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时间:2019-05-15 03:09: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树立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建立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的含义

教学准备: 导学案、课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导入106页栽树的问题,课件讲解“间隔”的含义。用手指表示树,用两 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距,更好地理解“间隔”。

2.汇报交流:

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用手指代表树,来计算栽树问题。分三种情况研究一端栽树一端不再树的情况,两端都栽树的情况,和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3.优化方法

谈话:三种情况间隔的规律是什么?

4.总结反思

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树的情况下,间隔数=棵数

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间隔数-1=棵数

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还有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间隔”这个概念?又该如何计算呢?

小组交流 合作探究:

1、什么是“间隔”?

2、条件不同,间隔的算法是什么? 展示交流 精讲释疑:

1、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你们同位两人研究出来的答案?

2、对比观察,提炼方法

谈话:比较三种情况,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3、谈话:这三种规律还如何应用? 反馈 当堂达标:

1、理解“间隔”的含义

2、自主练习3、4题

3、理解记忆三种间隔规律 拓展交流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建议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旁植树的情境,并在下方出示了数学信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需要多少棵树苗?”从而展开对间隔现象存在规律的探究。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下分别存在的规律,并将规律迁移到“两旁都栽”和“沿环形栽”的情况。

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多幅绿化的图片或提示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某一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绿化的美,再出示情境图引出小朋友们在学校门前植树的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借助实际生活经验感受植树时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同情况。

“合作探索”中一共有三个红点问题。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第二个红点问题学习一端不栽时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第三个红点问题学习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和棵数的关系。

第一个要求是:“先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教材呈现了画图和借助“手”研究的两种方法,引入对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学习。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教学时,教师指出先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然后,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自主探究。交流时,教师借助学生画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确“间隔”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间隔与棵数的规律,并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一棵树一个间隔这样一对一对地数,理解两端都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多1,然后列式解答。在此基础上,学生观察手,发现手指、指空与规律的联系,并总结出规律:间隔数+1=棵数。

第二个问题是:“一端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教材呈现了画图和借助“手”研究的两种方法,引入对一端不栽时,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自主探究。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画示意图表示自己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间隔与棵数的规律,并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让学生一棵树一个间隔这样一对一对地数,理解一端不栽时,棵数与间隔数相等,然后列式解答。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观察手,发现手指、指空与规律的联系,并总结出规律:间隔数=棵数。

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两端都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教材呈现了画图和借助“手”研究的两种方法,引入对两端都不栽时,间隔数和棵数关系的学习。

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通过画图的方法探究。交流时,学生画示意图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发现的间隔与棵数的规律:理解两端都不栽时,棵数比间隔数少1,然后列式解答。并结合手指、指空与规律的联系,总结出规律:间隔数-1=棵数。

在解决问题后,教师要引领学生回顾在一条直线上栽树的三种不同情况,对比其中的异同;同时,要引领学生关注探究时使用的方法,如:画示意图的方法、借助“手”来研究的方法等,帮助学生积累数学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活动经验,为灵活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其他规律奠定基础。

“自主练习”第1题呈现的是在走廊的一边摆花的情境,是对规律的基本练习。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题,明确这里的“盆花”就相当于“树”,再让学生自主画出示意图,并列式解答,然后,让学生借助示意图阐述规律和算式的意义。

第2题呈现的是锯木头中的间隔问题,引导学生读题后,先明确这个题目与前面研究的“植树问题”的联系。然后,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并列式解答,最后交流示意图和相应算式表示的意思。由于学生单纯记忆规律比较困难,所以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记忆规律的同时,进一步熟练掌握探究规律的方法。

第3题是一个在封闭曲线上做防护栏的题目。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得出答案,但同时要注意与“只栽一端”的规律联系起来,可以利用课件等手段将直线变成封闭曲线,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将已认识的规律进行迁移,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第4题是个在路边装灯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解决路的一边装多少盏等,然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是否再增加一个问题:“两边一共装多少盏灯?”

第5题是求“总长”的题目,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第三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智慧广场。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 生:植树节

师:对,在植树节这一天光明小学组织开展了植树活动,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什么是两端都种)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植树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

在发现问题环节利用课件形象解释什么是两端都栽,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端都栽”。

师:需要几棵树苗?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展示,教师随机评价。课件展示绘图及计算过程。

师:其实在我们的手上也有类似问题,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展示)。师: 用手指代表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隔,我们会发现5棵树之间有4个间隔,结合上一题,两端都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间隔数+1=棵数(板书)

试一试: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学生汇报

2.教学“一端不栽”

师: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都栽”求棵数用间隔数+1;如果“一端不栽”棵数和间隔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先猜一猜,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生回答)

师: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研究过程。课件展示。师:用手怎么表示呢? 课件展示。

总结: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板书)3.教学“两端都不栽”

师:如果两端都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思考,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学生汇报。课件演示

总结: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板书)

4.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数学上都属于植树问题。(板书课题)师:植树问题中有哪些规律 学生总结,课件展示 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 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 间隔数-1=棵数

【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都栽”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一端不栽,棵数和间隔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自主练习

师: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段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先画出示意图,再列式解答)

2.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30米长的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两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

3.在长50米的桥上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5米装一盏灯,你知道桥的两边各装了多少盏灯吗?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

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第四篇: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5页智慧广场

《移多补少》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89页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图形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小花 学生:小花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考考你,你能看出谁多谁少吗?

一、情境导入,实物操作,体会移多补少问题

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礼物,在你的桌子上,是什么呀?这是手工做的小花。都是什么颜色的?快点打开来数数分别有多少朵? 指名回答,板书红花8朵,黄花4朵。

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那几朵红花给黄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预设1:4朵 8-4=4(朵)

预设2:2朵。因为红花拿出2朵就变成6朵,黄花加上2朵变成6朵。到底谁说的有道理呢?动手拿出8朵红花、4朵黄花,摆一摆。学生自主活动。

谁愿意演示给大家看一下? 生演示。

老师问问你这两朵红花是从哪里移来地呢? 预设:红花里面

是从红花哪一部分移来的? 预设:多出来的那一部分。

为了更能清楚的看出来红花比黄花多出来的这一部分,我们可以加一条小竖线。那8-4=4对不对?是把这四朵都移下来,那么黄花就要变多了,红花就变少了。也就是说多四朵的时候,移2朵就可以了。

二、探究建模,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A、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 ○○○○ ○○○○○○○○○○

:一个对着一个来画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上面的多还是下面的多。

你能看出来多的那一部分吗?能不能像这样画一条小竖线来让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生来画。

你们觉得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来画好不好?拿出练习纸,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生展示。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学生自主完成。展示学生想法。

○○○○○○○○○○ ○○○○ ○○○○○○○○○○

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总结: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问题。

3、反馈练习。

“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题目:熊妈妈和熊宝宝也在做手工呢。看,做的是什么?熊妈妈做了14个蜂蜜罐,熊宝宝做了4个蜂蜜罐,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蜂蜜罐就一样多了?先说,再画。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10个表示什么?

预设1:熊妈妈比熊宝宝多出来的。多10个移几个就一样多了?

三、归纳总结方法。

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

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要知道拿几个给少的,要先知道什么呢?

(生:找到多出来的部分)

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加上一条小竖线)

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然后把多出来的部分分成一样多的两部分,拿出一部分给少的就一样多了。

2、体验画图的作用。

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用到了画图的方法,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通过画图我们能更清楚的看出题目的意思,帮助我们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从图中找到答案。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分享给大家好吗?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一年级《重叠问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智慧广岛《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

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教学过程:

一年级上册《重叠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智慧广岛《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

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几和第几:

A、请一竖排起立。

高昂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

(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验证答案。教师说明:这一排同学可以分成三部分,高昂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

从前面数高昂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把高昂数了几次?(两次)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3、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把高昂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

二、新知:(课本74页例题)

1、读题:读题至两遍,说一说:通过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猜想:猜一猜,这行大雁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答案。如果出现一个答案,就说:看来大家昨天预习的不错,知道答案是多少了,那为什么是8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3、验证:(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分别验证。)A、摆一摆:

(1)下面我们用圆片代替大雁,用三角代替花雁,边读题,边摆一摆,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去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表扬学生会思考)

(3)老师示范摆一摆:同学们,在摆的时候,读一句,摆一摆,我们先读第一句:“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摆几个?哪只是花雁?(摆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摆几个?这一行,我们一起数数是几只?

(4)请同学们再摆一摆。B、画一画:

(1)在没有学具不能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画一画验证:下面用圆代替大雁,三角代替花雁,读一句,画一画。看看这一行大雁是多少只?同桌可以讨论交流。(2)让二个同学到前面画一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画法?你画了多少只?

(3)老师示范画一画: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读一句,画一句,我们先读第一句:“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画几个?哪只是花雁?(画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画几个?那好,我们一起数数是几只?

(4)请同学们再画一画。结论:这一行大雁共有8只。C、算一算 D、列算式:

(1)那算式应该如何列呢?让学生试着列算式。(2)找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会出现:5+3,6+2,5+2+1,6+3-1)(3)5+2+1中1表示花雁,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6+2中,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6表示包括花雁和前面的共6只。

5+3中的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3表示包括花雁和后面的共3只。重点讲解6+3-1,从前面数花雁排在第6,把花雁数了一次,从后面数花雁排第3,把花雁又数了一次,6+3=9就把花雁算了两次,再去掉一次。一共8只大雁。教师总结:不管怎样列式,花雁都是算了一次。

4、小结:

(1)让学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对“重叠”的理解。在大雁这个题中,是什么重叠了呢?(前面数和后面数的时候,花雁重复数了两次)

(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重叠问题”呢?(我们用读一读、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以后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三、模仿例题练习:

1、读(两遍)

2、画一画

(学生单独画)

3、数一数

(读一句,数一句)

4、列式:

5、大楼这个题中,是什么重复数了呢?所以,列算式的时候,要把重复的一栋去掉。

四、同学们,除了站队,小区里的楼,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会出现重叠问题呢?(下课后,用心观察,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试着做一做)课后反思: 取得的成绩:

1、本节课通过学生的读一读,猜一猜,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等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大胆摸索,创新教学,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同时在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精心上好每一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特别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通过摆一摆,使学生理解题意,并找到答案。再画一画,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看到事实的本质,进而列出算式。这种直观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合适并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正向的训练,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注重了学法指导。首先使学生明确摆学具,画图都是数学上解决问题的很好的方法。另外在摆学具,画图时指导学生读一句摆一句,画一句,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养成,这些都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教材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二、存在的不足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上课听讲不认真,要注意对于一年级孩子适当进行物质鼓励(比如:小红花,小贴画,小喜报等等),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听课习惯。通过物质奖励刺激孩子,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强化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2、注意上课时各环节上时间的控制,最后拖堂2分钟,要养成较强的时间观念。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 1、在一条长90米的街道两旁植树,每隔3米种一棵,(1)如果两端都各种一棵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2)如果两端都不种树,那么共需多少棵树?6258 2、在一个周长为800米的池塘周围植树......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智慧广场

    智慧广场—分类列举 梁堂镇中心小学 李秀格 教学内容:教科书98-9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形成利用分类列举解决实际......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智慧广场》参考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3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图形的个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思维的能力。 2、教师启发思维,学生自主探索。 3、培养多......

    三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搭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21~22页,搭配中的组合问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会进行简单有序的搭配......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植树问题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试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从实际问题的观察和具体操作中,探索并初步体会间隔数与间隔物体个数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并解决生活问题。 3、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

    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还原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下册65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

    时间的周期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85~8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时间的周期现象,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事物的周期规律,并能根据这些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