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第一单元信息窗2教学设计
信息窗2:新千年的钟声----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信息图呈现的是喜迎新千年的情境。人们欢呼着迎接新千年的到来,图中的钟面告诉我们距新千年钟声敲响还有10秒。用学生的对话“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啦”、“还差10秒”激起全场倒计时,引发对秒的认识,从而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的关于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钟面上的时刻,经历体验秒长短的过程,建立较短时间观念。
2、能正确地读出钟面时刻几时几分几秒和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建立1秒及几秒的时间观念.
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及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读出下列钟表表示的时间:
钟面图
交流反馈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点击课件:出现人们欢呼迎接新千年的钟声]
1、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短片)
新千年就要来到了,人们在一起,兴奋而焦急地等待着。再过一会,“新千年的钟声就要敲响啦”,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共同分享这激动的一刻吧:
2、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倒计时时,每两个数字之间经历的时间很短,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对话‚新千年钟声就要敲响啦‛、‚还差10秒‛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对秒的认识,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体现了“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人人学习必要的、有价值的数学。]
三、合作探究,合作求知。
[课件播放钟表“嘀嗒、嘀嗒”的声音] 谈话:时间老人向我们走来了,他要带大家去钟表店看看
[课件出示钟面]
问: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钟面上有一根又细又长的走的最快的针就是秒针。„„
(一)认识1秒
看大屏幕,[课件出示:6点50分] 问:现在是几时几分? [课件中秒针走1小格] 问:请认真观察你发现什么?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秒针走了1小格,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课件出示:再走1小格呢?]课件演示过程,学生读时刻,再说走了几秒重复几次。(师拨秒针生读,师说生拨,同桌合作)
(二)体验1秒的长短。
谈话: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课件演示: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拍手练习:每秒拍一下手。
谈话:刚才我们听到钟声“嘀嗒”就是1秒,拍一下手就是1秒。问:你还能想出其他办法来表示1秒吗?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问声“你好”的时间大约是1秒。„„
[设计意图:时间,看不见,摸不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秒针的走动和嘀嗒声,让学生看见时间一步(一秒)一步地走来,听见“时间”嘀嗒嘀嗒地过去,加深对秒的印象。]
(三)感受1秒的价值。
谈话:1秒钟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1秒钟却能做很多事情呢!
[课件出示:
飞机 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 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 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 每秒飞行500米
卫星 每秒飞行7900米
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 每秒生产成千上万个零件
有的电脑 每秒可以完成3万亿次运算
„„ „„
总结: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呀,尽管它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在一次竞争激烈的国际比赛中,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都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件演示刘翔夺冠的场景]冠亚军之间相差的时间1秒钟都不到,只有0.12秒。(这个不知道准确不准确)
(四)课间休息(介绍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
(五)认识几秒。
引导学生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并提问]
问:秒针从10走到12是多少时间?从5走到6又过了3小格走了几秒?从4走到9又过了2小格呢?从11走到5又过了1小格?
(六)体会几秒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1秒有多大的作用,那么2秒、10秒„„是不是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呢?
(1)用5秒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
(2)用10秒时间你能写几个字?
(3)用30秒时间你能背几句乘法口诀?(渗透30秒就是半分钟)
(4)你还知道生活中那些事情可以用秒来计算时间吗?[课件准备:神州6号上天、春节联欢晚会前的倒计时、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跑步比赛、电子显示屏、红绿灯]
(七)探究1分=60秒
问:秒针从12绕一圈,走到12,经过多长时间?
[课件演示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 观察验证: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同时分针走了多少?是几分?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了60小格,正好是一圈,秒针走1小格是1秒,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动态演示,学生能清楚的看到分针走1格的同时秒针走60小格,为理解“1分=60秒”奠定基础] 评价:同学们很会观察,真了不起!
四、联系生活,巩固训练
P99 第1题:试一试,10秒能做哪些事情?
谈话:1秒钟是比较短暂的,能做的事情很少,但积少成多,10秒钟又能做哪些事情呢?请你先考虑好自己想做的事,再一起试一试。[课件:伴随着嘀嗒声,出示秒针走10秒]
P100 第2题:看钟面写时刻。
谈话: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秒,你能根据学到的知识,根据下面的钟面写出相应的时刻吗?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课件出示正确答案,便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加深对秒的认识,知道在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几小格就是几秒;进一步提高学生认读时刻的能力。]
P100 第3题:时刻大变身。
引导:你喜欢变魔术吗?能运用学过的知识把这些时刻变个样子吗?相信你一定行。完成后,先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再全班订正。[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P100 第4题:猜一猜,想一想。
谈话:这些句子都不完整,你能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让句子变得完整吗?
完成后,请同位两个人互相说说你填写这个单位的原因。同位交流,全班指正。
P100 第5题:宝贵的时间。
引导:请你自己来读读下面这段短文,谁能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预想生的回答可能为:时间很宝贵,我们应该珍惜,爱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像这样的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课下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读书看报或上网以及其他方式收集更多的此类信息,与小伙伴交流。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时间的认识,体会时间的珍贵。] 马上就要下课了,迅速地将文具整理好,放在书包里,看看需要多长时间。(教师做好记录,并奖励速度最快的“神速奖”)
五、结合名言,总结全课。
总结:时间真是宝贵啊!正如名人所言:(课件显示)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鲁迅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富兰克林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应分配得精密,使每年、每月、每天和每小时都有它的特殊任务。——夸美纽斯
同学们,时间是1分、1秒积累起来的。今天我们珍惜了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学习了很多知识。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让我们永远铭记古人的教诲:一寸光阴一寸金,(生齐声接)寸金难买寸光阴!
五、布置作业:收集关于“时间的价值”方面的信息。【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学生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后,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分与秒间观念。针对时间单位较抽象这一特点,本课创设的‚迎接新千年的钟声‛这一场景,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形成了时间概念。在参与倒计时这一版块及亲身感受‚1秒‛的长短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很好的调动起来。在已经认识了‚时、分‛的基础上,学生能自主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了‚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课的最后,借助拍手、数数、写字、背口诀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几秒钟的长短。学生建立起了正确的时间观念。也从中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
(青岛市市南区 香港路小学 杨静)
第二篇:信息窗一教学设计
七 家居中的学问
——小数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1第一课时 小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主备人:华丰镇 乔夫政
教学内容:课本P76-8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初步了解小数的意义。
2、会读、写小数,知道小数的各部分名称。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测量家里几种家具摆放的距离记录在练习本上。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教师启发谈话,并出示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各种家居以怎样的距离摆放比较科学?
出示情境图下面的数据,由此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拔
(一)学习小数的读写。
1、初步认识小数。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 2.5 14.3
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如:2整数部分.小数点 5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如:2.5读作 二点五)
4、小数的写法。
写法指导: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无论有几个0,都要一一写出来。(如:零点零五写作 0.05)
(二)小数的意义。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指名读。
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
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1/10米。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1/10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1/10米=0.1米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
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
问: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练习79页第5题2个)
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第二副情景图 :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指名读。
问:要知道0.48米
0.03米
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 米有多长)
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
课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1/100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1/100 米=0.01米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米,也就是0.01米。
说一说
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
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练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练习79页第5题3、4个)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类化练习
限时作业
(一)类化练习
1.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角=()元
8厘米=()分米
1元5角=()元
6分=()元
9分米=()米
57厘米=()米
2.自主练习
第1、2题是小数的读写。
第3、4题是通过填一填加深认识小数的练习题。
(二)限时作业
下发限时作业。
四、回顾总结
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板书设计:
小数的读写和意义
0.4
0.48 2.5 „„都是小数
0.1米=1/10米=1分米
0.5米= 5/10米=5分米
0.01米=1/100米=1厘米
0.03米=3/100米=3厘米
信息窗 一 书房和客厅中的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
第 二课时 总 第课时
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课本77、78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课本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出示情境图)问:通过预习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到的数学信息:儿童床长2米,宽1.2米,高0.5米;写字台的高度为0.7米。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精讲点拨
谈话:刚才,大家提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解决“0.5米和0.4米比,那个长?”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代表汇报各组的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①把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整数进行比较。0.5米=5分米 0.4米=4分米 因为5分米>4分米,所以0.5米>0.4米
② 把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进行比较。0.5米=5/10米,0.4米=4/10米 因为5/10>4/10所以0.5米>0.4米。
③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比较。0.5米里有5个0.1米,0.4米里有4个0.1米,5个0.1米大于4个0.1米,所以0.5米>0.4米
④利用数轴比较。在数轴上找到0.4和0.5的位置,从图上可以看出0.5在右边,0.4在左边,所以0.5米>0.4米.3、说出理由。
谈话:选出你最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
4、请你比较0.5和1.2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梳理总结,重点训练。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能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吗?
小结: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两个数所以数位上的数都相同,那么这两个数就相等。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8、9、10题。
四、限时作业,目标检测。
1、填写小数
9厘米=()分米 7分=()元 18厘米=()米 3角=()元 2分米=()米 3元5角=()元
2、比较大小
0.7○0.9 4.09○4.9 10.27○10.72 0.42元○0.50元 1.01元○0.99元 3.45元○34角 6.04元○60角4分 600克○0.7千克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大小比较
0.5米=5分米 0.5米=5/10米 0.4米=4分米 0.4米=4/10米 0.5米>0.4米 0.5米>0.4米
第三篇:五年级第七单元信息窗2教学设计
科目
科目:数学 年级:五 教学设计:刘艳梅 审核:赵淑华 时间:2014-12-27 编号:02
第七单元 绿色家园
——折线统计图
信息窗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在统计的过程中,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过渡语: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滨海市和临江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情况,并且知道了绿色植物对于城市环境的重要作用。这节课我们再一起看看几个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
(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
过渡语: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我们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比一比哪个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
1.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3.用条形统计力表示出部分城市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做在课本上)4.用折线统计图表示出A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做在课本上)5.根据3、4两题,思考:
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
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比较合适。
(二)自学检测
过渡语: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1、3题(写到学案上),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要求:认真读题,书写规范,坐姿端正。
三、后教环节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过渡语:做完的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自学检测题。科目
科目:数学 年级:五 教学设计:刘艳梅 审核:赵淑华 时间:2014-12-27 编号:02
1.纠正反馈指导
(1)小组内两两交换,互相检查,发现错误的用红笔标出来,然后改错。会的学生教不会的。让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一下错的原因?如果说不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
(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解决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自主练习1:调查本班同学每日睡眠时间,并用合适的统计图表示。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后全班交流。自主练习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多让学生做题的方法。
2.合作探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怎样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点拨1: 自主练习第1题:重点引导学生说清你选用哪种统计图?为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由于突出的是睡眠时间的多少,所以应选用条形统计图。
点拨2:自主练习第3小题。
引导学生说清楚为什么选用折线统计图?该校近五年培训学员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点拨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变化趋势情况。
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图一横轴下的A、B„„对着的是格子;图二横轴下的2004、2006„„对的是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
总结:比较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变化趋势,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四、训练环节
过渡语: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比比谁做的又对又快!完成课本第2题(写到学案上),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先独立完成后后全班展示交流,对出现的错误先由小组帮助改正,再有疑问老师讲解。
【教学反思】
第四篇:第八单元 信息窗2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信息窗二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课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难点:
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精讲点拨:
1、出示信息图,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认真看图,找到数学信息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学生可能提出:
①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②23个蘑菇,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③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2、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式。添加: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1÷3=3(个)„„2(个)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教学竖式的写法。
①教师板书竖式,学习写法并讲解每一部分的名称。②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竖式。③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④提醒学生注意:各数位一定要对齐。(3)解决第二个问题:
23个蘑菇,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式及竖式。
交流:每一部分是怎样得到的,是怎样试商的。
(4)观察比较:观察一下上面两道算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引导说再让学生说,①列竖式要注意写法,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余数一定是比除数小的。注意:教学这个问题时,通过让学生独立解决,两题对比,使学生观察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并强调以后进行除法计算要注意这点。
三、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1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再次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自主练习2、3 练习时,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计算,重点观察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同时注意余数的大小。
四、系统总结:
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11个野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11÷3=3(个)„„2(个)
第二课时
课题名称: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巩固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谁能说一说在做有余数除法的题目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指名请学生回答。
注意: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再一次强调做这类题目应注意的问题,为本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精讲点拨:
1、讨论交流:
到底需要搭几顶帐篷呢?是5顶还是6顶?为什么? 因为余下的2人也需要搭建1顶帐篷,所以就是5+1=6(顶)(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结果,联系生活实际,确定需要多少顶帐篷。)
2、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找与问题相关的信息,怎样列式呢? 17÷3=5(顶)„„2(人)
余下的2人,也需要1顶帐篷,所以5+1=6(顶)答:需要搭6顶帐篷。
3、出示投影:你知道余数藏在哪里吗?请把它找出来。14÷4=3„„2 8÷5=1„„3 16÷3=5„„1 10÷4=2„„2(1)请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说一说。(2)组织学生指出余数、商。
(3)请学生小组内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4、练习巩固
(1)自主练习第4题
练习时,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余下的还需要再加1个箱子”。(2)自主练习第5题
这是一道开放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独立解决,鼓励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乘法口诀写出多道除法算式。(3)自主练习第6、7题
学生独立解决,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要解决问题就是求什么。(4)自主练习第8题,解决实际问题:快乐的星期天。
题目给了4幅图,分别画的是小男孩星期天做的事情,根据图画,请学生找到有关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首先,请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补充。
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
把20枝铅笔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 小组内用小棒分一分,统计有几种分法,填在表格里
学生按照上面的分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每次分的情况记录下来。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系统总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7÷3=5(顶)„„2(人)
余下的2人,也需要1顶帐篷,所以5+1=6(顶)答:需要搭6顶帐篷。
第五篇: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余数<除数
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2.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三)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的竖式格式不正确,个别辅导。并在黑板上强调书写 格式。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二)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 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 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五、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六、教学反思:
3.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小设计师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四、作业:
1、完成课本。
2、口算本。
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