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吟诵 教学设计与实录辑录-时艳芹

时间:2019-05-12 22:44: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吟诵 教学设计与实录辑录-时艳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吟诵 教学设计与实录辑录-时艳芹》。

第一篇:古诗吟诵 教学设计与实录辑录-时艳芹

古诗吟诵《古诗中的儿童形象》 教学设计

一、引入: 师:亲爱的孩子们,你们都是活泼可爱的现代儿童。在遥远的古代,你们的同龄人是怎样生活的,想知道吗? 师:让我们一起吟诵着走进古典诗歌中去看看吧!

二、识诗人,解诗题

师:出示《贾岛推敲图》图片,这就是苦吟诗人贾岛,我们昨天都听过他“推敲”的故事,今天,让我们随着他留下的诗歌走进另一个故事。

师:这一天,贾岛走了很远的路,要去寻访一位非常优秀的朋友,这位朋友是个隐者。什么是隐者呢?老师把注释放在了这里,请同学来读一读。

师:贾岛兴致勃勃地远道而来拜访这位隐者朋友,结果却(出示:不!遇)心情如何呢? 师:请孩子们试着诵读一下,从声音里体会他的心情。(指名说)(预设:生,我体会到了诗人不开心,因为题目的“不”是入声字,只读一半就哽住,是很痛苦、压抑的意思。)

师:是呀,除了入声字,我们再看看这个去声字,声调从最高音一下子降到了最低音,心情真的是失望到了极点啊!请孩子们再读一次题目,相信这一次读得更好啦。

生:齐读题目,“不遇”读得很失落。

三、吟诵诗歌,感知诗意及儿童形象

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诗人的心情如此糟糕呢?秘密就在诗句里,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

师:孩子们看看这首诗押的什么韵?(生:去声韵)

师:是呀,这首诗押的是去声六御韵,它是一首古体诗,能用我们平常学的押平声韵的绝句规则来吟诵吗?(生:当然不能。)

师:古体诗到底该怎么吟诵呢?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学过的几首古体诗(课件出示题目),孩子们想吟诵哪首?(生:《短歌行》)

师:《短歌行》太长了,咱们只吟诵前四行,记住它的调子,好不好?“对酒当歌”开始!(生:一起吟诵前四行。)师:还想吟诵哪首诗呢?(生:《橘颂》)师:好的,也只吟诵前四行。(生:一起吟诵《橘颂》前四行)师:课前我们复习吟诵了《春江花月夜》,再比较一下刚才我们吟诵的《短歌行》和《橘颂》,大家认为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该用哪个调子呢?(生:不知道。)师:是的,古体诗的调子实在很难把握,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老师新教大家一个调子,这是叶嘉莹先生的调子,由徐伯伯翻录出来的,老师把徐伯伯的调子再改编了一下。以后遇上五言古体诗,你都可以用这个调子来吟诵,根据诗意改改个别地方就行。想学吗?(生:当然想。)师:好,现在老师教一句,请孩子们学一句。(师教生学)师:孩子们学得很好呀,字音很准确,调子也把握得很准确,大点声,再来一次吧。(师教生学第二遍)

师:真能干,声音现在大多了,多简单的诗歌,多简单的调子呀,对自己有信心了吧?再来一遍信心就更足了。(师教生学第三遍)

师:我看到好多孩子两眼放光,大概都明白诗歌的意思了吧。谁愿意做小老师来讲讲你知道的诗歌的意思呢。(生讲解诗歌意思。)师:明白了意思,我们能吟诵得更好了。现在,我们分角色来吟诵这首诗歌吧。我是贾岛,你是--(生:童子)师吟:松下问童子。问:孩子,你的老师去哪里啦?(生吟:言师采药去。)师问:到哪里采药去了呢?我能找到他吗?(生吟: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师:孩子们,为什么才两次问答,贾岛就确定自己遇不到这个隐者了呢?(生1:童子说了,这山里云雾很多呀,把整座山都遮住了,怎么找得到嘛? 生2:是的,说不定贾岛和老师一个往东一个往西,绕着大山转圈圈还是遇不上呢。)师:你说的是他们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了。师:说得很对,你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在吟诵一下,从声音里体会一下。(生吟诵体会。生:“山中”两个字拉得好长,说明这座山很大,连绵起伏的,童子不知道老师在哪里,贾岛去 找也不一定找得到。)师:我们再吟诵一下,看看你从去声韵里能理解到什么?(生:老师说过,去声表示坚决、很清楚地告诉别人你要做什么。这首诗歌里的童子一定是很坚决地告诉贾岛,你找不到我师傅的!)师:你说得很准确呀,他也从童子的态度里知道了隐者是极难遇上了,所以贾岛用了去声韵。我们再来吟诵一遍,你就记得更清楚了。师生分角色再吟诵《寻隐者不遇》

师:在这首诗里,你觉得童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生: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他很认真地告诉贾岛,我师傅是找不到的,您别等了。)师:我也同意,这是一个从来不隐藏自己的观点,非常诚实、率真的孩子。再看看我们学过的有儿童的诗歌,这些诗歌里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呢? 师:出示《宿新市徐公店》 生:吟诵复习。师:这首诗里有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天真的孩子 生2:可爱的孩子 师:出示《池上》(生:吟诵复习)师:这首诗里又有一个怎样的孩子呢?(生1:顽皮的孩子 生2:调皮的孩子 生3:淘气的孩子)师:孩子们词汇可真丰富,说的意思都差不多呀,可是用了不同的词语,很不错。

四、自学新诗《舟过仁安》和《小儿垂钓》

师:老师这里还准备了两首非常好玩的诗歌,也有可爱的儿 童。孩子们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所有近体诗的规则来吟诵。

师:请孩子们回忆一下,近体诗有哪些吟诵规则呢?(生1:平长仄短、平低仄高 生2:依字行腔生3:韵字拖长 生4: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师:请孩子们用上这些规则,按白板上的要求学习这两首诗吧。白板出示: 学习要求

1、诵读着读准字音

2、借助注释和声音理解诗歌意思

3、自己定调,吟诵诗歌。

4、吟诵展示(5分钟后)师:请孩子们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

五、总结

师总结:孩子们,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在童年里,与经典诗文相伴,为我们的人生奠定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记住,会吟诵的男孩--玉树临风,会吟诵的女孩--贤淑温婉!

时艳芹 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

2016-9-16

第二篇:《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第三小学张立军 评析:北京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康静涵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教师简介

一、教学设计说明

返回本页页首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课前、课中、课后)。在两首诗的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诗相对而言易于理解,部分学生在学前就有接触。就本课而言,有学习第一首诗的基础,所以应发挥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深入诗文的意境,让学生对古诗词有升华理解和再创造的空间。在课堂上,设计了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两首古诗,如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这样,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的兴趣,令学生利用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如,第二首诗中“含”的意思在全诗中至关重要,对学生来讲,在带入句中理解时又堪称难点。在教学中,对“含”字的理解要走几个回合。“含”的本意是包含,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义,教师要帮助学在字的本义与诗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对“含”的认识。根据图画想一想诗人的位置,想一想诗人凭窗眺望的情境,从而升华对“含”的认识。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首诗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读,大体可分五步:第一,自读自学诗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感知瀑布的气势;第三,学生边理解边想象边朗读,依据诗句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出气势;第四,欣赏有关庐山瀑布景象的录像片,诗画结合,引导学生融入意境;第五,结合图像及理解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资料。课后,收集两位诗人的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第三篇:吟诵揣摩体会感情——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

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

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

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

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

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

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

②学生边读边想。

1)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2)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

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 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

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第四篇:李艳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广播体操“七彩阳光”:预备节

(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七彩阳光”预备节四个八拍的动作要领,把握新广播操的节奏感与韵律性。2.培养学生良好身体姿态,发展学生协调性与灵敏度,提高学习兴趣。

重 点:预备节四个八拍动作学习难 点:手、脚动作的协调配合 主要教法:讲解法 示范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本次课的内容。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 2.专项徒手操

三、基本部分

1.学习“七彩阳光”预备节4x8拍

(1)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学习脚上、手上动作(原地)练习(3)教师分解动作示范(4)学生集体练习(5)纠正错误

2.游戏:听数抱团(机动)

(1)游戏方法:让学生围成圈,并绕圈跑,在听到数目后按数目为团。

(2)游戏目的:发展学生灵敏素质,培养学生注意力。

四、结束部分 1.放松 2.小结 3.宣布下课

广播体操“七彩阳光”:预备节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广播体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这套新广播体操许多动作像健美操和舞蹈,对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要求难度加大,所以不容易让学生很快接受并学会。

本次课的成功处1.教师抓住学生对新操的好奇感,准备充分,组织严密。在准备活动时就加入了操化动作学习,为后面预备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动作分解学习,由难到易,由下肢到上肢,都有周密的设计,学生学习起来也减少了枯燥与烦恼。2.教法合理,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预备节学习时教师利用自己的示范感化学生,使学生认真学习。利用镜面示范让学生与自己的动作一直进行模范学习。学生通过本次课学习顺利掌握预备节4个八拍的动作,后面加上游戏使学生快乐放松,整节课的结构合理,内容安排紧凑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感觉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对动作要领讲解过细,让学生听的多,应该把讲解动作要领的时间在压缩些,甚至可以直接观看教师示范动作练习。毕竟是第一次课粗略掌握大概动作就可以了,在以后操化教学中自己应该注意这一点。

第五篇:“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与实录

“克与千克”教学设计与实录

[摘 要]教师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称、掂、说等操作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但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还能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关键词]克与千克 秤 换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7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师:请拿出自己的数学课本和自己的凳子两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生:数学课本轻,凳子重。

师:是啊,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有重有轻,它们到底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轻重的问题――有多重。

【评析:通过让学生掂一掂,自然引入“轻”“重”这两个概念,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创设了情境。】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秤

师:想知道数学课本和凳子分别有多重,应该怎么办?

生:用秤称一称。

师:生活中有哪些秤呢?把你知道的秤介绍给大家吧。

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生4:我姥爷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天平”。(介绍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评析:结合日常生活的所见,让学生体验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2.感知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学习了它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天平称出桌子上的一个苹果、几粒花生、一枚2分硬币等的质量。称的时候要做好记录,3分钟之内哪组称得多,哪组就胜利。(学生分组称物品,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生1:一枚2分硬币大约1克,一枚5分硬币大约3克,一枚1元硬币大约15克。

生2:一支铅笔大约9克,一本数学书大约150克,10粒花生大约35克,一个苹果大约89克,一个回形针大约2克……

师:这些都是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克用字母“g”来表示。(板书:克――g)

(3)掂一掂

师: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掂一克重的物品)

生:很轻。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生:一小块橡皮;2粒黄豆;1个扣子;1个小发卡……

(5)估一估

师:每个小组任意选几件物品放在一起,先估一估它们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得准不准,看谁估得准。

3.感知千克

(1)介绍千克

师:刚才有的组称的物品质量达到了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很麻烦,还可能写错,怎么办?

生:可以用千克。

师:真聪明!日常生活中我们称较轻的物品就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就用千克作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

(2)掂一掂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就是1千克。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学生用手掂感受1千克)

(3)找一找

师:在你的周围能不能找到质量大约1千克的物品呢?

生1:五个苹果。

生2:8个馒头。

……

(4)拎一拎

师: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拎。(学生有的收集几组的盐,有的称凳子,有的称书包……)

(5)填一填

小明的体重约为35();50粒黄豆约是100();一只公鸡约重3();一包味精约重200()。

【评析: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让学生分组合作,自己动手,实践操作。通过“称一称”、“找一找”、“说一说”、“掂一掂”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重量单位――千克与克。】

4.1千克=1000克

师: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那么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大家猜一猜,并验证。

生:两袋盐是一千克,500+500=1000,所以1千克=1000克。

……

三、巩固应用

1.教材第20页第一题。

2.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①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②一袋盐重500();③小淘气的体重大约30();④一个苹果大约重100();⑤两袋大米重50();⑥一个鸡蛋重60()。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克=()克 7000克=()千克

10千克=()克()克=4千克

4.想一想

1千克铁和1000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有体会。】

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掂一掂自己的数学课本和凳子,从而感受轻与重,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述的,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地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活动中掌握有关克和千克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称、掂、说等操作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责编 金 铃)

下载古诗吟诵 教学设计与实录辑录-时艳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吟诵 教学设计与实录辑录-时艳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之道 教学实录与教学设计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9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实录范文大全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与实录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2课 一、教材分析 《窗前的气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与实录

    “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与实录 “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设计与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的第四个主题,主要让学生了解动物和我们......

    王艳习字与书法教学设计(五篇)

    第六讲 左偏旁(四) 单人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书写单人旁的字,并能领悟其特点和规律。 2、培养写字的兴趣和欣赏字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单人旁的字写法和书......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含5篇)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实录与评析一、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巧用紧缩诗句诱导古诗教学——《离骚》教学实录与反思

    浙江省湖州中学弁山校区夏云陶 要读懂古代的诗歌,有时也离不开一点字词上的翻译。但是若像翻译文言文一样的翻译一首诗歌,那实在是有点煞风景了。如果将古诗翻译成现代诗,倒可......

    与陌生人交往的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品社《与陌生人交往的时候》 工农中心校 李艳玲 (2013——2014下) 教学目标 1、 知道与陌生人交往的方法和原则,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 法。 2、 树立社交中的自我保护......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材料)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中感悟,体会梅花的特点,感受梅花的独特的精神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3.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