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风情》教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0:1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南风情》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南风情》教案》。

第一篇:《西南风情》教案

苏教版 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西南风情》

连云港灌云县初级中学

戴素芹

设计思路:以对西南几个民族的节日、乐器、风俗民情的了解为线索,欣赏和演唱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在聆听和演唱中感受优美如歌的西南风情,感受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了解西南民族音乐生活和习俗风情中蕴含的文化历史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热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教学内容: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阿哩哩》

欣赏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和器乐曲《渔歌》《苗岭的早晨》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演唱,积极表达热爱生活的情感,表述自己对西南少数民族歌曲风格的感受,通过欣赏,领略西南民族音乐的独特风韵。感知巴乌和小提琴的音乐色彩。能听出说出乐曲的大体结构。

教学重点:对西南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了解和体验。教学难点:歌曲演唱吐字音调要清晰,二声部演唱要准确。教学过程:

一,导入:

邀请一学生表演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课前布置已准备好)欣赏完毕提问:1,乐曲名字?乐器名字?

2,哪个民族的?(不知道没关系,今天就要去认识)二,新课部分:

(一)了解西南主要民族

师: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祖国的西南部分,都有哪些少数民族?

学生简单回答(课前要求同学们到互联网上搜索学习)

(大屏幕显示中国少数民族地图)

总结:主要有壮族,彝族,苗族、傣族、侗族、景颇族,等等。西南少

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结合民俗风情重点了解壮族,彝族、苗族的民族音乐风格,欣赏相关乐曲。

1,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

①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西南广西壮族的传统节日——歌圩节 【让学生欣赏一组歌圩节图片】

说起广西,人称“歌仙”的是谁啊?(刘三姐)② 欣赏《什么水面打跟斗》

③ 请同学也照这首词的格式填词,相互对歌,唱几句,体验歌曲壮

族民歌色彩。(男声对女声或者分两大组对歌)

2,欣赏《苗岭的早晨》

芦笙节是苗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集会之一

【让学生欣赏一组芦笙节图片】

② 欣赏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感受苗族音乐的风格,想象乐曲

描绘的情景。

3,欣赏《渔歌》

① 认识几个西南少数民族乐器

(屏幕显示相应图片)

★铜鼓是西南古代文化的奇葩)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葫芦丝 流传于傣、彝、阿昌、德昂等民族中

★巴乌 流行于云南彝、苗、哈尼等民族中,用竹管制成,音色柔美,抒情性强,西南地区的 人们把它称为“会说话的乐器”

② 聆听巴乌独奏《渔歌》,感受乐曲的情绪和巴乌的音色特点。③ 观赏一组彝、苗、哈尼等民族生活、风情图片 ④ 再次欣赏《渔歌》,思考:乐曲由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表现情绪是怎样的?

完成书27页表格。

(三)学唱歌曲《赶圩归来阿里里》

① 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欣赏一组彝族风情图片。② 介绍歌曲:“圩”是彝苗等少数民族的集市。这歌表现了彝族人民赶圩归来时欢乐、幸福的心情。③ 聆听范唱。

④ 学生跟琴轻声练唱歌曲,要求咬字要清、轻。

⑤ 学唱歌曲二声部。学生划拍试唱低声部乐谱,熟练后填词练习,教师提出发声要求,要有气息控制,多用假声。

⑥ 练习歌曲演唱,两组对比演唱,比较有无低声部的区别。衬词部分突出兴高采烈的情绪,有了低声部,色彩更浓。⑦ 请学生为衬词部分加上拍手的节奏:××× ⑧ 欣赏民歌手演唱的《赶圩归来阿里里》

⑨ 再欣赏“彝人组合”演唱的《赶圩归来阿里里》 ⑩ 比较不同唱法所体现的不同风格。

⑪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歌曲演唱,看谁表达情绪最好,可以加节奏,加动作,鼓励同学们大胆展示。(可以一人唱,也可以组合)

三,结束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并演唱了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歌曲,领略了他们的风格和魅力。但是,对于我们西南这片民族民间音乐海洋来说,我们只是蜻蜓点水,比如,彝族的歌舞音乐《阿细跳月》和《快乐的啰嗦》等,希望同学们课后利用网络资源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让我们的课外音乐生活更全面多彩,更加热爱属于我们民族自己的音乐!

第二篇:西南风情教案

西南风情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李莎莎

教学设计思路:

《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但是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因此,我认为本单元的内容在备课时应该重新整合,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以西南的歌、舞、乐的欣赏为主,针对学生对西南地区音乐与舞蹈了解较浅,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听、唱、比较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2、欣赏傣族风格的舞蹈《雀之灵》、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和哈尼族的巴乌独奏曲《渔歌》,说出侗族大歌和巴乌的音色的特点,说出《渔歌》的大体结构和音乐情绪,并以此为契入口,分辨出西南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

3、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再次感受彝族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跟老师学跳竹竿舞。教学重、难点: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舞蹈《雀之灵》录像片段。

2、提问:你认识录像中的舞蹈家吗?她是哪个民族的?舞蹈的舞名是什么?哪个民族的?白族和傣族都位于咱们国家哪个方位?

3、导入课题《西南风情》

二、新授:

(一):欣赏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

1、同学们,我们国家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在最近新增了一种唱法,有谁知道是哪种唱法?(原生态)

2、欣赏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

3、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响特点,探讨歌曲表现的内容。

①歌手音色有何特征?

②采用何种演唱形式?

③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场景?

侗族的歌手们的声音高昂明亮,自然朴素;声部此起彼伏,造成了一幅很热闹的景象(歌曲表达了夏日来临、蝉声争鸣的欢跃气氛。)

④再次欣赏

(二):欣赏巴乌独奏曲《渔歌》

1、巴乌的音色有何特点?(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

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巴乌的簧片是裸露的,葫芦丝的簧片在葫芦里面,音域通常是一样的。但是葫芦丝有多个管,发的是复音,而巴乌是单音。)

2、根据课本提供的旋律片段,分辨A、B、C的演奏顺序,说说各段表达的情绪,以及乐曲的结构。

(三):感受与听辨:

1、认识几种乐器。

2、通过欣赏巴乌、芦笙、葫芦丝、口弦演奏的乐曲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的音色,并对其作出判断。

(四):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加动作。

(五):了解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

1、火把节

2、芦笙节

3、泼水节

4、竹竿节

三、实践活动:

跟老师学跳竹竿舞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接触了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音乐作品,但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这还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更深入地通过音乐去了解多彩的西南,感受那里特有的民族风情!(播放乐曲《爱我中华》结束本课,使学生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还能感受浓郁的西南音乐。)

个人反思:我开公开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可是总觉得上课的时候会很紧张(因为心里素质不好,以前一直是这样。但是自从做了老师以后我觉得自己在渐渐的改变。),不知道其他老师会不会肯定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按照自己预期的那样完成教学目标,怕自己会由于紧张把自己辛苦备的课给上砸了。这次公开课是区级的,是我们学校的校园开放日,会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包括本专业的和非本专业的,所以我更紧张了。上课之前我一直告诉我自己不要紧张,要把课上好,要自信,不要出差错。最后我终于成功了,虽然课上会容易紧张,但是都被自己克服了。我很开心自己终于进步了。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欣赏与表演唱祖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音乐作品,从来使学生了解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并且通过欣赏《渔歌》,分辨出西南少数民族一些乐器的音色。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到西南民族音乐文化当中,我选用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一个舞蹈作品的片段《雀之灵》进行导入,以此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当中,为了能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我在教学环节当中还加入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竹竿舞,也由此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绪当中学到音乐文化知识。

第三篇:西南风情音乐教案

[设计思路]:《西南风情》这一单元民族音乐文化可谓琳琅满目,本人设想分几个板块进行教学。本课的设计思路主要是抓住民歌这条主线展开,让学生从民歌中感受西南民族风情。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特“民族化”的民歌,还在此基础上与创作的新民歌牵线搭桥,让本课在选材上有一个亮点,让本课出现一个质的飞跃。

[教学目标]:

1、通过侗族大歌、壮族民歌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拓宽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增强继承优秀文化的意识和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

2、通过弹舌二声部、填词对歌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创新实践意识。

3、通过尝试用丰富的演唱方法来表演歌曲《爱我中华》,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教学重点]:感悟民族音乐风格,拓宽民族文化视野。[教学难点]:赏析侗族大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欣赏《蝉之歌》、《什么水面打跟头》、演唱《爱我中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爱我中华》

一、引入: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演奏)师: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个音乐作品的演奏乐器? 生:葫芦丝

师:那你知道葫芦丝属于我国哪个地区的特色乐器吗? 生:西南地区

师:美丽的大西南,山美、水美、人美、歌更美。今天,老师将选取几首代表性的大西南民歌与同学们一起分享。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世界上十分罕见的,生活在贵州、湖南、广西一带的西南少数民族侗族的民歌。

二、新课(出示课题)

1、侗族大歌《蝉之歌》

(1)[听一听]:欣赏《蝉之歌》

A、师: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说说该民歌的表演形式有何特点?

表演形式:①无伴奏

②无指挥

③演唱形式为合唱(无伴奏、无指挥这两种特点显而易见,无需多作讲解,合唱这种演唱形式学生也并不陌生,但在侗族大歌中很有讲头。)

B、师:多声部演唱时,高声部一般由几人演唱?出现在低声部之前还是之后?(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让学生再仔细聆听片段。)

生:好像只有1人,出现在低声部之前。

师补充:这就相当于“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而侗族则称为“众低独高”。C、师:你们认为主旋律出现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 生:低声部

D、师:一般我们听到的合唱主旋律是出现在高声部还是低声部? 生:高声部

师:这就是该民歌的特色。因为在侗族高声部是派生出来的,是树岔,低声部才是主杆。所以,主旋律出现在低声部。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有层次感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侗族大歌的特色。E、完整欣赏《蝉之歌》让同学们分析歌曲的音响特点。

音响特点:高亢明亮、自然朴素(课外延伸:原生态唱法),声部此起彼伏,造成了一幅很热闹的景象,表达了夏日来临,蝉争鸣的欢跃气氛。

[设计意图]: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悟音乐离不开聆听,只有多听才能了解音乐的真正内涵和美感。本环节通过完整欣赏全曲,让学生在了解侗族大歌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感悟民族风情。另外,增加“音响特点的分析”正好可为下面的问题“《蝉之歌》属于侗族大歌的哪一类?”作铺垫。(2)[讲一讲]:侗族大歌

A、师:从音乐角度来分,侗族民歌可分为“单声歌”和“多声部歌”两大类。侗族民间男女青年歌队演唱的多声部歌叫侗族大歌。

①特点:侗族大歌是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在中国侗族地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多声部(众低独高)、无伴奏、无指挥、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音乐。侗族大歌在侗语中俗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之意。

师:说到这里,老师还想插入一个题外话(一直以来,世界音乐界认为中国没有多声部和声艺术,复调音乐仅存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侗族大歌被中国著名音乐家郑律成偶然发现。1986年贵州侗族合唱团赴法国演出引起轰动,音乐界惊叹这中国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从此扭转了国际上关于中国没有复调音乐的说法。)

[设计意图]:插入题外话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B、师:侗族大歌这种古老而纯正的、如此闪光的民间合唱艺术会在哪些地点演出呢? 鼓楼(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故“侗族大歌”又被称为“鼓楼大歌”)、戏楼、吊脚楼等 ② 侗族大歌的分类:声音大歌(侗语称“嘎所”)

柔声大歌(侗语称“嘎嘛”)

伦理大歌(侗语称“嘎想”)

叙事大歌(侗语称“嘎吉”)

[设计意图]:简介侗族大歌的分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下刚才欣赏的《蝉之歌》属哪一类?不作进一步的拓展。

C、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我们刚才欣赏的《蝉之歌》属于哪一类? 生:声音大歌

师:声音大歌是最精华的部分,声音的标题常以昆虫鸟兽或季节时令的名称命名,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大自然音响,是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

(3)[学一学]:

欣赏侗族《舌歌》片段,让学生模仿,尝试用le进行二声部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弹舌二声部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侗族大歌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融入到侗族的民族风情中。

结语:最后让我们用两句俗语来结束此次的侗族民歌之行。“汉人有字传书本,侗族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饭养身,歌养心。”

2、壮族民歌 师:刚才我们了解的侗族大歌采用的演唱形式是合唱,那么少数民族民歌除了合唱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演唱形式呢?

[设计意图]:通过演唱形式这条主线,自然巧妙地过渡到壮族。(1)欣赏《什么水面打跟头》

A、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知道这是西南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若学生“民族”答不上来,也可先问下一问,或者直接告诉学生唱歌的主角叫刘三姐,再引入到壮族)

生:对唱

壮族

师:对唱是壮族民歌最重要的一种演唱形式。B、师:同学们可知唱歌的女主角是谁? 生:答

C、简介歌仙刘三姐

相传有个聪明、勇敢、勤劳而美丽的壮族姑娘,她善于用歌声赞美劳动、赞美自然。揭露封建地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爱戴她,尊称她为刘三姐;封建地主憎恨她、迫害她,逼迫她到处漂泊。她的歌声随着她的足迹传遍广西各地,人们誉称她为“歌仙”。至今,广西柳州、桂林、阳朔等地仍有她的遗址和遗迹,宜山、阳朔、贵县、苍梧等地还将其事迹列入县志。

D、简介壮族歌圩

壮族人民爱唱歌,童年开始学唱歌曲,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他们不仅在家里唱、平时唱,而且还定期举行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

“歌圩”的日期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

八、中元节、中秋节及嫁娶、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依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对唱是主要活动方式)。“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

(2)、创编活动:

利用《什么水面打跟头》填词对唱(因先前学生只欣赏了一遍,故教师可把旋律再教唱几遍)学生作品:什么布头剪不断哎(瀑布)

什么开花节节高哎(芝麻)

什么鱼儿不会死哎(木鱼)

„„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体验对歌的乐趣。

结语:我们同样也以一句壮族俗语来结束此次的壮族民歌之行:“只要留得嘴巴在,不死还要唱山歌。”

[设计意图]:与“侗族之行”呼应,条理显得较清晰。

3、《爱我中华》

[设计意图]:《爱我中华》这首歌曲是一首学唱歌曲,但却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歌曲。本节课加入这个内容,重点并不是学唱,而是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新民歌就融入了西南民歌音调,由此来拉近学生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一种距离感。)A、师:同学们可能对这些民歌不是很熟悉,但现今一些流行在歌坛的新民歌有好多融入了西南民族音调,还记得上课前播放的歌曲吗?她就是其中的一首,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1)范唱并思考:歌曲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怎样的共同心声?音乐情绪如何?

生:答

(2)直接跟伴奏演唱(学生都很熟悉,用钢琴纠正“咳啰„„”这一句)(3)欣赏宋祖英演唱的版本,让学生说说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4)音乐活动:(师生共同完成)

第一段:生唱师和

第二段:前半段 师唱生和,后半段,即高潮处“爱我中华”生唱,下一句老师接唱,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开始一起唱。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合作,体现出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把课堂气氛达到顶点。B、探索之旅:

(1)师:说《爱我中华》具有西南民族风格,到底体现在哪儿呢? 请同学轻声跟琴唱谱(重点唱第一部分),找出歌谱中出现最多的三个音。(2)西南民族音调特点:1 3 5三音组为骨干音 C、音乐活动:

(1)老师哼唱4小段旋律,让学生判断哪些具有西南民族音调特点?(旋律见教科书)

(2)让学生说说或唱唱自己所了解的、熟悉的具有西南民族风格的民歌。(若学生答不上来,可换种方式,老师唱旋律片段,让学生说出歌名。如:《小背篓》、《辣妹子》、《大地飞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

4、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侗族大歌、壮族对歌及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共性音调特色,更何况民歌也只是西南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相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沧海一粟,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更多精彩。当然,也希望同学们借助现代化的媒体去了解西南民族音乐文化,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让我们趁着歌兴,一起去赶歌圩。

播放《赶歌圩》视频(师生一起和)

[设计意图]:趁着歌兴赶歌圩,正好可让学生融入民族风情中,也较符合本节课的主题。

第四篇:西南风情教案__音乐组米兰

西南风情案例

学校:南京实验学校(一中分校)年级:初二 任课教师:米兰

教学背景:现在初二的学生在音乐作品欣赏方面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在老师的引领下,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节奏、风格、情绪等特点,并自己总结表达出来。本节课学生对于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但是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设计和导入方面要更加引人入胜。安排好整个流程,寻找好切入点,引导学生对少数民族的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现今网络教学对于老师和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课利用网络教学变得更加轻松顺利。互联网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增强了师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学借助互连网把各种艺术形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把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适当地融合。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增强教学活动的艺术趣味,激发声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修养。

课题:西南风情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2能用清晰的咬字,充满激情和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并进行加工处理歌曲的演唱形式。

3欣赏傣族风格的舞蹈《雀之灵》、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哈尼族的巴乌独奏《渔歌》,并分辨《渔歌》大体结构和音乐情绪,同时能够分辨出西南少数民族吹管乐器的音色。欣赏《彝族舞曲》,了解乐曲结构,并且对中华民族乐曲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并通过小测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赏习惯,培养合作探究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课《西南风情》,本课内容丰富。通过对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音调的歌曲《爱我中华》的学唱,和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器乐听辨乐器音色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分析能力。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旋律的优美和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乐曲的情境。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特点。

课程类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 讨论法 欣赏法 引导法

情景描述:

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 引发动机] 欣赏舞蹈《雀之灵》片段,导入课题《西南风情》[视频资料课堂辅助教师教学]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段舞蹈,你认识这位舞蹈家么?这个舞蹈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杨丽萍,白族和傣族。(学生的回答整齐而坚定,可见学生对于舞蹈和舞蹈家都比较熟悉的)

师:它们都位于咱们国家哪个方位? 生:西南地区

师:对。西南地区包括 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的大部和陕西南部地区。西南少数民族多以本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与汉族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相融合,各具特色。舞蹈家杨丽萍,白族,云南大理人。她创作表演的傣族舞蹈《雀之灵》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的经典。

二、西南地区节日介绍[借助多媒体展示少数民族节日图片] 师:我国西南少数名族都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认识这些民俗节日么? 生:傣族 泼水节。

师:这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西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大家用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

生:沉默,思考。(学生对此节日并不了解,期待老师的讲解)

师:这是景颇族 目瑙纵歌,大家可能不大了解。传说是百鸟参加太阳神举行的大型舞蹈盛会,后来推选孔雀领舞。所以每逢此节,成百上千人在锣鼓伴奏下,围成圆圈,像孔雀一样起舞。庆祝丰收,希望吉祥。生:苗族 芦笙节

师:芦笙节是苗族传统音乐歌舞节日。相传芦笙管是诸葛亮教苗族人民做的,所以他们又把芦笙管叫做孔明管。节日期间同时还举行赛马、斗牛等竞赛活动。热闹非凡。生:壮族。

师:对这是壮族的歌圩,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分野歌圩和夜歌圩,野歌圩以赛山歌为主对唱的情歌啊,也唱故事,夜歌圩在室内进行。近几年在此基础上创办了国际民歌艺术节。

二学唱歌曲《爱我中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 师:同学们我们有56个少数民族,我们亲如一家,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歌曲《爱我中华》。(听赏歌曲)师:这首歌曲大家听完有怎样的感受? 生:表达的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好。《爱我中华》是一首优秀的创作歌曲,朴实的语言,简洁的音调,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各民族的亲密团结和爱国爱家的深厚情感,极大地激发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所以很快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盛传。歌曲为二段体结构,采用广西壮族民间音调并进行了发展。前12个小节为第一乐段,后11个小节为第二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清新流畅;第二段具有强烈的号召性和使命感,情绪激昂,充满活力,表现了中华儿女爱中华的深厚感情。师:请哪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下歌词? 生:朗诵。

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我按照歌曲中演唱的节奏去朗读)

生:(纷纷举手)老师按歌曲的节奏朗读的。(带领学生有感情和节奏地朗读歌词,这样的演唱时候节奏的问题就迎韧而解了)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听觉印象】信息化作为辅导工具 学唱歌谱

带入歌词演唱 师:让我们来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分类

并融入歌曲3让我们一起来跟钢琴唱歌谱

发现经常出现的骨干音有那些?老师或学生总结(PPT)

(跟钢琴演唱歌曲 讲解重点 难点)

师:大家唱的很好,这首乐曲我们都比较熟悉,下面我们要加入一些处理,采用一些不同的演唱形式。什么是演唱形式?

有哪些演唱形式?[多媒体利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升华] 齐唱

齐唱是指一个歌唱集体,大家都唱同一个旋律,也就是单声部的群唱,只有一个声部,没有别的声部。如《打靶归来》

独唱

由一个人演唱的形式叫独唱。因性别和各人的条件、音色不同,又可分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等独唱。其音色特点是:女高音华丽灵巧,女中音温柔圆润,女低音丰满宽厚,男高音高亢明亮,男中音浑厚庄严,男低音低沉庄重。

重唱

重唱是指,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演唱者,各按自己所分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也就是唱多声部歌曲。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演唱形式。有男声二重唱、女声二重唱、男女声二重唱和由三个或四个声部组成的三重唱、四重唱等。

合唱

合唱指多声部的群唱。男女声分四个声部的叫混声合唱;男声多声部群唱叫男声合唱;女声多声部群唱叫女声合唱。人数较少的多声部群唱有人称作小合唱。

领唱

在齐唱或合唱中,由一个人单独演唱一个乐段或一些乐句的,称为“领唱”。领唱部分一般与齐唱或合唱部分构成呼应,形成对比。《歌唱二小放牛郎》

和独唱有什么区别?

对唱 两个人或两组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一般采用问答式的相互呼应的单声部进行,有时也出现二声部的重唱因素。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如《什么水面打跟斗》。

轮唱

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唱的旋律是一样的,相隔一定的时间。

师:欣赏视频,注意乐曲的处理,边思考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演唱形式在歌曲中? 生:文艺委(轮唱)上次去比赛唱的《青春舞曲》中用到过。

第一段女生齐唱,大家集体齐唱,第2段先轮唱,之后领唱(莫小雨)最后大齐唱。(学生点评自由发表见解、老师总结)

三、感受与听辨[欣赏审美 陶冶情操]信息化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 师:大家演唱的非常好,下面让我们共同去了解一些西南地区的吹奏乐曲和乐曲。首先让我们看看这是什么乐器? 生:笛子

师:对。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的竹材制成,所以也成为竹笛。它身上有一个吹孔,一个膜孔,6个音孔。笛子虽然短小,却有着7千年的历史,它的表现力非常丰富,既能演奏悠扬、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我们一起欣赏笛子名曲《姑苏行》片段。师:请大家看看这又是什么乐器?在介绍西南地区节日的时候我们提到过。生:芦笙。

师:芦笙历史,渊源流长,有人说,芦笙是苗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现在芦笙的形制已发生了很大变革,分大、中、小等多种类型。均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芦笙管6根,外侧开有接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头葫芦内,每簧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小芦笙的管长十几公分,大芦笙长四、五米不等,小的声音较清亮,大的声音更厚重。让我们欣赏《凤凰展翅》片段。这又是什么乐器? 生:(自由回答)

师:巴乌,音量比较小,音域教窄,但是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民族色彩很强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乐段。合奏的时候它的音色非常容易和其他乐器融合在一起。

欣赏《渔歌》之前,书本上ABC 三个片段的主旋律和老师一起演唱。注意聆听完成相应的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音乐片段的变化,对其作出相应反应,提高听辨、分析乐曲的能力】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西南地区葫芦丝,《月光下的凤尾竹》傣族名曲。歌词: 月光下的凤尾竹哟,轻柔美丽象绿色的雾哟,竹楼里的好姑娘,光彩夺目像夜明珠啊。请哪学生打铃鼓为老师伴奏。三拍子注意强弱弱得节奏。生(鼓掌,兴致高涨)

【老师亲自演奏乐器,能让学生更好地听辨乐器的音色,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乐曲的魅力】

师:让我们总结这些乐器的音色上的差别。竹笛,音量教大

音色明亮 ;芦笙,音量较大,脆亮,有多个音同时发出;巴乌,音量较小音色柔美;葫芦丝,音量较小声音婉转、悠扬。葫芦丝和巴乌在音色上区别不大,巴乌是单音,有的葫芦丝是多个管。

师:请大家欣赏老师古筝演奏的《彝族舞曲》(PPT投影每段的介绍,控制好时间自动播放)

【老师的展示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乐曲以摇指开始,在恬静、优美的引子后,奏出悠扬的巴乌声。这一取自彝族民歌《海菜腔》的音调,由远至近,似乎是夜幕降临下的彝族山寨朦胧而静谧,象征着爱情之花的巴乌声已经响起。接着,乐曲的主题出现了,它是根据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改编的。运用了最有光彩的中音区,以双音与柔美的推挽滑音手法,奏出了柔和优美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轻逸俏皮又略带羞涩的舞姿。其中又两次穿插摇指演奏的,较为激动的旋律,富于歌唱性,表现了姑娘们的热情。最后重复主旋律,渐弱渐远,如同热恋的青年男女沉浸于幸福之中,意境深远。

四、音乐小测试[习题测验 反馈评价]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

1[连连看] 少数民族的节日、舞蹈和乐曲和民族连线

2[我问你答]

听辨歌曲的演唱形式[借助多媒体听辨歌曲片段]

3聆听乐曲片段 听辨吹奏乐器名称

(总结)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初步领略了祖国西南地区的音乐作品,但是对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来说,今天我们课程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也希望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去通过音乐深入了解多彩的西南,感受那里的风情。

教学反思: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歌唱、感受和欣赏是整个音乐活动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西南风情》这节课内容多,可谓是五彩缤纷,题材广。通过本节公开课的教学,我的教学反思有如下几点:

一、“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动一动,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在使用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时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在学习中学音乐八年级上册《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时候,若是用传统的方法介绍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乐曲风格就显得枯燥乏味,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英特网找到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风俗民情的实况资料,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傣族、苗族、壮族、黎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乐曲风格、舞蹈特征等,让学生眼前一亮,不知不觉便投入了学习、探索的氛围,并很快地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我在本课中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不仅需要科学的方法合理的课程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以利用信息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使得模糊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给音乐教学增添了魅力。

本节课程是我上的一节公开课,内容含量比较大,但是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安排整个的内容安排、衔接都是比较合理自然的。上完此课,我总结整个课堂氛围是很好的,相关的教学目标也完成的很顺利。总结不足在本课中我应该再明确和围绕一个中心去解决分析这问题,让课程更有系统性。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的感受是每上一节课程不管内容相同与否都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想法,新的启示。我想我会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探索总结,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西南风情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西南风情》教学设计

淮阴区大兴九年制学校

严岩

设计思路: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一单元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然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把西南地区各个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我确定了本课的设计理念: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探究西南音乐文化的兴趣,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好和情趣、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及丰富情感体验”的音乐教学总目标,我以歌唱教学为主,以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歌、舞、乐为辅,运用听、唱、互动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多方位多层次的引导学生了解西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增进他们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课堂类型:

以歌唱为主,欣赏为辅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准确、和谐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掌握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

2、通过欣赏我国西南少数民族风格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了解一些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3、用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并进行男女生对歌。

教学内容:

1、用准备、和谐的声音,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2、通过欣赏傣族舞蹈《雀之灵》、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等,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体验其音乐风格。

3、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对歌。

4、了解西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教学重点: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验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间风情,每个民族的歌舞都有着独特的魅力,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我国哪个地区聚集的少数民族最多呢?(出示:中华民族的分布图)生:西南地区

师:你们知道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生: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瑶族、侗族、苗族、土家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师在地图上指出西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进行解说)中国西南地区包括中国西南部的广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大部。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及西藏藏族自治区,共三省一市一区。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有近三十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在这里,就是这些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使西南地区成为我国民间音乐的海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西南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出示课题:西南风情)

二、新授

(一)出示幻灯片: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图片

师:同学们知道她是谁吗?(生:杨丽萍),对,你们知道她最擅长的舞蹈是什么舞吗?(生:孔雀舞)有谁知道孔雀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代表性的舞蹈?(生:傣族)那么,谁知道舞蹈家杨丽萍是哪个民族的吗?(生:白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带来的精彩的舞蹈表演《雀之灵》,感受傣族舞蹈特有的民族风情。

(二)欣赏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

师:西南地区的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会独具特色的民歌,同时这些民歌的表演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请欣赏一首民歌片段(播放音乐作品)思考:

1)歌曲有无伴奏?

无伴奏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合唱,一领众和 3)歌曲的音色特点?

音色高亢明亮,自然朴素 教师归纳讲解侗族大歌

师:贵州侗族表演的多声部民歌,称为“侗族大歌”,作为中国古老城镇的少数民族民歌艺术,侗族大歌已逐渐被人们所熟识,被世界所认可。在我国贵州省东南地区,居住着被誉为“最会唱歌”的少数民族——侗族,由于侗族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社交礼仪等都是靠着优秀的歌声一代一代往下传,因此“侗族大歌”有着淳朴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社会功能。侗族大歌是一种无伴奏无指挥,多声部合唱为主的演唱形式。它以曲式复杂,声部组合多变而著称。以前大歌只有在重大节日,集体交往或接待远方尊贵的客人才能在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古楼里演唱,而今它已走向了我们的身边,走向了世界。侗族大歌改变了长期以来,外国人认为中国民歌只有单声部民歌的看法,我们应该为侗族人民创造出这么出色的多声部民歌感到自豪。刚才我们所听到的那首《五月蝉虫唱的好》,是一首侗族大歌中,多声部的蝉歌,以侗族妇女特有的明亮音色,表现夏日来临,蝉声争鸣的欢悦气氛。

(讲解时播放《五月蝉虫唱的好》音乐片段,并出示古楼的图片,让学生将视觉感受与听觉感受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感受侗族大歌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情。)

(三)歌曲学唱

师:在西南地区,每个少数民族的民歌都是以它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生活习俗是息息相关的,让我再来欣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介绍歌曲的相关背景

2、播放歌曲,请学生边听边思考:

1)歌曲的情绪(旋律)如何?

非常欢快,活泼,富有跳跃感

2)歌曲节奏有何特点?

密集紧凑,富有弹性 3)歌曲中出现最多的歌词是什么?

啊哩哩 4)这首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彝族

3、歌曲练唱 1)2)学习歌曲的乐谱,教师加以指导

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初次演唱歌曲,掌握歌曲中的几个要点

(歌曲中出现了比较大的音程跳进,如第一行前两小节的“啊哩哩”,旋律一高一低,相差八度,另外旋律中多次出现了6 . 3 , 6 . 2等四度五度的音程跳进)

3)

聆听范唱,请学生对比与自己演唱时有何不同之处? 4)

跟着伴奏用深情的音乐情绪完整的演唱歌

5)

为了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情绪,请在所有的衬字“啊哩哩”处加上拍手“XX

X”。

6)

用丰富的演唱形式好表演形式表演歌曲(这是一首彝族民歌,彝族人民热情奔放,能歌善舞,歌舞是他们表现高兴心情的一个重要形式,就连赶圩归来他们都是欢歌笑语的。“圩”是西南地区的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集市,赶圩,就是我们所说的赶集。歌曲运用跳跃的旋律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彝族人民赶圩归来的欢乐心情,用彝族民歌中特有的衬字“啊哩哩”表示高兴的情绪。它既烘托了欢快的情绪,又富有鲜明的彝族民族特色。)

(四)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

(《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等基本理念,通过体验、模仿、创造、合作等途径,以及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与合作协调能力等有所促进,依托教材,我选取了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让学生通过歌唱的创编等多种形式,充分体验与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独特音乐风情。)

1、简介歌仙刘三姐,引出音乐作品

(师: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有个聪明、勇敢、勤劳而美丽的壮族姑娘,她善于用歌声赞美劳动,赞美自然,揭露封建地主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爱戴她,尊称她为刘三姐;封建地主憎恨她,迫害她,逼迫她到处漂泊,她的歌声随着她的足迹传遍广西各地,人们誉称她为“歌仙”。赏漓江看大榕树,游桂林去七星岩,人们总爱听讲她的故事。“歌仙”的故事生动地流传在壮族的民歌中。根据这个传说改编的歌舞剧和电影,以其浓郁的壮族民歌风采,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

2、播放电影《刘三姐》中《什么水面打跟斗》片段,学生欣赏,思考:

1)歌曲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

对唱 2)歌词前后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问一答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欢快、活泼,诙谐幽默

3、教师归纳介绍作品

《什么水面打跟斗》是歌剧《刘三姐》第二场中刘三姐与众青年男女对唱的唱段,歌曲充满生活气息,采用较自由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唱出了劳动生活的欢乐,表现了刘三姐的智慧和幽默。

4、音乐活动

1)男女生对唱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师加以指导 2)分组尝试模仿《什么水面打跟斗》的填词对歌,重以突出家乡淮安的特色 3)展示、交流分享

什么地方是龙虾之都哎?

淮安盱眙是龙虾之都

什么地方是总理故居哎?

淮安楚州是总理故居 … …

(五)相关链接,了解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的民俗

1、壮族歌圩节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为壮族传统的民歌节,也叫歌圩节。主要以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要活动。常见的有游歌、相见歌、初交歌、深交歌、盘答歌、离别歌等。在歌圩期间,除对唱山歌外,还有抛绣球、碰蛋、抢花炮等传统节目。)

2、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是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最富有民族特征的节日。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者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

3、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一朵朵水花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除泼水外,还有赛龙舟、浴佛、诵经、跳孔雀舞、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以“西南风情”为主题,学唱了彝族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欣赏了傣族舞蹈《雀之灵》,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的好》,壮族歌曲《什么水面打跟斗》,了解了西南少数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但相对与浩瀚的西南音乐文化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更多的了解西南地区相关的知识,拓展民族文化视野,更多的感受民族音乐文化的璀璨的艺术光彩。

(播放乐曲《彩云追月》结束本课,使学生在离开教室的时候还能感受浓郁的西南音乐风情。)

下载《西南风情》教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南风情》教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镇风情教案

    古镇风情教案 课题:古镇风情(第1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两节课 一、教学实施建议1、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具:古镇场景线描写生、色彩写生各一幅;古镇照片及名画家......

    欧洲风情--教案

    音乐课《欧洲风情——桑塔露琪亚》教学案例 教 材 分 析: 1、《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桑塔.露琪......

    《古镇风情》教案

    课题 作者及单位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时间 课业类别 (学习领域)《古镇风情》 教科书 《美术》八年级上册 广西美术出版社 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美术教育 吴雪 本课......

    草原风情教案[推荐五篇]

    原创:《草原风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以内蒙古大草原为例介绍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草原风情。教材从草原人民的生活、生产、那达慕大会等风俗习惯充分体现草原特色,课文围......

    世界节日风情--教案

    第六课、世界节日文化风情 时间:2015/6/18 地点:五(10)班 授课人:蒋泉海 教学内容:课本P40—47页。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

    音乐课云南风情教案

    音乐课《云南风情》教案 授课人:宋晨光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地理知识,搜集云南地区的风土人情资料或图片,在班上交流,与同学一起分享; 2、通过教师介绍、学生讨论、师生表演等......

    《3. 异域风情》教案

    《异域风情》教案 教学目标 1、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创造的人类文化遗产。 4......

    南北风情民歌教案[5篇材料]

    南北风情民歌教案 音教131 13051133 郑楠 一、课型:初中欣赏课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重难点:重点:了解南方和北方民歌不同的特色 难点:模仿民歌的地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