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池上》教学设计(刘蓉)

时间:2019-05-12 22:1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池上》教学设计(刘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池上》教学设计(刘蓉)》。

第一篇: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池上》教学设计(刘蓉)

《池上》教学设计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 刘蓉

【文本解读】

《池上》是部编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学习目标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认读“踪、迹、浮、萍”四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采”字;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并有序的表达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重点是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教学难点是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有序表达,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是美育重要的阵地,文本的人文思想与情感充溢纷繁美的因素。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国度。古诗文是典型的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欣赏、品味。诵读古诗,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的精美与丰富,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底蕴的神采之所在。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影响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再现出真、善、美的艺术情境,教师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及审美理解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知、情、意的统一,受到美的教育,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欣赏水平和审美素质,达到我们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素养。【教学设计】

一、积累引入,以旧带新。

1.师:同学们喜欢背唐诗吗?我也喜欢背。唐诗陪着我们一起长大,真奇妙啦!唐诗里有美丽的月亮,听!她在李白的《古朗月行》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诗里有诗人的小秘密,听!她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同学们可真棒,个个都像小诗人。今天上课前,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猜诗智多星》,请大家看图猜唐诗,举手抢答并背诵这首诗,又快又准的同学获得胜利!(课件依次出示《春晓》、《咏鹅》、《静夜思》,学生猜诗并背诵)

3.古时候啊,有这样一位小朋友,可调皮了,有一天他撑着小船的荷花池上去玩,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这一幕被诗人白居易看见了,他也觉得特别有意思,就把它写成了一首诗《池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时借助音乐和画面,以《读唐诗》这首歌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快乐、优美的情境,又设计了“猜诗智多星”的看图猜诗的抢答赛,学生兴致高涨,积极性高,既复习了已学的古诗,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指导朗读。

1.师:请大家自读古诗,读的时候请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大家读的都很认真,那位同学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

2.以字带词,加上动作,读好词组“撑小艇”-----以词带句,读准“撑”的字音正确朗读诗句“小娃撑小艇”(指名读、一边做动作,一边读、齐读)

3.认读“踪迹-----藏踪迹”,“踪”读好平舌-----以词带句,正确朗读诗句“不解藏踪迹”。(男女生分别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认字,再读词,最后读诗句,层层递进,让学生要读出了节奏,读出了语感。

4.结合图片认识“浮萍”以及浮萍的含义----以词带句,正确朗读“浮萍一道开”

请你们闭上小眼睛,.想一想,绿油油的浮萍,漂浮在水面上,一阵微风吹过,它随波起伏,多项一个随风起舞的精灵,多美呀!谁来一边想象着美景一边读一读诗句?

5.课件依次出现采苹果、采葡萄、采莲蓬图片、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看见了什么?

师:汉字,你不仅字形美观,生动形象,字音有趣,而且有悠久的历史。世界上最美的文字就是我们的汉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美丽的符号。大家看一看,这是什么字?(展示采字图片)采字上面的爪字头代表手,下面的木代表成熟的果实,(扩词,采果子,做动作)师:认读“采”----采白莲,“采”字读准平舌音,读得短促有力----以词带句,正确朗读“偷采白莲回。”

师:谁来演一演小娃,怎样“偷采”白莲?(学生表演)看这个小娃多可爱啊!悄悄的采了那么多莲蓬,猜一猜,他会带回家给谁吃呢?(生回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师:你可真是小娃的知己呀!

师:汉字的艺术可大着呢,有时,她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照耀着你的灵感;有时,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依偎在你身旁;有时,又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书中跳舞。我们不仅要读好她,更要写好她,在写采字的时候要注意,爪字头的撇是横撇,注意两点的方向向下,木字的横要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上,竖要写在竖中线上,一撇一捺要写得舒展些。(范写“采”字)写汉字时要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请大家在第六十九页的田字格中练习写采字。(学生练习后,展示好的作品进行评讲)

【设计意图】运用直观的画面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采”字时,采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利用采摘果子和“采”字演变的图片,使学生理解并认识、书写采字。认读“浮萍”一词时,展示了“浮萍”的图片,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风吹浮萍时的美好画面,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从而使学生在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而在“境”中会诗意、感诗情、悟诗思,获得情感陶冶和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1.生字和诗句大家都得准确、通顺,现在呢,就让一起进入“读诗大舞台”一起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古诗,请注意朗读要求。(课件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可以带着动作一起读)2.全班齐读全诗。3.指名读诗。

4.指一名学生,邀请小伙伴一起读诗。5.四人小组合作读诗。

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我也想读一读,大家欢迎吗? 6.师生合作读诗。

师:多么可爱的小娃啊!夏日的午后,他撑着小艇,到荷花池悄悄地采莲蓬,不知道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浮萍漾开的水波暴露了他的踪迹。(板书:撑、藏、开、小船、水波)

【设计意图】“读诗大舞台”,让学生用多种形式的读,有表演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等,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体会出作者的情。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四、欣赏图画,练习表达。课件出示《池上》图画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抓住学生描述的重点词,引导学生将词语逐步说具体。说词语----短语----句子。同时引导学生想象)【设计意图】以图画为媒介,指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引导学生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有条理的表达,抓住孩子说出的重点词语,引导孩子新拓展,进而说出完整的句子,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口头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进行审美创造。

五、指导背诵,欣赏诗美。

1.根据提示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逐步减少提示)2.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3.展示《和大人一起读》(视频播放)

有一个同学呀!她有自己的读书方法,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读诗的呢?

和大人一起读,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回家以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们一起读诗。(课件出示《和大人一起读》要求。)【设计意图】“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对古诗文的诵读“意犹未尽”,产生好感,愿意在课外再接触。

第二篇:《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刘雅蓉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熟背《归园田居》其三。

2、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探究,细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反复读中感受诗歌语言的美。

3、正确理解“愿”。教学重点:

通过“愿”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居田园的品性。教学过程

一、导入:利用已经学过的《桃花源记》导入。

二、指导朗读,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用“/”给《归园田居》(其三)一诗划分节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教师师范朗读,要求学生仔细听读,订正不恰当的读音和节奏。

3、学生齐读。

三、师生共同赏读《归园田居》

1、解决重点词语: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④道狭:道窄。⑤沾:沾湿。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2、请同学把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要求:

1、用第一人称。

2、有景物和心理描写。

3、时间为五分钟。(小组内交流并推荐优秀作品,而后全班交流)

3、诗中哪些句子或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让你产生丰富地想象?请同学们再反复地品一品,然后把你独到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

4、通过赏析师生共同背诵。(找个别同学试背)

5、陶渊明诗中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现实生活中的归隐生活果真如此吗?(出示《五柳先生传》)划线句子表明了陶渊明怎样的归隐生活?(学生找出来回答)

6、对比与本诗的不同之处。

四、情感升华

1、怎样理解诗中的“愿”?

2、《归园田居》(其一)是(其三)最好的注释,其一准确地说明了陶渊明从何而归?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同学们看手中的稿子找到这三个问题)五:总结课文

东晋末年,社会上物欲横流,攀比、腐化、奢侈之风愈刮愈猛。而陶渊明反其道而行之,毅然辞去官职,舍去富贵,得到了身心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他的这一抉择,正体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

六、在背诵中下课 板书设计:

愿———————﹥人生境界

第三篇:湖北省第六届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 Unit 2 My Schoolbag

Section B Let’s talk;Group work

实验小学英语组 汪自如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2 My Schoolbag Section B 部分是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本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听、说、读、演等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在生活中各个场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他们为希望工程捐赠旧物品时的语言,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而且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运用所学的数字和常用的文具进行简单的列举表述,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让学生掌握数字与物品连用和名词复数的表达,同时感受中英表达上的同异,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天性活泼,大胆且有一定的独立性,经过一年时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大多喜欢上英语课,特别是听、说、读、演更受欢迎。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广泛采用此类教学手段,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创设容易获得成功的情境,考虑到学生们有意注意时间持续较短,好动好玩,所以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都是穿插进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喜悦和成就感激励学生进行英语自我展示。

教学内容与分析

1、新单词:“ heavy”以及表达书包很沉的方式:My schoolbag is heavy;新句子:“What’s in it?”“How many … do you have?”对书包内物品进行询问。

2、物品数量的表达法,适当提及名词复数形式的意义和用法,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例子即可,对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让其进行相关拓展;另外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并列句的语调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表达物品的数量以及多个物品列举的用法“------and—”和读法(前面列举的都用升调朗读,最后一个用降调)。

2、能力目标

本课后学生能够能正确运用“How many –do you have?”来进行小组交流

3、情感目标 养成节约使用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和乐于帮助别人的良好道德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在于所学新旧单词,要做到发音准确,听说恰当;另外要将新旧单词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难点在于十以上数字的表述,以及多个这样的数字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对学生的数字敏感度要求较高,教授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可有区别,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反映贫困山区孩子们艰苦学习条件的短片和我校以往捐赠仪式照片资料,拍摄几张在教室可能出现的丢弃的文具照片;

2、教师准备废旧文具若干,如难以收集可用自制卡片代替,另外准备两个书包;

3、学生复习所学数字;

4、老师准备畅言语音教具。

教学步骤和设计意图

一、热身(Warm-up)

1、师生英语问候完毕,教师播放Let’s do部分录音,师生边做边吟唱该部分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用歌谣的形式有节奏地复习文具名称以及数字等词汇;

3、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反映贫困地区儿童缺少文具的状况的短片,结合短片向学生诠释希望工程(For hope school)的含义,为课文的呈现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不论是听录音跟唱,有节奏的单词复习,还是通过视觉刺激理解书中难点,老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用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

二、预习(Preview)

教师利用书本和文具要求学生一起数数,也可让学生进行抢答,对已学数字进行回顾。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有意识地将名词单复数放在一起,先呈现几个,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例如:教师手拿一本书,说:one book, 之后又同时多拿一本,说:2 books, 这时结合手中书的数量反复 one book, two books.在列举了两种文具后,教师只报数字,让学生自己对照例子脱口说出答案,这时要及时对报出答案的学生进行表扬,如果回答的不多,则需要回过头来把刚才列举的例子再重复一遍,继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设计意图:名词复数这个概念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讲不清,最好就是让他们通过实例去发现、总结。这比名词解释受用的多,这也体现了学生主体的理念。)

三、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1、新知呈现(Presentation of new dialogues)

首先,教师展示自己的书包,拿给全班学生看:I have a schoolbag.My schoolbag is heavy.同时老师做出拿不起书包的动作和齿牙咧嘴的痛苦表情,反复新词:Heavy.注意单词的发音,告诉学生有字母V 的地方,都要做上牙齿咬下嘴唇的动作。接着以 What’s in it? 做出想探个究竟的样子,待学生理解后再一一掏出书包中的物品(事先准备好的文具卡片)进行介绍,强调问句和答句,让学生跟读几次。然后要求全班学生数数并报出数目,学生可能只会讲数字,这时老师要一边肯定学生的回答,一边将数字和文具复数连在一块反复说,让学生感知新语言。然后邀请两位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分别扮演Zhang Peng 和 Amy,协助老师呈现新对话,教师评价。对文中出现的几个礼貌用语,教师要进行强调,如表示程度的“so much, soooooooooo much.”

(设计意图:用动作和表情辅助呈现新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还培养了猜词的能力;在学生掌握语言之前,先通过视听觉的感知,降低了难度。)

2、听音(Listen to the tape)

听对话部分的录音,接着带学生跟读对话。

3、练习(Practise)

教师随机选择若干个学生的书包,拿上讲台趁学生们不注意将准备好的文具卡片放入,然后请学生上台表演对话。(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书包里意想不到的文具卡会让学生们开心,有很强的兴趣,并且迫切地想知道下一个书包里会有什么文具。这时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课文的理解。)

4、小组活动(Groupwork)

教师拿出一盒不同颜色的蜡笔,对学生们说:I have 24 crayons.How many crayons do you have? 要求学生们回答。接着教师将准备的文具开分发到各个四人小组,要求学生用目标句型进行游戏;鼓励学生到各个小组“串门”进行文具调查。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汇报。

四、巩固与拓展(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说一说自己平时有哪些浪费文具的行为;

2、听课文对话录音,大声朗读,请家长监督;

3、自己设计文具卡片,为下节课的表演提供素材。

附:板书设计。

第四篇:二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池上-西师大版【小学学科网】

《池上》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xiaoxue.xuekeedu.com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出现的两个生字“浮、萍”。

3、理解诗句的内容,现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小朋友的质朴、纯洁的童心之美。

二、教学重点:

①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三、教学难点:

①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洁与快乐,与古诗意境发生共鸣。

②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疑惑”、“躲藏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让同学把课堂中或课外学到的而且会背的古诗背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起分享。

2、导入: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就是《池上》。﹙板书课题﹚

3、简介作者

诗歌的作者是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他是我国唐代有名诗人。他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安排初学。

要求:用自身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懂大意。

看一看—-观察课本插图,图文对照,揣测诗意。

说一说——用自身的话说诗句大意、诗句之美。

写一写——写出诗意美的感受。

2、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

⑴解字词

撑:用篙抵住水底使船行进。

艇:比较轻便的船。诗中指的是小船。

解:懂得、明白。

藏:隐藏、躲藏。

xiaoxue.xuekeedu.com

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河渠、池塘中,叶子扁平,椭圆形或倒卵形,外表绿色,反面紫红色,叶子的下面生须根,花白色。也叫紫萍或水草。

⑵懂诗句

⑶明大意

小娃娃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蓬回来赏玩。他还不懂得该怎样去隐藏自身不被人发现,那小船轻轻划过,荡开了池面上的浮萍,留下了一条清清楚楚的水路。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读来感悟诗的意境。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美。

1、读诗

⑴同学练读。

⑵评价指点:朗读要欢快,抒情,要读出小娃的调皮、天真。

⑶有感情朗读

2、说诗

⑴提出问题。

读了这首诗,你的感受和体验最深的是什么?愿意把学习效果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⑵同学练说。

⑶教师引导指点。

①“偷采白莲回”“疑惑藏踪迹”等。

xiaoxue.xuekeedu.com

②诗歌描写了一位天真机灵、调皮可爱的小娃形象,通过他的动作、细节,表示了纯洁美好的童趣。

3、写感受

⑴提出问题。

写下自身对诗的感受和理解,要求有自身的体会。一两句也行/

⑵交流评价。

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我以同学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同学在读中发生独特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身的理解,在交流中论述自身的见解。读、说、想、写贯穿整个环节。

(四)、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古诗的美。

设计理念:古诗要能熟读成诵。

(五)、安排作业

1、背诵《池上》,并默写。

2、用自身的话把诗的大意写出来。

3、发挥想象力,为《池上》配上一副画。

板书设计:

偷采白莲回

池上

童真、童趣

疑惑浮萍开

第五篇:榆林刘壮壮三年级小学足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小足球教学设计

刘壮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接轨,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通过各种趣味小游戏,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教材难点与趣味点的结合设计练习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探讨、竞争中逐步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在练习与游戏活动中,提高足球射门的能力,发展学生奔跑、跳跃、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

2、运动技能:通过小足球射门与游戏的教学,向学生传授脚内侧射门技术。

3、身体健康:能利用足球进行运球和射门。

4、心理健康:充分促进个性的发展,体验足球射门的乐趣。

5、社会适应:培养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三、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比较喜欢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足

球运动。但由于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特别是外来流动人口,收入低,生活环境较差,课余时间基本没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只有利用课堂的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自己和满足自己的欲望,体验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学生参与练习,提高足球技术;课余时间,对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免费的辅导,让他们更加喜欢足球运动。

四、教材分析

足球是学生特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有很强的集体性和趣味性,通过足球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多项身体素质。还可以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但如何进一步提高足球技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中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足球的简单运动动作,知道简单足球动作术语。在教学中主要强调突出“游戏”二字,在游戏中熟悉球性,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初步养成不用手而用脚触球的意识和习惯。难点:脚内侧部位对学生来讲不是很清楚,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在这一位置贴上标注物,通过多种游戏强化,让学生在兴趣高昂的状态下,体验脚内侧射门技术。

趣味点:

1、用人体设置门,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让学生进行小足球比赛游戏,让学生展示自我,符合儿童心理。

五、设计思路

本课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时时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线,教学中启发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主动体验,在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体验合作交往,教师及时的鼓励和引导,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从而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本课采用主体式教学法。在课前师生谈话阶段—教师既以趣引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良好的情绪,为上课做好准备。

群龙戏珠—-学生排好队,在组长的带领下,模仿教师动作,进行小游戏。

银珠滚滚——学生运用特制的足球练习脚射门,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安排多种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飞跃龙门——引导学生设置各种“人体门”,参与射门练习。在练习中能与他人合作探究,共同完成任务。

比赛游戏——通过比赛小游戏,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六、场地器材设置

一片足球场 小足球(纸球)40个 跨栏架6个

七、教学效果预计:

1.心理效果预计:根据本课特点,学生将会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给自己带来集体的归属感。2.生理效果预计:由于本课是新课,负荷适中,但练习密度较大。平均心率为110-120次/分

八、本课特色

1.课标指出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生活资源是激发学生运动情感的重要手段。课上运用了生活中的废纸,在学生手中变成了一个一个足球,为足球走进生活游戏打开了绿色通道。

2.体育源于生活,更应贴近生活。传统的足球运动具有强烈的对抗性。现在越来越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只是在心中虚拟的喜爱,根据这一情况,本课将足球运动换成儿童话、娱乐话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亲近足球,亲身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愉悦,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下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池上》教学设计(刘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大赛巷小学《池上》教学设计(刘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