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上数学 第七单元 例5 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3:4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教版三上数学 第七单元 例5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教版三上数学 第七单元 例5 教学设计》。

第一篇:新人教版三上数学 第七单元 例5 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86页例5 教学设计

南贾庄中心小学

董雪

【设计理念】

在实际问题中引申出数学问题是“解决问题”主要形式。这部分侧重于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并且解决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锻炼数学思维,拓展数学能力。本节课的侧重点在于“实践”。而它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充分地、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我会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算周长,再通过小组汇总发现规律,最后全班汇总得出结论。最后在回顾方法后反思“当纸片数量增加后会怎样呢”,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6页例5。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三年级上册的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本节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掌握了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掌握了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拓展学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课本上通过“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步骤,一步一步引发学生思考、深思,主动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时按照这三步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并且知道什么是周长,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足够成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并提出。

结合学生情况,本节课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然后老师引领着学生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学会自己动手操作解决四边形中拼图的问题,并且能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合作交流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实践发现拼周长最短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认识了什么是周长,并且还学习了哪两个图形的周长?

预设:长方形和正方形。师:那老师考考大家的记忆力!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预设1: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条宽加上两条长,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个边长的和。

预设2: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乘二,正方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4。【设计意图:本节课会用到前面所学的周长的知识,进行复习导入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本节课的成功做铺垫。】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会用到这些知识哦。

二、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课件出示例5,找一名学生大声朗读题设内容,然后让学生思考题设的大致意思并找学生说一说。

预设1:用16个小正方形拼图

预设2: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正方形,看看谁的周长最短。

预设3:用16相同的小正方形去拼长方形或正方形,看看谁的周长最短。师:同学们,哪一种说的最全面? 预设:最后一种。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审题意识,并且学会完整理解和表达题意。】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叙述,我们需要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但是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图形的特征吗?

预设1:长方形的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正方形四个边都相等。预设2: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个边都相等。师:大家的记忆力真不错!接下来请大家再想想怎么拼才能让周长最短呢? 预设1:拼成正方形 预设2:拼成长方形

预设3:可以试着把拼出来的图形周长求出来作比较看看哪个最短。

师:是的,既然大家都有自己想法,不如自己动手拼一拼,算一算,然后我们再看看到底哪种图形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之前先想一想,理清思路。在这个设计提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概念,这样在动手操作时学生才能快速、准确的完成。】

三、动手操作,交流总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16个小正方形自己拼一拼、算一算。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拼出图形,然后算出来周长。接下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总每个成员的结果,然后总结哪种情况下周长最短。

在学生们整理好后老师进行汇总,有三种拼法,一一用课件展示。师:同学们,经过小组成员交流,怎么拼周长最短呢? 预设:正方形。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计算,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小组间汇总统计,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沟通想法。并且,通过汇总能够直观的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师:当变成32个小正方形时,用它们拼长方形和正方形,哪种拼法周长最短呢?

预设1:正方形。预设2:长方形。

师:既然有不同意见,我们还是像刚才一样动手拼一拼、算一算,然后小组汇总。但是大家每人手上都只有16个正方形不够32个,怎么办?

预设:我们可以两个人一起拼。

师:你说的这个方法真好!大家就两人一组合作吧!学生们拼完后汇总会发现还是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因为每个人手中只有16个正方形,不能完成这个拼图,必须两个人合作,引导学生建立合作意识。】

师:相信大家都发现了一些规律,谁来说一说? 预设:拼完后都是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师:怎么拼都是?我给你16个小正方形、给他32个小正方形,你们两个的正方形周长谁最短呢?

预设:这样不能比较。必须是给的小正方形个数都一样时才行。师:是的,数量要都一样。我们换一种表示,“数量固定时”。那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两次我们都能拼出正方形,有没有可能怎么拼都拼不出正方形的情况?这时怎样拼周长最短呢?

预设:应该不会吧。

师:例如请用12个正方形拼一拼,同学们可以试一试。

【设计意图:在多种情况下,让学生们亲身发现一般规律,打破惯性思维:认为都会拼出正方形的,锻炼学生能够全面思考问题。】

经过动手操作,学生们会发现有下列三种情况,但不能拼成正方形,一号

2号

3号

这时结合上面三种情况引导学生分析: 师:同学们,在这次那个图形周长最短? 预设:长为4分米,宽为3分米的长方形。

师:这里没有出现正方形,但是大家再仔细观察为什么长为4分米、宽为3分米的周长最短呢?它同其他的两个比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呢?

预设:它更加接近正方形。

师:说的对,一下子抓准了重点。那么,现在我们在结合前面的几次拼图想一想,在小正方形数量固定时,怎样拼周长最短呢?

预设:能拼成正方形的拼成正方形,不能拼成正方形的让它更加接近正方形。师:说的比较全面了,我来修改一下,让这句话更完美: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时,拼的图形长和宽越接近,这个图形的周长越短。大家想一想,当长和宽越来越接近,就会发生什么情况?

预设:长和宽相等了。师:这时是什么图形? 预设:正方形。

师:是的,所以大家想一想老师的说法是不是更完美? 预设:是。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试着自己组织语言总结,然后老师在旁边引导着学生说的更加完善。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刚刚形成,还不完善,需要老师辅助或起到示范性的帮助他们学会严谨表述数学语言。】

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展示习题:把12盒这样的保鲜膜捆在一起,怎样捆最节省胶带?

师: 读一读,说一说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们回答题中信息。

师:想一想,怎样能找到正确的节省胶带的方法? 预设:盒子的左右两面是正方形,就像拼图形一样。师:既然这样,请大家自己思考,怎样才能最节省?

预设:就像上面的正方形排列一样,摆成第一层并排摆四个,照这样摆三层就可以了。

师:这正是我们前面所总结的规律。胶带的总长就是用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周长,而当长与宽接近时,周长最短。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很多时候可以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

五、回顾与总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在小正方形数量一定时,拼成的图形长和宽长和宽越接近,这个图形的周长越短。

师:那我们在本节课中是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

学生回忆:先自己动手,然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得出一个结果,然后又通过几种不同的情况验证得出的。

【设计意图:在课程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在回顾方法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布置作业

第87页练习十九,第4题。

板书设计:

第二篇:2014新人教数学三上-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测量

第6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

2、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

2、探索方法。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

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

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

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 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 学生独立完成。

(3)列表法解决问题。

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 派车方案

载质量2吨

载质量3吨

运煤吨数 1

4次

0次

8吨√ 2

3次

1次

9吨 3

2次

2次

10吨 4

1次

2次

8吨√ 5

0次

3次

9吨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

3、回顾与反思。

(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

(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学生自我探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3页“做一做”。(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三篇:2014新人教数学三上-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分米和毫米》

第3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南七小学 岳婉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换算。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制作外加电脑上的一些人物图片)、尺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件演示)

(1)、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分米、厘米、毫米

(2)、请你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3)、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同学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二、情境导入:(图片)

由于同学们表现不错,老师想给大家讲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碧空万里无云。一只小兔和一只小猫在林间追逐嬉戏,突然、小兔停下来对小猫说:“猫老弟咱们比赛跳远吧,看谁跳得远”,小猫: “好啊、好啊!”。这时,只见小兔纵身一跃(9分米),小猫也早已按赖不住了,只听得“嗖”的一声...(80厘米)。小兔说:“看看、我跳得远吧!”,小猫说:“哼、你才跳了9分米,我跳了80厘米,我才跳得远呢!”。两个小动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论不休。(师板书:小兔:9分米;小猫:80厘米)

问: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呢?(学生自由说)

到底谁跳得远呢?我们学了“简单的单位换算”后,就能找到答案了!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单位换算》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

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1)1厘米是()毫米?(2)2厘米是()个10毫米?(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2)()个10厘米就是()分米?(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设计意图:适当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3、归纳总结。(课件)

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总结: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口诀: 大变小,乘才好。小变大,除一下。【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总结出单位换算的方法技巧。发展和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反馈完善(课件)

师:那现在你们知道小兔和小猫,谁跳得远了吗?(指名回答,师板书:9分米=90厘米 90厘米>80厘米,所以小兔跳得远)

师:同学们、有没有勇气继续闯关呢?

课本23页的做一做.找3个同学上黑板完成.之后集体订正.打开课本练习五中的第4和第8题,你们都能做对吗

(第4题,主要是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第8题由学生自己独立探索完成, 待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单位换算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简单的长度单位的换算,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公式: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总结: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口诀: 大变小,乘才好。小变大,除一下。

第四篇:三上数学第三单元四边形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四边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知识间的联系

(1)先整体认识4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和4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初次感受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接着认识上述八种图形中最常见的两种简单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构成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元素“边”之间的关系。掌握这两种图形的边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以上内容在第一学年完成。

(3)接下来认识构成图形的另一基本元素“角”,知道构成长方形、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知道角有大小之分,从而认识锐角和钝角。

(4)学习从不同的方位(前面、后面、侧面)去观察物体,感受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又一次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感受二维与三维空间之间的转换。

以上内容在第二学年完成。

(5)认识另一种常见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掌握平行四边形边和角的特征。

这部分内容正是三年级上学期要教学的内容。理解了“图形的认识”在第一学段的整体结构,知道各部分图形之间的逻辑关系,那么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就会考虑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并从学生已掌握的基本图形出发,引入平行四边形的学习。使新知识自然地纳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四、编排特点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利用校园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过去我们都是从规则的图形引入周长的概念,现在我们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五、教学建议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校园里、教室里、家里有哪些四边形,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测量,计算他们的周长。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些几何概念时就不会显得过于抽象,更容易理解。

2.开展形式多样的操作、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来完成,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决定的。

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有一个更完整的认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再比如,估计长度、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实现。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还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第一课: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反思】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在学习“四边形”之前,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四边形的概念,如果教师直接交代四边形的特点,学生显然兴趣不大,正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我设计了先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四边形是怎么样的?先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同时又能满足学生表现意愿,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着通过“剪一剪,剪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来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脑筋,同时培养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然后让学生“找出四边形,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给四边形涂上颜色”,让他们感觉数学学习也是很轻松很有趣的。

在整堂课中,使学生一直处于兴趣高涨的阶段。通过说一说、剪一剪、涂一涂等一

系列活动,学生已一步步自己总结出四边形的特点,使课堂充满着探索的气息,让学生很轻松的在“玩”中学习。

在《四边形》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兴趣浓厚,学的积极主动。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教学成功之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在处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机智,没有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还有在课堂设计方面,还有待今后加强。

第二课: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师: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接着问。)师: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拿出教师给他们准备的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然后拉一拉。(学生一边拉一边说自己的感受)(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 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在钉子板上围围看。(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第三课:周长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

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

3.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联系生活,概括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

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第四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

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5.巩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在设计上我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让学生感受图形的特征。让学生动手操作生生互动及分组讨论各种形式的学习去感受求周长的方法,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重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了解“周长”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复习周长的含义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长方形的周长,即衔接新就知识,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2.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学数学的机会。

在课中我设计了用两种长度不同形状的长方形要求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一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又去解决新的问题,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动手操作,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心设计练习,使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安排了五个四个层次的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整节课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是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学习气氛浓,学生自觉学习,学生自觉地动、看、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多种活动形式,使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交流多问,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五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第六课:估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教学要求: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是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第五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材分析:

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学生分析:

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30,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预计学生可能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个老师与别的老师有什么不同?等)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

1、按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做到正确流利。

2、提出并解决不理解的词语。解决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后,提出:

(1)面面相觑,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同学们为什么会面面相觑?(2)冰川期,你们知道冰川期是什么时期吗?(地质上的一个时期,在新生代的第四季,当时气候非常寒冷,欧洲和美洲北部都被冰川所覆盖,也叫冰河时代。)(3)胸有成竹,文中说我做什么胸有成竹?

(4)郑重其事,怀特森老师是怎样郑重其事地讲“凯蒂旺普斯”的?(5)狡黠是什么意思?(狡诈)怀特森老师眼里为什么闪过狡黠的光芒?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

2、汇报: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

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说(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2)提出不懂的问题:

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 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新怀疑主义”指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会“新怀疑主义”的?

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文中两次提到“正视”有什么含义?便打了“我们”“我“什么样的心情?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呢?

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可联系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后2题确定)

2、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

首先看看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他对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

还要解决我们不懂的问题——怀特森老师介绍的“凯蒂旺普斯”哪些地方有疑问?„„

3、拟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学生自拟后师生交流,形成建议性学习方案和自拟学习方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2、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一个这样的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你们是从哪儿得到这么多地感受呢?作者又是怎样把一个“这样”的老师展现给我们的呢?这节课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二、依学案自主探究,因需交流。

学案: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1:默读课文,看看怀特森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一想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思路2:默读课文,思考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和行为有了哪些变化,“我”认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三、共议交流。

l 怀特森老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

(一)、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新怀疑主义”的老师。(学生也可能认为是博学的、有趣的、特殊的、不寻常的、不可思议的、惹学生生气的、狡黠的、戏弄学生的、让学生学到了探索精神的、让学生明白书上写的老师说的都是不一定正确的、用特殊方法纠正学错误的、„„)

在“凯蒂旺普森”事件中,预计学生对怀特森老师最初的认识可能是零散的,如:他们会认为怀特森老师是博学的、戏弄学生的、教会我们怀疑的„„教学时可依照学生的发言顺序教学,而后进行整合提升。

1、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博学的老师。(如果学生先谈到略处理)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师:你从怀特森老师向同学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森身上觉得他是一个博学的老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戏弄学生的老师。

“很简单,”怀特森老师眼里闪过狡黠的光芒,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我编造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过。你们笔记里记的都是错的,错的当然就不能得分了。”

师:狡黠是什么意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了?(引导学生理解怀特森老师的本意不是去捉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2、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怀疑的老师。

怀特森老师摆摆手,让大家平静下来:“难道你们自己没有想过吗?既然是‘绝迹’了,那就什么也没留下。我向你们描述它的夜间视力、皮毛的颜色,以及许多根本不存在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个可笑的名字,你们竟一点也没有起疑心,这就是你们不及格的原因。”

(1)怀特森老师认为我们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知识性的,而是没有对老师说的话做认真的考虑,发现其中的疑点。)

(2)我们再看看怀特森老师向我们介绍的凯蒂旺普斯,看看我们该不该起疑心?

怀特森老师笑了笑,“那是一种夜行兽,在冰川期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迹了。”说着,他从讲桌里拿出一件动物头骨,向我们解释起这种动物的特征来。讲完,他把头骨交给前排的同学,让大家轮流观察一下。

(引导学生把冰川期绝迹和动物头骨结合起来考虑,体会到在冰川期绝迹的动物留下来的应该是化石而绝不是头骨。)

追问: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要教会我们怀疑?

(3)从考试成绩登记在册教会我们必须学会怀疑。

过渡::在这次“凯蒂旺普斯”事件中“我”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我”眼中的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喜欢——吃惊——愤怒——领会良苦用心)

„„我心中暗想,这回我遇到一位博学的老师了。

„„可是,当试卷发下来的时候,我却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旁边都打着大大的红叉!怎么回事?我完完全全是按照老师讲的写的呀!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

„„“那你为什么要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讲?为什么还要考试?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一股怒火升上了我的心头,我紧紧抿住嘴唇,控制着自己不嚷出来。

„„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到点什么。

师:读读这些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希望我们从这件事上学会怀疑,学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新怀疑主义。这也是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

小结:一个莫须有的凯蒂旺普斯,让我们懂得了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书本上的内容和老师说的,还能从哪感受到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学方式。

(二)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教会我们探索的老师。(略处理)

师:请你结合实际谈谈为什么说这是不寻常的探索?

(引导学生从“小汽车”事件体会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教我们学会探索的老师)

L、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怀特森老师即影响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师: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质疑,也教会了我们探索。那么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之前和之后,我们是怎么学习的呢?

(引导学生结合“我们”行为的变化过程:不习惯质疑——学会了新怀疑主义——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的课堂——把新怀疑主义带进了我们的生活,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个对我们影响深远的老师)

相机出示:逐渐的,我们懂得了,书本上写的,老师说的,并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谁是一贯正确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而且应当有坚持真理的毅力。同学们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新怀疑主义”。

师:你们觉的什么是“新怀疑主义”?

(引导学生从这一段中感受到怀特森老师教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我们坚持真理的毅力。教学时还可引导学生结合下文来谈怀特森老师对我们的影响。)

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怀特森老师,作者不仅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和行为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的前后变化,加深了我们对怀特森老师的认识。这种通过对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叫侧面描写。

(三)师生总结。

完成填空:怀特森老师是一个()的老师。

四、拓展延伸。

是呀,怀特森老师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教会了孩子们怎样学习,这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大卫.欧文,他写的《第一家爸爸银行》风靡全球。试想如果他在少年时代没有遇到怀特森老师,那么他还是今天的大卫.欧文吗?

五、作业。

1、练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

与众不同:学会质疑

学会探索

影响深远:学习方式

生活方式 教后札记:

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

詹天佑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关于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2、准备好多种做开凿隧道实验材料。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它们的含义。

3、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5、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课文是以什么来命题的?我们还学过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题的课文?这些课文有什么特点?根据经验你猜想一下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促进新旧知识联系,渗透命题方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指读课文,结合正音,检查字词情况。交流自学情况,把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讲给同位听。

3、交流课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关资料。

(沟通课内外联系,丰富知识积累,帮助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

三、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1、思考:你认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文章围绕这句话安排了什么内容?

2、讨论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提纲挈领,摒弃繁琐分析,强调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四、突出主线,引发探究。

1、通过学习,你认为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

2、自由交流,简要陈述。

(根据课文内容,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分组探究设下伏笔。)

五、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1、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可按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研究或自行设计问题。

例:

A、在()的情况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B、找出詹天佑在勘测线路遇到困难时的表现,仔细体会。

C、把“开凿隧道”和“设计线路”两部分用画图或实验的方法来说明。

(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是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提出备选的思考题目,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六、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1、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在此环节中,不硬性规定内容,学生畅所欲言。如:“詹天佑是个杰出的人”,“詹天佑是个爱国的人”“詹天佑是个一丝不苟的人”„„都可以。只要学生够结合文中的事例,词句,进行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就可以。形式不限,手段不限,长短不限。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讨论场”“表现场”。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合作探究和汇报表达,进行适时的点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感情升华,促进积累。)

七、创意表达,拓展思维。

教师激情引发: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无愧是中华人民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全中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个响亮的耳光。

1、请你放开思路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2、想像一下当时当地的中国官员、普通百姓、外宾、帝国主义者,他们在听到京张铁路竣工的消息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教后札记: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抓住“主线”分组探究创造实验朗读感悟

床头上的标签

教学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

(1)、别具匠心的标题。

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

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练习巩固:

1、课后题。

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

教后札记: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及字词;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3、了解化学家诺贝尔的经历,学习他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诺贝尔的资料: 资料: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试验炸药,几乎是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时间,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史上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这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他发明了雷管。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他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共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1)本文开篇先概述诺贝尔是一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内不怕危险的人。这一部分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个自然段评写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终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药,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介绍诺贝尔的生平经历。后写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第二层写试验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危险。这一层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办法。先写“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来概括这项工作的危险性。然后,一 一叙述试验所遇到的险阻。虽然试验“连连受挫,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第三层写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表现了他不计个人私利的伟大品格。

3、练习巩固:课后练习。

四、作业:练习册内容。教后札记: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体现诺贝尔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学家形象。在写诺贝尔研制炸药遇到了重重困难与危险这一部分时,先些许多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项研究的危险性;更为重要的是烘托出诺贝尔“知难而进”的光辉形象。

下载新人教版三上数学 第七单元 例5 教学设计(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教版三上数学 第七单元 例5 教学设计(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25《玲玲的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导航卡 年班姓名: 一、 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21.塑像饼干乐谱抑扬顿挫歇落吉祥炸了营期盼急速 22.储备 干脆 失踪千方百计 哭笑不得23. 日寇 埋葬 阵亡 喘息 香蕉 竹......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七步诗》教学设计(备课人:王丽萍)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诗人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悲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5篇)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1~93页。 内容分析: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

    2015春-新人教四下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主备人:杨湘云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单元概要 主备人:杨湘云 单元教学内容: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 .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内容,是一节数学活动课,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这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

    第七单元教学设计和试题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信息窗一:变花(新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