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帮助家长形成有效家教的探究
《农村小学帮助家长形成有效家教的探究》于2010年5月被批准为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2011年12月铜陵市教育科学规划专家鉴定组对该课题成果进行结题鉴定,专家组在认真审阅了有关材料后一致认为:
1、该课题研究思考严密。研究依据较为全面充足,面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深入思考农村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方法及家校协作共同提高素质教育的内在关联。
2、该课题研究目标明确。紧密围绕“农村学校如何帮助家长开成有效家教”这一目标,探究总结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把家庭,社会,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科学、先进的家庭教育理论传递给家长,从主观上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促进家庭教育向前发展。从行动上有章可循,利于操作。
3、该课题研究过程完善。构建了较为清晰的研究框架,研究内容清楚有序,实践步骤扎实,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系统地对农村学校如何帮助家长形成有效家教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4、该课题操作扎实。特别体现在除课题组成员外,学校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研究与学校各项发展相结合方面,使课题实践建立在比较厚实、坚固的基础之上,从而为课题的有效性运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5、该课题研究成效显著。通过课题的开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探究出了一些新形势下有效家庭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打造了一批优秀班主任,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效能, 促进了大批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经过课题研究,教师,家长的素养大步提高。许多老师和家长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经验,撰写关于家庭教育的优秀论文多篇。
综上所述,此课题研究成果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同意结题并通过鉴定。
专家组同时认为鉴于该课题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建议今后展开深入研究,不断创新“家庭教育”内涵,提升“学校服务”的品质,不断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提质量,以服务聚民心。
第二篇: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如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英语学习策略即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事实上,每个学生在学习时都在使用着各自的学习策略。只不过有些学习策略是科学的,有些是不科学的;有的在这个阶段有效,在其它阶段效果就不明显;有的学习策略适合其他学科,而不适合英语学科。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掌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 帮助学生形成有效学习策略,使之成为成功的语言学习者。具体做法如下:
1.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我在学生初一进校就提出要求,每日学习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学前备齐材料——课前认真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及时订正错误——系统归纳小结——课外补充学习。三年的教学中我不断督促,强化他们这种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也变得轻松愉快了。
3.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最佳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良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助你成功。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阅读的方法、作业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笔记的方法、应试的方法„„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可寻。
总之,教师作为引导者,上课不能仅仅教授知识,更应当采用各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第三篇:浅谈探究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浅谈探究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摘要: 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一直都在思考:怎样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这个问题我的脑海里是一片空白,是一个“未知数”。对于渴求进步“成熟”的我来说,探究性课堂我一直在琢磨研究。参加国陪学习后,我把所学结合实际带到课堂,使质的飞跃延伸在国陪后。融入了不同的设计理念,自然贴切的渗透数学思想,进一步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真正的体会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数学 探究 有效 课堂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现在具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好数学,使学生真正体验感受到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现在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是这样做的:把学生认知能力和实际生活作为出发点,探索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把教材整活,找起点、重点、难点、训练点,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从中渗透数学思想,达到数学教学活动的理念标准。正是如此:我就结合我的实际浅谈几点如何探究农村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为此,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尽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循循善诱的诱导学生参与整个活动的操作过程,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探索过程中,发现规律或结论,同时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圆,课上我让他们把准备的圆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最后对学生提出问题:现在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是:
1、对折线的交点在圆的中心;
2、每条对折线的长相等,交点把对折线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然后我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总结:对折线的交点是圆心,通常用“O”表示。我接着就让学生在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作好记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去找规律,结果发现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仍然对学生表示肯定并总结: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
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通常用“r”表示„„ 此教学活动,学生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用动手操作的方法去发现规律和获取知识,不仅探究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数学教学活动离不开实际生活,它来自生活也服务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如:《统计图》恰好我在“六•一”节后组织教学,我就结合“六•一”的舞蹈、跑步、乒乓球三种比赛项目,我让学生调查本班同学对比赛项目的爱好情况,制成统计图并分析统计结果,给我和学校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这个操作过程,学生不光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还会构想社会现实。
二、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坚持学生是主体的原则是整个探究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一定要让学生拥有他们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老师的角色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老师所做的是: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航向、激发学习动机、创设情景、指导方法、解答疑难等。整个数学探究活动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思考、交流,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老师也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做好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醒学生们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思维会变越来越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如在教学《四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时,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论证——归纳的教学过程。先教师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之后,让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论证自己的猜想,例如动手拼一拼、折一折。最后得出结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我深信今后的教学生活会更多资多彩!
三、合理理解和创造性使用教材也是数学活动探究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教材显示了许多优越性。但是教材编排顾及不到所有的学校和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故作为老师的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更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和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使之发挥最大效能。正是如此,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怎样合理和创造性地使用好数学教材呢? 1
参加国陪学习后我感觉到自己又向前迈了一大步,便开始审视自己以前的课堂把握,自己对教材等这一课标。参加工作来,随着年龄的递增、经验的总结,由最初的“幼稚”,有什么教什么,到今天的“理性”选择,能够合理的使用教材,自己的课堂在专家们的引领、老教师及校本教研交流等的帮助下等到了更好的发展。如;我刚上的一节教研公开示范课《用字母表示数》,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条件受到很大限制,虽有远程模式二但不能更好的运用课件,最后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我用了“小黑板”、“小纸条”、“扑克牌”,还把它们当作奖品发给表现好的学生。我的情景设计是“猜年龄”: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上公开课没有用我自己的学生),在自我介绍时说到年龄的话题,我随意让一位学生模仿老师向大家介绍自己,当他说到自己的年龄时我随即说出了自己的年龄,然后共同做一个猜想,当他小学毕业时我多大?初中毕业时我多大?高中毕业时我多大?„„同样的方法我让其他几个学生接着猜年龄。让学生在此情境中体验数的规律。学生从中探索出:这里字母表示的数是有一定的取值范围的。那时“幼稚”的我没有像老教师们那样想到在学生中渗透函数的思想,我的理论知识等各方面有着很多的“空缺”。很庆幸自己是不愿落后、不甘做一个只凭经验“吃老本”数学的老师。
四、在数学活动中探究性学习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进行探究性学习?我通过各种渠道从不同角度感受到同行门独特的个性化教学,使我对探究性学习又增加了很多认识和感慨!我便带着自己的感悟和学习中获得的好经验方法开始对自己课堂的进行“探究”。
去年,我接了一个“财产很穷”的新班,开学初学习分数乘除法时,全班同学都不能搞清楚分数的基本意义,这样可以想象上课的难度!但学完有一种题型一直公认是的比较难的后,事实告诉我,学生不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单一的接受学习是不能达到很理想的程度,我就选了一道题作为探究学习内容:开发区小屯小学六(2)班男生人数的4/5和女生人数的5/7相等,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女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我就组织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探究:
A.你想通过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交流讨论后全班都会说:审题,找出关键句:六(2)班有男生人数的4/5和女生人数的5/7相等。
B.我们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又怎么利用这些信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说出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依据。我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充分发挥小学数学新 2
课程理念——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使他们不断地主动学习、提出问题,增强意识,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从中收获数学思想方法及经验;使他们从“学好”向“好学”转变,同时更好的亲身感受体会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这样做比求结果很重要。学生通过交流探究,汇报了几种好的解题策略。
1、把分数化成整数来解决。根据关键句列出等量关系式:男生人数 X 4/5 = 女生人数 X 5/7,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35,得到:男生人数 X 28 = 女生人数 X 25,根据积相等的规律解决了问题男生人数25人,女生人数28人。
2、运用倒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假设男生人数 X 4/5 = 女生人数 X 5/7 = 1 得到男生 = 5/4,女生 = 7/5也同样能解决问题。„„学生很好地体验了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喜悦,对后面学习也产生了更高的渴望!
通过探究学习,我发现学生能够灵活解决一直让我们头疼的该类问题,并能很好的解答分数应用题。
数学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对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做好教学组织协调工作,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提醒学生们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讨论,使他们思维会变越来越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只要我们遵行这一教学新理念,认真开展有效课堂探究,我深信我们今后的教学生活会更多资多彩!
第四篇:农村小学高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农村小学高年级有效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内容摘要:小学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对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培?B人格和人生的成长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阅读内容、方式及阅读数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阅读教育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应用科学、高效的有效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的教育教学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彻底解决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的难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可以帮助学生增加知识面、扩大知识量,有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增加对其他学科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认知世界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过程中,遵循教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教授学生有效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阅读量和阅读效果。在老师有效阅读教学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以语感、文感、情感为基础,提高学生正确把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启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通过学生有效阅读能的提高,学生可以自主地通过书籍、电脑网络及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取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信息,学会处理和领会各种知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
1.提高对话法
阅读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内容发展性问题往往需学生理解、比较、联想、重组等心理活动,然后对事实做出推理、判断和评价,把已有知识运用于新的情境。提问的作用在于引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激发学生对新事物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思考,将学生个人的思考或集体的讨论引向深入。教师提出的问题所提问题应当具有适当的难度,有具体的针对性,有一定的连续性,并且对学生的应答应给与及时的反馈,不要使学生处于连续的“被追问”状态。
2.整体感悟法
整体感悟法是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认知和理解。作者的言语形成过程就是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表露过程,学生初读课文不可能只阅读语言,而不接收内容。
应当让学生明确了解作者是在写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写的,在哪里写的,用什么方式写的,写的怎么样等全局性的问题。学整体感悟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的最初感觉上,还应重视和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整体评说,以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形成自己对读物的独特的见解和体验。
3.阐述思路法
思路就是反映在文章中客观的思维条理。思路在文章写作过程中,是结构文章的关键和灵魂,在阅读过程中,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枢纽;是指导学生读解和记忆的基础。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文章、找观点;要求学生在文章阅读后列纲目,标段序,理段意,并段群,明观点;启发学生探思路,明白作者写作意图,寻找内容的曲折变化。让学生自己辨明逻辑关系,判断逻辑地位。
4.语言分析法
语言分析法建立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强化学生对语言、修辞、逻辑、心理、语境、语体等相关知识学习和应用,理解作者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语言形式和他想去表达怎样的思想,对于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这些言语形式为什么是最恰当的。
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内容进行圈点评注,边阅读,边圈点,边评注,这样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捕捉对阅读内容的感触,让学生敏锐的发现问题,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对阅读文章书写读书笔记,摘抄和仿写文章佳句,在摘抄和分析佳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去模写,以便把他人的言语经验及时地转换成自己的言语体验。因而,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京菊《课程教育研究》,2014(8):87-87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刘小丽《新课程》,2017(28):54-54
4.冯益生《课程教育研究》,2015(21):28-28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镇庙儿沟小学)
第五篇: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探究(本站推荐)
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探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师有着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缺乏的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果上了一堂好课,但并不清楚这堂课为什么能成功;如果这堂课效果不佳,教师也需要知道改进的地方。我们能提供给教师的是告诉他们思考问题的视角。即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解决问题的出路。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在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检验教师教学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收获。教学有没有效益,不一定是指教师不认真负责,而是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到有效教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
美术教育中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审美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是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做出个人决策所必需的对美术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艺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艺术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注重内省和内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具体到美术教育上来,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是否感受关怀和尊重。如果得到关怀和尊重,学生就能够产生爱、快乐、欢喜与骄傲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恨、厌恶和悔恨的情感。事实证明,缺乏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态度是指个体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成分。要让一个学生形成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态度,那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喜欢这门课,进而在意向上 形成认真学习美术的倾向性。
2、强化欣赏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也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3、摆正美与术的关系,重视学习方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文化的学习,改变过去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改变过去过于关注并不是不关注。美术是视觉艺术,也是造型艺术,没有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美术的学科本位还能体现吗?在教学中强化美术的美育功能的同时,还必须强调“术”,把必要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落到实处。
4、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每周仅有两节课的学习时间,我们认为在美术课上的学习是有限的,仅凭课内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通过兴趣小组活动、举办画展、组织学生参加美术竞赛等形式延伸美术学习,开发好课程资源。
5、体验过程,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美术课程是人文学科,美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完善的人格。现代社会科学迅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人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欣赏让学生感知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情操,通过绘画练习,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协作精神。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习过程的强化与落实,重视体验,达到培养情感与态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的人生做好储备。
绘画习惯,怎能熟视无睹?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对每一学科来说都非常重要,美术学科是一 门综合性的学科,每节课所带的材料繁杂,创作形式也非常多样,学生有着良好的绘画习惯对美术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范画,是对是错?
教师范画是美术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直观教学方法,它是教师通过形象的作画(制作)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将要学习绘画(手工)内容的表象,以了解作画的步骤、要领的方法。因此,美术教学中的教师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美术的效率。
“热闹”之后你看到什么?
教学评价一直扮演着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指挥和向导的角色,因此有人形象的将教学评价称作教学改革的“牛鼻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评价问题已日益凸现,并一直困扰着教学一线的广大教师。用什么标准去评价新课程的教学,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传统的评价机制已成了课改的障碍。
以上仅为对小学美术问题与对策一些个人想法及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