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3:4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新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

第一篇:最新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

14课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这次改革名称即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以及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 说出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实质以及影响。学会分析改革的性质,提高分析历史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读、讲、议结合,提高阅读分析的能力。

通过分析改革的性质、实质、影响提高全面分析历史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次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体会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这册书的主题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那么请问已经有哪些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英国、法国和美国)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资本主义制度?(革命或战争)。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呢?(有,那就是改革)今天,我们就以俄国为例,来看他们是如何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这场改革史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背景(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第72-73页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17-18世纪西欧和俄国分别是什么制度?(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

2、这两种制度谁更先进?结合书上内容举例说明。(资本主义。围绕克里木战争俄国战败来说明。)

3、战争失败后,俄国出现怎样的局面?(沙皇自杀、农民起义、社会矛盾激化)

4、如果你是沙皇的大臣,应该给出什么建议,来挽救危局?(向英法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等)

5、请同学们翻开历史地图册第14页看《欧洲大陆工业革命》,俄国有没有开展工业革命?为什么俄国的工业革命进展缓慢?(农奴制的阻碍)

可以讨论农奴制怎么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从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劳动力、原材料、市场、资金等方面来说明)教师总结归纳:

1.克里木战争激化了原本就尖锐的矛盾,农奴暴动更加频繁。(改革的直接原因)

2.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的根本原因)

所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避免革命,维护沙皇专制统治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本内容找出废除农奴制的时间,改革者和法令主要内容

师问:请大家找出核心句子。生思考:请学生说出。生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生2: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可以以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生3: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所居住的村社进行管理。利用内容分析改革的性质。

(结合前边为什么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分析)

废除农奴制后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自由劳动力等,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中得出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这是继前面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种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利用教材材料和想一想分析改革的实质。

学生发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 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三、阅读课文后半部分内容思考,这场改革对于俄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从改革内容和之后历史事件的叙述,在结合书本材料,整理语句,归纳总结。

最后可以思考一下,“革命”与“改革”,你认为哪个方式更好? 【课堂小结】

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影响了俄国对外扩张,使俄国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缓和国内矛盾,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浓厚的封建残余也影响了俄国的发展速度。【板书设计】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一、改革背景

1、直接原因

克里木战争激化了原本就尖锐的矛盾

2、根本原因

农奴制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时间

1861

三、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四、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赎买份地。

3、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五、性质

六、实质

七、影响

【作业布置】

报纸等

【教学反思】

第二篇:如何避免上当受骗__教学设计

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教学目标]:1.让学生识别诈骗类型和骗子常采用的诈骗方法

2.讨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上当受骗

3.针对案例讨论如何防止被骗

4.侧面教导学生要明白谦虚谨慎的为人处事之道 [教学重点]:针对骗子骗术的应对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当场识别是否受骗

[教学方法]:放映录像观看、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生活是美好的,但是没准会遇到一些不美好的人和事,并且容易上当受骗,特别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一些片段,他们的行为安全吗?想一想自己身边有没有人发生过这些事呢?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间并发表自己耳闻的其他诈骗事件。(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与交谈,我们了解到诈骗行为的形式多种多样,让人防不胜防。那么我们怎样识别诈骗行为呢,常见的诈骗行为有哪些,我们又要如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去细心防范呢?)

二、讲授新课

(一)诈骗的定义: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诈骗的形式: A按骗子身份进行分类: B按欺骗的手法进行分类:

(三)受骗的原因: 原因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1.太过纯良,将心比人。以为自己对他人真诚,别人也一定会以真诚回报。2.知识局限:对事物、问题,和对他人认识不够,鲁莽行事。还有的人具有“封建迷信”的心理。轻信“神”、“鬼”、“命运”,不相信客观实际,不懂装懂,轻意相信对方。3.为了满足私欲(或贪欲):贪欲萌生,投机取巧。有的人金钱至上乃至真假不分,眼睛只盯在“钱眼”上,警惕全无。还有一些人沾染“拍马屁”的习惯,一见高级干部及子女的出现,以为有利可图,就“顶礼膜拜、见之恨晚”,这样很容易成为诈骗的对象。(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作为在校读书的学生,为什么更容易上当受骗?)

(四)如何防止诈骗:

1、增强分辨能力,学会自我保护。

2、理智的对待,千万不要感情用事。诈骗的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只要有人提出钱财方面的要求,切不可被双方的感情表象所蒙蔽,要听其言、观其色、辨其行,懂得用理智去分析问题。特别遇到多人联合诈骗的时候,很不容易分清是真是假,更不能随意相信任何一个人,不能头脑发热,要稳住阵脚,以不变应万变,同时及时向老师、警察或有关部门、以及旁观者的反应来取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3.不贪图小便宜、不谋取私利。4.交友要谨慎。交友有选择,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学生在交往中,要交好的朋友,要选择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关系要建立在高尚的、有良好道德情操的基础上。

三、小结。总之,诈骗分子行骗时首先要博得对方的信任,这一阶段都是最重要的,虽然行骗手段多种多样,但只要我们树立较强的反诈骗意识,增强分辨能力,细心防范,并克服内心的一些不良心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避免上当受骗的。

五、课后作业:从今天的安全教育课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有一些心得体会,将自己的想法记下;同时调查周围的同学朋友亲戚,有没有一两例遇到过上当受骗的情况,如果曾经不小心被骗取财物,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及所吸取的经验教训,一并在下次安全教育课前上交。

第三篇: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___第14课_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案

一、教案背景

“历史是一门既包括描述也解释的学科”,发生过的历史不可以重现,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尽量追求当时的历史,例如通过史料。史料是对过去人类所发生内容的记载,是构成人类历史的重要材料,换句话说很大程度上人类也是通过史料了解历史的。而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因此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专家学者选择运用史料解释历史,还原历史现场,通过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试卷就可以看出,特别是2011年的中考试题,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史料做主角。

二、教学课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三、教材分析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暂时陷入了革命的低潮,俄国的封建势力甚嚣尘上。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俄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资产阶级进行了斗争,农奴也起来反抗农奴主的压迫和剥削。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沙皇决定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四、教学方法

史料研习法

问题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交流展示

1.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革命的发生,沙皇_____决定进行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

2.____年3月3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并颁布了_____的法令。这些法令的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____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

3.简述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1)内容:(2)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预习课文,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学习)

(二)构建知识体系

俄国农奴制改革 目的: 内容: 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大括号,构建知识网络,概括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三)活动探究

活动主题:走进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沙皇在克里木战争中惨败了,但他并不因此放弃他的侵略政策。1856年俄外交大臣在规定俄国以后对外政策的方针时说:“俄国并不生气,它在积聚力量。”所谓积聚力量就是培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证明:哪怕是出于纯粹军事上的考虑,俄国也需要铁路和大工业。而为了培植资本主义,就必须要废除农奴制。

———潘润涵

《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克里木战争前国内形势已十分动荡了,1845—1854年农民骚动有348起。克里木战争的失败使沙皇无法用沙文主义的狂热使臣民忠顺了

———潘润涵 《简明世界近代史》 探究一:通过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初步概括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惨败,并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根本原因:落后的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设计意图:本知识点课标没做明确要求,课本也只是在小字部分稍有提到,在这里设计这样两则材料,一是通过材料了解俄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帮助理解下面的知识点,二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

材料三:1861年3月2日,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它包括17个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总法令规定:  农奴自法令公布之日起获得人身自由

 农民因获得份地必须继续承担劳役租和代役租,份地给多少和服役多少,由地主自己决定

 解放了的农民被列入纳税等级,即必须缴纳人头税和履兵役义务

 为了加强管理,法令规定建立“村社”体制。农民要离开村社,必须取得村社许可。

材料四:伟大的改革是农奴制改革,而且也不可能是别的改革,因为它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

列 宁 探究二:想一想,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中的上述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

农民虽然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束缚,但解放后的农奴仍归村社管理,仍然要履行很多义务,这说明改革很不彻底,改革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

(设计意图:本课难点之一就是理解俄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单纯凭口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主要设计了这两则材料,材料三算是对课文原文材料的补充,材料四则是从侧面引用列宁的一个评价,通过这两则材料让学生理解农奴制改革的实质。)材料五:尽管如此,两千多万农奴毕竟获得了自由,使工业有了一支庞大的劳动后备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俄国工业革命大约在70年代完成了。

——潘润涵

《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六: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

————

鲁迅 材料七: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

邓小平探究三:通过材料五,可以发现这次改革对俄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结合鲁迅与邓小平的两句话,说一说俄国这次改革给我们的哪些启示?

影响: 俄国这次改革对俄国最大的影响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启示:创新的精神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中国强国之路,富民之路。(设计意图:历史给人以启迪,虽然农奴制改革有其局限性,但总的来讲确实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理解改革对社会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引用了鲁迅的名言。)

(四)课堂小结

俄国1861年改革虽然从主观上讲是为了维护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利益而不得不进行的一次 改革,是他们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但客观上顺应了历史潮流,缓和了国内矛盾,废除了农奴制,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改革不彻底,但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要顺应历史潮流,适时进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五)随堂检测

六、教后反思

1.新课标提倡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本节课并没有采取简单的互动式教学,而是根据建构主义,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2.历史讲究纵横联系,因此利用材料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与中国的改革开放联系在一起,特别是结合鲁迅的那句话,真正理解改革的作用,尤其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3.史料教学固然有很多益处,但在很多方面需要注意。俗话讲“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必须提升专业素养,课外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有水平选取并分析史料。另外在选史料过程中,一定要顾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史料不易太难,应通俗易懂。

第四篇:慕课革命

慕课教育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趋势

“未来的学位可能不像现在一样一定要在某一所学校上多少必修课选修课才能得到。未来很可能教育就是定制化的,单位招人不是看你是不是北大、清华毕业生,而是找上过这30门课的——几门是哈佛大学什么课,几门是剑桥大学什么课,几门是清华大学什么课,上过这些课才能满足企业要求。”

慕课,是从英文Mass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MOOC”,音译而来的。慕课的理想是要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学到任何知识”。汤敏向记者介绍说,“任何人”,就是说不受国别的局限,不受学校规模的制约,不受年龄的限制,只要愿意学习都能满足你的需求;“任何地方”,就是说不管你是在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还是在中国甘肃的贫困乡村,只要有一台电脑,接上互联网,你就能学到你想学的课程;“任何时候”,就是说你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用碎片时间,在喝一杯咖啡、等地铁的时间内,学到你想学的知识;“任何知识”,就是说你不但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到工作职业上的,个人兴趣的,甚至是现在还不知道有什么用的内容。

国内互联网教育早已有之,四五年前就出现了网易公开课,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优秀课程与大家分享。为什么那些不能称之为慕课呢?

汤敏说:“简单地把老师的课程拍下来放到网上,刚开始非常兴奋,但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太闷、太长。慕课是什么?把很多网络游戏的东西,揉进教育中,重新组成了远程教育2.0。它的特点是所有的课变成知识点,不是45分钟、50分钟一堂课,缩短为5到10分钟一堂课。其次,随堂考试,上完5分钟课后马上考试,给你十个题目回答,且要百分之百答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跟游戏攻关一样。慕课的好处是,每个概念都学得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它有很多有趣的东西,使教育课程完全跟过去不一样。”

谈起为什么要做慕课?“动因当然是教育公平,我们要让更多贫困地区或者说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历史角度来说,我们正处于新一场工业革命的前期,也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汤敏直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未来消费是个性化的消费、私人定制式的消费,于是未来的生产也应该是私人定制化的生产,是小规模的生产。我们现在整个体系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大生产、流水线,所以我们的教育也是把人培养成螺丝钉,拧到哪儿就好好做,所有知识都是一样的。”

“高考什么意思?全国答一样的题,你不严格按照标准就扣你分,进不了好学校。为什么要这样?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是流水线,人才也是流水线。”

“伴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新时代的兴起,这种僵化的教育方式、陈旧的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着的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在汤敏看来,数字鸿沟、知识鸿沟、技术鸿沟都来源于教育鸿沟。学校变成了一架越来越复杂的考试机器。家长学生苦不堪言,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乐趣,剩下的只是为考试、为分数而学习。社会需要的不是仅会考试的毕业生,而是有创意、能创业的新型人才。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的人才是要靠创新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要抓住新工业革命的机遇,要让我国的年轻一代在赢者通吃的激烈国际竞争下取胜,教育不改革,行吗?”

汤敏告诉记者,这种改变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现在中国整个制造业已经世界第二,整个制造业是大生产,全世界的生产都拿到中国来,这时如果世界一变化不要生产线了,那我们的经济就是非常危险的。中国要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我们第二次工业革命培养人才的方式一定得走出去,而到现在传统办法是走进死胡同的。

教育反复讨论来讨论去都觉得没有出路,而现在慕课方式完全有可能,为什么这么说?优质教育资源的分享,可以把大量的教育分工细化。现在清华只能开出五千门课,为什么?因为一共才两千老师,一个人开一到两门半课。但慕课可以在十万门、二十万门课里选各种各样不同的课程,这时,学生的学习可以个性化,可以根据爱好,根据未来发展前景,根据未来社会需要去挑想学的东西,这就更利于发挥个人能力。

慕课要“革”教育不公平的“命”

“慕课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能够低成本地,通常是免费地学习。它正在改变着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方式,使授课者与学习者能跨越时空,让知识获取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不是一场教育革命,又是什么呢?”

最近一年多以来,汤敏在多个场合反复阐述这场新的学习与教育模式的革命,并将其称之为“慕课革命”,甚至将其最新出版的著作名称直接命名为《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那么,慕课到底算不算是一场革命呢?

汤敏认为,首先要定义好什么是革命。按百度百科的说法:革命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当然,这里所说的革命,指的是技术上的革命,行业上的革命。而不是社会意义上的,更不是政治意义上的革命。

汤敏强调,慕课“革”的最重要的是教育不公平的“命”。对中国来说,教育不公、创新不足、终身教育体系缺失这三大问题,是传统的教育模式解决不了的。

他分析道,比如说教育不公的问题。现有的教育,最多只能解决“有学上”的问题,而在“上好学”上,在教育质量上,是不可能做到公平的。教育质量的公平最根本的是教师资源分配的公平,贫困地区师资与北京重点学校师资的差别极大。但是,这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是无解的。就是把人大附中、景山学校拆了,把他们的老师都调到贫困地区去,又能解决几个乡村学校的问题呢?把北大、清华拆了,把老师都下放到三本学院中,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认真想一下,择校热、学区房等问题不就是因为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不同引起的吗?多少农民背井离乡、多少学子漂洋过海、多少父母倾家荡产,不就是为了自己或孩子能上个好学校吗?由于教师之间是有差别的,而每位教师能教的学生有限,所以教育差距在所难免。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之大,国人有目共睹。事实上,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不但在发展中的中国,就是在发达国家也不可能达到教育质量上的公平。”

再看终身教育问题。现在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需要不断学习。企业家、白领、蓝领、农民工都需要不断掌握新技能、学习新知识。但是现有的教育体系满足不了这么大规模的、多样性的继续教育的需求,现有的教育体系能把在校学生教好就不错了。现在开的那些MBA班、EMBA班只能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且以应试为中心培养出的中国学生创新能力弱,也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也就是说,不管如何改,用传统的方式都不可能解决中国教育中的这三大核心问题。

然而,慕课就有可能做到教育公平。汤敏用自己的亲身试验进行了诠释。友成基金会正在与中国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和中小学联盟网合作,把他们的课用慕课的模式搬到18个中西部省的贫困县中的130多所贫困乡的中学里去。上万名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能够直接听人大附中老师讲课。

“具体做法是,头一天我们把人大附中老师的课录下来放到网上。当天晚上,当地老师先看一遍,把人大附中课中超出教学大纲的部分去掉,把45分钟的课变成30分钟左右。第二天先放录像,当录像里人大附中老师开始与学生互动时,当地老师把录像停掉,让当地学生来回答人大附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对了接着放录像,如果发现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当地老师就解释几分钟,等大家都会了再继续放录像。一个学期下来,班里平均成绩提高了近20分。在广西百色地区的一个班,平均成绩提高了40分。”

“这个试验的意义在于,用互联网的方式,这种模式很容易推广。我们能把数学课这样上,其他的课也就能这样上;能在18个省的130所学校中上,就能在1300所或者130万所学校中上;能把人大附中的课搬到乡村学校中去,也就可以把北京四中的、北京十一中学的以及其他好学校的课录下来,让乡村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选择一个最适合他们的课来学;如果连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都可以用这样的教学模式,那么县城中的、城市中非重点学校也都可以学到最优质的教育。”汤敏说。

政府的“为”与“不为”

“慕课带来的教育产业大洗牌深刻的影响到每个人,这场革命谁都输不起,事关国计民生,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政府的参与和主导是不可避免的。”

各国政府都在把目前的教育变革上升至国家战略。韩国宣布在2015年废除纸质教材,日本本科毕业要求的124个学分中可通过远程教学获得60个学分。

那么,在慕课上,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对此,汤敏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提前考虑在我国发展慕课的战略问题,尽快出台推进慕课发展的指导思想、框架原则,“国内很多企业、高校、教育机构的参与多是自发性的,缺少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其次是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地区,关注弱势群体。农村的孩子,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孩子,很多要到初中才能接触到计算机,且还是一个星期一两次课而已。政府的工作就是要用行政力量,让这些数字革命尽早惠及农村学校,尽早用慕课的方式先解决贫困地区师资不足的问题。开展慕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校要接上宽带互联网。对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来说,接入宽带互联网还不是很普遍。教育部门应该与电信部门合作,优先解决所有学校宽带接入问题。

此外,还应该允许试验,鼓励试验;组织对各种试验的评估;要保护竞争。“慕课正在挑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不排除有一些人担心自己的工作机会被替代,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老师对这些新教学方式有抵触情绪。政府应该鼓励有能力的学校与老师去创新。要保护竞争,防止一些人用行政手段、用手中的权力来阻止新的教学方法的进入。”

除了讲到政府该做什么,汤敏还谈到在慕课领域政府不该干什么。

第一,不该过早大规模推广,甚至强行推广慕课。应该让市场慢慢形成,让子弹飞一段时间。“我赞成的方式是,要大胆大量试验,小心谨慎推广。”

第二,不要过早定出过多与过细的规则。“我们对慕课教育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过早制定出过多过细的规则,会扼杀创新。这个领域变化特别快,很多问题我们现在实际上还看不清楚。因此,如果一定要有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也应该粗放一些,可定可不定的规则,先不忙定。”

第三,尽可能减少一刀切式的政策。我国幅员辽阔,从国土的面积到人口的分布。各地的情况差别很大,过多的一刀切式的政策,特别是对于像慕课这样的新生事物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我们可以借鉴经济领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经验,可以让各地进行自己的试验,逐渐制定自己的政策。在国家层面,更多的是组织交流各地成功与失败的办法,总结经验。

第五篇:改革与革命赛跑

改革与革命赛跑

原来说的改革共识破灭,是因为当时的一些改革已经开始走样变形,造成社会中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甚至使改革成为“掠夺财富的战争”,由此,在一般民众中出现了相当程度的对改革的质疑。而说今天改革共识正在形成,并不是因为人们开始重新认同过去那种造成利益关系严重失衡的改革模式,而是基于近几年的现实形成的“不改也不行”,甚至“不改更不行”的认识。

换句话来说,是基于“如果继续下去不行了”的这种对现实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可能的危机的担忧。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再继续下去不行了”,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普遍性的社会共识,这种共识现在开始被人们用各种或明或暗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人说,改革在和危机赛跑;也有人说,改革在和革命赛跑。这些说法都表明了现在改革的迫切性。改革的迫切性不仅源于原来改革的进程并没有完成,更在于“转型陷阱”所酿成的新的危机。

在不久前的一个报告中,我们提出了“转型陷阱”的概念。如果仔细分析,促成这种转型陷阱形成的,实际上有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在改革过程中发育和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要求停在这里,将体现权钱结合的所谓过渡性体制定型化。另一个因素则是,由于既得利益集团滥用了改革,败坏了改革的名声,使得相当一部分民众质疑这种改革。转型陷阱的形成,就是这两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在这种转型陷阱中,利益关系进一步失衡,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弊端在进一步严重化,甚至可以说,整个社会的危机在不断加深。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变革的要求在重新孕育,新的改革共识在开始重新凝聚。其实,就目前的改革共识而言,尤其要强调下面的两层含义:第一,现在不仅不改革是不行的,而且可以说,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第二,现在所需要的改革,零打碎敲已经远远不够,要有整体上的推进,实质性的变革。

亦有海外观察人士认为,尽管深化改革已成为中国精英群体的共识,但对于如何改、改的快慢仍然存在各种看法,难于统一。事实上各种小范围的论争近年来不断暗流汹涌,而此次世行报告的发表在中共十八大的政治大背景下和全国“两会”的舆论场形成前夕,瞬间的思想碰撞火花四溅,令日益白热化的改革交锋直白显现。“姓资姓社”论题的再次浮出,或可看做中国改革开放再次走到一

个关键抉择岔路口的标志。

同时,也应看到此次交锋并非简单的意识形态左右之争,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就扎扎实实地培养出中国官学界的自信,其中对问题的理性论争成份更多。这更突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的复杂和艰巨,而驾驭此次改革对执政党智慧的考验显然是空前的。此次世行报告的发布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支持,从另一个角度看,发布时间点的选取也带有一种政治试探意味。李克强副总理近年来具体牵头了关于深化改革的多项调研论证工作,与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疾呼“改革”相呼应。其中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中央高层深化改革共识已基本形成,正在逐步凝聚更广泛的共识;二是中央高层在十八大前致力于改革接力棒的传递,通过人事保证改革的稳妥和延续。

因此,从改革设计指导层而言,深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继续稳健地操作。佐利克说世行报告中提出的关键思路就是,应该能够允许公开讨论,允许公众参与讨论。透过此次尖锐交锋,不少观察家都看出了其背后的积极意义。20年前,面对社会大论争,有邓小平“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一锤定音,坚持改革开放先不争论。20年后,改革开放如何深化再次遇到思想瓶颈,却不能指望强势伟人一语定乾坤,时代进步也已不允许。因此,必须看到,在全民呼唤改革的大环境中,如何充分讨论并因势利导成为推动深化改革的重大命题。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围绕如何深化改革展开更多的理性争论和利益集团的角力,而比较充分的社会辩争或会为中共十八大带来一个渐趋明朗的改革环境,也能为接班人激荡出新的政治智慧。

转摘:中国选举与治理网【国家政治发展简报第35期(上)】 作者:于勤;静之

改革系与危机赛跑不可贻误时机

需冲破四大阻力(2)

2013年01月06日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新一轮改革阻力重重,集中表现出四大阻力。

1、“负思潮”阻力,即一些极端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层面严重影响改革方向。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为本刊记者分析,许多国家的改革机遇都因被极端社会思潮左右而丢失,中国现在主要要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四种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革建设的历史;新自由主义要求对现有公共资源进行私有化改革;狭隘民族主义以爱国的名义,煽动民族仇恨;民粹主义以代表底层民众自居,仇官仇富。”

2、“伪改革”阻力,即一些政府部门借改革之名进行部门私利整合,或因消极执行改革政策导致一些领域的改革改而无效、改而效微。

“一些„伪改革‟表现在改革的不彻底性。”接受本刊记者采访中,不少人士认为,大部门制改革到了地方政府这一层面,不少部门只是简单合并,领导职位不减反增,人员都没减少。

一些“伪改革”以加强监管之名,审批不减反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说,一些部门在审查规模、价格等多个环节强化了审批权,中间多了不少“收钱”环节。

“伪改革”还表现在政府减少审批,行业协会增加审批。某太阳能企业董事长告诉本刊记者,“审批在工信部确实减少了,但在行业协会却增加了。例如,中国节能协会审批一个节能产品认证就要三四万元,而且每年都收,企业负担很重。”

3、“不改革”阻力,即与政府权力关系密切的既得利益群体,担心改革触动现有利益格局,不愿改革也不敢改革。

一些学者向本刊记者反映,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改革,因为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有自由进出的“旋转门”,有权力寻租的市场,有高收入的保障。比如,某部委一位正局级领导退休后到一家企业当法律顾问,年薪100多万元;某部门一位处长辞职后到金融机构担任高管,年薪从六七万元变成了近千万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说,收入分配改革久久难以推进,主要是既得利益群体反对。

4、“怕改革”阻力,即一些领导干部担心改革风险大、难度大,因自身能力不足,怕失权、失稳,宁可消极观望,维持现状。采访中,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党委、政府 “中国第一个全裸乡政府”,认为是防止公款吃喝和基层腐败的有益探索。然而,有的“怕改革”者却视其为另类,不予支持。

下载最新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是深刻革命

    改革是深刻革命 ——我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有人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堪比商鞅的“徒木立信”。 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___第14课_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案[5篇材料]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讲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和作用,认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改革能......

    教学革命

    读《教学革命》有感 第一次接触“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方法是在上次考试的时候,因为考试是要考说课的,于是就找了一位老师帮助写了一篇说课稿。在他给我讲述说课的概论的时候向......

    教学革命

    湖北省第三届“我和我的书”读书征文: 以生为本 以学促教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六小学 陈晓晴 联系电话:*** QQ:9055910......

    不改革就会被革命

    不改革就会被革命 不改革就会被革命 新加坡郑永年先生“廉价革命”这篇文章有点意思,讲得在理,讲得靠谱。他的最后一句,不改革就会被革命。正好与我的表达相吻合。我在《清明上......

    课改 学校教学的一切革命

    课改 农村学校教学的一场革命 汝阳县十八盘乡竹园初级中学 黄燕敏 2011年11月11日 我们国家提出课改,已经轰轰烈烈进行了10年,虽杜郎口、洋思率先垂范,取得了成效。到后起的山......

    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教学革命

    【教育前瞻】慕课:一场已经到来的教学革命 2014-02-20 金太阳教育 核心提示 新学期伊始,新海高级中学校长李宏伟向全体教职工推荐了两篇关于教育教学的文章:《基础教育接轨“......

    《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5篇材料]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情况,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