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树的故事 教案
第八课 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权、树叶等并以此通过想象创作一幅有关大树的画。
2.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大树的结构、外形、色彩等进行了解,创作树与动物朋友,人类朋友的故事情节。教学难点:
设计新颖、美观;样式独特、创新;故事有趣、生动。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学习材料:课件,彩笔(油画棒),图画本等。教学过程:
课前稳定情绪,检查学习用具,准备上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想将给大家听,愿不愿意听?
生:愿意。
师:好的。仔细听好了。
从前,小山坡上有一片绿茵茵的草地,正是春天的时候,草地长得异常茂盛,小草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温暖的春风中翩翩起舞,用它们优美的舞姿表现对生活的热爱。草地的中间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大树枝繁叶茂,引来许多小鸟在它身上筑巢,五颜六色的小鸟在枝头婉转歌唱,还经常有松鼠跑来这里玩耍,互相追打嬉闹。
微风中,如果你仔细倾听,还可以听到小草和大树的对话。
“你好,大树老兄,这里的空气真新鲜啊!”声音细细的,那是小草的声音。
“是啊,今天的太阳不错哦,大家一起唱首歌吧。”大树高兴地回答。
于是,他们一起高高兴兴的唱着快乐的歌。
师:故事先将到这里。通过这个故事,你们知道我们今天要讲什么么?
生:大树的故事!
师:是的,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大树的故事》(课件展示课题)
二、赏析探究。
师:给大家提问一个问题: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谁知道?
生: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师:非常好。(课件展示大树的结构)
师:那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展示有关大树故事的视频)
学生观看。师:现在大家打开课本17页,你能根据书上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你是从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生:能!(学生看图讲课本上的图片讲故事)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画的关于大树的画。(课件展示其他小朋友的画)
师:看完了小朋友的画,刚才我的故事那个还没完,我们接着讲: 日复一日,可是后来,情况发生的变化。人们发现山坡上有这么一块美丽的草地,都喜欢到这里来游玩。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大人们在这里烧烤、聚餐,走了之后,也没有及时把火熄灭,任由无情的火堆在草地上烧出一个黑漆漆的坑来。聚餐后的塑料袋、旧报纸和一些残羹剩菜更是随处丢弃,腐烂在泥土里。时间一久,草地就显得洼洼坑坑的,再也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腐烂的垃圾还发出一股臭味,人们远远地走过,都要掩着鼻子。
“大树老兄啊„„我的日子„„是到头了。”小草觉得浑身发酸,气息奄奄了。
“唉,是啊,小草老弟,人们也太不爱惜你了。”大树虽然也受到这些垃圾的侵蚀,可它伟岸的身躯依旧挺拔。
这一天,几个年轻人带着锯子、和绳索来到草地上。大树觉得诧异,自从草地变脏变臭之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光顾了。难道他们是来打扫卫生的吗?“小草老弟,你醒醒啊!有人来看你啦,要给你打扫卫生了。” “大树老兄,你醒醒吧,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工具。”还是小草见多识广,一眼就看出了这些人是来者不善。
果然,人们把锯子搭在大树的根部,开始刷刷地动作起来。大树在一阵阵钻心的刺痛中渐渐失去了知觉。
终于,哗啦一声,大树轰然倒下,在人们的劳动号子声中被运走了。山坡上只有一堆垃圾沉沉地压着奄奄一息的小草。
春天来了,可是在微风中,你再也听不到小草和大树的对话了。师:我的故事讲完了。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什么? 生: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大自然。
师:对,我们要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现在,谁能讲一讲你的关于大树的故事,并以这个故事画一幅画?思考一下。
生:我能!(学生讲自己的故事)
三、创作表现
师:,大家讲的都非常好,想象力都特别丰富!可是我还有一个问题:大树长得什么样?是不是形态、颜色都是一样的?
生:不是,每种树都有不同的形态!
师:是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不同种类的树。(课件展示树的不同形态)
师:好,现在就以大树为题材,想好你的故事,画一幅画。(课件)
四、展示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并推荐好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五、拓展
课件展示画家的优秀作品,陶冶情操。
第二篇:大树故事教案
《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课的类型:造型 表现
二、课时:1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洞、树冠等)
2、培养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并引导他们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具:
学具: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请二位朋友来到我们教室,同学们请看……
2、熊大熊二讲的是关于什么的故事?
3、出示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1、这棵大树来到我们教室,(黑板画出树图形)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树干、树枝、树叶、树杈、树根……
2、(出示课件)不同的大树有不同的外形特点图片介绍
3、(出示课件)跟熊大熊二一起去森林看看
(1)熊二考一考:大胖子树有什么特点?大胖子树比我还胖呢?(2)熊大说:松树撑开双臂,是在欢迎大家呢?松树画法介绍(3)这二课树你更喜欢哪一棵呢?什么颜色?这幅图代表哪个季节?
姿态生动
春天
秋天
4、欣赏画家笔下的菩提树跟真实菩提树有什么不同?
外形、颜色更加夸张
5、(视频)大树的朋友们,你们都在哪儿呢?
互动:(贴动物)请三位同学把黑板上的树,朋友们请出来
大小、位置
6、请分析这三幅画表现什么故事?
表现局部:树上、树杈、树下
整体表现
7、这两张画哪张看起来更舒服?
构图问题
8、讨论:大家一起猜故事!展示实物和作品(1)树上(2)树洞(3)树下
9、艺术实践: 设想一个大树的故事,用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表现。作业要求:(1)能表现出大树的特点。
(2)画面布局饱满美观。
(3)故事生动有趣。
10、评价作品:自评、互评
11、小结:光头强来砍树,你们怎么劝说?
(视频)听了同学们的劝说,光头强当了植树小英雄!希望同学们今后要爱护树木,多植树造林,让我们一起当植树英雄。
第三篇:大树的故事教案
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思维独特,个性鲜明。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剪贴的制作技能,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情景导入,引出课题。l、利用动画片《小鸟和大树》 导入新课。
我具体是这样做的:“同学们是不是特别喜欢看动画片?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动画片,好吗?”(播放课件)小鸟和大树是一对好朋友……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编故事结局。
2、揭示结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动画片看完了,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教师小结:这是发生在一棵大树身上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大树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营造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兴趣的浓厚度。让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像力融与多层思维中。)第二环节:新授
1、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大屏幕,介绍树的结构。)
2、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看大屏幕中的人们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
3、讲故事的活动:
1)生:同桌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2)学生:分小组创编故事。第三环节:创造表现,发展思维。
出示课件(树的几组图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大树形象,利用绘画或画、贴结合的方式表现大树的故事。(同桌讨论,共同构思。)
布置作业:同桌合作画一幅《大树的故事》,自由选取大树的一部分进行创作,要求表现出故事的情节,画面色彩鲜艳大方,构图主次分明。
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设计意图:同桌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感染,产生一种浓厚的艺术创作氛围,再加上音乐的烘托和教师的协助、鼓励,更增强了学生的创作信心。)第四环节: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以“森林故事会”为主题,出示课件,森林中的小动物都来听我们讲关于大树的故事,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一讲你们心中的《大树的故事》。对画的好,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情境的设计,更贴近孩子们热爱自然,喜爱动物的天性,也更加激发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第五环节:课后拓展,情感延伸。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保对大树的科学认识,加强保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美术课要突出“美”的原则,因此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力求简洁、形象、直观。大树的故事 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 树干 树枝 树叶等
作业设计:以《大树的故事》为主题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第四篇:《大树的故事》教案
《大树的故事》教案
教材分析
树象征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在大自然中,有许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的树木,有的盘根错节,有的笔直冲天,有的互相缠绕„„
不同的姿态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引得画家也拿起画笔描绘它的神奇和美丽。神奇的大树这个题目本身就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通过对各种树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创造的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和对大自然中各种树的认识。
能力目标:对各种材料工具的使用和驾驭能力;对神奇大树的创造性表现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师生、生生的真诚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相关课件,大树道具
学生用具:各种表现材料:彩纸、彩笔、双面胶、纸盒、毛线、橡皮泥等。
教学流程
一、神秘的故事
1、(播放课件):在一个神秘的小岛上,有一群美丽的小鸟,他们每天从很远的地方衔来珍奇的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长出了神奇的大树„„展示千奇百怪的大树。
2、我们也得到了一颗种子,瞧!它长成了一棵大树:教师用彩纸在黑板上贴出大树的树干,并用语言引导学生表现出树干、树枝、树叶。
二、奇妙的想法
1、教师:“在这棵大树上发生了许多神奇而有趣的故事„„”展示学生作品。
2、教师:“你们说这棵大树上还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学生们讨论、发言。
3、教师:"我想这棵树上会长出很多的糖果,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树上摘到糖果了。"
三、神奇的大树
1、教师:“我非常想实现我的愿望,我就用彩纸和橡皮泥来制作糖果。你们用什么材料呢?”
2、学生观察各种材料,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想法。
3、学生和教师共同创作。
四、愉快的交流
1、美丽的小鸟听说这里长出了一棵神奇的大树,从小岛上飞来了,我们邀请它来欣赏我们的大树吧!
2、学生介绍作品。
3、教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摘下糖果,把糖果奖励给整理最整齐的小组,下课。
第五篇:大树的故事教案
课 题:
8、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教学难点:画面构思和组织。板书课题。
2、问: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大屏幕,介绍树的结构。)
3、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有什么故事?
(看大屏幕中的人们的活动和动物的活动。)
4、讲故事的活动:
1)生:同桌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2)学生:分小组创编故事。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问:你是通过哪些形象看出来的?
5、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分析画面表现
6、大树的哪个部位、构思与构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分析)思考:
1)准备画出什么样的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准备表现树的哪部分? 3)画面中有谁?
4)用什么方法表现,绘画或制作。
7、学生作画。
课后延伸: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关大树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第二课时
讲评上节课作业
1.自评:让学生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展示,说说自己的作品名称,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棒?
2.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冷色是能给人带来清凉感受的颜色,进而很快联想到代表森林的绿色、代表湖水的蓝色、代表夜空的蓝紫色等等,进而了解冷色里面也有偏冷和偏暖之分。
3、作品展示(注意激励学生,教师评价)(1)、学生作品展示,让大家相互欣赏,交流,评价,同时体验成就感。(2)、教师在欣赏学生作品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作品以肯定,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鼓励大家要继续努力,多观察多表现,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艺术拓展
课堂小结:问学生:“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学生学会从创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合作的快乐,甚至会从老师和同学的评价中体会到快乐。这一环节对快乐的回顾,既加深了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