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

时间:2019-05-12 22:44: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

第一篇: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

词的起源与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体阅读、圈划、质疑等方法,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丰富提升自己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认识。

2、深入文本,品味学术性文章语言的严谨准确。

3、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瑰宝“词”的自豪感,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说明:

“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文章学术性比较强,学生初读时会感到枯燥。文章观点鲜明,结构清晰,学生会认为没有什么看不懂的。高二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一些词,对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的认知,容易先入为主,认为教材的新鲜度不够。教学这样的文章难度比较大。因而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感受到求知过程不可懈怠,体会探究的愉悦。不是简单的知晓文章的结论,而是丰富提升已有的认知,并关注思考一些文学现象。语文课要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必须加强语言的品味,从根本上改变浅尝辄止的低效状况。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词的起源伴随着新乐的大量传播发展,词原本是“草根文化”,经过了文人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努力,最终为这种文学创造了八百七十余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的培养不能生硬说教,而要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体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文章中有关“词”的三次表述;(2)词的三方面起源;(3)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

2、难点:(1)对词的起源时间,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可供学生质疑。(2)词的特点中的第五点:字声配合更严密。说明:

只有抓住了词的本质特征,探讨词的起源才会有依据,研究词的特点才能水到渠成。词的特征中第一、第二、第四这三点很简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清楚,点到即可。第三点涉及知识很专业,不宜过多展开。第五个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有帮助,故重点讲。鼓励学生质疑,质疑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要学会围绕观点选择文中的依据,为我所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1、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不少词。最近,我们又学习了宋词四首,什么是词,词有哪些特点你能否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述呢?

2、大家的表述有一定的道理,但还有些不足。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深化知识的过程。几年前,我看了“大家小书”丛书《唐宋词欣赏》,“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从容缜密,举重若轻的行文风格深深吸引了我。先生是大方之家,但文章是写给大家看的,毫不晦涩,篇幅虽小,但学术价值却大。《词的起源与特点》也有类似的特色,相信大家的观点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词,会很有帮助。

1、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领悟,自由发表。(可以把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

1、学生对“词”这种文学体裁有一定感性认识,进行理性的概括描述,有助于发展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板书出于三点考虑,一尊重学生的理解。二能激发兴趣,比较自然地引入这篇相对枯燥的文章。三通过比较,可以彰显作者的观点,使文章重点鲜明突出,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开阔思路深化思维。

2、教师把自己的阅读经验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走近“当代词宗”夏承焘先生,减少一些心理隔膜,静下心来读学术性较强的文章。

从标题入手,整体把握,抓住关键句,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1、从题目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但是,大家要注意题目中的中心词“词”,起源和特色都是围绕“词”的,分两个部分只是为了条理清晰,实则为一个整体。

2、关于“词”,学术界有很多种表述,请大家通读文章,划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概括词是怎样起源的。

2、学生通读文章,划出关键句:(1)词是一种抒情诗体,使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2)词不是直接从前代的乐府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

(3)词在形式上和唐代的近体诗有着显著的不同,和古体诗当然亦多不同,这是因为它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三句话的核心意思接近,但是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第一次写在文章的开头,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二次写在第二自然节,是对观点的阐释,并且自然地引发出词与音乐的渊源,起到过渡作用。第三次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词的特点的开头,“协乐文学”点明了词这种文体的实质,是对前两次观点的照应,使文章的两个部分成为一个整体,又自然地引出了词的五个特点。

学生概括,明确:

词的起源首先是伴随宴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中国西部各兄弟民族的音乐,以及中亚细亚和印度音乐)的传入和兴盛而新兴的。从时间上说,最早产生于隋代。从范围上说,最早产生于民间。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 章,面对纷繁的信息能 迅速地找到核心关键。

、2、培养学生筛选、提炼 信息的能力。体会彰显观点的语句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所起到的作用。通读文章不只是找到作者的观点,浅尝辄止,而是研究文章的章法,沉入文本,读出真意。

深入文本

品读关键字句,进行质疑比较。

1、在论述词的起源与音乐的关系时,能否找到一个关键字?这个关键字对你有什么启发?

2、关于词的起源时间,存在争议,主要还有这样几种看法:(1)溯源到《诗经》、汉乐府的长短句

(2)起于中唐诗人“依曲拍为句”作《忆江南》等调(3)六朝时梁武帝作《江南弄》、《上云乐》,沈约作《六忆诗》等等中,句法、韵位也很像词,就是词的鼻祖.。

(4)胡适考词的起源,断定是在中唐,说:“至早不得过西历第八世纪的晚年”(唐德宗时)请你根据文章中相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相关内容不局限在第6自然节中)

3、词的五个特点都是和诗在形式上进行比较得到的。而且紧扣词这种体裁的本质,是协乐文学,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在探究词的起源问题时,作者首先论述的是它伴随宴乐这种新兴的音乐产生。

4、作者论阐述的产生最早还起源于民间。论述严谨,请自读7——9自然节,圈划出阐述严谨的字、词。

词最早源于民间,后经文人之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你能举出与之相似的文学现象吗?

1、学生找关键字“新”

燕乐是新音乐,它划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词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词的产生和创作,其大部分都是为了配合新乐的曲调。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可以联系曲的起源发展等)

2、学生找文章中相关的内容,对这五种看法发表质疑。(主要依据是:

(1)

词的概念表述

(2)

宴乐大量传入并普遍流行的时间。(3)文献资料

南宋王灼的《碧鸡漫志》,他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他把隋炀帝和王胄作的《纪辽东》列为“近代曲辞”之首。《碧鸡漫志》说隋代已有词,《杨柳枝》和《河传》两个习见的调子就是最好的证据。《漫志》说《杨柳枝》是“亡隋之曲”,又《隋书·音乐志》也说炀帝命白明达创《斗百草》、《泛龙舟》等曲,现在犹存其辞。这可见隋代已有了词调。《乐府诗集》里的“近代曲辞”部分,仅载《忆江南》、《调笑》、《三台》等数曲,郭氏似乎还不承认隋、唐词在“近代曲辞”里的主要地位。但是他把隋炀帝和王胄的几首《纪辽东》等在开头,却极有意义。郭氏也许不承认《纪辽东》就是词,但它的句式、字声、韵位一一和词无异,这是无法否认的。所以我们即使退一步依郭氏的说法,以为《纪辽东》不是词,但必不能否认在隋炀帝的时候,的确已经有和词同形式的诗歌了。

4、学生自读,圈画字词,进行交流。(论述严谨表现在措辞的分寸感很强,如:第7自然节:大都、可能、绝大多数、有的、大部分,还表现在关联词运用准确,使语言的逻辑感很强。)学生讨论

1、词的起源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可用不同的方法,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让语文课充满求知的快乐,研究过程,优化学习方法,找关键词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文学是在创新中起源、丰富、发展的,和其他艺术门类是息息相通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2、根据文章的内容,对其他几种看法进行质疑,把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能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相关内容不局限在第6 自然节中,培养学生选择依据为我所用的能力。

4、语文课要利用规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增强语感,体会语言的准确、得体、严谨。语言训练应该强化。

引导学生关注文学现象,从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中总结发现规律。

温故知新 拓展延伸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宋词四首,请大家以其中的一首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加深对词的特点的理解。

1、学生通过已学的李清照的《声声慢》,来体会词的特点。可请朗诵好的同学范读。

词声配合的问题:用了许多双声叠韵字,一开头的一连串叠字,加强刻画女主人公百无聊赖的心情。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有意以这种声调表达心中的忧郁和惆怅。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

1、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结合学过的宋词,温故知新。

(第一、第二、第四这三点很简单,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清楚,点到即可。第三点涉及知识很专业,不宜过多展开。)

第五个特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且对提高学生提高宋词的鉴赏能力有帮助,故重点讲。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做出取舍。)

小结

正如夏承焘先生所说:“词的发展虽然是过去了,但它遗留下来的两万多首作品,还是一个大可发掘的宝藏。我们祖先累积了艺术劳动的业绩,为这种文学创造了八百七十余调,一千六百七十余体,这在世界各民族格律诗的形式创造上可说是空前的。他们继承《诗》、《骚》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整部文学史上应该有其崇高的地位。他们的精神和业绩是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永远珍视的。

引用作者,一个为词学穷尽毕生精力心血的大家的话,作为结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习词研究词的内驱力。布置作业

1、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理解。

2、查阅资料,请为课文下的注解补充4条注释。(令词、中调、慢词,敦煌曲子词)

3、自选一首词,分析文字的声调是怎样来配合乐谱的声调的。

4、你认为词的起源除了作者所论述的三点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完成作业,交流讲评。

1、通过学习,完善提升自己对词的认识。

2、要求学生收集信息,积累必要的读词常识,文史常识。

3、自选作品加深理解。

4、研究性学习,拓宽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学术问题不宜只采信一家之言。

思路点拨

教学设计还可以大气一些,教师预设可以减少,让学生在通读几遍文章之后进行质疑,自习自研。

教学设计还可以尝试围绕“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这个关键句展开,请学生通读文章,分析新阶段、光辉成就体现在哪里,从而整体把握文章,展开研读。练习举隅

1作者在表述词在形式上的第一个特点中说: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称为词调。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请查阅资料,积累常见的词调《如梦令》、《水调歌头》、《沁园春》是如何定句、定字、定声的?

2、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请选择你所学的一首词,谈谈作品是怎样通过音律的美感来增强抒情效果的。

3、作者认为词的起源在民间,后经文人的努力,宋词得与唐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但是在这同时,民间词也随着被忽略甚至被埋没了。对此,你持怎样的态度?

第二篇:英语词汇起源(200词)

英语词汇起源(200词)

1、Chemistry 化学

古代的炼金术士们总想找到一种方法,将低贱的金属变为金子。现在通过原子裂变的原理表明,他们的这种想法并非一般人们想象的那么愚蠢。古埃及人入侵欧洲后,将他们所研究的炼金术,连同其命名al-kimia一起传入欧洲。后来,这个词变成alchemy,“炼金的人”叫做alchemist,最后成了chemistry。“化学”的概念就是从“炼金术”演变来的。

2、Geology 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质和地壳构造,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Geology是从希腊语来的,ge即“earth”;-ology,“science”,即研究地球本身的科学。

3、Law 法律

“法律”是立法机关制定的、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Law在古英语中写作lagu,意即“something laid down(规定下来的事情)”。

4、Electricity 电

古希腊人常用琥珀制作爱情护符,确信戴着这种护符的人可以引来爱人。他们发现,磨擦琥珀可以吸引羽毛、线头等小东西,磨擦时会放出火花。他们就把这种磨擦起电的现象叫做elektron。来自希腊语elektor,意即“发光的太阳”,进入拉丁语后写作electrum。英语演变为electricity。

5、Atom 原子

古希腊人认为,特质是不可能无限止地分割下去的,越分越小,最后小到不可再分。他们把“原子”叫做atomos:a即“not”;tomos,“cut”意即“不能再分割”以后这个词在英语中演变为atom。尽管后来发现“原子”并非“不可再分割”,然而约定俗成,“原子”的名字仍然以atom流传下来。

6、Uranium 铀

“铀”是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U,主要用来产生原子能。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曾用铀作实验,发现了放射现象。

Uranium这个词是从希腊神话中一位神的名字来的。1781年,英籍德国天文学家赫瑟尔(Sir William Herschel)发现了颗尚未被人们发现的行星,于是他就借用了希腊神话中“天王”Ouranos的名字,命名这颗行星为Uranus。即“天王星”。8年后,德国化学家Kloproth发现了第92种元素。为了纪念赫瑟尔和他的行星,他命名这种元素为uranium,我们简译成“铀”。

7、X-ray X射线

X射线,又叫X光,或音译为“爱克司光”,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Konrad von Roentgen)发现的,因而也叫“伦琴射线”。

1895年的一天,伦琴正用一个真空管作气体导电实验,突然发现这种射线穿透了普通光不能透过的物体,这一发现使他十分吃惊。数年后一位好奇的朋友问这位教授:“你发现这种射线时,是怎么想的呢?”“我什么也没想”,他回答说,“我在做实验”。这位物理学家命名字这种射线为X-strahlen,译成英文为X-ray,这里“X”的意思是说这种射线的性质尚未探明,还是一个未知数。

8、School 学校

School这个词是从希腊语schole一词来的,意思是“闲暇”。在古希腊人看来,即些从事战争和搞政治的人是辛苦的,而只有“闲暇”的人才有时间读书学习。后来,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给青年讲课的地方就被称作schole,这个词以后转成拉丁语词school,后又被英语借用。

和school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词:scholar(学者)。同样道理,这个词是指那些有“闲暇”时间读书、研究,构思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人。

9、Education 教育

教育,就是启发、引导、培养新一代。学校的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就是把学生内在的天资,能力引导出来。启发出来,而这样一个过程也就是“教育”。英语educate一词的原始含义恰也是如此。这个词是从拉丁语来的e-即“out”;duco-“lead”,合起来就是lead out(引导出来,启发)

10、Astronomy 天文学

astronomy从希腊语来的,字面含义是“研究星球分布的科学”,astron即“star”;nemo, “arrange”,天文学,即是研究日月星辰等天体在宇宙间的分布,运行规律,天体宇宙的结构、性质和发展的科学。

11、Geography 地理(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的平原、山川、河湖、气候等自然环境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因素的一门科学。Geography是从希腊语来的,ge, “earth”;grapho, “write” or “describe”。因此geography(地理学)就是“描写地球”的科学。

12、Geometry 几何(学)

geometry原指“大地测量”来自希腊语,ge即“earth”;metro, “measure”(测量)。现在的“大地测量学” 叫geodesy.13、Algebra 代数

Algebra一词是古代阿拉伯人从他们的医学术语al jebr(“断肢再接”或“正骨”)中得到的启示,从而为数学部分支——代数,创造了一个生动的短语ilm al-jebr wa’l-muqabalah,意思是“利用方程式进行简化运算”,意大利人将这个短语来了个掐头去尾,把中间的词变化为algebra,不过,这个词直到17世纪还保留着“正骨”、“接肢”的原始词义呢。

14、Anthropology 人类学

“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分布、起源、进化、早期的文化、信仰、习俗和人种的分类等的科学。

Anthropology在古希腊语中写作anthroplogos,anthros即“人类”,logos即“学习”,“研究”合起来也就是“研究人类的科学”。

Anthropology一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不过当时没有“人类学”的含义,而是指如何“对待人类”。

15、Rostrum 讲台

这个词现代英语里作“讲坛”,“演讲台”,“检阅台”等解,“(天安门)城楼“也用它,即the Tien An Men Rostrum。你也许想象不到,rostrum的原义竟是“鸟喙”!但了解一下这个词演变的历史,你就会觉得从“鸟喙”到“讲台”并非不合乎逻辑。

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的rodo,意思是“一点一点地吃”,渐渐演变成rostrum,意思也变成“鸟喙”,因为鸟是用它的喙一点一点地啄食东西的。后来rostrum又用来指古罗马战舰的喙形舰首。同时,古罗马的演讲台又是用战争中缴获来的舰史的“喙形舰首”和金属撞角作装饰,于是“喙形舰首”即rostrum,又成了“演讲台”、“讲台”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16、Library 图书

library来源于拉丁语librarius,意思是“拥有书籍”。它派生于liber一词,意即“书”或用来刻划字母的“树皮”。

不过,当今世界上多数图书馆已打破了“拥有书籍”的界限,除了书籍以外,还包括拥有报刊,杂志,手稿,文件,甚至录音磁带,幻灯片以及电影胶卷等。

17、Laboratory 实验室

这个词可缩写为lab,它来自于中世纪拉丁语词laboratorium,起源于labor一词,意即“劳动”。Laboratory的真正含义则是“劳动之场所”,在那里,许多科学现象和原理被发现,研究出来。

18、College 学院

这个词一般指综合大学中的学院,如哈佛大学内的文学院、理学院等;也可指独立的学院,如师范学院(a teachers college)、农学院(a college of agriculture)、医学院(a medical college)等。它来源的拉丁语的collegium一词,col 即“with”, lego, “choose”, 意即大学生是被“选拔在一起”到这里业学习的。

19、Academy 专科院校;军事学院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海伦的斯巴达姑娘,被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忒修斯(Theseus)劫去,海伦的两位孪生哥哥卡斯托耳(Castor)和波吕丢刻斯(Polydeuces)——Castor和Pollux现在是双子星座的两颗明星——四处寻找他们的妹妹,然而没有找到,最后他们遇到了一位农夫,名叫阿卡得摩斯(Akademos),他提供了劫持人和被劫人的下落。作为对农夫有这样高的警惕性的答谢,诸神永远守护着阿卡得摩斯的园林。这是希腊神话中的一篇有名的故事。

后来,大哲学家柏拉图就在这座园林里授课,于是这座园林就根据阿卡得摩斯的名字被叫做academeia。柏拉图死后许多年,他的学生和信徒们仍在这时举行学术讨论。当然他却为后提供了academy这个意味着学习场所的词。20、Museum 博物馆

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词Museion;意思是“谬斯神庙”。谬斯(the Muses)是主管音乐、诗歌、舞蹈、天文等九位女神的总称。他们喜居于希腊南帕那萨斯山脚下以及赫利孔山上的名泉之中。因此,至今仍有fountain of knowledge(知识的源泉),springs of inspiration(灵感的源泉)的说法。出于对谬斯女神们的敬仰,古希腊人把艺术作品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物品放置在谬斯神庙,即mouseion里面。

公元前280年,古埃及王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城建造的西方第一座收藏文物的博物馆,据说就是以谬斯命名的,这是一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博物馆,一直存在了将近七百年,后来焚于战火。

至今在欧洲国家文字中,不论英、法、德等,都把“博物馆”称作museum。

23、Pen 钢笔

古代欧洲人曾使用芦苇杆制成的“笔”,写在纸莎草做成的“纸”上。约在公元七世纪出现“翎管管”,即用天鹅或大雁的翎管做笔。

Pen一词,在古英语中写作penn,来源于拉丁语的penna,意思是“羽毛、翎管”,即羽毛制成的笔。至今仍有“翎管笔”,名字却叫quill pen,“quill”也是“翎管”,可见是个“重叠机构”但约定俗成,又不能打破这个“重叠机构”。而pen现在却随着科学的发展演变为今天的金笔、铱金笔、钢笔等,完全脱去了“羽毛”的含义。

24、Pencil 铅笔

Pencil则是从拉丁词pencillum而来。意思是“小尾巴”,指的是过去有一个时期西欧人也用毛笔写字,那种毛笔确实很象小尾巴。后来,人们发明用木头和石墨制成笔,但仍袭用了pencil这个叫法,起初还在前面冠上了lead(铅)一词,其实石墨并不是铅,我国至今不是仍把这种石墨制成的笔叫做“铅笔”吗?

25、Ink 墨水

这个由三个字母组成的英语词,却有着九个字母的祖先,那是一个希腊词:kauterion,意思是打烙印用的“烙铁”,其动词为cauterize,即“打烙印”。古希腊人不仅用烙铁为牲畜打烙印。还用它来进行艺术创作。即用烙铁将蜡制的颜料固定在画面上,按他们的叫法叫做encauston,即“烙入”,美术上称为“蜡画法”。拉丁语将encauston这个词变为encauatum,含义也变了,专指古罗马皇帝批示公文用的一种紫色颜料。古法语将它简化为enque或enke,泛指墨水。中古英语吸收了这一单词,写作inke,后来简化为ink。

26、Eraser 橡皮

18世纪的物理学家Joseph Priestley发现南美洲的一种名叫caoutchouc的树胶能够擦去铅笔的痕迹,于是这种东西就被叫做rubber,是从动词rub(擦)派生出来的,意即用来擦铅笔字的工作——橡皮。

Eraser一词则历史很长,它是从拉丁语的erado派生出来的,意思是“去掉”、“刮掉”。古罗马人是用一种烙铁似的书写工具,把字烈军属在蜡板上的,写错了,或不需要了,就把蜡刮掉,eraser的字面含义就是“刮去蜡字的工具”。后来铅笔问世后,它渐渐转为“橡皮”的意思。

27、Language 语言

语言同文字相比时,指的是口头的交际活动。

讲话离不开舌头,因为舌头是最根本的发音器官,这一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很清楚的。汉语的“话”字本身,就含有“舌”字,说一个人能言善辩,叫“有三寸不烂之舌”;激烈的辩论叫“舌战”;信口胡说叫“嚼舌根”;说话油滑叫“油嘴滑舌”等等。总之,不少和说话有关的词语都带有一个“舌”字。

Language一词原义即是“舌头”的意思,是从拉丁词lingua(舌头)变化而来。同出一源的linguistics(语言学)则更接近原词。

另外,英国本民族的词tongue,既可作“舌头”解,又可作“语言”讲。

28、Braille 盲字

braille盲字,或叫“点字法”,是法国人Louis Braille创制的用凸点符号供盲人书写、摸读的文字符号体系。

1812年,3岁的法国男孩Louis Braille眼睛不幸失明了。后来他进了盲人学校读书,识字母是用手摸读制成字母形状的小树状,这位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对这种笨拙的方法十分不满意。他长大后,有一天听说一位法军上尉制作了一套凸起的点、横符号,目的是在漆黑的夜间也可以用手指摸读出他的命令。他的这套符号十分简单。比如,一个点表示“前进”,两个点表示“撤退”等。这件事启发了Braille,他终于创造出现在世界上通用的这种点字符号体系。他的名字也成了“盲字”的代名词。

29、Grammar 语法

这个词起源于希腊语的gramma,意思是“字母”。希腊语把“语法”叫作gramrnatike teche,意思是“字母的技巧”。这个词进入拉丁语后写作grammatica,进入古法语写作grammaire,进入英语后写作grammar。

在英国,有许多世纪拉丁语是作为上流社会的语言的,而这个时期,grammar也仅仅指拉丁语的语法而已,是当时受教育者的最重要的一门课程。

美国至今仍有grammar school(初级中学),其中一项主要的训练内容就是拉丁语法。30、Style 文体

古罗马人是用一种叫做stylus的尖头铁笔在蜡板上写字的,要写得好,就需要有驾驭铁笔的能力。Style一词就是从stylus来的,现在用来指一位作家的“文体”、“文风”,其实也就是他驾驭钢笔的能力。

31、Text 课文

英语的“课文”叫text,“纺织品”叫textile,“作品的结构”、“皮肤的肌理”、“岩石的纹理”叫texture,这三个词都来自拉丁语动词texo,意思是“编织”,这一点与汉语很相近,我们讲“编筐”、“织布”、“织毛衣”也说“编故事”、“编辑”、“编造”、“罗织罪名”、“罗织成章”等。Texo派生出名词texrus,意思是“文风”、“文学作品的结构”或“编织词句的方式”,那么,英语的另一个词pretext(借口)就好理解了,pre来自拉丁语pre,意思为“在…前面”,pretext即是说“借口”这个东西象一幅织就的幕布一样掩饰在某些东西前面,将其真相遮盖。

32、Quotation 语录

quotation的动词是quore(摘引),是从拉丁词quot来的,意思是“how many?”起初,quote的含义是指“将一卷书分成章节。编上页码”;后来又用来指“按章节页码列举语句”,即“语录摘引”;最后又指用引号将所引语句突出出来,即“引语”。因此直接引语的引号英语叫(quotation mark(s))。

33、Paragraph 段落

同古汉语一样,古代西方语言也是没有标点,不分段落,没有间隔的。古希腊人为了让当时的读者便于阅读,就在每一个新的内容开始的一行词的下面划一条横线,他们把这个横线叫做paragaphos。Paro即“by the side of”;graphos written”, 合起来即是“划在旁边”的意思。英语的paragraph就是从希腊人的这个习惯作法paragraphos来的。

34、Comma 逗号

英语里有许多语法术语是从希腊语来的。Comma一词来自希腊语的komma,意思是“分开之点”,即短暂停顿的符号。

35、Period 句号

英语的“句号”叫period或 fullstop。Period来逢希腊语的periodus,意思是“周期”,“循环”,period至今仍保留着这层意思。到了16世纪末,这个词则用来指任何动作的完成时刻,继而指一个句子的完结,或一句话后的停顿时间,最后才变成一个圆点,标志一个句子的结束。

36、Hyphen 连词符号

英语的连词符号“-”,拼作hyphen,是从希腊语来的,而这种符号出现之前,hyphen是一个副词,原是一个短词hyph’ ben,意思是under-one,即“在一起”。后来结合成一个词,连词符号“-”正是将两个或几个词连在一起的意思。

37、Euphemism 委婉语

委婉语或委婉词是一种修辞手段,即采取婉转的、温和的、可接受的词语来表达某些不大好听的内容。例汉语里的“死”字,是个不大好听的字眼,人们创造了许多生动的委婉语来取代“死”这个令人厌恶的字眼,如:“逝世”、“去世”、“过世”、“老了”、“见马克思去”、“交粮本”等等。英语里也避开“die”这个字眼,而说“He went to his reward.”

Euphemism是从希腊语来的,eu,意思是“好”,phemi意思是“说”,合起来则是“说得好听点儿”。委婉语的宗旨正是这样。

38、Glossary 词汇表

glossary一般指某个特别领域的词汇或术语的汇集。它是从希腊词glossa 来的,意思是“舌头”,进而指“语言”、指“词汇”、指“词义解释”。Glossary就是“词义解释汇集”。

39、Derivation 派生

从一个主要事物的发展中分化出来叫“派生”。“派生法”是英语的重要构词法之一。这个词是从拉丁语的derivo变化来的,de即“away from”;rivus.“river”,合起来即“河流主流的支派”。动词derive在英语中的最早含义是“改变河流的流向”。现在则指任何从主要根源的“导出”,“引出”、“派生”、“衍生”。英语里也叫derive,这同词汇的“派生”颇相似。40、Verse 诗句

我国旧进把依靠写作、抄写等谋生叫做“笔耕”,很自然地把写字同耕地联系起来。英语的verse,追溯其根源,也恰好是同耕地有联系的。它是从拉丁语词versus来的,意思是犁子翻过的“犁沟”。把写作比成“耕地”是很形象生动的,不仅其辛苦雷同,而且其动作也颇相近。

41、Dictionary 字典

一本字典,就是人们对词汇的发音、拼法、含义等所作的解释的记载,即人们是怎么“说”的。它来自拉丁语动语dico,意思是“说”、“讲”。

同出于dico 之源的还有不少英语词,如,ditto,意思“同上”、“同前”,即和上面所“说”的一样; contradiction(矛盾),contra是“相反”、“反对”的意思,全词的意思是“说话自相矛盾”; verdict(陪审团的裁决),vere是“真实地”,全词即“正确地评说”,dictator(独裁者),意即“我一个人说了算”。都和“说”有关。

42、Magazine 杂志

这个词来自阿拉伯语的makhzan,意思是贮放粮食和其他物资的仓库。超初,所有的书都被叫做magazines,因为它们被看做“知识的仓库”。直到十九世纪,这个词才专指“期刊”。

不过,当我们用这个词作“弹药仓”、“子弹盒”、“(照相机)底片盒”等讲时,仍用的是“仓库“的原义。现在法语的magazin作“商店”讲,也用的是原义。

43、Pamphlet 小册子

这个词来自12世纪时一首著名的爱情诗Pamphilus seu De Amore(《为人人所爱》)。这首诗是以未装订的活页出现的,流传甚广,极受欢迎,而且人们给它取了个绰号叫pernphilet。后来,任何类似的薄本,纸面的小册子统称为pamphilet。最后又简写作pamphlet。

44、Volume 卷

volum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词volumen,经古法语进入英语。Volumen的意思是“一卷书写过的东西”,古代拉丁文字是书写在一种纸莎草作成的纸上或羊皮纸上的,为了阅读方便,就卷在一个卷轴上。这倒颇似汉字的“卷”,中国古时的文字是刻在竹筒上,然后穿起来卷成一捆一捆的,或写在帛上、纸上、卷起来收藏的,因此书籍的数量论“卷”。

前面museum一词的行文中提到古埃及王于公元前三世纪时创立了举世闻名的亚历山大博物馆,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的图书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原藏70万卷纸莎草纸和羊皮纸书写的书籍,但这座图书馆连同博物馆一起,被后来的次战火焱毁。

45、Folio 对开本

一张大纸,只折叠一次装订成册的大型书籍,英语叫folio。这个词是从拉丁词folium来的,意思是“一片树叶”,引伸指“书的一页”继而指整张纸对折的大型书籍。

46、Atlas 地图集

Atlas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因支持巨人族首领泰坦反对主神宙斯,被罚作苦役,用头和肩将天撑起。现代人则把Atlas想象成一个身背地球的巨人,有的地理课本或地图集上也把它印封面,不过这种观念已经是很晚的事了,因为古希腊神话里还没有“地球”的概念。

1595年,比利时地理学家和制图家Gerardus Mercator第一次在他的一册地图集的卷首使用了atlas作为地图集的书名,并绘有Atlas肩负地球的形象就流传开来。

另外,一些当代大建筑物的巨型石柱雕成巨人形象,支撑着整座建筑,这种雕像英语统称atlas,大概是因为他们很象被罚作苦役的大力神Atlas的形象吧。

非洲北部摩洛哥境内有一座山脉,叫做“阿特拉斯山脉”据希腊神话传说,就是大力神Atlas变的,因此叫Atlas Mounrain.浩瀚的大西洋的名字也是从Atlas的名字来的,叫做the Atlantic Ocean。其中的Atlantic就是Atlas的形容词,意思是“巨大无比的”。

47、Album 影集、集邮簿

这个词来自拉丁语的Manus(手)和scriptus(写),manuscript即“手写的”。

和这个词来源相近的postscript,意思是信末签名后的“附言”、“又及”。Post是“在后”的意思,postscript即“写在后面”。在信中,postscript多缩写成P.S.。

49、Topic 题目

这个词是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384—322BC)——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古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的一篇著作的标题Ta Topika中来的,意思是“平凡小事”,后来topic一词便成了“标题”、“题目”的总称。

现代英语中说的topical songs(地方歌曲)仍含有topic早期的含义,因为这些歌曲唱的大都是与“日常小事”有关的内容。50、Symposium(专题)论文集

在英语中,不同著作者对某一题目的专题论文集或专题讨论会叫symposium,这个词追溯其源倒很有意思,原来是“在一起喝酒”的意思,sym即“together”;pino则是学术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就把这种谈话、讨论的场面叫做symposium,以后短文、评论、论文汇集的小册子或杂志上的论文集都采用了这个名字。

51、Anthology 选集

anthology指的是诗、文、曲、画等的选集。这个词本身就是一首诗。我们知道,所谓“选集”,是从某人或一些人的作品中选出精华编辑而成的集子。编辑的工作,就象是从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采撷心爱的花枝编制五彩缤纷的精美的花篮敬献给读者。Anthology正是“采集花朵”之意,是从希腊语anthologia来的,anthos即“花朵”,lego即“采集”。

52、Blurb 简介

blurb一词指的是“印在书籍护封上为该书作广告的简介或短评”转指“大事吹捧的广告”,如报纸上的广告短文、推销商品的简短有力、生动诙谐的短文播词等。这个词是美国

第三篇:中国情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几个特点

中国情感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几个特点

一、起源

文化的类型分为三种:引入型文化、改造型文化、发源型文化。

引入型文化是指完全不具备创造文化的能力,只能引入外部的文化为自身所用。所以此类文化完全没有真正属于自身的特点。此类文化主要出现在袖珍国家,例如新加坡文化主要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组合在一起的。在新加坡的文化中的很难找到真正属于自身的特点。

改造型文化为某种文化虽然有着明显的自身特色,但是也有着明显的外来文化中的特点。此种文化完全以外来文化为基础进行改造,但是又和外来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日本文化为典型的改造型文化,日本文化中的大多数都是以外来文化为基础改造而成。例如:日本的文字中有着很多中国汉字、日本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远、日本的茶道最早是从中国引进、日本清酒的酿造方法完全是以中国黄酒的酿造方法为基础改造的;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二战后三十年之内日本能够取得高速发展并且成为世界性的科技和经济强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众多的发达技术,而且将这些技术作为基础进行改造,最终将外来技术完全改造成自身的技术。否则仅仅以日本自身的资源绝对不可能取得如此震惊世界的成就。除日本之外,韩国文化也属于改造型文化。

发源型文化为三类文化中最强大的文化。是指某种文化主要或完全必须于自身,外来文化所占的因素较小。中国文化、欧洲文化和美国文化完全属于发源型文化。在这三种文化中虽然也有着外来文化的因素,但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完全发源于自身。基督教虽然发源于亚洲,但是完全在欧洲成长和壮大。所以基督教完全是欧洲的本土文化。佛教虽然发源于印度,但是佛教的教义在传入中国之后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且佛教在现在的印度几乎没有生命力。但是在中国佛教始终都是影响力十分强大的宗教,而且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观音菩萨形象完全是进入中国之后才出现。中国佛教中的很多因素都发源于本土,完全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信仰为儒家思想,其次还有道教。这两种信仰完全发源于中国本土。除信仰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事物,例如:建筑文化、艺术类型、服饰文化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中国和欧洲都有着十分强大的发源地。此外,美国文化虽然源于欧洲文化,而且美国的历史较短,但是美国已经创在本土创造出了众多的非常优秀的事物,拥有了完全属于自身的特色。所以美国文化完全为发源型文化。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发源型文化。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他有着他的特点——包容,中庸,什么事最后都会落到道德原则上。中华文明长期处于先进行列,是有他的道理的。这么大的国家,一直处于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文化的认同起了很大的作用。独特的文化孕育出独特的宗法制,其统治中国社会长达数千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各个方面产生了长远而深刻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政治特色十分鲜明的国家,即使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当代,依然或多或少地受宗法制残留的影响。使中华民族养成了重视人伦、重视亲情、重视家庭生活的传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这是许多外国民族所没有的。其次,还形成了中华民族重视祖先、重视传统、重视统一的民族精神。今天,海内外华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大陆每次举行黄帝、炎帝、大禹等祭祖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来者如潮。中华五千年文明是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与这一制度密不可分。今天,我们炎黄子孙无论是何种信仰、来自何地何界别,但维护统一的思想高度一致,也与这一制度的影响息息相关。

二、发展

宗法制就像是家文化的扩大,使得整个社会都将人情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地步,形成一个人脉社会。在中国,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把人情摆在台面上。谈生意时,需要在酒桌上,称兄道弟,喝得兴意高涨才能开始。而当官做事的,也往往情理不分,办下许多糊涂事。像在红楼梦里,糊涂僧办糊涂案,就是因为情理难了。在中国,人情往往左右着中国人的行为。也许,它可以让社会显得稍稍和谐一些,但人情的过高对待,造成的社会弊端也是会很大的。为什么中国人愿意把老人养在家里,而西方人则不耻于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去?为什么中国人会因为家人的生病住院而向单位请假,照看家人,而外国老板无法理解家人生病与你不来上班何干?为什么中国父母会为孩子设计人生轨迹,而美国家长则在孩子一成人就将他们“扫地出门”?为什么华侨移民总是觉得“月是故乡圆”,如此期盼落叶归根,而真正的中国同胞却总对社会、对政府有着强烈的不满?为什么明明法律白纸黑字的规定清楚的准则,往往很多人依旧难以抉择?宗法制度或许不是唯一的解释,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提供答案。

三、两个特点

1、殉葬制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一书中讲到“商朝实行殉葬,一个死去的国王需要全体随从和廷臣陪葬。这个特点孕育了后来中国人的情感,并提醒我们商朝社会与蛮族的习性多么相近”。商周从人类发展阶段看,还处于蛮荒时期,有殉葬不足为奇,刚从部落发展到国家,旧习惯还有。至于为什么有殉葬,可能跟当时的礼法有关,殉葬的有奴隶,也有权贵,只要殉葬,肯定有死者亲近的人。古人的生死观也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看包办婚姻,觉得很野蛮,但是这几百年就是这么过来了,古人确实有不同的想法。殉葬反应了古人的生死观,世界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对我们有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说不上好坏,不必用现代人的伦理道德去批判古人。

2、内向的爱情观

与中国相比,西方文明的情感模式是关爱和崇高,其内视角的内容是自由和平等,那么,这个情感模式是如何被塑造的呢?原因很复杂,比较普遍的共识是被宗教、艺术和理性哲学所塑造的,而这些高贵的情感源头,却似乎从来没有在中国文化里出现过,所以,也有人说“中国人是被上帝遗忘的民族”。

由于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一向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在古代文人有恋爱行为的也往往以“轻薄”、“失检”见讥。西方人重视恋爱,认为恋爱本身是一种价值,甚至认为“爱情至上”,是最纯洁最灵魂的契合。由于中国的德性文化重在群体,以个体的性爱意识为基础的爱情受到严重压抑,使得中国诗人在抒发爱情时也大多含蓄、委婉,细腻而不宣泄。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是一个带有典型田园特色的农业地区,中国农业的只给封闭,以及受“天下为公”“克己复礼”的封建思想的束缚,逐步形成了中国人内向型的性格。

人类的情感有很多种,除了亲情,还有友情、爱情、爱国之情等等,以及推己及人的同情之情。我们的社会被这些情感无形的维系着,帮助看似庞大无伦的体系得以正常的运转。

第四篇:词的特点

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宋代发展到最高峰,人们常常“唐诗宋词”并称。那么词在形式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发展的?有哪些重要作家?本文言简意赅,对词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概括,并清晰地勾勒出词的发展线索。

词,萌芽于隋,兴起于唐,成熟于晚唐、五代,大盛于两宋,是唐宋新兴的诗歌体裁。

词,原本是音乐文学,是为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词,所以全称为曲子词,简称为词。既要按曲子节奏填词,就很难都用整齐的五、七言来填,因为曲子总有长短快慢;所以除有极少数的例外,一首词中句子总是长短参差的,故词又称长短句。词还有乐府、歌曲、乐章等名称,也都可以看出它与音乐的关系,只有较为晚出的诗余之称,是忽略了词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所谓诗余,是将词说成是诗的余绪(贬低词的说法),或以为词是由诗增减字数、改变形式而演化成的。这都是只着眼于诗词语句篇章的异同而没有考虑音乐对词的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而形成的片面看法,因而是不太符合实际的。

诗,也有配乐唱的,主要是乐府。乐府与词的根本区别在于:

一、乐府起于汉代乐府机构所采集的民歌,所配的音乐是以前的古乐,叫雅乐,还有汉魏以来的清商曲,叫清乐。而词所配的音乐,则是以隋唐以来大量传入中国的胡乐为主体、包含部分民间音乐成分,共同结合形成的一种新乐,叫燕乐(也作讌乐、宴乐)。燕乐所用的乐器也与以前不同,主要是极富表现力的琵琶,以后则有觱栗。词所配合的就是这种当时极受欢迎而广为流行的新音乐、新曲调。

二、乐府以及也被拿来唱的声诗,都是先有诗,然后才配以乐的;词则是先有乐曲(词调)而后才倚声填词的。这一区别也很重要,由此我们知道乐府歌行中的长短句是自由的,作者可凭自己的意愿或长或短,并自己决定如何用韵;而词的长短句则是规定的,是必须与曲子相配合的,是由每一个词调的格律要求所决定的,犹律诗之格律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双句押韵、中间对仗”,不能任意违反一样。在这一点上,每一词调都像是一种不同格式的律诗。词,虽然也有乐府之称,其实它比近体诗更讲究声韵格律,所以又被人称之为近体乐府。

词除句有长短外,尚有些体裁特点是有别于诗的。首先是每首词都有个词调,也叫词牌。它表明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因而也就等于是词在文字上的格律规定。词在初起时,词调往往就是题目,名称与所咏的内容一致;以后继作时,因为内容不同,又另加题目或小序(当然也可以不加),词调便只有曲调与格律的意义了。也有作者在择调时,有意识让词调的名称同时充当题目用,那是另一码事,词调还是词调,不是题目。一个词调,调名往往不止一个,如《木兰花》又名《玉楼春》,《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等,之所以有两名或数名,原因不尽相同,其中一个是本名,其它是别名;别名多的,可多至七八个。一调数名,是较普遍的;反之,也有两调同名的,就只是个别的了。这方面,有《词名索引》(中华书局)之类的书可查,兹不赘述。

词调中有些用字也可一提:带“子”字的,如《采桑子》、《卜算子》等,“子”就是曲子的省称。带“令”字的,就是令曲或小令;一般是字少调短的词,当起于唐代的酒令。带“引”字“近”字的,则属中调,一般比小令要长而比长调要短(不足一百字)。带“慢”字的,是慢曲子,即慢词,大部分是长调。此外,还有局部改变原词调字数、句式的“摊破”、“减字”、“偷声”,以及增加乐调变化的“犯”等,就不一一介绍了。每一词调都表达一定的情绪,有悲有喜,有调笑有嗟叹,有宛转有激昂……也有对不同情绪有较大适应性的,这也就是音乐曲调的情绪。曲调既已失传,我们就难以确知,只能从有关记载、当时的代表词作以及词调的句法、用韵等等去了解、分析和揣度了。

其次,词的分片,也是它与诗明显不同处。词除很少数小令是不分段的单片词(称单调)外,极大部分都分为两段(称双调)。一段叫一“片”,片也就是“遍”,是音乐已奏了一遍的意思。乐曲的休止或终结叫“阕”,所以片又叫阕。双调词通常称第一段为上片或上阕、前阕,第二段为下片或下阕、后阕。上下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长调慢词中有少数是分三段,甚至四段的,称“三叠”、“四叠”。三叠的词中,又有一种是“双拽头”的,即一叠与二叠字句全同,而比三叠来得短,好像前两叠是第三叠的双头,故名。如周邦彦《瑞龙吟》,便是双拽头,而他的《兰陵王》就不是。四叠词极少,今仅见吴文英《莺啼序》一调,共二百四十字,是最长的词调。片与片虽各成段落,但在作法上上下片的关系也有讲究。下片的起句叫“换头”,在作法上又称“过片”。如张炎《词源·制曲》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如姜白石(《齐天乐》)词云:„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于过片则云:„西窗又吹暗雨。‟此则曲之意脉不断矣。”

此外,词的押韵与诗多数是偶句押韵,少数是句句押韵,或一韵到底,或若干句一转的情况都不一样。词的韵位,大都是其所合的音乐的停顿处,不同曲调音乐节奏不同,不同词调的韵位也各别,有疏有密,变化极多,有时一首词中韵还可分出主要和次要来。如苏轼《定**》,以“声”、“行”、“生”、“迎”、“晴”五个平声韵为主,而其中又夹杂进三处仄声韵为宾,即“马”与“怕”押,“醒”与“冷”押,“处”与“去”押。这样的押韵法,是诗中所未有的。当然,词的用韵,从合并韵部、通押上去声来看,又比诗的用韵要宽些。至于词的字声,基本上与诗的律句由平仄互换组成相似,但变化也很多,有些词调还在音乐的紧要处,要求分出四声和阴阳来。

词最初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发现,为这一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文人词在初盛唐几乎是凤毛麟角。到中唐白居易、刘禹锡时代,词才算略有一席之地,但所作多半是《忆江南》之类颇似由绝句形式改造而成的小令,作者填词,也只是偶一为之。

到晚唐温庭筠、韦庄,词的创作才出现了重大的飞跃。有了一批专长于填词的作家,词的体裁形式和表现技巧也完全成熟了。温、韦都是唐末重要的诗人,同时又都是词的大家。以他们为首,包括一批五代的词作者共十八人,就有五百首词被五代后期蜀人赵崇祚收录在他所编的《花间集》一书中,从而被人称之为花间派。这些词人和作品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为娼家妓女和教坊乐工而创作的,这完全适应了当时南方都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爱情相思、离愁别恨,几乎成了这些词的唯一主题,同时词的语言风格,当然也是绮靡艳丽的,因为它们都是“花间(花,喻指妓女)尊前”唱的歌曲。乍一看,这个头似乎开得不好,但问题恐不能这么孤立地简单地看,要没有花间派词人的努力,没有这种为满足都市生活需要而创作流行的新曲子词的普遍热潮的形成,词这种新体裁和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艺术技巧,就不可能成熟得这么快,词对后来文坛的影响也不可能那么大,诗歌发展的历史就要推迟。而且说到底词的兴起,也不可避免的总会要经过这样的一个阶段的,不管它发生在何时何地。这就是历史,而历史是不能任意取舍割裂的。

不在《花间集》、不属花间派的五代词人中还有三位大词家,那就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冯延巳。他们一部分词与花间派的题材、风格相近,只不过反映的是宫廷贵族的私情密约、风流逸乐的生活,在艺术境界上,则委婉蕴藉,有明显的提高。另一部分风格哀怨的抒情词,特别是南唐亡国以后,李煜过着“日日以眼泪洗面”的臣虏生活,所作之词,尽是伤悼身世遭遇、寄托故国之思的哀音,这就一扫“为侧艳之词”的花间风格,而以纯朴的白描手法来抒发内心真实而深切的感受,把词境推向了唐五代词的艺术最高峰。

北宋前期的词是唐五代词的延续,虽题材略有扩大,但基本上仍不出爱情、相思、离别、游宴、赏景等范围,如欧阳修这样的大作家,许多严肃的内容都见诸其诗文而并不写在词中,这就是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传统题材内容对作家影响的具体表现,因此论词者有词是“艳科”的说法。另一方面,欧词与冯延巳词又常常相混,还混作二晏词,这又说明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人的词与五代冯延巳词在题材风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柳永之前,从中晚唐到北宋初,词基本上都是抒情的小令,且已发展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柳永创作了不少慢词,提高了词体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词的题材领域,是他对词发展史的一大贡献。他是一位长期出入于妓馆教坊的落魄文人,对当时都市生活的需求和市民的心态都有相当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加之又有诗歌才能和音乐素养,所以他的词写出来,便广为流传,所谓“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此外,长于写慢词的尚有张先、秦观等人,他们也都为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词发展到这一时期,作者既多,词体渐渐不依附于音乐而成为独立文体的倾向也就自然产生了。同时,打破词只写绮语艳情、限于狭隘题材的传统观念而用来反映更广阔、更丰富的现实生活及感受的革新想法也随之而产生了。苏轼以他非凡的天才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践尝试。他放笔挥洒,诙谐谈笑,深沉感慨,把咏怀古迹诗的内容写入词中,这就是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此外,如围猎、记游、述梦、咏物、感慨人生、隐括唐诗、唱和古人、酬答朋友,以及描写农村风物等等,都一一入词。诗与词的界线被冲破,词的传统婉约风格被改变,词的题材内容得到了解放,苏轼被称为词豪放派的代表。在东坡之前,范仲淹曾以《渔家傲》(塞下秋来)写过边塞征戍事,可谓开了豪放词的先河,但终究只是偶作。东坡词虽对词的传统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但当时并没有形成气候,倒是招来了一些讥议,说他的词是“长短句中诗也”,“不协音律”,“要非本色”等等,只是到了南渡后,他的影响才显示了出来。

苏轼的实践证明:词是可以脱离音乐而成为独立文体的。但更重要的是社会需求,当时社会上对合乐的歌词的需要并没有减低,仅仅把词当作一种新诗体来创作的人,难免会被人讥为不能歌、不懂协律,即便他才名高如苏轼。这样,到北宋末期,词风就又回到讲求音律的路子上去了。宋徽宗设立了一个“大晟府”,相当于汉代的乐府机关,延请了一批精通音律的人来整理乐曲,制作歌词。“好音乐,能自度曲”的周邦彦和“元祐诗赋科老手”万俟咏就成了大晟府的主持者,他们奉旨“依月用律,月进一曲”,凡所制作,都成为典型而被人所效仿。周邦彦也确是一位天才,他既精音律,又善辞章,能写出保持传统风格,投合上至宫廷贵族、下至市侩妓女各阶层人的口味的音律优美的词曲来。所以旧时被推祟为宋词的集大成作家,也被人称之为格律派。李清照是这个时期的最后一位天才的女词人,她的词清新婉约,但不绮靡浮弱,有一部分已是南渡后感叹身世不幸之作,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她与周邦彦等人的词风并不一样,但也极讲究声律。在创作上主张“词别是一家”,不应与诗相混;又自视极高,对诸多前辈词家包括苏轼在内,都有过尖锐的批评。

宋室南渡后,由于国土大半沦丧,一部分有爱国思想的人愤慨痛心,他们要表达内心的不平,除著文赋诗外,也就利用起这一已十分流行的词体来了。词既用来写家国事、民族恨,自然又走上了豪放派的路子。苏轼当年播下的词体革新的种子,埋藏了一段时间,终于到这时候开花结果了。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还有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在抒写国家兴亡的感慨中拿起了词这个“武器”。其中最突出的自然就是辛弃疾。他不但与苏轼并称“苏辛”,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而且可算得上是宋词中成就最高的真正的集大成者。他不但存词数量最多(六百多首),题材风格也最为多样;他不但能用词直接记述重大史实,如写金主完颜亮欲投鞭渡江,至瓜洲受阻,被哗变金兵所杀,恰值辛氏奉表南归,得以亲见的情形说:“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等等;也能用香草美人手法写出“肝肠似火,色笑如花”的合乎传统婉约风格的作品来,如《摸鱼儿》(更能消)之类,还能作《祝英台近》(宝钗分)、《粉蝶儿》(昨日春如)一类“昵狎温柔”之词;他的农村词更是活泼清新,一派生机。他擅长使事用典,也能信手白描;他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以文为词”,如《沁园春·将止酒》云:“杯汝来前!老子今朝,点检形骸。甚长年抱渴,咽如焦釜,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漫说刘伶,古今达者,醉后何妨死便埋。浑如此,叹汝于知己,真少恩哉!”人谓此词是《毛颖传》(见《七颂堂词绎》),即是一例。总之,稼轩是大才,能无所不容。这样,词体又一次突破了倚声的局限而得到了解放。

慷慨悲歌和忧国情怀只是南宋时代闪光的一面,相比之下,另一面的情况要严重得多,也普遍得多:习于苟安、追求声色,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那些人当然不会欣赏革新派词人的作品。也还有些不同程度上对现实感到失望的人,他们躲进了艺术王国,在专心制曲填词上寄托自己的生活乐趣,竭力追求词的声律格调上的严谨与完美。这样,周邦彦就成了他们崇拜和效法的对象,而词则因此而明显地趋向典雅化。最初的代表人物是长于音律又艺术感觉敏锐的白石道人姜夔,后来则有史达祖、吴文英、蒋捷、周密、张炎、王沂孙等人。他们被人称之为格律派,也有人说他们是典雅派、风雅派。他们的艺术风格其实也不尽相同:“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故人称“清空”;史达祖风格虽说与之相近,却涉尖巧而多钩勒;吴梦窗则绵密秾丽、才情横溢,被人比作李长吉或李商隐,张炎讥其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拆碎下来,不成片段”(《词源》),苛刻之论,未免皮相。咏物词在这一时期特盛,那些成了遗民的词人多借此以寄托亡国之痛。宋亡人元之后,词多模仿前贤而缺乏创新,已趋于衰落了。

第五篇: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罗马法的发展完善有一个逐步深入的了解,同时,进一步分析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对它的分析,不要局限于当时,更要注意它对后世的影响!最后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重点:罗马法的发展、完善和作用 教学难点:罗马法所体现的民主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想检查下同学们的地理学的怎么样。问你们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地中海北岸有一个国家,它的版图形状类似一只靴子,对吧?!那么,它是哪个国家呢? 生:意大利

师:接着问,它的首都是? 生:罗马

师:对,就是罗马!

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下古罗马的法律!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26页!接着板书本课标题: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接着,让同学们话费五分钟的时间把书本内容看一遍!

二:探究,罗马法是什么 ?

师:什么是罗马法? 生:它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师: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经哪几个阶段?罗马法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形成:习惯法——成文法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完备:《民法大全》

(1)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师:《十二铜表法》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当时有何影响? 生:《十二铜表法》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政治斗争。

师:是的,它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罗马国家内部的政治斗争,即平民与贵族的政治斗争。

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lO或公元前509年。当时,罗马只是一城一镇的小邦,而甚强邻环绕,形势险恶,共和国首先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罗马公民内部平民和贵族的界限严格等级森严,矛盾重重。一年一任的两位执政官完全为贵族垄断,贵族的大本营元老院更不容平民染指:同时贵族广占田产,放债勒索,平民负债破产便沦为奴隶,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非常尖锐。但是外部斗争的需要却以内部团结稳定为霆,因此,共和初年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常采取“分离运动”的形式,即平民表示不堪压迫就要离开罗马另建新城,强迫贵族作出让步。随着平民斗争的胜利,罗马共和国逐渐由贵族统治转向接近希 腊城邦的民主色彩,对外斗争也逐步取得进展,罗马开始 强大起来。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第一个成果是取得选举保民官的权利。保民宫的职责是保护平民不受贵族官员的横暴侵 犯。保民官审议决议,拥有否决权,而且是一票否决。有点 像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拥有一票否决权。保民官要经常到平民中去调查,而且晚上睡觉也不能关门,随时准备有人来访。第二个成果是采用立法手段肯定现有的习惯法,但是没有成文法。法律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由贵族担任的法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过程中,罗马的平民让步,贵族妥协,同意成立一个由贵族构成的十人立法委员会。这十位立法者经过一年的努力,于公元前450年制定了一部两个阶层共同接受的成文法典,并摆放在广 场公布于众。这就是《十二铜表法》的前}.表。但是法律的编撰任务并没有完成,还有一些法律迸待编入。于是,又选出一个新的十人立法委员会,其中既有贵族也有平民。第二个十人立法委员会编定了两表法律。这些法律条 文都被镌刻在十二块铜板上,称为《十二铜表法》,陈列于 罗马集市供人们浏览阅读。自此,《十二铜表法》正式诞 生,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前五表的补充、后五表的补充。

(2)接着讲解《十二铜表法》的实施及其作用。

师:《十二铜表法》的公布,在当时会产生什么影响? 生:法律既抑制了贵族权力,又保护了平民利益。在社会中人人有法可依。

师:在《十二铜表法》中也掺杂着原始的和落后的古***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但要看到: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把一向由贵族垄断而自由掌握的法律,用通俗的文字公布出来,这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十二铜表法》开启了罗马制定、完善成文法的传统。

(3)引导学生思考“学思之窗”

这些条文,反映出当时罗马国家怎样的社会性质和状况。

答案提示: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得出,它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奴隶不享有同等权利。

(4)介绍罗马公民法

①公民法

公民法是指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罗马公民即使在被征服地区,仍享有公民法的权利。但对居住在罗马的异邦人来说,或对被征服地区的广大居民来说,尽管是自由民,但却只是罗马的臣民,不能享受公民法的权利。②罗马公民法的实施 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 适用范围:罗马公民 ③作用

a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在公民法下,罗马公民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享受法律赋予的权利。

④局限:具有明显的狭隘性。主要表现:法律的主体范围狭小,内容保守、形式主义色彩浓厚、保留大量氏族残余等。

(5)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师:万民法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与公民法相比,它有哪些突破? 生:在公元3世纪中期以前,罗马法律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称为“公民法”。

引导学生看“罗马扩张示意图”

师:罗马在共和国时期,就开始长期的对外扩张,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征服了意大利半岛的其他民族,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3世纪中期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罗马的行省和我们前所所学的中国元朝的行省不同,它有一定的自治权。随着扩张,不同传统的民族 间出现出现了新的矛盾。如:因民族习俗、文化传统不同的矛盾;随着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矛盾等。对于罗马当权者来说,治理这样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其他民族的利益,给那些没有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必要的司法保护。公民法能应对这些新交化吗? 生:不能。因为公民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外邦人不受法律的保护。

师:首先,罗马的公民法特别注重形式,如法庭上必须用固定的语言、还要祭神、还有特别的手势等等,谁错一点就算败诉。外邦人无法接受。第二,它的适用范围仅

限于罗马公民,可以不认可外邦人。高卢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也有自己的公民法。罗马政府设置了外事裁判官来处理外邦人之问以及罗马人与外邦人之问的诉讼案。在长期的处理罗马公民和外邦人关系的过程中,把各种法统称为万民法。

尽管万民法还不是非常的完整统一,但万民法取代公民法,使法律具有了更大的适用范围。它协调罗马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关系及外邦人相互之问的关系,罗马和外

邦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它可被看作是准国际法的早形态,对于在庞大帝国内维系、协调各地区的民族关系也起有重要作用。成为巩困罗马统治的曩要工具。

(6)完备——《民法大全》

3世纪末至4世纪初,法学家编纂了一系列法典。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

师:为什么说《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编纂的结晶,它又同时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完备? 生:因为它内容丰富。

师:首先,它将自然法的法理思想融入法律的条文。

“人生而自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其次,它不是适应某一群体,适应面广泛(公民法与万民法合起来。第三,它建立了权威的法律体系。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包括:《查 士丁尼法典》(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是研究罗马帝国时期私法的重要史料)、《法学总论》(是关于人、物、继承、契约和诉讼等方面的法规,是研究罗马私法,尤 其是民事诉讼方面的宝贵史料)、《学说汇纂》(是三部中最为广博的一部,共50卷,收集了不同时期的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解说移解释,是研究罗马法不可或缺的资料)。这三部法典颁布后,法学家又把查士丁尼颁布的100多条敕令汇编成集,称为《查士丁尼新敕》。以上四部法典统称为《民法大全》。

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子《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谣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小结: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形成:习惯法——成文法(表现形式)发展:公民法——万民法(适用范围)完备:《民法大全》(体系完备)

师: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经历从落后到先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备、完善的过程,成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 备的法律体系。

二、深度探究:罗马法还是什么

1、主要内容

⑴类型

①按形式划分:成文法和习惯法。

②按整体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⑵核心内容

①保护私有财产,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③渗透着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自由、正义等基本原则。

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⑷遵循的原则:自然理性

2.实质:维护奴隶制度,保护统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3、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生:对罗马起到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的作用。

师: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如拿破仑的《民法典》曾被作为近代与现代区方各国编纂新法典的基础,也被称为第二个世界性法典,它其实是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的。

《拿破仑法典》的内容除总则以外,共有3编2281条。第一编是人法,是关于个人和亲属的规定,实际上关于民事权利主体的规定;第二编是物法,规定了各种财产和所有权及其他物权;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一编规定了继承、赠予、遗嘱和夫妻财产制,还规定了债法。

教师结论:罗马法是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的工具。它还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拳j近代法律的先驱。

教师追问:2.罗马法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生1:成文法出现使平民和贵族逐渐平等了,调动了平民的积极性。

生2:万民法协调了罗马人和外邦人、外邦人和外邦之间的矛盾,调动了外邦人的积极性。师:对维系罗马帝国产生重要作用的原因是,公民法动了平民的积极性;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灵活机的实用性,最大限度地理顺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积个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我们知道,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师:为什么能对世界产生熏要影响? 生1:因为它是古代社会法治的范式。

生2:它倡导的“人人平等”易于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所接受。

师: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1)法理思想适应了欧洲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发展的 需要。首先,“人人平等’’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封建等 级制度的思想武器;其次,罗马法是调整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能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如“私有财产不可侵犯”。(2)是一种法治成功的模式,罗马帝国的行政人员很少,如公元1世纪初只有百人左右的官员,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就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纷纷仿效的模式。(3)体系完整。不同阶级都可以从中找到可利用的成分,如宣扬君权神授:“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英、法专制王权。再如,反对君主制的政治制度,雅典的民主、罗马的法制,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师:对中国有影响吗?也有一定影响。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进一步探究:罗马法又是什么 ?

1、局限性:罗马法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古希腊民主精神和罗马法的关系

古罗马人模仿、借鉴、移植、吸纳希腊文化精神。并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与世界古代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文明。我们在称赞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同时,不要忘记希腊人理性的政治精神和自由而尊重法律的理性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罗马人的实用理性将思辩王国的成果最终落实到了现实的实际事务中,在具体的法律制度里面体现着理想精神,传承着希腊文化。

学习延伸

回顾雅典城邦中妇女的地位,评价罗马法律和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活动提示:联系雅典城邦中妇女地位的状况,分析罗马法律以及在此之下的罗马的妇女地位。思路引领:在探究的过程中,首先引领学生回忆希腊雅典城邦中妇女地位的现状;然后指出罗马法中关于妇女地位的法律条文,说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

探讨内容:第一,回忆希腊雅典城邦中妇女地位的有关知识;第二,联系罗马法中关于妇女地位的法律条文,明确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第三,在比较中找出他们在对妇女地位的规定或法律条文中的相近之处,他们都对妇女有偏见,蔑视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罗马法中的法律条文,充分体现了罗马妇女在法律上的地位与男子是不平等的。罗马法律维护夫权和父权,即使拥有自由公民权的妇女也不能被保证视为平等。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可见,罗马法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有条件的。

”。

下载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词的起源与特点详细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足球的起源与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足球运动的特点、作用、起源与发展,以 及足球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对足球运动的场地设施以及规则的讲解,使......

    中华文明起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国早期农业起源的时间、特点;掌握农业起源的意义;认识到神话传说遗址、岩画、遗物等的史料价值。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知道中原地区是中华文......

    与诚信同行详细教案

    《与诚信同行》班会主题教案 班会目标: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能认识诚信,知道“诚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做到发现诚信,感悟诚信,体验诚信,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眼与视觉详细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眼与视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知道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了解视觉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体验模型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体验物体分类的几种......

    论辛词特点

    论辛词特点 第一次听到辛弃疾的名字时,你可能觉得霍去病的名字有点相似。确实有关辛弃疾的名字的说法是他的爷爷辛赞希望他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所以起名弃疾。在现实中,辛弃......

    词的文体特点

    《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了解词这一文体的文体特点,理出词的发展脉络,感受不同时期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初步感受词的魅力。 2、鉴赏《望江南》,捕捉意象,想象......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

    健身气功《八段锦》起源、歌诀、特点及作用 一、八段锦起源 八段锦是一套独立而完整的健身功法。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深受人民喜爱,据说是岳飞与梁世昌所传。早在北宋时已有记......

    详细教案

    授课教案 第一章 1.光与色 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进行了著名的色彩实验。他把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束,同时,七色光束通过三棱镜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