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陈嘉庚办学》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出资为家乡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表现了 陈嘉庚先生深切的爱国之情。【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书,在阅读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通过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挂图。【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围绕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在有关问题的内容旁边作记号。
2.说说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2.圈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四、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涉、隆、蓄、赚”等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些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①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才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①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把自己的体会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③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④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4.齐读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
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朗读全文,感受陈嘉庚的爱国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隐姓埋名为两弹》和《理想在田野里实现》,并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
第三课时
一、回顾全文,加深体会 1.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二、读书交流,深入感悟
1.围绕“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互听互补,加深理解和感悟。2.全班集体交流,抓住体现陈嘉庚爱国情感的句子,反复赏读。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自由表述。)
三、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课外延伸
搜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用课外活动时间开个故事会。
第二篇:小学语文:《陈嘉庚办学》教案(二)(语文S版四年级下)
陈嘉庚办学: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2
(一)板书课题,发散思维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圈画生字,认读。2同桌合作识记字形。
3、认读新词,引导理解。
(四)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谈谈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2自由朗读第3至第9自然段。
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划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的体会跟同学交流交流。
指导朗读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3齐读第10自然段。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五)练习朗读全文
(六)谈谈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想,并写下来
(七)开故事会
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讲给同学听。
(八)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华侨:侨居国外的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重洋:一重重的海洋。诚信:诚实、讲信用。
积蓄:本课指陈嘉庚平时积存下来的钱。耽误:本课指拖延了时间。欺侮:欺负、侮辱。《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隐姓埋名为两弹》和《理想在田野里实现》。这两篇文章都是讲科学家为祖国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感人故事。《隐姓埋名为两弹》讲的是邓稼先为发展祖国的原子弹事业而艰苦工作的事迹,《理想在田野里实现》记叙了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试验成功杂交水稻的事。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热爱祖国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三篇: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陈嘉庚办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导 学 过 程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自由读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又怎样做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老师问你们将来想上哪一所大学?我想首先跳入你们脑海的就是清华、北大吧!其实我国的福建省也有一所有名的大学,那就是厦门大学。你们知道它是谁创办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写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2、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1、陈嘉庚是个什么人?
2、他为什么要办学?他当时是怎样想的?
3、他是怎样说的?他是怎样做的?
二、带着问题,齐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
1、师:陈嘉庚是个什么人?你是从哪句话了解到的?在这句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吗?课件出示: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的大实业家。华侨、企业家
2、这句话中哪个词概括出了陈嘉庚的精神?(爱国)本文又是通过一件什么事来表现他的爱国之情的呢?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师:我们知道,陈嘉庚是一位华侨,他十七岁就远涉重洋,到新加坡学做生意,他又是怎么想到要为家乡办学校呢?出示课件:
几年后,陈嘉庚回到了集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在他看来,一切都是那么亲切。顺着熟悉的巷子,他一边慢慢地走着,一边看着镇里的变化。
当走过小时侯念书的私塾门口时,他发现私塾已经关门了。一打听,原来是镇里穷,很多孩子交不起学费,私塾办不下去了。
2、此情此景,让陈嘉庚心里非常着急,他是怎样想的呢?指名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3、指导朗读句子。
4、陈嘉庚的心里十分着急,回到家后他是怎样对妻子说的?指名读有关句子。课件出示: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我想用这些钱办所学校。我们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5、多么简单朴实的话语,一字一句却无不透露出他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不能不让人感动。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份感动读出来吧!
6、学校办起来了,陈嘉庚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仔细观察这幅图,再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图上这一情景的呢?学生大声读出有关内容。
7、看着同学们读书是越来越投入了,老师也想表现表现了。这一次,老师想让你们当小听众了。请同学们认真听,等会儿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读完课文后旁白:有道是“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也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才能兴旺发达起来,才能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不受外国欺侮!学校办起来了,孩子们重回学堂,琅琅的读书声再次回荡在校园上空,家乡的教育也得以继续下去。有了教育,孩子们的未来也就有了希望,孩子们的希望就是祖国的希望啊!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此时此刻心里感到多么--------啊!
课件出示:看着,听着,想着,陈嘉庚此时此刻心里感到多么--------啊!(欣慰)谁来说说?假如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你想对陈嘉庚说点什么呢?
8、师:从此以后,身处异乡、辛勤打拼的陈嘉庚从未忘记自己的的祖国,几十年如一日,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吃苦受累也一直坚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一起读一读第九自然段吧!
9、小结:陈嘉庚先生就是这样深爱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把自己的命运与家乡、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把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作为他一生的信念。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同学们,让我们以陈嘉庚先生为榜样,从小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陈嘉庚办学》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 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简朴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2)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1)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找出课文中描写陈嘉庚言行的语句,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简单作批注。(2)同桌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所画的语句。
5.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从课题着手,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通过自行梳理,确定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本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鼓励学生利用拼音读准字音,合作交流,记住字型,放手让他们在自主观察、大胆实践中探索新知,学习书写,得到发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勾画,养成不动笔墨就不读书的习惯。(1)“陈嘉庚心里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要是上不了学,那怎么行呢?” “很着急”表现了陈嘉庚看到家乡的现状后焦虑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陈嘉庚焦虑的心情。(2)“我想用这些钱办学校。我们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钱多花,没钱少花。” 陈嘉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用在了办学上,自己的生活却非常简朴。(3)“钱花掉可以再挣,孩子们学习的时间耽误了,可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陈嘉庚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对祖国前途的关注。(4)“每次到学校,他总要站一会儿,静静地聆听,仿佛在欣赏美妙的音乐。” 写出了陈嘉庚对家乡、对教育的热爱。
6.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7.齐读第9自然段。
(1)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2)陈嘉庚为什么要办这么多学校呢?
生讨论,师小结:这是陈嘉庚办学的思想动力,也是他创业打拼的动力。
三、朗读全文,加深印象
四、总结全文,畅谈感受
今天,当我们步入厦门大学,看到这么美丽的厦门大学时,国华侨老人----陈嘉庚。
我们会情不自禁的缅怀起这位爱
第四篇:小学语文:《爬山》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爬山: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抓住重点,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煌、崎”等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等6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画面: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早早起床去爬山,这是他们刚爬上山顶时远眺的情景。同学们,有的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有的人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这一对父子爬山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爬山》。2.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4.开声试读,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5.抽读课文,指导正音。(抽个人、抽小组或全班,一节一节过关。)6.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父子俩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重点指导读正确父亲的话。)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新词:“煮”字不要写得太长;“拂”字第七笔是撇,注意笔顺;“燃”字笔画多,注意不要写得太宽;“煌”字是火字旁,第四笔是点,左边不要写成“光”。2.学生誊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3.评价欣赏,个别指导。4.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2)熟读课文,试用“
”画出父亲说的话。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质疑导入 1.抽读生字,新词卡。
2.揭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质疑: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父亲是怎样教育、启发“我”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教育启发“我”的,画出父亲说的话。2.课件出示在爬山过程中,父亲三次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这些句子,思考这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小组合作探究: a.就父亲的话提出疑问。
b.交流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3.重点研读,理解父亲的话。(1)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征服自己。a.齐读。b.说一说:
“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别人是„„我们„„)“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战胜。)“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征服山”指爬上山顶;“征服自己”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爬山。)c.发散思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同学们联系实际想一想:
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我们往往会产生怎样的不良情绪?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d.全班齐声读第3节,理解“似懂非懂”的意思。e.小结,谈体会。
(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f.让我们再一次读父亲的话。(2)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是否尽力了。” a.指名读。
b.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爬山的过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c.理解“慢条斯理”的意思,指导读好这句话。d.联系实际,举一个自己尽力做好某件事的例子。(3)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a.齐读。
b.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可以结合自身体验谈体会。)(4)看课件(出示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把父亲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4.自读自悟,积累语言。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跟父亲一起爬山时,“我”学到什么?(2)理解“沉静”“智慧”。(3)练习背诵。
5.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美景?
听一听: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写一写: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大自然写到日记里。
第五篇:小学语文:《鲸》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鲸: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文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及生长规律。文章简明通俗,生动有趣,运用了列数字、举实例、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准确、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鲸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开展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化繁为简,变讲为导,以读代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兴趣。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这些方法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知道鲸是哺乳动物。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挂图,课文有关句、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鲸鱼”的了解。
2.提问:对鲸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步骤:
(1)画出生字新词,自己想办法学会。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特点,在课文中标出。
2.交流自读情况。
(1)小组互帮互检,看看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交流记字的好办法;提出还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小组互助解决。
(2)指名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教师相机板书:
鲸
大小
哺乳动物
种类
生活习性
生长特点
3.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三、细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分别介绍了鲸的哪些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2.交流体会:
(1)鲸的生活习性,包括捕食、呼吸、睡觉三个方面的特点。
捕食:抓住动词“吸进”“闭上”“滤”“吞进”等,理解须鲸捕食的经过;抓住“扑上去”“咬住”“吃掉”等词语,理解齿鲸的凶猛。
呼吸:观察课文插图,理解鲸的呼吸过程。
睡觉:理解鲸的自我保护意识强,警觉性高。
(2)鲸的生长特点:鲸是胎生的;鲸的生长速度快;鲸的寿命长。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读生字、生词,交流记字的办法。
2.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如“哺、滤、矮”。
3.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回答:课文写了鲸的哪些特点?(大小、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生活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你对鲸哪个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
2.找相同兴趣点的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各自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对这部分感兴趣。
(2)合作设计一种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感兴趣的鲸的这方面的特点。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主要形式有:
(1)通过具体数字、举例子说明、看图比较想象等,感悟“鲸是很大的动物”。
(2)通过画图,展示,介绍鲸为适应生活环境的进化过程,体会“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3)让学生在看录像说鲸鱼吃食的情况、根据水柱的不同辨认鲸的种类、画鲸睡觉时的样子图等过程中,了解鲸的特点。
4.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自己喜爱的那种鲸,作“自我介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鲸的资料,开展“走进鲸的世界”语文综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