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时效性
每个孩子天生都对音乐很敏感,之后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也是要因人、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异的,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也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那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享受到音乐盛宴,又学到音乐知识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时效。
一、从学生的游戏中来。
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放出来呢?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让他们听着音乐做感受到的情感动作,一旦发现违纪的行为立马关掉音乐,让他们用心的体会、聆听音乐,效果不错。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师平时对音乐素材的大量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巩固知识。流行音乐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我还在课堂上大胆引进流行音乐,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课之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外的网络学习、民间采风等也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乐文化多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从而引导到课本教学中,让他们从中理解音乐。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与人类生活同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三、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每次上课,我都习惯分七组,比赛纪律。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始终认为纪律好才能学的好。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四、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我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衣,我也来。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总之,我认为音乐课的时效性要先从纪律着手,想多种方法让他们先守纪律,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注意力,从而达到课堂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