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时间:2019-05-12 22:1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第一篇: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

李哉平

成世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的经验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作为化学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概念图不失为有力的工具。本文就是把概念图应用到化学教学上的实践总结。

一、概念图的意义

(一)概念图是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结构示意图。概念图通常是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用连线把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可用具体的知识说明概念,从而把所有的基本概念整合成一介有机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就是概念图的一个实例。

图1 “溶液”概念图

概念、命题、连线和层级结构是概念图的图表特征。概念通常用专有名 词或符号进行标记;命题指概念之间通过某连接词而形成的意义关系;连接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层级结构是概念的展现方式。某一概念还可通过超级链接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背景知识。概念图结构饮包含节点、连线和连接词三要素,节点就是置于圆圈工方框中(也可不置于其中)的概念;连线㻮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是无方向、单向或双向,位于上层的概念可以引出多个知识分支(纵向联系),不同知识领域或分支间概念的连线就是横向联系。连接词是置于连线上的两个概念之间形成命题的联系词(或符号)。

⒉概念图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人的学习应该是意义学习,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除了学龄前儿童,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结合关系的层级排列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理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根据意义学习和概念同化理论开发了概念图这样一种新工具。“学会学习”理论把由概念组成的命题作为教学的根本内容,概念图方法正是以这一假设为理论基础的。

由于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教师主导和讲授,许多学生总是机械单一地学习,而对自己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并不理解,其结果往往不能辨别和建构概念与命题框架,只好死记硬背大量的化学原理与化学方程式。然而化学也是系统科学,其概念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包括从一般到具体的序列关系及渗透的网状关系。脑科学的泛脑网络学说认为,人的学习、记忆和思维正是通过人的大脑,这样一个并行分布、多层结构、广泛联系的神经网络系统来进行的。概念图的结构特征非常符合人脑的生理机制,概念图把知识高度浓缩,将各种概念及其关系以类似于人脑对知识储存的层级结构形式排列,概念与命题的框架赋予了学习过程(包括实验过程)以意义,清晰地揭示了意义建构的实质。教师的关键就是组织、引导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立知识网络的结点以及寻找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概念图的类型与形状

概念图在课堂教学中可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元素及其化合物、奇特等知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化学键、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斟酌理论都可编制成概念图。概念图的类型有单概念图和多概念图(又分章 节图和专题图)。它们除了节点、连线和连接词等要素外,不同的概念图还可有其他特定的构成,但都有概念、命题、连线和层级结构的特征。至于概念图的形状,没有定例,可根据需要制成层次状、放射状、框图状和罗列状等。

二、概念图的学与教过程

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来探究概念图学与教策略的最优化,努力将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建构。概念图学与教的过程可分为培训、运用和评价三个环节。

(一)培训步骤

⒈选定学习者熟悉的知识领域。因概念图的建构必须依靠对上下文知识的运用,所以最好选取学习者试图理解掌握的一个单元、某个实验活动或者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此形成的背景知识有助于确定概念图的层级结构。⒉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选定某一知识领域后,找出该主题的关键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概念,并一一列出。然后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从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到最特殊、最具体的概念依次排列。虽然这样的排列是粗糙的,但能帮助我们确立概念图的结构。

⒊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层和分支。把所有的概念写在活动卡片上,移动卡片讨论概念可能的连接,按照概念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工作平台(如黑板)上排列卡片,初步拟定概念图的分布。

⒋建立相关概念的连接。把每一对相关的概念用短线连接,并在连线上用适当的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同一领域及不同领域中的知识通过某一相关概念相连接,再经过修改后各级概念及其关系清晰可见,每个人所绘的概念图就基本确定了。

⒌反思完善概念图。对各人绘制的概念图初稿分组进行讨论及补充,构建小组图;然后全班再讨论综合成一个班概念图。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理解是会加深和改变的,所以要对概念图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概念图真正成为促进意义建构活动的有力工具。

(二)变式运用

学生在初步掌握概念图的制作技能后,就可运用概念图来进行学习。按由易到难,可让学生绘制三种不同类型的概念图。

⒈限定型概念图。构图前教师先给出一定数目且随机排列的概念,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这些术语来画概念图。⒉引导型概念图。给出一定数目的概念术语或符号后,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部分来构图。由于所给信息多于所选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对所需概念的选择要准确,必须对主概念有系统的认识。

⒊创造型概念图。教师参照化学学科知识的特定范围,给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围绕这一概念,联想有关的知识、概念,创造性地构图。让学生在类比中联想、顿悟,使思维不断升华,从而产生创造的灵感,将零乱的知识穿成串、结成网,变成“集成电路”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便于应用和创新。学生通过分层次的反馈训练和巩固,得到了整体的相互联系的结构化知识,内化为他们的自身能力,且能较快地迁移到同类心智操作活动中去。通过各种变式练习,学生可以掌握概念图的各种制作技巧,如①点-线-面制作法;②筛-排-联制图法;③激活-联想法。

(三)图式评价

学生对所作概念图进行自评或互评,教师也提供概念图进行评价。概念图的评价应参照以下几方面进行。

⒈关键点。即指一个至少有三条线与其他概念相连接的节点。所制概念图中正确的关键节点越多,说明这个学生理解力越强。

⒉连接。可以说明从主概念中引出的属概念或由属概念导入的主概念,以及概念图体系中不同分支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揭示往往标志着学生的创造行为。

⒊命题。从连线上注解的连接词,可说明概念间联系的性质和相关的程度以及条件。

⒋层次性。观察所画的概念图是否有层级结构,以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为依据。

⒌实例。由于概念图不只是抽象的概念,还可用具体的事例丰富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也可有针对性地选些实例及结合概念图配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或举出相应事例。从回答或举例中可获知学生对概念意义理解的清晰度和广阔度。

传统的评价方法只能考查学习者的离散知识,而概念图却能检测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及对知识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对概念图的量化评分不能简单地把评分归结为图中概念连接数目的多少。我们正在尝试“构造概念图习题”,以凸显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如果教师按上述模式进行教学,或者学生按上述思路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并能正确地反映概念之间的意义联系,那么就是在进行有助于“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一个知识系统就会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概念。概念图应力求简明形象。

三、概念图具体的操作要领

(一)构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衔接知识与疏通思路

教师的任务不应是替学生找出各部分知识的现成结构,而是及时组织、引导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加工建构出一个个可用的概念图。现以“氯气”为例说明,⑴将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的反应“分割”成三个知识块,有序布局;⑵连结氯气与各种物质反应的知识线,自然形成一个氯气化学性质的知识网;⑶补上氯气的制法、氯化氢的制法及盐酸性质的知识网;⑷统观全局,再现整体。即将纵向氯气的性质、制法与横向氯化氢的性质、制法结成知识网络(如图2)。图2中12条带箭头的线构成了氯气的知识网络。以“氯气”为中心向外辐射得到性质,再延伸可得到用途;以“氯气”为中心向内收敛,可得到制法。把这张网有序地贮存在头脑中,便形成氯气、氯化氢以及盐酸的性质、制法、用途的思维通路。思考问题时,将问题纳入网络,便可迅速检索出所需要的知识线。

图2 “氯气”概念图

概念图也是自学的脚手架,这种制图预习的最终结果可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基点,学生从中能构造出更丰富的意义。要重视提高学生组织材料的水平,把新内容组织起来并指导学生理解这个组织结构的方法,注意到学生是否把信息组织起来且已理解了所构造的意义。让学生在教师的不断激励中学会联想,使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更多的神经联系。联想不拘于某一概念的内容,还要了解这个概念所处的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从自己认知结构中提取与新知识有机联系的旧知识,又使新旧知识位置得到合理的分布,当提取一个 概念时相关的一些知识也被激活了。

(二)逐步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养成画概念图的习惯

我们鼓励学生花时间和精力画概念图,有意识培养学生课前自己尝试着画形成性概念图,课后绘制总结性概念图,或对图式本身进行重新组合,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学科之中的思想方法。通常在学习初期学生能联想的内容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联想的知识会渐渐增多。这一阶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减少包办代替,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组织的机会,留有一个思考的余地、想象的空间。学生每天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是“单个的”,多个知识的加工也是“局部”的,到章节复习就要及时地把这些的知识编织成较大的网络结构。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要把有关的概念及时地补充到概念图中,从而形成新的联结。例如:有机物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但各种物质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根据各物质之间的联系建立知识主线,在知识主线的基础上展开,建立概念图,并且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主线增长,网络扩大。每一章也建立一个小的知识主线及概念图,把每一章中各物质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在概念图中加上各种物质之间的合成条件,就是整个有机化学的主要内容。

画概念图初期可能耗时较多,表面效率较低。学会制作概念图,又给予强化而成习惯,学生就能自觉地运用,从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在适应了实施概念图教学方法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学习效果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三)创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与对话,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

绘制概念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处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各自对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通过共建概念图来进行合作协商,使各自的认识得到完善与拓展,使得小组成员共同理清知识线索,理解和表征问题,寻找解答办法、得出方案。也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在网上实行概念图的师生交互学习和同伴合作学习,一般由网络管理者(教师)提供知识内容和有关背景知识,要求各个网络终端(学生)制作概念图并递交,制作过程中可以通过BBS进行网上讨论和即时评论,以此促进学习者学会学习。实施合作学习既能互相启迪、完善认知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并引发生动的课堂讨论,这样才能把学科的思想方法落到实处。在这种师生相互尊重的人际氛围、和谐的认知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结合起来而产生了一种整体效应,导致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高质量的内化过程与良好的知识结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有效地提取和应用这些知识,使知识迅速向能力转化。

(四)激发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建立概念图,并将概念图用于教学设计中

作为认知结构的一种镜象,概念图中概念的连接和位置的改变实际上是学生认知结构变化的反映。如交叉连接需要学习者的横向思维,也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我们通过对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评价以及对学生最初和最终的概念图加以比较,就可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与诊断学生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努力把新的意义并入已有知识中,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而改进教学方式。概念图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时,学生在建构自己的概念图中遇到了困难,他会清楚地联想到自己的不足;概念图的连接缺乏创造性,就说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这样就会激励学生去努力弥补;学生把自己的跟同学或教师的概念图进行比较和探讨后,含糊不清的问题就变得明朗了,并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

概念图也可用于课程规划与教学设计如编写教材、教师备课等中。概念图是一种把概念和命题具体化的技巧,反映出学生搜索已有知识、把握知识特点、联系和产出新知的能力。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如果教师掌握了制作概念图的技能,就能大大提高教学艺术;也可用适当的方式使概念图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技能。

发表于<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年第12期第46-50页

第二篇:化学用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与方法

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之一。其原因,一是化学用语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学生必须通过强化记忆来掌握,学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二是化学用语的形成规律与学生掌握的并不完全相适应。例如,元素的化合价是元素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决定于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因此决定了化合物的化学式。而初中化学教材在第二章第四节编排了化学式的内容,在第六章第三节才编排化合价的内容,这样开始阶段学生就不能运用化合价检验化学式的正确与否和书写由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对原子团的组成也只能凭记忆。三是化学用语点多面广,相似相异,学生难以分辨和掌握,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正因为上述原因,导致化学用语的教学成了学生个人学习的“滑坡点”和班组集体教学的“分化点”。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有内在需要才有动机。学习化学用语,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要让学生明确只有掌握化学用语这个工具,才能学好化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习化学式要使学生明确使用化学式表示物质及其组成是简明清楚的,五水硫酸铜用化学式表示为CuSO4·5H2O,就很清楚地把该物质的质和量的关系表明出来了。如果用文字叙述,那需要很长一段文字才能说明清楚。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实践尝试掌握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如分别请学生用文字和化学式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及其量的关系。从中领悟用化学用语表达的简洁、明了。当学生明确学习化学用语的重要性后,就会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它、掌握它,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讲清含义,“名实结合”

学生学习化学用语,决不是机械地记忆组成化学用语的外文字母符号,而是要学会用它们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这就要求教学中要把化学用语与具体物质和具体的化学反应结合起来讲解,使学生了解它的化学意义,让学生从认识具体物质和具体反应现象或化学概念入手,通过他们的感官(耳、目等)逐步把化学用语与化学事实(实物、实验)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联想,避免张冠李戴和不正确的模仿。这就是说化学用语与物质及其变化是“名”和“实”的关系。在学生初步掌握化学用语后,必须结合物质及其变化,使化学用语的涵义具体化、深刻化。例如,讲一种元素符号或一种化学式,就应该让学生想到它代表什么元素或什么物质,以及那种元素或物质具有什么特征。例如,在掌握稀硫酸、锌、硫酸锌、氢气等的化学式后,观察稀硫酸和锌反应发生锌粒消失和产生氢气气泡的实验现象,就能抽象地用化学方程式H2SO4(稀)+Zn = ZnSO4+H2↑表示。反之,看见化学方程式H2SO4(稀)+Zn = ZnSO4+H2↑,就能联想到无色液态的稀H2SO4和固态锌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锌和氢气这一具体的化学变化事实,还要知道它们之间反应的量的关系。这样“名实互现”地经常练习,就能较好地掌握化学用语。

(三)分散难点,培养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记忆和书写效果。在初中化学绪言课和氧气性质及制法等课中,由于趣味性实验的出现,加上教师启发、引导,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利用这种有利时机,从绪言开始,有计划地在每节课中出现与内容相联系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这样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新鲜有趣而愿意学习,记忆比较容易,当讲到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时,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元素符号和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这样通过难点分散,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在化学方程式一节教学之前,可在一些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中,同时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这就为学习化学方程式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反复练习,达到“三会”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必须达到写、读、用三会。

首先,要会写,要写得合乎规范。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常犯这样一些错误:

1.大小写混淆,例如把Mg 写成mg,Cl写成 cl,H2SO4写成 H2So4,CO写成 Co。2.上下标书写不规范,例如把H2SO4 写成H2SO4,PO4写成PO4。

3.化学方程式不配平,不写必要的反应条件,乱写表示气态的箭头,乱写可逆号。例如,把4P+5O2=2P2O5写成P+O2=P2O5(不配平);把2KClO32KCl+3O2↑写成2KClO3=2KCl+3O2↑(不写反应条件);把H2+Cl2=2HCl写成H2+Cl2=2HCl↑(反应物生成物均属气态,不应写↑);把NaOH=Na+OH写成NaOHNa+OH(强电解质不应写)。

其次,要会读。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常常不够严谨、准确,例如把FeS、FeS2、Fe2S3都读成硫化铁或硫化亚铁,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的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硫化亚铁、二硫化亚铁、硫化铁。又如把化学方程式NaCl+AgNO3=NaNO3+AgCl↓读成氯化钠“加”硝酸银“等于”硝酸钠“加”氯化银沉淀,而不是读成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再如把CO3 + 2H = CO2 ↑+ H2O读成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不严谨的,应读成可溶性碳酸盐与强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前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的涵义,把化学方程式当成数学方程式了。后者是由于不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碳酸盐包括可溶性碳酸盐和难溶性碳酸盐,按照规则,难溶物不能写成离子符号)所致。

再次,要会用。在学生会读会写的基础上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达到“三会”,一方面,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自行订正。另一方面,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进行巩固。如把元素符号编成顺口溜或按金属活动顺序、非金属顺序编排。这样读起来顺口又方便学生记忆。也可以让学生把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编成卡片,通过游戏或化学晚会形式加以巩固记忆。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对在规定

2-++-+

-3--3 时间内默写出元素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最多、最正确、成绩突出、进步较快的个人、集体给予表扬或奖励,激发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

第三篇:浅谈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摘 要: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对目前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以期为改善学生语文朗读教学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朗读教学;方法研究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能够让学生对教学文本有更直观的体会,对文章的意蕴与内涵感受也更深切。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别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优化朗读教学。

一、根据文本特点,制定朗读教学目标。

个性化朗读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这些朗读目标的制定应该参照哪些标准呢?一是要根据文本内容判断选择适合个性化朗读指导的材料。文章的内容不一,他所承载的感情内涵就不一样。有的是平铺直叙的介绍,有的是热烈的褒扬而有的却是激烈的披露。而这些材料中,“褒义”的文本类型就比较适合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训练。因为吟咏之间,激发的是学生美好的生活情趣,熏陶的是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操。二是根据文体选择个性化朗读的方式。正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这里指的不仅是学生,学生朗读的文本也是一样,每一个文本有它的特质,有它所适合的场合,知文善用也是善用文本材料的一重境界。三是要依据文本形式,确定个性化朗读的训练点。选择了适合进行个性化朗读的文本,进行训练的过程也不是盲目的。

二、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备读。

目前很多老师在备课中根本不备朗读指导的环节,教师对课文的朗读处理心中无数,必然导致了朗读指导的盲 目性和低效率。所以,在备课时强调备读。强调教师的备读,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反复训练,自己 首先读熟、读通、读好课文,进而掌握本文朗读和默读的基 本要求以及具体的技能指标。如语气、语调、情感、停顿、重音、轻声和有效速度的掌握。二是结合所教的学生实际,确定读的训练重点和指导读的方法步骤,力求做到 自己心中 有数,把读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教学 中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

三、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朗读意识,让他们喜欢朗读,热爱朗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这

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多方面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表扬,采用赏识教学法,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功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朗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朗读想象,使学生和课文产生共鸣,并且深刻地理解课文。还可以通过各种兴趣教学方法,比如导语激趣法、游戏竞赛法、表演辩论法,以及个别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比较读、配乐朗读等等,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四、合理安排朗读时间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作为朗读教学更能体现出这一道理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提高的。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按照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基础、不同的年级以及学情等合理地安排时间。一定要考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正确的朗读训练,要进行有表情、有感情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比如齐读、默读、试读、练读、单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读后要让学生互评,讨论,这样会使学生互相提高,共同发展。作为教师,要给学生设置有效的问题,使学生的朗读得到迅速提高。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朗读效率

计算机教学已经步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它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更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朗读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如采用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在教学《三峡》这一课时,学生通过看图像、听声音,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与感情,诱发了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持续朗读和提高朗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由教师“要我朗读”,变为“我爱朗读”。

总之,在朗读教学中需要广大语文教师积极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四篇:构建概念图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教育论文

摘 要:现代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好地支持概念图的教学。把概念图应用到教学上,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概念图能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浓缩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关键词:概念图 构建 思维 效益

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学业考试,要完成7~9年级共6册科学教材中考试纲要内容的复习,任务相当艰巨。如何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搞好复习是摆在每位九年级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笔者作为一名九年级一线科学教师当然也责无旁贷,在笔者尝试的多种方法中,用概念图法优化科学复习方法,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用“概念图”法优化科学复习方法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构建概念图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确定一个复习的主题,列出相关概念。

例如,在复习“生态系统”这个课题时,涉及到下面的这些概念——“生态系统、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动物、植物、细菌、真菌、有机物、阳光、空气、水”等。这些概念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显得很凌乱、很琐碎,可先让学生把这些概念写在纸上,也可以把概念写在卡片上便于移动,对构成概念图很有帮助。

第二步: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把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放在图的顶端、最前端或关键位置。在上述例子中,把“生态系统”概念置于顶端。若有时要确定含义最广、最有包容性的概念比较困难时,可以注意一下概念的背景,或了解概念出现的顺序,来认定概念的等级。

第三步: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在上述例子中,把“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置于“生态系统”的下一级,而两者之间应在同一横向的水平位置上,再逐个将“空气、水、阳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从属概念逐个放在其下,使相关概念放在合理位置,具体的事例放在最下层,从而使内容更加丰富。然后用线条把概念连接起来,概念间的连线可以是单向、双向或无方向的(见下图)。

第四步: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连接词如“是、包括、表示、需要”等。连接词要能说明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使概念之间建立某种意义。此外,还要寻找概念图不同部分概念之间交叉连线的联结,并标明连接线。例如:“分解者”还可与“非生物因素”连线,使学生联想到“分解者”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等。这样当许多相互联系的概念捏到一起时,就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概念整体,形成了一个知识链和知识网(见图1)。

第五步:把说明概念的具体例子写在概念旁。在动物旁边写上“昆虫、青蛙、蛇”等,在植物旁边写上“草、树”等,这样使这个概念图就更加丰富,有血有肉。并且随着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入,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二、实践后的反思

1.教学内容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与结构图、模式图、示意图、实验装置图等一样是反映知识内容的一种形式,但是概念图更侧重研究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科学上的一些微观结构、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用实验的方法探索科学原理,概念图就显得爱莫能助了。

2.教学时间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教学需花费较长一点时间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图来再现他们的知识,特别是初期可能会耗时较多,表面效率较低。这部分内容的完成如果放在课外进行,势必会占据学生大量学习的时间;如果放在课内,课堂的效率又如何保证?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开展好概念图教学值得进一步去思考。

3.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局限性

概念图往往反映了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静态部分,培养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分析、比较和理解能力,因而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不能为强化概念图教学而忽视其它重要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①高文著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②裴新宁概念图及其在理科教学中的应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③白桂香教师实用心理学[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7。

④《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

第五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什么是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下建立起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生活;呼唤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善于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实施的策略。在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要研究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往往包括了五个要素:①理论基础;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现条件;⑤评价。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解决怎样教为主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程序往往最受重视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式:该模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景——定向阅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2、讨论式:该模式有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自学——提出问题——点拨小结——反馈练习”。如必修3《区域地理》和选修6《环境保护》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主要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体味到辨证。

3、尝试式:这种模式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指点迷津,学生在尝试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情景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景——组织学习——归纳小结——反馈练习”。如选修2《海洋地理》部分章节,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在教育与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总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应寻找适合学生需求,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才能引领教学方法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景观图,有内容各异的专业地图,有反映综合数据的图表,教学中可依据图表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力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城市功能区的知识收集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其交通、商业、机关等位置,绘制出社区的平面图。课中教师展示不同城市功能区的景观图,拓展学生的视野,讲解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形成原因,并要求学生展示介绍自绘的社区的平面图;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社区的主要街道平面图,让学生广泛讨论商业服务设施等的位置,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最后,以一个社区拓展延伸到多个社区,形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课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查阅其他城市的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以点带面,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现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由个体到合作,由肤浅到深入,不断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如何做,怎样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活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情感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方案作富有成效的调整,即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例如特级教师的教案随处可见,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用它上好,原因就在此。那么,如何能“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呢?我们可从多方面去研究,除了上面的活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究。

(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活”用教材呢?首先要正确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紧扣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方法,使有限的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次要选准突破口,从最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切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三是基于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四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补充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活”用教学语言

活的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机智的,它至少有三个功能:一是激励。教师应追求的是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使不同的学生,回答了不同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而又切当的肯定,让学生把深入思考以期待得到教师独特的赞美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二是引导。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运用恰当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不规范时,教师应利用专业述语恰当更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活的教学语言,像一束赏识学生的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它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关怀。

(三)“活”用生成资源

所有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有预先的设计,但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未所预见的情况,切当而巧妙地应用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的理解幼稚。年级不同,或同一个班上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状况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很幼稚的,教师可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二是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课堂上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课堂上遇见错误如果只是简单否定,既无法对出错的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的学生本人进 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三是利用学生的独到见解,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设置有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环节,对学生表达发有道理的独特见解应充分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心智灵慧,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的独立之人、智慧之人。

下载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概念图与化学教学策略的最优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优化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浅谈优化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初探[本站推荐]

    小学数学优化教学策略初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定义,还要让学生具备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学......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

    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策略习题教学是将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通过课堂问答和练习、课外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教......

    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中职英语语法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 摘 要:中职学校作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英语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而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承载着基础和纽带作用,是中职生学习......

    优化教学策略 点燃阅读激情

    优化教学策略点燃阅读激情 临淮中心小学 柳广会 论文摘要:1、让绘画点燃学生阅读激情。 2、让表演点燃学生阅读激情。 3、让音乐点燃学生阅读激情。 4、利用多媒体点燃学生阅......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悟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以此来更好地完成教......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策略(模版)

    把握教材特点优化教学策略 ——浅谈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 华师一附中涂萍 一、教材特点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本选修教材着眼于增加学生对中国古代......

    化学复习中如何优化

    以生为本设计“化学反应速率"教学的思考 化学复习中如何优化“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 提高化学试卷的讲评效率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复习课堂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