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5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08: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

第一篇: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

导言

宪法自问世以来,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的地位,它是诸法中最具权威性的社会规范。宪法及其实施的状况是衡量一个民主国家的法制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志。然而宪法本身并不能自动实施,再好的宪法,如果没有相应的保障监督体系和制度,也无非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为了保证宪法的准确、有效实施,世界各国都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宪法监督制度。所谓的宪法监督模式是指在宪法监督理论的指导下,有宪法监督主体、内容、原则、方式和方法等形成的可供人们理解,把握和仿效的固定模式。[1]目前世界上主要存在的宪法监督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是由立法机关行使宪法监督权的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此种宪法监督制度以英国为代表。英国实行“议会至上”的宪政体制,内阁和法院由议会产生并对其负责,议会可以制定,修改和废止任何法律,包括各种宪法性文件。任何一部法律如果违宪,议会有权修改或废止。

第二,是由司法机关即法院行使宪法监督权的普通法院型宪法监督模式。此种宪法监督制度以美国为代表,由最高法院通过对法律的违宪性审查来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三,是由专门的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的宪法法院型监督模式。以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大陆法系国家为代表。宪法法院对法律的合宪性审查,一般以抽象的方式进行。当一个宪法法院法官宣布某一法律违宪的时候,就等于废除了该项法律。

其中,英国和美国在历史上是很有渊源的两个国家,而且又都是传统的不成文法国家,同时又是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国家,可是在宪法监督的道路上却走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通过对它们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吸取优秀积极的因素,同时也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模式提供宝贵经验。英美宪法监督模式异同点的比较分析

英国和美国同属英美法系,但由于历史传统和政治体制的不同,两国建立了不同的宪法监督模式。

英国作为欧洲传统国家,深受卢梭社会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民的意志即公意至高无上,国家主权只不过是公意的具体体现而已。国家政体实行议会制,崇尚“议会至上”的原则,这是议会监督的基础,英国人认为,议会是人民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机关,其地位至高无上,其权力广阔无垠,法律由其制定,也应由其解释、监督实施,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也要遵循其制定的法律。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普通法宪法)、柔性宪法。其宪法性法律同其他法律相比,没有成文宪法国家中的宪法法典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两种法律的解释权、监督实施权均由议会行使,不可能由法院或其他机构行使。

而美国没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束缚,加上多民族融合带来的国家文化的多元化,使美国形成了自由民主的理念,在国家政体上实行总统共和制,议会在国家中并不拥有至高无尚的地位,而且美国的三权制衡体制比较完备,司法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即使在宪法监督这种较高层次的法律活动中,法庭判例也具有法律效力,这就为美国最终通过判例确立了普通法院宪法监督模式提供了条件。

通过以上对两国背景的有关介绍不难看出,两国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各自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理念,这就注定了两国所实行的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和普通法院宪法监督模式既有一些相同之处,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2.1 英美两国宪法监督模式共同点比较

二者在宪法监督程序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没有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程序。

宪法监督机关在监督宪法实施,裁决宪法纠纷时要首先以宪法为实体规范。但要保证宪法监督的有效性,宪法监督机关还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活动,即宪法监督机关也要依照法定的程序来监督宪法的实施。这样才能保证宪法监督机关不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才能使宪法所追求的价值真正的不受践踏和破坏。

根据宪法监督机关在进行宪法监督,特别是在审查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裁决宪法纠纷时所适用的程序为标准,可以将宪法监督分为普通程序监督和特殊程序监督。英国和美国同属于普通程序宪法监督。所谓普通程序的监督,是指宪法监督机关开展宪法监督活动,解决宪法纠纷时所适用的程序为非专为进行宪法监督而建立,所遵循的是宪法监督机关本身的工作程序,也就是宪法规定的该机关行使其本身的权力而适用的程序。[2]其中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立法机关以普通工作程序进行法律合宪性的审查监督。以英国为代表。另一种是指司法机关以普通司法程序实行合宪性的审查。以美国为代表。

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即“柔性宪法”。具有宪法意义的法律和普通法律一样均由议会制定、修改和废除,既没有严格的条件要求也没有特别的程序加以约束和限制。议会对宪法的监督,特别是对法律合宪性的审查,一般是按照对法律案审查的程序进行的,即遵循的是普通的立法程序。当然,议会运用普通立法程序来监督宪法的实施并不是法律的规定,而是实践的做法。在这个前提下,宪法监督的程序和普通的立法程序一样,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首先,制定法律的时候,由议会对法律草案进行审查,看其是否同宪法相抵触,如相抵触或者有违反,便可以直接对其进行修改、或令起草机构加以修改。另外,对已经生效的法律、法规在审查后,如果发现有违反或同宪法相抵触的内容存在,则提出审查结论,由议会按立法的程序进行修改或废除。对于下级代表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上级或最高代表机关经审查后,或直接将其撤消,或以决议的方式要求下级代表机关予以修改或废除,使其符合宪法的要求。

美国是采用普通法院审查制的国家,由于司法机关没有建立起一套专门适用于审查法律是否违宪的工作程序,所以法院对宪法的监督是按照审理一般的刑事、民事案件的程序进行的。也就是说,享有司法审查权的法院对法律、法规合宪性问题的裁决在法官的人数,所需的票数等方面没有特别的要求,完全和对普通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相同。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自1866年以来由首席大法官一人、大法官八人组成,庭讯时无需全体大法官出席,只要五人即可。经庭讯后,首席大法官召开会议作简略的报告或说明对案件的处理意见,然后,按资力深浅逐一询问大法官的意见。询问完毕,按次序投票,资力浅者先投票,资力深者在后,多数法官所持意见即为法院的意见。但在制作的判决书中,除了应载明多数意见这个主文外,还应写上补充意见和反对意见。对法律、法规合宪性的裁决也按照这种方式和程序进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法院对司法审查权的行使,只能在审理具体的刑事、民事案件中附带的进行,对法律法规合宪性的审查目的是为了解决所争议的刑事、民事案件的实体问题。

2.2 英美两国宪法监督模式的差异分析

2.2.1宪法监督主体及权力来源

宪法监督主体是宪法监督行为的执行者,即依法享有宪法监督权的国家机关、专门机构或特定个人。[3]这种主体往往因各国的历史传统、政治体制不同而有所区别。

英国首倡议会权力说。该说认为,宪法监督的权力来自议会,议会应该成为行使宪法监督权的主体。议会权利说来源于历史沿袭下来的“议会至上”原则。英国人认为,议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民意代表机关。其地位至高无上,其权力广阔无垠,法律由其决定,也应由其解释,监督实施,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要遵循其制定的法律行事。[4]因此议会权力极大,可以制定和修改包括宪法在内的任何法律文件。但在实行两院制的国家中,国家的权力特别是立法的权力实际上是由下院所控制和掌握的。上院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下院行使权力起着牵制和延缓的作用。所以,英国的议会无论是通过立法来修改和补充宪法,还是通过审查修改或废除违反宪法原则的法律,主要是由议会的下院来进行的。上院对宪法的监督,主要是通过作为最高上诉法院受理来自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高级法院的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及苏格兰高级法院的民事上诉案件来实现的。[5]

美国则提倡司法权利说。该说认为宪法监督权是一种司法权力,应该由司法机关即由普通法院来作为宪法监督的主体,监督宪法的实施,行使国家的宪法监督权。司法权利说来源于“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在该案判决中,首席法官马歇尔明确宣布“违宪的法律不是法律”,“阐明法律的意义是法院的职权”。从此,开创了由普通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司法审查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就司法机关来说,它拥有两套并行的法院系统,联邦法院系统和州法院系统。二者各有其管辖权,在组织上没有隶属关系。联邦法院系统是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起来的,由联邦地区法院、联邦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组成。联邦最高法院享有的宪法监督权主要是对联邦法律、州宪法及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即联邦最高法院在审查具体案件时,如发现该案所涉及的州宪法,州法律同联邦宪法、法律相违背时;或联邦的法律、条约与联邦的宪法相抵触时,便可对有关的条款做违宪的宣告,并拒绝加以使用,使其实际上丧失法律的效力。各州法院享有的宪法监督权则是用以对各州法律的合宪性进行审查,即审查州的法律与州的宪法是否相抵触。

2.2.2 宪法监督的范围

英国的宪法是不成文宪法,没有作为形式上的根本法的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只有宪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之分。而且,具有宪法意义的法律和普通法律一样,都是由议会指定、修改和废除。没有严格的条件要求,也没有特别的程序加以约束和限制。因此,英国的议会在理论上可以指定、修改和废除任何法律,也可以推翻先前议会所通过的任何法律,即便是对宪法性法律所进行的修改,在“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下,也不会发生“违宪”的问题。如果议会的某项立法或法案与宪法性法律的规定及所体现的原则相抵触,抵触的部分会被认为是对宪法性法律的修改,而不会被认为是“违宪”。再加上在英国,议会地位在法律上高于行政和司法部门。因此,英国不存在司法审查立法违宪性问题,法院并不享有对议会法的司法审查权,即英国宪法监督的范围不包括议会法。但是根据法治和分权的原则,高等法院有权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以及下级法院判决的合法性实行监督。

在美国,对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审查可以说是司法审查的主要内容。根据制定机关及其效力的不同,规范性文件可分为五个等级:联邦宪法;联邦法律、条约、行政命令;州宪法;州法律;县规制与市镇规例。司法审查也按照这些法律的等级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州的司法审查,审查州的法律是否抵触了州的宪法;县规制与市镇规例是否抵触州宪法,州法律;二是联邦的司法审查,其审查权同属于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主要是审查州宪法、州法律是否抵触联邦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三是全国性司法审查,其审查权专属于联邦最高法院,主要审查国会指定的联邦法律、条约及总统颁布行政命令,有无抵触联邦宪法或违反联邦宪法的规定。除此之外,司法审查同样也包括对政府的行政性行为的审查。

2.2.3、违宪审查方式的差异

违宪审查方式是指违宪审查主体具体进行违宪审查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个国家在违宪审查的提起和实施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根据违宪审查机关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宪性审查的时间,可以将违宪审查分为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事前审查又称预防性审查,是在法律和其他法规公布实施之前,由专门的机关审查其合宪性的一种违宪审查方式。它是实行议会监督宪法实施国家的主要审查方式。事后审查是在法律、法规生效后以及一定的行为采取后,违宪审查机关通过审查,对其合宪性进行裁决的违宪审查方式。

英国主要采用事前监督的方式。英国的立法机关议会由国王、上议院、下议院组成。一项法律草案只有在两院通过,或单独在下议院通过,并经过国王批准,才能成为正式法律。议会在通过或公布生效自己的立法、决定之前,先由其专门的委员会进行审查,看其是否有不符合宪法之处。只要该项法律在议会中合法通过,并且表面上没有明显的错误,那么它的有效性便是不容质疑的。由此可见事先审查可以将那些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决定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避免了违宪的法律、法规、决定通过生效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同时也维护了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以及社会关系的稳定。但是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一是有些法律文件是否违宪需要在适用过程中才能发现,因此事前审查未必全面、可靠;二是,事前审查如果不与事后审查结合进行,对于已经生效但又违宪的法律文件,除了立法机关通过修改法律或者更新法律以外,一般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手段。

美国采用的则是事后的附带性审查方式。所谓的附带性审查是指,法院在审理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中,在诉讼当事人对法院适用的法律的合宪性提出疑义后,对疑义法律进行的合宪性审查。[6]国会和政府通过或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事前不需要征询联邦最高法院的意见。法律生效或政策实施后,如果没有一项具体的诉讼涉及该项法律或政策,法院也不能主动进行审查。这就是说,联邦法院只能通过审理具体的案件时就其所涉及的法律或政策是否违宪进行事后审查。这是美国司法审查制度一直坚持的原则。美国的违宪审查通常在两种情形下发生:其一,应诉讼当事人请求而审查违宪问题。如果诉讼当事人认为国会的某部立法或州的某部法律违宪而直接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可以向法院提出自己的理由,请求对该法进行违宪审查,给予法律救济。其二,在审理具体案件的过程中主动进行审查。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相关法律违宪,尽管诉讼当事人不认为适用于他们的法律违宪,也可以主动对此法进行审查,指出它的违宪之处。这种事后审查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将违宪审查放在现实的法律关系及其后果上面,可以提高违宪审查的准确性。其次,由于美国宪法规定了非常繁复的修改程序,而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常常赋予其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含义。因此,在美国式的司法审查制度中,事后审查能起到变更宪法以适应社会实际和提高宪政活力的作用。再次,事后审查将繁复的法律、法规置于经常性的宪法监督之下,有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以及宪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美国实行的事后附带性审查以及司法审查的消极主义使其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司法机关实行单纯的事后审查,一部违宪的法律实施以后才能得到纠正,不利于维护宪法的权威;其二,司法机关只能在审理案件过程中进行附带性审查,有些法律虽然违宪,如果无人提起诉讼就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违宪后,当事人不提起上诉,最高法院就不能过问此案。英美两种模式的缺陷及其克服

通过以上对英国及美国两种不同类型的宪法监督模式进行了粗略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这两种宪法监督模式各有其利弊。

3.1 英国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在初创时期曾经有着广泛的影响,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权威性。立法机关在国家机关系统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可以利用其影响力和制约作用来保障宪法的贯彻和实施。但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3.1.1 缺乏准确性。

1)、由议会审查法律的合宪性,在缺少其他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其结果往往缺乏有效性。由于在通过法案时,一般都在立法程序中对法案的合宪性进行了专门的审查,这样对于实践中引起宪法争议的法律,议会的立场都是明确的,即法律的合宪性不容怀疑。2)、由议会审查法律的合宪性,缺乏公正性。虽然议会对于自己颁布的确实违宪的法律,事后也有可能发现违宪,但宣布自己通过的法律违宪,必然损及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因而立法机关是不愿宣布违宪法律违宪的。这显然不利于使受到违宪法律侵害的当事人的合宪权益得到及时的救济。

3.1.2 缺乏连续性和专门性。

1)、议会的工作方式是会议制,每年或数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而违宪事件的发生,是不分时间的。因此,议会的工作制度不利于违宪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处理。2)、宪法监督往往与复杂的、多样的技术性、政治性问题相关,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这一方面,议会也并不擅长。

3.1.3缺乏时间和精力。

20世纪以来,议会的立法任务异常繁重,恪守旧制的英国议会,面对当代大量出现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自然无暇顾及,如果指望议会从堆积如山的议案旁抽出时间来审查法律的合宪性,那是不切实际的。

基于立法机关的性质及其在时间、精力等方面的不足,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有效性不足。二战期间,在德国、意大利,议会在法西斯的强权政治之下少有作为,德国的国会甚至自身难保,充分暴露出了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的弊端。二战后,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纷纷摒弃了“议会至上”的观念,改变了议会监督宪法的传统模式,建立了适合大陆法系国家的专门宪法监督机关——宪法法院。实践证明,这一转变是成功的。另一种对议会监督模式的改革,来自于前苏联。由于前苏联宪法对国家机关特别是苏联联盟中央国家机关的违宪行为缺少明确的规定,使违宪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而酿成了斯大林时期国家机关普遍、持久的侵犯公民基本权利而得不到有效制止和纠正的悲剧。[7]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适应现实的需要,1988年12月前苏联在最高国家机关之下设立了监督宪法实施的专门机构——宪法监督委员会。从实施情况来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由此可见,议会型宪法监督模式的出路在于向宪法监督机构专门化方向发展和转换。

3.2 美国普通宪法法院监督模式优缺点分析

以美国为代表的宪法监督模式其优点在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在遭受侵犯以后可以在各级法院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济,法院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裁决的中立性、超然性和公正性,并成为制衡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重要砝码。但是,司法审查模式一出现,就招致各方的批评和攻击,至今一些疑点仍未消除。

3.2.1 司法审查的合法性质疑。

1825年,美国宾西法尼亚洲大法官吉布森(Gibson)在埃金诉劳布(Eakin v.Ruab)一案中曾对司法审查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吉布森认为,如果司法机关能够修改立法,纠正立法机关的错误,无疑是篡夺立法机关的权力,这显然缺乏理论依据;司法审查权是由选拔出来的法官行使的,而法律却是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制定的,由非民选的机构或人员来审查民选机关制定的法律,不符合人民主权原则。

3.2.2 司法审查的合理性质疑。

吉布森在上面提到的同一案件中还对司法审查的合理性提出了三点不同意见。首先,如果说可以由司法机关来审查什么是合宪的法律,那么,司法审查权有无限度,限度在哪里?不能说法官有权下令重新举行大选或审查立法机关组成人员的资格;其次,如果说司法机关有权解释宪法,那么立法机关也有权解释宪法,因为立法机关不解释宪法就不可能立法。当我们认为立法机关存在错误解释宪法的可能性时,就不应该忽视司法机关同样存在错误解释宪法的可能性。如果承认这一点,就不能要求立法机关听从于司法机关的裁决;再次,吉布森指出,马歇尔法官认为法官就任时宣誓效忠宪法,因此法官只能适用宪法,这一理由并不充分。法官宣誓效忠宪法,仅限于与其职责相关的部分。如果宪法赋予他的职权不包括对立法权的审查,那么他对宪法的效忠就不应包括这一内容。

3.2.3 司法审查的公正性质疑。

美国当代批判法学派代表人物乔治敦大学的法学教授马克•图什内特(Mark Tushnet)对司法审查模式的公正性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首先,司法解释不具有决定性。这就是说,法院没有能力解释宪法。因为法官解释宪法,必须通过历史知识,发掘立宪意图,以此为依据解决问题。但历史即使对历史学家来说也是模糊不清的。此外,法官要研究立宪者的意图也是不可能的。立宪者的意图并不仅仅建立在对历史人物思想的个别信念和目标的确认之上,而是建立在对一个历史时期广泛的社会矛盾与冲突的理解之上。这远非法官能力所及。因此,法官的裁决缺乏可靠的基础。其次,司法活动不具有中立性。法官的中立性显然是受制度约束的,即“中立性”的概念本身来自于先前人们对何为中立性的理解。因而中立性并不中立。另外,中立性原则要求法官判决前后一致,但翻开最高法院的判例汇编,遵循先例原则已赫然面目全非,对同一个问题的处理往往可以找到截然不同的处理办法。可见,司法活动并不是一个客观、中立的过程,而是一个法官选择与操纵的过程。

3.3 利弊之权衡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美国的普通法院模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对于其它国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于一些三权分立不太平衡的国家来说,借鉴的同时要避免司法审查模式的缺陷,首先,在大陆法系国家,由于法官的能动性不够,无法担当起指导社会的角色,可以考虑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如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等。其次,为了减轻最高法院的工作负担,可以考虑宪法监督机关的专门化。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美国的公民权利保障型违宪审查模式,还是法国的宪法秩序保障型违宪审查模式,都有其缺点和不足。因此,要提高违宪审查机关的监督效能,就必须事前审查与事后审查相结合,具体的案件审查与抽象的原则审查相结合。英美宪法监督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通过总结英、美两国宪法监督模式的优缺点,以及两种宪法监督模式缺陷的克服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宪法监督机构专门化是当今各国存在在共同发展趋势。由此,我们得出了关于如何完善中国相应制度的若干启示。

4.1 建立专任宪法监督机关

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监督宪法实施的机关,为了加强和完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职能,我国应当建立专任的宪法监督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宪法确定的我国宪法监督机关。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最根本的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最高权力机关的宪法监督职能。为此,可考虑在全国人大现有的体制内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宪法监督的机关——宪法委员会。宪法委员会与目前存在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一样,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宪法委员会专门负责调查、研究宪法实施的状况,并就宪法实施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法律、行政性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初步审查,确定其是否与宪法或法律相一致,并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正式的报告意见;监督国务院及其所属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活动是否符合宪法;裁决有关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主要是中央国家机关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限争议;解释宪法,等等。宪法委员会这一专任宪法监督机关的建立,将会进一步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职能,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宪法监督的作用。

4.2 在现有的国家体制内建立有限的宪法诉讼制度

我国现行的宪法监督基本上是事后违宪审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出来以后发现违宪而予以改变或撤消。但如何发现这些法律是否违宪呢?这就缺乏具体的宪法诉讼制度。在现有的国家体制内建立有限的宪法诉讼制度。宪法诉讼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受到非法的或不当的侵害后,能向有关机关申诉,消除侵害,并请求给予救济的诉讼制度。宪法诉讼与同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宪法权利通常能成为民法、刑法、行政法所保护的对象。但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往往是不完备的,而且法律也不可能完全囊括和体现宪法的全部权利,总会有一些宪法权利得不到部门法的具体保护。这样就在公民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如果不给予填补,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就是不全面的。我国的现行宪法相对来说比较简括和原则,我国的法律也还谈不上达到了完备无缺的程度。因此,建立相应的宪法诉讼制度是必要的。当然,由于宪法的特殊性质和作用,宪法诉讼应是一种特殊的诉讼。这种宪法诉讼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即凡是有部门法具体保护的权利,一律由部门法加以保护。这就是宪法诉讼的有限性。但是当部门法对宪法规定的权利无法给予救济和保护时,就可以通过宪法诉讼来加以解决。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是增强宪法权威、完善宪法监督制度不可缺少的环节。

4.3 将合宪性审查作为立法的一道必经程序。

现在,很多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都仅仅着重于叙述起草过程,往往就忽视了说明该法律与宪法的关系,不太注意它是否与宪法想协调。因此,将合宪性审查纳入到立法程序中,是保证立法水平和立法质量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回顾历史还是各国的文明成果,我们的目的当然都是为中国的现实服务。通过比较分析英国和美国的宪法监督模式,可以得出对中国宪法监督模式改革的一些启示。不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度的完善和演进是永无止境的。因此,我们对制度的探索也是永不止步的,通过对宪法制度的不断研究、改革,与时俱进,探索出在既定历史上寻找适合于社会发展的最佳宪法监督方案,不断促成宪法监督制度向更高阶段迈进。

内容注释

[1] 王进元 司法审查模式论 社会科学 1994(4)

[2] 王广辉 通向宪政之路 第102页

[3] 李忠 宪法监督论 第154页

[4] 张庆福,甄树青 宪法监督发展趋势简析 外国法译评 1998(1)

[5] 王广辉 通向宪政之路 第137页

[6] 比较研究 93页

[7] 参见唐从艮:《浅析前苏联宪法结构的缺陷及其影响》,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韩大元 外国宪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7月

2、赵宝云 西方五国宪法通论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年12月

3、白钢等 宪政通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5月

4、李忠 宪法监督论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年6月

5、韩大元 比较宪法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0月

6、林广华 违宪审查制度比较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6月

7、王广辉 通向宪政之路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2年12月

第二篇:《加强宪法监督》教案

加强宪法监督 教案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个课时,保障宪法的实施是国家和公民共同的责任,本课时承接上一框内容,主要讲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监督权力行使的职责与权力,广大公民包括青少年学生,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从而满足课程标准中对于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宪法意识的要求。【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初步树立起法制意识,对于宪法有部分了解,同时对于监督的作用也有些概念。但对于宪法监督制度还未曾接触,不了解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并且学生的宪法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因此,本节课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八年级学生来说,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法制意识。【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法律与秩序”中的“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案例人大常委与市政府的关系,了解加强宪法监督的原因,以及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2、通过搜集观看宪法活动图片,理解加强宪法监督,需要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3、通过探究《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和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而主动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了解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主动地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问题: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思考如何才能杜绝漫画中的行为?

任务

一、分析案例中人大常委与市政府的关系,了解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以及我国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探究活动一

近年来,在网上流传着很多介绍北京“人防网”的段子。比如北京的四大神秘组织——“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和“丰台劝导队”。

“朝阳群众”因举报多位名人和艺人吸毒而广为人知。“西城大妈”在2015年上半年提供各类情报信息11937件,违法犯罪线索567件。仅2014年,北京警方便为“西城大妈”发放奖金200余万元,今年前四个月奖金达56万。

/ 4

问题:“人防网”的作用是什么?从案例中你明白了什么? 参考答案:由社区治安志愿者组成的“人防网”,对当地治安保卫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拥有监督权。宪法的实施也需要人民群众的监督。

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的原因

权力行使需要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过渡:怎样对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呢?宪法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2、监督权力行使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相关链接:

我国宪法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宪性审查和监督,即审查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合宪性,使其与宪法不抵触;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的违宪行为,追究其违宪责任,维护宪法权威。

任务

二、分析案例“潘某的电动车”,探究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的内容。探究活动二

参考答案: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宪法监督权,认为《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审查了地方法规的合宪性。

3、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任务

三、通过搜集观看宪法活动图片,了解加强宪法监督,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阅读感悟:

/ 4

3、加强宪法监督

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

任务

四、阅读《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和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明白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探究活动三

阅读素材:《精品阅读:小明与宪法的故事》 问题: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4、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探究活动四

宪法知多少:学生分享所知道的有关于宪法的知识和案例。思考:增强宪法意识,我们应该怎样做?

例: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为12月4日。

2014年12月4日是中国首个国家宪法日。从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提出将这一天定为国家宪法日,到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予以确定。

5、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

学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认同宪法: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

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 4

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 拓展空间

作业

根据教材P27,探究与分享,创作表达学习宪法心得的作品。【板书设计】

/ 4

第三篇: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

《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

苏巧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培养法治思维,树立宪法信仰,养成自觉恪守宪法的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能力目标:自觉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能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3.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懂得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懂得宪法与我们息息相关,掌握增强宪法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增强宪法意识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坚持宪法至上必须增强宪法意识。

【教学难点】加强宪法监督。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需要积累大量的生活实例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动向。【教学方法】目标导学、以案说法、活动探究、启发讨论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视频感悟

第十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同审议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法律的修正案? 导语:修改宪法部分内容适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发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做出修改。谈到宪法作用,宪法监督就是宪法的一项重要职责,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交流《加强宪法监督》

第一环节:走进宪法监督 【引导】宪法监督是一项怎样的制度?在宪法监督中,“谁来监督”,“监督谁”让我们观看这样一段解读

【引导】宪法监督是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宪法实施的一项制度。即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宪法实施。【观点导航】 1.谁监督: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2.监督谁: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公权力)、全体公民。

【引导】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呢?请同学们看一下相关链接。(学生自学)【过渡】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呢?让我们聚焦这样两则新闻: 活动二:新闻聚焦

新闻一: 2018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表决和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新修订的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了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二七条。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监察机关。

……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新闻二:张业遂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会这样说:“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是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问题:结合热点新闻,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在国家机构中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

【观点导航】1.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引导】为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和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国家监察机关是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这是我国监察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国家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在这一体系中宪法监督具有基础性意义。

【过渡】宪法监督具有基础性意义。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呢?请同学们解读这样一则案例: 探究活动三:以案说法

潘某骑行的电动自行车被杭州交警依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扣留。潘某认为该条例违反了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于2016年4月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建议审查该条列,请求撤销条例中违反行政强制法的行政强制措施。收到审查建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及时与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大常委会沟通,了解情况,认真研究,认为条例关于扣留非机动车并强制托运回原籍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按有关规定向提出审查建议的公民潘某作了书面反馈。小组合作:

1.本案中全国人大行使了什么职权?

2.在本案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是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观点导航】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知道: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加强宪法监督要: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监督和检查。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过渡】加强宪法监督需要健全的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让我们进入

第二环节:增强宪法意识

引导:提到增强宪法意识,也许有人认为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与我无关,对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我与宪法的故事》 活动四:我与宪法的故事

【探究与分享】1.看了我与宪法的故事,你有何新的认识?

2.我与宪法的故事启示我们如何对待宪法? 【观点导航】

(1)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2)增强宪法意识就要学习宪法,了解、理解、领会、积极参与;(3)认同宪法:理解认同 信服和尊崇 自觉接受指引与要求。(4)践行宪法

【引导】通过这个宣传片我们学习和了解宪法的很多知识,但宪法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并没结束,让我们继续学习宪法,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

第三环节:践行宪法 活动五:走进生活

小华同学在班会上介绍了他在本学期所做的几件意义的事情:

1.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要求对全体乘客进行搜查,我表示反对。2.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父母在我的提醒和陪同下,进行了选民登记,领取选民证,参加投票选举。

3.我把寒假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发到县政府网站的县长信箱里。……

【探究分享】结合小华同学的上述行为,分享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或者说说在生活中我们应怎样践行宪法?(小组合作)

例子:1.在县政府组织的对学校的民意调查中,我积极向父母提出对学校的看法,并建议父母怎样评价学校。(你非常有公民意识,你是一个有公民意识的好同学)

2.为了维护生命健康权,我都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每次消防安全演练,你把宪法原则自觉转化成了自己的行为准则,你是宪法很好的尊崇和捍卫者。

3.自觉接受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努力学习,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观点导航】践行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用宪法精神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P29

过渡:每一个公民都应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学习、认同和践行宪法,增强宪法意识对一类人尤为重要?为什么?

让我们了解这样一则热点新闻:

活动六:新闻解读 为什么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观点导航】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为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利,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过渡】国家公职人员需要增强宪法意识,每一个公民都需要增强宪法意识。为此,国家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法制纪念日,是什么?哪一天?为什么定为了这一天?增强宪法意识,感受宪法权威,让我们像公职人员一样感受宪法宣誓的庄严和神圣。活动七:模拟宪法宣誓

要求: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领誓人庄重的走到宣誓台前,举起右拳,宣读誓词。其他人起立,站在领誓人身后,举起右拳,跟诵誓词。

从同学的的模拟宣誓中,老师能感受到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更能感受到同学们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小结:习近平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还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做宪法的热爱者和坚决捍卫者。作业: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本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

第四篇:英美文学选读Araby分析

Analysis

In “Araby,” the allure of new love and distant places mingles with the familiarity of everyday drudgery, with frustrating consequences.Mangan’s sister embodies this mingling, since she is part of the familiar surroundings of the narrator’s street as well as the exotic promise of the bazaar.She is a “brown figure” who both reflects the brown façades of the buildings that line the street and evokes the skin color of

romanticized images of Arabia that flood the narrator’s head.Like the bazaar that offers experiences that differ from everyday Dublin, Mangan’s sister intoxicates the narrator with new feelings of joy and elation.His love for her, however, must compete with the dullness of schoolwork, his uncle’s lateness, and the Dublin trains.Though he promises Mangan’s sister that he will go to Araby and purchase a gift for her, these mundane realities undermine his plans and ultimately thwart his desires.The narrator arrives at the bazaar only to encounter flowered teacups and English accents, not the freedom of the enchanting East.As the bazaar closes down, he realizes that Mangan’s sister will fail his expectations as well, and that his desire for her is actually only a vain wish for change.The narrator’s change of heart concludes the story on a moment of epiphany, but not a positive one.Instead of reaffirming his love or realizing that he does not need gifts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for Mangan’s sister, the narrator simply gives up.He seems to interpret his arrival at the bazaar as it fades into

darkness as a sign that his relationship with Mangan’s sister will also remain just a wishful idea and that his infatuation was as misguided as his fantasies about the bazaar.What might have been a story of happy, youthful love becomes a tragic story of defeat.Much like the disturbing, unfulfilling adventure in “An Encounter,” the narrator’s failure at the bazaar suggests that fulfillment and contentedness remain foreign to Dubliners, even in the most unusual events of the city like an annual bazaar.The tedious events that delay the narrator’s trip indicate that no room exists for love in the daily lives of Dubliners, and the absence of love renders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 almost anonymous.Though the narrator might imagine himself to be carrying thoughts of Mangan’s sister through his day as a priest would carry a Eucharistic chalice to an altar, the minutes tick away through school, dinner, and his uncle’s boring poetic recitation.Time does not adhere to the narrator’s visions of his relationship.The story presents this frustration as universal: the narrator is nameless, the girl is always “Mangan’s sister” as though she is any girl next door, and the story closes with the narrator imagining himself as a creature.In “Araby,” Joyce suggests that all people experience frustrated desire for love and new experiences.

第五篇:高校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分析

高校英美文学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程之一,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培养非常关键。本文从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方面分析英美文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高校教师在进行英美文学教学时应结合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英美文学知识对学生四项综合技能的影响

语言技能包括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大技能,即,听和读为语言输入技能;说和写为语言输出技能。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注重这四项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语言修养、文化意识的培养及文学修养。事实上,语言技能和语言文化、文学修养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

(一)英美文学的学习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技能的提高

英美文学课的教材一般是《英美文学史》、《英美文学作品选读》及《文学批评原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分析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语言知识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须借助于看与读,英美文学课所用的教材、教师的讲义都是全英文;加之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略高于非专业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几乎都是英语。这样学生上课时不仅要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讲课还要做相应的笔记。如果教师将学生所记录的英美文学知识笔记作为评定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不仅检测了学生听课的情况,而且也迫使学生注意去听,促进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口语技能是语言输出技能之一,需要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技能输入。文学作品的内容、词汇丰富,极大地吸引了学生读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加了英语词汇量和积累了口语素材。教师对文学作品内容讲解后,学生可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在某一种文学批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展开讨论。在这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即可了解英语文化、学会对比分析西方文学作品,还可以锻炼英语听说能力,英语理解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二)英美文学的学习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英美文学选读教材选的阅读材料都是英美著名小说家、戏剧作家、诗人的经典作品。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可以使其了解课文大意,课前预习对作品的基本了解与课上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特别是教师对作家生平、创作风格、社会创作背景的介绍,能激发学生反复阅读该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尤其是课堂上教师对作品重点段落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语言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精读重点段落可以准确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语言特点以及综合评价作品的叙事技巧和主题思想从而加深对该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理解和思考性的阅读能力。通过课前的泛读和课上的精读,学生不仅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阅读四个层次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即字面阅读能力、推断阅读能力、批判性阅读能力和欣赏性阅读能力得以提升。进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英文文学作品的兴趣,运用这四种阅读技巧自觉地加强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三)英美文学课可促进学生英语书面交际能力的提升

英美文学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对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推动作用。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艺术语言的表现,是语言大师千锤百炼的语言。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分析、欣赏与模仿,学生可创造出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朴实自然的佳作。英美文学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对每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欣赏。遇到重要语句、短语的搭配和词的修辞用法时,教师不仅对它们进行讲解,还会训练学生对精彩的句子和修辞加以记忆,模仿,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英语词汇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在这样长期坚持不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选择、讲解著名英美文学大师的文学作品

1.英美文学大师的作品有代表性质和极强的感染力,英语专业学生对之熟悉度偏高,有的学生已经阅读过相关的中文版本,有助于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部分,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师适当在课堂上介绍文学史和作家流派。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体现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环境。文学史的介绍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英美文化。此外,在给学生介绍英美文化知识的同时,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和汉语文化知识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对三种文化的理解和差异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教师推荐一些学生感兴趣,时代和文化差异小,可读性和代表性强的作品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播放根据文学原著改编的电影,让学生分析原著与电影的差异,从而体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加强了英美文学课的生动形象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是英美文学教学中培养语言综合技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要实现对一篇文学作品的真正理解,就必须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文学作品的分析、讨论等。教师作为指导学习的人,应注重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三)改进考核方式

英美文学课教学效果传统的检查方式为闭卷考试,学生往往在期末时死记硬背文学史和英美文学常识以应付一张试卷,这样的考核方式忽略了考查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笔记记录和讨论的情况给出期末的综合测评,学生才会对每一次文学课上的教学活动积极认真的准备和有效地完成,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综合技能的能力,保证教学效果。

三、结语

英美文学教学和语言技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除了取决于语言技能外,还依赖于背景知识能力,即目标语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学作为一种能全面展示社会与文化形态的学科,是语言最完美形式的体现,它依赖语言表达深邃的含义;文学包罗万象,它优美的行文和富有艺术的表达深深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因此,英语专业教学应重视英美文学教学,增强学生英美文学意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英美文学课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文学常识的重要渠道,学生可以借此领悟异域文化的精神,增长文学知识,培养审美情趣。

下载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美宪法监督模式比较分析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宪法》、《监督法》心得体会

    学习《宪法》、《监督法》心得体会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宪法作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

    宪法监督的学界争议

    宪法监督的学界争议 八二宪法颁行迄今,学界围绕我国宪法监督的主体、对象、范围、模式、基础、现状及制度设计的讨论连篇累牍,针对“宪法监督”这一问题使用了若干种术语来阐......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及监督模式创新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现状分析及监督模式创新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中涉及着多个部门,其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在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当前我国水......

    英美侵权行为典型案例分析5则范文

    英美侵权行为典型案例分析:1、自愿承担风险问题: 1)一个装卸工人上方有一个起重机,他知道可能有危险。他曾经对此提出过抗议,但起重机在移走之前他继续在危险状态下工作,最后他受......

    宪法案例分析(精选五篇)

    深圳涉黄人员当街示众,评析警察的做法 11月3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29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警方召开两场公开处理大会,对近期“扫黄”专项行动中抓获的100名涉嫌操纵、容留、强迫......

    宪法概念的分析

    宪法概念的分析(上) 发布日期:2004-05-14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宪法经历了从古代宪法、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的变迁,三者之间既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内涵上的差异性或发展,民主、宪......

    运营模式分析

    运营模式分析 上品折扣网运营模式: 上品折扣网是在2009年成功上线的,它是在上品商业取得一定成绩,得到消费大众的认可后,为方便不在北京的消费者购买而成立的。上品折扣网运营最......

    英美文学名著词语汉译典型错误分析(★)

    英美文学名著词语汉译典型错误分析本文对百部英美文学名著译著的词语(主要是习语)汉译情况进行了穷尽式的调查,揭示了若干汉译失当与舛误,具体讨论了若干实例。 Inappropriate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