度化。
(一)坚持厂务公开制度
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的过程中,我镇神通阀门、飞虎针织等一些企事业单位积极结合本单位实际探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新途径。有一些企事业单位通过召开职工大会与每月召开中层干部会议相结合、召开职工座谈会和离退休职工座谈会、将厂务公开实施情况列入企业目标考核责任制内容、设置经理信箱、设立企业公示栏、建立厂情档案等好做法、新经验和新典型,对培养团队精神、凝聚职工思想、稳定职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发展意识、促进企业发展等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
同时,在国有、集体企业全面实行厂务公开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企业改制和非公企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把厂务公开的内容从以国有、集体企业突出党风廉政建设为主,向以非公企业突出维护职工权益为主转移。我镇工会出台了《厂务公开考核制度》、《厂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几项制度,非公企业也公布自身《厂情公开计划》。最近对全镇各企业厂情公开调研结果显示,目前95.4%的企业已建立了厂务公开制度。
(二)推进会务公开制度
在全面贯彻《南通市基层工会会务工作公开工作意见》文件精神之下,我镇把会员和职工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会工作成效的标准,大力推进会务公开制度,创新公开形式,形成了“会员评议工会、下级工会评议上级工会”的“会员评家”机制重点做好以下两项制度。
实行工会会员代表常任制。我镇实行了工会会员代表常任制,镇工会由过去的3至5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改为每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任期与代表大会届期一致,闭会期间,会员代表继续履行职责。
大力推进工会主席直选制度。为确保工会组织充满活力和朝气,近年来,我们一手抓新建企业组建工会,一手抓中小企业工会主席直选工作,通过直选,进一步激发工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同时,面向社会选聘镇联合工会和村级工会工作者。面向社会选聘联合工会、村级工会工作者,是落实全总提出“通过2—3年的努力,切实推进小型非公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建立有一个大幅度的进展,推进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数量有一个大幅度增长”目标的重要举措。通过从社会选聘职业化工会工作者,充实乡镇村级工会干部队伍,解决了村级由于没有专职工会干部编制造成工会工作人手不足问题。
(三)完善工资协商制度
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把它作为“富民”实事工程来抓,结合本镇实际,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挂帅,工会牵头,司法所、劳动保障所、工商、妇联、企管站、调处中心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牵头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新局面。在各企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特别是南通市总工会“六涵一书”要求,推行工资协商“双百日要约行动”,我镇就工资集体协商召开了镇、村、企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动员会,还深入开展了送法入企、送法进村等活动,为推进我镇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营造了浓烈的舆论氛围。据我镇劳服中心统计,去年全镇职工人平工资比上年增长8.3%。
三、办好多件实事,共享党建带工建的新成果
衡量“党建带工建”工作的成效,关键要看职工得到了多少实惠。几年来,我镇党委借开展“和谐发展先锋行”主题活动的契机,在各级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发动党员,通过各种形式与困难群众、困难职工“结穷亲、暖人心”;同时指导我镇工会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广大职工真真正正地享受到党建带工建的新成果。
(一)全面建设“职工之家”
我镇针对基层工会组织的多样化,开展以“建设合格基层工会、争创示范基层工会”为内容的建设职工之家“达标创模”活动。所属独立基层工会“合格职工之家”创建率达92%以上。同时指导基层工会普遍建立了“会员评家”机制。切实开展好职工“双爱双评”活动,由镇政府统一发文,工会工作者下基层工会做好宣传工作,开展“双爱双评”活动,促进了职工爱企业,企业爱职工的双向意识,取得了双赢,为企业发展增加了凝聚力和战斗力。江苏神通阀门有限公司通过该活动,增进了企业董事长与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了企业内的生产力发展,该单位也被南通评为“双爱双评”先进单位。
(二)开展扶贫帮困活动,让困难职工安心生产
我镇建立了镇、企两级困难职工救助网络,为特困职工和困难职工“雪中送炭”。合并乡镇后,我镇党委专门发文调整了镇帮困扶贫领导组,由镇工会主席和副主席两人为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进行了下基层、了解、调查、摸底、登记,符合条件的分别申报特困职工和低保户,组织资金定时进行走访慰问,并建立制度,结对帮扶。同时,我镇党委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一户一策“、”万人志愿帮扶“等各种形式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建立帮扶对子,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到目前为止,我镇已向十多位遇到特殊困难的职工送去25000元慰问金和慈善基金,帮助现有13位申报成功市特困职工,并且有7名特困职工的子女享受“金秋助学”的捐助。此外,我镇的神通、鑫培、富利来等企业基层党委和工会组织每逢重大节日,也都要开展走访慰问、牵情牵手、零距离帮扶等活动,达107人次,让职工真切感受到党委和工会的温暖。
(三)不断扩大职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我镇工会一直把扩大职工养老保险和其他社会保险覆盖作为维权的第一要务来抓,全镇工会组织上下联动,积极推动企业参保面,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全镇2687名职工参加了各项社会保险。同时逐步改善职工的医疗待遇,目前已有35家企业职工参加了全市医保统筹。
(四)坚持工会干部学法用法
近年以来,我镇工会在镇党委的指导之下,开展了普法宣传(五五普法)活动,建立了领导小组,组织了培训学习,镇工会专门组织基层工会干部对《工会法》、《一办法五条例》和《劳动合同法》进行学习,对其进行了专业的培训,深入贯彻《工会法》、《一办法五条例》和《劳动合同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培训日程、培训内容和培训测试有序进行,全面提高了工会干部的法规知识,在工作和生活中能更好地知法、守法、用法,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我镇党建带工建的一些具体工作,也还有很多不到之处。按照市总工委的相关要求和安排,我镇将在厂务会务双公开方面着力做好以下几个点:
第一、进一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提高各基层工会对厂务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镇党委将指导工会花大力气宣传“双公开”,充分总结和展示厂务公开会务公开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不断扩大厂务公开工作的影响,促使企业领导层牢固树立公开意识。同时,不断加强厂务公开工作人员和职工代表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培训工作,尤其是提高参政、议事的能力,确保他们“参政参到点子上”。
第二、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双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体制。完善以党委为主的双公开领导机制,以行政为主的双公开工作机制,以纪检、工会为主的双公开监督机制。以强有力的领导机制,确保厂务公开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不断深化、不断创新。同时,进一步完善双公开的规范运行机制。明确工作标准,对每项公开内容所要达到的工作标准进行量化分解,详细规定公开的形式、时间和责任人,从资料提供、征询意见、督促整改、到检查考核,对公开的各个环节进行责任划分,形成上下贯通、运作有序的工作规范。
第三、加强职代会这一双公开重要载体建设。
一是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和比例选好职工代表,确保一线职工代表的数量;二是坚持对职代会的选举和对重大问题的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充分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三是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努力提高职工代表的整体素质,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四是落实职代会的职权,凡属职代会权限范围的事项,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开,提交职代会审议或决定,未经职代会审议的不应实施,未经通过的视为无效。回顾我镇党建带工作的各项工作活动,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市总工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也希望兄弟乡镇的工会同志能够多提意见。过去所做的工作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工会的部署和要求,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完善党建带工建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党建带工建,工建强党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作局面,使得我镇的党建和工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关爱员工促和谐 以人为本谋发展
关爱员工促和谐
以人为本谋发展
——灵石县中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事迹
我公司位于灵石县两渡镇圪台工业园区,占地面积66000㎡,创建于1993年。现有员工156名。近20年来,在公司董事长燕发旺同志带领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厂务公开,实行民主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把一个当初流动资金仅2万元,年产精煤仅1万吨,固定资产仅70万元的小型洗煤厂,发展成为如今年入洗原煤120万吨,年销售额7亿元,年创利税1.5亿元,固定资产近3亿元的全县规模以上洗煤企业。
公司自创建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工会和圪台小区基层联合会的指导帮助下,公司领导始终把员工当作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规范运作,做到了执行到位、公开到位、监督到位,保证了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政议政权的充分落实,增强了公司的凝聚力,调动了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了职工主人翁意识,推动了公司两个文明建设。通过采用厂务公开栏、黑板报、墙板、职工意见箱、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职工的呼声和反映,对企业重大决策、人员任免和调动、工资福利、奖励和惩处,全面公诸于众,让职工知厂情、参厂政、想厂事、分厂忧,共促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民主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形成了党政工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共创企业高效益的良好格局。2009年完成销售收入7.5亿元,纳税7300万元,位列灵石第三纳税大户。2010年完成销售收入4.5亿元,纳税2900万元,在全县洗煤行业中位列第二。2011年完成销售收入4.2亿元,纳税3400万元,被灵石县委、县政府授予“纳税特别贡献奖”。2011年2月荣膺“晋中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011年11月获得全省“双爱双评”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在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公司领导深深体会到只有真正做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贴近员工、关爱员工、为员工办实事,才能受到员工的充分信任;才能使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多年来,为创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做了以下工作: 一、二十年如一日每月20日准时发放员工工资。从未拖欠过员工一分钱。每年给员工增加工资收入,在今年生产不正常、效益回落、洗煤行业面临诸多困境的情况下,仍在年初为员工平均普增工资200元,7月份又普增工资150元。目前,公司员工平均工资在2500元以上。
二、全员实行 “劳动合同制”,公开实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全体员工办理了养老统筹保险,年上交统筹款60万元。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的部分老员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按每年工龄1000元标准一次性发给退休补助金。
三、连续四年为职工办理了大病互助医疗,共上交互助款近2万元,公司员工南俊丽、吴守旺、张毅等3人因大病享受到县工会互助金1150余元。
四、积极参加县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2010年救助全县考入大学的困难生7人,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每年共补助3.5万元,2011年又增加救助困难生10名,救助金每年增至6.5万元,2012年又增加救助困难生3名,每年救助金增加到7.4万元。直至毕业。毕业后公司予以提供优先就业的机会。
五、员工就餐实行补贴制,不论领导还是员工,一律在同一食堂就餐,标准一致,做到一视同仁。每月为职工食堂补贴猪肉200斤,物价补助1200元。食堂的所有水、电、暧费用、炊事员工资都由公司补贴。仅此一项每年公司补贴食堂20余万元。
六、改善了部分员工的居住条件,凡购买水头华苑小区住宅楼的员工可享受每平米优惠200元的照顾,目前在水头华苑小区居住的员工已达30余户。
七、近5年来对杨双泉、曹灵花、党雄伟、张小丁、郭四文等5户贫病交加的特困家庭捐资20余万元。
八、2008年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分四批前往海南进行旅游观光,实现了民营企业员工“双飞、七日游”的梦想,共支出50余万元。
此外,公司每两年为员工发放工衣四套(冬装两套,夏装两套)。职能科室和食堂、活动室都安装了空调,购置健身器材12套和电视机、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供员工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活跃企业的文化生活。购置了大型班车,为员工上、下班提供方便。重修了太阳能澡堂,增设了净化饮水机2台。每年对职工宿舍和公共场所进行一次油漆粉刷。每年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公开给员工发放节日食品或现金。年终为员工评发出勤奖和任务完成团队奖,奖金额人均1500—2000元。所有这些贴心加人性化的活动,都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民主讨论,领导集中决定进行办理。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总之,公司通过关爱员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活动,焕发出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了企业健康、平稳、快速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公司将始终不渝地以人为本,不断坚持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和员工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公司还将投入更大的资金和更切实的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工资、福利待遇。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不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灵石县中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10月10日
第四篇: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
对南昌市红色资源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革命神话的摇篮,红色资源的圣地。南昌是编织革命神话摇篮的竹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南昌革命洪流奔涌,北伐南昌的硝烟未尽,“八一”南昌起义又枪震寰宇,这里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升起了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这里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和革命斗争史迹,有多个由中宣部命名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八一起义纪念馆、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点被评为“中国十大红色景点”,全市形成了以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等多个文化遗产的精品红色旅游路线。为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发挥革命文化、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完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三个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
南昌这座曾被鲜血浸透的红色资源的圣地,是中国人的魂。这片古老的红色土地崛起了新四军,走出了小平小道,孕育了为数众多的革命先烈,近几年来,南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一方面加强对原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维修、扩建和改造;另一方面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历史积淀,新建或新纳入了一批陈列馆、纪念室、故居、遗迹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广学生进行党史、革命史和国情教育。
因此,我们在承载红色文化,突显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标,亟需红色文化,最终确定了我们此次研究的主题-----“品红色文化 促和谐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采取新颖而有效的形式与红色资源有机整合。既要重视课堂教育,又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要完善外在的教育和管理,唤醒青年内心的自律意识,这样才能使红色革命精神深入青年内心深处,始终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并保持生机与活力,促进新时期的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上述几点,我们选取了八一广场、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爱国教育基地等作为红色文化的代表,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下面我们就这次调查在各地的情况展开论述。
一、调查基本概况
1.八一广场
八一广场改造工程是被南昌市委、市政府列入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重大工程。经过广场管理员的介绍和实地采访我们了解到,整个广场的改造都倾注了领导者的心血,每一项工程设计都凝聚了设计者的智慧,每一寸土地都洒遍了建设者的汗水。经过3年的改造,八一广场核心区面积由原来5万平方米扩大到7.8万平方米,规划还把周边环境纳入广场改造范围,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使其集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及休闲性为一体。整个八一广场改造,以八一精神为灵魂,以八一起义纪念塔为标志,以历史文化为载体,以市民参与为目的,处处体现八一历史,展示八一文化。金水河下,百米长的音乐喷泉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走进新时代》等雄壮的乐曲翩翩起舞。还有八一军史浮雕,以江西现有的八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题材的山水浮雕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江西的地域文化特色。升旗台的北侧,镌刻江泽民同志的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突出南昌在中国革命中的特殊历史地位;南侧用汉白玉镌刻毛泽东手书字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凸现了八一起义的深刻含义和伟大意义。
2.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原为江西大旅社,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创建于1956年,是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国家命名为全国首批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实践队有幸受到纪念馆馆长助理的接待。经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多年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不仅致力于馆藏文物的征集和研究,不断丰富馆藏文物,对现有陈列进行了更新、改进,而且更加注重加强未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2007年7月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做好讲解接待工作,吸引了四面八方游客,充分发挥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积极教育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统计,2007年7月28日至2007年12月14日,该馆总参观人数达31.58万余人次,其中免票参观21.47万余人次;共接待3106批次团体观众,其中免费接待未成年人35批,定时讲解2300批,国际友人30批,并圆满完成了省市领导布置的重大接待任务。
同时,我们还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长期对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革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与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等未成年人教育机构共同构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得到了许多老师、市民家长的好评,效果显著。
3.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新四军成立于1937年,并于1938年迁入南昌设立总部,在叶挺、项英、刘少奇等人的领导下,由组建时的一万人发展到二十余万人,曾挥师皖南皖中苏北,杀向抗日疆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丰功伟绩,在抗战期间,英勇牺牲的官兵战士就达两万两千万。
恰逢7月7日,七七事变71周年,在新四军纪念馆里回顾新四军曲折历史的游客众多,他们通过墙壁上的一幅幅字画,以及那栩栩如生的铜像,深深地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深深的被那种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矢志不渝的精神所震撼。
参展完纪念馆,我们有幸和当年的老战士进行了数小时的访谈,除了深入了解了当时革命环境,聆听了他们一些可歌可泣虽小却不乏悲壮的故事外,还就弘扬中国革命精神,培养民族精神,预防青年犯罪等方面的问题做了较深入的讨论。为了让我们能更加深入的了解革命,他们还赠与我们一套由新四军研究会编写的图书让我们研习。
4.象山南路三眼井社区
三眼井社区靠近新四军纪念馆,在这样的红色遗迹熏陶下的社区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给我们展现在我们面前呢? 带着期待,我们走进了社区,走访了当地的稽毒大队。
在深入住处去做调查问卷时我们发现,社区居民平时节俭的生活,勤劳的作风,朴实、直爽的性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的问卷中我们也发现他们总体上对红色文化的了解比较好的。同样,虽然稽毒大队在这个治安较好的小区工作是比较轻松的,但是他们仍然没有放下戒备,恪守己任。他们还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接受了我们的访问,介绍了些他们工作的情况,给我们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5.爱国教育基地
在崛起标志的红谷滩新区,簇拥着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人民法院、劳动局等众多国家政府机关。其中南昌市中共中央党委宣传部各部门分工协作,直接领导法院、检察院、派出所等机关。通过询问我们了解到,爱国教育基地时常会给各学校或各纪念馆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做些指导,下发各种指示性文件。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南昌开展过许多像学生免费参馆等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由此可见政府对南昌市的红色资源十分重视的。
二、调查中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的情况(调查数据来源于网络)
有人曾进行过调查,并将结果发于网上。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为当地村民学生及游客,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达100%,5份不符要求,有效率为98.3%。(被调查人群情况)
被调查人员的295份有效问卷中,年龄在2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50人,20至30岁的受访者102人,30到40岁的77人,40岁以上66人。从上面的比例可以看出:
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在问卷中未成年人所占的比例不到17%,而我们的问卷大多都是在政府利用的红色资源地发放的,结合问卷中“青年是否应该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等题的情况我们分析出,大部分市民反映青年在红色文化这方面的受教育情况过为薄弱,政府虽大力宣传却未能吸引更多的青年。
30岁以上的人,大都积极肯定了“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对青年犯罪的预防由较大影响。还表示已身为人母的她,对小孩在家里挑食、浪费、爱攀比等习惯束手无策,多次想让他们学习革命那些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不果。这间接说明政府宣传的“红色文化”未能对青年产生很好的效果,青年急需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专题一:群众对政府关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的看法。
您知道南昌被人们称为“英雄城”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我们很多调查小组的同学看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问题,但令很多队员诧异的是只有83.7%的受访者知道南昌的这个称呼,而更令很多队员遗憾的是,在剩下16.3%的未知者(48人)中,20至30岁的年轻人竟占了很大比重达到23人之多,或许,但从这一问题上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力度上,我们的社会政府等各方面还有待加强。
您平时有参加过一些关于“红色文化”的宣传活动吗?
在这项问题的调查中,有23.1%和43.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经常或者偶尔参加过红色文化宣传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的群众还是能能够参与到这些有益的活动中来的,但仍有26.8%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此类活动,更有4.4%的受访人从未听说过此类活动,与前一题类似的是,这些“未知者’仍旧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可见,红色精神已经开始在青年一代的身上有所退减。
您觉得当前南昌市政府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的情况如何 您觉得当地南昌市政府宣传“红色文化”的情况怎样?
此2道题可以看作是本专题的核心问题,但对于前一题,仅有23.1%的受访者表示很好,能够很有效的利用,有53.9%的人认为政府在利用方面做的一般般,利用的不是很到位,3.7%认为很差没怎么利用,2%认为从未有利用过,当然还有11.2%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或者不关心。类似的,后一题也出现了大致同一的分布,31.5%的人认为很好,宣传的很到位,也很经常,但占大多数39%的受访者仍表示一般,7.1%的人认为很差,没怎么宣传,2%认为从没宣传过,也有7.1%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不清楚。
从数据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群众对于政府在红色文化保护利用方面作出的工作持满意态度,但应该看到,大多数的民众对于政府的此方面工作还是感到一般甚至是不满,他们期待我们的政府可以在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而从这些数据里,其实我们也不难发现一点,绝大多数的群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还是非常关心的,他们希望政府可以尽力挖掘这一精神教育的瑰宝,同时也显现出我们政府开展这些工作的责无旁贷。
您觉得政府应怎样宣传“红色文化”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多选)正像前一题所展现出的,很多民众对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是很关注的,也有各自积极不同的想法,有72人次认为定期的在各大影院上映红色电影是有效途径,142人次选择了多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巧合的是也有142人次赞同适当的多免费开放一些革命纪念馆的做法,另外还有95人次建议加大开发红色旅游,79份选择了扩大宣传面,从农村到城市都有所涉及,当然,另有人选择了其他的方法。但从大家的选择建议里,也不难看出大家对于网络电视宣传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免费开放革命纪念馆也被视作政府红色文化利用的有力措施而被很多群众反复提及(事实上南昌八一纪念馆已经开始了免费参观制度)。
专题二:利用红色文化对于教育青年的益处
。您觉得应该让青年更早的接受“红色教育”吗?
正如大家可以积极预见到的,有70.8%的群众认为是应该的,并且是越早越好,但也有25.1%的受访者表达了相反的意见,认为没必要太早进行红色教育。诚然,不赞同提前教育的人们有他们的理由,但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民众已经认识到了红色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并愿意从自身做起,让自己或他人尽早接触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会产生影响?
您觉得宣传“红色文化”对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对于前一个问题,其结果就像图表里所展示的那样,认为有影响和有很大影响的受访者分别占到了28.5%和60.3%,占有极大比例,仅有小部分认为无影响,由此可见,大家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开展,红色精神的普及的必要性有着深入的认识。而在后一题,影响方面的问题上,有180人选择了开展红色教育能让青年懂得吃苦耐劳、艰苦奋斗,156人次选择活动的开展会使青年意志更加坚定,更有毅力,102人认为会培养青年坚定的信念,96人认为有利于树立远大的理想。其实,无论是哪个方面,大家都意识到红色教育的开展,对于我们当代青年的成长磨练是有极大好处的,当代青年生活在和平幸福的环境里,在享受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缺少了红色精神的传承,红色教育的全面展开,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代青年灵魂上的不足,也会为他们今后成才的道路提供很好的铺垫。
专题三: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发展的看法。
.您觉得“红色文化”现在正在流失吗?
其实看到这一题的统计结果,不得不感到有些遗憾,41.7%的人认为红色文化有一点流失,32.5%认为流失很严重,现状已经很少人提及,由此可见,很多人对于现今的红色教育问题有着或多或少的担忧,确实这也反映出了一点,我们的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都应肩负起光大红色文化的义务,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我们业已流失的红色精神再重新找回来。
您觉得在当下是否有继续提倡“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与前几题相对的,68.5%的人选择了很有必要,我们不能让这种文化流失,26.4%的人认为适当的可以加强,只有极少部分(3.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从这些数据里,一方面可以看出,大家对于红色文化的开展工作还是很关心很重视,他们清楚知道红色教育所带来的益处,但另一方面,这也暴露出了民众对于现今红色文化现状的不满和担忧,值得有关部门的思考和重视。
。您认为“红色文化”流失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调查,32人认为原因是红色文化宣扬的内容已经失去了时代意义,80人选择了政府部门宣传的不够好,与之人数相当的86人觉得学校不够重视“红色教育”是主要原因,但更多的受访者(136人)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对其失去兴趣是红色文化流失的最根本原因。从这些选项里,我们不得不再次想起“红色教育从娃娃抓起”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诚然,我们的红色经典是优秀的,是支撑一个民族发展创新乃至生存的精神支柱,但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的红色教育所有的简单说教,单一的参观,已经远远不能跟上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一批青年,如何革新红色教育方式,让他们开始对于红色文化产生兴趣,正是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所要思考的问题。
正是通过以上各方面的调查,我们发现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对革命精神所持有的态度对其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所发挥的作用。受访群众也提出了他们自己对当代青年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法。
第五篇:推文化建设,促和谐发展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推进医院和谐发展
新医一附院宣传科段桂洪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是英属加拿大人开办的基督教博济医院,1982年易名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至今,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省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作为一所具有115年历史的三级甲等医院,近年来,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有步骤、分阶段地开展了一系列医院文化建设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医院精神深入人心
“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医院精神是医院在长期发展建设中所形成的医院宗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是医院和职工价值观的集中表现,也是患者对医护人员评价的体现。
(1)培养职工自豪感,加强职工凝聚力
一个医院要弘扬文化事业,就必须有核心的精神来凝聚职工。早在1999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动本院职工、社会人士共同设计医院院徽、编谱院歌《新医一附院》、确定“仁心仁术、博济惠民”的院训,院徽、院歌、院训作为无形而又强大的资产让每一名职工感受到集体的存在并为之自豪。
2006年10月,历经十余年的准备、耗资百余万院建造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史馆在资料保存、内容翔实、展示风格等多方面都处于国内同系统的前列。院史馆内珍贵的藏品生动地记录了该院114年来的发展历程,对全院职工及病人、社会人士免费开放,是进行医院院史介绍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一道医院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线。目前,院史馆已接待参观客人五万余人次,多次接待省、厅领导并受到好评。
(2)结合新形势,赋予医院精神新内涵
为使医院精神更具时代性,结合新形势,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创新医院文化建设形式,大力推选能代表医院精神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好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在培育医院精神方面的导向和典范作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期间的优秀论文征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期间的演讲比赛、“医患共团圆”活动中的先进科室;“医院杰出人物”“感动人物”“青年新秀奖”的评选……这些活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和要求,通过职工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提高医院精神的品位,还促进了医院精神在全院的传播,不断提高医院精神在职工中的认知度。
(3)医院精神的养成从点滴抓起
“仁心仁术、博济惠民”作为院训继承和发扬,正是体现了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胸怀圣洁、博大的情怀和怀揣精湛的医术去帮助患者,守护他们的生命与健康。抓好医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各项素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围绕医院中心工
作抓好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考核制度,使医护人员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温馨便捷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并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医院,提升职工素质。在医务人员中认真开展对危重病人的救治、三基训练、病历书写、百日安全无事故、医务技能比武和护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同时,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素质教育和岗位培训,鼓励职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新知识、自学成材,形成了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医院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具备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把爱心、细心、责任心同时奉献给患者。为此,医院汇编了《医师行为规范手册》和《护士行为规范手册》,广泛下发全院,规范行医的基本礼仪,充分尊重到院的每一个患者,努力创造主动服务及感动服务,通过评优评先等活动,提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利用文化的育人功能,改变医生的思维模式,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水平,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形成和睦和谐的医患关系,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使医院文化和医疗作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优化医院文化生活环境,创建和谐氛围
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用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来提高医院文化建设平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的兴趣爱好,通过广泛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增强职工的身心健康,使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展示自我。
(1)细节入手,加大医院文化建设的宣传
利用海报、宣传栏、院报、媒体等多种形式宣传医院文化。在各个病区内悬挂文化宣传板,在门诊和住院大楼内悬挂统一制作的宣传展板,导入医院形象识别系统,建立医院网站。应用院内的闭路电视播放医院新闻,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展示文化建设的进展情况,努力创造出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和谐就医环境,使职工了解医院的目标、发展计划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医院文化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医院精神,使医院全体成员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战斗集体。身在院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医院文化,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了对医院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多彩生活促进文化建设
三八节为女职工献上鲜花、送去图书,让美丽和智慧成为永恒的追求;五四青年歌手大赛让青年职工大显才华;十月举办“我爱我家”院史知识竞赛,让职工重温医院辉煌发展历程;春、冬两季运动会场上,职工们在辛苦工作的同时不忘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素质;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更是职工们期待的文化大餐,职工们踊跃报名参加并自编自导身边的新鲜事:《我们医院的年轻人》、《红包调查案》、《为了37个如花的生命》、《除夕夜》、《使命》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受到职工的欢迎,还不断荣获省、市大奖。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医院投建了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室、职工活动室等健身娱乐场地;医院组织职工成立文学社、文工团、舞蹈队、车友俱乐部、骑游队,不定期举办各种趣味活动,不断吸纳新成员;每年举办的“廉政文化书画展”都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摄影、书法、绘画各项技能
陶冶了职工的情操。多彩的文体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又放松了心情,还增强了职工的团队精神和互助品质,激发了职工的潜能,充分展示了职工团结、和谐、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提高凝聚力,促进了医院文化建设。
三、医院文化建设要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构建和谐 以病人为中心,全面贯彻“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一切、为了一切病人”的服务理念,是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多年以来坚持的一条真理。该院始终坚持医院文化建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等医院中心工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医院文化内涵,形成团结、高效、赏识、激励的人文工作氛围,塑造了良好的理念,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构建和谐医院。
(1)开创优质服务模式,文明创建我先行
医疗服务是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和职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特定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行为的具体体现,是医院职工价值观、医院文化建设成果最直接的反映。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开展病人便捷服务,在病房内实行一站式服务,为病人整个就医过程提供一个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采取一系列便民服务,如加强窗口的服务工作,并有专人导引病人看病,不会耽误病人时间;省内率先实行弹性工作制,方便群众就诊;设立院长接待日,病人和院长面对面;“五个一”工程让群众看病无忧;科室开展的“感动服务”让病人视院如家;春节里热腾腾的饺子让患者备受感受…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把病人当亲人,用最诚挚、优质的服务换回了
病人的信任和支持,门诊、住院满意率都在99%以上。
(2)热衷公益、让利群众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是河南省第一批试行按病种付费的医院,且为唯一一家省级医院。按病种付费制度实施以来,该院始终坚持让利群众的原则,积极开展此项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省内外医院纷纷来院参观、学习。在省厅召开的单病种会议上,该院作为先进单位上台介绍经验,受到省政府、卫生厅的表彰;中加合作的“博济力健”工程是该院的又一大亮点,目前已开展七期,累计救助500余名患者,为患者节约资金百万余元,其中中加专家合作完成的大陆首例全过程清醒开颅术更是吸引了《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央电视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笑列车”自2002年驶入我院以来,已为近2000名患儿进行了免费手术;汶川地震,该院职工累计捐款50余万,派出的12名援川医疗队员为灾区2万居民服务,抢救2754名伤员。因救援工作突出,4名队员火线入党,医疗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医院被省红十字会授予“慈善爱心单位”。
在医院发展中,医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医院的巨大推动力。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把医院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建设的大事来抓,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办院理念、创建优秀的医院精神、培养高尚的价值观念,统一医院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使医院的整体发展步入健康轨道。汲取悠久的历史,依靠现在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