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诗歌教学

时间:2019-05-12 22:3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议诗歌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议诗歌教学》。

第一篇:小议诗歌教学

小议诗歌教学

据港中学 朱皓

关键词:诗歌教学

系统化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找对突破口 比较阅读

摘要:开设《唐诗宋词》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如何鉴赏诗歌,所以在教学中决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应该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系统地指导学生去学。在精讲一首词时,就要把它讲好讲透,但绝不是面面俱到,找好突破口和比较阅读是我在诗歌教学中常用的两个方法,自己认为教学效果较好。

高中语文系统的诗歌教学就在于《唐诗宋词》,虽然在必修二和必修五里也零星出现了诗词,但不成系统,通过对《唐诗宋词》系统完整有条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诗歌鉴赏上有质的突破。下面我就来谈谈在诗词教学中的几点感想。一 系统化的教学

在开始《唐宋诗词》的学习之前,我先用了一节课带领学生简略回顾了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学习诗歌的注意要点,让他们心里有点谱,不至于在以后的诗歌学习中抓瞎。

根据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按照题材分类进行学习,大致有思乡怀人类、羁旅类、边塞类、田园山水类、闲情类、怀古类、闺怨类、咏物类等,这些类别的诗歌每一类都要系统地学过去吗?是的,否则只是蜻蜓点水。

那么该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这么多类别的诗歌呢?思乡怀人类的诗歌较多,我就在学生接触了大量此类诗歌后,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此类诗歌的特点,其他的类别都是先介绍,再通过相关作品的学习进行知识的强化。

以怀古诗为例:我把这类诗歌起的标题叫《千古兴亡多少事》,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涵括了书中所有的怀古诗(当然并不是每一首都要在课堂上讲,而是以讲带练,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先从整体上介绍怀古诗的概念和结构、情感、风格特点;然后介绍怀古诗中常出现的典故;接着重点强调阅读怀古诗要注意的一个接点(历史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点),三种感情线索(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并一一举例分析(举例的诗歌一定是已学过,调动他们的记忆储存),《赤壁怀古》、《夏日绝句》、《乌衣巷》、《京口北固亭怀古》,举例学过的诗歌既巧妙地帮助他们学习了新的知识,又复习了以前的知识,这种温故知新的方法我在课堂上用过多次,屡试不爽。在大量举例分析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小结怀古诗的表现手法、感情特征等比教师喋喋不休讲半天有效得多,而且所花的时间并不多。接下去,我就选择了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来学习,为什么用这首诗来开始怀古诗的学习,是因为我认为这怀古诗很标准,先叙史后感慨,古今之思,家国之慨诗中都很明显,适合初学者。我每教一首诗,必定跟进练习,并不选课外的诗歌,就选课内同类别的诗歌,比如学了《西塞山怀古》就跟进《九日齐山登高》的练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在依次学完了《扬州慢》等书中的怀古诗后,再让学生根据近阶段学到的诗歌对怀古诗做个小结,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形成有关怀古诗的知识框架,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会不断地给这框架添砖加瓦。

所以我觉得对《唐诗宋词》中的各类题材的诗歌应将它们的来龙去脉在学习之前交待清楚,而不是一上来就讲诗,古代的诗歌如此浩瀚,为人师者能讲多少呢?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一本《唐诗宋词》如果篇篇在课堂上讲过去,不仅时间不允许,学生也会嫌枯燥,到时就会出现一幅景象:老师在上面卖力地表演,下面学生鸦雀无声,更有甚者已入梦。这样跟高效课堂的宗旨实在是相去甚远。我自己一般是以讲带练,绝不会出现连讲3首诗歌而无一练习。关于练习,我让每个同学准备一本练习本,每次诗歌练习统一做在练习本上,题目、审题、思考、答题文字、订正(红笔)都有迹可寻。同时还不时穿插专家的讲座讲评,比如周汝昌关于诗词鉴赏的讲座;比如在讲杜甫李白时,先看了他们的生平事迹的影片;比如在苏轼专题时,讲《江城子》,专门看了百家讲坛里康震讲的《苏轼之天伦之乐》,了解苏轼对亡妻的感情,实践证明,我们不能为了一张试卷就把学生的视野定格在教科书的范围之内,知识无处不在。三 找对突破口

说到“诗歌鉴赏”,“鉴赏”多么高深的一词,当我在每讲一首诗之前,都要翻阅大量的相关鉴赏资料,这只是我“原始积累”的一步,接下去我就要梳理这些资料形成自己的看法。那我怎么把这些理解传递给我的学生?要循序渐进,要难度适中又有足够的思考性,要能调动他们探索思考的热情并启发他们更深入地思考,等等。作为老师,在备每一堂课时都会受到这些问题的折磨,可一旦有所收获,形成了完整的思路又是令人雀跃的,所以备课是痛并快乐着。一篇散文、一首诗歌,找到一个好突破口引导整个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在备苏轼的《定**》时我就遇到了这个难题:这首词是苏轼经历了宦海险恶和人生一系列磨难之后大彻大悟之作,少不更事的学生没有这种阅历怎能理解这种旷达超脱呢?怎么设置才能把这首词讲顺讲好?于是我设置了这样一个主导整节课堂的问题:这首词和其他的豪放词有何不同?当然了课堂教学也要“预热”,我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这个问题,而是要让课堂教学渐入佳境。我先设置了一个小问题:你觉得豪放词有哪些特点?问题一抛下去,效果很好,简单嘛,畅所欲言,回答基本都在点上;然后屏幕上打出4首豪放词:《水龙吟》《苏幕遮》《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大家都在高声背这四首词,大约因为背的是豪放词,人也豪迈起来;紧接着画面换成了《定**》,因为预习过,再加上这首词词意浅易,朗读解说只是片刻工夫,马上抛出了这个主打问题:这首词和刚才的豪放词有何不同?马上教室里就安静下来,一个个开始聚精会神地思考。

晏殊的《破阵子 春景》,我就问一个问题:这首词写景有何特点?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开始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家并没有细致思考就回答了,什么动景静景视觉听觉之类的,我一概否定,大家全迷惑了,怎么会错呢?前面的诗歌就是这些个特点?实际上这首词写景时最大的特点在于抓住了春天的时序风物,要掌握这点必须要知道与春天相对的二十四节气和二十四番花信,“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写得多准确,我认为问题不能多,多了就廉价,课堂没有吸引力,每堂课必须有一个主导问题,当教师巧妙地设置好了主导问题,自己就成了一位导演,只是适时点拨,其他的就是学生的事了。

可是突破口不好找,它需要我们自身的专业知识扎实,需要我们在课外勤于阅读,需要我们勤于思考,反复地梳理思路,可是一旦灵感来了,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所有思考的获得都是可遇可求的,只要我们付出努力。备课,痛且快乐着。四 多用对比阅读

我自己在诗歌教学中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比较阅读,在总结意象时,在剖析情感时,在分析方法时,一比较,同与异全出来了。同时比较阅读一定是调动已学过的知识,这样地话,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旧知识同时进行,何乐而不为?

比如学习《醉花阴》,我就用了两次对比。第一次,在指导学生围绕“愁”将女主人一天的活动整理出来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些人物活动的安排有何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词通过叙写词人重阳这天从清晨到深夜、从屋内到室外的一系列活动来表现丈夫不在的百无聊赖及满腹的思念,作者并没有循规蹈矩地从早写到晚,而是将空间的转换和时间的跳跃结合起来安排人物活动,上阕从“薄雾浓云愁永昼“直到“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白天一下跳到深夜,下阕才写“东篱把酒黄昏后”,这种时间的跳跃不是正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的零乱无绪吗?这时候我又问,我们曾经学过那首词和《醉花阴》在时空结合上有同有异?周邦彦的《苏幕遮》就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方法,不同的是《苏》中没有时间的跳跃,就是老

实地从凌晨写到“叶上初阳干宿雨”。第二次,李清照如何写“愁”?在分析这个问题时,举出了一系列写愁的句子,让学生自己比较总结,比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的“离愁渐远见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比较之中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实际上我们只要在教学中找好比较“点”,就可以进行或横向或纵向的各种对比,帮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

教了一本《唐诗宋词》对自己触动很大,教学不能纸上谈兵,所有的预设都要到课堂去检验,诗歌鉴赏是见功夫的技术活,临时抱佛脚行不通。几千年的诗歌文化博大精深,我自己掌握的还不够一点皮毛,我教学生诗词前提是自己要学会学好,这不就是教学相长吗?所以要成为一个有内涵的、课堂上能旁征博引的语文老师,平时多阅读多思考是多么重要。

第二篇:诗歌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古筝曲,谈话: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的诗,了解很多诗人。请说说你读了哪些诗,了解哪些诗人?

2、学生自由交流

3、揭示单元主题: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的诗歌吧。今天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定活动计划

1、点拨:请大家回忆一下,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有哪些要求?

2、交流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提醒强调:(1)讨论活动内容;(2)活动计划包括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3)活动结束要展示活动成果。

3、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记录;

三、汇报交流,完善活动计划

1、各小组汇报本组活动计划;

2、共同评议;

3、完善活动计划,修改。

第三篇: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推荐]

浅谈诗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9-02

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字记载历史,我国也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它是中华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珠。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其特点是:语言精练,形象鲜明生动,节奏和谐,感情强烈,具有独特的意境。一首好的诗歌,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感染,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涟漪,引起学生的无限遐想。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诵读优秀诗文,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展开想象。在现行的小学教材中,通过诗歌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诗歌历史,欣赏祖国灿烂的文化,陶冶健康高尚的情操。可以从简洁、精练、含蓄、富有音乐节奏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提高对祖国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切实做好诗歌教学的设计以及诗歌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搞好诗歌教学?在诗歌教学中,我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把握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课中的诗歌教学。

1.重视学生的语感培养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叶圣陶(1982)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就是说,对于语文课文中的诗歌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读诗的能力。要想了解整首诗的内容和意思,必须重视学生的诗歌朗读训练。而诗歌有音乐节奏感的特点,韵律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人,这就为诗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进一步说明了诗歌朗读的重要性。因此,我在诗歌教学活动中,认真指导学生朗读,即反复读、不厌其烦地读,通过读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这样既可以弄懂诗歌的内容,又可以领会诗歌中的意境,饱赏诗歌的美感。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诗歌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那么,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读好诗歌呢?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首先指导学生认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再去领会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柯岩在诗中赞扬周总理热爱人民,人民热爱总理的强烈感情,然后分层次了解总理为了祖国的建设事业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和高贵品质。再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总理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和作者产生共鸣。又如陆游的著名诗歌《示儿》的教学,我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这首诗歌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渐了解作者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当他看到祖国被瓜分,人民不能团聚,收复失地实现统一的理想没有实现时,表现了极大的遗憾,并把这种理想寄托在下一辈身上。这不是一般人所做得到的。因此,要想学生深刻理解其内容,必须让学生反复朗读,反复吟诵,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重视学生的语言教学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其中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因为,语言抒发诗歌的感情,语言也体现了诗歌的节奏、韵律等音乐美。因此,在教授诗歌时,我特别重视语言教学,在平时诗歌教学活动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讲清诗歌的字面意思。挖掘诗歌的丰富内涵。如《静夜思》一文的教学,诗人面对明月,引起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从字面上,学生就可以明白一个游子虽然身在他乡,但心里时刻不忘故乡。

2.2 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汇教学,分析诗歌的形象。如陈毅元帅有一首诗歌,是在革命战争艰难时期,面对白色恐怖写下的。其中第一章节中“砍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其运用了浪漫主义写作方法,从字面上看,“意如何”就是想到什么。在教学时我抓住第二句的“百战多”来分析说明当时战乱时期,要创业是多么的艰难,抓住第三句的“旧部”,来说明当时许多牺牲的同志,通过第四句的借代手法,借古代大军中的旗帜“旌旗”,来指当时的“部队”,用“阎罗”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及一切邪恶势力。作者用词十分准确,表情达意非常精准。

2.3 抓住诗歌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诗歌最后一句“青春作伴好还乡”的“青春”实指春光明媚,正值美好的春天,而不是指人的青春期。

总之,诗歌的概括能力极强,而且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因此,在诗歌的教学中,只能以形象思维和语言逻辑作为突破口,通过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人物给学生一个大体印象,再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地去理解运用,不断地去提高学生驾驭语言能力。

3.诗歌创作的独特意境

诗人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出对社会生活的志向,往往把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情怀,融情于景物,融合于生活的画面。创造出深邃的意境。对此,我们在教学时要有重点的分析。

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一诗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明白红军的英雄形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让学生理解“远征”、“万水千山”的意思,突出红军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然后转入寄情于景物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重点感受“金沙江”的悬崖峭壁和“大渡河”的天险,突出红军面对天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接着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困苦,把困难当作儿戏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连绵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眼里不过是江中的细浪,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再大再高,在革命家眼里,不过是脚下的泥丸。通过对词句诗句的感受体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毛泽东把无限的情怀融汇于景物描写之中。此诗只有八句,写人写景,绘形绘色,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情与景融合为一体,意与境巧妙地结合。这样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心领神会。

总之,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阶段诗歌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文学样式,不但让学生掌握诗歌所蕴含的文学知识,更要使之成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抓好各种问题的教学同时,务必也要抓好诗歌的教学。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广播大学学报2010第三期《汉语教学中汉语语感培养》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 《小学生诗歌鉴赏辞典》郑魁英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第四篇:诗歌教学反思

诗歌是文学之骄子,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朱光潜先生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语言精炼简洁,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唐诗宋词到现代汉诗,源远流长。诗歌教学是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国古老而优秀的诗歌文化途径之一,而且诗歌深远的意境和情感有助于增强学生严谨的思维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所以我国教科书,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还是大学的语文教科书都选入大量是诗歌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从而教会学生学会品读、研究和写作诗歌。

而我觉得,诗歌教学最重要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相应的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

初中诗歌教学中鉴赏诗歌的传统步骤、方法是: 1.先弄懂作品的表层意思 2.进一步理解深层含义 3.从艺术的角度去欣赏

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被沿用,直到现在,大多数教师也还是在使用这3个步骤来进行诗歌教学。这三个过程一般都是从解释词义、句义,翻译,挖掘典故、修辞,归纳主旨等方面来得以实现的。但是这样的教学难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去想象和感悟诗歌的意境美。那么,诗歌教学应该如何创设情景,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想象和审美情趣,散发思维,陶冶情操呢?

首先是背景了解。

教材中入选的诗歌有古体诗和现代诗歌。不过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其写作都有一个背景,而且这个背景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所以在诗歌教学中,诗歌的作者和写作的背景介绍占据着什么重要的地。所以背景介绍是诗歌的突破口,学生通过对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体会诗歌中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要让学生其了解李白被排挤出长安的背景,还要了解李白虽狂放不羁,但仍有牢固的报效朝廷,有所作为的儒家思想,才能很好地体味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满与怨愤。通过诗歌背景的学习和了解,学生以能初步走进情景,去体验作者的情感了。

其次是朗读。

诵读是开启思维大门的金钥匙。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是需要反复吟读,才能领会其深义。在诗歌教学中,要给充分的时间学生朗读,或默读,或齐读,或小组竞读,或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至于采取什么朗读发,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诗歌类型和具体实际情况来设计不同的朗读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要注意断句停顿,并结合相对应的轻音乐,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快速进入情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录音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把作者李白的性格和诗歌中所表达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情感揭露得淋漓尽致。学生耳听录音,神已被录音勾走,正和李白一起梦游天姥山呢!所以说朗读,特别是诗歌配乐的录音,能更快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维,吸引学生自主地创设情景并走进次情景,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接着是图文结合。

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变诗歌文字为可触可观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教学诗境。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示出来的最表层的美,是视觉上雪景的构图。诗人颇具匠心,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行人,没有飞鸟,只有一位披着蓑戴着笠的老翁独处孤舟,默默垂钓的静谧画面。这幅广袤无垠,万籁寂静,大雪纷飞的图画展示出来,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把学生的思绪带入画面,去体验雪后的宁静和老翁的孤独与静谧境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我们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和游子,构成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画面,这画面的展示,把学生带入诗人无限愁思的情景中去体验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

最后是讲解描述。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仅仅通过背景介绍、朗读和图片展示来创设情景是不够的,还应该加以适当的讲解描述,才能使学生进入情景后和领略其中的奇妙。背景介绍、朗读和图片展示来创设的情景大多都通过学生的想象实现的,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情感地加以客观的讲解描述,娓娓道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描绘讲解中不知不觉进入情景,去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王维的《使至塞上》通过朗读和图片展示可能只能领略诗歌的韵律美和大漠的奇景,却未能完全体会作者复杂的感情。所以教师要对该诗歌进行必要的讲解描述,使学生理解和领会该诗是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另外,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闷、孤独、寂寞之情,和希望边疆平定的感情。

我觉得诗歌教学,盲目地分析讲解背诵是行不通的,教师要极力创设更多的情景,并吸引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诗歌所描绘的世界和作者的心灵,才能真正地领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教师可以通过以上背景了解、朗读、图文结合和讲解描述等方法来灵活创设情景,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飞向诗文,飞向作者,飞向生活,飞向明天。

第五篇:诗歌教学设计

诗歌教学设计

《十二月歌》是小学一年级的一篇课文,在上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十二月歌优秀教学设计,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及词语,认识新笔画“撇点“。

2、朗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习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月吗?

2.听学生回答,继续问:你们最喜欢那个月,为什么?

3.这里有一首小诗,把你们喜欢的月份都写进去了(板书课题:十二月歌)。带领学生齐读课题。

自由回答,齐读课题。

从学生熟悉的常识入手,让他们简单说说自己喜欢的月份,再带着兴趣学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己先试着利用拼音读读诗歌。

2.老师范读,你们仔细地当小观众,再想想是否能读准确。

3.听了老师读得,说说你学会了哪些字。让学生通过听读,说自己学会的字音。再教同学们读两遍。

4.你们听得真认真,下面再和你的同桌读读,把字音读准,读通句子。

5.小组开火车读句子。

6.师出示词语,谁能来当小老师,教教我们?指名学生教读词语。

7.出示生字,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吗?同桌互考生字。

8.做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听老师范读,识记生字。

同桌互读生字。

开火车读句子。

指名认读词语。

同桌互考生字,游戏检查生字。

让学生从听老师读中纠正自己的读音,也是学习识字的一种方式。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测读书的情况,学生兴趣颇高。

三、朗读课文,品读感悟。

1.先自己读读课文,你喜欢哪个月,就把这一行诗读一读。

学生自己练读。

2.在小组内交流。读你喜欢的一行诗,说说为什么喜欢。

3.在全班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一行,就出示带这行师的图片。

(1)“正月新春舞龙灯”:让学生读后说原因。一年一度的春节可热闹了,过年你高兴吗?带着这种高兴的劲头读读这行。

(2)“二月郊外放风筝”:喜欢放风筝吗?喜欢的孩子读一读这行。

(3)“三月清明杨柳绿”、“四月牡丹花正红”:你知道“清明”是什么意思吗?(听学生说)

三、四月正值春季,花红柳绿非常美丽,谁能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4)“五月端午赛龙舟”:每年端午节时都有赛龙舟,你见过赛龙舟吗?给我们介绍。

(5)“六月荷花满池塘”:喜欢荷花的孩子一起来读这行。

(6)“七月牛郎会织女”:听过这个故事吗?谁来简单地给我们说说?

(7)“八月中秋桂花香”:让学生自己说对这行诗的理解。中秋节是什么时候?八月正是桂花飘香之时,多美呀,我好像都闻到了桂花的香味了。喜欢的孩子读这行。

(8)“九月登高过重阳”:“重阳”是什么时候?

(9)“十月满园橘子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除了橘子熟了,还有什么要收获的?

(10)“冬月大雪压青松”、“腊月梅花傲冰霜”:为什么喜欢这两行?(听学生说)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谢,只有青松和梅花才傲霜斗雪,用自己的语言夸夸它们。

4.我们把这十二个月连起来读一读吧,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自由练习读文。

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全班交流,读中感悟句子。在交流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一句一句的读。

齐读课文。

每个月都有不同的特点,都有值得喜爱之处,但考虑到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月份进行学习,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每个月都是那么的美好,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

四、教师小结。

1.你学了《十二月歌》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说。

2.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十二个月的景致,老师才发现,原来每个月都那么可爱,春有繁花似锦,夏有荷花池塘,秋有金橘满枝,冬有梅花傲雪。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喜欢每个月。那我们就一起珍惜我们的美好时光,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个月、每一天吧!

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自己谈读了诗歌后的感受,自己学了诗歌后感受到的美。教师的适时总结,升华了这首诗歌的含义。

《十二月歌》教学设计二

一、复习导课。

1.一起来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

2.导入: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都有它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的界限,去领略一年12个月不同的风貌吧!板书课题

认读生字卡片。

齐读课题。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及时地复习生字,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并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指导书写

一、指导书写。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不但和生字宝宝交上了朋友,还读会了课文。老师真高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的笔画朋友,它藏在“女”字中,谁能把它找出来呢?

2.师教读“撇点”,并书空和练写“女”字。

3.“九”字只有两笔,但它的笔顺容易错,我们一起来空书。最后一笔是什么?“横折弯钩”。出示“九”和“气”,观察一下,它们的最后一笔有什么不同?

4.“四”字里面像什么字?(听生语)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学生提醒:中间像“儿”字,但是不要写成“儿”字,“竖弯”不能写成“竖弯钩”。描红后练写。

5.让学生观察“午”后说应注意之处。提示:竖不能出头。你能编个顺口溜或儿歌区分“午”和“牛”吗?

学生想办法记,描红后练写。

6.教师巡视指导。

找一找“女”字中的“撇点”。

书空练写“女”

书空“九”,并观察“九”和“气”说出它们的最后一笔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四”字里面像什么。

在观察的基础上编顺口溜区分“午”和“牛”。

描红后练写书写。

本课的五个生字,看来简单实则易错。所以要调动学生的思维,自己去发现易错之处,并提醒全班同学。在学生写时,教师巡视指导,以便于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指导积累词语

1、读一读词语花篮的词语。

2、说一说你还喜欢课文中哪些词语?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词语花篮里。

读一读。

说一说。

抄一抄。

让学生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

四、教师总结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激励性的小结。

下载小议诗歌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议诗歌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教学教案

    诗歌教学教案模板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用普通话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2.划出主要意象进行品鉴,在此基础上体味诗......

    小学诗歌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

    诗歌教学(精选5篇)

    两首诗的比较 ──— 谈梁小斌 《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和休斯《黑人谈河流》 长沙县一中 易海波 梁小斌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以下简称《秋天》)一诗以流畅的节奏、质朴的语......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浅谈小学诗歌教学 摘要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备受关注,其作为美的艺术,教师可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来感受诗歌或华丽或朴素的语言美;间或通过反复诵读来......

    李白诗歌教学

    李白诗歌教学 1、年少有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内容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

    高中诗歌教学

    (E12)诗兴 诗品 诗心 ——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实践的探索 【论文摘要】“不学诗,无以言”,诗一样的年纪,该有一颗诗般纯粹、晶莹、飞翔的心。社会的变迁、经济体制的改革、效益......

    初中诗歌教学

    让学生爱上诗歌 ——我看人教版初中诗歌的教学 山东诸城龙源学校于海波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以凝练优美的语言、丰富深沉的感情、富有韵律的节奏深深吸引着人......

    初中诗歌教学

    初中诗歌教学 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但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它集中反映社会生活,蕴含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