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4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1:5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4》。

第一篇: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4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堂

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

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

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认知结构分析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从中确定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对认知结构的分析是确定教学中采用“同化”还是采用“顺应”的策略的依据,即接受新内容仅仅是量的扩张而认知结构图式不变,还是认知结构图式的调整。例如,学习浓硫酸的性质,就要调整原有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式;学习硝酸性质时,是在有关浓硫酸知识结构基础上的知识量的扩张,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基本没有变化。

二、教学序列的设计

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呈现有多种序列的可能,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序列是追求有效教学途径的关键。教学序列的呈现通常采取构建推理链的方式,通过推理链能将学生原有知识与现实目标联系起来,寻找推理链是解决怎样教的突破口,例如,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形成如下的推理链:测定分子式→确定两种可能的结构→通过实验确定正确的结构→分析基团→推测性质→验证性质。形成支架式序列是常用的设计策略,包括“自上至下”和“自下至上”的序列。

1.“自下至上”的序列

传统教学设计理论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步上升,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对教学任务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教学起点,然后采用“逐步生长”的策略,逐渐扩展知识范围。化学知识可以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相应地教学起点可以是初步的事实、引导性的概念、基本的技能或基础性的理论。

事实性知识通常出现在学习化学系统知识的前期,先从感性知识着手,让学生充分感受现象的真实性,体味现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简单现象拓展到复杂现象,从了解化学事实的某个方面发展到对整个化学事实的全面理解,例如,从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到氯水使氢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到次氯酸钠溶液的漂白性,呈现了以化学事实性知识拓展为主线的序列。概念性知识教学序列的安排,通常以引导性概念为起点,即新概念正式呈现之前,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逐步扩大材料的范围,引导学生从中提炼、概括出实质性的内容,从而为新概念的构建奠定基础。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作的问题,侧重于技能的培养,通常采用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展开训练,例如,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应先从简单的换算开始,从稳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再逐渐变换情境,将应用的范围扩大。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从涉及理论的某方面知识着手,扩展概念、提升规则,逐步形成更加综合的知识体系,并建立新的理论。

2.“自上至下”的序列

除了“自下至上”的教学序列,有时还要设计“自上至下”的教学序列,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显示知识的概要,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从概要中找出细化的教学起点,展开内容,再从展开的内容中找到二级细化的教学起点,依次呈现一系列细化序列,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随着教学进

程而逐渐加深。

设计“自上至下”的序列有二个前提,一是确定知识概要,二是寻找可以细化的知识点。确定知识概要,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是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然后确定内容的主要轮廓,例如概念性知识,概念的定义、肯定实例与否定实例;过程性知识,过程的基本功能、实施步骤;理论性知识,最基本的原理、主要观点。概要中需要细化的知识点,有些是明显的,有些隐含在粗略的内容中,细化是逐步的、系列化的,每一级细化的结果又是下一级细化的概要。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属于过程性知识,先介绍制备的主要流程、操作过程,并进行制备实验;然后从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寻找可以细化的内容,例制取装置可以从反应原理、原料特点、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细化,反应原理又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再进行细化,其它知识点也能找到逐级细化的推理链。

除了从内容角度考虑教学序列外,也可以从问题角度来安排概要和逐级细化的序列。在新知识体系中找到问题的中心,发散出问题的各个方面;呈现出问题的全貌,然后边解决问题边细化内容,最后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有关问题的彻底解决。例如,“氨”一节内容,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的分子式NH3,你能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讨论,并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等角度切入,可以归纳总结成下列图示:(图略)

在上述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发散探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得到一系列新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上至下”形式展开。

三、教学设计的动态效应

教学设计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习者、目标、方法和评价。无论以何种理念设计教学方案,都应把学生的活动列入计划,教学方案中的内容显示的应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过程。因此,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对话情境,尽可能显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通过意义建构模式进行学习。

1.双自主模式

教学活动既不只是教师的演讲、也不只是学生独立的、自由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学科教学适宜采用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自主模式,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教学方案中必须包含学生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思维活动源于问题,应设计能诱发学生思考、便于师生展开对话的发散式问题;化学学科中的操作活动主要有观察、实验、实习等,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富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交往活动是体现课堂教学“教学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提问、讨论和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在交往中改变行为、感悟知识。

2.重视过程

智力的基础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通过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的。只从知识传授角度设计教学,会导致简单化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通过模仿进行知识应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由于忽视过程导致智力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教学设计应从智力技能的角度分解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先提供1摩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事实(辨别),通过计算得出1摩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是22.4升(具体概念),再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定义概念),介绍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规则),然后讨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质量的换算(高级规则),通过这样

一系列的过程使知识的传授与智力技能的培养同步到位。

3.教学情境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学习才得以发生。因此,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设计必须对教学情境的安排作出规划,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力求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内容的整合是产生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结构知识。

以上从不同维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旨在说明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知识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交错的。当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差别,教学设计维度各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的探索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学极其重要的分支领域。研究教学设计,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学设计的最新观点与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化学个性的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应用模式,对于当今化学课

堂教学改革有较高的价值。

一、教学内容的“二次规划”

化学教材是课程设计的产品,要受到政治背景、文化积淀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影响,是在统筹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科教学内容作出的固定的规划,并非化学学科根据化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需要随心所欲安排的理想模型。如果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建立在现代教学设计新理念的基础上,只在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内打转,会导致与当前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相违背的教学行为。为了能合科学性、合规律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必须寻找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从目标、内容、结构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规划”,即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包括

内容详略的框定和内容结构的重新组织。

1.内容详略的框定

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有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当然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范围内。近几年高考命题提出的“遵循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造成教学内容无限度扩散,有些课堂教学变得没有“规矩”,为此,有必要强调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要求。高中化学教材(试验修订版)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中的离子反应一节,涉及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等知识,如果仅仅追求知识的整体性,会将内容搞得很复杂,这显然不符合第一章作为化学初步知识介绍的教学要求,这块内容的处理应偏重简略而不能过分精细化。另外一些内容又要适当加以拓展,例如第三章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这段话应加以拓

展,分析气体体积、物质的量、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2.内容结构的分析

学科教材是人类科学文化进步的结晶,具有系统化、结构化的严密的逻辑体系。但教材的内容不能仅仅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结构呈现,还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相一致时,教材内容的组织是比较容易的,这些内容在高中化学教材和大学化学教材中都能找到,例如有机化学中烃的知识内容。当逻辑结构与认知发展顺序不相一致时,在内容安排时不能完全按照逻辑结构而应寻找逻辑结构与心理发展顺序的结合点,甚至有时会在逻辑结构方面作一些让步,高中新教材删去了硫化氢一节内容,主要是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

从逻辑结构来看,知识组块和排列顺序是两个主要方面。化学知识体系通常可以按照“点—线—网”的方式,将知识结构化。“点”和“线”构成了知识组块,“网”显示了知识组块的排列顺序。“点”主要指化学概念,“线”主要指化学命题或化学事实,由知识网络形成了化学概念、命题和事实相互关系的图式,这就是化学教材内容逻辑结构的内涵。从逻辑结构考虑,可以采用归纳模式和演绎模式设计教学流程。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先呈现化学事实,分析化学事实并提取某些结论,从个别结论中抽取共同的本质特征,归纳得出具有一般意义的结论,例如,从卤化物与卤素单质反应现象,得出活泼性Cl2>Br2>I2,再抽象出卤素性质的递变顺序,然后得出元素周期律中的有关规则。演绎模式的一般流程是,先呈现概括性的规则、概念或理论,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验证、分析并理解规则、概念或理论包含的内容,最后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例如,先呈现物质的量概念,分析概念的内涵,理解概念包含的各部分内容,通过练习深化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最后达到对整个概念的全面把握。

从认知结构来看,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和复杂性是两个重要参数。教材内容的意义性参数是指新内容中能与学生长时记忆中已有知识点联系起来的知识点的数量;教材内容的复杂性参数一方面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新知识对旧知识的比率,另一方面是指新知识进入学生的认知图式所需从事的认知加工的总数。可见认知结构分析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从中确定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对认知结构的分析是确定教学中采用“同化”还是采用“顺应”的策略的依据,即接受新内容仅仅是量的扩张而认知结构图式不变,还是认知结构图式的调整。例如,学习浓硫酸的性质,就要调整原有的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式;学习硝酸性质时,是在有关浓硫酸知识结构基础上的知识量的扩张,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基本没有变化。

二、教学序列的设计

从教学起点到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途径,也就是说教学内容的呈现有多种序列的可能,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序列是追求有效教学途径的关键。教学序列的呈现通常采取构建推理链的方式,通过推理链能将学生原有知识与现实目标联系起来,寻找推理链是解决怎样教的突破口,例如,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形成如下的推理链:测定分子式→确定两种可能的结构→通过实验确定正确的结构→分析基团→推测性质→验证性质。形成支架式序列是常用的设计策略,包括“自上至下”和“自下至上”的序列。

1.“自下至上”的序列

传统教学设计理论认为知识是有层次结构的,教学要从基本子概念、子技能的学习出发,逐步上升,逐渐学习到高级的知识技能。对教学任务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找到教学起点,然后采用“逐步生长”的策略,逐渐扩展知识范围。化学知识可以分成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相应地教学起点可以是初步的事实、引导性的概念、基本的技能或基础性的理论。

事实性知识通常出现在学习化学系统知识的前期,先从感性知识着手,让学生充分感受现象的真实性,体味现象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简单现象拓展到复杂现象,从了解化学事实的某个方面发展到对整个化学事实的全面理解,例如,从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到氯水使氢氧化钠酚酞溶液褪色,到次氯酸钠溶液的漂白性,呈现了以化学事实性知识拓展为主线的序列。概念性知识教学序列的安排,通常以引导性概念为起点,即新概念正式呈现之前,提供一些引导性材料,逐步扩大材料的范围,引导学生从中提炼、概括出实质性的内容,从而为新概念的构建奠定基础。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如何作的问题,侧重于技能的培养,通常采用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序展开训练,例如,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应先从简单的换算开始,从稳定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再逐渐变换情境,将应用的范围扩大。理论性知识的教学,可以从涉及理论的某方面知识着手,扩展概念、提升规则,逐步形成更加综合的知识体系,并建立新的理论。

2.“自上至下”的序列

除了“自下至上”的教学序列,有时还要设计“自上至下”的教学序列,即首先呈现整体性任务、显示知识的概要,然后进行精细化处理,从概要中找出细化的教学起点,展开内容,再从展开的内容中找到二级细化的教学起点,依次呈现一系列细化序列,细化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随着教学进

程而逐渐加深。

设计“自上至下”的序列有二个前提,一是确定知识概要,二是寻找可以细化的知识点。确定知识概要,首先要确定教学内容是属于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然后确定内容的主要轮廓,例如概念性知识,概念的定义、肯定实例与否定实例;过程性知识,过程的基本功能、实施步骤;理论性知识,最基本的原理、主要观点。概要中需要细化的知识点,有些是明显的,有些隐含在粗略的内容中,细化是逐步的、系列化的,每一级细化的结果又是下一级细化的概要。例如,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属于过程性知识,先介绍制备的主要流程、操作过程,并进行制备实验;然后从制取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中寻找可以细化的内容,例制取装置可以从反应原理、原料特点、条件控制等方面进行细化,反应原理又可以从氧化还原角度再进行细化,其它知识点也能找到逐级细化的推理链。

除了从内容角度考虑教学序列外,也可以从问题角度来安排概要和逐级细化的序列。在新知识体系中找到问题的中心,发散出问题的各个方面;呈现出问题的全貌,然后边解决问题边细化内容,最后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全面理解和有关问题的彻底解决。例如,“氨”一节内容,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的分子式NH3,你能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讨论,并及时启发引导学生,从所学过的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电离理论、氧化还原等角度切入,可以归纳总结成下列图示:(图略)

在上述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的发散探讨的基础上,可以综合得到一系列新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自上至下”形式展开。

三、教学设计的动态效应

教学设计过程有四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学习者、目标、方法和评价。无论以何种理念设计教学方案,都应把学生的活动列入计划,教学方案中的内容显示的应是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态的过程。因此,应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的对话情境,尽可能显示知识发生的过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通过意义建构模式进行学习。

1.双自主模式

教学活动既不只是教师的演讲、也不只是学生独立的、自由的研究,目前我国的学科教学适宜采用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双自主模式,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教学方案中必须包含学生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思维活动源于问题,应设计能诱发学生思考、便于师生展开对话的发散式问题;化学学科中的操作活动主要有观

察、实验、实习等,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实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富有创意的实验设计;交往活动是体现课堂教学“教学本性”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提问、讨论和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在交往中改变行为、感悟知识。

2.重视过程

智力的基础是智力技能,智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通过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的。只从知识传授角度设计教学,会导致简单化的教学行为,即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知识,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记忆,通过模仿进行知识应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由于忽视过程导致智力技能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因此,教学设计应从智力技能的角度分解教学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力,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先提供1摩不同的固体、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事实(辨别),通过计算得出1摩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约是22.4升(具体概念),再得出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定义概念),介绍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规则),然后讨论气体体积与物质的量、质量的换算(高级规则),通过这样

一系列的过程使知识的传授与智力技能的培养同步到位。

3.教学情境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结构和业绩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学习才得以发生。因此,学生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学设计必须对教学情境的安排作出规划,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力求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内容的整合是产生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尤其对于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结构知识。

以上从不同维度对化学课堂教学设计进行了讨论,旨在说明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如何讲授知识的设计,考虑的层面应是多角度的、交错的。当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的差别,教学设计维度各有侧重。如何实现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效果,尚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深入的探索

第二篇:中学化学教育现状与思考

高考实验的考查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以实验事实为根据,让中学生从实验现象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去认识世界,进一步去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发展,促进人类的进步。所以,有关化学实验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较为突出,这也是对中学化学教学的一种导向,提醒教师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从小处讲,是为了学生的升学,从大处说,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社会的进步,都必须重视化学实验。虽然,这是一个共识的问题,但是,现实的问题却远不尽如人意,作为从事化学教学十几年的教师,感触颇深:

1.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

我们国家从初中就开设了化学课,教材中也设置了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但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对待化学实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却大相径庭,条件较好的学校,实验仪器和药品较为齐全,演示实验还能够较好的给以学生演示,条件稍差的学校,演示实验就只能力所能及的做一部分,而条件较差的学校,就几乎没有做过化学实验,不少学生到高三了,连蒸发皿和坩埚都区分不开,更谈不上应用了,有些学生对不少化学仪器甚至都不认识,连其名称都叫不上来,至于哪些仪器有何用途就更不得而知了。对于分组实验,现在就几乎没有学校去做,原因很简单: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根本没有时间去做。至于实验知识,那也只有一个办法,让学生去背,死记硬背化学实验知识。这就是中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现状,所以,在高考中或者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化学实验题一直是学生丢分较严重的地方,这就不足为怪了。2.背景

现在,整个社会,尤其是中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可以说是衡量国家发展潜力的标尺,我们也都认识到,国家的文明取决与公民的文化素养,国家的强大取决与公民的科学素养,国家的综合实力取决于公民的知识底蕴。现在,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部分省市也在试行新课程改革,但是,所谓的课改到了学校,那就成了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喊喊口号,走走过场,换汤不换药,结果还是回到原点,甚至会比过去更糟。举个简单例子,以去年搞的新课改成果验收为例,主讲老师为了准备汇报的那节课,光是备课就准备了两个多月!连正常的上课都停下来,几个老师轮流代课,而且,这个老师所讲内容我们学校就根本没有开设过。作为教育或评审专家们,你们想想,如果每节课都准备两三个月,哪还叫教学吗?结果验收以后,他们大张旗鼓的宣传,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果,新课改取得了全面的丰收等等等等,我相信这些专家们都是化学行业的权威,专业知识也都博大精深,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真的没有到中学去踏踏实实的蹲点调查,去真正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材料,所以,课改也就都是些表面文章,所谓的新课改只不过是轰轰隆隆的一场风,刮过去也就风平浪静了。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教育机构,甚至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都深刻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首先,如果高考模式和评价机制不彻底改革,最直接的是,毁了一代又一代孩子,会直接降低整个国民的文化素养,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培养出的人才都是有些瑕疵的残次品,比如,多少年来,诺贝尔奖都与中国无缘,这难道仅仅归咎于评委的人为因素吗?泱泱十几亿人口的大国,都是技不如人,智不如人,志不如人?个人认为,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育模式难辞其咎。其次,作为一线教育的老师,谁都想减负,减轻自身负担,减轻学生负担。作为教师,本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与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教书育人,应是乐业、爱业、敬业,但现实是,上岗没有几年,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成为为了吃饭而疲于应付的手段。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工作负担重,工作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低下,这就不难理解,每年高考报考师范专业的学生寥若晨星了。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怎样能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呢?又怎样发挥一个老师的教育功能呢? 3.个人认识和建议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为一名教师,个人认为 客观因素、教师、学生、评价机制

第三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江西省宁师中学 赖春发

新教材融进了近、现代数学内容,精简整合了传统高中数学内容。与以往教材相比,教学内容增多,教材明显变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水准不可能降低。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如何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以使学生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培养学生自学、探索和创新能力,体现《标准》的原则和精神,已十分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通过一年的教学体会,现就必修3和必修4两个模块的教学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研究新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思想

新教材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一)教材特别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概念更加通俗易懂,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准备数学工具

新教材所表现的是经过逻辑加工的演绎体系,表现为“概念──定理(或性质、公式)──范例”组成的系统,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解题的探索过程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接受,在适合学生阅读方面作了大幅度的改革。例如必修4三角函数中“诱导公式”部分改变了以往教材多、繁、杂的公式排布模式,改变了公式的推导过程,把公式通过加工整理成了两大类: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以及角α与nπ+α(k∈Z)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把很多公式整理总结在一起,利用奇偶性和π的奇偶倍分析总结了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问题。这种编写简明阐述了公式的整体特征,更便于学生阅读理解,并且在利用公式解题时大大缩短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解题的速度提升,也不会出现符号搞不清楚的问题,降低了教学难度,也便于教师实施知识总结,是该部分的一大亮点。

(二)教材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摆在显著的地位,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材除了通过正文阐述,还通过“思考与讨论”中的想一想,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等。例如,三角函数图象变换一节,在正文例题中阐述了

这一先周期变换再平移变换的过程,此例题讲解后,教材又在思考与讨论中编写了例:想一想,如何按照下列指定的顺序,将一个函数的图象变为下一个函数的图象?

让学生自己作图,发现先平移变换再周期变换与先前知识的异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明确函数变换的不同顺序路径的异同。

(三)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材的每一章首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或一个数学典故,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掌握本章的知识,然后明确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概率一章时教材引用 “五千万幸运儿‘横空出世’” 的通讯报道,阐述了社会上购买福利彩票中大奖的问题以及中奖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章的后续学习作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

每一节的正文描述,一般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先作渗透,后讲理论、概念,加强应用。教材及习题坡度平缓,有些习题采用一题多问,由浅入深的编写方法。例如:在算法初步这一新知识学习之前,教师和学生对它都是陌生的,但真正接触起来,给人的感觉确是平稳过渡,是一种自然的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教材从学生熟知的鸡兔同笼趣题谈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有了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冲动,接着教材中又设计了利用Scilab程序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把学习本章计算程序语句的问题推向了高潮。然后教材从算法──框图──语句由浅入深地作了详细阐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难使学生掌握。

(四)教材内容安排采用螺旋编写体系,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

安排知识顺序注意处理好与初中数学的衔接,符合逻辑上的基本规则,在深浅上注意坡度的设计,工具性内容靠前安排,相关内容适当集中。这些特点更加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也有利于我们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高一新教材4个模块囊括了基本初等函数、向量、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直线与圆)、概率统计以及新加入的算法初步,这些知识几乎将原先的教材内容全部涉及,但是看起来“形”散的新教材结构其实“神”不散,现在学习的这些内容都是工具性的知识,只有这些知识储备多了,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甚至影响到其他领域的学习。

(五)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意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材编排上:章前图的设计为了说明数学来源于实际,章前引言从实际问题导出,阅读材料很多是介绍数学模型及应用方法,习题也适当地增加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设联系实际问题的氛围,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概率部分的章头图是北京、上海、香港三大城市的降水率;在古典概型中引入基因控制问题,分析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问题;在本章最后,教材用键盘设计和排布问题以及“一次性密码本”的设计问题编辑了例题,更深入地阐述了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些实际问题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使学生深刻懂得了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中更加注意把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二、研究教法,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新教材虽然起点较低,但标高却可以由不同的教师推向不同的档次,因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对学生分层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以说,新教材“下可保底,上不封顶”。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新课引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并予以迁移和转化,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充分暴露新旧知识的联系,使问题既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不感到陌生,有思考的余地,又要在此基础上向新课作自然延伸,使学生在思考中有新的发现,而这种发现又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状态和新课情境中来。我们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景:

(1)创设产生学习兴趣的情景;(2)创设产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景;(3)创设产生发现乐趣的发现情景;(4)创设产生探索欲望的知识迁移情景;(5)创设产生成就感的成功情景。

例如在讲解随机事件问题时,我举了一个例子创设悬念:同学们,老师有个发现,把数学课本随意翻开,一定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左边的页码是偶数,右边的页码是奇数,相信不相信?试一试。接着我又出示第二个例子:老师手中的转盘(有多块不同颜色的区域),如果将它自由转动,请你们猜一猜,当转盘停止时,指针会指向那种颜色的区域?(学生发现答案不确定。)翻书和转盘这两个事情是现实中的有趣问题,最能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自然会把学生引入随机现象之中,使学生感受到随机事件就在身边。这一问题情景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现实和认知基础上,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因而能够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诱因,不断地引起认知冲突,然后再根据教材中的事例展开分析,更能用好教材。

(二)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思考 1.设计一题多问,促进自主学习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问题形式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其效果远胜于教师单纯的讲解。数学上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形成过程,或是对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或是对旧知识进行归纳、类比后推理得出结论,这种数学抽象或推理的过程就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就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结构,沟通知识的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学“活”。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这些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将其分解成若干个问题,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去探求、去发现。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发现思维能力在不断形成、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中得以提高,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

新教材必修4中的“思考与讨论”有一思考讨论题:x为锐角,比较x,sin x,tan x的大小。在讲授时,我没有讲完题目答案就作了以下变式设计:已知x为弧度制锐角,请用小于号“<”将x,sin x,tan x连接起来。

教师提问:(1)根据已经学过的弧度制、角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的知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2)你能在以坐标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中把要比较的三个量所对应的图形表示出来吗?

(3)请大家看图,这三个量谁大谁小?(4)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思路?

(5)当x为钝角时如何?其他范围呢?推广后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这一过程比过去的“填鸭式”教学好多了,也更好地运用了教材。

2.倡导一题多解,实施分层教学,教材不仅是一本教科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学材”。所以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倡导一题多解,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标新立异。

例如:设2α是第二象限角,则必有()。A.tan α>cot α B.tan α<cot α C.sin α>cos α D.sin α<cos α

本题是比较两个三角函数值大小的问题,先求出α的范围

A层(基础较差的学生)作差比较大小:

因为cot 2α<0,所以tan α>cot α。

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求解。

B层(中等学生)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象以及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图象,比较图象得出结果。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反思计算过程,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C层(水平较高的学生)用特殊值或单位圆解决。特殊值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到学习的乐趣,单位圆的使用使学生在解决三角问题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模型,可以更好地带动他们的后续学习。这样设计教学过程拓宽了学生知识面,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并且从中提炼了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例如在此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了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四)搞好知识衔接,加强知识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衔接

近年来,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搞好初高中的衔接。我们针对高一新生的特点,结合新教材中设计的数学文化及数学史料,开展数学兴趣的教育,教材中设计的数学范例和古代数学家探究问题的精神,熏陶和鼓舞了许多学生,使高初中知识衔接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与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集合和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学生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初中毕业生以较高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甚至,少数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基于此,我们开展了许多学习方法讲座,同学生一起分析研究教材,取得良好效果。

2.搞好知识本身的衔接

重视探究学习,推动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新教材必修4将三角分成了两部分:基本初等函数(Ⅱ)和三角恒等变换,除作了大量删减,没有将两部分安排在一起。开始并不明白编写的意图,在试教三角恒等变换过程中逐渐明确,三角恒等变换是借助向量为工具来解决论证一系列公式的。教材将三角函数定义、向量、三角恒等变换穿在一起,形成一条主线,学习完后更容易把他们融为一体。例如和角公式的推导,教材中用单位圆结合角终边上一点三角函数值的定义,以及数量积的知识作了推导,综合运用了前面已有的知识,教材第143页“探索与研究”又作了新的提问。基于此,笔者在讲授这一部分知识时也作了新的推理和尝试,加深了对新教材的认识,即新教材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另法如下:设两向量坐标与以x轴正轴为始边组成的角为α、β。

此解法完全从向量进入,更容易引发学生对向量的认识,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加深、巩固和应用。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数学结果。

教材、学生、教师构成教学的三要素。在新理念下,教材是“学材”,是在教师指导下必不可少的进行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要材料(像演戏的剧本)。

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教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像演戏的演员)。

教师是主导,其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搞满堂灌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象演戏的导演)。

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我们数学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加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对象意识、情景意识、目的意识及评判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提高素质修养,本着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新思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恰当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综合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万事开头难,既然我们已经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探索,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获得数学教育的成功。

第四篇: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摘 要:面对新课程的新教材,教师要跟进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贯彻落实好新课改,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主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思 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问题情境是指学生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出以前未曾有过的、新的策略,亦即完成创造性活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激发学生谁知内驱,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迫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过程、理解过程和反馈过程,让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自由地探索,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教学设计

学生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吸收和储存教师所提供的零散的知识信息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各个方面,而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效性的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它是课堂教学过程诸因素的联系和合理组合,是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制订的实施方案。

(一)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有效情景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新课的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精彩的有效情景导入在每节课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然而这几分钟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抓住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情景的原则:有效情景导入要有助学生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明确学习本节知识的目的及对后续所起作用;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起到衔接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有效情景导入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提供刺激,使得刺激情景能够被学生知觉到,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效情景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具有一定的风趣,但又要注意思想性、科学性,雅而不俗。

(二)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以突出问题为中心

卤族元素的引课:我们在初中语文中学过《白毛女》,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在除夕之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迫喝卤水自杀。在旧社会她的父亲杨白劳喝盐卤自杀了。盐卤的卤究竟是什么?我想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会了解。首先了解卤素的组成„„乙醇的引课:古诗有云,琵琶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很多古诗与酒有关,也有传言李白斗酒诗百篇,酒究竟有何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乙醇、醇类。问题是思维的开端。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吹皱一池秋水”,还可“激起千层细浪”,达到引发兴趣,激活思维的目的。

(三)有效性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提高演示实验有效性。化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学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方式,他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学生通过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学到化学知识和技能,还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为了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其中,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它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为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供“生动的直观”。因此,演示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开始,它对于基础知识的讲授,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以至于整个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实验在教学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是广大化学教师最喜欢的一种实验方法,也是一种为学生认识和操作示范的重要教学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好、利用好演示实验。

(四)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进入化学课堂,把师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天地,一个绘声绘色的多彩世界,更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它能从宏观和微观双方面更全面的说明问题,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寻常的作用。若多媒体课件与教学设计完美的整合,以有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能够较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处理好多媒体课件的地位,要以有效多媒体教学为辅助,不能代替教师,决不能将教学内容几乎都做在课件上,限制了课堂发挥、教师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高一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中《SO2和NO2对大气的污染》,就可通过以上手段把学生的视角延伸到现在世界的各个受污染的角落。例如,目前热播的《无极》拍摄于香格里拉碧沽天池。那里本是一个世外桃源,但现在碧沽天池周围却满目疮痍。“美丽”的“海棠金舍”,歪歪斜斜地蜷在池边,周围的草地上到处都是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另外一处空地上,则遍地生活垃圾,还有多处砍伐树木的痕迹。通过图片对比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文章题目: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姓名: 严娟

工作单位:汉川市杨林沟中学

通讯地址:汉川市杨林沟中学

邮编:431623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260617221@qq.com

教龄:11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学生应试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应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我们每次走进课堂都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 英语

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模式较为固定。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气氛较沉闷,教学手段主要还是粉笔加黑板的形式。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师无法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英语教学之所以速度慢,收效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必要的语言环境,从而使学生厌烦了枯燥的单词背诵、语法理解,使好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学习英语中越来越没有了兴趣和信心。因此,我们教学英语

时就得想方设法做好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使教学活动变成生动、直观、兴奋的过程,才能有利于改变单调的教学格局,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如果我们每次走进课堂之前,都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并对活动内容,方式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教与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导入的设计

“万事开头难”,怎样开头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自然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这对教师是一个考验。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包括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课的内容上,复习旧课以导入新课,以及传授新知识各个步骤的过渡。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导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而且导入的设计要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由此平稳的向新内容过渡,减轻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

1、歌曲导入法

歌曲不但是一种音乐形式,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方式。把英语歌曲和英语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优美的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更能为学生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以七年级上学期Unit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为例,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导入:首先播放电影《少林寺》的主题曲,引导学生哼唱,从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而加深对电影、明星、影片分类、人物介绍、表达个人喜恶等知识的了解。

2、图片导入法

这也是许多老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使教学达到具体、形象和生动的效果,透过视觉的冲击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以《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为例,我挑选了一些体育和娱乐明星的图片,像姚明、科比、周杰伦、周星驰等等,然后讨论他们的特长,借助明星的形象和特长呈现出主要的学习内容,即用Can表达能力和询问能力以及相应的回答,以轻松的形式来学习语言点,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语法教学的设计

一提起语法教学,人们立刻就会想到枯燥,单调。大多数老师都会先讲语法规则,然后举例说明,再让学生熟读并背诵,而后

辅以大量习题进行练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新课标》提出任务型教学模式,淡化语法,加强口语训练。因此在语法课堂教学中,老

师应创设真实自然、自然的情境,通过日常对话,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有助于

学生理解,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结合语言结构进行交际,能促进学生灵

活运用语法规则而不易遗忘。

1、注意挖掘语法的趣味性

新课标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语法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的教学目的及教学条件,重

视学生的全面参与,形式要多样化,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所教语法项目,结合相应的交际功能和话题,采

用不同的口语活动。例如,在教一般过去时这一时态时,我设计了谈论周末活动和假期

活动的语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调查等口语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勇于用英

语表达心中所想,通过互相的交流讨论,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一时态。,2、在实际运用中学语法 语法教学要与课标同步,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语言环境,在情境中练习使用语法知识。教师不能用大量现成的句子来代替学生思考,语法教学一定要强调运用和实践。如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我创设了周末活动计划的交际情景,在对话中可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点温故知新,巧设问题,与学生进行对话,来导入语法知识。

三、情景的设计

1、运用直观教具。在教授单词时,最好多用图片、模型、实物等,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直接感触中记忆单词。一个苹果,一瓶汽水都会让学生从渴望知道它们的名字,到记住它们的读音和拼写,由此可见,我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带实物进行单词教学,既增加了课堂的真实语言氛围感,也能使学生从一陈不变的课堂环境中感到一丝新鲜味,从而刺激他们引起脑神经兴奋,调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更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还比如,在教学国家名时,我们可以出示相应的小国旗,让学生看国旗说国名,这样他们不但在课堂上学会了国名,同时还能记住这些国家的国旗,形式上好象增多了要记的内容,但这种方式更能使学生以愉悦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来,还能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2、运用生动的多媒体。

比如,在课件中设计问路的内容时,教师让学生以图中人物的身份去找前面某个指定位置,先让学生依次在课堂上向不同位置的路人询问所去地方,口头描述所走路线,老师用鼠标点击图中的人物,按照学生描述的路线向前移动图中人物的位置,在这个训练过程中,随着学生问路次数的增多,象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park? Excuse m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bank? 这样常用问路的词句在不知不觉中熟练起来,并且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3、创设真实情景。如shopping(购物)的交际用语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时用实物,如水果、衣物、学习用品等做道具,给学生在课堂中设置真实的场景,也会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如在一次观摩课上,老师设计了一个在超市购物的场景:两名学生每人穿一

件超市工作人员的服装,让另一个学生提着

购物篮,依次在摆放实物的柜台(学生课桌)

上去买东西。在活动中,同学们热情很高,争着去参加,下面一部分对所用语句不太熟

练的同学,一边在观看,一边忙着在请教同

桌还没记住的句子,这样的活动,是学生们

很感兴趣的,每个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主

动交流,使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大家都对这堂课给了很高的评价,并提倡积

极向这位老师学习,多上这样有质量的课。

四、游戏的设计

在英语课上,由于要记的内容较多,长

时间的机械训练,学生会感到枯燥,脑神经

容易处于疲劳状态。但是,如果我们能把游

戏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以游戏的娱乐性来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

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效的方法。下面列举几种

游戏

1、“单词接龙”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出一个单词,如teacher,从第一组一个学生开始接任何一个以r开头的单词,如ride,下面的学生接着再说出一个

以e开头的,在整个游戏中,不能重复说过的单词。这样的活动,能使每个学生全身心

处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

活动,努力回忆所学过的单词,即完成了课

堂活动,也复习了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

2、用形象的动作提示单词

一些单词可以通过形体表现出来,初中英语课本中有不少,比如:run ,jump ,dance,sing, swim, skate, sleep, open, close , smile ,sit ,drink等,在教学这些单词时,可以借助必要可行的形体动作,让学生边模仿动

作边说单词,让他们嘴说身动,在轻松的氛围中记住所学词汇。也可以用活动的方式,让老师说出一个单词,学生模仿做动作,或

是一个学生做个动作,让其它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短语。通过这样的形象记忆,学生对单词的印象会更深刻,记得会更牢,还不

用再专门化时间和精力去记单词的汉语意思,这难道不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好办法吗?

四、任务的设计

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应具有语言,情景的真实性及创新性。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5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把晚上七点钟时,你家人所做的活动用现在进行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点。同时《Go for it!》教材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形式多样可操作性强的”project”,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竞赛的设计

初中生具有很强的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比如,我们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围坐在一起,由老师给同学们出示准备好的抢答题,每道题给10秒钟看题讨论,等老师说开始抢答后,学生再迅速举手,举手快的学生在经过允许,抢答成功后,给他们组加上一面小红旗,给抢答不成功学生所在小组扣去一面小红旗,最后,以获得红旗的最多少来给各小组排名次。这样的竞赛简单易搞,并且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在活动中,他们的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同时,还能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强烈的上进心和集体感,让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体验“集体光荣我光荣,我为集体争光荣”的集体主义观念,从而形成班级的凝聚力和向上力。也发展了他们与人交往的合作能力。

六、评价的设

1、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针对他们所做出的回答正确与否,而要从他们积极举手、认真思考、清晰表达、思维独特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侧重于以鼓励为主线的课堂评价,能使他们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增强了发言的信心,激发了争取胜利的欲望。

2、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之间的关系。

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要对评价内容进行分解,提出评价的

具体指标,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有效和一致。例如,对学习态度进行评价,可以分解为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及时纠正错误等。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自己心中有底,因为不符合实事的评价,那怕是对他的表扬,也会让他觉得空洞。而有时候,如果不能概括出评价内容的主要指标,宁可模糊一些,也不要将其固定化,以避免最终评价的片面。如说一位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就过于笼统、抽象。如果一个学生在热爱祖国方面被评为“中”或“差”,其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如果一个学生得到“优”,这个月变为“良”,其评判的依据又是什么?

3、让评价发挥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中,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学生的预想(对学生所给的正面评价)。我们很多老师都对工作很认真,只要学生一出现口误就马上帮他们改正错误,其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以保证他们正确地掌握知识,但这种方法常常会使本来心中没底的学生觉得又失败了,对下一次的参与产生了忧虑和恐惧;其实有时你要是换成另一种方式,先不急于改正错误,针对他们已说对的部分,给以正面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在大家面前有成就感,没失面子,然后再用正确的说法重复一遍,这样,学生同样会明白,心理上更容易接受,不至于使他们在下次参与时产生胆怯心理,并且也很感激你的纠错方式,对你会由感激转变为喜爱,亲其师,信其道的事实就会在你的课堂出现。

七、作业的设计

作业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是

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是整个英语教

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是深化课堂知识,培养学生

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措施,是教师用以检查

课堂教学效果和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

一。

1、形式要新颖,多样化,有趣

味。

在学习一般现在时的时候,我布置了这

样的一个作业。现在多数学生喜

欢上网,我就让他们在网上给同学写一封

e-mail,叙述一下每天所做的事情,然后再发

送出去。学生觉得很新鲜,同时也让他们明

白上网不只是可以聊天,打游戏,还可以学习。

2、要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尽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与实践,也

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讲授现在进行时的时候,我把自己在旅途中所拍的照

片拿出来,让学生以照片的内容进行口语会

话,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随之我又布置了类似的作业,让他们以自己的照片

来用现在进行时造句。

总之,作业要起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并

且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变被

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教

学质量的主阵地。检验教师教得好不好,学

生学得好不好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有效

性。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如果我们每次走进课堂之前,都精心设计一些生动

有趣的活动,并对活动内容、方式和步骤做

到胸中有数,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开心,教与学一定

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下载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4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_4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5则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计算机课件论文 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计划书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调查报告计划书 一、活动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受应试 教育 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

    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课堂教学有效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人本化管理、规范化管理和特色化......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五篇范例)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观念为指导思想,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课堂教学设计“十问” 【本文系作者在杭师院毕业生教学学习会上的讲座】 创 造 生 动 活 泼 的 课 堂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唐彩斌 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作一个自......

    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作业

    中 学 化 学 教 学 改 革 与实践研 究 作 业 授 课 教 师:陈丽萍老师 学生:教育硕士李连友 学号:20084115012新课程标准下开展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探究性学习是......

    关于新课改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地理课堂教学思考 内容提要]:在全国如火如荼的进行教改的大背景下,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阐释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三点思考:1、在教学活动中,经历过程与记取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