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与教学──何绮华老师教学设计实例引介
旅游与教学──何绮华老师教学设计实
例引介
熊瑞英
旅游与教学,严格说,不是现代人的创意。第一个推行平民教育,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经过二千多年考验,依然是普世价值的孔子,应该是中国第一个人把旅游和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人。
他五十岁开始周游列国,身边就有几位弟子随行。那十四年间,遇到许多人、发生许多事,一路上,孔子随时为弟子授业、解惑,进行机会教育,弟子的收获,绝不是读完几本经书所可以想象。
举例来说,孔子周游的第一站来到卫国。卫灵公在祖父去世之后,继承王位,却拒绝接回还流落在国外的父亲。为了权位,不顾父子亲情,对父亲飘泊异乡的悲惨视若无睹,孔子认为这种背弃天伦的恶行,必会对国家造成不良的影响。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社会风气自然容易污浊堕落。所以,当子路询问:如果有机会在卫国从政,要从哪里先做起时,孔子的回答就是“正名”。他说,没有名义,说起话来就不具正当性和合理性;说出的话不被信服,事情就很难完成。现在大家常常说“名正言顺”,就是这一趟旅游里孔子和弟子的见闻和体悟。近年来,从事儿童节目编剧、企画,及语文教学多年的何绮华老师,也开始从事“旅游和教学”的规划。她曾经带着小朋友到澳洲的布里斯班参加文化交流,那一次是让小朋友直接进入教室体验澳洲的学习模式。何老师发现,有一节体育课,老师高坐脚椅上,看着学生在沙坑做跳远的活动。学生们拿着皮尺,跑前跑后,忙着为跳远的同学丈量。看了一阵子她才了解,原来这不只是一堂体育课,也是一堂数学课,学习的内容是长度。另外她还发现有一堂烹饪课,学生们一方面学烘焙,一方面用量杯和秤,秤面粉、糖、油等的重量和比例。原来这堂烹饪课,也是数学课,学习的是重量和分数。把学习和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学习,并透过学习更懂得生活,本来就是教育的目的,但当老师真把它落实在教学活动中,说也奇怪,那一节课,就显得特别生动而有成效。
经过这次启发,何老师在91年暑假为中国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和台北市儿童托育协,举办了一个“出国学写作的游写团”,由她和儿童文学作家带领小朋友到新加坡做十四天“边游边写”的写作教学活动。当时的规划精神是以“旅游”为主轴,依不同素材、内容,进行不同的写作指导与练习: 把心情感想写成童诗 将活动趣事写成活动花絮 以记者角度写活动报导
旅游→把票根、简介剪贴成另类日记 把导游介绍写成世界之窗 用五官感受写游记
另外一次是带小朋友去桂林。这一次,何老师创造了新的学习方式。她请小朋友把一个礼拜的旅游参观依“国语、数学、社会、自然、音乐”五个科目设计,编成一本书。以下便是其中一位小朋友编写出的五科教材内容: 科目内容
国语“桂林七日游旅游简介”,扼要描述每日行程、景点,还画了一幅水墨,做为插图。
数学以飞机行程、游览车座位、坐船游漓江、买名产、纪念品,或是在住宿饭店的河边跑步等活
动,构思成加、减、乘、除各类型的应用题。
社会介绍广西缤纷的少数民族,如壮族、侗族、苗族、藏族、傜族等的分布、人口、历史、出 产、特殊地形、服装歌舞及民情风俗。
自然介绍广西桂林令人叹为观止的钟乳石美景,也就是典型的岩溶又名喀斯特地形。
音乐谈苗族的特殊乐器芦笙及随笙旋转、耍杂技的芦笙舞。XX年暑假,何老师参与杨州亲近母语培训中心和浙江海门实验学校合办的“书香之旅”。活动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何绮华老师和上海师大梅子涵教授分别指导学生旅游写作及阅读。第二阶段走出户外,参访附近历代名人故迹,有绍兴“鲁迅故里”、会稽“王羲之兰亭”、诸暨“西施故乡”,还有茅山,那是大禹治水成功论功行赏,也是他去世后下葬的地方。旅游结束,学生依照课堂上老师的指导,撰写游历见闻及心得,习作作品由学校整理,成为该校学习网络上的记录及参考数据。
XX年2月,也就是寒假过年期间,何绮华老师又要以“国际华文儿童媒体文化委员会台湾分会会长”的身份,筹办在新加坡举行的“华人世界小朋友记者营”活动。在新加坡举办这个活动,有几个原因。前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多年来十分用心于发扬、推广华语文化,是其一;中国大陆不少学校里发行有“少年报”,交由小记者们去采访撰写,他们把训练小记者视为语文训练的一环,是其二。和来自四面八方使用华语文的小朋友见面作朋友,切磋学习经验,是其三。活动安排有旧历年的庆祝晚会、国际礼仪指导、记者发问及撰写报导技巧指导、当地旅游、作家、明星采访、参观学校、图书馆等,最后还有一个研讨会,提供参与活动小朋友学习做专题报告的机会。
出国旅游,可以有各种目的;语文学习,可以有各种方法;把旅游和教学,融合在一起,是一种趣味、有效的进行方式。孔子虽是创始者,但他一定乐见这一块园地,有这么多人在快乐耕耘,开放出他作梦也想象不到的现代花朵,何绮华老师灌溉出的美丽,是其中之一。
第二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实例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1. 教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 —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三副对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以这种方式导入课文,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突出了苏州园林的地位,使学生对本文的说明对象———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有初步的认识。)
教师总结: 第一联,盛赞了苏州园林的美丽,第二、三联,写出了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2.请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与上面对联意思相同的词语。
(要求学生划出标本一词,理解“标本”的含义,幻灯片板书。)
3.教师介绍苏州园林。
由陈从周《中国园林散记》: “中国园林如画如诗,是集建筑、书画、文学、园艺等艺术的精华,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引出,并简略介绍苏州园林特点、数量以及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
林、拙政园、留园)基本情况。“中国园林是世界造园之母,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 21届会议对苏州古典园林的高度评价。(以上文字及四大名园图片都制作成幻灯片,教师一边介绍,一边展播。教师介绍苏州园林,作必要的内容补充,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和感知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作铺垫。)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1.学生带问题欣赏介绍苏州园林的风光写实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的解说词为课文内容概括,其中 1、2两段为原文,时间大约 6分钟。如果全文录读,太费时。)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2)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哪些方面下了工夫?
(播放苏州园林风光写实视频,形象的画面与概括的介绍互为补充,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得到美的熏陶,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
2.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这个部分的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小问题:
(1)这篇课文是介绍苏州某个园林的特点的,还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艺术特征的?让学生明确:本文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
(2)文章哪一段是介绍苏州园林总体的艺术特征的?(第 2 段)
(3)苏州园林凭什么成为全国园林的标本?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什么?苏州园林的设计师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幻灯片板书:完美的图画。)
(4)为了达到“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个目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从哪些方面下了功夫的?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大声朗读。学生找出“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
草 树 木 的 映 衬,讲 究近景 远 景 的层次”这四个句子并朗读。(幻灯片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板书: 标本——完美的图画—----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映衬
(这四个小问题环环相扣,简洁而重点突出)教师补充什么是图画美。
(因 为 课 文 有 十 多 处 提 及 “ 图画”、“中国画”、“画意”等词,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本文的图画美是指“中国画”的布局、立意、线条、色彩之美,同时也使苏州园林的特点
根植于学生心中,以让学生获得一点鉴赏审美的知识。)最后,以四个“讲究”统率哪几 个段落(3—6 段),引出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 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既可独立探究也可小组合作,或互相探讨,或询老师,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 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生的认识。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术之美与品味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文章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化。)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 文 本 提 供 范例,提 升 学 生 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 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效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教学时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辨析“艺术”与“技术”。
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 成“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 山水风 景 的 形 象,深 知 其 中 的 趣 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 宜,根 据 园 林 的 具 体 情 况 布置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 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相同”吗? 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① 至 于 池 沼,大 多 引 用 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
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板书——
—课件展示
宽敞的与其他景物配合成河道模样的与桥梁配合 池沼的配合 图画
河岸与石头花草的配合水与莲的配合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达到 画意之美的?
A、三个“映衬”:
高树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这个环节既要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又要引导学生体会精练而形象富有诗意的语言之美。如:
①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它形象写出了俯下的高树和仰起的低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画美。
② 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繁华和欢娱。“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 出 藤 萝 花 的 典 雅 风 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图画,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4)近景远景的层次变化之多:
设计花墙和廊子是为了增加园林的层次和景致的深度。花墙上有各式镂空图案,廊子两边无所依傍,隔不隔,界而未界,层次多了,景致深了,画面就有变化了。
(请学生欣赏沧浪亭的复廊和廊墙漏窗图片,体会什么是 “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3.感知细小之处的艺术特点。原文: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决不容许这幅图画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学生找出句子后,引导学生品味“败笔”这个词。原意—— —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园林中的败笔指———建得不好的地方„„不合图
画美的设计„„欠美伤美的设计。
学生交流 7- 9 段学习所得,内容如下: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内容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注:如果学生这个环节没有提及且课堂时间不够,就略去或作为课外作业。)
4.理出课文说明顺序,教师小结。
课文先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后再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也就是从主要到次要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并以此牵出课文的说明顺序,感受课文严谨的结构。)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
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 主
花草树木的映衬的画意之美 标本——完美的图画近景远景的层次的变化之多
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门和窗也具有图案美和雕镂美 次 色彩有中国画的淡雅美
总 分
四、作业。
说明文要求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科学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为了突出这个事物的特征,作者往往会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使用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打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用准确而充满情趣的语言展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请你模仿课文,选择一个地方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出来。
[评析](葛明霞)
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以精练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对其进行全面深刻的介绍。文章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加以说明,使读者在得到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一些欣赏园林的方法。
课文是范例。语文教学,教师应有“文字、文章、文化”三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三方面兼顾。本文是一篇结构严谨的说明文,但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充满情趣,是引导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好范本。语言是文章的灵魂。学习一 篇 文 章,注 重 语 言 的 咀嚼品味,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去感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能力,方能体现语文课的价值。教学一篇课文,应有文章整体意识,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既可长文短教,又可避免肢解文本。像《苏州园林》这样的文章,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切不可忽视。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收获,使他们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应该是最 终 的教 学 目 标。我 们 的 教 学 追求
是: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案例,即每 一 堂 课,都 应 该让学生学会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
鉴于以上认识,本文的教学分三个环节步步深入:
一、导入新课,初识苏州园林;
二、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在本教案设计中,抓住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图画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苏州园林的美究竟有什么特点?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又是怎样体现图画之美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也对我国的园林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学习过程中,侧重抓关键词句,用“改词”、“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准确精妙之处。主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默读、朗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等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
养,重视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训练。
本文语言精练,文化意蕴丰富。对联导入,教师的讲解评说适当插入有关苏州园林的知识,引用了一些名家评说和前人诗文,不仅达到激趣的目的,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鉴于学生对苏州园林并不熟悉,为了化抽象的语 言 为 形 象,达 到 教 学 的 最佳效果,所以必须精心设计精美的课件,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不露斧凿痕迹地达到了文本内容与课外延伸的融合。至于说明方法,因前几篇文章已学过,因课堂时间有限,也不必面面俱到。所以不作教学的重点,如果学生提到,就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14《故宫博物院》教案设计
【温习导入】由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简介故宫知识导入 【明确目标】一 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
二教师归纳如下:1 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2 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3 学习方位词。
【自学探究】方式自主完成预习提纲,不会的问题在题号上画“√”并归纳在问题整理表中。老师要注意归纳问题为展示课做准备。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也可以运用多媒体)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提示: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4.研读5——8段重点介绍 太 和 殿 的部分,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写太和殿:
明确: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明确: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5.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 养 心 殿 的部分,讨论:(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明确:按时间顺序 13.苏州园林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轩()榭 ②嶙()峋 ③镂()空 ④蔷薇()⑤对称()⑥相间()⑦庸()俗 ⑧丘壑()2.按注音填字组词。
①重峦叠zhànɡ()②自出心cái()③翻了一fān()④斟zhuó()3.辨析近义词,选恰当的填入括号内。
①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签 标本 标志)②谁如果要(欣赏 鉴赏 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③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好 美好 完美)的图画。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 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 方法)⑤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扬 赞颂 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4.指出下列各句的表达方式。
①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②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③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④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①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②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③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④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二、阅读(考试链接)
(一)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苏州园林》作者,名,著名的 家、家、家。2.选文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句中“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3.结合上下文,试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屈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3)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中“败笔”是什么意思?改为“地方”可否?为什么?
5.最后一句要是改为“每一个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效果会怎样?哪种说法好?
6.文段中四个“讲究”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7.“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二)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其中又以 为主。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概括苏州园林假山特点的一句是
5、池沼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6、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7、“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与“ ”相呼应,说明假山堆叠的艺术美。
8、第二句话中的“艺术”与“技术”的词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9、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用简明的话来回答。10.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11.游览者“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2.“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是怎样配合布(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原文地址http://www.xiexieb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5552)置的?
①成河道模样的水面与 配合;②池沼河道的石岸与 配合; ③池沼养的鱼与
配合。
13.作者将苏州园林的池沼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两类的共同点是:。
14.句中“鱼戏莲叶间”加引号的作用是()15.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16.《苏州园林》一文中说苏州园林有很多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 17.解释下列词语。
(1)丘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雷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玲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给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将选定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中。(1)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A.着力 B.着重 C.下手 D.考虑
(2)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A.单调 B.冷清 C.孤独 D.清闲
(3)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A.曲折 B.缠绕 C.突兀 D.蔓延 2.这段话正确的层次划分应为()。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3.这段话说明中穿插的表达方式是(B)。
A.记叙和描写 B.描写和议论 C.描写、抒情和议论
4.这段话所说的事物的特征是:
5.这段话中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多选)
A.下定义 B.打比方 C.分类别 D.举例子 E.作比较 F.列数字
6.把本段中起描写作用的词句写在横线上: ;作用是:。
7、本段说明的是苏州园林
8.“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中的“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是:()。
10.“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11.文中的“中国画的审美观点”是指,用“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一句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四)(甲)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乙)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回廊()○2镂空()
2、甲段说明的中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出两种说明方法)
3.乙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是怎样的情形吗?
5、苏州园林的花墙和廊子的特点和作用各是什么?
6.“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地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放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
“都有”、“可绝不”可否删去?
7、乙中“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的“适当的位置”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8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4分)A洨(xiáo)河
轩榭(xiâ)
矗(chù)立
河堤(tī)B.匀称(châng)
肃穆(mù)
和谐(xiã)
蟠(fān)龙 C.依傍(páng)
擅(shàn)长
湛(shân)蓝
点缀(zhuì)D.池沼(zhǎo)
斟酌(zhuó)
镂(lòu)空
藻(zǎo)井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4分)A、自出新裁 周到如砥
葱笼 嶙峋
B、不毛之地 万物鼎盛
古朴
丘壑
C、巧夺天功
稀稀落落 逼真 点缀
D、珠光宝器
郁郁葱葱 突兀
匀称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4分)①我们彻底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屈辱的外交历史,有力地
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民族的尊严。
②信息讲述、生命科技、脑与认知科技将成为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与主流;终生学习与努力创造将成为人们追求的。
③无怪乎许多来到大理的旅客都要设法去
一下这个人间的奇景。
A.保护
时尚
观察
B.维护
时尚
观赏
C,保护
潮流
观看
D.维护
潮流
观赏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4分)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D.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从这些小事中,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姹紫嫣红的月季、芳香四溢的玫瑰,构成了令人陶醉的花的世界。
C.第十个五年计划是我国今后五年发展的总蓝图,是全国人民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标。D.学校采纳并研究了学生会的意见,这是使学生们欢欣鼓舞的事情。
6、按要求变换句式有误的是:()(4分)例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A变换成被动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B变换成否定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C变换成反问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吗? D变换成感叹句:在朝鲜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7、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4分)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A.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描写
B.叙述
抒情议论
说明
描写 C.描写
议论抒情
说明
叙述
D.描写
议论抒情
叙述
叙述
二、非选择题(22分)
8、填空(12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2)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途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歌行》中晓喻人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两句描写江南美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你仿照示例,以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一下“书”、“黑板”、“家”(任选一题)。
示例: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一座桥。(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的发现。(5分)
材料一
德国一家造纸厂在一次配料时由于疏忽,忘了加黏合剂.造出废纸,一写字,墨迹就渗开。厂主为了避免亏本,便发动工人思考它是否还有另外的用途。有位工人发现,有墨水的桌子用它一吸就于干净净。于是他建议把这种纸当作“吸墨纸”推销。产品上市后,果然不同凡响,销路大开,利润滚滚而来。
材料二
制造晶体管的原料是锗,但要把它提炼得很纯。日本的江崎博士和助手黑田百合子也孜孜不倦地探索。黑田的操作十分小心,仍不可避免地混进一些杂质。她想:既然绝对的提纯不可能达到,不如干脆添入少量的杂质,看到底能提出什么样的晶体。照此方法,他们进行了一连串的实验,结果,当江崎博士把锗的纯度有意降到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晶体诞生了。江崎为此还荣获了诺贝尔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5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5分)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1、全段首句与其他句子间构成________________关系。(3分)
12、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3、假山堆叠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此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池沼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池沼或河道边沿布置石头或种花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5、“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不能互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5分)
16、这段文字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25分)
厄尔尼诺的前兆
①2001年入冬后,由于北半球“经向”环流发展,偏北气流加强,使我国12月份的气温明显偏低。今年1月份,大气环流发生了明显转折,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路径偏北偏东,而南方暖空气随之加强,使我国很多地方暖气融融。
②大气环流之所以发生阶段性调整.乃至出现异常,是与天体活动、火山、地震、大陆积雪触化、海洋温度升高、二氧化碳增多等诸多因素有关,而厄尔尼诺则为其中的一个因素。
③厄尔尼诺是指处于赤道区城的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暖的现象。正常情况下,位于南美厄瓜多尔、秘鲁以西的太平洋东部的海水温度比位于印尼附近的太平洋西部要高
8-9℃。但在特定条件下,如赤道附近由东向西吹的信风减弱,甚至出现西风,则太平洋西部的暖海水将被吹向东岸,使厄瓜多尔、秘鲁附近的海水持续上升一段时间,这就叫厄尔尼诺.由于海温变化对大气温度影响甚大,如100米厚的海水升温0.1℃所释放的热量足以使其上空5000米厚的大气升温6℃,所以厄尔尼诺所引起的气象异常可波及全球。
④从去年秋冬开始,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西风渐渐加强,而东太平洋的东风不断减弱,使中、东太平洋赤道附近海面50米以内的水温上升。至今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以西部分海面的温度已出现正距平(比多年均略高)。国际上一般将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面积海温比同期平均高出0.5℃,且持续6个月以上,才称为一次厄尔尼诺。但目前已出现厄尔尼诺的某些前兆。
⑤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设置在环太平洋沿岸的监测器近日显示,今年1月份这一海城的海水出现了反常升温,说明这一地区海城上空的气流出现了异常变化.而这种变化也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
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是2至7月,每次强度和时间都不同,有时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有时则会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资料记载,发生厄尔尼诺的当年容易干旱,而次年则有洪涝,我国历史上著名的1954、1969、1998年等大涝年,都是厄尔尼诺发生后的次年。
17、第①段的段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8、为“厄尔尼诺”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厄尔尼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9、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0、第五段中“而这种变化也是造成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中“这”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是2至7月”中“通常”二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答案
1.D 2.B 3.B 4.B(改为“迥然不同”)5.B 6.C
7、C 9.略(答此题,一要考虑修辞;二要考虑句式)10.逆向思维所带来的结果有时比预期的效果更好。11.总分
12.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眼于图画美
1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或者„„身在山间 14.大多引用活水 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15.“艺术”指创造美的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文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强调其艺术美。16.分类别
17.2001年人冬以来我国大气环流出现异常。
18.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大面积海温比同期平均高出0.5℃,且持续6个月以上的现象。19.列数字
海温变化对大气温度的影响甚大。20.太平洋沿海海域的海水出现了反常的升温现象。
21.不能删去。“通常”是说多数情况下这种现象发生在2至7月,但不排除特例,刚去就变成只发生在2至7月,不符合实际情况。
第三篇:《泉水》教学实例与评析
《泉水》教学实例与评析
【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的兴趣。4.学习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2、第一节大家读了课文,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3、出示生字词。哦 塔 罐 杜鹃 缝(指名认读)股 指名读。(出示:一股清泉 指名读)脆 我在课前看同学们的作业时,发现上节课学的生字中这个“脆” 字写得不太好,下面咱们再来写一写。
4、书写生字词:脆 天然水塔 杜鹃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1)过渡:下面咱们来读读课文吧。你们想怎么读呢?(指名说)那就请你当回小老师,来分配分配吧。
(2)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谁还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能读好吗?谁能先给我说说,如果让你读这一段,你会怎么读呢?我们读的时候要读出泉水清脆的欢快的声音。
(3)你们先自己练习练习吧。(自由读)(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简单评价。
(5)我这里有一股泉水,谁能帮我贴在黑板上,其他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至五自然段(1)泉水都流过哪些地方,遇见了谁,说了什么?请同桌两个一起读读书,把答案画在书上,谁能给大家一点提示,答案在哪几个自然段。大家拿出笔来,可以边读边画。(2)学生互读互说。你们读懂了吗?我这里还有一些贴图,我想请几个同学上来帮我贴在黑板上,贴完后,还得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3)读了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启发学生体会泉水乐于助人的精神。)(4)我们刚才在读书时,谁注意到学习伙伴给我们提出的问题了。(5)指名读学习伙伴的问题。(6)学习伙伴不明白这个问题,你能告诉她吗?(理解天然水塔,进一步使学生体会第一自然段中,泉水是从石缝里冲出来的,而不是流出来的。)(7)谁还读懂了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8)你们看,这几位同学给我们拼出了好看的图画请你们自己看着板书说一说,泉水流过了哪,遇见了谁,说了什么。想不起来可以看看书。(9)大家说得真起劲,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回顾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你们欢迎我吗?(10)下面请你从这四个自然段中选一个你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我们怎么读,才能让人家一听就知道你喜欢这部分呢?(有感情,带表情,加动作)你们会加动作吗?火花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怎么照?果树大口大口地喝水,怎么喝呢?画眉鸟在尽情地歌唱,小画眉们,让我看看你们怎么尽情歌唱。(11)看来大家会加动作了,不过拿着书可不方便啊,谁有什么好主意?下面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开始练习。如果能背下来就更好了。(12)我想请四个同学当代表到前面来领背。谁来领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学,如果读到你喜欢的那一段你就站起来和领背的同学一起读。
激趣说话
(1)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指名回答。)
(2)小结:你们说得这么精彩,如果能写下来就更好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把它写成文字。在班里的展示台上展示。第六至七自然段(1)(过渡)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们互相问候(你好!你好!)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大海里见!)(2)我们看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出示六七自然段内容)自己先读一读。(3)自由读。(4)齐读。
三、指导背诵1.课文读完了,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你喜欢哪部分,就请你把你喜欢的那部分背下来。(师下去指导,加动作背。)2.检查背诵。
四、扩展延伸1.你们看我这里还有一首写泉水的小诗,咱们来读一读,女生读问的句子,男生读回答的句子。2.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呢?
【评析】本节课的设计者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中品味,理解感悟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本节课的设计者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本节课的设计者,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以学定教,因势利导,采用师生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互动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依据课文语言特点,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重视积累,灵活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节课的设计者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写话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第四篇:《可能性》教学设计(借鉴张齐华老师)
《可能性》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
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扫描,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同时,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已有知识经验和信念起到关键的作用。本课的设计,我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并注重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的认识,搭起本课教学的大门。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
教材学情分析
可能性是四个学习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一个是与社会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本单元的《可能性》是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与游戏(如摸球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交流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已有经验和情境,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事件,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1、培养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能判断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使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测和试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发展水平之上,要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教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索教学法,学法:观察发现法,自助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
1、每组一袋球(1~4号3红3白、5号袋2红2黄2白,6号袋5白1红,发给左侧两小组)
2、四个硬纸板口袋;三块黑卡纸;4红4黄4绿吸铁石。
3、教师有3口袋,7号4红3黄(小花,用作猜球练习),8号7白(备10白1红),9号3白2红2黄(例题演示)。
4、分好6人小组,按坐的顺序定好1-6号,中间一人组长,培训组长、示范摸球。
5、备红粉笔1支,确认磁性黑板,在黑板上布好点,放好12个吸铁石。
教学流程
一、摸球前的准备。
师:今天啊,徐老师带来了一些小礼物,猜猜是什么? 预设:乒乓球
师:咱们看看,里边有什么颜色,好不好,注意观察,看谁的反应最快。(满面含笑摸出一个球,高举这是一个——),预设:齐答:黄球
师:当然(放进去再摸出一个),里面啊还有——(预设接:白球),这两种颜色太平常了,对不对啊?生活中我们都能见到,徐老师还带了一种特殊的乒乓球——(预设接:红球)
师:(欣喜)可不要小看了这个乒乓球,那是徐老师前两天单独给同学们定做的,喜欢吗?(预设接:喜欢)
师:那要是徐老师把这个红色的乒乓球重新放回到口袋里,然后让你像这样任意的从中摸一个,你觉得你会把红色的乒乓球从这里摸出来么? 预设:不会、可能
师:想试试吗?(预设斩钉截铁:想)
师:不着急,徐老师这儿带来了3个口袋。那这三个口袋里都装了什么颜色的球呢?瞪大眼睛。(贴1号袋)1号袋,什么颜色?
预设:黄色和白色
师:4个黄色,2个白色!真快,继续,2号袋(贴2号袋)预设(齐答):3个红色,3个白色
师:三红三白最简洁,3号袋(预设接:全红)概括得很好!
《可能性》教学设计
二、摸球游戏 感受“可能、不可能、一定” 1.感受“一定”
师:现在,如果你特别想从某口袋里摸出一个红球,你会选择到几号袋子里去摸?1号、2号还是3号?
预设1:第3个
师:想摸3号口袋的举手。哇,你们都想摸第3个袋子?奇怪,为什么你们都选3号?说理由 预设:因为3号口袋全部都是红球。
师:是呀,3号袋里全是红球,孩子们?任意的从中摸一个„„会怎么样啊?(预设接:都是红球)师:数学上还可以说——任意摸一个,‘一定’摸出红球,对吧?(板书:一定)2.感受“不可能”
师:奇怪,1号袋里也有6个球,为什么不去1号袋里摸? 预设1:因为1号口袋里没有红球。
师:所以徐老师从里面去任意摸一个会怎么样? 预设:就肯定摸不到红球。
师:嗯,这词儿用得真好。这1号口袋里一个红球都没有,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摸出红球吗? 预设齐:不可能
师:(赞赏地)嗯,没有红球怎么可能摸到红球呢?(在1号口袋下写“不可能”)3.体验摸球游戏,感受并理解“可能”
(1)验证有“可能”摸到红球,初步认识“可能”
师:我很奇怪,2号袋好像也没任何人想去摸,看来,在2号袋中任意摸一个好像也不可能摸出红球,你们觉得对吗?
预设:(预设反对)我觉得这2号口袋里有可能摸出红球的。(其余学生点头认同)
师:也就是大家都觉得2号口袋里既有红,可又不全是红。因此,你们觉得任意从中摸一个„„(学生接:有可能),有可能,但是也不是很踏实,对不对?(齐答:对)光这样说是不够的,想动手来试试吗?(预设接:想)
【摸球环节课前准备】:
1.将学生分组,将球和表格分给各个组长
2.交待给3个组长:1.不能看袋里的球,拿到座位上后放地上 2.听清楚老师要求,说拿出袋子再拿出袋子 3.按顺时针的方向摸球(组长第一个,组长左手边的同学是第二个,依次类推),摸一个就记录一个 4.组员都摸完之后,将袋子放回地上,举手示意
师:我们就一起来进行摸球比赛:比什么?我们不比你摸到的球是什么颜色,就比一比哪一组摸得最快,最遵守秩序。孩子们,怎样摸最快呢?(边演示边说)像这样手一伸,一拿,拿到那个就哪个!
师:听清楚摸球规则:第一、大家能不能偷看?(不能),摸之前还要像这样?(摇一摇)【学生活动:摸球,师了解学预设摸球的情况,做及时的方法的指导与纪律的引导:动作快、组长可要
《可能性》教学设计
把好关哦/不能看,其他组员也不能看/有的小组已经5位同学摸完了,加油/】
师:好,迅速放到地上,赶快藏到地上
师:孩子们,徐老师现在特别特别期待,摸球的情况到底怎样呢?有没有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的?第一小组(点出),有请你们组,来(直接说颜色就行)【结合学预设回答,在ppt上展示学预设的摸球情况。】
师:有不一样的吗?奇怪,球都是3红3白,摸出的情况竟然会不同。来,第二组,有请你们组。师:说得还不够快!/机会留给谁?/好的!/ 展出4组的摸球情况: 第一组:白白红红白红 第二组:红白红红红红 第三组:红白红红红红 第四组:白白白白红白
师:因为时间关系,汇报先到此为止。现在,观察一下这四个小组的摸球情况,是不是每组都有人摸到了红球?
预设:摸到了。
师:看来,这2号口袋里有3个红球、3个白球,从中任意摸一个球,有可能摸到红球吗?(结合回答写:可能)
(2)感受在哪一次摸到红球的不确定性,进一步理解“可能”
师:真好,实践证明,有红有白的时候,的确是有可能摸到红色。别高兴得太早,孩子们。有可能归有可能,但是到底会在第几次摸到红球,你们觉得能确定吗?
预设:不能。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摸球的情况吧。跟着徐老师的手,先看看第一小组,第几次摸到了红球? 预设:3、4、6。师:再看第二小组呢。预设:1、3、4、5、6。
师:不一样啊!第三小组呢?预设:1、3、4、5、6。师:第四小组呢? 预设: 5。
(预设:假如第2次都显示红球,师反问:第二次你们确定能摸到红球吗?那我想说的是再请一个小组也这么摸6次,那你们觉得第2次也肯定是红球吗?)
师:那这样看来,虽然有可能,但到底第几次才会摸到红球,能确定吗? 预设:不能。
师:但是你们别着急。尽管第几次摸到红球没法确定。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停地摸下去,有没有可能摸到红球啊?(预设接:有)
师:像这样,虽然不能确定什么时候摸到,但只要一直摸下去、摸下去,总会摸到红球,数学上,《可能性》教学设计
我们就把它叫做可能!(板书:可能)明白了吗?
预设:明白。
(3)加强对不同概率的事件中,“可能”的理解 A.对“2红2黄2白”的探讨
师:忘了告诉你们,刚才再给你们在发球的时候,有几个小组,我给他们的球里面稍微动了点手脚,师:想不想知道那几个小组,我给他们口袋里藏了什么球? 预设:想。
师:瞪大眼睛,观察一下,这一小组里的球和这个口袋里的球一样吗?(预设:不一样)谁的眼睛最尖?
预设:2红2黄2白。预设:颜色比原来多了。师:但是红色的球? 预设:红球比原来少了。
师:孩子们,球的颜色多了,红球少了,变少了之后,任意摸一个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 预设:可能。
师:觉得有可能的请举手,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有红球就有可能。
师:概括很简练,他的意思是说只要里面有红球,摸着摸着,总有可能把红球给摸出来。同不同意?(预设接:同意)
【预设:学生发现红球记号,师:这可不是我们所允许的,好样的。除了这些小小的歪门邪道以外,如果正常的摸的话,是有可能摸到红球的吧?】
师:到底有没有可能呢?光这么说也不行,怎么办?(预设:试)
师:这个字用得好,还试什么,都有人摸过了。是哪一组呢?(预设:有学生拒收)多聪明,你们是怎么发现里面的球有问题的?摸出了什么球就发现里面有问题(黄球)厉害,都是高手。来,验证一下,看看是不是2红2黄2白(打开口袋给一预设验证)。
师:老师现在很忐忑,到底有没有摸到红球呢?不着急,我来采访一下,什么颜色?从1号开始说吧。
【预设一:没有一个人摸到红球】 预设1:白 预设2:黄 预设3:白 预设4:白 预设5:黄 预设6:黄
师:很多同学都笑了,笑得真傻。刚才是谁说可能会摸到红球的,别赖。徐老师是根据实验结果得
《可能性》教学设计
出来的,这个袋子里是不可能摸到红球的。
预设:有可能。
预设:反对,一直这么摸下去就能摸到。师:(把球重新装回口袋)想试试吗? 预设:想。师:还请这一组。预设:不可能,还想试。
预设接着摸球,终于摸到了一个红球。
师:就出一个球就让你们这么高兴啊。看来,是可能摸到红球的,就是几率小了点。
那么这一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啊?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大声的说会怎么样?就(有可能摸到红球)。虽然红球少了点儿,没关系。
【预设二:有摸到红球】 预设:红色
师:还要再往下问吗?孩子们,2红、2黄、2白的时候,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摸到红球吗?(预设:有)那么这一组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啊?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大声的说会怎么样?就(有可能摸到红球)。虽然红球少了点儿,没关系。
B.对“5白1红”的探讨
师:还有一个小组的球,想看看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专来吓你们来着。(出示1红5白,学生感叹:哇)
师:哇什么?你说? 预设:只有一个红球
师:语言简洁,意思到位,红球又(变少了)。孩子们,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现在,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还有可能摸到红球吗?(预设:有)认为有的请举手,说理由。
预设:只要里面有一个红球,就有可能
师:我很担心呀,白球这么多,还有可能吗?怎么办? 预设:试、问
师:组长把球给我,先验证一下,是1红5白吗?(请一名学生看)是不是?(是)真好。师:我现在心理有点紧张,还有可能吗?不着急,先采访。(逐一问学生)太好了,我太喜欢你们俩了。要没你们俩,我心里真有点儿不踏实。6个同学里面有2个摸到了红球,看来从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会怎么样?告诉我!
预设:有可能摸到红球
师:尽管红球很(少),那现在看来你们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就有可能摸到红球? 预设:只要有红球
C.对“红球摸到的概率更小”的探讨
师:同意吗(同意)别忙着下结论,只要有红球,那我想问的是假如说红球就那么一个,白球再多
《可能性》教学设计
一点儿,你们觉得还有可能吗?(可能/可能性越来越小)你还出现了不同声音了。瞧,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出示:1红10白的口袋)
师:1个红球,10个白球了,有可能摸到红球吗?(有可能)坚决认为有的请举手,手放下。再挑战一下(出示:1红100白),我数过了1个红球,100个白球。还有可能摸出红球吗?(有可能)看来刺激度还不够啊,我现在装了1000个白球,红球只有个(1个)(出示:1000个白球,1个红球)。那现在我要问的是,就是在这个非常极端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只要告诉我,还有没有可能摸到红球?(齐答:有)同意的坐直。
师:现在还有可能吗?(出示:1000个白球,移走白球)怎么了,移走一个就没有可能了,说。预设:没有红球了,不可能摸到红球
师:要是有的话,那真叫做无中生有了,对吧。4.小结“一定”“不可能”“可能”,并用“可能”说一说
师:好样的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相信大家结合摸球充分认识到了:在一个口袋里,瞧,如果都是红球的话,任意摸一个(预设接:一定是红球)一定摸到红球,真好。那如果从1号袋里任意摸一个,(预设接:不可能)不可能摸到红球。那要是口袋里,既有红球,又有白球,任意摸一个(有可能),除了有可能摸到红球,还有可能摸到(黄球)。肯定?(肯定)那我问你们在1号袋里和3号袋里,有可能摸到白球吗?嘘„„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开始
预设:同桌间交流 师:好,谁来说。
预设:1号袋有可能摸到白球 师:同意吗?理由?
预设:1号袋里有白球,就有可能摸到白球。
师:3号袋,谁想说,有可能吗?(没有)对红球来说是“一定”,对白球来所就是“不可能”了。
二、放球,应用“可能、不可能、一定” 1.第一关:运用一定
师:刚才,是老师装球,同学们摸球。现在,想不想自己也来装一装球?看瞧,这儿第一个空口袋,还有一些球,几个红的?(4个)反应最快在这儿,几个黄的?(4个)几个绿的(4个)看要求,球可不是随便往里边装的,现在,我希望你们往里装一些球,但从中任意摸一个球,要一定是绿球。
预设:会。
师:你准备放什么颜色,放几个?谁来试试? 预设:放3个绿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啊(黑板上操作),来。同学们给他一个判断,从中任意摸一个是绿球,对吗?对就掌声通过。(学生击掌通过)鼓励别人有的时候也是肯定自己。
师:我在想啊,何必要3个(摆2个),行吗?(行)也没看到掌声鼓励我一下。师:那除了3个还可以怎样?(1个),还能再拿吗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一句话,只要怎样放,就一定能摸到绿球? 预设:只要全部都是绿球。
师:纯色的,任意摸一个就是绿球,ok? 2.第二关:运用“不可能”
师:第一关,恭喜你们都通过了,想试试第二关吗?(想)现在,要改变要求了——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绿球?行吗?悄悄将思路说给同桌听听。
师:好了没有?不可能摸到绿球,你准备怎么放? 预设:红球、白球全部放进去。
师:聪明的孩子,我在等待着你的判断:不同意举手抗议,同意掌声。还有不一样的吗? 预设:全部红,放1个白。
师:一句话,谁来概括一下,只要怎样放,就不可能摸到绿球? 预设:只要袋子里不放绿球。
师:只要不放绿球,就不可能摸到绿球,对吗?(对)总之一句话,什么东西坚决不能放进去?(绿球)恭喜你,答对了。3.第三关:运用“可能”
师:第三关,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这个有点儿难了,我给大家4人一小组,说说你的想法,好不好?比一比。要求小组里4人说4种不同的方法,哪个组的方法最多。
师:好了没有,来吧。请没有回答过问题的,你说。【预设一:只要放一个绿球,就有可能摸到绿球】 预设:只要里面有一个绿球,就有可能摸到绿球。
师:好丫头,考验我们呢。这句话太狠了,把所有机会都挡掉了。好嘞,成功,yeah(黑板上放一个绿球)。
预设:错了
师:看来他对了一半对不对,你看我里面不是有一个绿球吗?我现在变成什么了? 预设:现在变成了肯定绿球
师:现在能怎么办?他想概括的想法我很欣赏,你来。预设:再放几个其他颜色的球
师:你的意思是再随便再放几个其他颜色的球,可以吗?掌声鼓励。接下来,我就不一一问了,我想你们应该理解很透了。谁来概括一下,只要怎样放,就有可能摸到绿球?
预设:既要有绿球,也要有其他颜色的球。
师:掌声在等什么呢?有绿色,又不全是绿色,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对吧? 【预设二:各种具体的回答】 预设1:2红2黄2绿 预设2:全放
预设3:红球黄球都放,只放1个绿球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孩子们,可能吗?(可能)。师:看来,只要怎样放,就可能摸到绿球? 预设:只要有一个绿球就行,再放点其他的球。
师:掌声在等什么呢?有绿色,又不全是绿色,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绿球,对吧?
三、猜球
1.摸球并猜一猜
师:球摸过了,放也放过了,最后,还想不想和老师玩个猜球游戏?很有挑战性哦。瞧,老师这儿有三个口袋。记住,这三个袋子,刚才趁你们在活动的时候把里面的球都换了,可不是这里面的三个袋子了。里面都有些怎样的球呢?我可以透露一下——第一个袋子:三红三黄四白,反应真快,小伙子!(三黄四红)yes,第三个口袋(5红2绿)
师:现在注意观察了,刘谦来啦。现在,我要从中拿一个口袋,拿的是哪个口袋呢,我可不想告诉你?(打乱顺序)
师:现在,我就拿了一个口袋,你们猜猜看这可能是几号口袋?(1号2号)还有不同的吗(3号),完了,光这样猜,能猜得出来吗?(看、试)看一下,太没有挑战性了,我肯定不会让你看。
预设:摸一个。
师:我太喜欢你的创意了,好!满足你的想法,谁愿意上来摸?齐刷刷的,我找一个最远端的,坐得远也有好处啊。(请一名学生)最关键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师:孩子,你得和我互相配合好,可以吗?注意要求,不能偷看。我得先干嘛?(摇球)对,这个很重要。(摇球)坚决不能偷看噢。
师:你们也有任务,你们的是什么?(监督)对,一个是监督,另外一个是猜!当这个球一出来,你就得凭感觉,或者凭你的推理,你觉得这应该可能是几号袋子,或者不可能是几号袋?Ok? 师:黄的出来了,想说什么话?能确定是哪个吗?(不能)那不能你还举啥手?你说? 预设:有可能是2号袋。
师:不可能是几号袋(3号袋)为什么不可能是3号袋? 预设:因为3号袋里没有黄色的。师:没有黄色的可能摸出黄色吗?
师:你的这一摸太牛了!破解了徐老师一半的难题。(隐去三号袋)还剩2个袋了,怎么办?(再摸)这个“再”字可用得真好!来吧,孩子,希望你有一只神奇的手。不好意思,我还没有晃够。(晃一晃,请生摸:黄)
师:大声告诉我能确定吗?(不能)不能我也先撵出来,免得等会儿忘掉了,两次
师:孩子,再摸一次(晃),动作要快啊。(生摸出红)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很激动,也就是说,摸了3次,出现黄黄红的情况,有可能在几号袋?
预设:2号、1号口袋都有可能。
师:都可能,小伙子,时间限制,只有1次机会了,把握好机会!好吗?(生齐喊:白球)小伙子,《可能性》教学设计
采访你一下好不好,你猜他们为什么特别希望你摸出白球?
预设:因为1号袋没有白球,2号袋有白球。
师:那么如果你真要摸出白球的话,你能确定是几号袋?(1号袋)
师:同意吗?(同意)掌声送给你们和他。想得好,说得也好。但是想得再好,说得再好,还不如„„让他看看
师:现在,我们有个约定好不好,我把口袋打开给你看,但是你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在这里边,有可能摸到白球吗?好不好,只要回答就行了(不可能)孩子们几号袋?(2号袋)恭喜你,答对了,yeah。没错,这个袋不是1号袋,是2号袋。(隐去1号袋)好了,答案已经出来了,他刚才没有摸第四次,你想摸吗?(想)不摸了,让你猜猜看,如果让你从这个口袋里摸第四次,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我看谁说得准确,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谁来试试?
预设:有可能摸到红色和黄色的球
师:同意吗?(同意)还有补充(预设:红色的可能要大一点,不可能白色)看来啊,不管你前面摸的是什么,都不影响第四次。
2.再猜一次
师:猜球有意思吗?凑巧的是,徐老师表弟今年也上三年级,前两天,我们也一起玩了几次摸球游戏。我也给他准备了三个口袋,一起来看看——(1号:2黄、2白、2红。2号:3绿。3号:2红2绿)
师:最后,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个进行了摸球游戏,但用的究竟是几号口袋,记不起来了。想不想知道最后的摸球情况——
预设:想
师:我们一共摸了4次,是绿球、绿球、绿球、绿球。他是几号口袋呢? 预设:2号。师:有不一样的吗? 预设:3号口袋也有可能。
师:感兴趣吗?回家让妈妈也买几个乒乓球,做个袋子,好好的玩一玩这个游戏吧!下课!
第五篇:绮陌中学安全应急与避险教学设计
绮陌中学
安全应急与避险教学设计
绮陌中学 2014.10
安全应急与避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使学生充分掌握各种应急自己的办法
2.培养学生自我生存能力,以此保证学生的安全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的观念,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虽然学校是个常人眼中平静的天堂,而学生们也似乎不用担心会有任何的危险。但事实上,很多的突发事件都离我们不远。例如: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等。针对一系列的突发事件,我们到底该怎么处理呢?怎么做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命安全呢?以下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
2.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离意外到底有多远呢?”
学生:“只要我们小心一点,肯定没什么事情,而且没那么多的意外。”
针对学生们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2 据,说明意外发生的概率其实很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此引起学生们对安全问题的注意。
3.组织讨论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⑴将全班学生分成五组,并由各组代表将本组意见写到黑板上;
⑵老师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补充、总结,并得出结论:用电、游泳、交通、火灾、体育课、地震等是威胁同学们人身安全的的主要隐患;
4.针对各隐患,做出详细说明:说明其危害性,并介绍面对相关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使同学们掌握基本的安全自保知识:
⑴用电安全
由一则06年江苏省中学生触电受伤的事例,向同学们生动说明“电老虎”的可怕。引起他们的警惕性。
向学生介绍安全用电基本常识:
•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 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不要随意拆装电源。
⑵游泳安全
由几则游泳事故案例开始本话题,中学生溺水死亡者众多,所以游泳,这看似平常的一件事,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会夺去好多人的生命。
提出几则与游泳安全相关的建议:
•了解自己身体状况,逞强下水害自己
•选择合适场所,偏僻之处无人及时救 •做好下水前热身,“知冷知热”少意外 •发现溺水者,施救需机智
⑶交通安全
向同学们展示2012年8月份公布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学生们从数字中直观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从步行、骑自行车以及乘车,三种学生们最常接触的出行方式中给同学们提出安全出行的建议:
①步行:
•人行横道内行走,时刻谨记靠右行 •嬉戏、猛跑使不得,车辆临近不横穿 •不扒车、追车、强拦车 •交通规则记心间,“红停 绿行 黄等等”
②自行车 • 学车不到马路上
• 拐弯慢行向后望,还要伸手来示意
• 双手不离把,手中不持物,切勿攀扶其他车 •马路骑车不并行、不嬉戏,曲线、竟驶切切忌 • 车子性能经常查,出现问题及时修
③乘车
•招车不在路中间 •头、手不许伸窗外
•乘车不站立,也不吃东西
•上下车按秩序,下车后,看左右 • 超载车辆不乘坐,无证黑车更不坐 ⑷体育课安全
体育课是广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但是如果大意,体育课上也是同学们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
针对同学们体育课上的表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课前运动不可少,课后放松要做好 • 服装鞋子需选好,过紧过松都不要 •首饰、眼镜避免戴,伤人常于无意中 •场地、器材检查好,发现问题及时报 •过激运动勿要选,不可嬉戏与打闹 •节奏由慢变到快,强度由低升到高 •自己身体需了解,如有不适早汇报 5 •发生意外需冷静,寻找老师来帮忙 ⑸防火安全 ①由古谚语
“贼偷三次不穷,火烧一把精光”引出一组数据,说明火灾造成的损失的严重性。
②火灾的预防工作是火灾安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下是预防火灾的几点常识:
•用火需谨慎,无事不玩火 •烟头虽不大,乱扔危害大 •电、火不分家,线路常检查 •易燃各物质,远离高热源 •灭火各器具,必须备齐全 • 防火小常识,牢牢记心间
面对火灾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应付火灾,有妙招: •发现火灾快报警,专业队伍“119” • 财物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打湿毛巾掩口鼻,浓烟还胜火苗力 •被困之时需冷静,关好门窗掩小缝 •切忌盲目四处跑,火里逃生有诀窍 •身居高层不要慌,床单被罩帮你逃 • 巧用身边灭火材,莫要赤手空拳搏
在本环节中会详细介绍以下火里逃生的小常识,这些对于学生们安全自保有重要意义: