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德育教案(下)
三年级德育教案(下)
第一周 课间礼仪
教学目标:知道课间应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看图明理:
(1)收拾前一节课要用的东西。趁这段时间去上厕所。(2)下课后负责擦黑板。(3)帮助老师收发作业。
课间可以到操场去玩,但要注意安全。
二、说一说:
下列课间行为好吗?(出示插图)
(1)在楼道里追跑。
(2)在教室里吵闹。第二周 家庭问候
教学目标:懂得在家也要讲礼貌。
教学过程:
一、交流明理:(1)睡觉前道“晚安”。(2)早起问好。(3)出门说“再见”。
二、礼仪提醒您: 称呼与问候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做客时,见人主动称呼很重要,请你记一下: 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祖父),爸爸的妈妈是奶奶(祖母); 妈妈的爸爸是外公(外祖父),妈妈的妈妈是外婆(外祖母); 爸爸的哥哥是伯伯(伯父),爸爸的弟弟是叔叔(叔父),爸爸的姐妹是姑姑(姑母);
妈妈的兄弟是舅舅(舅父),妈妈的姐妹是阿姨(姨母);
伯伯叔叔的孩子是堂兄弟姐妹,姑姑阿姨的孩子是表兄弟姐妹。
三、评一评:
第三周 爱清洁 讲卫生
教学目标: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讲述《邋遢大王奇遇记》
二、看图明理
经常洗手
上完厕所后
饭前、饭后
运动以后。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如果吃完东西不刷牙的话......细菌会把牙齿蛀光的!
勤剪指甲
勤洗澡
三、评一评: 第四周 爱惜粮食
教学目标:懂得爱惜粮食,做到不挑食、不剩饭。
教学过程:
一、认识粮食
1、你知道哪些东西属于粮食?
2、出示图片,认识粮食
3、看一看种粮食的经过(图片)播种。施肥。杀虫。收割。
二、读古诗,体验种粮食的辛苦。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听小故事,小鸡为什么老不走?应该这样爱惜粮食?
第五周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了解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教学过程:
一、交流明理
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
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向他们祝贺生日。
体谅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记一记:
爸爸的生日是____
妈妈的生日是____
三、评一评:
第六周 文明行路
教学目标:知道行路礼仪,并在生活中运用。教学过程:
一、了解行路礼仪
1、认识下面的交通标识
(1)铁道路口标识。
(2)注意危险。(3)禁止非机动车通过。
(4)禁止行人通行。
请走人行横道
翻越护栏危险
不要闯红灯
二、记一记: 上街紧跟父母亲,交通法规要记清。过马路走人行道,绿灯魁岸走红灯停。
三、参观交通知识宣传栏。第七周文明乘车
教学目标:了解乘车常识,学会文明乘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乘车礼仪: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坐汽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先下后上 2 不把头探出窗外
主动让座
不高声交谈
二、评一评:
第八周 节约水电
教学目标:从小懂得节约能源。
教学过程:
请你说一说水、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大家一起来行动
及时关水。
随手关灯。
他们的做法对吗?(看图)
(1)洗手一直让水流着。(2)一个人睡觉害怕整夜开着灯。
4、评一评:
做到了涂上红色,需努力涂上绿色。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自己评
家长评
节约用水小常识 第九周 不乱动他人物品
教学目标: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乱**翻他人物品。
教学过程:
在别人家做客(出示插图)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便打电话。不能乱动人家的东西。
客人到你家(出示插图)不能随便翻动客人带来的物品。
在学校(出示插图)
不经允许,不能随便翻阅同学的书信。不能把同学的玩具拿回家。
贪小便宜的后果
读一读小故事: 第十周注目礼
表示礼貌的敬礼方式,少先队员有队礼,红星儿童团有团礼,解放军有军礼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检阅队伍在经过主席台接受首长检阅时,向首长表示尊重这种敬礼的方式,就叫注目礼。行进时,也可以行注目礼。[心灵鸡汤]行注目礼,必须神态严肃,两眼有精神的注视对方,不要嬉皮笑脸,两腿立正的姿势。每天升国旗时,小朋友边行队礼,两眼必须边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这表示对国旗充满敬仰之情。[礼仪博士]请小朋友注意:
1、坐着是不能行注目礼的。
2、对方一般都是比我们年长的师长、领导或值得尊敬的标志(如国旗、队旗、党旗等)。
[行为导航]辨析:
1、升旗时,小李忘记戴绿领巾了,他也不就对国旗行注目礼了。()
2、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经过主席台,头向右侧,两眼注视主席台,行进时还要做正步。
()
第十一周 对垃圾食品说“不!”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及它的危害;
2、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图片、一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面三种方案供你们选,你最想吃啥呢?
图片3出示:
1、去干净实惠的饭店吃;
2、吃肯德基;
3、吃油炸小吃。
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选方案一,你们猜老师为什么不选二、三呢?(学生交流)
二、感受“垃圾食品” 图片4出示:油炸食品 图片5、6出示:油炸食品危害 谈话: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其实这油炸食品还叫“垃圾食品”(图片7出示“垃圾食品”四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也是“垃圾食品”吗?(学生交流)谈话:没想到,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谈话:最后让我们的中队长给我们读首儿歌 拒绝垃圾食品,能做到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抵制垃圾食品,共同创造健康美好的未来!
第十二周勤勉 教学目的: 明白只要用心学习,不论老少都可以达到理想.教学过程:
(一)引起动机:问学生求学会否受年龄的限制?从而引出不论老少都,都可努力求学.(二)发展: 1.请学生默读三字经及语译一遍,然后提问: a)为什么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还要用功读书? b)要想在社会上有成就,幼年时要怎样? 2.教师朗读三字经,然后请学生一起来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苏老泉二十七岁才用功,你认为他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 如果学习的成绩落后了,就要怎样?试想想,老人家要不要再学新知识?(三)总结: 说明只要用心学习,不论老少都可以达到理想。第四周争做文明小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活动重点: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节《争做文明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有关行为规范的。你们知道什么是行为规范吗?你们对行为规范有哪些了解呢?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好吗?
二、开展竞赛,加深理解。
1、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
2、《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3、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
4、我们学校的校风是什么?
5、我们学校的学风是什么?
6、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
7、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
三,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
最后,望全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三年级德育教案
三年级德育教案
第一周课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学会宽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想拥有朋友吗?你想拥有一个和谐,良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吗? 你想拥有温馨,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吗?你想将来学业有成吗?那么请你学会宽容。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师总结宽容的定义:宽容就是指人的度量大,心胸开阔,待人宽厚。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总结宽容的意义: 1)`宽容不仅是检验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一个尺度,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搞好人际关系,能否搞好工作,能否搞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
2)一个人如果能体谅别人,理解别人,不苛求人,不算计人,他就会被看作与人为善,品德高尚的人。
四: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言略)五:教师总结: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同学们,让我们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具有豁达大度,广阔胸怀的人吧。第二周 坐姿
教学目标:做到坐姿端正、舒展大方。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正确的坐姿图
二、学一学正确的坐姿
1、要求:小胸挺起,双脚放平,胸离桌沿有一拳。
板书:坐如钟
2、辨析:出示五幅图:这样的坐姿对吗?
3、礼仪提醒;
(1)
不要托着腮坐,这样很没精神。(2)
不要向后仰坐,这样会摔倒。(3)
不要跪着坐,这样容易驼背。(4)
不要跷着腿坐,这样很不礼貌。
(5)
长期坐姿不良,会造成脊椎骨弯曲。
三、总结 第三周站姿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的站姿,做到优美、自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习正确的坐姿,导入新课。
二、学一学正确的站姿:
1、出示正确的站姿图:
要求:(1)头部要正直,眼睛看前方,嘴唇微闭,表情自然。
(2)身体挺直,做到挺胸、收腹。
(3)双腿立直,双臂自然下垂。
板书:站如松
2、稍息的姿势
要求:双手背在后面,两脚稍微张开,是放松的姿势。
看图,师示范标准动作,学生练习。
3、做操的姿势
要求:排头要双手插腰,后面同学与前面同学要对齐。
三、说一说:
下面的站姿对吗?(出示两幅图)
(1)
身体摇来晃去。(2)站在队伍中东倒西歪。
四、总结 第四周 步态
教学目标:学会正确的行走姿势。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会走路吗?你知道正确的行走姿态是怎样的吗?
二、学一学正确的走姿:
1、出示正确的步态图
要求:(1)眼睛看前方,双臂平稳,双臂前后自然摇动。
(2)上身挺直,头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倾,步幅适当。
2、辨析:出示四幅插图
说一说:他们这样对吗?应该这样做?
3、礼仪提醒:
(1)不要在楼道里追跑。(2)不要边走边跳。
(3)不要走在路队里东张西望。(4)不要在队伍中边走边说话。
三、总结
第五周 我爱国旗
教学目标:尊重国旗、热爱国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儿歌: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
二、看图明理:
1、在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应该做到:
(1)脱帽、肃立。
(2)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平时应该注意:
尊敬国旗,爱护国旗,不损坏或挪做它用。
三、读读画画:
读一读下面这首诗,动手画一画五星红旗。星
第六周 上学
教学目标:知道应该按时上学,学会用文明用语在学校与人打招呼。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已经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你觉得快乐吗?
二、明确要求:
(1)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病有事请假。(2)见到老师家长、客人要问好。(3)见到老师和同学打招呼。(4)安静、有秩序进校。
三、评一评: 第七周 爱老师
教学目标:懂得尊敬老师。教学过程:
一、导入:进了新学校,许多新老师,你喜欢你的老师吗?
二、谈话明理:
博爱礼仪提醒:爱老师可以表现为
(1)
主动向老师问好。(2)
上课认真听讲。
(3)
主动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4)
听从老师教诲。(5)
祝贺老师的节日。
三、评一评: 第八周 学会鞠躬 教学目标:学会与他人打招呼,知道在什么时候行鞠躬礼,学会正确的鞠躬方法。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
(1)互相鞠躬。
(2)侧向鞠躬。(3)见到客人要鞠躬。
(4)见到长辈要鞠躬。
二、练一练:
上课前师生互相鞠躬问好。
三、读一读: 日本的鞠躬礼
日本人见面时一般不握手,而习惯相互鞠躬,鞠躬的深度表示被问好人的尊敬程度,鞠躬分为15度、45度和90度,面对不同的人行不同类型的鞠躬礼。在公务或日常生活中,无论各级长官、工作人员还是亲朋好友、邻居之间总要行鞠躬礼,即使电话道别也要鞠躬以示敬意。第九周 课堂礼仪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堂礼仪 小学课堂礼仪
1、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应在预备铃一响就立即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联系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2、一堂课起始时的礼仪规范:
“上课”时:[班长]:起立!礼,立正、目视老师,[全体同学]:(鞠躬礼)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点头礼)。[班长]:请坐!下课时:[班长]:“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目视老师)鞠躬礼“谢谢老师!”[老师]:同学们再见!
3、上课迟到,应先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悄悄入座。
4、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声音要响亮。专心听讲,不嘲笑回答错的同学。
5、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6、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二、练习课堂礼仪 第十周 课间礼仪
教学目标:知道课间应该做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看图明理:
(1)
收拾前一节课要用的东西。趁这段时间去上厕所。(2)
下课后负责擦黑板。(3)
帮助老师收发作业。
课间可以到操场去玩,但要注意安全。
二、说一说:
下列课间行为好吗?(出示插图)
(1)在楼道里追跑。
(2)在教室里吵闹。第十周 家庭问候
教学目标:懂得在家也要讲礼貌。
教学过程:
一、交流明理:
(1)睡觉前道“晚安”。(2)早起问好。
(3)出门说“再见”。
二、礼仪提醒您: 称呼与问候
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做客时,见人主动称呼很重要,请你记一下: 爸爸的爸爸是爷爷(祖父),爸爸的妈妈是奶奶(祖母); 妈妈的爸爸是外公(外祖父),妈妈的妈妈是外婆(外祖母); 爸爸的哥哥是伯伯(伯父),爸爸的弟弟是叔叔(叔父),爸爸的姐妹是姑姑(姑母);
妈妈的兄弟是舅舅(舅父),妈妈的姐妹是阿姨(姨母);
伯伯叔叔的孩子是堂兄弟姐妹,姑姑阿姨的孩子是表兄弟姐妹。
三、评一评:
第十一周 爱清洁 讲卫生
教学目标: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讲述《邋遢大王奇遇记》
二、看图明理
经常洗手
上完厕所后
饭前、饭后
运动以后。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如果吃完东西不刷牙的话......细菌会把牙齿蛀光的!
勤剪指甲
勤洗澡
三、评一评: 第十二周 爱惜粮食
教学目标:懂得爱惜粮食,做到不挑食、不剩饭。
教学过程:
一、认识粮食
1、你知道哪些东西属于粮食?
2、出示图片,认识粮食
3、看一看种粮食的经过(图片)播种。施肥。杀虫。收割。
二、读古诗,体验种粮食的辛苦。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听小故事,小鸡为什么老不走?应该这样爱惜粮食?
第十三周 我爱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了解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教学过程:
一、交流明理
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
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向他们祝贺生日。4 体谅爸爸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记一记:
爸爸的生日是____
妈妈的生日是____
三、评一评:
第十四周 文明行路
教学目标:知道行路礼仪,并在生活中运用。教学过程:
一、了解行路礼仪
1、认识下面的交通标识
(1)铁道路口标识。
(2)注意危险。(3)禁止非机动车通过。
(4)禁止行人通行。
请走人行横道
翻越护栏危险
不要闯红灯
二、记一记: 上街紧跟父母亲,交通法规要记清。过马路走人行道,绿灯魁岸走红灯停。
三、参观交通知识宣传栏。第十五周文明乘车
教学目标:了解乘车常识,学会文明乘车。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乘车礼仪: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坐汽车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先下后上
不把头探出窗外
主动让座
不高声交谈
二、评一评:
第十六周 节约水电
教学目标:从小懂得节约能源。
教学过程:
请你说一说水、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大家一起来行动
及时关水。
随手关灯。
他们的做法对吗?(看图)
(1)洗手一直让水流着。(2)一个人睡觉害怕整夜开着灯。
4、评一评:
做到了涂上红色,需努力涂上绿色。
节约用水
节约用电 自己评
家长评
节约用水小常识
第十七周 不乱动他人物品
教学目标: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乱**翻他人物品。
教学过程:
在别人家做客(出示插图)
不经主人同意,不能随便打电话。不能乱动人家的东西。
客人到你家(出示插图)不能随便翻动客人带来的物品。
在学校(出示插图)
不经允许,不能随便翻阅同学的书信。不能把同学的玩具拿回家。
贪小便宜的后果
读一读小故事: 第十八周注目礼
表示礼貌的敬礼方式,少先队员有队礼,红星儿童团有团礼,解放军有军礼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检阅队伍在经过主席台接受首长检阅时,向首长表示尊重这种敬礼的方式,就叫注目礼。行进时,也可以行注目礼。[心灵鸡汤]行注目礼,必须神态严肃,两眼有精神的注视对方,不要嬉皮笑脸,两腿立正的姿势。每天升国旗时,小朋友边行队礼,两眼必须边注视着国旗冉冉升起。这表示对国旗充满敬仰之情。[礼仪博士]请小朋友注意:
1、坐着是不能行注目礼的。
2、对方一般都是比我们年长的师长、领导或值得尊敬的标志(如国旗、队旗、党旗等)。
[行为导航]辨析:
1、升旗时,小李忘记戴绿领巾了,他也不就对国旗行注目礼了。()
2、学校举行运动会,运动员入场,经过主席台,头向右侧,两眼注视主席台,行进时还要做正步。
()
第十九周 对垃圾食品说“不!”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及它的危害;
2、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图片、一些食物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面三种方案供你们选,你最想吃啥呢?
图片3出示:
1、去干净实惠的饭店吃;
2、吃肯德基;
3、吃油炸小吃。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谈话:老师选方案一,你们猜老师为什么不选二、三呢?(学生交流)
二、感受“垃圾食品” 图片4出示:油炸食品
图片5、6出示:油炸食品危害 谈话:看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其实这油炸食品还叫“垃圾食品”(图片7出示“垃圾食品”四个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食品也是“垃圾食品”吗?(学生交流)谈话:没想到,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谈话:最后让我们的中队长给我们读首儿歌
拒绝垃圾食品,能做到吗?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共同抵制垃圾食品,共同创造健康美好的未来!
第二十周勤勉 教学目的:
明白只要用心学习,不论老少都可以达到理想.教学过程:
(一)引起动机:问学生求学会否受年龄的限制?从而引出不论老少都,都可努力求学.(二)发展:
1.请学生默读三字经及语译一遍,然后提问: a)为什么苏老泉到了二十七岁还要用功读书? b)要想在社会上有成就,幼年时要怎样? 2.教师朗读三字经,然后请学生一起来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苏老泉二十七岁才用功,你认为他做得对还是做得不对?
如果学习的成绩落后了,就要怎样?试想想,老人家要不要再学新知识?(三)总结:
说明只要用心学习,不论老少都可以达到理想。第四周争做文明小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德育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这节《争做文明小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有关行为规范的。你们知道什么是行为规范吗?你们对行为规范有哪些了解呢?现在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好吗?
二、开展竞赛,加深理解。
1、行为规范有哪四大部分?
2、《小学生守则》有几条?分别是什么?
3、在学校,同学们应该怎样相处?
4、我们学校的校风是什么?
5、我们学校的学风是什么?
6、请说出五种文明礼貌用语。
7、在升降旗仪式上,应该怎么做?
三,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
最后,望全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三年级德育教案
三年级德育教案
何元乡中心学校
杨洪波 2013年10月23日
礼仪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堂礼仪 小学课堂礼仪
1、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应在预备铃一响就立即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联系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
2、一堂课起始时的礼仪规范:
“上课”时:[班长]:起立!礼,立正、目视老师,[全体同学]:(鞠躬礼)同时喊:“老师好!”[老师]:“同学们好!”(点头礼)。[班长]:请坐!
下课时:[班长]:“起立”,[全体同学]:(立正、目视老师)鞠躬礼“谢谢老师!”[老师]:同学们再见!
3、上课迟到,应先敲门或喊“报告”,得到老师谅解和允许后,方可悄悄入座。
4、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声音要响亮。专心听讲,不嘲笑回答错的同学。
5、读、写、坐姿应规范统一,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忌东倒西歪。
6、严守课堂纪律,不私下说话,不做小动作,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上好每一节课。
二、练习课堂礼仪 课间礼仪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下课后,你们都做些什么呢? 看图明理:
(1)收拾前一节课要用的东西。趁这段时间去上厕所。(2)下课后负责擦黑板。(3)帮助老师发作业。
课间可以到操场去玩,但要注意安全。
二、说一说:
下列课间行为好吗?(出示插图)(1)在楼道里追跑。(2)在教室里吵闹。
三、礼仪提醒您:
称呼与问候一个懂礼貌的孩子,做客时,见人主动称呼很重要。
三年级德育教案
何元乡中心学校
杨洪波 2013年10月22日
我们的爸爸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说说、议议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2.通过互动,培养学生仔细倾听,多向思考,大胆表达,机敏应对的口语交际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能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丁丁说,他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请大家一边听他为妈妈写的歌,一边找一找他的妈妈好在哪里。播放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2.学生个别发表自己的观点。
3.学生点评好在哪儿?哪些地方有待提高?
教师相机指点,规范学生的语言:(1)不仅要说妈妈好在哪儿,而且要用上具体的事例,让你的话更具说服力。(2)先说具体事例,再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规范练说。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点评,加强语言的规范训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交互性,使学生掌握把话说完整、说具体的方法,同时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二、夸夸我们的父母
1.天下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我们也来夸一夸自己的爸爸、妈妈。
2.小组内互说,尽量能具体生动地讲述事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组员评议、修改、完善,推荐出本小组最好的爸爸、妈妈参加全班评选。
3.小组代表发言。提示:说话要有感情、有条理,语气、语调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4.学生评选,如果让你评出“好爸爸,好妈妈”,你给谁的爸爸、妈妈投票?为什么?
[在小组内练习交际,提供时空让成员参与交流、表达,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权,互帮互助,实现小组成员间的互动,有效落实口语交际的合作性。]
二、理解父母,体贴父母
1.生活中,爸爸、妈妈也会带给我们不少烦恼,听故事《**》。
2.相信你们也有类似的经历,小组合作,自己编排情景短剧《考卷发下来以后„„》。
3.师巡视时挑选几组典型镜头,如:(1)考出好成绩,父母大加夸赞,有求必应,物质精神双丰收。(2)考出好成绩,父母没有太多肯定,孩子很失落。(3)考试考砸了,父母新账旧账一起算,男女混合双批、双打。
4.学生合作表演,观众发表自己的观点:你想对剧中的父母说些什么?
5.父母真的那样不通情理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爸爸妈妈的心声吧。(播放事先录好的本班部分同学父母的心里话,有意识地针对以上几种场景来谈。)
6.学生根据声音辨认出自己的家长,谈谈自己对父母的爱的再认识。
7.请大家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谈谈自己原先对父母过激行为的看法和现在自己的真实感受。[
[模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情动而辞发”,产生交流欲望,自由地参与,理解父母,体贴父母,感悟真情,增进亲情。]
8.生活是七彩的,你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挑选一种蔬菜或者水果来表达你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验,允许对同一种果蔬有不同的理解。如:(1)父母对自己的爱像苦瓜,因为他们对自己要求太严格,从来没有表扬过自己或给予某一种鼓励。(2)父母对自己的爱虽然像苦瓜那么“苦”,但是正像吃苦瓜那样,先苦后甜,越吃越有味,清凉解毒,有益我的健康成长。
[用一种果蔬表达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另类的思维,调动了学生表达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与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四、尊重父母
1.爱是相互的,我们也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1)谈谈自己曾经为父母做的事,特别要说说父母的欣喜、感动。(2)如果你还没有做,可以谈谈你想为父母做的事。
2.师小结: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只求付出不求回报;正如《游子吟》中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生齐背《游子吟》。
[真情感悟,倾情付出,体会到父母的伟大,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到行动中。]
第四篇:三年级下教案
三年级教案 王军强
第一单元 歌曲《放牛山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山歌》
2、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放牛山歌》,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欢乐、活泼,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放牛山歌》,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放牛山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 1)学唱乐谱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学唱乐谱,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2)学生自己练习演唱乐谱 3)再次演唱全曲乐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初听范唱(听后学生回答)
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随音乐一起做放牛、赶牛、捡柴的动作)师生一起表演。
2)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四川)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四川儿歌《放牛山歌》
3)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2:简单表演歌曲《放牛山歌》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课题:歌曲《牧童》 教学内容:
1、歌曲:牧童
2、综合训练
3、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教学目的:
1、学习用O母音的正确发音,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赞美的感情演唱《牧童》。
2、用不同的走和跳的方法,感受和表现音的强弱。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牧童》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注意:唱“O”音时,口形不要过大,口腔打开,好像含有半口水的状态。
二、学唱歌曲《牧童》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草原上玩,去看一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听录音范唱,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
3、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听唱法学唱歌曲。
5、处理:
用柔和、甜美的声音,稍慢的速度来演唱歌曲。一小节一换气,换气要快,不留痕迹。结束句用渐慢的速度演唱。
三、音乐游戏:走走跳跳
1、讲解游戏方法:
部分学生围成圆圈面向圆心站立,老师一拍一下拍打大鼓,学生扮演大鼓上的小米粒,随着鼓声自由地向圆心蹦跳,教师拍得越响,学生跳得越高而重;教师拍得弱,学生跳得低而轻。
2、做游戏。
3、教师讲评。
四、小结
欣赏:《牧童短笛 》 【教学内容】
1、复习演唱《我们的田野》
2、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教材分析及说明】
欣赏:《牧童短笛》是一首钢琴独奏曲,它描写的是小牧童手拿短笛放牧时的喜悦景象。欣赏本曲是本课时的重点。在时间安排上占整堂的二分之一。
音乐艺术是以音传情的艺术,欣赏教学则是听觉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听”,通过学生的听,教师的讲,以听带讲,以讲引听激发学生自然感受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情绪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欣赏《牧童短笛》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理解作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和所描绘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能力。欣赏过程: 启发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内容是钢琴独奏曲,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味的钢琴独奏曲,乐曲的名称叫做《牧童短笛》。板书:《牧童短笛》。
(一)介绍作者,作品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牧童短笛》的作者叫贺绿汀,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牧童短笛》是他的代表著,作于一九三四年。
《牧童短笛》原名叫做《牧笛之笛》,后来根据我国传统歌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之句改为《牧童短笛》,这首作品曾获欧州著名作曲家齐而品先生在中国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独奏曲的头奖,后来,齐而品先生在欧洲演奏过此曲,这样这首乐曲便成为闻名中外的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
《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它描写的是小牧童后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全曲旋律优美,形象鲜明,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出示本曲《牧童短笛》)接着,教师用“嗯”唱完全曲,并指出左右手弹奏的高低部。
(二)“听”完全曲,“听”后回答下列问题:
1、《牧童短笛》,由几个乐段组成?它们的情绪怎样?(分成三个乐段)。
第一乐段速度徐缓,旋律悠扬; 第二乐段速度欢快,旋律流畅;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
(三)分段分析,分段讲解,分段欣赏全曲
第一乐段。1=G,4/4拍,这一乐段用对位手法写成,左右手各演奏一个声部,使旋律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我们面前仿佛展现了这样一个画面:一望无际,绿草成荫的田野里,两个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在田野里纵情对歌。
在这一乐段里,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乐曲的两个声部此起彼落,正如两个小牧童在牛背上对歌。然后出示图画,(把课本P24的图画用水彩扩写放大),用图画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最后再播放录音第一乐段。第二乐段
这一乐段由上面的C调转到G调,由4/4拍转到2/4拍,速度明显加快,右手高音部是活泼流畅性的旋律,左手低音部是跳跃性的伴奏,构成了一段热烈、欢快、舞蹈性的音乐,与前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描绘出两个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喜戏。在这一乐段里,教师应尽量少讲,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展开必要的讨论。通过听、讲、想、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作品。对于想象丰富、发言大胆的同学要鼓励、表扬,(如:有的学生认为两个牧童不是在田野里互相追逐嬉戏,而是从牛背上下来,两个人在打水仗)。这一乐段要听后再分析。第三乐段
本段是第一乐段的完全再现,曲调稍加装饰,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情绪显得十分安谧,使乐曲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最后乐声渐弱,结束在明亮的高音区,给人以诗意来尽之感。本段也听后再分析,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自己去理解作品,本曲所表现的内容好象又回到第一乐段:两个小牧童重新坐在牛背上吹笛对歌,并且赶着牛慢慢回去了……
(四)欣赏全曲
分段分析,分段欣赏全曲后,教师应让学生完整无缺地把全曲“听”一遍,以便学生加深对全曲(整体)的印象,这一遍,教师不能在中间作任何插话,以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五)讨论、谈体会
合唱欣赏《牧歌》
教学目标 :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 从音(歌曲牧歌)、诗(配乐诗朗诵)、画(山川草原)贯穿全文。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用伸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拟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从新疆来到蒙古领略草原风光。假如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2.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3.请同学描绘一下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这两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雪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2.讨论与思考: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4.学唱《牧歌》及歌中“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5.欣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 歌》。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草原上不同民族民歌的一些基本特点。知道了民歌的不同特点是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特点的不同而形成的。使我们对我国的少数民族的了解更深入了一步。在西部开发的浪潮中,我们相信我们56个民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更团结 第二单元 《嘀哩嘀理》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体验音乐所蕴涵的对春天、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自信、大方地用身体语言、表情及歌曲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教学重点
能感受歌曲天真、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并用歌曲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1、引入把学生带入设计好的环境中。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季节的景象?学生回答谁来说说春天有多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曲。出示课题《嘀理嘀理》 引导学生看画画
青山、绿树 小河流水 红花绿树 鸟飞蝶舞
这时音画中传出“嘀哩嘀哩”小鸟的叫声,仿佛把人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
2、感受体验 结合画面情景理解歌词 教师示范,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学生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歌词
用歌曲的基本节奏进行练习,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xxxx|xx0|xxxx|x 0|
视唱曲谱、学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歌词之妙。
学唱第一段在学生视唱第一段的第一句时,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再结合歌词“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来理解歌曲的主题
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提出问题的大致回答,“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视唱第三乐句时,可提示学生这一乐句与第一乐句对照一下,发现了什么?
(旋律完全一样)。老师归纳:歌曲内容上对第一乐句提出的问题进一不回答:“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
第四句好象一个急转弯,一气呵成,歌词配合得也很好:“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一幅绚丽的春天画面仿佛就在眼前。第二乐段
学唱第二段的一、二乐句的曲谱时,可是问学生这一乐段与第一乐段的音有什么特点。教师归纳:这同音反复上歌词唱起来象什么? 最后两句又问到小朋友说的话上。
3、歌曲的艺术处理表现春天的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归纳 “怎样来表现歌曲的特点” 声音要轻快活泼,有弹性。
咬字、吐字要清晰准确。如“春天在哪里” 唱嘀哩嘀哩时,舌尖要轻巧、灵活。按老师的提示,同学们的理解来演唱歌曲。
在全班唱好歌的基础上提示: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等 师生共同设计。如:领唱、齐唱,男女声对唱,接龙演唱等 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春天的美
同学们可以即兴扮演小花,小树,小草,小鸟,边歌边舞,表现自己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4、课堂小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演唱。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歌曲天、活泼的音乐特点,而且同学们能用歌声表达出来,大家设计的不同演唱形式和即兴表演了自己热爱春天的心情,很好。老师和同学们的心情一样,非常高兴、快乐。《斑鸠调》
师:风儿吹着风筝继续往东飞,不知不觉飞出了湖南境内,到了哪里呢?我们来看看
(音乐播放江西民歌《斑鸠调》)
师: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歌名叫《斑鸠调》,是一首很有特色的江西民歌,下面我们再听听,同学们可以轻轻的跟着唱一唱,体现一下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 第一课时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 1)学唱乐谱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学唱乐谱,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2)学生自己练习演唱乐谱 3)再次演唱全曲乐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初听范唱(听后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演。
2)你们可知道歌里唱的是哪里的小朋友呢?(江西)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唱一唱江西民歌《斑鸠调》
3)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2:简单表演歌曲《斑鸠调》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单元:大山的孩子 《我是幸福的山娃娃》 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开拓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山里孩子的生活。重难点: 歌曲中的律动练习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学习歌曲 1)学唱乐谱
教师带领学生练习学唱乐谱,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印象。2)学生自己练习演唱乐谱 3)再次演唱全曲乐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2:节奏练习:自选(结合学习作品的节奏进行)。二:新课学习:
1、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音的长短)。
2、学习歌曲歌词
3:简单表演歌曲《我是幸福的山娃娃》 1)边唱边即兴表演。
2)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用竖笛与打击乐器伴奏。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歌曲《采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让学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2.认识X与XXX XXX节奏,能准确地拍读,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内容: 歌曲《采山》 重点: 掌握十六分音符的唱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图片、小乐器 教材分析:
歌曲《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采用2/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清新、别致。节奏鲜明、紧凑,在各乐句中变换着XXX、XX、XXX、XXXX 节奏的运用,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配上生动形象的歌词,极易为儿童接受和喜爱。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濛濛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的感受,连梦中都要笑出声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活跃气氛随音乐《采山》做律动进教室
二、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很高兴和同学一块来上这节音乐课,希望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画,请看(出示图片):清晨的大山静悄悄的,一会儿热闹起来:小猴子、青蛙、兔子、山羊、山鸡……等等,还有数不清的小鸟,它们都从四面八方来到这宁静的大山,各自显示着自己。噢,原来动物们要开一个音乐演唱会。突然,一个小女孩,提着小篮子,一边唱一边来采山,你们听,她来了。
三、学习歌曲 1.放音乐《采山》 范唱2遍 师:放《采山》音乐 生:听音乐
师:同学们,小女孩起了个大早到大山里采到许多野果、山菜,心里特别愉快。当然我们也替她高兴,让我们一起来为她祝贺吧!2.听音乐 师与生一块边听边拍手 师:小女孩唱得好听吗? 生:好听!
师:你记住了其中的哪一句?唱一唱好吗? 生:(唱),师及时给予表扬。3.教读歌词
师:同学们请跟老师一块随音乐读歌词好吗? 生:好!(一起读)4.教唱歌曲
师:同学们说小女孩唱得《采山》歌很好听,让我们一块高兴地唱起来吧!(师弹琴)(重点教唱XXXX)生:(有感情地唱)师:同学们唱得很好,真棒!5.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师:同学们,现在我唱上句,同学们接下句。生:(接唱)师:同学们真棒!师:分组唱,一组唱上句,二组唱下句。生:(师弹琴,生互唱)6.歌曲表演
师: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能边跳边唱吗? 生:分小组歌表演 7.讨论
师:劳动给你带来了什么?你喜欢什么样的劳动? 生:(回答)师:(小结)
四、创编活动 1.节奏创编:
师:同学们喜欢采山吗?(喜欢)我跟你们一样也喜欢采山,因为山上有那么多诱人的野果和山菜。但是山上有位看山的老爷爷,他说:“聪明的孩子们,这些漂亮的蘑菇你们喜欢吗?想采吗?可是只要读准确蘑菇上面动物的叫声并说出动物的名字,你就可以把漂亮的蘑菇带回家了。”
师:请同学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得的蘼菇最多?(1)呱呱呱呱 呱∣呱0∣(青蛙)(2)喵喵喵 喵∣喵―∣(小猫)(3)汪 汪汪汪∣汪汪∣(小狗)生:生读
师:请将这些动物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生:齐读。2.歌词创编
师:小女孩唱得歌很好听,也让我们每个小组讨论一下,把歌曲中的内容换上你喜欢的歌词唱一唱,让小女孩听一听,我们也是好样的。师:每一组选一名同学表演,看哪组演唱得好? 生:各组表演 师:给每组表扬鼓励
五、小结
师:学习这首歌曲后,同学们明白了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劳动是愉快的。有时间我们相约一个日子,一起去采山吧!
第五篇:三年级下教案
Module 1 Alphabet Unit 1 it’s the ABC Song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1)The alphabet Learn to sing the ABC Song.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It’s the ABC Song.(2)To foster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good co-operation 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1)Sing the ABC Song(2)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It’s the ABC Song.Teaching methods(1)Total Physical Response(2)Games Teaching aids: cards audiotape wall map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 up Free talk with the students about their holiday.Step2: Leading Have the students sing one or two songs they’ve learned before.Then ask”What’s your favourite song/” Explain the meaning and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favourite Step3 Presentation(1)Put the wall map on the blackboard.Have the students observe the letters.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ig letters and the small letters.Play the tape several times, the students listen, point and sing.(2)Show a set of cards about letters.Help the students read them.Play attention to correct the students’ pronunciation.(3)Finish SB Unit 1 Activity 3.The students sing and point the relevant pictures.Step 4 practice(1)Play the game Count with the letters, Show the letters with gesture and Hold up the cards of the letters.(2)Do AB Unit 1 exercise 1 Step5: Homework
Sing the ABC Song to your family.Unit 2 My favourite toy is a car.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1)MyHisHer favourite toy is a car.(2)Vocabulary: toy car ship doll computer game Teaching Functions: Talk about your favourite objects.Key points: My favourite toy is… Difficult point: HisHerfavourite… Teaching methods: Task-based;Gam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 up
Sing the ABC Song and A Rainbow Step2: Leading Have the students draw a picture of the rainbow.Then ask: What’s your favourite colour? Step 3: New Concepts(1)Hold up some markers and choose one of them , Say: My favourite colour is … write it on the blackboard.Have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ir favourite colour by using this structure.Choose three or four students , point to them, say: HisHer favourite colour is…
(2)Play the tape, the students listen and circle the new words,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m.(3)Explain toy, computer game, car, ship, and doll by drawing simple figures on the blackboard.(4)Play the tape again.The students listen and repeat.(5)Have the students introduce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 by using the structure This is…HisHer favourite toy is… Step 4: Practice(1)Have the students make a survey in groups.Each one would finish the form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what’s your favourite… namesthings car doll ship Computer game kite bear Xiao wei Play the game what’s missing? Do the AB Unit 2 exercise 1 and 2 Step 5: Chant Play the tape.Help the students with the chant.Step 6: Homework Ask your family or friends’ favourite toy and colour.Exercise book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ew the knowldege of m1 2} Finish the exercise in m1 Difficult point: page 5 part3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Warming up Step2: Join the letters in the correct order.What is it? It’s a ….Step3:sing and number Step4: listern and color Step5:Ask and answer,then match.Module 2 Zoo Unit 1 They’re monkey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Describe animals.2.What’s this? It’s….What’re they? They’re….Teaching key points and difficult points: What’s this? It’s ….What’re they? They’re….Teaching methods: 1.Total Physical Response.2.Play games to go over animals.Teaching aids: TV, Tape-recorder,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up 1.Sings a English song “the ABC song” 2.Let’s watch TV about animals 3.Revision(复习):
Play a game “Point to animals” Teacher do action and let students guess animals Step 2 Presentation 1.创设情景,呈现任务。
创设“世界动物园需要招聘英语小导游”的情景Presentation,提出一定的任务及要求。
2.观看动画,整体感知。
3.教师展示声音及画面,让学生做听音猜动物的游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纠正个别单词错误发音,示范单词、句型的用法。
4.小组协作,并创编表演对话。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描述动物特征的基本规律。5.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llow the tape 6.let students act the text Step 3 Homework:
1.Draw a picture about zoo.2.Make a dialogue in the zoo.Module 2 Zoo
Unit 2 that monkey is fat.Teaching objectives: 1.Words and phrases: tree tall short thin 2.Sentences: This tree is tall.That tree is short.This monkey is thin.That monkey is fat.3.Grammar: describe animals Teaching procedures: cards, pictures, projection, Tape-recorder Teaching procedures: A.song: The ABC song
B.Free talk: What’s your favorite color /animal/toy/food?
C New concepts: Step 1 warm-up: 1.Greet.2.Do it.Review the commands from Module 2 unit 1(1)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2)Listen to the tape guess what the animal it is.3.Play a game.Sad face or happy face.Step 2 learn a text
1.Take out two apples one is big the other is small say this is big and that is small.2.Take out a picture of tree tell them how to read “tree” and say “look at the trees.This tree is tall.That tree is short”
Take out another picture of monkey tell them how to read “thin” and say “this monkey is fat.That monkey is thin.”
3.Let students act animals let students guess what animals it is.4.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llow the tape and then make groups read the chant 5.let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follow the tape to learn the song and then let student make voice let student sing a song.Step 3 homework 1.Recites the text.2.Sing English song
Exercise book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 Review the knowldege of m2 2} Finish the exercise in m2 Difficult point: page 8 part1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warming up Step2:find and colour the animals Step3: ask and answer What’s this? It’s an ….What are they?
They are….Step4:listen and draw Step5:listen and circle Step6: read ,trace and copy the 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