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口问题”一节的教学设计
“人口问题”一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进而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和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
2、掌握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的措施、策略。
3、理解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教具
手工时钟、草帽、太阳镜、背包等角色扮演的道具
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
(媒体投影):漫画《举不动了》《地球不堪重负》(媒体投影):录音资料:娃儿多了有什么好处?(导入):同学们,娃儿多了真有好处吗?(生答:没有)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有哪些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学习探讨的《人口问题》
看漫画答问题体会资料情景
二、新探讨
(一)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二)控制人口数量
问:人类要生存和发展有哪些需要呢?(承转):按这些方面需要,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媒体投影):图片(围绕交通堵塞、居住条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媒体投影):资料激励学生并小结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承转):目前世界上已有60多亿人口,并且仍在以800万/每年的速度递增。你能想象出这一速度吗?让我们来算一算(媒体投影):神机妙算高举手工制作的时钟,扮演时钟老人(承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人类已进入“人口爆炸”的时代。地球不堪重负,人口问题的出路何在?(媒体投影):畅所欲言(假如你是某国总理,你将采取什么措施?)
根据自身体会回答观察分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结果
借助计算器计算并比一比谁算得快(生算出每天、每小时、每分、每秒净增人口数)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见解
213161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
三、师生练习、巩固新知
四、收集资料
小结: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强调: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媒体投影):公益广告(媒体投影):宣传标语(少生快富,幸福奔小康等)问:现在少数国家人口停止增长,甚至不断减少,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承转):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人口增长出现新的特点,即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下面请同学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来说明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媒体投影):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图。鼓励并小结原因:(1)乡村劳动力过剩(2)城乡差别,城市的物质生活、文化教育条好,就业机会多。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既有利,也有弊。你的观点如何呢?下面我们来开展活动。(媒体投影):争论赛题目:乡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正方:利大于弊:反方:弊大于利形式:自由辩论小结: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但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带来诸如就业、住房、交通、环境、社会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媒体投影):练习(百发百中、步步为赢、更上一层楼)
欣赏并讨论看书P69阅读材料第二段,并回答。借助于道具进行“角色扮演”(学生情绪达高潮)
按正方、反方分二大组坐好。双方交替辩论。(堂气氛再掀高潮)
思考并回答
点评:本节是武进区初一地理教学观摩活动中的一堂研究。本节--充分体现了新程理念:注重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设计问题情景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采用角色扮演、堂辩论等形式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同时,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也尝到了合作学习的愉悦。在堂气氛波澜起伏、高潮迭起、激烈、和谐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对人口问题有了了解,对解决人口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对问题的严重性有了更直接的体会和更深层的思考,同时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真正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
第二篇:世界人口问题教学设计
法制渗透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世界的人口问题》
斗古中学
卓政富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图表中人口增长的速度,讨论漫画“苦难的母亲”,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理解人口无计划增长带来的危害。认识到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志。通过“城市问题”的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城市迅速扩张所产生的问题。
3.联系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长”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对人口问题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初步认识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2、人口负增长带来的问题;
3、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和负增长的对策; 教学难点: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教学手段: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假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在咱们每上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内,全球增加了多少人?”(155*45=6975人)
2、一节课的时间增加了这么多人,那需要为他们准备什么呢?(吃、穿、用、教育、医疗等)
3、同学们,人口多了有什么好处?(生答:没有)人口过多,增长过快有哪些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一节课要共同学习探讨的《世界的人口问题》
二、新课讲解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并进行总结。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整理:
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口出现负增长所带来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分组讨论并进行总结。教师活动: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整理:
会出现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发展会受阻碍等。
3、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密切关系?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类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能源来满足各种需要。同时,人类还要在生产、生活中不断把废弃物(废水、废气、垃圾等)输送到环境里,人和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4、看漫画“苦难的母亲”提问:地球这么多人,个个都要“母亲”照顾,母亲能承受的了吗?分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给环境和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对于人口增长过快,人类为了满足各种需要,就出现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围湖造田等破坏环境的现象,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人口增长过快,还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1、人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么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饭住房等问题,还有医疗、教育、交通、住房、就业问题。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人类从环境中取得资源、人类的废弃物污染环境、人类无截止地滥用资源使环境恶化。
5、解决人口过多和人口负增长的对策:
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我国是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是人口控制的典范。
6、那什么是计划生育法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国家采取综合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国家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三、学生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44页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1、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全球性问题(1)、环境问题:城市:环境污染为主 乡村:生态破坏为主(2)、交通拥挤、居住困难(3)、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2、世界人口增长过慢---部分国家经济发展受限制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劳动力资源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其它社会问题:如老年人生活孤单,人口抚养系数增加
3、对策:人口增长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五、作业布置
一个国家是不是人口越少越有利于经济发展?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篇:《环境保护》一节教学设计
《动物——人类的朋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现状和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理解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以及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3)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了解我国为保护环境制订的有关法律和采取的保护措施。
2、能力方面:
通过阅读教材和网上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获取、选择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过对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先治理后发展”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的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学生依据自己在合作小组中的地位履行各自的责任,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发挥了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创造了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学生体会合作的重要,协作交流的必要,分享合作的快乐。通过了解我国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 用,渗透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环境的教育,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认识保护自然的紧迫性,渗透责任感的教育。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及用辩论唯物主义观点认识生命世界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教材内容:
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脱离了环境生物将无法生存。第三章《生物与环境》包括《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态系统》《人口与环境》《环境与保护》四节,其中《环境与保护》是与前三节息息相关,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运用与延伸,使学生对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更直观、更真切,做到在生活中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2、教学重点的确立:
1.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是本节教学重点之一。因为:(1)根据现在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现状的不多,我国地大物博,但遭破坏的现象严重,让学生知道现状,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是进行保护的前提,而只有清楚破坏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因素,才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内容。
(2)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和分析能力。
(3)这部分知识内容之中,渗透着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2.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或省市)划出的加以保护的区域,用以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等。建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而且能使这些动植物得到良好的繁衍和发展,另外也便于科学家们对于珍贵稀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为引种、驯化等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种源。所以,自然保护区有“资源库”之称,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重要手段。
3、教学难点的确立:
教学难点是: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防治污染。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作用、破坏因素和相应的保护措施”知识的教学,根据现在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我国野生生物资源现状的不多,我国地大物博,但遭破坏的现象严重,让学生知道现状,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并且理解起来不是很难,造成教学中不容易吸引学生,所以是组织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收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参与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学生大都在12-15岁,表现为爱动,好奇心强,有一定的 表现欲,喜欢上网了解大量的信息并以此为素源提出自己的见解,据此,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师适时点拨,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大大增强,他们的分析、观察、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采用网络进行教学,让大量的信息素材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采用“鉴别资料、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启发引导、理解分析、反馈、评价”等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异步教学,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本节为全课程的结束篇,容易被忽视,教师对于本节内容的教学应从全书的高度上予以重视,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态学知识,学会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树立起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2.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讨论的内容很多,并且讨论内容的范围很广,学生讨论时可能会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距较远的内容,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而应以参与讨论的平等身份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的讨论,最后归纳出知识内容的要点。
3.本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很多,教师培养学生鉴别资料的能力,并非所有下载的证据都能用。
4.本节教学中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是课正常进行的基础。对于学生间争执的焦点,教师要有相应的应变思维能力,不要回避开 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提问。这是本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5.本节教学中,观点和情感教育的内容很多,有很多用于情感和观点教育的素材,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同时避免简单地灌输,而应在具体问题的分析过程中进行渗透。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则在做到“润物细无声”的基础上,还要作为结束语明确地提出来,并应指出,这是每一个现代人都应有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实现自我教育。
6.本节教学中,形成性练习的设计是通过对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先治理后发展”的辩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动物——人类的朋友》
教学设计
厚 镇 初 级 中 学
王 力
第四篇:氧气一节教学设计
氧气一节教学设计
秦皇岛市青龙县祖山兰亭中学
崔艳红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注意观察的能力,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3、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学习的步骤。
4、学生会写几个实验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学生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的概念,重点是化合反应,学生能根据反映判断反应类型。
6、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
1、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差异。
2、氧气性质的归纳
3、化合反应 难点:
1、物质燃烧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操作原因。器材:氧气(6瓶)、燃烧匙、火柴、木炭、木条、硫磺、细铁丝、坩埚钳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化学有了初步了解,我们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生:物质
师“研究物质的哪些方面?
生: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师:我们今天就研究一下空气中的一种重要物质——氧气的性质,(师板书)
二、新知识学习
物质的性质包括几种是什么?
生:两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师:物理性质包括哪些内容? 生回答
师: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几瓶老师收集到的氧气,根据你的观察说说它的物理性质。
生回答。
看书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一学生读一遍)板书
化学性质
师:我们了解了氧气的物理性质,下面我们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知识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要研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就要通过实验,发生化学变化,下面我们就做几个实验来研究氧气的化学变化。回顾:做化学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生回答:按实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分析实验想象,得出结论。
希望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要求:
1、注意观察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不同
2、记下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实验
1、带火星的木条实验
师:演示
生:说出实验现象
写出文字表达式
师板书:空气现象:
氧气现象:
2、木炭燃烧实验
师:演示
生:说出实验现象
写出文字表达式 师强调:白光而不是火焰。
师板书:空气现象:
氧气现象:
3、硫燃烧实验
师:演示
生:说出实验现象
写出文字表达式
师板书:空气现象:
氧气现象:
4、铁丝燃烧实验
问题:
1、平时我们看见过铁丝燃烧吗?我们看一下铁丝是否能在氧气中燃烧?
2、观察老师操作思考(1)铁丝为什么围成螺旋状(2)铁丝为什么要系上火柴头?(3)为什么在集气瓶底放一些水?
师:演示
生:说出实验现象
写出文字表达式 师板书:空气现象:
氧气现象:
问题解决:学生回答,师生归纳总结。
师: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一样。学生回答
学生通过上述实验总结氧气性质:助燃性,化学性质活泼。
师生分析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得出化合反应;根据都与氧气反应得出氧化反应;根据反应的快慢得出缓慢氧化。
三、练习巩固(1、教材习题处理
2、课外与中考、生活有关的习题处理)
四、回顾与补救
五、作业:教师准备作业题集锦。反思:本节课作为县级优质课尽管是一节成功的课但也有不足之处:
1、物理性质时间时间偏长,2、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记下实验现象、结论。
3、应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第五篇:人口问题教案
人口问题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和不同的人种等知识。本节内容计划用三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这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材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没有用大量的文字说明,而是设计了四幅直观性很强的图片和相应的活动题,让学生通过活动和生活中的感受来体会和理解当今的人口问题,新教材的这种设计为改变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二、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培养分析和概括地理信息的能力。
3、分析、认识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人口增长过快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难点:正确概括出人口如何增长最适宜,即“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2、借助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让学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媒体设计: 计算机多媒体:
1、通过多媒体播放人口拥挤的场面,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2、通过多媒体演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直观的视频画面配以富有感染力的解说,对学生产生强大的震撼力。网络:
1、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人口的政策,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和信息,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和紧迫性。
2、查阅世界人口日的有关知识,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拓宽学习空间。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1、演示自制动画:人口拥挤的画面,配以有节奏的警钟声。
问题:为什么会敲起人口方面的警钟?地球上一有人类就有很多人吗? 世界人口是如何发展的呢?从什么时候迅速发展的呢?
2、大屏幕播放录象:人口发展概况。
师生互动:从这段录象中,大家知道世界上实际人口数量怎样?(多)增长如何?(快)从什么时候迅速增长的呢?(18世纪以后)
3、大屏幕显示:动态的人口柱状图。现在地球上人口已经超过了多少?(60亿)(用最直观的方法情境导学,既复习了上节课的有关知识,又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二)分组活动,分析问题
1、调动学生的热情,进入活动情境
问题:人口数量这么多,增长这么快,对于我们人类自身来讲好不好呢?为什么? 不同身份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大家想不想从不同的角度和身份来体验一下? 大屏幕显示:四个不同的可爱的卡通人物。
2、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按座位邻近原则,把全班分成四个组。请每个组派代表上台操作点击所喜欢的卡通人物后选择相应扮演的角色,分别是医生、教师、市长、农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的讨论会非常热烈,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教师巡查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有时也参与进去。)
3、角色扮演,交流观点
学生扮演以下角色,就特定的角度讨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生(医生):人口太多,物资缺乏,如果很多人同时患上血癌,需要的血源不够;人口太多,有些疾病容易传染,如爆发的SRAS。
生(教师):人口过多,班级的学生人数就多,老师的负担就太重了。教学质量可能下降,人数多,需要的书本、课桌就多,木材砍伐太厉害,可能导致土地沙漠化。
生(农民):人多地少,粮食短缺,农村人多就会向城市拥挤,就会给城市带来很多问题。
生(市长):人多,许多人面临失业;人多交通拥挤;人多资源少,土地也就这么多,会导致整个经济水平的下降。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及时点评和表扬,充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也情不自禁为发言精彩的同学鼓掌。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换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口头表达能力,学会了赞许他人,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三)上网探究,解决问题
1、上网探究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但我们的理解还大多停留在生活经验的层面,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全面的资料和信息,对事物作出更 全面、更准确的评价。学生上网。
大屏幕提示上网路径。
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并分组交流,进行自主探究,教师进行巡视并指导学生活动。
2、讨论,得出结论
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3、情境感受
视频演示: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
师生互动:大家看到这样的场景痛不痛心?(痛心)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计划生育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我们班是独生子女的同学请举手。(全班同学除个别以外都会举手)我们也会有长大的一天,到时候会不会响应计划生育政策?(会)这个政策是哪个国家的?(中国)是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如法国人口在逐渐减少。)为什么人口过少也不好?(会产生国防、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5﹑讨论,解决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不好,过慢也不好,那么人口如何发展最适宜呢?
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正确地概括出这句话,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适时点拨,体现教师引导者的作用。
四、主题探究,拓展思维
1、上网探究,创作人口日主题
我们人类已经意识到了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首要问题,为了纪念50亿人口的到来,确立了世界人口日。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 请大家第二次上网冲浪。(大屏幕提示上网路径)
学生上网过程中互相交流,模仿历年的世界人口日主题,自拟2004年的世界人口日主题并通过BBS论坛输入自己的想法。
2、学生创作作品展示
大屏幕展示学生自拟的世界人口日主题。如:关心人类的未来---儿童;控制人口,发展国民经济。
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升华学生的人口意识。3、主题探究
问题:人口的增长有没有极限? 讨论。
(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课堂气氛再一次达到高潮。)
生1:有。地球上资源有限、人口无限增长,将导致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可能会迎来地球的末日。
生2:没有。如果我们人类能在海里生存,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或者登上了火星,月球,可以移居到其它地方去。教师小结:由于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对于地球来讲人口的增长是有限的。根据人类目前的认识了解,火星、月球并不适于人类生存。如果随着科技的发达,我们能找到其它适于人类生活的星球,也许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
五﹑课堂小结,巩固升华
大屏幕显示:阳光﹑鲜花﹑可爱的小孩等美丽的画面配以优美的音乐。
师生共同小结:明天同学们可能会成为真正的市长﹑医生﹑教师,甚至是人口专家,大家会不会一直关注人口问题,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地球?(会)那么我们的孩子生活在22世纪,他们的生活将像画面上展现得那样充满着阳光﹑歌声和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