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匆匆忙忙”和“毫不示弱”造句。3.能讲述“郑人买履”的故事,表演《鹬蚌相争》。
4.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不要墨守成规以及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 利的道理。
查阅资料:两则寓言的原文。板书设计:
26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
量——尺码——忘 鹬——啄 | 蚌——夹 取
-宁信尺码,不信脚 被捉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郑人买履 》的故事,理解内容,懂得不要墨 守成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 《 寓言二则》
2.我们学过那些寓言?简单说说内容。“寓言”?“则”?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利用字典或生字表读准字音。
2.读一读(小黑板)集市 郑人买履 匆匆忙忙 尺码 宁 问:“郑人”指哪的人?“履”?“尺码”指什么? 3.同桌互读,检查读书正确、流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朗读,其他人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思考:这则寓言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事情发展顺序)3.用自己的话讲这则故事? 4.读寓言故事。
5.郑人能不能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呢?你觉得这个人怎么样?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
四、练习。1.有感情地朗读。
2.表演故事,以小组为单位。
五、课堂小结: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学习寓言《鹬蚌相争》懂得两人一味相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读一读
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
鹬 蚌、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同桌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指生读课文,其他人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讲故事。3.有感情朗读。
4、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5.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如果你是渔夫会怎么想?被捉后得鹬和蚌又
会怎样想?
四、练习。1. 朗读课文。
2.小组表演课本剧《鹬蚌相争》
五、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第二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郑人买履》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郑人买履》精品教案
教材简析:
课文借一个宁可相信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用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课文分两层,先陈述这个人从量尺码准备买鞋到后来“遂不得履”的全过程;然后用简单的对话点明他没买到鞋的原因。前后两部分的内在联系都很紧密。用对话来作为点睛之笔,用人物自己的话来点明寓意,引发思考。
教学目的要求:
基础知识: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基本技能: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教学的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
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进行南北对抗赛,讲解规则。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两篇文言文,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学弈》《两小儿辨日》)
学了这两篇文言文,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它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
2、今天我们就要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寓言小故事《郑人卖履》。
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读准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同学们再来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握不准的标出来。
板书:读准 2学生自由读
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 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读
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读懂理解
1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了,下面让我们仔细地读课文。同学们先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读懂了这个文言文的小故事?
板书:读懂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1)结合注释; 2)运用所学; 3)反复朗读;
4)联系全文; „„
2下面同学们就先自己运用这些方法学习学习,难理解的地方标出来,然后小组交流解决。
(1)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
4把你们小组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咱们全班共同研究一下。要求:他站起来发言时同学们要仔细地听,如果你有看法想法,可以立刻站起来给以补充、甚至谈出你的不同的见解。
哪个小组在理解的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2)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卖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争议解决了后)
5刚才通过读你解决了字同、音不同的问题了吗? 小结:看来深入得读就能解决问题!
6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得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不一样?
(1)不一样。谈出来
(2)一样。再请同学讲一讲。7读书明理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你们还想说些什么?
(做事不能过分拘泥于形式,要注重实际。)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
引发学生思考看法 学生再讨论
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文言文,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真是“字字珠玑”(板书)
(三)、品味美读,练习背诵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文言文的韵味。把它——读美 板书:读美
1先在小组里读一读,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能代表你们小组的,读给大家听一听。
(配乐)学生、教师评价 2学生再读
3还有哪个同学觉得自己读得很好,也想读一下。4个人试背
5全班学生试背,不能背的就看大屏幕。
三、拓展练习
学生运用方法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读准——读懂——读美)1学生自学《鹬蚌相争》 2读准
3读懂:讲故事?
4你明白了什么?(两相争斗,忘记了共同的敌人,结果两败俱伤,给敌人制造机会,给自己带来灾殃。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3美读(1)个人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分角色读。
老师读旁白,男生读“蚌”,女生读“鹬鸟”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篇文言文,古文有它独特的魅力,不但可以我们增长见识、提高修养,而且能够更好地了解我们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多搜集一些这样的文章,来读,好吗?
同学们这样爱学,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学习任务,他为什么要量?不记下哪个尺码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可以查查资料,课下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结合注释 读准 借助所学
读懂 联系上下文
读美 朗读体会
第三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二
作者:罗曼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48
作者:罗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文。
4了解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时。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题。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文。
1读读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
2精读3-6自然段。
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学生汇报。
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
学生汇报。
齐读第3-6自然段。
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株洲市泰山学校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更多相关资料:
搜索时,“标题”“所有大类”“所有小类”这几项无需选择,直接输入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页左侧)返回首页>>>>>>
第四篇: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二
北京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能用“叮嘱”、“严肃”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第18自然段老师的话,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各种方式,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结合课文理解字义。
2、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字义。教学难点:提高学生选择字义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见过杨桃吗?老师这里有几幅关于杨桃的图片,欣赏一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不丢字,不加字。)
2、指名读。(纠正学生的字音,指导三个多音字的读音,能够读出自己的语气。)。
3、小组互相读一读,进行评议。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说一说,“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同学们对“我”画的杨桃是怎么看的?(1)同学们开始是怎么看的?(2)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上述两方面理解。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2、在预习中,你认为哪些字比较难,记起来有困难?自由发言。(困)
3、指导“肃”的书写。
4、试着把本课的生字都写一写,着重练习写“肃”。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练习朗读的同时,小组互相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
三、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肃”字的处理被老师忽略,结果部分学生写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在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能够用“叮嘱”、“严肃”造句。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难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困)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提问: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1)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2)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3)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4)“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九自然段。
(1)讨论: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十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四、探究: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说话训练)
板书设计:
6、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要……不要……是……就…… 我:一生受用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这个专题编写。《亡羊补牢》教育我们做错了事,若及时补救,还不算晚。《南辕北辙》揭示了如果背道而驰,行动与目的相反,则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道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后悔、盘缠”等词语。
3、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来体会文中话语的深刻含义。
2、复述课文内容,感受故事情节。
3、课外积累更多的寓言故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寓言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资源】
PPT课件 阅读材料 课本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亡羊补牢》,感悟寓言的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叼 窟 窿 圈 等等你自己再加一下还有词语 2.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三、教学资源: PPT课件 阅读材料 课本
四、教学策略:
教师导析,学生读悟。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5 分钟)
1、我们都知道些什么寓言故事?
2、“寓言两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
3、《亡羊补牢》是什么意思?(丢失了羊,把羊圈修好)
(二)识记生字、掌握音形(8 分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
2、把生字、生词勾画出来。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纠正读音。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15 分钟)
1、请学生读课文。
2、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对话的含义。
3、揭示寓言故事所要表达的寓意。
(四)复述寓言故事(5 分钟)
1、同桌之间复述故事。
2、在练习本上写出复述的故事。
3、把这侧寓言故事讲给家长、朋友听。
(五)拓展阅读(7 分钟)《负荆请罪》、《铁杵磨成针》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