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司、股票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股份制。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运用股票知识分析与股票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分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时,采用由一般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在分析“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它来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树立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教学重点】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价格的确定及股票知识的运用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比较法、分析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自从1984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成立,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股份制、股票、证券交易所已和许多人的经济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股票热潮曾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目前已在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多达783家,每天成交金额达9094 742 567元(90亿元左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股份制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确定下来。十六大报告又特别强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国有大中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了解股票的威力,弄清股份制的由来及作用,首先得从“公司”说起。讲授新课:
二、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1、公司的含义: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实质上就是企业法人。
教师设问:公司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公司作为一个企业法人,与其他的所有企业法人一样都具有什么异同?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
对公司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去理解: 公司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所以,(1)公司必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必定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2)公司不仅是企业,而且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叫企业法人。
(3)公司不是唯一的,但是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除了公司制外,还有个人出资、个人经营管理的业主制企业和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合伙制企业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虽然在数量是不是最多的,但却占据着支配地位。市场经济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公司制这一组织形式。
(4)公司和其他企业形式的显著区别在于:公司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的,这正是公司的基本特征。
教师设问:如何办一个公司,总经理不能一人说了算。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5)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见下图:(见课件)
既然公司是当今最重要的、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形式,那么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几种?它们之间又什么异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归纳。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
不同点
1.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2.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3.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无最高限制 4.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 5.设立程序较复杂
6.适应于大型企业1.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2.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为技地厂 3.股东人数限制为2–50个
4.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50万元 5.设立程序较简单 6.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相同点
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股东均负有法律责任
3.公司均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 5.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两类公司形式的最显著的区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换言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有可能获准在交易所上市,一旦上市,该公司就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扩大筹资规模,提高筹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教师设问:那么,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
3、股票
(1)股票的含义: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教师设问:股票对企业和买股票的人来说,经济意义相同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股票,对企业而言是筹资的方式;对股东即居民而言是获取收入凭证,是投资的方式。教师出示图片资料: 教师设问:在全球的所有的尤其是全球10大证券交易所每天都上演着这样忙碌的场景,请问薄薄的一张股票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 学生讨论、概括: 引力一:可以获得较高收益.只要买到效益好的公司股票,就可以得到比储蓄利息高的收益; 引力二:可能获得的收益是意想不到的;
引力三:可以获得心理满足.股票投机是冒险,抓住时机买进、卖出,从中获利,有很强的风险和刺激。教师归纳梳理:
(2)股息: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
(3)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4)股票的票面金额只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教师设问:是什么原因使股票价格在不断波动?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可见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预期股息高,股票价格就高,预期股息低,股票价格就低;股票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银行利息高,股票价格就低,银行利息低,股票价格就高。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这两个因素,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取决于这两个因素,还可能受供求关系、市场炒作和政策的影响。
股市又风险,入市要小心。要想在股市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必须要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对市场的敏锐判断。
教师设问:结合上一节课的内容,请同学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关系。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完善下列图示: 教师出示材料,请同学分析:
教师设问:该企业十年间资产规模及构成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
4、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1.股份制是一种公司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2.股份制本身是中性的,不具有基本制度的属性。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⑴它可兼容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可使分散的生产力迅速联合成为集约生产力,从而发挥资本与劳动的整体效力;
⑵能兼容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形成一个既互相制衡又共同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⑶它是一种能主动运用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接受社会资本大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⑷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所的权和经营权分离,使政企能够分开;增强企业的活力。四川的长虹、青岛的海尔、一汽奥迪等都是大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达40%。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公司、股份公司和股票这三个重要概念;明确了两个主要关系:企业和公司的关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关系;分析了一个实际问题:购买股票要考虑哪些因素及如何让计算股票价格。相信这对我们今后认识有关的社会经济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篇:《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学设计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司、股票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概念。正确认识股份制。培养学生学会从一般到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基础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运用股票知识分析与股票有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分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时,采用由一般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在分析“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时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同样可以用它来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树立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
【教学重点】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价格的确定及股票知识的运用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比较法、分析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讲授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
自从1984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公司成立,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股份制、股票、证券交易所已和许多人的经济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股票热潮曾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全国,目前已在两家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份公司多达783家,每天成交金额达909474267元(90亿元左右。)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把股份制作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形式确定下来。十六大报告又特别强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国有大中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了解股票的威力,弄清股份制的由来及作用,首先得从“公司”说起。
讲授新:
二、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公司的含义: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实质上就是企业法人。
教师设问:公司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公司作为一个企业法人,与其他的所有企业法人一样都具有什么异同?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
对公司这一定义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去理解:
公司是企业,而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所以,(1)公司必定是从事生产、流通或其他服务性活动的经济组织,必定以盈利为目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2)公司不仅是企业,而且是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也叫企业法人。
(3)公司不是唯一的,但是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除了公司制外,还有个人出资、个人经营管理的业主制企业和共同出资、合伙经营的合伙制企业等。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司制企业虽然在数量是不是最多的,但却占据着支配地位。市场经济国家的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公司制这一组织形式。
(4)公司和其他企业形式的显著区别在于:公司是由法定数额的股东组成的,这正是公司的基本特征。
教师设问:如何办一个公司,总经理不能一人说了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机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要维护出资人权益,对股东大会负责。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见下图:(见)
既然公司是当今最重要的、占支配地位的企业形式,那么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几种?它们之间又什么异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教师归纳。
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于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不同点
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2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3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无最高限制
4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
设立程序较复杂
6适应于大型企业
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2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为技地厂
3股东人数限制为2–0个
4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0万元
设立程序较简单
6适应于中小型企业
相同点
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股东均负有法律责任
3公司均以其全部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
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这两类公司形式的最显著的区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换言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有可能获准在交易所上市,一旦上市,该公司就可以向社会发行股票,扩大筹资规模,提高筹资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教师设问:那么,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出:
3、股票
(1)股票的含义: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教师设问:股票对企业和买股票的人来说,经济意义相同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股票,对企业而言是筹资的方式;对股东即居民而言是获取收入凭证,是投资的方式。
教师出示图片资料:
教师设问:在全球的所有的尤其是全球10大证券交易所每天都上演着这样忙碌的场景,请问薄薄的一张股票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呢?
学生讨论、概括:
引力一:可以获得较高收益只要买到效益好的公司股票,就可以得到比储蓄利息高的收益;
引力二:可能获得的收益是意想不到的;
引力三:可以获得心理满足股票投机是冒险,抓住时机买进、卖出,从中获利,有很强的风险和刺激。
教师归纳梳理:
居民购买股票主要是为了取得股息和股票升值中获得收入.是一种投资行为。股息收入于企业的利润,因为公司用发行股票筹集来的资金用于生产,股息是其获得利润的一部分。公司盈利才能分配股息,如果亏损破产,股东不但不能获得股息,还会赔进本金。股东能否获得股息收入完全取决于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因此购买股票时,一定要选择经济效益好的公司的股票。购买股票获得的另一部分收入于股票价格升值带来的差价。这都存在风险
(2)股息:股东凭股票定期从股份公司取得的收入。
(3)股票价格: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4)股票的票面金额只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金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
教师设问:是什么原因使股票价格在不断波动?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可见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预期股息高,股票价格就高,预期股息低,股票价格就低;股票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银行利息高,股票价格就低,银行利息低,股票价格就高。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这两个因素,但并不意味着一定取决于这两个因素,还可能受供求关系、市场炒作和政策的影响。
股市又风险,入市要小心。要想在股市中获得较高的收益,必须要有丰富的经济知识和对市场的敏锐判断。
教师设问: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请同学深入思考以下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市场主体、企业、企业法人、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完善下列图示:
教师出示材料,请同学分析:
教师设问:该企业十年间资产规模及构成的变化,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概括总结: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
4、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股份制是一种公司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2股份制本身是中性的,不具有基本制度的属性。
3实践证明,它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⑴它可兼容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可使分散的生产力迅速联合成为集约生产力,从而发挥资本与劳动的整体效力;
⑵能兼容不同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形成一个既互相制衡又共同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⑶它是一种能主动运用社会资本力量,同时接受社会资本大众监督的有效形式;
⑷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所的权和经营权分离,使政企能够分开;增强企业的活力。
四川的长虹、青岛的海尔、一汽奥迪等都是大型的国有控股公司,其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在23%以上,有的高达40%。
本小结:
这节我们学习了公司、股份公司和股票这三个重要概念;明确了两个主要关系:企业和公司的关系、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关系;分析了一个实际问题:购买股票要考虑哪些因素及如何让计算股票价格。相信这对我们今后认识有关的社会经济现象会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篇: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要写好读后感,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三、述读与发感。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联想和引申的材料。
四、读后感的结尾。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第五、写读后感常见的毛病。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没有引人入胜的新鲜想法。这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展不开,主要是没有打有思路。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以上只举了最常见的四种毛病,在写作实际中可能不止这些。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 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对所读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感”是“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小学作文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启蒙教育,读后感是小学生常见的学习作文题目,很多小学生对于读后感的写作感到棘手,下面文章为大家介绍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技巧。
“引”
适当地引用原文,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是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之一。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
“议”
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也是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写一点,最后,什么也讲不深、不透,重点部分却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掠而过,这样的读后感会很平淡,不深刻。
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结”
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
以上内容是对小学生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帮助,掌握以上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平时多加练习写作。先,读是基础。读后感包括“读和感”两个部分。“读”是“感”的基础,“感”因“读”而触发,没有“读”也就无所谓“感”,所以读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读原作,准确全面地把握原作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原作恰当的引述。为下面的“感”酝酿情感,使“感”有坚定的基础,这样不但有助于立论的确立,而且本身就是为立论服务的一个有力的论据。离开了对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读后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缺乏高度的语言组织和概括能力,写作时往往陷入对原文冗长的复述而喧宾夺主,对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则是学生写读后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这里的感,既不是离开原文的空发议论,也不是对原作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观念的启迪下产生的新的观念,是心灵的闪光,是认识的飞跃。一般地说,读后感的“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通过对原文思想的进一步阐发,来表现作者认识的深化。例如第四册课本中的练习,对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这首诗写读后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并加以阐发。另一种情况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新的观点。例如《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一文反映的是实际生活中哲理性的现象。从本文体现的普遍原理出发,可以获得关于人才问题的新的认识。即优越的条件能为人们创造更多的成才机会,良好的环境也必将对一个人的成才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努力,对良好的环境不加以利用,客观条件再好,又有什么用呢?因此,不论是对原作思想内容的进一步阐释,还是在原作思想内容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观念,都必须体现作者认识的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颖别致,切忌蜻蜓点水,不深不透,这样才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实处。
再次,联系实际是关键。读后感既要从原文出发,但又不能局限于原文就事论事,而要联系自己、他人、社会的实际,有的放矢,展开联想,深入挖掘,写出“感受”的普遍意义来。因为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有感而发”。所谓联系实际,一般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联系现实生活中与材料有内在联系的人和事,以此来作比较、对照。二是要结合自身生活经历中一些有代表意义并所供材料联系紧密的生动事例。通过丰富的联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证明论点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论论据,既可充实文章内容,也可深化中心论点,加强文章的说服力。所以从本质上讲,读后感的写作过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题为指导,分析研究实际问题后,将获得的新的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维过程。
小学作文指导:怎样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四篇: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8.28
《神奇的中草药》有效性评价
安老师根据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幼儿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神奇的中草药》是一次成功的、高质量的、充满师幼有效互动的教学活动。本活动紧紧围绕 “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安老师根据幼儿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幼儿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让幼儿了解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这一根本目的去开展活动,体现了观摩课 以儿童发展为本”的价值。
整个活动重视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自主表达。活动中教师为充分让幼儿主动探索,通过为幼儿提供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闻、尝,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和作用。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这节课通过让幼儿看药方、配药、泡药、尝药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中草药在水中变化的神奇,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
在选取药材上,教师贴近幼儿生活中选取了较常见的枸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讲解治病的作用时,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中草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视频《走进大药房》拉近现实,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整节活动下来轻松、自然,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一,组织好一节好的活动,首先要能吸引自己,准备工作不仅要充分,而且要有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孩子。
二、知识的传授不是口对口的传授,只有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己探索,了解其中的奥秘,才能体验其中的乐趣。三,作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只有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更好的与孩子沟通,这样整节活动才会显得更自然。
这次观摩让我感悟很深,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怀着真诚投入工作,学会反思,学会借鉴,这次学习又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学到了很多好的教授方法,我将把这些好的教授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去,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幼教事业贡献力量。
第五篇:磨课一种重要的教学研讨形式
磨课,一种重要的教学研讨形式
——参加国培培训的感悟
罗正钢
一、优质课是“磨”出来的
纵观本次磨课过程,张老师共执教四次,这四节课是一个由普通逐渐发展到优秀的过程。第一次试教,由于教学设计坡度较大,学生思维受到制约,导致教学时间非常紧张,教师手忙脚乱;第二次试教,坡度是放小了,但教师还是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扶的较多;第三次试教,由于教学内容安排的较多,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小,课堂动态资源也未能很好地挖掘、利用。对于这三次试教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张彦老师作了认真总结,再经过名师专家的点评,张老师调整了课堂教学的结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因而第四次展示课,教学结构非常严谨,环节非常流畅,过程非常清晰。在张彦老师恰到好处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思索探究、讨论交流。难点一一被征服,孩子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张彦老师这节精彩的展示课告诉我们:这次磨课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探究—再教学—再探究”,循环往复、不断反思、精雕细琢、去粗存精、层层递进的过程。我们在磨课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自身的优劣,这种发现不断为我们打开一个又一个新的天地,吸引我们不断前行。所以说,没有本次活动,就没有这节精品课的产生;没有本次活动,张彦老师的成长就没有这么迅速。
二、磨课活动是所有参与者共同成长的绿色通道
磨课活动,为执教者和观课教师相互交流、共同进步提供了平台。在这次磨课活动中,张彦老师的教学风采得到充分展示,促使她的教学水平得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对于备课组成员及观课者来说,也都获得一笔不小的财富。因为,从备课开始,大家就群策群力、团结合作、集众人的教学智慧,勾勒了总体的教学脉络。在一次次的课堂实践中,我们的设想、环节、方法、技巧、预期的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检验。一次次调整方案,也就是在不断的接近教学真谛。所以,磨课过程也是所有参与者教学技艺得到锤炼,提高的过程。
三、磨课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磨课活动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推敲、打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磨课自身的形式就决定我们参与者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层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它避免了以往教研活动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的不良习惯,充分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四、磨课活动中执教者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有取舍地吸取他人的意见
由于磨课活动时间长,参加人员多,各人都从自身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中不乏许多亮点,这为执教者提供了许多帮助,使他教学思路更加开阔。但同时也有可能把执教者带入一个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觉得这些建议都特别好,因而全盘吸取、不忍舍弃,想处处求完美、样样求精彩,最终却导致教学成了精品“大拼盘”,没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希望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
磨课这颗种子已经在我镇教育教学的沃土上发出健壮的嫩芽,我们相信,这棵幼苗在我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精心呵护下,在名师专家的浇灌下,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