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图讲故事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一次看图讲故事,内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作品《父与子》中的一则。故事讲的是妈妈让爸爸叫书迷儿子吃饭,儿子到了餐桌旁,爸爸却没有回来,妈妈只得让儿子再去叫爸爸。漫画共有6格,最后一格留白,图意不言而喻———爸爸也被书的内容迷住了,读者看后不由得为童心未泯的爸爸忍俊不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 “按顺序讲清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看图讲故事这种口语交际,还是首次接触。学习时,可运用观察法,按顺序观察每幅图,理解每幅图的意思。再根据前面几幅图的意思,通过合理的想象、同桌交流,弄清故事会怎么发展,讲故事内容续编下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插图和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4、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1、观察漫画,了解漫画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父子亲情。
2、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父与子》漫画】同学们,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誉满天下、风靡世界半个多世纪。今天,这对父子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这次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二、欣赏漫画,想象画面
同学们,请自由观察图画,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讲这个故事。
同学们,请小组合作,按顺序一幅一幅交流。【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1、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讲清楚每幅图的意思。
2、对最后一幅图要想象得合理,与前面的图之间要有联系。
3、小组成员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的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第一幅图主要讲了晚餐时间到了,妈妈做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准备开饭了。爸爸坐在桌旁,但儿子却不知道去哪里了。
2、第二幅图讲的是爸爸去喊儿子吃饭,发现儿子正趴在房间的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
3、第三幅图讲的是爸爸喊儿子去吃饭,儿子放下书走了。爸爸非常想知道儿子看的是什么书。
4、第四幅图讲妈妈和儿子在饭桌旁等了很久,却不见爸爸的影子,他们非常纳闷儿:爸爸在干什么?
5、第五幅图讲妈妈让儿子去喊爸爸回来吃饭。】
同学们,第六幅图是空白的,请认真想想,事情会怎样发展?儿子去找爸爸,发现爸爸在干什么?他又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交流。
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的大家分享分享? 预设:
【课件出示:
1、我觉得爸爸一定是被那本书吸引住了,也在看书呢!
2、我认为,爸爸被书吸引住了,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儿子看着爸爸,也忍不住了,干脆一起趴在地板上看起书来,他们都忘了吃饭。】
三、补充想象,形成故事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别了解了每幅图讲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要把这几幅图连成一个故事,你认为怎样才能讲好?
预设:
【课件出示:
1、把这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了。
2、不能简单地把几幅图内容相加,这样故事不好听。】
同学们,要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除了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还要补充些什么?
预设:
【课件出示:要补充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表情等,这就能够丰富画面内容。比如,第二幅图中儿子趴在地上看书的样子要讲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爸爸也产生好奇的心理,想去看那本书。】
同学们,谁来来试试? 预设:
【课件出示:“儿子!吃饭啦!”爸爸一边喊,一边来到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儿子看得那么入神,连爸爸的喊声都没听到,他仍旧头也不抬地看着。】
同学们,你们听,加上动作描写的故事一下子就精彩了许多,也让我们好奇起来,儿子究竟看的是一本什么书?按照这样的方法,大家再来想象画面,把这些内容加进去,看谁讲得精彩,吸引人。
四、小组比赛,讲述故事
同学们,请自由练说故事。同学们,请在小组内进行讲故事比赛,比比,哪位同学讲的故事最生动?
同学们,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班级比赛,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五、总结回顾,形成能力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看了有趣的漫画,讲了有趣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预设:
1、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才能弄懂图画的意思。
2、把几幅图连起来讲的时候,要按照顺序,这样故事才有条理。
3、我明白了不能只讲图上画了什么,还要推测图画里的人物会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样故事才会更生动。
4、我感受到了这个漫画里的一家人非常快乐,他们的感情很深。
六、课外扩展作业
把故事完整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看——想——说——听
第二篇:看图讲故事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教学反思
讲故事时儿童喜欢的事,本次的内容是“看图讲故事”,教材选取的是埃﹒奥﹒卜劳恩《父与子》系列作品之一。连环漫画风趣幽默,非常适合孩子们观看。在教学中,教师抓住“看图”这一切入点,让学生充分观察每幅图,弄清楚每幅图的意思,再完整的叙述每幅图的意思,这为后面的续编打好基础。在续编故事时,让学生根据前面几幅图的意思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能力。再把原作与学生想象的画面相比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智慧,同时也为自己的创新而获得成就感。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使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但是在教学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完整,故事讲述较零碎,说明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这类学生是重点提升对象。
第三篇:二年级看图讲故事父与子(教学设计)
看图讲故事 《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故事,并能根据图意讲故事。
2、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说完整的话,讲一个小故事。教学难点:生动形象、完整的讲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过漫画吗?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今天的这则故事是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系列中《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3、埃·奥·卜劳恩,原名埃里希·奥泽尔,德国著名漫画家。他在《父与子》中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4、课件出示《有趣的书》六格漫画。板书:《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5、你知道图中的序号表示什么吗?(故事情节发生的先后顺序。)我们说图就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说。
设计意图:了解漫画这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的特点。
二、学习方法
(一)、看图说话,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先看图在说话,看图是前提,说话是目的。以前,我们学习的看图说话都是一幅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看图说话是具有连环画性质的漫画。有几幅图连在一起,又有什么好方法把话说好呢?(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二)看图的方法:看懂图意的方法: 方法①、联系上、下图意推知。方法②、直接从图中获得。
方法③、看图要联系细节,推知图片内容。
(三)、联系《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引导学生体会方法。
1、感悟联系上、下图推知图意的方法。
步骤:①出示看书上五格图,让学生联系图画推知图中三人之间的关系?
2、对比感悟体会——从图上直接得知图意和联系下一幅图的意思来获取图意的方法的不同。步骤:
(1)出示第一格图。
(2)提出问题:①、图上有谁?②、他们在说什么?
(3)追问:这两个问题,哪一个问题可以从图上直接得知意思?哪一个问题要联系下一幅图的意思来获取。主要引导爸爸、妈妈在说什么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根据下图,人物语言的表述哪一种更合理。(4)选一选 妈妈最合适的语言:()①喂,你去看看谁在敲门? ②去看看几点了?
③儿子去哪了?你去找一找。爸爸最合适的语言:()①这道菜是你亲自做的? ②这盘菜放盐了吗? ③菜真香,我可以吃了吗?
3、体会抓住细节,推知图片内容的看图方法。步骤:
(1)、出示第一格图。
(2)、提出问题:图上有哪些细节,你关注到了吗?
(3)、思考:①?你读懂了什么? ②菜上飘着的热气,你读懂了什么?(“?”表示儿子不在。“热腾腾的汽”便是饭菜刚刚做好或散发着香味。)
三、说图——说清画面所表达的意思的方法
(一)引说第一幅图
语言过渡:看懂图意是看图说话的基础,看图说话重点是说话,就是用语言把图中的意思表达出来。说图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1、出示学习方法
方法①、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
方法②、联系生活实际来想象——想像人物的语言、想象细节所表达的意思。
2、出示第一格图。
3、利用思考题引导学生把图出清楚。
①图片上都有谁?②他们在时间,干什么?③饭桌上有什么菜?③他们此时的动作、神态是怎样的是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提示: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说一说。)
3、学生说一说。
4、利用老师范文引导学生体会怎样把画面说生动,让事和物活起来呢?
小结: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联系生活实际合理的想象,是画面有了生活的气息。
(二)、引说第二幅图
1、出示第二格图
2、问题引说
①.爸爸去房间找儿子了,他看到儿子在干什么? ②.儿子是什么动作,什么表情? ③.爸爸会想什么,会对儿子说什么?
3、提示学生说话的重点:注意说清楚人物的动作,并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表现儿子看书入迷的样子。
(三)引导说一说第三的意思。
1、出示第三个图,引导学生观察。
2、问题引说:
(四)放手说一说第四、第五格图的意思。
四、猜想第六个图的画面。
1、同桌合作交流,发挥你的想象,看一看说的最有趣。
2、指明汇报。
3、出示作者的漫画结果
五、出示六格漫画,完整地说一篇漫画的内容。
六、推荐阅读《父与子》
七、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一讲《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这个故事。
2、和爸爸妈妈合作演一演《一本引人入胜的书》这个故事
第四篇: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看图讲故事
大班语言教学活动 看图讲故事《梨子小提琴》
——李宇
设计意图: 这个故事运用夸张的文学手法,会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在故事当中感受到音乐的神奇力量,故事中,美妙动听的音乐竟然改变了狐狸和狮子凶恶的本性,学生通过看图讲故事进一步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萌发幼儿对艺术的热爱。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能够看图讲成简单的小故事。
2、体验音乐带给人们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梨子小提琴若干、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要来了,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倒数五个数,欢迎它的到来好吗?(师幼一起倒数迎接小松鼠的出现)
二、播放课件,逐幅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出示第一幅图的上半部分,让幼儿猜测讲述。
师:瞧!它是谁呀?它手里抱的是什么?大家来猜一猜,小松鼠抱个梨会什么呢?
2、出示第一幅图的下半部分,让幼儿边看图边欣赏小松鼠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
师:小松鼠把梨子做成了什么?咱们一起来听一听小松鼠用梨子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好吗?(点击响音乐,音符随音乐的节奏缓慢出现)音乐好听吗?听到这样美妙的音乐,你想干什么?这美妙的音乐传到森林里,森林里的小动物会怎么样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3、出示第二幅图,引导幼儿讲述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的变化。
师:瞧!狐狸在干什么?狮子在干什么?它们听到音乐了吗?美妙的音乐传到了狐狸和狮子的耳朵里,大家猜一猜,狐狸和狮子听到音乐后会怎么样?
4、出示第三幅图,引导幼儿边观察图片边欣赏音乐。
都有谁被这美妙的音乐迷住了呀?(点击音乐中断,梨籽从小提琴上掉下来)咦?什么东西掉下来了?小动物们看到掉下来的梨籽会怎么办?
5、出示第四幅图上半部分,让幼儿观察讲述。师:瞧!它们拿梨籽做什么了?
6、出示第四幅图下半部分,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师:他们看到梨树上结了这么多梨子,又会怎么做呢?
7、出示第五幅图,让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师:都有谁在拉小提琴?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在拉小提琴,森林里会怎么样?
三、完整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讲述。
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有了一把梨子小提琴,你们想不想也得到一把梨子小提琴呀?今天谁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老师也会送你一把梨子小提琴。
1、分组练习给同伴讲故事。
2、每组请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
3、请幼儿为故事起名字,只要幼儿起的名字适合故事内容,就让幼儿用自己起的故事名字来讲。
4、请个别幼儿在小提琴音乐的伴奏下,完整讲述故事内容,注意提醒幼儿先讲出故事名字。
四、欣赏小提琴演奏,结束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自制的梨子小提琴,跟随音乐演奏。活动延伸:
1、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上的画面内容,体验和感受故事所表现的美好意境。
2、和幼儿一起欣赏用小提琴演奏的名曲,进一步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自我评析:
在活动中,我注重了孩子的主体地位,始终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将鼓励的目光投射给孩子,在和孩子对话的过程中,我把评析与激励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在预想后果时的提问,对孩子思维起到了点拨的作用,点在了孩子思维的生长点上,让每个孩子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异想天开”。使活动生动、有效,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
出示图片的过程中,我巧妙地利用课件的播放,把讲述难度大的图片分成两部分出示,降低幼儿讲述的难度,当所有图片出示后,要求幼儿讲述,我采用同伴互相讲述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活动时间短,而要讲述的人数多这一矛盾。幼儿在分组讨论讲述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开口讲,参与讨论,老师再进行巡回指导,既可以照顾个别幼儿,又可以面向全体。并且教师通过奖励方式激发幼儿讲述的热情。等到最后分组派代表讲述的时候,代表的讲述已经是全组幼儿智慧的综合了。这样做,每个幼儿都有讲话的机会,可以培养幼儿相互间取长补短的合作精神,也可以满足各个层次幼儿的需求。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的内容讲得很丰富,完整,能力弱的幼儿可以讲得很简短,只要表达清楚就行了,但不管怎样,他们都得到了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第五篇:中班语言 看图讲故事
活动目标:
1学习按顺序观察图片中的角色,动作的变化,引导幼儿丰富发展故事情节。
2能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出小刺猬是用什么办法帮助了同伴,以及其它动物的表现。
3能一边看图一边连贯讲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一套。
2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你们还记得上次老师给大家讲的故事吗?故事里的巨人到后来并没有新鞋穿,可是为什么他仍然快乐?今天,老师很想听你们来讲故事。
2讲故事前,我们来猜一猜,它们都是谁?(幼儿猜被覆盖的小猪,刺猬,河马。)
出示图1:请幼儿说说他们在干什么?
(通过对动物动作的观察,引导幼儿展开想象,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
猜猜是谁躲在树林后面。
(引导幼儿观察大灰狼的动作及神态,想象大灰狼的心里在想什么,并且,能用贴切的语气和形象的动作将大灰狼心里想的用语言进行表达。)
3出示图2:
引导语:“接着,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后,请幼儿讲述。
预设提问:
小鸟,小猪,小刺猬,河马是怎么做的?
如果你是(小鸟,小猪,河马,小刺猬)你会怎么办?
(让幼儿认真的观察后,充分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帮助他们丰富语言。)
4出示图3:
引导语:你们猜猜,大灰狼吃到小动物了吗?为什么呢?
揭示图3,预设提问:
当凶恶的大灰狼扑向小动物时,我们的小动物是怎样表现的?
(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后,说说自己对画面表现出的情节的理解。在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对画面进行讲述时,教师用肯定的目光和动作对幼儿进行鼓励,并且,有意识的用幼儿可以理解的形容词丰富他们的语言。
5分组阅读活动:
每位幼儿一本图书,自由阅读,结伴讲述或听老师讲故事。
(大班后期,教师应更加注意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将会对今后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个别自主阅读习惯不太好或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可以鼓励他认真倾听老师讲故事,在老师的讲述中再次学习。)
6给故事起名字。
(给故事起名字,需要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用较恰当的语言进行归纳,能对培养幼儿思维的聚合能力,语言的准确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7连贯讲述:
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
(让个别语言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除了对其本身是一种锻炼,同时也是一种榜样的作用。)
附:故事
勇敢的小刺猬
小刺猬和小猪坐在岸边草地上玩着拍手游戏,河马伯伯泡在河水里笑眯眯地看着他们。小鸟也飞落在河马背上,高兴地唱着歌。可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树丛中躲藏着一只大灰狼,他正盯着胖乎乎的小猪直流口水呢。
突然,小鸟发现了大灰狼,飞起来大叫:“大灰狼来了!”这时候,大灰狼正朝着小猪猛扑过来,小猪害怕得叫起来:“救命啊!”
河马伯伯对小猪喊道:“小猪,快到我背上来。”小猪急忙向河边跑去。这时,小刺猬团起身体,挡住大灰狼的路。大灰狼生气地大叫:“别挡住我的路!”说着,大灰狼对着小刺猬,狠狠地踢了一脚。“哎吆!”大灰狼大叫一声,痛得直跳。大灰狼带着受伤的脚逃回了森林,大家开心地笑起来,都夸奖小刺猬“真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