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21~22页,搭配中的组合问题。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会进行简单有序的搭配。2.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索交流等活动,培养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有序搭配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
衣服和裙子,卡片、多媒体。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同学们,晓晓要参加朗诵比赛,在选择服装的时候犯愁了,你能帮帮她吗?”教师引入。学生观察情境窗,猜测: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这里的搭配是指一件上衣和一条裙子相组合,为后面有序地思考做好铺垫。】 活动二: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探究方法,感受有序。1.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1)探究:通过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等方法探索出搭配方法。(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预想交流时出现三种情况: A组:摆图片,无序不完全列举。
B组:文字无序重复列举。黄上衣——绿裙子 粉上衣——黑裙子
黄上衣——黑裙子 粉上衣——绿裙子 粉上衣——蓝裙子 黄上衣——绿裙子
C组:摆图片,无序完全列举。
(3)展示亨[报:你们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请不同表示方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搭配说明,其他学生评价。
(4)观察比较:A,B两个小组为什么会遗漏、重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搭配,引导学生观察有的容易遗漏,而有的没有遗漏,引出问题冲突,为后续的引出探寻不遗漏不重复的方法做铺垫。】
2.感悟有序,探索有序的方法。
(1)提出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搭配得不重复不遗漏吗?(2)小组再次探究,教师抽取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交流。预想可能出现: D小组:文字有序列举。黄上衣——绿裙子 黄上衣——黑裙子 黄上衣——蓝裙子 粉上衣——绿裙子 粉上衣——黑裙子 粉上衣——蓝裙子
E小组:文字连线有序列举。
F组:摆图片有序列举。
(3)对比观察:这几个小组的方法与前面的A、B、C三个小组相比,你有什么感受?(4)总结方法: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的?
(5)教师小结:看来有顺序地摆一摆、写一写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讨论,对比各种搭配方法,全班同学对有序思想的优越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有序思想的意义。】
3.认识连线法,体会连线法的优越性。
(1)感受借助学具探究有时候很麻烦:“刚才同学们探索出有顺序的搭配方法可以保证不重复不遗漏,那你觉得摆图片和列举法操作起来感觉怎么样?”
(2)小组探究新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既不重复又不遗漏,记录起来还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感受摆一摆和列举法很麻烦,从而引出连线法产生的必要性。】(3)学生交流讲解,认识连线法。预想可能出现:
【设计意图:让全班同学都认识连线法,并肯定它的优点,有序的记录。】 4.创造符号替代实物图,培养符号感。
(1)连线法既准确又简单,但是画实物图很麻烦,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吗?(2)学生创造符号替代实物图。预想可能出现:
(1)用文字和数字结合。
(2)用图形代替实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在数学里经常用这样的符号来代替实物或者文字,体现数学的简洁关和数学的符号化思想,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具有符号意识。】
活动三:练习巩固,深化对有序思想的体会。1.自主练习第1题:
(1)比赛的早晨,妈妈为晓晓准备了丰盛的早餐,你能根据要求帮晓晓搭配吗?(2)合理的早餐应该是一种饮料配一种点心,看看这儿共有几种不同的吃法?(3)学生独立思考,在作业本上画一画,连一连。(4)展示学生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搭配方法。
(5)小结:刚才有的同学用列举法、有的用连线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说一说怎样能又对又快地找到所有搭配方案呢?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的眼睛和头脑,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来发现每种方法的特点,并对这些方法进行概括,比较和提升,在寻求所有的方法的共同点中概括出这些解决问题策略的共性:有序思考。】
2.自主练习第2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交流时说清自己的思考过程。
活动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回顾与总结。)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下册65页智慧广场。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
活动一:问题导入,感知策略。
(课件呈现。)猜一猜:一个数除以7再加上3,正好是8,这个数是多少? 师: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35)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用8减去3等于5,然后用5乘7就得到了35。师:你是由结果往前倒着推想得到的,是吗? 师:同学们非常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设计猜一猜,使学生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活动二:初步体验,明晰策略。(1)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图中的信息。)
师:你能把这些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吗?(2)整理信息。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预设: a.画示意图。
展示交流,让学生明白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数量间的关系:用长方形表示原有的豆浆,不知道有多少升。卖出一半,剩下的一半用黄色表示,这是第一幅图。再加入10升是28升,用第二幅图表示。
b.画线段图。
展示交流: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原有豆浆,卖了一半,取线段的一半,改用虚线表示;又加10升是28升,在原来的线段右延长一段,表示又加的10升。
活动三:深化理解。师:现在你能解决了吗?(学生可能还是解决不了。)
师:别着急,我们一起来回顾梳理一下。刚才不管是哪种方法整理,同学们都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整理信息的。你能用更加简洁的方法的再整理一下信息吗?
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呈现。)原有?升 卖了一半 又加入10升 现有28升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引导学生回忆“猜一猜”环节所用的方法,产生“倒过来推想”的想法。)师:我们试着从结果出发,倒着想想看看。(1)小组整理信息,教师巡视。(2)展示交流。事情发展的顺序(课件呈现)
倒过来推想
师:现在能解决了吗? 活动四:解决问题。
预设:(1)28-10=18(升)(2)(28-10)×2 18×2=36(升)=18×2
=36(升)
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
小结:有些问题倒着想反而更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像刚才这种“倒过来推想”的方法,在我们的数学中和生活中经常使用,板书:倒过来推想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解决几个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感受、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体会它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活动五:自主探究,理解策略。
1.课件出示:张军原来有一些卡片,后来又收集了20张;送给李明32张后,还剩18张。张军原来有多少张卡片?
师:谁能来演示一下这个过程?
(学生借助卡片演示收集、借出的过程。)师: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展示交流。预设思路:
预设算法:
(1)18+32=50(张)(2)18+32-20 50-20=30(张)=50-20
=30(张)
3.回顾反思。
师:通过刚才解决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交流。
师小结:知道现在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我们可以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寻找答案。【设计意图:由直观向抽象过渡,有了前面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进一步理解“倒过来推想”的策略。】
4.实践应用,深化理解。(1)填数练习。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总结方法:(课件显示。)
(2)提高练习。
一个抽屉里放着若干玻璃球,每次取出其中的一半,这样反复操作3次,这时抽屉里还剩5个。抽屉里原有多少个玻璃球?
(课件呈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交流订正。(3)生活中的数学。
307公交车到达A站后,下去8位乘客,又上来12位乘客,这时车上有24位乘客。到达A站前车上原有多少乘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安排不同题目的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六: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收获,分享自己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七:拓展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尝试设计一道用“倒过来推想”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作业,让学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感知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智慧广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70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2、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推断等教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有序性。教学重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应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尺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咱们山东省要举行“少儿戏曲大赛”,我们学校从小丽、小军、小杰、小阳4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算出有多少种组合方法?
学生可能争先恐后回答:有4种组合方法,有5种组合,有6种组合方法。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我们来一起看一看究竟有多少种组合方法?
①小丽---小军 ②小军---小杰 ③小杰---小阳 ④小阳---小军 ⑤小阳---小丽 ⑥小杰---小丽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初步探究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为下一步有序思考做了一个铺垫。】
二、合作探索
1、合作探究,小结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在找有多少种组合方法时,有的同学只找出4种或5种组合方法,没有找全6种组合方法。为什么会这样呢?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学生可能回答:在找组合方法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样容易遗漏。师:怎样才能有序的找出所有的组合方法呢?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想法?
生1:我是这样找的: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
生2:我是这样找的:我用A、B、C、D分别代表这4名同学,连一连,数一数,就知道有多少种组合方法了。
生3:……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思考后回答:这些方法都是先找出小丽和其他人有几种组合方法,再找出小军和剩下的人有几种组合方法,接着找出小杰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的点拨、补充和小结。
2、深入探究,总结规律
师:如果从5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 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方法;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这位同学我们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先思考,师再提示:如果用点来表示学生人数,用两点之间的线段表示一种组队方法,你能完成下表吗?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下面拿出表格四人为一小组开始探究吧!找出规律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先独立填表,找出规律。完成后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小组1: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增加一个人变成三个人时,增加的这个人,要和前面的两个人都各自有一种组队方案,所以就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再增加一个人变成四个人,就会增加3种组队方案……
小组2:两名学生,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比两名学生,增加了2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比3名学生,增加了3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比四名学生,增加了4种组队方案……
小组3: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一共有“1+2=3”种组队方案;四名学生时,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一共有“1+2+3=6”种组队方案;五名学生时,一共有“1+2+3+4=10”种组队方案场。
小组4:两名学生时,只有1种组队方案;三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2;有四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3;有五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4;有六名学生时,组队方案为1加到5;以此类推。
……
师小结:如果从n名同学中选出2人代表学校参加“少儿戏曲大赛”,有多少种不同的组队方法?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生答。
教师板书:组队方案=1+2+3+…+(n-1)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经历列表或作图寻找规律的过程,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发现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图表的有序性、简洁性和有效性。】
三、自主练习
1、课本70页第2题
从明明、红红、丽丽、平平4人中挑选2人代表班级参加社区调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2、课本70页第3题
某校从5名候选人中选2名参加区“少代会”,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课本70页第4题
甲、乙、丙、丁4个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练习,不仅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四篇: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维的能力。
2、教师启发思维,学生自主探索。
3、培养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组合图形的个数。教学难点:
能够按顺序分类地数出图形的个数。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下图,请学生说说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学生看图交流。
2、引入新课:通过这个小问题,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吗?这样的问题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1、出示“智慧广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两个同学在谈论什么?他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生看图交流信息:窗户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数一数,窗户上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2、提出要求:学生讨论题目提出的问题。
3、请不同意见的学生到黑板上来演示自己是怎么数的。
4、引导:怎样数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呢?
学生讨论,交流想法:可以按长方形的形状来数,一种一种地数。
5、出示数出6个长方形的分解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有序思考的方法。
6、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有顺序地思考,有顺序地数,就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了。
7、拓展,应用方法:你能数出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吗?试一试。
学生用刚才的方法独立数一数,交流有顺序的方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有序思维的方法。
1、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个长方形? 重点交流第二幅图。
2、自主练习第2题:数一数,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自主练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4、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两幅图有序数的过程。
5、自主练习第5题:图中一共有几个正方形? 学生独立数一数,集体交流,请学生演示数的过程。
6、自主练习第6题:数一数,包含五角星的平行四边形有多少个? 学生独立数,交流明。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5页智慧广场
《移多补少》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89页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小花 学生:小花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考考你,你能看出谁多谁少吗?
一、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
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在你的桌子上,是什么呀?这是手工做的小花。都是什么颜色的?快点打开来数数分别有多少朵? 指名回答,板书红花8朵,黄花4朵。
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那几朵红花给黄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预设1:4朵 8-4=4(朵)
预设2:2朵。因为红花拿出2朵就变成6朵,黄花加上2朵变成6朵。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学生自主活动。
谁愿意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生演示。
老师问问你这两朵红花是从哪里移来地呢? 预设:红花里面
是从红花哪一部分移来的? 预设: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为了更能清楚的看出来红花比黄花多出来的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加一条小竖线。那8-4=4对不对?是把这四朵都移下来,那么黄花就要变多了,红花就变少了。也就是说多四朵的时候,移2朵就可以了。
二、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A、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 ○○○○○○○○○○
:一个对着一个来画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上面的多还是下面的多。
你能看出来多的那一部分吗?能不能像这样画一条小竖线来让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生来画。
你们觉得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来画好不好?拿出练习纸,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生展示。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学生自主完成。展示学生想法。
○○○○○○○○○○ ○○○○ ○○○○○○○○○○
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总结: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问题。
3、反馈练习。
“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题目:熊妈妈和熊宝宝也在做手工呢。看,做的是什么?熊妈妈做了14个蜂蜜罐,熊宝宝做了4个蜂蜜罐,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蜂蜜罐就一样多了?先说,再画。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10个表示什么?
预设1:熊妈妈比熊宝宝多出来的。多10个移几个就一样多了?
三、归纳总结方法。
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
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要知道拿几个给少的,要先知道什么呢?
(生: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加上一条小竖线)
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2、体验画图的作用。
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画图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出题目的意思,帮助我们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图中找到答案。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分享给大家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