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首先打出行为主义心理学旗帜的是()。A.巴甫洛夫 B.斯金纳 C.桑代克 D.华生
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A.苛勒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3.布鲁纳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A.建构法 B.发现法 C.顿悟法 D.接受法
4.程序性教学实际上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A.学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C.认知学习D.认知同化
5.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中的第二级是()。A.感受器 B.感受登记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6.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采用的实验是()。A.迷箱实验 B.迷津实验 C.叠箱实验 D.“三座山”实验
7.建构主义的理论流派中,在皮亚杰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是(A.社会建构主义)。B.激进建构主义 C.信息加工建构主义 D.社会主义建构主义
8.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特点具有()。A.主观性 B.客观性 C.普遍适应性 D.永恒性
9.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A.机械学习B.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
10.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1.孩子哭闹着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12.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 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 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13.学生学习体操动作,这种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语言联结学习
14.学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对它们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辨别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
15.小敏原来很怕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敏身上发生了()学习A.智慧技能 B.认知策略 C.态度 D.言语信息
1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A.蜜蜂采蜜 B.猴子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17.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
18.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A.规则学习B.辨别学习C.辨别学习D.解决问题学习
19.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只能储存()信息项目 A.5个 B.7个 C.9个 D.11个
20.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2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创立的。A.巴甫洛夫 B.列昂捷夫 C.维果斯基 D.鲁宾斯坦
22.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反应是()。A.中性反应 B.条件反应 C.无条件反应 D.操作反应
23.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4.“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25.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是()。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获得
2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27.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A.获得 B.消退 C.泛化 D.分化
28.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望梅止渴 B.画饼充饥 C.谈虎色变 D.叶公好龙
29.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30.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分泌唾液是(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3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的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32.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
33.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34.下列概念中()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5.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36.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37.根据强化的性质可以将其分成()。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38.()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A.斯金纳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3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暗适应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4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4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或其他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之为()。A.刺激分化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行为强化
42.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43.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_______,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______,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作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3.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______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4.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行为。
5.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______。
6.加涅认为,如果想要保持信息,就得采取______策略。
7.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______过程。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
8.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来看,学习是学生与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9.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______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10.加涅早期根据______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11.加涅根据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______、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12.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_____、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三类。13.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______规律制约。14.斯金纳认为,强化有______之分。
15.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16.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______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7.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_____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18.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率、练习率和______。
19。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20.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______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
21.意义学习,其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______的适当的原有知识。2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______基础上的。23.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行为。
24.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______、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5.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是通过______过程实现的。26.奥苏泊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_____”的教学策略。
27.______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8.在教育心理学的认知领域里有很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是奥苏洎尔的______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29.奥苏泊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为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接受学习和______;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因此可以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30.______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31.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______。
32.斯金纳认为______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33.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______的条件作用类型。
34.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______、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35.负强化与惩罚的含义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6.______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37.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______。38.完形-顿悟学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__。39.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______发生的概率。
40.教师在教授概念时常常以定义的形式直接向学生呈现概念,这是一种______。
41.关于学习的分类,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______在《学习的条件》中先后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4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______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43.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______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44.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
45.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______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46.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______。47.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说明,学习是______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8.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______。
49.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符号代表的新知识获得______。50.接受学习是______。
51.应答性行为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______行为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
2.简述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3.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4.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5.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6.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7.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8.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理论的主要观点。9.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0.简述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1.简述什么是先行组织者。12.简述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
四、论述题。
1.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及其对中小学教学的启示。3.论述桑代克主张的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学习原则。
4.有的人认为,接受学习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完全摒弃。
(1)请就此发表你的看法。
(2)辨析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3)思考如何用其相互关系来指导教学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I3 4.A 5.B 6.C 7.B 8.A 9.B 10.A 11.D 12.A13.B 14.C 15.C 16.D 17.C 18.A 19.B 20.B 21.A 22.C 23.D24.A 25.B 26.A 27.C 28.D 29.D 30.B 31。D 32.D 33.A 34.D35.A 36.C 37.C 38.B 39.D 40.C 41.C 42.C 43.C
二、填空题
1.主观映像 2.活动方式 3.强化 4.操作性 5.惩罚 6.复述 7.编码 8.环境 9.学习层次 10.学习情境 11.认知策略 12.知识学习13.强化 14.正强化和负强化 15.负 强化 16.认知主义 17.心理18.准备率 19.消退 20.结构 21.同化新知识 22.“迷箱”实验23.操作性 24.获得 25.顿悟 26.先行组织者 27.完形一顿悟 28.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29.发现学习30.行为规范 31.处理和转换 32.强化33.负强化 34.基本概念 35.不同 36.接受学习37.认知结构 38.完形 39.增加反应 40.接受学习41.加涅 42.刺激S 43.盲目尝试44.获得与消退 45.相似性 46.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 47.学生与环境 48.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49.心理意义 50.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51.操作性
三、简答题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经验而引起的。
2.(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4.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5.学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这个信息进入感觉登记,这是非常短暂的记忆贮存,一般在百分之几秒内就可把来自各感受器的信息登记完毕。被视觉登记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持续二三十秒钟。当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时,信息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一般认为,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应。除信息流程之外,信息加工学习模式的上部,还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这两项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景,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7.(1)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主观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8.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完形一顿悟说,其基本内容是: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和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是在作出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说”的思索,区别于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胡乱地冲撞。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苛勒认为,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9.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的理论是建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的。他创设了斯金纳箱,以白鼠等为对象进行实验,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根据斯金纳的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改变反应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或警告)之分。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则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这类条件作用称为消退。
(4)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暂时停止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10.我国学者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的内容不同,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知识的学习,即知识的掌握,是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生成和获得知识,在头脑中构建起相应的认知结构。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技能的学习,通过学习或练习,建立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的过程,有心智技能的学习与操作技能的学习两种。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行为规范的学习,又称行为规范的接受,是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
11.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12.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如下:首先,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学>21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其次,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四、论述题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的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S—R过程。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上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进行。2.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结构论或是认知一发现说。
(1)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 11 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总之,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识结构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知识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态度和方法。当学生掌握和理解了一门学科的结构,他们就会把该学科视为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办(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3)对中学教学的启示。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老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学性和能动性。3.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他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在此基础上,他指出学习应遵循以下三条重要原则:
(1)效果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7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后跟随着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可见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
(2)练习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不与反馈结合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反馈的练习才能增强。
(3)准备律。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问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虽然尝试一错误学习模式是从动物实验中推导出来的,但它对于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说,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都是通过尝试错误的过程而获得的。中小学生的学习也有这个特点。它特别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的操作过中学习有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策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从错误中进行学习,这样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终生不忘。同时,在实际的教育过中,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或得到消极后果。同时,应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合理的练习,并注意在学习结束后不时地进行练习。此外任何学习都应该在学生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4.(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理论的关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两种相对的学习方式,相互之问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侧重点不同。接受学习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发现学习则强调探究过程。第二,呈现学习材料的方式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呈现一些提示性的线索,而不直接呈现学习内容。第三,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同。在接受学习中,学生只需直接把现成的知识加以内化,纳入到认知结构中;在发现学习中,学生必须首先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从事实中归纳出结论,然后再把结论纳入到认知结构之中。第四,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起主导、控制的作用;在发现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控制具体的学习过程。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现学习需要以接受学习为基础。没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而进行的发现学习,其效率必然是很低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能盲目地、机械地进行“试误”式的发现。有效的发现学习赖以发生的知识基础可以来自接受学习,也可以来自发现学习,但最圭要的是来自接受学习。因为通过接受学习来积累知识基础的效率比通过发现学习要高得多。如果仅靠发现学习来积累知识,那么要耗费很长时间,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发现学习。第二,发现学习是促进接受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一方面,接受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以具体经验作支柱,而发现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接受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发现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可以使这些知识得到巩固和重新理解。
(3)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的意义。
正确地认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关系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为:①从总体上说,学校教学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发现学习为辅。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可以综合使用。人是一种文化动物,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在未成年时吸收、继承人类经过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文化精髓,接受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这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发现学习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发现的方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发现学习还是学生赖以理解抽象的、概括性知识的必经途径。②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着教育层次的变化相应的有所变化。可以这样说,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从接受走向发现的过程。③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应随不同的教学科目以及学习阶段而相应的有所变化。不同学科之间,在数理学科中应比其他学科更多地使用发现学习。就一门学科的不同学习阶段而言,在初学一门学科特别是难度较大的学科时,总是先采用接受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核心性概念和原理的学习。④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条件决定学习方式。并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好,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绝对差,只能说这种学习方式适合这一种场合,而不适合那一种场合。
第二篇:经济法基本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法是调整(D)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A.经济关系
B.国民经济管理关系
C.经营协调关系
D.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2、经济法这个概念是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B)在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A.德萨米
B.摩莱里
C.圣西门
D.傅立叶
3、美国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A),这被视为现代经济法产生的标志。A.《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B.《全国产业复兴法》 C.《农业调整法》 D.《紧急银行法》 4、1919年(C)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经济法命名的法《煤炭经济法》。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法国
5、被称为经济法的核心、经济宪法的是(A)。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税收征收管理法 D.公司法
6、准确了解经济法的概念关键在于明确(D)。
A.经济法的体系与渊源 B.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 C.经济法的主体 D.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是(C)。A.人身关系 B.财产继承关系 C.国家协调国民经济运行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D.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所调整的各种经济关系。
8、国家通过经济法对市场主体干预调控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关系是(A)。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监督关系
9、税法属于(C)。
A.市场主体法 B.市场活动与规范法 C.宏观调控与管理法 D.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10、中国经济法的真正产生和发展是从(C)开始的。A.新中国成立后 B.文革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1993年后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包括(ABCD)。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 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市场监督关系
2、经济法的渊源有(ABC)。
A.宪法法律 B.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C.司法解释 D.法院判例
3、下列规定中属于经济法的法律渊源的是(A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 D.《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
4、经济法的体系,是指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宪法原则所形成的(ABCD)的有机整体。
A.经济法理论体系 B.经济立法体系 C.经济法规体系 D.经济法实施体系
5、市场主体法是指经济组织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CD)。A.反垄断法 B.房地产法 C.公司法 D.破产法
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C
5、A
6、D
7、C
8、A
9、C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AB
4、ABCD
5、CD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一、单选题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A)。A.客体 B.内容 C.行为 D.事件
2、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是(D)。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C.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D.经济法律事实
3、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事件范围的是(C)。A.经济管理行为 B.签订合同 C.自然灾害 D.公司发行股份
4、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D)。A.经济权利 B.经济权力
C.经济义务 D.经济权利(力)和经济义务
5、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主体根据经济法律的规定,在参加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A)关系。
A.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 B.经济制度与经济权利 C.经济职责与经济义务 D.经济政策与规章制度
6、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及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进而保证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的(A)。
A.资格 B.责任 C.要求 D.事实
7、(B)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最主要的参加者。A.国家机关 B.企业法人 C.企业法人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 D.公民个人
8、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C)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实现权利主体合法利益的责任。A.可以 B.应当 C.必须 D.协商
9、与人的主观意志无关联,而又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是(B)。
A.法律事实 B.法律事件 C.法律行为 D.客体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要素的是(ABC)。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对象
2、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主题的是(ABCD)。
A.自然人 B.国家机关 C.企业 D.农村承包经营户
3、不同的经济主体享有不同的经济权利,主要由(ABCD)。A.经济职权 B.财产所有权 C.经营管理权 D.请求权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BCD)。A.商标权 B.经济行为 C.房产 D.有价证券
5、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是(CD)。A.因被继承人死亡而发生的财产继承关系 B.单位领导与员工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C.企业厂长与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 D.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发生的税收征纳关系
6、所有权是最充分的物权,所有权的职能包括(ABCD)。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7、经济法律关系除具有法律关系的一般特点之外,还有其本身的(ABCD)特征。
A.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 B.体现国家意志 C.具有较严格的要求 D.具有强制性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C
4、D
5、A
6、A
7、B
8、C
9、B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D
4、ABCD
5、CD
6、ABCD 7ABCD
第三章 经济法律行为
一、单选题
1、大多数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终止都是通过(A)实现的,它是最重要、最广泛、最普遍的法律事实,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法律事实。A.经济法律行为 B.经济法律事实 C.经济法律事件 D.客体
2、以经济法律行为所需的意思表示构成作为划分标准,可将经济法律行为分为(A)。
A.单方经济法律行为和双方经济法律行为 B.单务经济法律行为和双务经济法律行为 C.有偿经济法律行为和无偿经济法律行为 D.诺成性经济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经济法律行为 E.要式经济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经济法律行为
3、以当事人之间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构成作为划分标准,可将经济法律行为分为(B)。
A.单方经济法律行为和双方经济法律行为 B.单务经济法律行为和双务经济法律行为 C.有偿经济法律行为和无偿经济法律行为 D.诺成性经济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经济法律行为 E.要式经济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经济法律行为
4、以经济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是否要求对方给付对价作为划分标准,可将经济法律行为分为(C)。
A.单方经济法律行为和双方经济法律行为 B.单务经济法律行为和双务经济法律行为 C.有偿经济法律行为和无偿经济法律行为 D.诺成性经济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经济法律行为 E.要式经济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经济法律行为
5、以经济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交付实物为条件作为划分标推,可将经济法律行为分为(D)。
A.单方经济法律行为和双方经济法律行为 B.单务经济法律行为和双务经济法律行为 C.有偿经济法律行为和无偿经济法律行为 D.诺成性经济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经济法律行为 E.要式经济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经济法律行为
6、以经济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采用特定形式作为划分标准,可将经济法律行为分为(E)。
A.单方经济法律行为和双方经济法律行为 B.单务经济法律行为和双务经济法律行为 C.有偿经济法律行为和无偿经济法律行为 D.诺成性经济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经济法律行为 E.要式经济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经济法律行为
7、下列观点是正确的(A)。
A.合同是双方法律行为 B.技术发明是单方法律行为 C.发现埋藏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D.拾得遗失物是单方法律行为
8、下列内容中属于经济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的是(C)。A.行为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有意思表示 C.行为内容不违法 D.行为形式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9、依据我国《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口头遗嘱属于(A)。
A.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B.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C.要物民事法律行为 D.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
10、下列行为中属于双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D)。
A.授权行为 B.遗嘱行为 C.撤销行为 D.买卖行为
11、下列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中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D)。
A.人的出生 B.人的死亡 C.时间的经过 D.签订合同
12、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A)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A.被代理人 B.自己 C.被代理人或者自己 D.行为人
13、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的,由(C)。A.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B.代理人承担责任 C.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代理人和被代理人负按份责任
14、下列关于代理的特征有误的是(C)。
A.代理人必须独立地实施代理行为 B.代理必须基于双方合意产生 C.代理人必须以自己名义进行代理行为 D.被代理人对代理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15、下面一定会引起委托代理关系终止的是(D)。
A.被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B.代理人滥用代理权 C.被代理人死亡 D.代理人死亡或法人终止
16、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一种形式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称为(B)。A.要式法律行为 B.不要式法律行为 C.诺成法律行为 D.双方法律行为
17、下列各项行为中,不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A)。A.丙受甲之托出席合同签订仪式 B.甲委托戊采购原材料 C.丁受甲之托接受赠与 D.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
18、张某是甲企业的销售人员,随身携带盖有甲企业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便于随时对外签约,后来张某因为收取回扣被甲企业除名,但空白合同书未收回。张某以此合同书与不知情的李某签订了一份商品买卖合同,该合同的效力是(B)。A.不成立 B.有效 C.无效 D.效力待定
1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应当由(C)。
A.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负责任 B.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不负责任 C.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先由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无法承担责任的,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20、下列行为中,属于代理行为的是(D)。A.居间行为 B.行纪行为
C.代保管物品行为 D.保险公司业务员的揽保行为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行为是经济法律行为。(ABC)
A.法人之间签订买卖合同的行为 B.国家机关的土地征用行为 C.国家的国库券发行行为 D.公民之间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行为
2、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经济法律行为可以采取(ABCD)。A.口头形式 B.书面形式 C.公证形式 D.默示形式
3、下列民事行为中,哪些不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ABC)A.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C.误将赝品作为真品出卖的行为 D.与他人合伙开设赌场的行为
4、经济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也就是经济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具体包括(ABCD)。
A.主体合格 B.意思表示真实 C.内容合法 D.形式合法
5、下列行为中,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是(ABD)。
A.授权行为 B.行使撤消权的行为
C.买卖行为 D.行使法定抵消权的行为
6、赠与行为是(AC)。
A.单方法律行为 B.双方法律行为 C.单务法律行为 D.双务法律行为
7、下列各项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是(ACD)。
A.超越代理权 B.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C.自己代理 D.双方代理
8、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没有(ACD)。A.不满十周岁的丫丫自己决定将压岁钱500元赠给希望工程 B.李某因认识上的错误为其儿子买回一双不能穿的鞋
C.甲企业的业务员黄某自己得到乙企业给予的回扣款1000元而代理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了10吨劣质煤
D.丙公司向丁公司转让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
9、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代理的是(ABC)。
A.代人保管物品 B.居间行为 C.行使代位权 D.证券公司承销证券
10、下列各项中,适用代理的是(AC)。A.纳税申报行为 B.预约绘画行为 C.诉讼行为 D.收养子女行为
11、张某委托其在外地的好友李某代购药材并汇去30000元,因一时无货,李某便以张某的名义将钱存入银行。李某的好友赵某因生产经营急需用钱去找李某,李某便拿出张某的存折给赵某,由赵某的好友陈某担保,李某未将上述情形告诉张某,后赵某无力还款引起纠纷。张某诉至法院,本案中有效的法律关系为(AB)。
A.张某和李某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B.张某和银行之间的存储法律关系 C.李某和赵某之间的借款法律关系 D.陈某和李某、赵某之间的担保法律关系
12、关于无权代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经被代理人追认后,视为有权代理
B.被代理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有权代理
C.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有代理权的,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
D.无权代理行为视同无效民事行为,并产生与之相同的法律后果
13、(BC)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A.16周岁的中学生购买学习用品 B.因真假不辨而购买一幅赝品名画 C.因孩子生重病住院而向他人以月息10%借钱 D.买卖毒品的活动
1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滥用代理权的行为(ABCD)。 A.代理人同自己进行民事活动 B.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C.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D.代理人违背被代理人的意思进行的活动
15、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能进行代理的是(ABCD)。A.约稿 B.遗嘱 C.演出行为 D.婚姻登记行为
三、案例题
名流服装店将盖有服装店公章的空白合同和介绍信交给李文仲。介绍信上写明:“委托李文仲为服装店购买服装”。李文仲以服装店的名义向和记服装厂订购了总价款140万元的工作服。这批服装销售很不理想。名流服装店认为自己委托李文仲购买的是时装而不是工作服,而且自己店面很小,一次也不可能进140万元货,李文仲的行为是越权代理行为,据此拒绝交付货款。问:对此订购合同名流服装店是否有权拒付货款?李文仲是否承担连带责任? 第三章经济法律行为答案
一、单选题
1、A
2、A
3、B
4、C
5、D
6、E
7、A
8、C
9、A
10、D
11、D
12、A
13、C
14、C
15、D
16、B
17、A
18、B
19、C 20、D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
4、ABCD
5、ABD
6、AC
7、ACD
8、ACD
9、ABC
10、AC
11、AB
12、ABCD
13、BC1
14、ABCD
15、ABCD
三、案例题
名流服装店无权拒付货款,李文仲要承担连带责任。案例中李文仲有代理权,但纠纷主要是由于被代理授权不明引起的,因此应当由被代理人名流服装店承担责任,代理人李文仲也有一定过错,对此应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章经济法律责任
一、单选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处罚的形式。A.恢复原状 B.拘役 C.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 D.支付违约金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责任范围的是()。A.没收违法所得B.罚金C.责令停产D.吊销执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情况会导致法律责任?()A.保安员曲某收5元自行车停车费,并不给收据 B.姜某向报社写信揭露某纪录片造假,报社没有刊登
C.冯某经公共汽车售票员提醒后仍不给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小孩被拥挤受伤 D.塑胶五金厂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5小时,加班费为每小时1.5元
2、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有()。
A.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B.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结果或体现 C.有法律责任不一定有法律制裁 D.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结果或体现
3、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民事责任的有()。
A.罚款
B.赔偿损失
C.赔礼道歉
D.没收财产
4、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有()。A.停止侵害
B.管制
C.排除妨碍
D.罚款
5、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A.返还财产
B.支付违约金
C.责令停产停业
D.罚金
6、对于违反经济法的行为可能会追究以下法律责任()。A.民事赔偿 B.行政处分 C.行政处罚 D.刑事责任
第四章经济法律责任答案
一、单选题
1、C
2、B
二、多项选择题
1、AD
2、ABC 3、BC
4、AC
5、AB
6、ABCD
第三篇: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2015年湖南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
学习的基本理论
【评价目标】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概念由奥苏伯尔提出。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理解部分
4、理解学习的实质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A、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B、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C、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经过多次匹配之后,中性刺激具有了诱发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叫做条件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A、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回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的条件作用类型。
C、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D、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制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即:信息流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更多湖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及备考资料请访问:湖南教师资格网(http://hn.zgjsks.com/html/jszg/)
第四篇:教育心理学(学习)
学习
1、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属于学习。学生学习体操属于连锁学习。
2、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归纳为“蔬菜”属于概念学习。
3、学习了“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进行的分析属于辨别学习。
4、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规则学习。
5、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态度学习。
6、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桑代克。
7、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创立的。
8、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
9、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条件反应。
10、“杯弓蛇影”反应刺激泛化现象。“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刺激泛化现象。
1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映的是刺激分化。
12、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分化。
13、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泛化。
14、联结主义者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学习、他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6、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有结构的问题。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17、“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属于无结构问题。
18、发明创造属于问题解决。
19、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时发现问题。
20、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理解问题的过程。
2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22、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提出假设。
23、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算法式。
24、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启发式。
2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的母的是很好的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26、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聚合思维。
2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8、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9、“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迁移。
第五篇: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之学习的基本理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北京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辅导之学习的基本理论 北京教师资格: 【评价目标】
1.识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3.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识记部分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在八类学习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做是五种学习类型。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概念由奥苏伯尔提出。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二、理解部分
4、理解学习的实质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
5、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 2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1)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一逐步减少错误一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A、效果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削弱。
B、练习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少。
C、准备律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经过多次匹配之后,中性刺激具有了诱发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叫做条件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是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A、强化: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它揭示了有机体是如何学会摆脱痛苦的。
当预示厌恶刺激即将出现的刺激信号呈现时,有机体也可以自发地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的出现,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 3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回避条件作用。
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的条件作用类型。
C、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没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
D、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制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加涅认为,学习的模式是用来说明学习的结构与过程的,它对于理解教学和教学过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学事件具有极大的应用意义,并提出了影响深远的信息加工的学习模式,即:信息流和控制结构(控制结构包含着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6、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1)苛勒:完形一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2)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掌握部分
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运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学习观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师首先应明确所要构建的学生的认知包含哪些组成要素,并最好能画出各组成要素的关系的图解。在此基础上,教 4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死的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活的知识。
(2)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包括: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根据结构主义教学观及其教学原则,为了促进中小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在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首先应注意教学本身应有新异性,同时跨度应适当,其难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其次,应根据中小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点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同时,应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2、运用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1)学习分类;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的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知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则是一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3)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他认为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而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3、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5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北京人事考试网提醒您关注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报考指导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阅读资料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题库
来源:(北京中公未来教育分校数码学习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A座10层 电话
010-5165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