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

时间:2019-05-12 22:5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

第一篇:【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知道它与整式乘法在整式变形过程中的相反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现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2.识别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归纳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的关系.教学目标

一、预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计算(a+b)(a-b)

a2-b2=(a+b)(a-b)成立吗?那么如何去推导呢?

这就是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因式分解的问题.(二)、讲授新课

1.讨论6能被2整除吗?你是怎样想的?与同伴交流.6能被2整除.因为6=3×2 其中有一个因数为2,所以6能被2整除..6还能被哪些正整数整除? 还能被3整除.从上面的推导过程看,等号左边是一个数,而等号右边是变成了几个数的积的形式.二.探究

你能尝试把a-a化成n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吗?与同伴交流.观察x-x与x-1这两个代数式.三、精导

(1)计算下列各式: 22

3①(m+4)(m-4)=__________;②(y-3)=__________;③3x(x-1)=__________;④m(a+b+c)=__________;⑤a(a+1)(a-1)=__________.(2)根据上面的算式填空:

①3x-3x=()();②m-16=()();③ma+mb+mc=()();④y-6y+9=().能分析一下两个题中的形式变换吗?

在(1)中,等号左边都是乘积的形式,等号右边都是多项式;

在(2)中正好相反,等号左边是多项式的形式,等号右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在(1)中我们知道从左边推右边是整式乘法; 在(2)中由多项式变成整式乘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四、提升

由a(a+1)(a-1)得到a-a的变形是什么运算?由a-a得到a(a+1)(a-1)的变形与这种运算有什么不同?你还能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加以说明吗?

由a(a+1)(a-1)得到a-a的变形是整式乘法,由a-a得到a(a+1)(a-1)的变形是分解因式,这两种过程正好相反.由(a+b)(a-b)=a-b可知,左边是整式乘法,右边是一个多项式;由a-b=(a+b)(a-b)来看,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整式的乘积形式,所以这两个过程正好相反.如:(1)m(a+b+c)=ma+mb+mc

222

(2)ma+mb+mc=m(a+b+c)

联系:等式(1)和(2)是同一个多项式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区别:等式(1)是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等式(2)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所以,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方向的变形.5.例题: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哪些是因式分解?

(1)4a(a+2b)=4a+8ab;(2)6ax-3ax=3ax(2-x);(3)a-4=(a+2)(a-2);(4)x-3x+2=x(x-3)+2.(1)左边是整式乘积的形式,右边是一个多项式,因此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不是因式分

222

解;

(2)左边是一个多项式,右边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因此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3)和(2)相同,是因式分解;(4)不是因式分解,左右都是和形式。例

解方程:x-1=0 解 把方程左端的多项式因式分解,得(x-1)(x+1)=0 从而得

x+1=0或x-1=0, 即 x=-1或x=1.因此方程的解是x=-1或x=1.五、课堂练习连一连

解: 2

六.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因式分解的意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关系是互逆方向的变形.

第二篇: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

3.1:多项式的分解因式

教 案

课题:3.1多项式的分解因式

教学内容:湘教版七年级下第三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和意义,能区分整式的乘法与分解因式,会根据分解因式的意义来判定一个等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否为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与算术中的因数分解相比较,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与多项式的乘法相比较,发展逆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解因式在简化计算中的作用等,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增强求知欲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分解因式的理解

难点:多项式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

类比

讨论

发现”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1)展示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练习。计算:

(1)m(a+b+c)=ma+mb+mc(2)(a+b)(a-b)= a2-b2(3)(a+b)2=a2+2ab+b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把上述等式逆过来看,即(幻灯片2展示)(1)ma+mb+mc=m(a+b+c)(2)a2-b2=(a+b)(a-b)(3)a2+2ab+b2=(a+b)2

第一组等式从左到右是整式乘法,那第二组从左到右叫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因式分解。(幻灯片3展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用类比的方法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

在小学我们学过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因数的积,(幻灯片4展示)42=2×3×7

56=2×2×2×7 让学生回忆这个过程叫做因数分解。同时设疑,对于一个多项式能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吗?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积的形式(如幻灯片2展示的内容的形式)这叫什么呢?能不能叫因式分解。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翻开课本p55阅读因式分解的定义。(幻灯片5)(2)学生逐字研读,找出问题。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提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同时(幻灯片6展示)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形式,这就叫因式分解。由定义师生共同归纳要注意的问题:

(幻灯片7展示)①是对多项式的一种变形。②结果仍是整式。③结果必是积的形式。

(3)学生阅读教材56页“阅读材料”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和作用。再以对比练习说明学习因式分解的必要性。

(幻灯片8展示)当a=101,b=99,求a2-b2的值。并抽取有代表性的两名同学板演。(一种直接代值,另一种先分解再代值)让学生比较,初步感受因式分解的重要性。

师简要说明因式分解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2,例题分析,巩固概念。

(幻灯片9 展示)例1下列由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①(x+1)(x-1)=x2-1 ② x2-2x+1=x(x-2)+1 ③a2-b2=(a+b)(a-b)④mx+my+nx+ny=m(x+y)+n(x+y)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结果,师生共同小结。

3、尝试练习,信息反馈。

(幻灯片10展示)练习:让学生根据定义判断哪些是因式分解?

哪些是整式乘法?(1)x2-x=x(x-1)(2)a(a-b)=a2-ab(3)(a+3)(a-3)=a2-9(4)x2-2=(x+1)(x-1)-1 由此总结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幻灯片11展示)例2 检验下列因式分解是否正确.(1)x2 + xy = x(x+y);

(2)a2-5a + 6 =(a-2)(a-3);(3)2m2-n2 =(2m-n)(2m+n)。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判断,然后指名口述是如何判断的?)(幻灯片12展示)

三,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新知。(幻灯片13--15展示)四,课堂小结。(幻灯片16展示)五,作业布置。

习题3.1A组1,2,3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自己选做B组部分题。

教学反思:

第三篇:七年级数学《多项式乘多项式》教案分析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乘多项式》教案分

教学目标:1掌握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2了解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与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联系

3能够活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进行化简运算

教学重点:熟悉掌握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能够活用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进行化简运算

教学用具:几何画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识,导入新知

完成讲义第一大题第一小题,让学生回忆上节的内容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规律,同时投出同步

完成讲义第一大题第二小题,让学生阅读问题后得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小组内讨论,同时投出同步。学生回答问题时,依照学生回答内容演示不同的解法

提出问题:几种解法的答案是否一致?(引导学生指出三种解法化简后答案一致)

学生自行阅读书本,结合例题,得出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并且知道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与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联系。

二、小试身手,热身练习

完成讲义例(1)(2)(3)。考虑到是新学的内容,题目难度有梯度,所以每完成一题就评讲一题,并在黑板上演示做法全过程

三、巩固练习,分层拔高

布置学生完成讲义第五大题1,2,3小题,并鼓励优生思考完成有难度的4、小题。

四、评讲习题,堂小结

评讲讲义第五大题1,2,3小题,小结本节所学内容:1学习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2知道多项式乘多项式法则与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联系。

第四篇: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以单项式为基础,在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和次数的前提下,引入多项式。本节课的核心是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由此归纳出的整式的概念.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会找多项式的项和次数,能区分单项式和多项式。是本节课的难点。教材中蕴含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类比”,及“转化”的思想方法,由单项式与多项式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学知识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及数学的内在统一性.

在这里,我所提问的单项式,都是本节课里要涉及到的内容。尤其问题中的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教学反思 在开始就提醒学生注意,它是数字,不是字母。以免后面练习时出错。对思考题中的内容不难,关键是以此引入课题。我先由学生自学有关概念教师提问纠正后,用练习来巩固有关定义。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学定义,因内容简单,学生能学会,对自己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一设计我很满意。同学们也完成的很好。

接着,连续出了4道有层次的练习题,引出多项式。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积极主动的数学思维;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提供适度的学习指导;如何安排变式训练和知识应用,巩固知识,加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如何安排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概括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很好的锻炼。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习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观察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

然后讲解例4,加强学生多项式的应用,主要渗透已知多项式求值。让学生了解字母可以取不同的数值。

本课主要的教法为:学生在“可探索”的教学情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几点思考:

1、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并不难,如果采用讲授的方式,大多数学生很快就可以理解、掌握,配以学习卷上的分层练习,学生的双基训练很到位,单纯地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角度,讲授法应该效果更好。但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也不知不觉地被忽略了。事实证明,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会自己阅读、分析题意,他们今后的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2、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属于概念介绍型的,在教师的知识层面上看是非常简单、易懂的知识点。但是,如果举出一个多项式的例子,然后按照课本的概念,一下子就把的多项式的项、最高次项、多项式的次数都确定下来了,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差,反应比较慢的学生根本没有办法接受,结果在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遇到了很多的障碍。所以我觉得,我们上课,不能只考虑要学生学什么,还应该更要考虑学生需要怎样学。作为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生上来,还没有摆脱小学那种被动接受型的学习方法,如果我们初一的老师在这方面不注意引导的话,就容易出现脱节,造成学生提早出现分化。

3、教学的重构思。结合这节课暴露的问题,如果再次设计这一学习卷的话,在自学指导部分,学习“多项式的次数”时,我会再细化一些,把课堂上我讲解的部分,呈现在导学案上,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时候有一根拐杖,这样就可以更大限度的照顾到各层面学生的学习要求。在学习“多项式的排列”的时候,增设一个例题,让学生有一个规范的样板,学习起来不会造成这些不必要的困惑。

第五篇:湘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范文模版)

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 运动

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第7课 运动)

按照国家课程标准“造型·表现”领域的阶段目标,运动教材选择了“运动”这一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课题。通过本课运动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探索美术的表现语言、表现手法,引起学生对运动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的一些思考。

教材运动从美术作品中运用具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运动的过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表现运动的方法、角度,教材还通过欣赏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动感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美术的表现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舞蹈的运动形态,这一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分析、掌握运动的特点,结合对美术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对艺术作品怎样表现运动有一个基本认识。第二个活动是让学生尝试演示并画出树叶和纸飘落的轨迹,这一活动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对抽象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第三个活动是让学生选择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实际上是对前面所探索、总结出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如何加以运用的一个学习过程。

“评价建议”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供一个让学生对自己学习

情况进行检验的方法参考。

“资料库”中选用了一些活动雕塑图片,提出了一个新概念,这些极具动感而有趣的雕塑,产生强烈视觉冲击力,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带给学生新的思考。

“学习大空间”中选择了具有动感的造型方式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提供了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运动的本质特点。

◆让学生尝试运用一定的工具、材料和方法表现出运动的形态。

◆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进一步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作语言,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选择米隆的《掷铁饼者》导入,经典的具象雕塑作品展示了运动中力与美的结合,给人以视觉享受。紧扣本课主题,教材还选用了其他表现运动的雕塑作品,从不同表现的角度和方法进行探讨。

结合“活动一”尝试表现,教材安排了绘画作品欣赏。选择了敦煌壁画中表现狩猎场面的一幅作品,流畅的线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使画面充满动感,引导学生感受其神韵,体会其表现手法。同时还展示了法国杜桑的代表作品《下楼梯的女人》,作品把不同时空的状态表现在同一画面上,捕捉出人物下楼梯时的连贯动作,描绘出运动的感觉。两幅绘画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表现出运动的状态,使学生对美术的表现语言有进一步认识,从而启

发学生进行不同的尝试表现。教材选择了一幅摄影作品,拍摄的是一位花样滑冰者的舞蹈形态,要求学生用某些表现手法进行表现。有意识选择这张重动态表现,而缺乏细节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对动态的关注。

教材还选用了一些抽象的雕塑作品图片,不同的造型表现出强烈的动感,以丰富学生的表现语言,帮助其创作。

教材呈现了一个金属质感的雕塑作品,说明材料与作品表现的关系,加强学生对材料和质感的认识。两幅学生作业侧重于动态的把握,以及对不同材料的选择,难度适合学生水平,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教材中所选用的一些图片,考虑呈现表现的不同手法和不同形式,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信息,老师还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一步进行补充。通过作品欣赏,能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2.教学组织

教师可以收集表现动感的美术作品、体育运动的照片,还可以拍摄一些学生运动的照片。本单元重探究体验,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学多呈现学生讨论、研究、尝试的面貌。因此要注重教学的合理组织,以避免教学的无序状态。

3.教学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由三个活动串接而成,由描述和记录运动过程的特点及轨迹到画出树叶或纸飘落的过程到运用工具材料制作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

第一个部分围绕捕捉运动过程的特点展开。在这里老师可先组织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做几个运动动作,让学生讨论运动过程的特点,紧接着让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美术作品是怎样表现运动的,引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运动特点和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从形体的形状、重心等方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画笔记录下某些运动过程的轨迹。在这一部分中,老师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美术作品旁的小提示来分析作品,其次要注意课本上选用的作品表现运动的方法和角度都有所不同,最后老师再选择一些轨迹明显的运动让学生来表现。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有一些思考,让学生对艺术作品表现运动的本质有一定的认识,进一步明确造型的意义。

第二部分围绕描绘树叶或纸张飘落的过程展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包括对一些优秀的表现动感的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赏。对树叶或纸飘落过程的表现看似与前面记录舞蹈的运动轨迹相似,而实际上它的目的是不同的.描绘舞蹈动作的轨迹目的在于分析、掌握运动过程的特点,而表现树叶飘落的过程则是要让学生学会不借助任何客观形象,直接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在此,教材呈现出部分抽象的雕塑作品,在对抽象表现手法的认识上,老师要注意联系前一部分分析得出的表现运动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很自然地从对具象作品的分析过渡到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

第三部分活动,是让学生选取和运用适当的工具材料,尝试做一个表现运动的小雕塑。这一部分中,老师的引导、启发是学生作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关于材料的选择,老师要打破学生习惯用泥做雕塑的观念,通过对一些不同材质雕塑作品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掌握各种材质的表现优势,启发学生收集运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易于表现的材质,如:铁丝、易拉罐、泡沫、厚纸等。其次,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老师可要求学生把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运用,不拘泥于形式,侧重于运动感的表现,允许弱化形象的结构特征。

4.教学评价

学生作业可参考教材评价建议,采取师评、互评、自评的形式开展,还可以以本年级为单位举办一个小型的雕塑作品展。作业重在对动感把握的评价,至于形体结构应不作为评价的重点,避免学生陷入对结构把握不准的困扰,而丧失了创作的热情。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选择

本单元安排两至三课时的教学时量比较合适。

根据学情灵活处理教学,例如在第一部分的处理上可有多种选择:

1.做运动,描述运动——欣赏作品——总结表现方法。2.根据小提示图,欣赏作品——做运动,借助小提示图的方法描述运动的特点——总结表现方法。

“活动一”的尝试练习,如果有更好的图片,应不拘泥于教材中所附资料照片,以动感强烈、易于表现为原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可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二”立足于学生对物体运动轨迹和形状的把握,不排除有其他好的教学选择,更利于学生观察。

五、教学建议I.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可以收集一些表现静态的美术作品、照片,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表现动态的方法。

还可以选择一些第一、二个学习活动的学生作业给学生参考,注意考虑能较准确表现教学意图的作业。

2.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可以从最感兴趣的运动之类话题导入,选择欣赏的图片尽可能接近学生生活,例如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比赛的照片、校运会学生比赛的镜头、或学生运动时的特写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可以播放具有强烈节奏感与动感的音乐渲染气氛,使学生从音乐中加强对运动的理解。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教师演示和学生表演相结合,建议教师演示一些物体运动的状态,或让学生上台示范表演不同的动态,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例如让学生表演舞蹈或体育运动的动作,可以用速写方式记录;用不同的手势舞动彩带,学生观察彩带运动的轨迹等。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合理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无疑能优化教学。学生进行示范表演时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连接电脑演示,分析其动作形态、重心,把握运动感产生的特点,有利于创作。当然本单元不强调对媒体的特殊要求,合理地运用教材资料,完全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活动二”环节,可以分组实验,每组用文字和图形的方式记录结果,注意分工明确。学生演示时应调动其积极性,充分享受其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我们的奥运

我们的奥运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体育盛会,是人类追求和平、友谊的盛会。本课以学生策划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将我们的奥运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课的始终。

本单元我们的奥运按照“设计·运用”学习领域的要求设置。考虑运动会是学生所熟悉且感兴趣的活动,运动会的形象策划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本课选择标志设计这个与形象策划相关的内容展开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标志,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并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设计制作。

教材安排了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设计标志草图,立足于让学生初步了解标志的用途,以及把握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活动二”是“活动一”的拓展延伸,在完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形象策划,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建议”对标志设计的个性、运动感和实用性提出要求,同时关注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宣传策划的可行性。

“资料库”中提供了与课中相关的词语解释,同时提供了标志设计的一般表现手法,并附有对应图例,能给学生在标志设计的思路上给予提示。

“学习大空间”中展示了外国设计师以图形方式祝贺北京申奥成功的作品。图形可以表达理念,而标志是特殊的图形。也应遵循一定形式美的法则,同时还展示了吉祥物的图片。吉祥物与标志都是具有象征性的图像、图形。适用于不同场合二、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用一定方法设计标志。

◆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尝试,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

◆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能力。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教材以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导入,烘托出热烈喜庆的气氛,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导入语强调奥运精神,使学生认识到运动的真谛,并能体现在运动会口号的设计上。

教材提供了某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的范例,让学生对标志在宣传中的作用有感性认识,并把北京申奥的标志运用情况及标志设计意图作为补充材料展示,重点突出标志设计时形与意的结合和标志运用时要注意的视觉美感。

2.教学组织

课前需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准备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庆场面、奥运会上中国国旗冉冉升起的情景等方面的影像资料,能够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愿望。还可收集一些奥运会标志、吉祥物、火炬、奖牌、纪念章等系列设计的资料,以及一些优秀的整体视觉形象设计案例,增强学生对整体视觉形象设计的理解。同时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奥运会的图片或文字资料,为策划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做准备。

教学中注意各环节的有效衔接,控制教学进度,使教学过程流畅且主次分明。切勿过多展示资料而忽略了对教学目标、教学整体的把握。

3.教学策略

教学以策划学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第一课时,建议让学生把收集的图片文字资

料进行整理,谈出自己对奥运会、运动会的理解,与同学交流思想。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巧妙地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指出学校运动会的口号在定位上应注意的问题,可把北京中奥的口号提出以供参考,教师引导学生把运动会的宗旨、理念作为设计的主导思想。启发学生讨论、策划宣传工作的同时,强调标志这一主要视觉宣传形象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分析标志的运用情况,可举出实例。例如:2008年申奥标志的广泛运用给人带来整体的视觉美感与震撼,为奥运会的顺利承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针对具体实例,分析标志的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标志设计中图形与理念的关系,即用简洁的形式表达丰富的内涵。标志要有强烈的识别性,使人过目难忘。可安排学生做一个尝试性的练习,设计一个学校的运动会标志,画出草图,要求设计时考虑奥林匹克精神、学校特色、学校运动会口号等相关因素,这种尝试练习让学生对标志有进一步理解。

第二课时,可以分析一些奥运会承办国设计的会徽,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和丰富设计思路。教材图例中,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会徽利用莫斯科大学建筑外形作为设计元素,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出形体特征;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会徽是利用国旗图形元素进行设计的,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会徽用三笔手绘形式的点线,抽象地表现出一个运动形象,具有西班牙的浪漫色彩;2000年悉尼奥运会会徽以天、地、人作为设计思路,利用太阳、山川、运动员为元素,用抽象线条简洁表现出来,其中还融合了悉尼当地土著的一种武器“飞去来器”的形象,具有民族特色。每个奥运会徽与奥运五环标志结合使用,既具个性又统一。学生在设计时应在多种设计思路中找到最能表现自己意图的想法,迅速定位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来,当然有时也是通过手法的确定来展开思路,表现意念的。老师要指导学生参考资料库中提及的标志设计方法,或把此部分作为教学内容明示,引导学生谈出自己设计标志的意图,针对标志的独特性、实用性、运动特征等方面与同学交流,对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修改,按一定的作图方法画出正稿。对于制作步骤应予示范,规范的作图方法能使图形完美表现。

第三课时,组织全班分组讨论,对学校运动会的宣传进行策划,具体到个人的任务分配,同时要考虑建议的合理化,每组选出一个最理想的标志设计,然后进行系列视觉形象设计。作业要求要具体且灵活。“活动一”让学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分享,并设计学校运动会的标志,画出标志草图,强调创意表现,因此对格式不要有特别要求,鼓励不同思路的展现,可用简短文字说明。“活动二”完善设计,可用铅笔,也可用钢笔、水彩笔涂色。分组讨论,可以安排4人一组,也可安排6人一组,按实际情况调整,每人分配任务,鼓励学生精细制作。标志制作为达到一致的效果,可用拷贝方法,也可复印缩放大小,还可用电脑制作。

4.教学评价

评价环节主要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活动二”中学生修改自己设计的标志草图就是一个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分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是学生互评的结果。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可参考评价建议,也可自己制定指标,例如标志设计可以从标志的特点,及识别性、应用性、独特性、简洁性等方面确定评价指标。

四、教学选择

本课可以参考教学策略安排三课时,如果安排两课时,建议把整体视觉形象设计制作在课后完成,把全年级的设计作业进行展出,评选出最佳设计,作为校运会形象宣传设计的候选方案。这样有利干学生欣赏交流,使其对视觉形象策划有进一步理解。

建议教学以学生策划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可灵活把握,例如:①策划学校运动会宣传工作——运动会理念把握——标志在形象宣传上的作用——标志设计尝试——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法介绍——修改标志——整体策划制作;②奥运会背景介绍——北京申奥宣传工作介绍——策划校运会宣传工作——设计思路分析、设计方法介绍——标示

设计。

根据学生的兴趣可以把课程适当拓展,鼓励学生把设计的标志绘制到实物上。实物选择以容易准备为宜,例如水杯、T恤、毛巾等,而宣传旗、招贴画、程序册等平面资料可以制作。通过实践熟悉工具材料特性,增强对标志运用的理解。

五、教学建议

1.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标志设计反映了一定的时代性,因此资料的更新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及时地收集各种体育盛事中有关形象宣传的资料,特别关注本地区举办的有影响力的赛事,增强资料的实效性,以弥补教材的不足。例如收集雅典奥运会的相关资料,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等。

2.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 我们的奥运

互动式、启发武教学方法务必贯穿教学的始终。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达到目的,例如把奥运会的发源地、奥运精神、奥运口号、奥运会旗等等问题整理制成表格,发给学生填写,使学生对本课主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3.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组织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作业,采用竞赛的形式以促进工作效率,且与本课主题相符。

4.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第8课 我们的奥运 如果设置了标志运用干实物的环节,可用不干胶剪贴;在纺织品上绘制,建议利用纺织颜料、丙烯颜料以防止脱色;采用镂印的方法,可用厚纸板做模具,注意稿样镂刻时,保证线条的流畅光滑。标志的大小根据实物确定,如果难保证标志的造型一致,就选择一个合适的大小复制,总之要尽量使标志统一。这个学习活动要强调技术性,以保证呈现的效果。

下载【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3.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集

    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

    湘教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5篇材料]

    湘教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怎么写?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七......

    七年级数学下册 9.3多项式乘多项式教案2 苏科版

    课题:9.3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备课时间: 主备人:多项式乘多项式 教学目标: 1. 知道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转化为单项式乘多项......

    七年级数学下册 4.2《多项式的加减》教案1 湘教版(精选5篇)

    4.2多项式的加减 目的要求: 1.使学生掌握多项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巩固前面所学的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幻灯 教学......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通过现实情景感受利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的广泛性,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位置。2、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数量表示图形位置,几......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3、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过程与方法:通过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因式分解训练题

    因式分解练习题(1) 班级姓名 一、填空:(30分) 1、若x22(m3)x16是完全平方式,则m的值等于 2、x2xm(xn)2则m n 3、计算:25685622244; 4、若xy4,x2y26则xy 5、下列因式分解:①x34xx(x24)......

    第1课时1.1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湘教版1

    第一章因式分解 第1课时1.1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目标:1.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以及它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2.感受因式分 解在解决相关问题中的作用.3.通过因式分解培养学生逆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