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avorite season教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22:1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My favorite season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My favorite season教学教案》。

第一篇:My favorite season教学教案

小学英语“unit2My favorite season”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

1、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2 My favorite season.”。

2、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句子: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My favorite season is...Why do you like summer ? Because I can swim in the lake.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3、能理解文章意义并能正确回答问题和书写答句。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读、写四会句子。

2、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是把握Because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三、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教学课件和部分Let’s learn 的及Read and write 部分的教学图片。

四、教学步骤

1、warm up(1)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say a chant,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do the actions.教师和学生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Let’s chant,让学会有节奏地跟唱并做动作。

(2)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interact and practice the sentences:what’s do you wear in summer?what can you do insummer? Then according the picture and phrase,the teacher ask the students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What can you do ? The students could answer the question according the PPT.2、Revision The students could make a dialogue with their partner.(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3、Presentation:Read and write(1)The teacher present a picture and ask the students: Look ,which season is it ? What can Zoom and Zip do? The students give their teacher a feed back.(2)The teacher play the radio and PPT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 Why?(the teacher ask a student)What’s Zip’s favorite season? Which season does Zoom like best? Why?the students can listen to the radio with the question.they can write down the answer in brief.。

(3)the teacher lead the students check their answer and write down accurately.(4)Let’s find out the teacher教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表格,学生四人一组做小组活动。教师可先仿照学生用书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对话,完

第二篇:优秀作文教学教案

优秀作文教学教案

优秀作文教学教案一

1、通过对自己经历活动片断多种形式的再现、感受,培养孩子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老师创设情境和有力的引导,让学生轻松完成由说到写的表达需求,并培养孩子乐说、乐写,并能说写出自己感受与体验。

3、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情感。

4、初步培养孩子认真倾听及点评他人作品的习惯。

能说清楚、写明白自己在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幕,有自己感受与体验。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孩子们,这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大型活动,我们还沉浸在快乐之中,想不想再回放一下在运动场上的精彩场面?

搭建平台,小组合作

1、孩子们,大家在运动会中快乐吗?

我们的口号是——

2、一起说说有些什么比赛?除此之外,还有勇敢的健将风采又有怎样的表现?

3、这么多活动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要求:

1)比赛前的气氛怎样?你看到了什么?。

2)大家比赛时的动作一样吗?你注意观察了哪位运动员的动作、语言、神态?。

3)如果你是运动员,你参加比赛时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4、请生说,看谁得星多。

5、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点评。

营造氛围,个性交流

1、指名交流,边听边引导评价:

由说到写,自由表达

1、运动会中的精彩还有很多,孩子们各有各的体验与感受。请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笔,用几句话快快写下自己感受最深的画面,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孩子们写,老师巡视。

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点评提高

挑选有代表性作品展示交流,引领孩子点评作品。

优秀作文教学教案二

1、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养成观察好习惯。

2、学会捕捉精彩镜头,并运用想象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

3、从片段描写入手,把片段描写写具体。

1、调动所有感官进行观察。

2、理解游戏的道理,有所感悟。

运用观察理解把文章写具体。有一定的深度。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上课,可能是听课的老师太多了,我发现大家有些拘束,紧张,那放松一下,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

1、做游戏当然要有游戏规则,大家一定要注意听老师说的游戏规则哟!请听清要求,并记在心里。

我们做的游戏名称叫做“画方圆”,请大家同时用一手画方、一手画圆。

2、请一名学生上台来进行游戏表演。大家要注意看清他在游戏的过程中的动作、表情与神态。大家要认真观察。

请人简单说说你观察到该名同学游戏的细节。

3、他没有成功,在坐的有没有不服气,想挑战的啊??请男女生各一名上台来进行游戏比赛,看谁画的好,表现好的还有奖励哟。你们看也要认真的看,注意观察两位参赛选手比赛全过程。

采访:你们现在上台来心情如何,对自己能成功完成游戏有信心吗?

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谈游戏比赛失败后的简单感想。

4、我想班上肯定还有好多同学不服气,觉得自己可以完成。现在,我们全班一起在自己的位置上来做这个游戏好吗?同样我给同学们准备了小奖品,看谁画得最好。

5、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可以让学生同座比赛,画完了可以相互交换作品。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的评价。

6、游戏是做完了,但是老师的小奖品却还没送不出去,现在只有物归原主了。游戏比赛没得到奖品,但是大家在下面的活动中努力,你们同样有机会得到,大家加油啊!

游戏中我看到大家都很高兴,但也不免有些沮丧和失望。是不是?生答。

1、大家都非常努力,想把自己的方圆画好,但是大家有没有细致的思考自己为什么没能很好地完成游戏的要求呢?

大家认真看看自己的绘画作品,这是什么原因?这又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2、请学生回答:

大家说得都非常好,看来大家都是喜欢开动脑筋的聪明孩子。为什么我不把我们说的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呢?

3、今天的游戏活动,每个人看的角度不同,那么每人写的角度也就不同,首先请同学们考虑给作文命个什么题目好呢?

学生发言,可能有许多的题目,老师适当地引导,让学生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看游戏。新颖:一次失败的游戏经历;不按规矩,能成方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心不能二用;快乐的游戏课等。

作文题目出来,那么怎么围绕自己的主题来“构思”写作文呢?

1、这就需要大家理清自己作文的思路:首先要确立作文的主题,再合理进行选材,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侧重点进行详细的叙述。

这次作文是开放的,大家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可以写成应用文,还可以用儿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

2、下面请大家认真构思,然后我们大家来交流一下。

3、请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内容,打算怎么写。

可以抓住一个场面;可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情;可以抓自己心理变化;可以抓游戏给你的感悟。

心动不如行动,有这么多想说的,赶快用自己的神笔把你想说的写出来,画下来吧。大家在写的过程中只需要抓你们感兴趣的片段来写,写出简短的感悟。

1、可以写提纲,可以写一个场面,还可以写心理的变化等。

2、教师巡视指导。

在其中,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不要怕作文。

刚才我看了同学们写的情况,同学们都很认真,而且我感觉大家也没有原来那么怕作文了,下面大家把自己的作文读给自己听,读给同座同学听吧!

我还想请几个同学大胆起来读一读自己写的文章,其余的同学注意听,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

教师注意评价语言:你对游戏的过程记叙得很清楚,但是没抓住细节和重点。

你的想法很大胆,很有新意,说明你很喜欢动脑筋。

你说得这么好,如果你刚才不举手,你不是就失去了一次很好展现自己的机会了吗?

说得不错,能根据游戏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

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观察很仔细,你真是个信心的孩子。

同学们写了片段,但是不够完善,还需要修改,下节课我们继续把不合理、不具体的地方进行修改再誊写。

小结:今天的作文课上我看到了同学们童贞的笑容,大家在游戏作文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其实作文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勤于思考,把自己听见的、看见的、想到的进行合理的整理,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行了。

只要我们努力,坚持,我想大家也都会喜欢上作文的。

优秀作文教学教案三

1、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引导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2、指导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培养思考生活的好习惯;

3、指导学生写出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悟。

大家请先看这几篇咱们班同学前两周写的周记:[打开文本:《秋》《他》《张强强》等粗略浏览,由一学生读一篇]

这让我想起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之一叫“战胜脆弱”。当年的《文汇报》有一则消息说:“据估计,约有20%的安徽考生在作文中开了自己和父母的玩笑,以父母双亡来写自己如何战胜脆弱,微笑着走出考场。一位书法很好的考生写自己失去双手后如何战胜脆弱,学会用脚写字,用脚答卷。而省招办表示:今年没有用脚答卷的考生。”这种千腔一调的文章早有人将其概括为“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究其根源,正是应试作文模式扼杀了学生对生活个性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使学生把严肃的作文当成随意涂抹的玩物,以致我们的记叙文、叙事流水帐、写人干瘪、绘景枯燥,毫无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气息。

如何改变上面的现状?这是个问题。

我们今天的作文任务就是:让写作建立在生活之上,感受和思考,“原来生活可以更好”!

先看一反例:《我的烦恼》

爸妈常在晚上出门,我一个人待在家里,非常害怕。晚上看家,实在可怕,非常非常的可怕。这种可怕是文章所写不出来的。啊!晚上看家,太可怕了,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可怕,可怕,真是可怕。

所谓感知,就是通过五种感官对生活的观察,它着眼于外界的客观存在,以获得外界信息。感知是感受的基础。

*我们在作文中是如何感知生活的?

1、通过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通感、直觉。[写事件]

例: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的精彩一段:

第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上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馨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昨夜风和雨》 :在这个冬日的午后,我推开了古铜色的家门,迎接我的先是扑鼻的饭菜香,随后是父亲、母亲关切的话语。拍拍一路的征尘,谈笑着,议论着,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尽显出祥和与团圆的气氛。……

2、通过各种细节: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景物 [写人物]

例:《爸爸明天就走》

夜深了,我们家的灯还亮着。

屋里静悄悄的,只有墙上的挂钟在滴答滴答响个不停。爸爸默默地点上一支烟,抽着,是回首往事,还是向往明天?我无从知晓,我只知道爸爸明天就走。爸爸是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为了支撑起这个家,为了我们兄妹俩能安心读书,他要去打工。“勇子,你过来。明天,我就要走了,”爸爸顿了顿,“以后你放学早些回家,帮你妈干些家务活。听妈妈的话,好好学,要争气。”“嗯,爸爸。”我心里难受极了。

“你给我找一张照片,让我带上。我放不下你们娘儿几个。”

爸爸接过“全家福”,用袖子使劲地擦了擦,仔细地端详了起来。“爸,我……去写字了……”我鼻子发酸,想进屋去,这时爸好像在擦眼泪。……

3、通过声、光、色、态各方面 [绘景物]

例文: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黑孩的眼睛原本大而亮,这时更更变得如同电光源。他看到了一幅奇特的图画:光滑的铁砧子。泛着青幽幽蓝幽幽的光。泛着青幽幽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像一个大个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像金色的羊毛。红萝卜晶莹透明,玲珑剔透。透明的、金色的外壳里苞孕着活泼的银色液体。红萝卜的线条流畅优美,从美丽的弧线上泛出一圈金色的光芒。光芒有长有短,长的如麦芒,短的如睫毛,全是金色……

*自我盘点:我以前在叙事、写人、绘景时有意识从以上几个方面对生活现象体现入微的感知吗?

你能够对《我的烦恼》作出具体描写吗?

今后在这方面还有方法性困难吗?

有了入微的感知,才能有个性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越是突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种个性化的东西越能打动人。有意识捕捉自己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感情的波动,是展示个性感受的关键。

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

[找一个学生读一遍,略作点评]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做作业总是不安心,猛听到什么响声总是“唰”地回过头,多么渴望再见到父亲端着茶杯含笑进我的房门,可是回过头去,依然是冷清清的屋子。这时,我突然感觉到家变大了,做作业的时间格外长。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总要把家中所有的灯都打开,还要煞有其事地咳几声,那不大的回声老在耳边回旋。有时,突然感到一丝寒意,便冲进爸妈的房间里找到一件爸爸的外衣,披在身上。

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多想打开电视看一看,却不知今天怎么克制得住。若在平时,哪天晚上不总是往电视机旁一凑,虽不想看什么,但总想调一下节目。也不想跟同学打电话闲扯,却担心爸爸、妈妈的同事来了电话怎么办,家里的虚实是不能让外人探知的啊!于是,干脆把电话搁断了。

*怎样获得个性化感受?

——理解以下两种感受:

情感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上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憎恶等,多通过叙述、抒情方式表达。

评价性的感受——对外界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等价值判断上的心理反应,如好坏、优劣、强弱等,多通过议论方式表达。

例:说说上第一堂课的感受。

生1:听课时,我好几次都有鼓掌的冲动,以前的任何一堂课都不曾让我这样冲动。

生2:我们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痴迷,可惜下课铃不解风情地响了,我只好目送着陈老师走出教室。

生3:这堂课就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目光掠过知识的海洋,我看到了胜利的彼岸。

生4:第一印象马马虎虎——平添了几分好感——我有点兴奋了——我兴奋极了。//

生5:语文老师的“课前总动员”决不亚于上新课,效果非凡。

生6:今天这四十五分的课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我猛的发现,我这堂课竟没来得及开小差,我竟然一分钟也没有放过,这对我这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奇迹。

生7:看也看了,说也说了,我觉得这堂课是语文新纪元的开始。打个分吧,90分。

*体验感受:创设情境,让学生具体感受。

1、假设你是一名特困生,接受学校的特困补助,你的感受如何?

2、[打印成篇]学校有一门实验分析的选修课,老师说这门课以实验报告的分数来计成绩,共十个实验,每次满分为10分。有一个学生每次操作都很认真,报告也写得很规范,可每次分数都只是四分或五分,最后通的得分无论她怎样算都只有47分。老师公布成绩时,说到:“几乎所有同学实验误差小,因此分数很理想,只有一个同学分数不太高。然而根据我们学校的仪器设备,实验误差应该比较大,我做了三十年的实验从没得到你们那么精确的答案,你们的答案很显然是根据课本编出来的,我都判了及格,只有那位同学一直坚持使用原始数据,我想给她满分。

这位同学因自己付出努力而不能及格,在老师宣布结果之前她的心情是如何委屈,如何沉重,在这沉重的深渊老师突然宣布给她满分,她的感受又如何呢?

如果你是她,你的感受如何?请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写出你自己的设身处地的真实感受。

深入的感悟生活,是在个性化感受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间接、概括的认识。说它是间接的认识,是说它是人通过某种事物作为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如昨天还看到一座院子整整齐齐,今日则只剩焦门烂墙、断壁残垣,我们便知道这里失过火。“失过火”这个事实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通过眼前的现象作为媒介经过思维间接反映的。说它是概括的认识,是说它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写作就是要把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下来的感受,通过深入思考,上升为理性认识,使文章闪耀出思辩的光辉。

*如何深入地感悟?

——掌握以下认识事物、思考生活的方法。

①由此及彼:就是以已感知的事物为基础,通过对其外部事物作横向的广泛联想,在比较中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意义,这讲的是思考的宽广性、联想性。一般说来,通过之间的类推,由平常事物联想出不平常的道理。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作为一家之长,妻、妾、客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他“暮寝而思之”,认识到妻、妾、客有“私、畏、求”的情况,使他一度受蒙蔽。由此邹忌联想到齐王作为一国之君,朝中左右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民也有“私、畏、求”的情况,推想齐王也会有受蒙蔽的情况。由于范围更大,人更多,所以受蒙蔽程度会比他自己更厉害。

②由表及里:事物本身是很复杂的,本质与非本质常常纠缠在一起,非本质的东西有时还会掩盖本质的东西。正如和氏璧没有雕琢以前,外面包着一层石头,这层石头掩盖了璧玉的光辉。所谓由表及里,就是要透过事物表面现象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这里讲的是思考的深入性。然而事物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层次,所以人们在每一个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认识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的过程。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过程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它最初的主题定为“反迷信”,后来改为“反迷信和反封建”相结合,最后才确定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三次改动说明思考在不断地深入,最后确定的主题应该说是深刻的。

③由点及面:即由个别到一般。“点”的事物是比较实在的、具体的,而“面”的事物则往往是抽象的、理性的。“由点及面”一般是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因此,写作最重要的是紧紧把握住特殊的、个别的、具体的东西,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上升到对人们普遍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这种概括愈广泛,就愈具有典型意义,愈能引起人的共鸣。这就是思考的概括性。有人说,科学家关心的永远是一般的东西,艺术家永远关心的是个别的东西。徐志摩《再别康桥》就是紧扣康桥的优美景物,通过身临其境的描绘,由此抒发既是个人独有的,又是人人皆具的对已逝美好事物的无限不舍和怀念之情。

*感悟能深入到哪里?——

情感爱心:乡情、亲情、友情、山河情、爱国情;宽容、尊重、同情、悲悯、仁爱、无私之爱;

价值观念: 公私、义利、贤愚、廉贪、成败、得失、祸福、荣辱、苦乐、爱恨、生死;

真善美、真理、正义、自由、和平、平等、公平、公正;幸福、责任、尊严、信念、理想、希望;

精神:奉献、牺牲、拼搏、实干、探索、追求、挑战、冒险、大无畏、抗争、进取、开拓、创新、实践、改革、团结、惜时、求知、求实、求真、乐观、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独立自主、侠义、助人、舍己、扶危济困、吃苦耐劳、执著、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知难而进;

品质:善良、忠诚、正直、诚实、诚信、谦逊、自知、忍耐、节俭、勤劳、刻苦、勇敢、坚韧、坚强、毅力、高洁、淡泊、坚贞、人性、良知、见义勇为、光明磊落、能屈能伸、任劳任怨、艰苦朴素;

意识:生命、命运、忧患、挫折;时间、自然、环保、种族、毒品;

哲理:人生感悟、生活事理

例文1、由此及彼式 《我的小狗》:

……一会儿,打狗的人真的到了。小狗呀,小狗!你千万不要叫!你要一叫,命就保不住了!正在我暗暗祈祷的时候,只听一阵汪汪汪的叫声从缸里传出,我的心堵在嗓子眼里,气都透不过来了。打狗的人跑近大缸,掀开盖,一棒打下去。小狗口吐鲜血,只见它呆呆地望着我,才慢慢的歪倒下去。它仿佛想说什么,可来不及了。

小狗就这样离我而去了。我怜悯它,又恨它不该叫那几声。仔细思量,小狗听见有生人进院能不叫吗?它是在恪尽职守啊!于是,我原谅了它,又迁怒于打狗的人。可又一琢磨,他们不也在履行职责吗?我也理解了他们。是呀,人们活在世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哪怕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的岗位上。

2、由表及里式 《月光 手帕》:

很多年以前,我在医院为父亲陪床。病人睡熟之后,陪床的人并没有床可睡。时间已是后半夜,我散步在一楼和三楼的楼梯间。这时的医院没什么人走动了,几个乡下人披着棉袄蹲在楼梯口吸烟。偶尔有系着口罩的护士手执葡萄糖瓶轻盈往来。

我下到一楼,又拾级上楼,走在我前面的一个小姑娘,约模是个中学生,行走间蹲下,捡一样东西,旋又走开了,回头瞅我一眼。她走开后,地上一个薄白之物仍放着,像一个手帕。

我走近看,不是手帕,而是一小片月光摊在楼梯上。为什么是一小片呢?原来是从被钉死的落地长窗斜照进来的,那上面只有一方手帕大的小窗未钉死。子夜之时,下弦月已踱到西天。这一片月光射入,在昏黄的楼道灯光下,弥足可贵。小姑娘误以为这是奶白色的手帕,她弯腰时,手指触到冰凉的水泥地上便缩回了。她瞅了我一眼,也许是怕笑话。

我不会笑她,这一行动里充满生机。小姑娘也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我不知她的病人在床上忍受怎样的煎熬。但她是这么敏感,心里盛着美,不然不会把月光误作手帕。

[诗意的、审美的心灵向往]

在她发现这块“月光手帕”前,我已将楼梯走了几遍,对周遭懵然无动于衷。正是因为她弯腰,才诱使我把这一小片月光看成是手帕,或者像手帕。但我感伤于自己没有她那样的空灵,走过来也不会弯下腰去。因为一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极易发现月光的破绽,也就失去了一次美的愉悦。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此事有了新的想法。多么喜欢她把这块“手帕”拣起来,抖一下,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我替月光遗憾,它辜负了小姑娘轻巧的半蹲拣手帕的样子。

3、由点及面式 《走进生活》:

小时候住在乡下,随外婆到菜园收拾菜蔬,发现她总是把菜苗中间长出的粗茎掐掉,无论木瓜、扁豆尽皆如此。我迷惑不解,外婆告诉我说:“这是摘心哪,要摘去中间的心,才会在旁边长出更多更好的芽,这样木瓜才会变聪明呀!”那时我仍不太懂,只是对木瓜变聪明颇有兴趣,便乐得帮外婆“摘心”。

近来母亲在楼下的空地种了一些牵牛花,她竟然也要时常掐下中间的芽,我猛然忆起儿时的“摘心”之说,原来木瓜会变聪明是假的,摘心会让植物长得更茂盛更茁壮才是真的。

“摘心”!——原来最平凡最普通的耕者农夫,我的祖母、母亲,推而广之即那些踏踏实实经营生活、打理生活的人才是最懂得生命哲学的人啊!他们早就懂得生命的力量原本在于愈挫愈勇,在承受了摘心之痛之后,能于伤口处绽放更美更强壮的新生,生命就是以最委婉的方式求得其存在与飞扬。

*模仿操练:

请就上篇“选修课满分”的感受,进行深入地思考,然后写出你的感悟,力求深入到某种精神、品质,或生活哲理。

[5分钟思考写作100字;学生朗读;适当点评]

感受与思考生活,建立在你对生活的入微的感知基础上。我们必须要能把心灵感知的生活形象用文字入微地描绘。

当然,光是入微的感知是不能打动读者的,要能让读者陪你笑,陪你愁;你必须写下你自己深深的伤感、痛苦、喜悦和兴奋等个性化的感受。

如果能在感受中追问几个“为什么”,让你的思维能够在横的纵的和抽象化的维度上前进一两步,那么,你的文章能让读者不是心动,而是震动!请相信我,更要相信你自己!

1、将你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后按“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程式整理、完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写在作文本上,明天交。

2、请在你所能及的视野找出两三篇符合“入微的感知——个性的感受——深入的感悟”这一程式的文章,摘抄在周记本上,以供体会、揣摩和模仿。

附:板书设计

感觉与思考------深入的感悟-----个性的感受-------

第三篇:醉翁亭记教学教案

醉翁亭记教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醉翁亭记教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要点】

1、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

2、写作背景:

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三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欧阳修虽壮年被贬,仕途失意,但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当好他的地方官,为百姓办事。滁州风光秀丽,欧阳修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与民同乐,把内心的抑郁掩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之中。

3、出处: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文忠是他的谥号。

二、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熟悉课文内容

1、生字:

滁(chú)壑(hè)酿(niàng)潺(chán)琅琊(láng yá)辄(zhé)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偻(yǔ lǚ)洌(liè)肴(yáo)蔌(sù)酣(hān)觥筹(gōng chóu)弈(yì)翳(yì)

2、重点词:

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的样子。

⑵ 有亭翼然而临于泉上者: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⑶ 名之者谁:为命名

⑷ 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⑸ 野芳发而幽香:香花

⑹ 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

⑺ 伛偻提携:指老老小小的行人。

⑻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⑼ 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三、朗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滁州的地理特点? 环滁皆山也。

⑵ 西南诸峰的特点? 林壑尤美

⑶ 琅琊山的特点? 蔚然而深秀

⑷ 亭的位置? 临于泉上

⑸ 来饮于此中此指? 醉翁亭

⑹ 自号醉翁的原因?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⑺ 划分层次?

第一层:亭的自然环境。(醉翁亭也。)

视觉角度:俯──仰

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第二层:亭的得名,醉翁二字的深意。(寓之酒也。)

5、小结:

总写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二、第二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朝暮景色的特点?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⑵ 春夏秋冬景色?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⑶ 乐亦无穷的原因?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5、小结:分别描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三、第三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⑵ 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⑶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⑷ 划分层次?

① 滁人游山之乐(游也。)

② 众宾宴饮之乐(欢也。)

③ 太守宴醉之乐(醉也。)

5、小结:描写太守与滁人游山宴饮之乐。

四、第四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学生串译。

3、提问检查理解情况:

⑴ 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⑵ 理解本段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⑶ 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4、小结:写酒宴散,众人归的情景。

第三课时(总结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总结全文,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总结全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北宋)

何谓醉翁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以乐掩其郁)醉翁 主旨──→与民同乐

二、艺术特点

1、结构严谨巧妙:

以乐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

3、语言精练优美,流畅传情。

三、完成课后练习

四、课后小结

第四篇:《寓言》教学教案

《寓言》教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寓言》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寓言》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作者关于九个故事的议论,解决疑点,读懂这篇含蓄甚至隐晦的文章。

3、在研读过程中理清思路,揣摩语言,概括要点,筛选信息,把握文意。这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解难,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4、理解难句含义。

教学难点/重点:

1、第一部分(前两个自然段)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

2、第三部分(最后一段)怎样理解?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最爱读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同学七嘴八舌)这些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或你产生哪些联想?(各抒己见)在我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中,有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是我们熟悉的钱钟书,他读了《伊索寓言》,借里面的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今天我们就来研读这篇文章。

二、解题、简介作者

关于作者请同学们参看课后的插说内容(P44)(教师也不适当补充)

三、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总体结构、研讨。

四、学生朗读1、2自然段,质疑解难。

课文开始为什么要从两类人、两种关系说起?(教师用书)

《寓言》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难点

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了解寓言所揭示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

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

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

出示《寓言两则》。

齐读课题。

4、理解课题。

什么是则?

则就是篇幅比较短小的文章。寓言两则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则一则地来学习吧!

二、学习《自相矛盾》

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

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尖锐状。

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十分沉重,但坚固。

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矛头下挂着的红纓络。

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思考交流)

2、学习课文内容

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

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自由读。

(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

(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发明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

(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

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

(4)他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

(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便夸口,让自己的话

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三、学习《掩耳盗铃》

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

(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

(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

(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

(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

盗:回顾皿字底的字。

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

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

(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

(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四、拓展巩固:

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

媒体出示部分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

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仿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

3、开火车朗读词语。

4、形近字组词。

5、听写句子:

(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

(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

五、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

板书设计:

23寓言两则

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

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则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揭示。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揭示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寓言》教学教案3

 教材分析: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了解《伊索寓言》。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四、细读课文,鉴赏提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五、自主学习,阅读《蚊子和狮子》。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八、布置作业。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 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九、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十、课后反思。

《寓言》教学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

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

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今天,我们来读两个故事,其中的人所做的事更荒唐。(板书:刻舟求剑)

二、学习《刻舟求剑》

1.自由朗读寓言后指名朗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对比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不同,因为学生不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读法上需要纠正的地方不多。如朗读这课中的“遽契其舟”时,其中的“遽”和“契”是两个词,朗读时要当作两个词语来读。)

3.师再次朗读,要求学生画出课文中停顿分隔符号“/”。

4.学生按照分隔符号再次朗读寓言。

(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正确的朗读整体感知这则故事的意思,文言文的理解必须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进行。)

5.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在船边做了个记号,等到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认为他没有把做记号的地方讲清楚。(教师立即表扬他听地认真并鼓励他讲一讲。)

生:有个楚国人过江的时候把剑掉入江里了,他就在掉剑的船边做了个记号,等船停了,他去捞剑,没有捞上。

生:我再补充一点:他这样做是捞不到剑的,因为船走了但是剑没有动。

师:同学们讲的很好,看来下面的译文对我们学习这则寓言故事帮助很大。如果没有译文怎么办?我们先来看看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理解了主要字的意思,理解句子、理解全文就容易了。

6.对照译文说说你如何理解下列字的意思:涉、自、坠、遽、契、止、求、行、若此、惑。(这个教学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有理解了句子中主要字的意思,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也就能通顺地理解整个故事的意思了。)

7.共同交流以上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8.根据对句子中重点字的理解说说寓言中每句话的意思。

9.每一位同学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然后讲给同桌听。

10.讨论问题:求剑的人为什么求不到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用文言文中的话说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说都行。)

11.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2.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生:这则寓言中的那个人做事不动脑子,他就不想想剑是在哪里掉的?他却在另一个地方捞,肯定是捞不到的。说明我们平时做事要多动动脑筋。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告诉我们做事要看到事情的变化,然后根据事情的变化来选择做事的方法。

师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假如你的剑掉入江里你怎么办?

生:我会立即跳下江里把它捞上来。

生:我会在掉剑的地方插一根长杆子,然后再下去捞。

生:如果你不会游泳怎么办?江水很深呢?

生:如果是一把宝剑,我就想办法去捞,如果是一般的剑,我又不会游泳,我就不捞了。

三、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从刻记号的地方

楚人: 跳

找不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说通过《刻舟求剑》说明了以什么道理。

二、导入新知

1、过度:楚认刻州求不到剑,而这位郑人上市却买不到履,让我们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2、板书课题:郑人买履。

三、学习《郑人买履》

1.请学生先读这则寓言的译文。

2.学生根据译文试读文言文,看看读寓言时哪里应该停顿。(教师纠正个别停顿不对的地方。)

3.再次朗读寓言故事,并说说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画出自己不懂的字,并对照译文试着理解。

5.相互交流。

6.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交流。

7.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8.买履的郑人为什么买不到履?

9.有语气的指导朗读练习。

10.朗读后说说这则寓言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我觉得那个人太死板了,他不会用他的脚去试,用自己的脚去试买到的鞋不是更合适吗?这个故事说明我们做事要灵活一些。

生:我认为这则寓言是想让我们明白做事情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

生:我补充:我们做事时要根据事情的变化选择方法。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四.拓展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

生: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斤辣子,给了我两元钱。我来到菜摊一问一斤辣子要两元六角,我只好回去问妈妈再要六角钱。回到家妈妈听后说:你不 会 先买 来回来,还要再跑一趟。

……

五、对照文言文和现代文说说它们的异同

板书设计:

郑人买履

忘持度

反归取之 宁信度,无自信也

市罢不得履

教学反思:

1.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以读为主,重在感悟,尤其是课本中提供了译文,对照译文学生学习起来并不困

难。但是,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略有不同,如果读句过程中停顿的地方有错误,会给理解句子的意思带来困难。因此,教学中我在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前,首先带领学生解决朗读问题。

2.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的

意思,再尝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直到将整个故事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特别是在

教学第二则寓言时,我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

3.我认为教学寓言时,总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寓

言故事的内容,讲故事中揭示的道理,教师会以为他们已经理解的很好了,可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谈感受时,却常常说的那么牵强。这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故事的寓意呢?还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历太少呢?而难以恰当地表述相对应的实例呢这需要教师们进一步思考。

自问自答:

这两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那种人?

这两个故事都讽刺了不讲究方法的人,讽刺他们愚蠢。不只事物会变化的人,从而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寓言》教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3、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4、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

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师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1、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2、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板书:守株待兔)

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相机板书:偶得野兔)

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

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伤心、难过、后悔)

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一事无成)

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

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

四、课外作业

1、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2、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附:板书设计

《寓言》教学教案6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课前准备

1.查阅有关扁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读正确字词句。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了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适时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a.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b.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c.出示句子,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里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第 二 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教师介绍扁鹊其人。(略)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和第六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3.交流讨论。a.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呢?b.交流受到的启示。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等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我读了你的故事,虽然你是国君,你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写正确。睬:右半部撇下不要写成“米”。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寓言》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能力目标:

解读寓意,掌握阅读寓读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

寓言的启示。

【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寓言》教学教案8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则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

道理,结合例子,获得效益。

2.通过对寓言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语言说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狐狸和葡萄》

1.指导看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它变得怎样了,又是怎样做的?

“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象一下,它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呢?

3.结果怎样?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4.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5.齐读第三段,体会寓意。(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

《牧童和狼》

1.默读第1、2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后交流)

2.齐读第1、2段,体会牧童前后“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听后有什

么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类似的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事情吗?

4.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说谎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蝉和狐狸》

1.学生讨论:“圈套”指什么?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2.细读第2段,思考:怎样骗的?(划出表现狐狸行骗的词语)

3.默读3、4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

4.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

什么?

5.齐读第5 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6.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三.总结、1.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经验教训。

四、作业:自学《我读书我快乐》。

附: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葡萄:诱人。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

《牧童和狼》:

狼没来

牧童: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蝉和狐狸》

狐狸:想吃蝉,设圈套

蝉: 善于观察、思考,存有戒心

(聪明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寓言》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2、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3、会复述《滥竽充数》。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先读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点,从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寓意的揭示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只要说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应肯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录音、投影

分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作品的特点,理解第一则寓言。

第二课时:运用学习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则寓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寓言”。

二、理解关键词语,读懂“南辕北辙”的内容。

三、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的特点。

1、朋友是在什么情况下提醒坐车人的?

2、坐车人为什么不听劝告?

3、结果怎样?

四、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1、跟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讨论:坐车人错在哪里?你从哪些词里看出来?

教给学生理解寓言内容和寓意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3、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自由读课文,划出重点词句,填写下表。

南辕

北辙起因经过结果寓意

五、按表上所填内容,复述《南辕北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南辕北辙》的方法。

1、抓关键词语读懂课文内容。

2、找出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概括人物特点。

3、朗读课文,想想寓意。

二、运用以上方法独立阅读《滥竽充数》。

1、抓关键词“充”,读懂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写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3、朗读课文,想想人们常用这个语言故事来比喻什么?

三、续写寓言,深化教训。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为题,续写《滥竽充数》。

在清楚了寓言内容的基础上,再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续写寓言,既是对寓言内容的巩固,又很好的提供了一次练笔的机会。

信息反馈

教后随笔

《寓言》教学教案11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感悟寓意.3.教育学生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有可能攀登到光辉的顶点.学习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理解纪昌学射和扁鹊求治到不治的经过。

学习难点理解寓言所包含的寓意。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

活动1.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神射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初解课文。

活动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对字词有哪些质疑?学习生字,释词掌握识字方法,理解重点词识字释词。

活动3.再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梗概两则寓言各讲了件什么事?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件什么事读文交流,汇报成果了解寓意。

活动4.细读课文,理清故事内容飞卫让纪昌分哪两步练习眼力呢?读文讨论讨论并回答深入理解寓意。

拓展升华你对两则寓言的体会是什么?分组讨论各小组选代表回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你认为蔡桓公怎么样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2.你觉得是什么害了蔡桓公的性命?

3.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蔡桓公(讳疾忌医)

皮肤小病不信

请治皮肉之间不高兴比理睬

肠胃非常不高兴

不治―深入骨髓浑身酸痛---病死

作业设计

1.将下面技能与其基本功搭配连线。

射箭练腕力

唱歌练基本招式

书法练眼力

武术练丹田之气

教后反思

《寓言》教学教案12

学习目标: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联系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1、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2、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感悟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汇报纪昌是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a。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叫他开弓放箭?

b。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本领,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c。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说说有什么体会。

小结: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妻、虱。

2、写字:重点指导“冒”“妻”“刺”。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又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呢?

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所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 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a。交流学生的疑问。

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桓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得他,又会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适时点拨: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是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固执己见的道理。

c。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比较字形:肠、烫、汤。

指导书写:睬、蔡。

课后反思:(略)

《寓言》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文章。)

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哪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范读课文。

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学习的课文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不同?

师述:用文言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今天我们学习的《刻舟求剑》这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4.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遽:匆忙;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

契:用刀雕刻。

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理解的意思。

3.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舟:小船。求:找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丢失的宝剑。)

2.讨论:

(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

(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

(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

2.讨论交流。

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用“糊涂”说一句话。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

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狐假虎威》。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

(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4.参照译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跟在狐狸的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

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假虎威”的“假”是?“假借”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现在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的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了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们喜欢狐狸吗?

(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一个日本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

大家读一读这篇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曰”要注意与“日”区别,“狐、狸”两个字的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逆”和“违”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从内到外,“畏”字下面不要写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掩耳盗铃”造句。

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投影仪、动画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略)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放动画,听故事

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

三、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四、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和寓意。

(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

(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

(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打消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思考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

(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

(5)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小故事。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六、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提示寓言《掩耳盗钟》与成语“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

4.总结扩展。

同学们想象一下后来会怎样呢?我们把大家想的演出来好不好?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充分体现阅读中阅读主体情感的投入。不直接给盗钟人的想法下判断,而把所设计问题留给学生,给他们较大的思考、感悟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学生在回答“偷钟人的想法对不对”这一问题时,能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插图、生活经验多方参与课堂活动)

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七、拓展延伸

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

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

(学生的认知必须与实践结合,才会有体验与感悟,才能回归生活)

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

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则寓言。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会写本课的生字。

2.懂得生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诵读这则寓言。

教学重点

理解这则寓言的内容和寓意。

教学难点

能用“画蛇添足”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本剧、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钟》,它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国古代有不少流传很广的寓言故事,它们往往借助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这些寓言故事见于各类文献之中,如《战国策》《淮南子》《韩非子》等,后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一则寓言。

二、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的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3个生字。

2.懂得字、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本文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画蛇添足”的意思。并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4.有感情地诵读这则寓言。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幻灯显示:

(1)读准

祠赐谓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引酒且饮之()②丁壮者引弦而战()

(3)说说句子大意: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活动安排: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最后师生评议,评出优胜者,颁发小奖品。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指名诵读“画蛇添足”。

2.串讲课文:同学串讲,老师适时指点。

3.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然后交流。

明确:“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不恰当。

4.能力训练:这则寓言已成为常见的成语,请造一个句子。教师可先示范造句。学生造句后,组织大家评价是否恰当。

5.全班齐读“画蛇添足”一文。

6.请举出生活中与之同类的事例,并谈谈你从文中所获得的启示。

五、总结

画蛇添足:事情已经完成了,再做多余的事,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画蛇添足》是讽刺寓言,有生动的喜剧情节,活泼风趣,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并从中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六、布置作业

1.复习字词,熟读课文。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并写出句子的大意。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卮酒,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寓言》教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积累使用字词,有表情朗读;培养大胆创新的表演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表演中理解文章,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其主动性,综合参与学习;在合作中探索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

使学生了解并领悟如何正确面对财富和厄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

一、由作者介绍导入(推荐《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

二、引出寓言,简略介绍寓言的定义

──寓言通常是一种有寓意的小故事。清人宣颖称之寄寓之言,王先谦解作言在此而意在彼,都揭示了寓言的特点。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它的使命在于揭示真理,总结教训,讽刺丑恶;特别需要揭露人们接触到却未曾意识到的荒谬。寓言虽是小道,作者却也须有干预现实的胆略和洞烛人生的识见。许多大家都是写寓言的高手。如伊索、克雷洛夫、达芬奇、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

三、学生自读《白兔和月亮》,提示学生注意作者运用文字的功力

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独具慧心行家慧心未泯举世无双无忧无虑各具风韵闲适牢牢盯着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等,文中的各种微妙关系:

两个慷慨,两个慧心,两次出现的意思有什么细微差别?

两种心境──同是赏月,白兔得到月亮前后心境为什么完全不同?

两处转折──文中有两处转折,各起什么作用?

两种关系──主人与奴隶是否是绝对的?

两个人物──白兔和诸神之王与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

两种生活态度──白兔对待非分之财的态度和人类有什么不同?

白兔为什么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四、学生自读,深入体会本文的寓意,说说领悟到的道理

参考:有时拥有是一种痛苦,放弃反而带来乐趣;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等类似的看法(可多角度去读一则寓言)

 五、朗读表演《白兔和月亮》,提示朗读者必须注意的表情

这只独具审美的慧心的白兔来到林中草地无忧无虑地嬉戏,心旷神怡地赏月时的表情应该是怎样的?白兔在得到诸神之王的慷慨决定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当她看着属于自己的月亮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目光与表情?等等。

六、以同样的步骤学习《落难的王子》,提倡同学间的合作

文章中只写了一个场景来表现王子的多愁善感,你是否能设计出吻合其性格的其他场景?当时的王子的表情和动作、眼神应该如何表现?厄运落到他的头上的时候,王子又会是什么样的表现,你将从哪些方面去注意?等等。

领悟到作者构思的奇妙:作者把极端脆弱之人拟定为王子,又极写他的脆弱,所遭厄运突如其来不说,又极写其凶险,作者还借王子之口传达出寓意,借我与王子类似的经历告诉人们故事的普遍性,对人很有启发。

疑难问题:为什么主人公定为王子?为什么极写他的脆弱?为什么把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为什么最后写我也遭了厄运?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等。

蕴含的道理: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七、请学生自告奋勇地有表情地朗读两则寓言

八、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周国平著的其他寓言,并体会寓言的寓意。

2、课外阅读《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xx年版)

《寓言》教学教案15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字词。

2、理解寓言含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

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理念】

多角度解析寓言。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导入新课

1、“寓言知多少”──调查学生对寓言的了解和积累。

2、寓言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概述,老师总结。

3、引出课题──《白兔与月亮》。(课件展示。)

三、作者简介(课件展示。)

四、熟悉课文

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

3、字词检查。(课件展示。)

五、复述课文

1、概括复述要点。(课件展示。)

2、抽生复述。(男女各一名。)

六、分析脉络,总结寓意(课件展示。)

七、体验与反思(课件展示。)

八、知识延伸(课件展示。)

九、小结全文(课件展示。)

十、作业布置(课件展示。)

【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

国内著名的尼采哲学研究专家,出版各类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人与永恒》、《爱与孤独》等在读者中产生较大影响。

第五篇:教学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的词源

在中文语境中,较早出现“教学”字样的文献是《尚书·兑命》中的“教学半”一句,后为“学记”一书所引用。但是,有不少的学者认为,此处的“教学”并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分别指称“教”与“学”这两种活动。从其内涵上说,此处的“教”与“学”比我们今天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教”与“学”要丰富得多,有“(广义)教育”之意,因此,也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从甲骨文的源流来看,“教”也是源于“学”的,意味着一种“督促”或“促进”学生“学”的活动。“教”以“学”为中心,“学”以“教”为条件。而“学”则指“觉也,以反其质”(《礼记·王制》),即不断地“觉悟”以回归本性(善性)的过程。因此,“教”“学”不仅仅是指“知识的传递和获得”,而且是指“引起学生积极的思想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实践伦理原则的过程。无论是孔子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不忿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学记》里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还是孟子提出的“中道而立,跃如也”,都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思想活动”的重要性,反对照本宣科和呆读死记。可惜的是,这种可贵的“教学”思想在后来整个封建社会中,特别是在科举制度支配了整个教育活动时,遭到了抛弃。整个教学生活逐渐变得机械、呆板、专制和枯燥,毫无理智的活力和乐趣可言。

最广义的理解,教学等同于生活实践;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全面影响的活动,等同于教育; 狭义的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是传授和学习知识、技能,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现实发生的具体的教学。

2、从教与学的关系上理解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

以教论学?以学论教?教学共论?

第二章

过程论

第一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1.认识发展说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过程,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认识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只是罗列了教学的任务,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抽象。2.双边活动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没有揭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主次关系,3.多重本质说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多类型,多层次的,和多矛盾的复杂过程,那么教学过程的本质也应该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结构。4.交往本质说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特殊的交往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组织的,和有计划的师生交往活动。

那么教学过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教学过程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认识过程,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

从认识方面来看,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1)学生的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

学生认识的对象是体现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中,不是直接去发现人类未知的东西,而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2)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

学生的认识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的,教师将一切有利的条件,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成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3)学生的认识任务具有特殊性

学生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从交往实践方面来看,教学过程中的交往实践活动具有特殊性,表现在:(1)交往实践目的的特殊性

目的是更好的掌握理性知识,同时将理性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2)交往实践环境的特殊性 师生的交往活动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3)交往实践方式方法的特殊性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实习观察,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还可以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刺进学生的成长。

综上,教学的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教师要认识到这种特殊性这样才能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认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研究一切科学的方法论,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论,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不能正确的理解教学过程的实质,特点和规律,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和机械主义的泥坑。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来看,教学过程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的教育功能。社会学基础

学校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学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要考虑到教学过程受制于特定的社会背景,教学过程自身存在着特殊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因而,教师要善于借助多种社会学因素来提高教学质量。系统科学基础

系统科学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比如用信息的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可以将教学过程看成是信息的流通过程,从控制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控制的过程,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是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科学研究提出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学过程理论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约于社会的需要

首先,一定学校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达到社么样的培养目标,通过怎样的课程去培养,这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教学的目的,内容必然要反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其次,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

古代社会生产水平低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圣人,不需要对广大的劳动者实施教育,到了近代,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专门领域都需要具有一定知识的劳动者,因此,这就对教学的母的任务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再次,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民族心理对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化价值和民族心理是有潜在的决定作用,它使得学校的课程带有明显的个性,表现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比如在历史教科书中,英雄人物多以男性为主,女性较少,这说明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很严重。

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包括身体的,智力的,以及非认知心理因素的发展等等,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人的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教学不仅不会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会阻碍的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

苏联的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他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教与学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1.教师和教的活动起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教师要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组织和领导学生,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其全面发展。2.教师的教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

首先,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传授的知识要转化为学生的智力能力思想观点,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才能实现,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对教师施加的影响作出反应,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学生发展的目的。其次,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的教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学的行为,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学诸要素构成的合力

教学过程的七个要素,每一个要素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忽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比如教学目的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在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还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全面的把握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处理好教学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发展个性

第三章

目的论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系统和层次

教育目的的地位:学校中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制约着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学校教育的总目的: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教育目的。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新表述。

我国普通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德育的目的: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

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智育的目的: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培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体育的目的:养成健康的体魄

美育的目的:培养鉴赏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养成美的情操,言行和维护美的习惯

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了解社会生产的一般过程与原理,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五育构成普通教育的完整系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

教育的总目的是国家为整个学校系统制定的,对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有指导和制约的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功能的确定性指向,含有不同层次的目标系列: 教育功能→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不仅规定着一定社会对教育培养人的要求,也标志着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类型,培养目标可分为: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系列,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技术的培养目标系列,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系列,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系列

根据教育的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二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课程目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品德发展、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

教学目标: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教学任务时,预期学生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诸方面产生的变化结果。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的目标: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领域的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个性化 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普通中小学的基本教学目标概述

普通中小学的基本教学目标包含两方面的教学目标:

一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有一个怎样的规格要求;二是为了培养这样的人,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即课程方案),规定各门课程的设置,提出课程目标(即学科目标)。

(三)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基本教学目标的特点

第一,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各级学校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教学目标系统 第二,学科目标之间具有连续性和递阶性

第三,在学科目标内部,各个分项目标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 第四,各个教学目标之间不仅有纵向联系,而且有横向联系

第三节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难度适中,是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教学目标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的作用:

1、指向作用,2、激励作用,3、标准作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一般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2、集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

4、便于检测

二、教学目标的陈述

总的目标要求表述尽量作业化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从四个方面做出规定:

1、完成作业的条件

2、完成作业的速度

3、完成作业的质量

4、作业的类型

例子: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共5课时),全班学生都必须学会参照课文例解或其他参考资料在40分钟内独立解答至少10题不同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式,解答步骤和答案的正确率至少达到80%

根据知识分类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1、认知类教学目标表述

(1)知识类型(2)知识掌握水平(3)智力操作方式(4)智力活动水平

2、技能类教学目标表述

(1)技能要领(2)技能动作(3)熟练水平

3、情意类教学目标表述

第四章

原则论

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目标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一、教学的整体性原则 要求:

1、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及培养非认知因素向统一

4、实现身心发展的统一

5、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

二、启发创造原则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创新意识

2、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加强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教学

2、根据学科内容,任务及学生的特点,正确恰当的联系实际

3、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教学内容要重视乡土教材的补充

四、有序性原则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序 2.抓好教学过程的序 3.抓好学生学习的序

五、师生协同原则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3、生动活泼的进行教学,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4、进行平等的对话,促进师生间的交往

六、因材施教原则

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了解学生

1.把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结合起来 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

3.针对学生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

七、积累与熟练原则

1.教师讲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

2.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1)对学习材料的有效组织(2)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3)抓好及时复习3.多给学生练习和运用知识的机会

八、反馈调节原则

1.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渠道,及时的获得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反馈信息 2.教师对获得的反馈信息要及时评价,并对教学活动作出恰当调节

九、教学最优化原则 1.综合的规划教学任务

2.全面的考虑教学中的各个因素 3.教与学的活动要紧密配合

第五章

主体论

第一节

师生双方的地位与关系

一、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一)关于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作用的不同观点 1.学生中心论

代表人物:卢梭、杜威。

观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不是直接干预学生的学习,学生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知识,教师的角色是看守者和助手。

评价:过于强调学习过程中学生内因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外因的作用,倾向于人本主义,重视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等因素,忽略了包括教师在内的各种的外部条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影响。2.教师中心论

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观点:反对自然教育的思想,认为把人教给自然,甚至引向自然,并在自然中锻炼只是一种蠢事。重视教师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的绝对支配作用,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服从的状态。

评价:重视环境和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决定性影响,视社会或教育影响的代表者教师为教学过程的绝对支配者,而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向于行为主义,认为应该从决定行为的外部条件来寻求对人的行为的解释。两种观点各有偏颇,关键是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的来看待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学生的特性:

1.可教性是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身心基础

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人本身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巨大的潜能,能够通过接受各种社会影响而日趋完善,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教育就是通过种种途径把自然的人培养为社会人的活动,其对象是受教育者,即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在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2.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

学生接受教育影响是积极主动的,并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和兴趣动机为基础获取知识,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个性化,构成自己个性的基本部分。

教师的地位

教师是教育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1.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他在教学中的导向和组织作用

教师是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社会价值的代表,教师要按照社会的要求,以及反映社会需要的教育目标来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指导帮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观点,价值准则和个性品质。

2.教师的素养使之有可能在教学中发挥导向和组织作用

教师在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高于学生,能够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的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3.教师导向作用的具体体现

(1)教师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原理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2)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反映社会要求的种种教学目标,并使之接受这些要求而把学生的学习有效的纳入一定的方向和轨道之中,从而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3)教师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为学生提供帮助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向教学目标迈进。

二、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1.相互依存

学生接受掌握前人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知识授受关系。2.相互作用

教师通过教材内容,以及自身的言谈举止、情感等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同时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兴趣、需要、态度等也会影响教师的教。3.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主导和主动的关系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间接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只有教师主导,教学认识的快速高效性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较好的完成认识主体的作用,并使主体性不断提高,有效的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学生是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教学应有的功能。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是各种各样具体的师生关系的之理论抽象和概括,任何强调一方而忽视另一方的做法都是不适当的。

第二节

学生 学生观

学校教育是现实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或者说是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中进行,而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的,从教师来说,这种关系是受一定的学生观支配的,教师有怎样的学生观,就会有怎样一种师生关系,也会有怎样一种性质的教育活动,并产生怎样一种教育结果。正确的学生观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正确的开展教育活动,因而也能够取得积极地教育效果。教师认识学生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学生是人

人指的是学生是一个能动体,具有发展的自身的动力机能,具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潜力,有思想感情,独立的人格,需要,愿望和尊严,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学生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有着他们自己特殊的需要和独立发展的方式,教师对待学生就不能施以成人的模式,更不能忽视学生的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求全责备。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对待学生,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蹲的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学生是完整的人

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完整的人是这三者的统一。人的生理包括人的生理构造的各个方面,人的心理有认知、情感、个性等不同的方面,人的社会文化性涉及社会文化对人所要求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参与到学习活动,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投入。4.学生是以学习、接受教育为主要任务的人

学生的职能是学习,接受教育,获得自身的健康发展,学习,受教育是学生的社会权利。5.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

现代教育强调未来意识,现代教师更要有未来观念,既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各种素质,更要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对未来主人的角色认同,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实施民主的教育和人道的教师,任何强权专制的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与教学

(一)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1.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是有顺序的,如身体的发展是按照从头部向下肢和从身体的中心向边缘部位进行,儿童的思维是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记忆是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2.发展的阶段性

不同的年龄阶段便显出一些不同的特征。如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情感特征是不稳定且形于外。而少年期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有很大的发展,对情感的体验开始向深与细的方向发展,但很脆弱。在青年初期,以抽象思维为主,以抽象思维为主,情感比较丰富细腻,深刻而稳定,理智感在情感生活中占主要地位。3.发展的不均衡性

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另外,人的语言、思维、记忆等发展都存在不同的关键期。4.发展的差异性

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以及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的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比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为了有效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第一,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循序渐进的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第二,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第三,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教育要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恰当的把握儿童语言、思维、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积极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当然,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并不等于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其身心发展的水平。

(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指儿童到目前为止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指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即儿童在有指导的教师的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创造最忌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依据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进行教学,还要预见学生今后的发展并有效的影响这种发展,因此,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学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节

教师

教师是一种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社会角色,说其古老是因为从人类有教育活动开始,就有教师这类角色,说其重要是因为教师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扮演着人类文明传承者的重要角色,没有教师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一、教师的职责及其职业的角色特征

(一)知识的传授者

(二)学生的榜样

(三)集体的领导者

(四)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五)心理治疗工作者

(六)学者和学习者

传统的教师角色

(一)传道者角色

教师对学生的做人之道,为业之道,治学之道有引导和示范的责任,教师不单单是传递知识,更重要是的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塑造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

(二)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然后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并帮助他们解除学习中的困惑,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示范者角色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就要以身立教,以人格影响人格,向学生展示合乎社会思想,道德规范的行为模式。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代表,伦理的化身,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论行为,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四)管理者角色

现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在集体中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教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五)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大昂做自己的朋友,也期望教师也把自己当做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六)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对象的千差万别以及教学内容的不断发展变化,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蹲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是的人类的知识总量不断增加,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人类获得知识的渠道和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也发生重要的转变,传统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动摇,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必须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是因为,第一,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几年学校教育的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就被动摇了。第二,教师作为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变得复杂化了,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精力放在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尊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的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其次,教是是学生的引路人。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使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是由国家道德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甚至有的教师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教学与课程的分离,使教师丧失了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和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的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可曾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三)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研究使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 1.专业知识

教师承担的某门课程有关的专门知识,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完成各门课程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专业知识要超出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范围,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成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2.文化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同时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广泛的知识,才能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在于学生的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3.教育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要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的特点,以及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于教师来说,专业知识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而教育科学知识是操作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师只有了解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能力 1.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

指的是教师认识到学科结构和学生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分析教材的重难点,使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分析教材中的每一章、节、单元,以及每一个概念原理,充分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兴趣、注意等特点确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用什么教具,在教学的哪一个环节使用,运用什么教学手段等等都是教师运用教材能力的体现。2.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要口语化,将教材中的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求语法正确,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于情感,不能平铺直叙,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有所变化,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和表现力,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这要求教师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较少的涉入情感成分。教师也要善于运用手势和面部表情与学生交往。3.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

教师观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提出的问题,思维的方式,解题的习惯以及对学习的自我评价,还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包括在课内外、校内外、家庭与社会中的表现,全面的了解学生,这样教师才能使教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特点,有利于因材施教。

4.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教师能够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教学活动的计划,全面安排好教学活动包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所用的时间,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具的使用等等(2)随时的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变化,以此调节教学的节奏和各个环节的变换。(3)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工作。5.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并整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师研究的问题可以使来自于自己的日常教学经验中的任何问题,比如小学差生成因分析,几何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学生课堂教学中不良行为的表现等等,研究的途径可以通过做笔记,写日志,谈话记录等方式。教师参与研究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可以提高教师对教学和学习的理解,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相互作用

(一)教师的领导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教师领导方式的三种类型

(1)权威式领导:教师以命令的方式指示儿童的工作,拒绝儿童对于工作方式的建议,学生没有自由,一切听从教师的安排。

(2)放任式领导:教师不参与也不干预儿童工作过程,一切由儿童自己决定。

(3)民主式领导:教师与班级成员之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鼓励儿童对工作的目标和方法表达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师生共同决定工作的目的和方式,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研究在三种不同领导方式的班级中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实验研究发现,权威领导下的儿童,学习成果最高,但是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抵触情绪,放任式领导下的儿童在学习成果和情感表现都不理想,民主的领导方式学生的表现最好,师生相处融洽,工作效率虽不及权威式有效,但比放任式领导的成绩好。

民主式的领导方式对集体工作的成果,学生的态度,行为表现都有较好的影响,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面临的是各种各样的班级,所以在领导方式上也应该有所变化。但是在任何条件下,教师都不应当采取放任式的领导,这是作为一个教师不负责的表现。

(二)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实验:1-6年级为实验的对象,家庭背景为中下阶层,挑选出部分儿童,这些儿童是平时在班上受到教师的歧视的学生,研究者告诉教师这些学生有学习的潜能,在随后的一年里,研究者追踪观察,再进行测验,这些儿童的分数显著得到提高。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会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教师往往会对这些被告知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抱有很高的期望,平时会作出更多的特殊的指导,情感,态度也会对其他学生不一样,这样的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更多的信息,学生也作出不同的反应,这样又嘉庆了教师的期望。

实验启示,教师应该给予差生更多的期望,不能偏爱好学生,教师应该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让差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成就动机,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

第六章

课程论

(一)什么是课程 1.课程的来源 2.课程的指称 3.课程的含义

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进程的总和。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论是研究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设置体系和内容结构的理论

二、课程价值及其研究的意义

(一)课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

(三)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三、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

(一)社会需要

(二)教育思想

(三)社会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

(四)儿童身心发展

(五)学校的类型

第二节 课程论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课程论

(一)我国古代课程 西周:“六艺”

春秋战国:六经 封建社会:“四书、五经”。

(二)西方古代课程 古希腊:“七艺” 封建社会:“骑士七技”

二、近代课程论

(一)学科课程论

所谓学科课程就是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取基本原理和精华,组成不同的学科,并分别安排它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论的主要特点:(1)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2)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

(3)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

(二)活动课程论

所谓活动课程,就是指由儿童自己组织一系列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特点:(1)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2)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

(3)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

三、现代课程理论流派

(一)发展主义课程理论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四)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第三节 课程的类型

第四节 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的概念及内容

(二)课程结构的不同存在方式

(三)课程结构的发展变化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二)课程结构的设计 1.课程计划的设计

2.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基本关系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2.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5.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第七章

方法论 第一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的方法。

教授法必须依据学习法,否则便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但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所以教法与学法中,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

定义: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优缺点:能在短时间内系统的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出重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地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展开,自觉地领悟知识。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2)谈话法(问答法)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基本要求:

第一,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和提问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准备好谈话的问题,顺序,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

第二,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能引起思维兴奋,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问题的难易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程度和经验。

第三,要善于启发诱导。当问题提出后,要善于启发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思考,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去获取新知。

第四,要做好归纳小结。这样是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的掌握知识。

(3)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

优缺点: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加深理解,但是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一定的理解力,在高年级运用的较多。基本要求:

第一,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抓好问题是讨论的前提,问题要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讨论钻研的价值。

第二,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围绕中心议题发言。

第三,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讨论结束前,教师要简要概括讨论的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错误、片面、模糊的认识,对疑难和争论的问题,教师尽力阐明自己的看法,但要允许学生保留意见。(4)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通过读书指导法,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组织学生交流心得,让他们学会自己按照方法来读懂课文,感受语言。

读书指导法根据学生独立的程度可分为三类:教师指导性阅读,学生半独立性阅读和独立性阅读。基本要求:

第一,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第二,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第三,加强评价和辅导

第四,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的手段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实物或模型、标本、图片、挂图的演示

二是用连续成套的模型、标本、挂图、图片或幻灯、电影等,进行序列性演示 三是音乐、体育、劳动课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或操作等 基本要求: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让他们知道要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第二,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演示前,教师要明确演示的目的和关键,选择好演示的教具,演示时,教师要结合讲授进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必须精确可靠,操作规范,演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结果以及各种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对比,归纳,综合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的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的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第四,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小次要因素的影响,以使目的明确,现象明显。

(2)参观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基本要求:

第一,做好参观的准备

第二,参观时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 第三,参观后要及时的总结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的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练习的中类

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

练习法的基本步骤是教师提出练习的任务,说明练习的意义,要求和注意事项,并作出示范,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巡回辅导,练习之后教师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基本要求:

第一,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这样能防止练习中可能产生的盲目性,从而提高练习的自觉性。

第二,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第三,严格要求。无论是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或操作练习,都要严肃认真,要求学生一丝不苟,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达到最高的水平,具有创造性。(2)实验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一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的较多,实验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基本要求:

第一,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

第二,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实验前示范,也可以在学生试验后总结性示范。

第三,做好实验小结。要求学生独立操作,要求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及时检查结果,要求学生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3)实习作业法

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实习作业法贯彻理论练习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基本要求:

第一,对学生实际训练的活动要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教师事先对练习,实验,实习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和程序作出周密选择和设计,确定活动方向,避免盲目性,提高学生实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二,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重视实际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

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一般包括对自然的欣赏,对人生的欣赏,对艺术的欣赏。

(2)情景教学法

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创设的情景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在线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等。5.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活动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潜力,形成研究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方法。特点:学生具有较大的活动自由,由学生积极主动的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彰显,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是发现法。

发现法——美国布鲁纳倡导 步骤:(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3)从理论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4)引导薛恒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亲自发现应得的结论或规律,使学生成为发现者。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学习的积极性(3)有利于学生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局限:(1)在一个大组中,对于学的慢的学生来说,发现学习是比较难的,只有极少数高水平的学生能够真正用发现法学习(2)对发现学习的界定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布鲁纳认为,“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3)发现学习比较费时,很难保证学习的水平。教师在运用发现学习的方式时,应根据教材性质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安排,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1.依据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传授新知识以语言传递为主,训练技能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 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如历史课采用讲解式,角色扮演式,参观等方法,自然学科常常采用演示,归纳等方法。3.依据学生的特点

如低年级的学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形象思维,机械记忆占优势的特点,应多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以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条件

如有的教师形象思维水平高,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问题的现象讲的生动具体,根据这一特长,可以选择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善于运用直观教具,可以采用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采取与自己的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谈话法是以学生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为前提条件,离开这个条件,用谈话法传授知识是有困难的。讲授法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或的大量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应该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6.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采用教学方法的目的是使教学工作顺利而有效的进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以最少的实践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的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教学方法运用的要求

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综合性,灵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综合性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而不要长期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灵活性是指在实际应用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随时的进行调整。创造性是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把握现有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第四节

国外教学方法改革

一、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

二、布鲁纳的发现法

三、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

四、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一、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2.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3.教学方法的个性化

二、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特点

1.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2.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与教学实验紧密结合 3.以系统整体的观点研究教学方法理论

4.注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非认知因素中职能作用的发挥 5.把研究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

第八章

方法论

(二)——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练习,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个别教学制

古代中国埃及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的形式,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布置检查和批改作业都是个别进行的。优点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教学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个别教学在古代普遍推行是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的状况下相适应的,当时的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模,速度和质量都有一定的限度,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适应并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水平。因而,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个别教学组织形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统治了学校教育。

(二)班级授课制 概念及其发展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是吧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授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的类型 1.单一课

一节课内主要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以传授新知识的新授课,以巩固复习已学的知识的复习课,以培养技能技巧为目的的练习课等等 2.综合课

一节课内要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在中小学使用最多的是综合课,其结构有五部分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基本特征

(1)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

(2)有统一和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师按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教学

(3)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照一节课接着一节课的形式进行(4)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单位时间一般是45分钟,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大面积的培养人才。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系统的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形式。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面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保证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因此集体成员之间在学习上,思想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有利于开展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了德智体等方面的课程,由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可以受到完整的教育,学到系统的知识,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局限性

第一,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二,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教学面对的是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第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班级授课制又叫课堂教学,它的基本环节有: 1.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2.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上好一节课的标准: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的好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3.布置和检查课外作业

布置作业要注意:作业内容切合课堂教学内容,题目要有典型性,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课程标准和课本的基本原理;作业分量,难易要适度,以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为准,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适当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参考作业;作业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时间限制,对作业的疑难问题要进行及时指导。4.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辅导的方式有指导学生的课外作业;解答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给学生补课;课外辅导的目的四为了提高上课的质量。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一是检查与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分析,检查作业和各种测验来进行。二是分析评价教师上课的效果。

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1)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辅导一般是在学生已有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复习,预习和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深入学习,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性老师请教,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2)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事件发生的场所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如生物课到农业园地,理化课到工厂,史地课到博物馆等,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掌握知识,技能,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可以节约师资力量,教室和教学设备等,但是由于学科种类多,讲课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备课复杂,对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分配和教学秩序的处理有更多的要求,所以复式教学一般是在教育条件和经济条件落后的地区才会用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国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贝尔—兰喀斯特制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也叫导生制。具体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较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优秀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已具有班级授课的雏形,但是由于其教学质量低,难以满足大工业生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因此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二)道尔顿制

1920年美国的柏克赫斯特创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具体做法是教师不在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优点是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尚不具备独立学习与作业的能力,若没有教师的讲解,他们往往在摸索中白白浪费了时间而无多大的收获,学不到系统的知识。它注重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做法对其后教学形式和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影响。

(三)设计教学法

由美国的克伯屈所创,他主张放弃固定的课程体制,取消分科教学,取消现有的教科书,把学生有目的的活动作为所设计的学习单元。由于目的不同,设计活动分为生产者的设计(以生产某物为目的),消费者的设计(以消费为目的),问题的设计(以解决某个问题为目的),练习的设计(以获得某一种知识或技能为目的)等,一般的程序是决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评价。这个过程,他强调教师的指导和决定作用,必须使目的具有教育的价值,四个步骤的实行则以学生为主,由他么自己找材料,自己研究。

评价: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没有为学习知识的设计教学确定明确的步骤,由于强调根据儿童的经验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法实施的结果必然导致系统知识学习的削弱。

(四)文纳特卡制

美国的华虚朋所创,具体做法是将课程分为两部分,共同知识或技能(包括读写算等工具性学科)和创造性、社会性的作业(如木工、金工、织布、绘画、雕刻等),前者主要按学科进行,并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的进行个别辅导,学习按计划进行,平时有进度记录,最后以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则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无确定的程序,也不考试。这样的教学形式是将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个性发展与社会意识的培养相联系。但是实施的时间并不长。

纵观以上的各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近30种,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弹性制(又称学科弹性制和活动分团制)、能力分组制、分组教学(亦称多级制或不分级制)、导生制(贝尔)兰喀斯特制)、道尔顿制、协作教学、开放教学、巡回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自动性教学、广播电视教学、函授教学、网上教学、选科制、文纳特卡制、特朗普制、活动课时制、开放课堂、德克罗利教学、设计教学、分层递进教学、选择教学、师生合作教学等。2.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在当今社会,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必须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如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相结合,传统的传习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等,另外,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有优缺点,都有特定的目标指向和使用范围,不存在能够社和一切教学需要的万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所以优化组合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具有互补性的教学组织形式,成为当今教学组织形式发展的重要趋势。

3.教学组织形式的个别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促使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的最重要因素。多媒体技术使教育真正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种多样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进入家庭,人们坐在家里便可以参加学习,可以学到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所讲授的课,学到他们感兴趣的课程,因此,今后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不受时空的限制,个别教学将成为教学组织发展的一大趋势。

第十章

教学环境论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诸客观条件和力量的综合,它是按照发展人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育人环境。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

1.空气,温度,光线,声音,颜色,气味 2.各种教学设施 3.社会信息 4.座位编排方式 5.班级规模 6.人际关系 7.校风班风 8.课堂教学气氛

支持型气氛,防卫型气氛

9.其他因素:如学校的党,团,少先队组织,师生的仪表和言谈举止,教室中的人际距离,等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影响。

二、教学环境的特点与功能 特点:(1)规范性(2)可控性(3)纯化性(4)教育性 功能:(1)导向功能: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环境因素集中,一致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接受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他们向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凝聚功能:教学环境可以通过自身特有的影响力,将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社会阶层和家庭背景的少年儿童聚合在一起,使他们对学校环境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

(3)陶冶功能: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养成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4)激励功能: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的激励师生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动机,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提高学校教学工作的质量。

(5)健康功能:教学环境对于师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影响。

(6)美育功能: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它们的审美想象,提高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的调控与优化

(一)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依据

1.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国家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众生活环境和民族心理环境,这些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学校环境的变化,2.学校培养目标:调控教学环境要体现学校培养目标的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培养目标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学校环境的特殊在于它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组织的环境,4.学校实际状况:学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状况,充分利用本校现有的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不必照搬其他学校的环境设计。5.教学情境的要求: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学校教学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调控优化课堂环境是调控学校教学环境的最经常和重要的工作,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使课堂环境保持有序,稳定的良好状态。

(二)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教学环境的一切设计,装饰和布置都要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向上的作用 2.科学性原则:教学环境的建设和美化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学校建筑学,学校卫生学等等基本原理,使教学环境成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体。

3.实用性原则:教学环境的设计,建设与优化要本着经济,实用,有效的宗旨进行,立足本校的实际,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自身的经济能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调控优化教学环境的策略 1.整体协调策略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有全局的观念,从整体上规划教学环境,综合考虑学校的建筑,校园绿化室内外的装饰,以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的形成。2.增强特性策略

环境控制者通过增强或突出环境的某些特性,有意形成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来影响教学活动及师生的行为,比如在讨论课上将课桌摆成圆圈的形式,有利于课堂讨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室和走廊上张贴名人名画,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开阔视野。3.利用优势策略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有利环境条件,为教学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老区的学校一般会有古老的建筑或雕塑,代表着学校的历史,利用这些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有利于良好校风的形成。4.筛选转释策略

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会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渠道进入到学校中,这里既有积极地信息,又有消极的信息,教师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帅选处理,保留有利于教学,学生发展的积极信息,消除不利信息的干扰,并指导学生分辨和选择信息,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5.自控自理策略

由于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建设,校园卫生的打扫与保持,校园的绿化与美化,室内的装饰与布置,校园纪律的维护都与学生分不开,所以学生也是教学环境的主人,教师自身不仅要重视调节控制教学环境,而且要重视学生在调节控制教学环境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自控自理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学会控制和管理教学环境。

第十一章

反馈论——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二、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根据实施的功能 1.诊断性评价

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功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功能:改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定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

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功能: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语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 1.相对性评价

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主要是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具体做法: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他的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

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2.绝对性评价

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具体做法: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的程度。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系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3.个体内差异评价

这种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三)根据评价主体 1.外部评价

由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2.内部评价

自我评价,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首先,评价标准要客观,不带有随意性 其次,评价方法要客观,不带有偶然性 最后,评价态度要客观,不带有主观性

(二)发展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鼓励师生,促进教学的手段,所以教学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改进和能力提高,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整体性原则 首先,评价标准要全面

其次,把握主次,区分轻重

再洗,把分数评价,等级评价,语言评价结合气力啊,以求全面准确的接近客观实际。

(四)指导性原则

首先,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在于指导师生改进学习和教学 其次,重视形成性评价的作用以便及时矫正

最后,对学生或教师的分析指导要切合实际,扬长避短。

下载My favorite season教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My favorite season教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比一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2、汇报交流:比一比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问: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

    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5篇]

    各章节重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 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 一、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在教学设计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学习理论的发展,学习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描述、解释和预言......

    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教案

    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教案 《说心里话》是苏教版小语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小学作文教学研讨课教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敞开心扉,说说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 1、懂得把想对别人倾诉......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范文]

    18、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2、感受故事的神奇,理解课文是怎样把盘古创造宇宙这个故事写具体的,体会盘古的献身精......

    爱劳动-教学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学内容: 1、聆听《劳动最光荣》 2、唱、表演《洗手娟》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劳动最光荣》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和音乐所描绘的形象,体会本课主题。 2、用欢快的情绪表演歌......

    优秀教学案例之教案

    《骆驼寻宝记》教案 丰城市泉港中学 刘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品味鲜明生动的语言。 ②学习抓住特征刻画形象的方法。 ③了解课文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巧妙运......

    哥白尼-教学教案[优秀范文5篇]

    一、文章主旨 《哥白尼》一文介绍了哥白尼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创立地动学说,赞扬了他在天文学方面敢于打破错误的传统观念,坚持真理的精神。课文还阐明了哥白尼的学说在科......

    趵突泉的优秀教学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2、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