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寓言两则 》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
寓言两则 :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析】
本课是精读课文,包括《滥竽充数》和《邯郸学步》两则寓言。《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常叫三百人的乐队一起吹奏给他听。南 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可是他却能混到乐队里去,相安无事。后来,齐宣王死了,齐缗王继位。他的爱好与先王不同,喜欢听独奏,南 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逃走了。这则寓言讽刺了没有真本领,却混进行家队伍中充数的人。后来作为成语来用,指不好的东西混进好的里面凑数。另外也常用来自谦。《邯郸学步》讲的是战国时候,燕寿陵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现在人们把故事作为成语用,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记。
【设计理念】
学生学习语文的进程是一个自悟自得的过程。本设计力求避免教师繁琐的分析、讲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这两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教学时,主要先让学生充分阅读,达到通读熟读的程度后,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从而悟出寓言的寓意,并在自读自悟中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认识“竽、郭、腮”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做势、彻底、机械”等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活用这两个成语。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光盘。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寓言两则》,读题。
2.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寓言故事。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刻舟求剑„„)
3.这些寓言故事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
过渡:那么今天这两则寓言是通过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呢?
二、观看课文录像,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三、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自由朗读这两则寓言故事,思考这两则寓言故事分别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圈画生字、新词,同桌互学。
3.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指导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
4.再读课文,力求做到正确、流利。
5.抽读正音。(注重评价。)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注意“械xi€琛弊值亩烈簟#?
2.指导书写。(抓住“滥、宜、械”字,让学生先观察,后练写。)
3.学生抄写生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听写新词。
五、回归整体,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质疑导入
1.回顾一下: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故事?
2.你想提什么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
(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进行梳理,明确本节课的要求。)
二、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板书:寓言两则。
2.口述目标:我们不光要知道这两则寓言所讲的故事,更要知道它们的寓意,学会活用这两个成语。
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
(一)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1.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自读自悟。
附自学提纲:①南 郭先生为什么要偷偷逃跑?
②你觉得南 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准备竞赛,看哪个小组准备得最好,理解得最透彻。)
3.全班讨论,老师作适当点拨。
(南 郭先生之所以要偷偷逃走,是因为他没有吹竽的本领,齐缗王这样一来,他再也混不下去了。)
4.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举例说说。
5.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引导理解“溢竽充数”这个成语别的意义。
7.巩固成语用法:根据“滥竽充数”这一成语不同的意思,分别造句。
8.自由读课文,回想学习这一成语的方法。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邯郸学步》。
1.总结学法,迁移学习。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然后分学习小组自学第二则寓言。
2.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步骤:提出问题→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3.集体汇报学习情况。
a.那个学走路的人为什么要爬着回去?b.他是怎样学习走路的?c.像他那样学本领行吗?d.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
四、熟读升华,超越文本
1.熟读这两则寓言。
2.小组再度合作,选择其中一则寓言演一演。
3.汇报表演。
4.模仿记者采访“南郭先生”和“那个燕国人”。
五、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六、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把这两则寓言故事讲给小学弟、小学妹听。
2.选择其中一则寓言,续写寓言故事。
第二篇:小学语文:《寓言两则(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 邯郸学步)
教学设计2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朗读两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
2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可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互相检查。
3画出新词,读一读,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和同学讨论,或问老师。
4了解两则寓言故事的内容,说说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领悟寓意
1学习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1)南郭先生为什么先能蒙混过关,后来却偷偷地逃走了?
(2)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
(4)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其他的意义。
(6)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则寓言《邯郸学步》。
(1)让学生根据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来自学第二则寓言。
(2)集体汇报学习结果,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3)教师视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4)自由朗读课文。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五)拓展训练
(1)演一演这两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南郭先生”和那个“燕国人”。
(2)选择其中一则寓言,续写寓言故事。
参考资料
1关于课文
(1)《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外储说上》,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原文是:“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学行于邯郸与(欤)?未得国能,又失其帮行矣,直匍匐而归矣。”课文是根据这段文字编写的。
2、词语解释
滥竽充数:竽,一种乐器,形状像笙。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排场: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待遇:本课指报酬。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出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首都,故址在今河北邯郸市。学步:学走路。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原来会的东西也忘记了。也作“学步邯郸”。
优雅:本文指走路的姿势十分优美,有风度。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寓言四则》和《愚公移山》。《寓言四则》中的《宣王好射》讽刺了像宣王这样不务实际,只图虚名的人。《截竿进城》讽刺了迂腐、僵化的人。《薛潭学讴》说明其实没有学到真本领,自以为学好了是不对的。《马价十倍》说明了借名人作虚假的宣传,有时确实能迷惑人。文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评价人物的言行,体会文章的寓意,并让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愚公移山》讲的是愚公率领儿孙们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赞扬了愚公坚忍不拔的精神。文后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精神。
第三篇:小学语文:《钓鱼》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
钓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想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提出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读生字,并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2、自己想办法记生字,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并对字音和字形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距离
争辩
乞求
抵制
辉映
溅起
剧烈
上钩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序。
2、学习写钓到鱼的部分,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鱼,体会“我”的心情。
3、学习写放鱼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小时候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5、讨论: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的做法对不对?
6、引导学生理解“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
(五)再次朗读全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六)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七)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参考资料
1、有关资料
鲈鱼:又名花鲈、鲈板、鲈甲、真鲈等,俗称鲈鲛,为浅海近岸鱼种,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和淡水中。其体长而扁,口大,两颌下长上短,有毛齿,体披小栉鳞,体侧及背鳍散布着黑色斑点。鲈鱼肉质细嫩,味美清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词语解释
涟漪:水面被微风吹起的细小波纹。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器、仪器等。
争辩:用言词和论据进行争论。
皎洁:形容明亮而洁白。
乞求:恳求;请求。
沮丧:由于某种原因而垂头丧气、灰心失望。
诱惑:用某种手段引诱别人上当或干坏事。
抉择:选定;选择。
抵制:挡住;抗拒。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筋疲力尽:形容身体非常疲劳,力气全用尽了。
月光如水:形容月光像水一样清亮。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这两篇文章都是叙事说理的记叙文,能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做人。《中彩那天》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尊严》说明了做人要有尊严。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阐明的事理,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四篇:小学语文:《爬山》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爬山: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抓住重点,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煌、崎”等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等6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画面: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早早起床去爬山,这是他们刚爬上山顶时远眺的情景。同学们,有的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有的人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这一对父子爬山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爬山》。2.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4.开声试读,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5.抽读课文,指导正音。(抽个人、抽小组或全班,一节一节过关。)6.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父子俩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重点指导读正确父亲的话。)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新词:“煮”字不要写得太长;“拂”字第七笔是撇,注意笔顺;“燃”字笔画多,注意不要写得太宽;“煌”字是火字旁,第四笔是点,左边不要写成“光”。2.学生誊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3.评价欣赏,个别指导。4.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2)熟读课文,试用“
”画出父亲说的话。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质疑导入 1.抽读生字,新词卡。
2.揭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质疑: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父亲是怎样教育、启发“我”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教育启发“我”的,画出父亲说的话。2.课件出示在爬山过程中,父亲三次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这些句子,思考这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小组合作探究: a.就父亲的话提出疑问。
b.交流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3.重点研读,理解父亲的话。(1)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征服自己。a.齐读。b.说一说:
“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别人是„„我们„„)“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战胜。)“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征服山”指爬上山顶;“征服自己”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爬山。)c.发散思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同学们联系实际想一想:
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我们往往会产生怎样的不良情绪?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d.全班齐声读第3节,理解“似懂非懂”的意思。e.小结,谈体会。
(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f.让我们再一次读父亲的话。(2)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是否尽力了。” a.指名读。
b.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爬山的过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c.理解“慢条斯理”的意思,指导读好这句话。d.联系实际,举一个自己尽力做好某件事的例子。(3)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a.齐读。
b.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可以结合自身体验谈体会。)(4)看课件(出示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把父亲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4.自读自悟,积累语言。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跟父亲一起爬山时,“我”学到什么?(2)理解“沉静”“智慧”。(3)练习背诵。
5.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美景?
听一听: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写一写: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大自然写到日记里。
第五篇:小学语文:《语文百花园六》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
教案示例 语文百花园六
【内容简析】
本百花园共安排了五项语文学习活动,包括“语海畅游”(区分音形相似的字、体会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读背格言”“阅读短文”“口语交际”和“习作”。
【设计理念】
本设计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联系实际去探求新知,拓展视野,积累语言。在教学中,以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利用竞赛、质疑、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区分音形相似的字,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2.让学生懂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3.积累格言,并能使用格言。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通过从说到写的系列训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引领学生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难点:激发学生乐于开口讲述自己的经历,及如何表达真情实感。
【教具准备】
1.搜集若干句友谊格言。
2.课件(挂图、练习题、习作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游畅、积少成多、阅读平台。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又到了畅游百花园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将在百花园中了解祖国文字的造字奥秘,感受到格言的魅力,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还能一吐为快,把心中的不快通通抛掉,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大家愿意与我为伴,走进语文百花园六吗?
二、语海畅游,探究奥秘
(一)“汉字真有趣”。
1.出示课文的两幅挂图,观察说话。
(根据泡泡框的提示,说说图画的意思,比较两幅图的不同。)
2.分组讨论,比较图画和它相应的字体,看看发现了什么,在观察、比较、讨论中了解两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3.出示“即、既”两个字,让学生进行区分,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4.开展一分钟组词竞赛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5.读准字音,朗读词语。
(二)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互相说说。
1.自由读读每组的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
2.默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3.同桌互说。
4.全班交流纠正。
5.齐读这两组句子。
三、读读背背,积少成多
1.自由读格言,练习背诵,看谁最快把这几句格言背下来。
2.抽查背诵情况。
3.全班齐读格言。
4.想想每句格言的大致意思,说说读后明白了什么。
5.交流学生事前准备的关于友谊的格言,读一读。
四、阅读感悟,共享乐趣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读短文,初步感知短文的内容。
(奶奶的话朴实而又生动,“我”向奶奶学习语言,从中发现了学习语言的好办法。)
2.学生质疑,老师梳理。
(1)奶奶的话好在哪儿?
(2)小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3.自读课文,深入感悟。
(1)默读短文,用笔勾画答案加批注等。
(2)交流体会。
(3)选择读句子,积累语言。
五、课堂总结,畅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导出话题,引发表达欲望
1.看一小段生活小录像。(妈妈找不到钱包,错怪了小明的片断。)妈妈发现不见钱包后,很生气,一口咬定是小明拿的,并严厉地指责小明;小明很委屈,有口难辩,伤心地哭了,后来妈妈找到了钱包„„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2.揭示口语交际的话题:受到了委屈或者委屈了别人应该怎么办?
二、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寻找说话素材
1.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你受到过什么委屈或者曾经委屈过谁,确定你想说的内容。
2.简单交流,汇报想说的内容。
三、留足时间准备,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学生准备,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弄清泡泡框里的提示,以便和同学交流。
四、结合实际,生生互动,再现交际情境
1.小组内让同学们互扮角色,进行现场再现,并且互提建议如何改进,进行文明交际。
2.师生共同合作,再现话题情境,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评价,实际交际中的优点和缺点,共同提高。)
五、总结过渡,引出习作,激发写作需求
1.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受到了委屈可向别人解释,委屈了别人要向别人道歉。刚才,同学们在互相交流倾吐的过程中,表达了真情实感,同时也能把事情讲具体、心情讲清楚。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一经历写下来。
2.出示习作要求,读要求。
3.构思习作。(可在课后进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点评习作。
一、谈话引入,回顾要求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围绕着“受到委屈或委屈了别人怎么办”这一话题,进行了模拟说话,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课后都已经写了下来。这节课,我们来点评习作。
2.出示习作要求,读要求。
写一件自己受了委屈或委屈了别人的事,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自己的心情写清楚,题目自拟。
3.出示评价要求,读要求。
(1)内容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2)有没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交待清楚。
(3)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题目是否贴切。
二、自读习作,寻找亮点
1.围绕习作要求,思考自己的习作是否切题。
2.在自己的习作中,把自己认为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
3.在自己的习作中,把自己认为欠妥的地方试行修改。
三、小组合作,百家争鸣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换修改,方法同上。
2.共同交流,欣赏好词佳句,提出修改建议。
四、全班交流,共享精品
1.选取习作,共同点评。(老师相机点拨。)
2.佳作欣赏。(好开头、好结尾、好词好句好片段欣赏。)
五、再度修改,锦上添花
根据以上点评范例,再次自行修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