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据》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活动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这一章知识之后而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好地做数学。教材安排本次活动用意有三:一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方程.概率及统计等有关知识作铺垫;二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三是经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决策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成因分析 1.重点:数据的整理 2.难点:数据的分析
考虑到四个活动都与数据有关,而数据的整理是这四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合理的数据整理才能为数据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我认为数据的整理应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处理数据的经历不多,不能很熟练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因此数据的分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利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学会对数据的一些处理方法,形成自我反思与综合评价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 自主探究法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有活动都是学生由自主操作.自主探究来完成的,在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因此,我认为这节课采用自主探究法较为适宜,在学生探索的同时,我将注意展示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点,与学生共同分享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活动成为再发现的载体。因此我把本节课的基调定为:“自主探究.民主开放.合作交流.师生对话”。
(二)学法 本次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是活动的全程参与者,他们通过自主实践来参与学习,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有理数有关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能力。但学生学法较单一,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数学知识向应用能力转变的时期,学生的理性分析(数据处理与决策)能力有待发展,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运用数学的意识有望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活动
在引人活动前我曾有三种考虑:第一种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第二种是从复习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引人;第三种是提供数学背景材料让学生去感受。由于第一种太单调,不能激发学生活动的欲望,第二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引人,缺乏学习热情,形式上缺少自主发现这一重要环节,第三种提供了探索的空间.营造了活动的氛围.激发了活动的兴趣,所以我打算选用第三种方案。
介绍“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举世瞩目,在数学方面也不例外,如在使用负数方面,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古代中国很早就开始将负数引人经济生活。在商业活动中,以收人钱为正,以付出钱为负,以余钱为正,以亏钱为负;在农业活动中,以增加粮食为正,以减少粮食为负。
史料证明,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国已经开始使用负数,并且对负数已有较深刻的认识,这在世界上是首创。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在不同时期的生活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
(二)活动开展张扬个性
教材安排了四个数学活动,我打算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是前两个活动。由于活动所需的数据要求学生在课外收集完成,课堂活动中只要求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活动I
1.活动内容
帮助家庭记录一周的生活收支账目,收人记为正数,支出记为负数。计算当周的总收入.总支出.总结余以及每日平均支出等数据,妥善保存账目,作为日后理财的重要依据。2.活动目标
体验生活中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运用。3.活动形式
集中观看,组建活动。4.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师生互评。5.活动步骤
(1)教师演示一个家庭的收支情况;(课件演示)
(2)要求学生根据所要统计的项目,自己设计一个统计表;(3)学生根据课件演示的收支情况填表并计算;(4)交流统计表的设计,交流计算结果;
(5)学生拿出自家记录好的数据整理.填表.计算;(6)分组讨论,综合意见,交流结果,发表感想;(7)演讲会
①学生六人一组,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根据自己家本周的收支情况讨论,对今后家庭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②每小组推选一名优秀演说者到全班交流; ③评选最佳“小演说家”。6.活动预测
(1)可能有些学生不会设计表格,不能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2)可能出现部分学生运算中法则运用不当,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3)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对表格中的概念不理解,不能熟练地完成表格填写;(4)数据收集不一致,出现结果多元化。7.措施
(1)通过教师引领,鼓励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对数据的整理;(2)通过学生对课件演示收支情况的计算,使学生经历一个对运算法则的复习过程。
利用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进行数据整理提供学习的平台,为学生处理自己家庭的数据提供参考。通过学生自主计算更好地锻炼学生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今后科学理财.学会生活的意识。活动Ⅱ
1.活动内容
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情况(可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资料),计算每天的温差以及这周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温差。2.活动目标
体验有理数减法法则在生活中的运用。3.活动形式
集中观看,小组合作。4.评价形式
学生自评,师生互评。5.活动步骤
(1)教师课件演示武汉市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
(2)数据整理:要求学生自己设计统计形式,并根据课件演示的数据完成统计与计算;
计算:星期一至星期五每日温差分别为,这一周的平均温差为这周的平均最高气温为,这周的平均最低气温为
(3)交流统计形式,比较每种统计形式的优势,交流计算结果;
(4)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本地一周的天气预报数据,完成数据的统计与计算;(5)数据分析
要求学生根据计算结果对本周天气变化情况进行分析;(6)师生互评
对计算方法与数据处理方法的评价。5.效果预测
(1)法则运用不熟练,导致计算错误;(2)计算正确且统计形式多样化。6.措施
加强组内分工合作,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对法则运用更加熟练,让学生从计算中更好地理解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温差的概念,为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提供思路。通过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让学生在极大的参与度中提高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回顾反思拓展思维
1.学生回顾(知识.方法.思维.能力)(1)本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2)本次活动你学会哪些数据的处理方法?
2.学生相互交流.评价,体会活动感受,形成共鸣。通过活动的回顾与整体感受,让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更清晰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结构得到完善。
(四)作业布置活动延伸
下表列出了几个城市与北京的时差(带正号的数表示同一时刻比北京早的时数,如现在北京时间8点,则东京时间为9点)
1.如果现在的北京时间是7点,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 2.小明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姑妈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 通过这道习题,让学生对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有一个综合的运用。让活动延伸到课真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五.评价分析
教案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两个体现
1.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2.体现活动课的课型特点(活而不乱)。
(二)两个侧重
1.侧重学生的合作学习; 2.侧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两个希望
1.希望通过生活中丰富的数据去体味数学的魅力; 2.希望学生通过活动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10月多媒体授课资料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 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三、解决问题
1、一本笔记本厚6毫米,5本这样的笔记本叠在一起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四、拓展练习。
1、一根长24厘米的木棍,要平均锯成长6厘米的小段,需要锯多少次?
3、把一根长2厘米4毫米的棉线对折3次后,每一段长多少毫米?
五、全课总结:谈谈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生活中的数学。
1、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七、教学反思:
第三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定稿]
生活中的数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3、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语文王国的标点符号应邀到数学王国作首次访问。外交大臣热情地接待他们。
在王宫门口,直角站立成90°向客人致敬。句号悄悄地问外交大臣:“贵国怎么把句号写在右上角,应该写在右下角才对呀!”外交大臣笑着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不叫句号,他表示角的度数,还可以表示气温的度数,如24℃,表示摄氏24度。”在王宫的花坛里的3.14迎上前去同着重号和间隔号亲切握手。着重号说:“你应该把小圆点写在下面以引起人们对你的重视。”间隔号说:“应该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外交大臣急忙解释:“你们又闹误会了,在这里叫小数点,他的位置在整数个位的右下方,在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假如小圆点站错位置,那是会出乱子的。”省略号看到两位头上带点的数走过来就说:“不对!
看到比号走过来就说:“我的两圆点跟你是完全一样了,我们交个朋友吧!”比号说:“我与你的外貌完全一样,但作用不同,位置也不一样,你在右下角,而我是在两个数的正中间,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我与除号、分数线是好朋友!”分节号也握着逗号的手说:“我和你的相貌位置都一样,在多位数里用我分节还是国际通用的呢!”„„
最后,数学国王亲切地接见了他们。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数学王国里很多符号和你们语文王国的标点符号相象,但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却不一样,由于以前不相交往,闹出很多笑话和误会。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深我们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以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动脑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99页例1及相关练习。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初步整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任班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强,思维活跃,并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提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整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尝试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涵了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例 1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口述发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每个方阵有 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2、学生任意整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注意倾听,学生回答要将信息、问题、算式说完整。学情预测:
①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10×8=80(人)
②一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3个方阵有多少行? 3×8=24(行)
③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3个一共有多少人?”(出示例题)。(二)自主探究,感知问题: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在图中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思考后与同桌讨论:要想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三)交流梳理,形成方法: 各组选代表到前面展示: 学情预测: 方法一:
算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算出3个方阵有多少人? 板书:
10×8=80(人)
80×3=240(人)方法二:
用1个方阵有8行、共3个方阵,先算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 8×3=24(行)再用每行10人,算出24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 24×10=240(人)方法三:
用3个方阵、每行10人,先算3个方阵一行有多少人?
10×3=30(人)再用个方阵有8行,算出8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
30×8=240(人)
(四)比较归纳,优化方法
1、引导学生在对不同解法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喜欢的
2、总结:
同学们真棒!能够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简单)
今后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直接选择我们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量贩中的数学: 出示做一做图:
思考:如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需要知道那些信息?
(每盘鸡蛋一行有5个,有6行,共8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长跑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 1题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下面的这些算式和问题结成朋友。
3、游泳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 4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先选择合适的信息:4个泳道、每个泳道长25米、游了3个来回
①为什么不选“5个泳道”呢?
②在解决问题前,谁知道“1个来回相当于游了几个25米?” 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4、身边的数学
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身边的数学题,让你的同桌解答。
结束语: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做一位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它。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学生思路展示
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
答:3个方阵一共240人。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7)学生练习画高。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2.教师总结。
乘法口诀的来历 第一课时
乘法口诀
一、《九九乘法歌诀》的由来
现在小学生学的《九九乘法歌诀》,也称“小九九”口诀,是从“一 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为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的,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小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乘法歌诀》的时间较早。在《荀(xun)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 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还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
《九九乘法歌诀》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九九乘法歌诀》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贡献。《九九乘法歌诀》,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chou)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规则。
二、《九九乘法歌诀》的特点
1、《九九乘法歌诀》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数学选作作业
2、《九九乘法歌诀》
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乘法歌诀》 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 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3、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5、《九九乘法歌诀》
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现在,《九九乘法歌诀》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三、世界文明古国乘法表比较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
《九九乘法歌诀》表繁(fan)复(fu)些。
1、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九九乘法歌诀》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九九乘法歌诀》。
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2、古埃及没有乘法表。考古家发现,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计算乘积的。例如计算
5×7,先将7+7得14,再迭加14+14=28,然后再加上7得35。
3、古玛雅人用20进位制,跟现代世界通用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个 19x19乘法表有190项,比《九九乘法歌诀》表的45项虽然大三多但比巴比伦方法还是简便得多。
四、国外可没有《九九乘法歌诀》
第二课时九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推导乘法口诀的方法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寻找口诀的规律。
2、能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
1、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2、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难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学生学情:通过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1/3以上的学生也已能较熟练的背出9的乘法口诀。因此课的教学重点不在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上,而重点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的寻找上,以便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受,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用具:卡片,作业纸,磁石 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导入
1、师生对口令 6~8的口诀
2、今天我们一起用以前编口令的方法去创编9的乘法口诀,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9的乘法口诀应该有几句?(板:9的乘法口诀)
3、拿出白纸,请你自己来编一编9的乘法口诀,看谁编得最快最好。
二、自编口诀
1、巡视学生编的过程,板书: 一九()二九()„„
九九()
2、验证口诀,明确口诀意义,这些口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用你喜欢的图形(●▽☆□)画出口诀的意义。
3、自我介绍作品 一行行看表示„„
一列列看表示„„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随机板书:
1)、一九得九 1个9 9个1 1×9=9 9×1=9 五九四十五 5个9 9个5 5×9=45 9×5=45 九九八十一 9个9 9×9=81 2)、不全口诀所表示的乘法意义
1×9=9 9×1=9
9×2=18
9×3=27
9×4=36
9×5=45
9×6=54]
9×7=63
9×8=72
9×9=81
3)、齐读口诀 我们用自己作图证明了这些口诀都是正确的,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4)、试背口诀,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背,对口令,抽背。谁能帮帮某人,熟记口诀。
三、寻找规律,熟记口诀
1、重要的规律有:积的十位数比其中一个不是9的因数少1。
再背5×9时,就可以确定积是四十多。
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和是9 9×1=9 比10少1 9 9×2=18 比20少()9×3=27 比30少()以下这些乘法口诀算式中的积又比几十少几呢?
2、背诵9的乘法口诀
1)背一背你认为难背的口诀——〉抽背,对口令
2)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师演示,弯曲手指的左边,右边又表示什么?
四、练习提高
1、片口算 i.想口诀,说得数
ii.直接说出得数(抽几道所意义)1.出下面各数分别是9和几相乘的积 45 72 36 54 81 18 63 27
3、填()
()×9=72 9×()=27 7×()=63 5×()=45()×()=36()×()=18
4、思考题 □里最大能填几 □×9〈74
□×9ㄑ37 9×□ㄑ65
9×□ㄑ46
小结: 今天,小朋用你的聪明自己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发现了许多规律,你觉得9的乘法口诀好玩吗?下课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对口令,看谁的反应最快,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怎么样?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一九得九 1个9 9个1
二九十八 2个9 9个2
三九二十七3个9 9个3
四九三十二4个9 9个4
五九四十五5个9 9个5
六九五十四6个9 9个5
七九六十三7个9 9个79×6=54] 八九七十二8个9 9个8
九九八十一9个9
算一算
第一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分
二、探索新知:
1、(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1)教师出示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3、(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气球,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
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11(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元
1元2角+1元2角=()元()角 8角+8角=16角=()元()角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三、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四、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第二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比角大的单位是什么?比角小的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图片1:
小凡喜欢吃奶糖,商店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2、课件出示图片2: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小组合作说一说。(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3、换钱游戏。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
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
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 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小组合作模仿做换钱游戏。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学会了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
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3、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4、购物活动:
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纠正。
四、课堂练习
今天同学们可真棒!一节课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
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的目的。
五、家庭作业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认识平年和闰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小研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呢?(大小月)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歌诀。你们都记住了大小月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请听清楚要求,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同学起立。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刚才老师报到二月时你们为什么都不动了?(因为二月是个特殊月)
是呀!二月是个特殊月,有的年二月只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我们就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年和闰年。(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你们研究了书P49页的月历,请拿出小研究,四人小组交流。(生汇报)
a、有的年二月是28天,有的年二月是29天; b、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c、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师:观察的真细心,的确是这样。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所以前面我们观察1993年——2004年哪年是闰年?
不错,1996年、2000年、2004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们到知识加油站加加油就明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闰年的由来”视频)
师:原来是这样啊,每4年里就有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课件)
1993÷4=498„„1 2001÷4=500„„1 1994÷4=498„„2 2002÷4=500„„2 1995÷4=498„„3 2003÷4=500„„3 1996÷4=499 2004÷4=501 1997÷4=499„„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提示:观察闰年有什么特点)生: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师:对,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板书)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能不能整除,能整除的就是闰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计算结果:(课件)
1876÷4=469 1936÷4=484 1894÷4=473„„2 1996÷4=499 2005÷4=501„„1 1900÷4=475 师: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为什么1900年是4的倍数还不是闰年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学生齐读一遍)
师:哦,原来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书49页,看最下面的一段话。(学生齐读一遍)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的方法是什么呢?整百数的年份呢?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拿出练习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看看哪一年是闰年? 1997 1999 2000 2004 2010
2、运用刚才老师的方法,你能不能快速判断下面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试试看。
1996 2012 2105 1998 2003 2004 16
四、全课总结,评价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认识平年、闰年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二月份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主动建构
1、探究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2004年、2005年二月份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同样是二月,但天数是不一样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那平年、闰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研究。板书:平年、闰年
二、学习新知:
1、现在谁能来说一说:闰年和平年有什么区别吗?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闰年在二月份多了一天,平年一年的天数(365)加一天就是闰年全年的天数。即365+1=366(天)
2、探究活动二
看书上第19页,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18(1)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学生汇报:
平年有1997、1998、1999、2001、2002、2003、2005、2006、2007。闰年有2000、2004、2008。
(2)你还有什么发现?这些闰年的年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各小组在1997~2008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将这些年份分别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是平年,没有余数这一年是闰年。
生读: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问:你理解这句话吗?记住了吗?
师:“通常”是什么意思?“一般”呢?说明了什么?(还有特殊情况)小结: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是平年,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你有什么疑问吗?
比如: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怎样记住是在哪一天多出来的一天?„„ 师: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当我们把每年看成是365天的话,这样每年都会多出来5小时48分46秒。我们可以估算一下:5小时48分46秒看成是6时,这样一年下来多6小时,2年多12小时,3年多18小时,4年就多24小时了。到第四年多出来的24小时也就是一天了,所以这一年就要多算一天。因为二月的天数最少,所以就加二月上,闰年的二月有29天。
师:那这个特殊情况是怎么样的特殊情况呢?
读: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
3、说说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年份是闰年?怎样的年份是平年?遇到特殊情况要怎么判定是否是闰年?
4、对口令。
(1)师生互对:老师说年份,学生对平年或闰年。(2)同桌互对,全班交流。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1)读一读书上小朋友说的话,简单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新闻。建议学生要多多关心国家大事。
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班级交流。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从加数都接近30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31×12-4-3=365(天)365÷7=52(个)„„1(天)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五、课堂作业。
(1)今年是()年,全年有()天,是()个星期零()天。(2)把下面的年份填到合适的圈里。
1980年 2006年 2014年 1996年 2032年 2100年平年: 闰年:
画一画 第一课时
同学们,在夜晚,天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呀?„„(出示:五角星)
它能一笔画成吗?每个小组请一个代表上来画一画,其他的同学在自己的稿纸上画
好孩子,你们真棒,都画得很好
示范画五角星,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不同的线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不同的图形,那星星里有几个连接点啊?„„数一数(有10个,带着数一下)
问题来了:这些连接点是单数点还是双数点?(带着数引出线的条数,内外各数1个)都是双数点,这个图形里没有单数点。没有,没有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啊?0 也就是说,单数点0个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画五角星,从这个连接点出发——画成了,而且又回到了这个连接点;从这个连接点从发„„(多换几个连接点)从任意一个连接点出发都可以画成,这就是我们可以一笔画图形的第2条规律,单数点0个的连通图可以一笔画,画的时候可以以任意一个连接点为起点(板书:单数点0个的连通图)
孩子们,你们看看这两幅图里有几个点,是什么点,能一笔画吗?
③ 单数点2个(30分钟)
好的,孩子们,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高兴吗?高兴。大家看,这时什么?(冰淇淋)思考一下,这幅图里的连接点是单数点还是双数点呢?
将单数点圈起来
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可以一笔画成吗?大家动笔画一画,我请几个同学上来画(有的可以画,有的不能画,找问题)你们都会画,可有的同学却画不出来,你们来帮他找一找问题在哪,好吗? 这就是可以一笔画图形的第3条规律:单数点2个的连通图可以一笔画,但必须以一个单数点为起点,另一个单数点为终点(板书:单数点2个的连通图)
2)知识探究。
① 不连通/连通(5分钟)
小朋友们,老师现在在这个正方形里再画上一个正方形,你们说这整个图形能一笔画成吗?„„
不能,为什么呢?„„(他们是不连着的图形)
哦,他们是不连着的!好,老师就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字,叫“不连通图”(图形下板书:不连通图)那你们说,象这样都连着的图形叫什么图呢?(连通图)(图形下板书:连通图)不连通图不能一笔画成,连通图可以一笔画成,对吧!
大家来看看这幅图能一笔画成吗?(拿在手上,当学生判断完了以后再贴到黑板上)
非常好,你们现在都知道了,只有连通图才能一笔画成(板书:可以一笔画的图形:连通图)问题来了,那是不是多有的连通图都可以一笔画成呢?我们继续一起来探讨探讨!
② 单数点0个(20分钟)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线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不同的图形,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大家看,这是什么(画一个点)(点)恩,这个点和我们平时认识的点可不一样,我们来看看,它象蚕宝宝吐丝一样,从这个点引出了1条、2条、2条线,再来几个:从这个点引出了1条、2条、3条、4条,4条线;从这个点引出了1条、2条、3条、4条、5条、6条,6条线。2、4、6都是双数,我们就给这样,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了双数条线的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双数点”。(板书:双数点)同学们,你们给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了单数条线的点起个名字吧,叫什么呢?(边说边画单数点)(单数点)(板书:单数点)大家都太厉害了,都会给数学问题起名字了,真了不起,将来说不准就冒出几个数学家。
第二课时
同学们,在夜晚,天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呀?„„(出示:五角星)
它能一笔画成吗?每个小组请一个代表上来画一画,其他的同学在自己的稿纸上画
好孩子,你们真棒,都画得很好
示范画五角星,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不同的线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不同的图形,那星星里有几个连接点啊?„„数一数(有10个,带着数一下)
问题来了:这些连接点是单数点还是双数点?(带着数引出线的条数,内外各数1个)
都是双数点,这个图形里没有单数点。没有,没有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啊?0 也就是说,单数点0个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画五角星,从这个连接点出发——画成了,而且又回到了这个连接点;从这个连接点从发„„(多换几个连接点)从任意一个连接点出发都可以画成,这就是我们可以一笔画图形的第2条规律,单数点0个的连通图可以一笔画,画的时候可以以任意一个连接点为起点(板书:单数点0个的连通图)
孩子们,你们看看这两幅图里有几个点,是什么点,能一笔画吗?
③ 单数点2个(30分钟)
好的,孩子们,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高兴吗?高兴。大家看,这时什么?(冰淇淋)思考一下,这幅图里的连接点是单数点还是双数点呢?
将单数点圈起来
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可以一笔画成吗?大家动笔画一画,我请几个同学上来画(有的可以画,有的不能画,找问题)你们都会画,可有的同学却画不出来,你们来帮他找一找问题在哪,好吗? 这就是可以一笔画图形的第3条规律:单数点2个的连通图可以一笔画,但必须以一个单数点为起点,另一个单数点为终点(板书:单数点2个的连通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寒假作业中的两幅图,他们能一笔画吗?该如何画 小结:大家看,可以一笔画的图形都和什么有关啊?指向板书的地方(单数点的个数)对,判断一幅图形能否一笔画的关键就是找单数点(在课题下板书:——找单数点)
④ 单数点多于2个(5分钟)
同学们,你们来判断一下,这幅图能一笔画吗?找找里面的单数点,试着画一画
(标出单数点)
孩子们有0个或2个单数点的图能一笔画,那有1个单数点的图能否一笔画呢?
6、总结:(2分钟)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探究了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可以一笔画
判断一个图形能不能一笔画成,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连通图,然后关键就是找单数点,单数点0个,或2个的连通图就可以一笔画,单数点超过2个的就不能一笔画,而且要注意了,当单数点2个时,画的时候一定要以一个单数点为起点,另一个单数点为终点。
不能
大家看这条线,任何一条线都不可能只有一端,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数点的图形
第四篇: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5000字)
生活中的数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
3、在数数、认数、算数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语文王国的标点符号应邀到数学王国作首次访问。外交大臣热情地接待他们。
在王宫门口,直角站立成90°向客人致敬。句号悄悄地问外交大臣:“贵国怎么把句号写在右上角,应该写在右下角才对呀!”外交大臣笑着说:“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不叫句号,他表示角的度数,还可以表示气温的度数,如24℃,表示摄氏24度。”在王宫的花坛里的3.14迎上前去同着重号和间隔号亲切握手。着重号说:“你应该把小圆点写在下面以引起人们对你的重视。”间隔号说:“应该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像卡尔?马克思那样。”外交大臣急忙解释:“你们又闹误会了,在这里叫小数点,他的位置在整数个位的右下方,在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假如小圆点站错位置,那是会出乱子的。”省略号看到两位头上带点的数走过来就说:“不对!
看到比号走过来就说:“我的两圆点跟你是完全一样了,我们交个朋友吧!”比号说:“我与你的外貌完全一样,但作用不同,位置也不一样,你在右下角,而我是在两个数的正中间,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我与除号、分数线是好朋友!”分节号也握着逗号的手说:“我和你的相貌位置都一样,在多位数里用我分节还是国际通用的呢!”??
最后,数学国王亲切地接见了他们。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数学王国里很多符号和你们语文王国的标点符号相象,但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却不一样,由于以前不相交往,闹出很多笑话和误会。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加深我们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加强合作,以便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动脑筋
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99页例1及相关练习。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有初步整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所任班级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强,思维活跃,并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
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学生根据例题的情境图,提出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并体会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通过尝试解决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整合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尝试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蕴涵了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创造情境,引出问题:
出示例
1主题图:
1、学生观察主题图,口述发现的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每个方阵有
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
2、学生任意整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老师注意倾听,学生回答要将信息、问题、算式说完整。
学情预测:
①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10×8=80(人)
②一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3个方阵有多少行?
3×8=24(行)
③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3个一共有多少人?”(出示例题)。
(二)自主探究,感知问题:
师: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练习纸,把你的想法在图中圈一圈、画一画、算一算,思考后与同桌讨论:要想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三)交流梳理,形成方法:
各组选代表到前面展示:
8有多少人?
学情预测: 方法一: 算出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算出3个方阵有多少人? 板书: ×8=80(人)80×3=240(人)方法二: 用1个方阵有8行、共3个方阵,先算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 ×3=24(行)再用每行10人,算出24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10=240(人)方法三: 2用3个方阵、每行10人,先算3个方阵一行有多少人?
10×3=30(人)再用个方阵有8行,算出8行有多少人,也就是3个方阵有多少人?
30×8=240(人)
(四)比较归纳,优化方法
1、引导学生在对不同解法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喜欢的2、总结:
同学们真棒!能够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你们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简单)
今后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直接选择我们喜欢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量贩中的数学:
出示做一做图:
思考:如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鸡蛋?需要知道那些信息?
(每盘鸡蛋一行有5个,有6行,共8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长跑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 1题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下面的这些算式和问题结成朋友。
3、游泳中的数学:
出示:练习二十三第 4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请先选择合适的信息:4个泳道、每个泳道长25米、游了3个来回
①为什么不选“5个泳道”呢?
②在解决问题前,谁知道“1个来回相当于游了几个25米?”
学生独立列式。组织交流。
4、身边的数学
我们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编一道身边的数学题,让你的同桌解答。
结束语: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做一位有心人,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发现问题并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决它。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学生思路展示
10×8=80(人)
80×3=240(人)
10×8×3=240(人)
答:3个方阵一共240人。
第二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2特征。
3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乘法口诀的来历
第一课时
乘法口诀
一、《九九乘法歌诀》的由来
现在小学生学的《九九乘法歌诀》,也称“小九九”口诀,是从“一 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为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的,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小九九”。大约到13、14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乘法歌诀》的时间较早。在《荀(xun)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 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沿用到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现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些学龄儿童都会背诵。不过欧洲直到十三世纪初还不知道这种简单的乘法表。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 《九九乘法歌诀》表,后来东传入高丽、日本,经过丝绸之路西传印度、波斯,继而流行全世界。《九九乘法歌诀》表是古代中国对世界文化的一项重要的贡献。《九九乘法歌诀》,又称九九歌、九因歌,是中国古代筹(chou)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中的基本计规则。
二、《九九乘法歌诀》的特点
1、《九九乘法歌诀》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
“乘机安全小贴士”安全出行要重视数学选作作业
2、《九九乘法歌诀》
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9乘9有81组积,《九九乘法歌诀》
表只需要1+2+3+4+5+6+7+8+9 =45项积。明代珠算也有采用81
组积的九九表。45项的九九表称为小九九,81项的九九表称为大九九。
3、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5、《九九乘法歌诀》
表存在了至少三千多年。从春秋战国时代就用在筹算中运算,到明代则改良并用在算盘上。现在,《九九乘法歌诀》表也是小学算术的基本功。
三、世界文明古国乘法表比较
西方文明古国的希腊和巴比伦,也有发明的乘法表,不过比起
《九九乘法歌诀》表繁(fan)复(fu)些。
1、巴比伦发明的希腊乘法表有一千七百多项,而且不够完全。由于在十三世纪之前他们计算乘法、除法十分辛苦,所以能够除一个大数的人,会被人视若数学专家。十三世纪之初,东方的计算方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欧洲人发现了《九九乘法歌诀》的方便之处,所以学习《九九乘法歌诀》。
当时,用新法乘两个数这类题目,是当时大学的教材。
2、古埃及没有乘法表。考古家发现,古埃及人是通累次迭加法计算乘积的。例如计算
5×7,先将7+7得14,再迭加14+14=28,然后再加上7得35。
3、古玛雅人用20进位制,跟现代世界通用的十进位制最接近。个
19x19乘法表有190项,比《九九乘法歌诀》表的45项虽然大三多但比巴比伦方法还是简便得多。
四、国外可没有《九九乘法歌诀》
第二课时九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推导乘法口诀的方法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寻找口诀的规律。
2、能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
1、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
2、寻找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难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
学生学情:通过1~8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学生对于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已有一定程度的掌握。1/3以上的学生也已能较熟练的背出9的乘法口诀。因此课的教学重点不在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上,而重点放在对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的寻找上,以便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受,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教学用具:卡片,作业纸,磁石
教学过程:
一、对口令导入
1、师生对口令 6~8的口诀
2、今天我们一起用以前编口令的方法去创编9的乘法口诀,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9的乘法口诀应该有几句?(板:9的乘法口诀)
3、拿出白纸,请你自己来编一编9的乘法口诀,看谁编得最快最好。
二、自编口诀
1、巡视学生编的过程,板书:
一九()
二九()
??
九九()
2、验证口诀,明确口诀意义,这些口诀中,你最喜欢哪一句,用你喜欢的图形(●▽☆□)画出口诀的意义。
1五九四十五 5个9 9
3、自我介绍作品 一行行看表示?? 一列列看表示?? 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 随机板书:)、一九得九 1个9 9个1 1×9=9 9个9 9个5 5×9=45 9×5=45 九九八十一×9=81)、不全口诀所表示的乘法意义 ×9=9 9×1=9 ×2=18 ×1=9 9
9×3=27
9×4=36
3一起读一读。
4熟记口诀。
1×5=45 ×6=54] ×7=63 ×8=72 ×9=81)、齐读口诀 我们用自己作图证明了这些口诀都是正确的,让我们)、试背口诀,你认为哪一句最难背,对口令,抽背。谁能帮帮某人,三、寻找规律,熟记口诀、重要的规律有:积的十位数比其中一个不是9的因数少1。
再背5×9时,就可以确定积是四十多。
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和是9
9×1=9 比10少1
9×2=18 比20少()
9×3=27 比30少()
以下这些乘法口诀算式中的积又比几十少几呢?
2、背诵9的乘法口诀
1)背一背你认为难背的口诀——〉抽背,对口令
2)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师演示,弯曲手指的左边,右边又表示什么?
四、练习提高
1、片口算
i.想口诀,说得数
ii.直接说出得数(抽几道所意义)
1.出下面各数分别是9和几相乘的积
36 54 81 18 63 27
3、填()
()×9=72 9×()=27
7×()=63 5×()=45
()×()=36()×()=18
4、思考题 □里最大能填几
□×9〈74 □×9ㄑ37
9×□ㄑ65 9×□ㄑ46
小结: 今天,小朋用你的聪明自己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发现了许多规律,你觉得9的乘法口诀好玩吗?下课以后,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对口令,看谁的反应最快,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怎么样?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一九得九 1个9 9个1
二九十八 2个9 9个2
三九二十七3个9 9个3
四九三十二4个9 9个4
五九四十五5个9 9个5
六九五十四6个9 9个5
七九六十三7个9 9个79×6=54]
八九七十二8个9 9个8
九九八十一9个9
算一算
第一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的购物问题。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上两节课所认识的人民币学生辨认。
2、填空:
1元=()角 1角=(二、探索新知:)分
1、(1)出示1张1元的纸币或1每1元的硬币和2格1角的硬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学生动手在自己的桌上摆出1元2角钱。
(2)教师提问:“1元2角等于多少角?”学生先借助自己摆的学具“1元2角”进行操作和思考,再同桌互相交流。学生演示操作过程。
(3)教师进一步提问:“不摆学具,怎样想1元2角等于多少角?”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抽象出思考的一般方法: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上2角,等于12角。
(4)引导学生逆向思考:“12角=()元()”。让学生理解10角是1元,还有2角,所以12角=1元2角。
2、(1)教师出示4种物品,醒目地标出4种物品的单价。提问:“0.50元、2.00元、1.20元、35.90元各表示这几种物品的什么?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钱?”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上台说讨论的结果。
(3)引导学生概括认识物品单价的方法: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3、(1)创设童话情境:小猪帮小兔盖好了房子。小兔除了买苹果、萝卜招待小猪外,还准备买2个漂亮的气球送给小猪。小兔走到商店一看,漂亮的气球有3种(出示气球,并将这3种气球编号,分别为1、2、3号)。买
哪两个好呢?小兔犹豫不决。小朋友,你能帮小兔选购气球吗?
(2)学生和小兔一起认识每种气球的价钱。
(3)引导学生由无序选择信息到学习有序选择信息。
①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帮小兔选购气球。能选几种就选几种,并写出每种选法的算式和结果。
②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选择方案和结果。每小组的选择方案和结果基本上是无序的。对方案多的小组加以鼓励,让学生由成功感。
③ 引导学生将无序的选择过程引入有序。教学生作如下思考:
a、先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不一样的,这样有3种选法。
出示:
每种选法的结果如下:5角+1元2角=()元()角
5角+8角=13角=()元()角
1元2角+8角=20角=()元
b、再考虑所选两个气球是一样的,这样也有3种选法。每种选法结果如下: 5角+5角=10角=()元
1元2角+1元2角=()元()角
8角+8角=16角=()元()角
④ 让学生讨论:怎样有规律地选择气球。强化上述有序选择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三、小调查:
回家后调查一下自己熟悉的商品价格,每人至少调查3种:①这些商品是用什么方法标价的?②它们各表示多少钱?
四、小结:
这些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第二课时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
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达形式。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关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图片、卡片;
学具准备:学生学具袋(内装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能说说人民币的单位有那些吗?比角大的单位是什么?比角小的单位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出示图片1:
小凡喜欢吃奶糖,商店里1角可以买1颗,今天妈妈给了小凡1元2角,小凡可以买几颗奶糖?(相关图片)
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1角1颗,1元=10角,1元2角=12角,买10颗,还有2角买2颗,一共可以买12颗)
2、课件出示图片2:
小红的奶奶给了她一些1角的零钱,她数一数一共有12角,小红想换成整钱,可以换成几元几角?(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你是怎样想的呢?小组合作说一说。(10角=1元,12角=1元2角,可以换成1元2角)
3、换钱游戏。
同学们真聪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换钱,现在我们就来做个换钱游戏。教师指名一名学生配合先示范:
生:你好!我有3元8角,想换成角票。
师:当然可以,给你38角。你算算对吗?
生:1元等于10角,3元就是30角,再加上8角就是28角,对了,谢谢你。师:你好!我想把我的26角零钱换成整钱可以吗?
生:没问题。10角换1元,20角换2元,一共换2元6角。
小组合作模仿做换钱游戏。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创设情境:
同学们,学会了换钱,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逛逛小朋友都喜欢的地方——东东超市。
课件出示货品图片和价格标签(例6),让学生认一认,学生自由说自己认识的价格标签,表示多少钱?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找到规律:
小圆点左边表示几元,小圆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现在一般情况下物品的价格都标到角。
3、游戏巩固:看看谁的反应快(完成50页做一做)
把写有价格的物品图片和对应写有几元几角的卡片发给不同的学生,拿物品图片的学生先举起来,拿对应的卡片的学生快速反应。全班一起订正。
4、购物活动:
超市里还有许多东西,课件出示物品及标价(例7,51页及“做一做”内容)现在我们同座每2个同学为一组任意选购2件不同的物品,自己计算出应付的钱到“收银台”(老师处)结帐。
学生分小组购物,老师在“收银台”检查每组学生的计算和拿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对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纠正。
四、课堂练习
今天同学们可真棒!一节课学了不少知识呢!同学们翻开书,看一看50页和51页的例
5、例6和例7,你能把书上的空很快地填一填吗?
学生看书填空后,课件出示书上50页、51页内容,师生一起逐空订正,从而达到整理知识的目的。
五、家庭作业
在家长的陪同下做一次实际购物体验,要求自己看价格标签,自己计算金额,自己付帐。
认识平年和闰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并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并相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知道平年和闰年的知识,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小研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内容呢?(大小月)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歌诀。你们都记住了大小月了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请听清楚要求,老师随便报一个月份,要是大月男同学起立,要是小月女同学起立。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教师最后报“二月”,提问:刚才老师报到二月时你们为什么都不动了?(因为二月是个特殊月)
是呀!二月是个特殊月,有的年二月只有28天,有的年二月有29天。我们就把二月是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板书:平年),把二月是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板书:闰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平年和闰年。(揭示课题)
昨天老师布置你们研究了书p49页的月历,请拿出小研究,四人小组交流。(生汇报)
a、有的年二月是28天,有的年二月是29天;
b、每隔3年就有一年是闰年;
c、每4年里就有1个是闰年。
师:观察的真细心,的确是这样。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所以前面我们观察1993年——2004年哪年是闰年?
不错,1996年、2000年、2004年是闰年,它们之间相差了多少呢?按照这个规律,往后推算,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今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你们也许会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呢?我们到知识加油站加加油就明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闰年的由来”视频)
师:原来是这样啊,每4年里就有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把这些年份都除以4,看一看能够发现什么?
教师出示计算结果:(课件)
1993÷4=498??1 2001994÷4=498??2 2001995÷4=498??3 2001996÷4=499 2001997÷4=499??1
÷4=500??1 ÷4=500??2 ÷4=500??3 ÷4=501
1998÷4=499??2
1999÷4=499??3
2000÷4=500(提示:观察闰年有什么特点)
生: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
师:对,也就是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板书)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能不能整除,能整除的就是闰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判断下面这些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计算结果:(课件)
1876÷4=469 1936÷4=484 1894÷4=473??2
1996÷4=499 2005÷4=501??1 1900÷4=475
师:1900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呢?为什么1900年是4的倍数还不是闰年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学生齐读一遍)
师:哦,原来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书49页,看最下面的一段话。(学生齐读一遍)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的方法是什么呢?整百数的年份呢?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拿出练习本,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看看哪一年是闰年? 1997 1999 2000 2004 2010
2、运用刚才老师的方法,你能不能快速判断下面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试试看。
1996 2012 2105 1998 2003 2004
四、全课总结,评价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第二课时认识平年、闰年
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二月份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二、主动建构
1、探究活动一
请同学们看2004年、2005年二月份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是二月,但天数是不一样的。)
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
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 那平年、闰年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研究。
板书:平年、闰年
二、学习新知:
1、现在谁能来说一说:闰年和平年有什么区别吗?
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闰年在二月份多了一天,平年一年的天数(365)加一天就是闰年全年的天数。即365+1=366(天)
2、探究活动二
看书上第19页,观察1997~2008年2月的天数,你有什么发现?
(1)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
学生汇报:
平年有1997、1998、1999、2001、2002、2003、2005、2006、2007。闰年有2000、2004、2008。
(2)你还有什么发现?这些闰年的年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3)各小组在1997~2008年这12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工计算这些年份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将这些年份分别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是平年,没有余数这一年是闰年。
生读: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问:你理解这句话吗?记住了吗?
师:“通常”是什么意思?“一般”呢?说明了什么?(还有特殊情况)小结:除以4有余数的这一年是平年,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3、你有什么疑问吗?
比如:为什么会多出来一天?怎样记住是在哪一天多出来的一天??? 师: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实际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当我们把每年看成是365天的话,这样每年都会多出来5小时48分46秒。我们可以估算一下:5小时48分46秒看成是6时,这样一年下来多6小时,2年多12小时,3年多18小时,4年就多24小时了。到第四年多出来的24小时也就是一天了,所以这一年就要多算一天。因为二月的天数最少,所以就加二月上,闰年的二月有29天。
师:那这个特殊情况是怎么样的特殊情况呢?
读: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
师: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资料。
3、说说在“一般”情况下,怎样的年份是闰年?怎样的年份是平年?遇到特殊情况要怎么判定是否是闰年?
4、对口令。
(1)师生互对:老师说年份,学生对平年或闰年。
(2)同桌互对,全班交流。
三、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1)读一读书上小朋友说的话,简单介绍一些这方面的新闻。建议学生要多多关心国家大事。
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2)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班级交流。
2、想想做做2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从加数都接近30的前提下,采用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31×12-4-3=365(天)
365÷7=52(个)??1(天)
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怎样判断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1)天。
(2)
1980
五、课堂作业。今年是()年,全年有()天,是()把下面的年份填到合适的圈里。年 2006年 2014年 1996年 2032年 2100平年: 闰年: 画一画 第一课时 个星期零()年
同学们,在夜晚,天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呀???(出示:五角星)
它能一笔画成吗?每个小组请一个代表上来画一画,其他的同学在自己的稿纸上画
好孩子,你们真棒,都画得很好
示范画五角星,孩子们,我们都知道不同的线连接在一起就组成了不同的图形,那星星里有几个连接点啊???数一数(有10个,带着数一下)
问题来了:这些连接点是单数点还是双数点?(带着数引出线的条数,内外各数1个)
都是双数点,这个图形里没有单数点。没有,没有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啊?0
也就是说,单数点0个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画五角星,从这个连接点出发——画成了,而且又回到了这个连接点;从这个连接点从发??(多换几个连接点)从任意一个连接点出发都可以画成,这就是我们可以一笔画图形的第2条规律,单数点0个的连通图可以一笔画,画的时候可以以任意一个连接点为起点(板书:单数点0个的连通图)
孩子们,你们看看这两幅图里有几个点,是什么点,能一笔画吗?
③ 单数点2个(30分钟)
好的,孩子们,你们已经掌握了这么多,高兴吗?高兴。大家看,这时什么?(冰淇淋)思考一下,这幅图里的连接点是单数点还是双数点呢?
将单数点圈起来
同学们,你们觉得它可以一笔画成吗?大家动笔画一画,我请几个同学上来画(有的可以画,有的不能画,找问题)
你们都会画,可有的同学却画不出来,你们来帮他找一找问题在哪,好吗? 这就是可以一笔画图形的第3条规律:单数点2个的连通图可以一笔画,但必须以一个单数点为起点,另一个单数点为终点(板书:单数点2个的连通图)
2)知识探究。
第五篇: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生活中的规律
大班数学活动设计 生活中的规律
绍兴市鲁迅幼儿园 王伊丽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爱心手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体验爱与被爱的情感交流。
2、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感知他们他们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活动准备: 电脑一台、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手语图片,引入活动T: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小结: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二、初步认识手语你们会做手语吗?老师做几个让你们猜一猜。(教师示范:你、我、他、哭)今天老师还帮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教授,请他来教你们做手语。播放小熊FLASH学习:你好、早上好、我爱你、等等
三、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讲述:出现小女孩的图片(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候,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就是无上的美味了啊!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的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撰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T: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文档仅供参考
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
小结: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T: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观看录像《千手观音》小结:他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他们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和客人老师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