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鲸》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鲸: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文理清楚、层次分明的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及生长规律。文章简明通俗,生动有趣,运用了列数字、举实例、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准确、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鲸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开展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化繁为简,变讲为导,以读代研,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实践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特点,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兴趣。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这些方法的好处。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知道鲸是哺乳动物。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挂图,课文有关句、段的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鲸鱼”的了解。
2.提问:对鲸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步骤:
(1)画出生字新词,自己想办法学会。
(2)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特点,在课文中标出。
2.交流自读情况。
(1)小组互帮互检,看看自己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交流记字的好办法;提出还有哪些不懂的字词,小组互助解决。
(2)指名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教师相机板书:
鲸
大小
哺乳动物
种类
生活习性
生长特点
3.指名读课文,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条理,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
三、细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
1.默读思考:课文分别介绍了鲸的哪些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
2.交流体会:
(1)鲸的生活习性,包括捕食、呼吸、睡觉三个方面的特点。
捕食:抓住动词“吸进”“闭上”“滤”“吞进”等,理解须鲸捕食的经过;抓住“扑上去”“咬住”“吃掉”等词语,理解齿鲸的凶猛。
呼吸:观察课文插图,理解鲸的呼吸过程。
睡觉:理解鲸的自我保护意识强,警觉性高。
(2)鲸的生长特点:鲸是胎生的;鲸的生长速度快;鲸的寿命长。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读生字、生词,交流记字的办法。
2.指导难写字的书写,如“哺、滤、矮”。
3.布置作业:(1)书写生字;(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回答:课文写了鲸的哪些特点?(大小、哺乳动物、种类、生活习性、生活特点。)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你对鲸哪个方面的特点最感兴趣?
2.找相同兴趣点的同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各自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对这部分感兴趣。
(2)合作设计一种方案,向全班同学介绍你感兴趣的鲸的这方面的特点。
3.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深入交流,主要形式有:
(1)通过具体数字、举例子说明、看图比较想象等,感悟“鲸是很大的动物”。
(2)通过画图,展示,介绍鲸为适应生活环境的进化过程,体会“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3)让学生在看录像说鲸鱼吃食的情况、根据水柱的不同辨认鲸的种类、画鲸睡觉时的样子图等过程中,了解鲸的特点。
4.让学生把自己当做自己喜爱的那种鲸,作“自我介绍”,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朗读课文
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鲸的资料,开展“走进鲸的世界”语文综合活动。
第二篇:小学语文:《爬山》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爬山:教学设计
(一)教案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讲的是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抓住重点,通过读中悟、悟中赏、赏中读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认识“逞、煌、崎”等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等6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教学挂图(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请看画面:一个夏日的清晨,一对父子早早起床去爬山,这是他们刚爬上山顶时远眺的情景。同学们,有的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有的人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这一对父子爬山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爬山》。2.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4.开声试读,力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5.抽读课文,指导正音。(抽个人、抽小组或全班,一节一节过关。)6.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情况。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父子俩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全班齐读。)(重点指导读正确父亲的话。)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字新词:“煮”字不要写得太长;“拂”字第七笔是撇,注意笔顺;“燃”字笔画多,注意不要写得太宽;“煌”字是火字旁,第四笔是点,左边不要写成“光”。2.学生誊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3.评价欣赏,个别指导。4.布置作业:(1)抄写生词;(2)熟读课文,试用“
”画出父亲说的话。第二课时
一、复习揭题,质疑导入 1.抽读生字,新词卡。
2.揭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质疑: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4.根据学生的质疑,梳理:父亲是怎样教育、启发“我”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教育启发“我”的,画出父亲说的话。2.课件出示在爬山过程中,父亲三次说的话。
(1)自由轻声读这些句子,思考这些话是在什么地方(或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小组合作探究: a.就父亲的话提出疑问。
b.交流讨论父亲的话的含义。3.重点研读,理解父亲的话。(1)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征服自己。a.齐读。b.说一说:
“我们”爬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别人是„„我们„„)“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战胜。)“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征服山”指爬上山顶;“征服自己”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爬山。)c.发散思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同学们联系实际想一想:
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这些困难,我们往往会产生怎样的不良情绪?在困难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做? d.全班齐声读第3节,理解“似懂非懂”的意思。e.小结,谈体会。
(父亲说这番话的目的是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f.让我们再一次读父亲的话。(2)理解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课件出示: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是否尽力了。” a.指名读。
b.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爬山的过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c.理解“慢条斯理”的意思,指导读好这句话。d.联系实际,举一个自己尽力做好某件事的例子。(3)理解父亲第三次说的话。a.齐读。
b.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的话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可以结合自身体验谈体会。)(4)看课件(出示父亲第三次说的话),把父亲的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景。)4.自读自悟,积累语言。
(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跟父亲一起爬山时,“我”学到什么?(2)理解“沉静”“智慧”。(3)练习背诵。
5.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有哪美景?
听一听: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写一写: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把你看到的和听到的大自然写到日记里。
第三篇:小学语文:《陈嘉庚办学》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回到故乡,发现家乡由于贫穷,连私塾都办不下去了,他深为家乡的孩子们担忧,于是几十年如一日,出资为家乡办学,而他自己却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表现了 陈嘉庚先生深切的爱国之情。【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读书,在阅读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崇高精神,激发爱国情感。【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通过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以及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挂图。【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引疑激趣 1.板书课题,齐读。
2.围绕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引导学生梳理问题,评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并在有关问题的内容旁边作记号。
2.说说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生字,学习新词
1.同桌合作,互正字音,交流记字方法。
2.圈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想想词语的意思。3.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
四、指导写生字,重点指导写好“涉、隆、蓄、赚”等字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陈嘉庚的生平事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新词。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上节课,我们围绕课题,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二、细读课文,认真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里知道了些什么? 2.汇报交流。
3.指名读第1、2自然段。①说说陈嘉庚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陈嘉庚的成功是怎样才得来的?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9自然段。
①想一想: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②找出描写陈嘉庚行为、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然后把自己的体会与同桌或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③集体交流,指名汇报。老师相机出示有关句子,指导读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互读互评。④文中的插图是对照课文的哪部分内容的?看插图,谈谈你看后的感受。4.齐读第10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陈嘉庚一边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边把赚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回家乡,兴办学校。”
读一读,认真体会带点的词,用一句话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朗读全文,感受陈嘉庚的爱国之情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隐姓埋名为两弹》和《理想在田野里实现》,并与同学交流读后的感想。
第三课时
一、回顾全文,加深体会 1.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
二、读书交流,深入感悟
1.围绕“课文中的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为什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讨论,互听互补,加深理解和感悟。2.全班集体交流,抓住体现陈嘉庚爱国情感的句子,反复赏读。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自由表述。)
三、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课外延伸
搜集一些名人的爱国故事,用课外活动时间开个故事会。
第四篇: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一)(语文S版四年级下)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三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寒食》和《泊船瓜洲》。这三首古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春天的美景,各具特色,值得细细品味。【设计理念】
这三首古诗的语境和意境都很美。根据古诗特点,教学设计中努力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画面,读中品情;力图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升华、拓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读书,品读品情,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
音乐和图文资料。【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江畔独步寻花》。
一、吟诗颂春,导入新课
1.教师深情诵读《春晓》。
2.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万紫千红,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今天,咱们将继续学习三首描写春天的诗篇。首先学习第一首《江畔独步寻花》。
二、读题释题,理解“畔”“独步”“寻”的意思
三、介绍诗人和相关的背景
四、初读求通
1.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蹊”“畔”“莺”“啼”等字。
2.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3.展示朗读。
五、再读知意
1.踊跃发言,小议学法。学习古诗,除了会读,还要用什么方法来学?
2.观察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3.回归文本,自由认真读诗,边读边思考:从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不明白?
(学生自由读,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进行交流。)
4.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交流。
(注意引导:“千朵万朵”泛指很多花,数不清。)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写了什么意思。
六、细读悟情
1.指名朗读,读准节奏,感受节奏美。
2.配乐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默读,画出描写了那些景物,哪些描写繁花似锦,哪些描写蝶舞莺啼。
4.投影花景,说说观后的感觉。(引导理解“压”字,写出了花的繁密和灿烂。)
5.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指名读,对比读,齐读。)
6.刚才是路边看花,现在让我们走进花丛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了什么?引导读书。
7.思考:“留连”“自在”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与其说蝴蝶留连,不如说是诗人陶醉,说是娇莺自在,实是诗人心情愉悦。
8.这是一个怎样的“留连”?这是一个怎样的“自在”啊?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9.配乐朗读全诗。
七、熟读成诵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八、总结全诗
九、布置作业
搜集杜甫的诗歌,背诵其中的几首。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寒食》。
一、读题,释题
我们在三年级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清明节的由来》,那篇文章中提到过寒食节。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时间是清明节前的一两天,是晋文公为怀念抱木焚死的贤臣介子推而定的。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按当时风俗,寒食节折柳枝插门,以表示纪念。
二、了解诗人及时代背景
三、初读求通
1.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指导识记“御”“暮”“侯”等字。
2.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3.展示朗读情况。
四、再读知意
1.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之景。
2.回归文本,认真读诗,思考: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要重点引导理解“飞花”“御柳”“汉宫”“五侯”和“传蜡烛”等术语和风俗。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五、细读悟情
1.自由朗读,读准节奏。
2.展示交流,感受节奏美。
3.指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学生想象画面。
4.默读,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思考:哪些句子写春意?
5.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这是一片怎样的春景?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字词?重点引导理解“无处”。通过品读交流,了解长安城以及皇宫的春意浓浓,热闹非凡。
6.感情朗读。
7.教师导语: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天下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自由读诗,思考问题。
8.读诗。思考:从一个“传”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皇城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有什么感想?
9.交流读书所得,体会诗人的轻蔑和不满。
10.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评读,比赛读,齐读。
六、熟读成诵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七、回顾全诗,总结全文
八、布置作业
继续搜集寒食节的相关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无处不飞花
白昼
寒食
汉宫传蜡烛
夜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泊船瓜洲》。
一、导入新课
讲述贾岛作诗“推敲”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二、读课题,理解题目。注意理解“泊”的意思
三、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四、初读求通
1.指名读诗,注意纠正字音,尤其是“间”“数”“还”的读音。
2.练习朗读,辐射全班。
3.展示朗读情况。
五、再读知意
1.观察插图,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
2.回归文本,自由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交流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并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理清京口、瓜洲和钟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明白,诗人的家乡并不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间”“数”“绿”“还”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六、细读悟情
(一)品读,体会情感。
1.男女学生指名读,引导读准节奏。
2.练习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自由朗读第一、二句,抓住“一水间”和“只隔”体会。教师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4.自由读诗,哪句诗最能体现诗人的感情?你从哪些字词体会到?(抓住“又”“何时”两词体会。)教师板书:离家久——何时还?
5.指导朗读,读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二)赏析,体会妙处。
1.自由读诗,说说你认为诗中写得最准确、最精妙的一个字是什么。
2.引导学生学习“学习链接”,了解王安石修改的故事。
3.小议:王安石此前先后改了“到”“过”“入”“满”等字,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王安石不用别的字,而最终选择了“绿”字?相比之下,“绿”字究竟有什么妙处呢?
(“绿”写出了春风吹拂下大地的巨大变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充满了春的气息。)
4.指导读好“绿”字,读出惊讶,读出喜悦。
5.“绿”如画龙点睛,妙笔生花。一个字竟有如此威力,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呢?
6.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七、熟读成诵
1.练习背诵。
2.展示背诵情况。
八、小结三首古诗写作特色,指导习作
《江畔独步寻花》抓住繁花、戏蝶和娇莺这种最具春天特点的景物,动静结合,有声有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寒食》先写白昼的“无处不飞花”,再写晚上的“汉宫传蜡烛”,写出了诗人对封建统治阶级耍弄特权的不满和讽刺。
《泊船瓜洲》先写远眺京口,触景生情,用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春景,更道出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九、布置作业
搜集王安石的资料,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靠家近——很想还。
离家久——何时还?
第五篇:小学语文:《钓鱼》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下)
钓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2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想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提出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读生字,并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2、自己想办法记生字,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并对字音和字形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距离
争辩
乞求
抵制
辉映
溅起
剧烈
上钩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序。
2、学习写钓到鱼的部分,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鱼,体会“我”的心情。
3、学习写放鱼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小时候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5、讨论: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的做法对不对?
6、引导学生理解“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
(五)再次朗读全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六)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七)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参考资料
1、有关资料
鲈鱼:又名花鲈、鲈板、鲈甲、真鲈等,俗称鲈鲛,为浅海近岸鱼种,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和淡水中。其体长而扁,口大,两颌下长上短,有毛齿,体披小栉鳞,体侧及背鳍散布着黑色斑点。鲈鱼肉质细嫩,味美清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词语解释
涟漪:水面被微风吹起的细小波纹。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器、仪器等。
争辩:用言词和论据进行争论。
皎洁:形容明亮而洁白。
乞求:恳求;请求。
沮丧:由于某种原因而垂头丧气、灰心失望。
诱惑:用某种手段引诱别人上当或干坏事。
抉择:选定;选择。
抵制:挡住;抗拒。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筋疲力尽:形容身体非常疲劳,力气全用尽了。
月光如水:形容月光像水一样清亮。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这两篇文章都是叙事说理的记叙文,能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做人。《中彩那天》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尊严》说明了做人要有尊严。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阐明的事理,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