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

时间:2019-05-12 23:1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

第一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

学习资 料

第一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研究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基本的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目:第一目主要解释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目主要说明哲学基本问题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同时回答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分析

对于本框的知识,学生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追问并总结。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

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人类所从事的两大基本活动,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重要性。能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能分析说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哲学思维能力,能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理论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一定的哲学兴趣,自觉能动地去认识世界,做一名可知论者。教学重点与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式

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教学用具

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言论。

二、导入新课

教学导言: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那么,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那么同学们知道我们是以什么标准去划分它们的吗?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哲学应该研究那些问题”漫画。设计意图:启迪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结构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四、师生互动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课堂设问:请同学阅读P9的探究材料,并回答问题。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点拨: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总而言之,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就是物质。比如说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流水、房子汽车、书桌黑板、钢笔铅笔等等,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在大致明白了什么是物质之后,接下来我们就来考察下这两个词语的关系。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课堂设问:你觉得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它们谁决定着谁?(即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提示: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两种看法。凡是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我们说它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的,我们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这样哲学就分成了两大阵营。

举例:如果我现在和大家谈到手机、MP3、MD、电脑等东西的时候,大家脑海中是不是就会浮现它们的形象啊?比如说MP3,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就是,要么长长的要么扁扁的要么圆圆的,可以听歌做U盘的小玩意儿。这个就是我们哲学上的说的意识。不过,如果老师现在和一个远古人或者说我家乡里的那个村子里乡亲们说MP3、MD,他们的脑种会出现这样的反映吗?从这里看,应该是物质决定意识。

课堂设问:意识(思维)能否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提示:有三种看法,认为意识(思维)可以正确认识物质(存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意识(思维)不能正确认识物质(存在),属于不可知论者。当然也有些同学是两者观点都有,这种同学我们把他称为不彻底的不可知论者。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情景感悟:通过P10探究二的阅读,我们感悟到生活处处有哲学,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哲学自身反映的问题也并不高深。我们平时所处理的问题都包含了一定的哲学道理。这使得我们能够很轻易地“走进哲学”。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点拨: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点拨: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作出明确的回答。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哲学其他问题的回答

思维点拨:凡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教学总结

这一框题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然后学习了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另外我们还学习了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是生活实践的追问和思考,生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当然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他问题的回答。

配套练习

1.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员论和二元论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和意识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 B世界统一于“元气”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4.下列说法,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心外无物

C气者,理之依也 D存在即被感知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

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②思维能否产生理论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学习资 料

7.“人的认识不能超越感觉的范围,至于感觉之外的事物是否存在,这是无法知道的。”这句话属于()

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不可知论D可知论 8.有人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请陈述你的理由。

9.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1)上述材料反映了哲学上的什么问题?(2)惠施的话属于什么观点?

(3)我们的思维能不能反映现实世界?

参考答案

1.A

2.B 3.A 4.C 5.A 6.C 7.C 8.(1)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凡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就属于唯物主义,以次相反的观点就是唯心主义。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观点是可知论,以次相反的观点是不可知论。可见,提供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仅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不能忽略其第二方面内容。

9.(1)反映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内容,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2)惠施的观点属于不可知论。

(3)我们的思维不仅能认识现实世界,而且能正确认识现实世界。

以上资料均从网络收集而来

第二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引入新课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心动与幡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一个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一个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自然界、人类社会)。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教师点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下划分的。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唯心主义。

解释:在我们中国古代,物质和意识主要表现为人与天、名与实、神与形、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关系问题的探讨。

请同学们指出以下观点各属哪个阵营?

王守仁:心外无物。(唯心主义)

范 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唯物主义)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唯心主义)

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唯物主义)

荀 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唯物主义)

王 冲: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唯物主义)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唯物主义)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漠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例子:《子非鱼》

有一天,庄子和他的朋友惠施一起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只见桥下有很多鱼不停地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于是庄子说:“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反问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呀,你怎么知道鱼快乐不快乐呢?”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庄周梦蝶》

这么看来,庄周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这个问题便是: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庄周对此显然是怀疑的。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但是庄子的本意却是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人实际上是不可能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哲学理论。这就是不可知论。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点评: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面对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说到底都要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第三篇: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王鹏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哲学的基本问题课型:新课授课人:王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识记并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和内涵),了解其基本问题的成因以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划分标准,能够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发展,我们应该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物主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哲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产生,然后问及哲学的基本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二)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才算得上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学生回答。

2、教师总结: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并且把不同哲学区分开来的问题才算得上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阅读故事,思考问题 故事一

据说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故事二

王夫之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座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

1、提问学生:上述故事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看法有何不同?

2、教师总结: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王夫之的看法则是“世界万物都是客观存在的”。两人的不同主张,正好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

(四)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概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关系的问题。(解释思维和意识、存在和物质两两对应)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水是万物的始基——古希腊泰勒斯

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希腊德漠克利特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阳明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子夏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绝大多数哲学家认可这一观点)

2)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休谟——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

康德——此岸——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指不可认识的部分,即超越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观以外客观存在着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有限的。其根源于,“自在之物”与“现象”即“此岸”与“彼岸”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本身。一句话,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3、小结

(五)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1)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必须解决一个共同问题,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2、其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六)本节小结与板书

一、内容:思维和存在,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重点,需要理解、背诵)

二、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了解即可)

(七)随堂练习

1.(2012·百校联考卷)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它可以表述为

①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③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④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的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较为容易,答案为A 2.(2012·试题调研)下列成语正确反映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掩耳盗铃

B.望梅止渴

C.画饼充饥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析:本题考查谁能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很显然,是唯物主义。

五、教学结束,谢谢各位!

第四篇: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教案)

(一课时)

主备人:陈永吉

授课人:

备课组:文综组

授课班级: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教学重点、难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人类哲学史上,各种哲学派别相互争辩,共同发展,哲学思想在曲折中前行。哲学争辩的焦点是什么?贯串哲学发展发展始终的是一个什么问题?这就是本课将学习的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内容,并思考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下划分的。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3、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内容,并思考什么是不可知论?讨论问题。教师点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在“思维和存有无统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下划分的。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漠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10页“专家点评”“名言”内容,同时讨论、思考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0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要面对从客观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出发的问题,说到底都要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三)课堂总结、点评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其中,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学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BDDAADCB

二、非选择题:

6、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其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教后反思】

教研组长:

第五篇:哲学基本问题讲稿

【1】

同学们,大家好。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第一部分的内容。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部分

【2】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必须明确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3】

那我们人生活在设个世界上,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在思考,其实只要你不断的发问,不断的思考,你就已经具备了一种哲学思维能力。我们思考什么,大多是对于这个世界的看法,这就是世界观。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经历了神话世界观、宗教世界观和哲学世界观。

而哲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我们想要树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就必须学会哲学思考!

【4】

回到哲学的基本问题,从哲学上来看,世界万物无非就是两种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我们人做的事归结起来也就是两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

就像恩格斯总结和概括课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后得出的结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

哲学基本问题中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分为两个方面的。一个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谁决定谁这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

第二就是同一性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认识世界,我们能不能再世界的表象中反映现实?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

说到这,我们需要明确一些同义的名词。

哲学研究的就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与之对应的物质与意识、存在于思维、客观与主观这两类现象。

希望同学们注意。

【8】

那回到哲学基本问题,刚才我们说第一个方面就是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何者是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不同的回答划分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

【9】

从唯心主义来看,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心主义还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潜意识、灵魂、精神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它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外部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注意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者的主观意识指的是自然界内在非物质的总和,不是简单指人类思维。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即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或理念世界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外部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即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它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抽象非实体。

【10】

那唯物主义则认为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唯物主义也有一个历史进程,他经历了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再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

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例如:水,火,气,土等。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荀子还提出了“形具而神生”的可贵命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范缜在说明神形关系时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主要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的唯物主义者有培根、洛克;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利、狄德罗;19世纪德国的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恩格斯对物质做出了初步的概括: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做出了一个全面科学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她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一定义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

【11】

说完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我们还看一下第二个方面,那就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根据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将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基本观点。

【12】

我们先来看可知论。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世界统一于物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持该观点者多为唯物论者,其认为人可以凭借感觉器官及其延伸(科学仪器)完全认知世界,而至今尚未被认知的部分只是因为技术的不发达,人类自身局限性,世界也是不断变化的,可人完全认识世界是必然。例如荀子的“凡可知,人之性,可以知,物之理也。”

【13】

不可知论它与可知论相对,为一种哲学的认识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它否认客观规律,排除社会实践的作用,可世界是客观统一的,未经实践即进行先验判断即自我否定。

其典型代表人物是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休谟断言人所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感觉,至于在感觉之外是否还有客观事物存在,这是不可知的。康德虽然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但是又认为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的物自体的本来面貌是不可认识的;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上帝,都不是认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14】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所有内容,谢谢大家!

下载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二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即________和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

    2017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doc

    2.1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标和考纲: 2014考纲:①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教学目标: 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其基本内容包括什么? 2.为什么思维......

    5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合集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方面内容? 2、理解目标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如何理解哲学基......

    哲学基本问题公开课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课教学设计 2016-02-15 14:21 835次 共1课时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高中思想政治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高中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设计 丹凤县商镇中学 彭丹峰 教材分析: 本框分为两目,第一目分析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结合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教学设计的基本问题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以课堂评价完善教学设计,判断是否是一个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的) 一堂......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1,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 意义;唯物主义世界的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吧世界 的本源归结为精......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分析 一、知识逻辑框架 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唯物主义何者为本原唯心主义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与生活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